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初二作文

新闻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本科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全民阅读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2-14 19:38:36

新闻系毕业论文篇1

摘 要: 本科毕业论文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文章分析了当前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成因,通过梳理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指出毕业论文形式可以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本科生 毕业论文 存废 发展方向

毕业论文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毕业论文暴露出质量不高、抄袭之风严重等问题。毕业论文是存是废,存的话如何寻求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成为高等教育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毕业论文质量下降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大学扩招

自1999年开始,我国大学开始扩招,为莘莘学子迈入大学大门提供了更多机会,使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在扩招过程中,生源质量的下滑和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进而导致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

2.就业与考研压力迫使

如今,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形成“买方”市场,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多地忙于各种职业证书的考试,尤其是进入大四阶段,研究生、公务员、各类证书及应聘单位招聘考试接踵而来,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用人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一般从每年的十月份就开始启动招聘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大四上学期末就开始奔走于各大招聘会,甚至有些学生在大三时就忙着联系就业单位。而毕业论文恰恰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也是大学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就业与完成毕业论文之间产生了冲突。学生每天疲于奔走各种招聘会,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做毕业论文,结果只能抄袭。

考研的学生同样面临这种窘境。初试通过的学生也要在这一学期参加复试。随着各高校考研复试成绩所占分量逐年增加,考研学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准备复试,只能将毕业论文的事情束之高阁。

3.能力评价体系缺失

毕业设计的质量,可以全面而直接地反映毕业生的能力与水平。但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往往看重的是毕业生是否党员、学历高低、证书的数量及级别,或者重视实习经历,很少有用人单位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作为遴选人才的依据。再者,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等级的评选结果(特别是省优)往往都是在学生毕业之后才确定,即使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再好,也无法证明。

(二)内部因素

1.指导教师配置不足

随着连年的扩招,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急速增加。在教师增长人数跟不上学生扩招速度的大背景下,一名教师指导十几个学生甚至更多的现象屡见不鲜。据华中科技大学周光礼教授《中国博士质量调查》: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更何况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一般承担任较多的教学任务,特别是一些“双肩挑”的教授、副教授,还要忙于科研,工作压力本来就很繁重,难以有充裕的时间去细心指导毕业生,有的学生甚至从开题到答辩与指导教师只见过一两次面。

2.学生思想认识扭曲

部分大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对获得毕业证与学位证没有太大影响,细心一点的学生在论文创作开始前就咨询往届毕业生学校对论文要求严不严,有无因论文不合格而不能毕业的学生,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没有”。受这种思想认识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查资料,不愿意在实验室做实验,只有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反映出当今大学生诚信与道德意识的缺失。

3.教学监控不到位

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应坚持随机抽查与集中检查的原则,坚持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的原则,坚持学院自查与学校检查相结合的原则。不少学校认为,伴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达,本科教育所承载的专业内涵水平降低了,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通识教育,所以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就放低了。在具体落实中,许多所谓的检查都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做做样子。即使发现了问题,整改效果也难以让人满意。

二、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

早在2004年3月29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撰写了《本科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一文,引发了有关毕业论文去留问题的大讨论;2006年3月23日,该报又发表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不是鸡肋》。有些学者提出大学生培养目标不同,各校应对毕业论文区别对待,不应“一刀切”,使大家对毕业论文在思想认识上有重要变化。2009年10月,《成都商报》报道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的消息,再次引发媒体与学界关于该问题的大讨论,最后校方倍感压力,表示学校不会取消,只会优化本科毕业论文。2010年5月7日,浙江工商大学出台新规:凡学生作为惟一或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报刊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在学校认定的专业刊物上独立发表美术或设计作品,或在部级、省级美术作品展览中参展;学生以科研作品形式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获准立项的部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学生以第一授权人获得专利的科研作品,由学生本人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代替。此外,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认定可以代替毕业论文(设计)的其他学生科研作品,也可以替代学生的毕业论文。此举意味着工商大学的在校学生有机会享受在本科毕业时可以不写毕业论文的特权。规定一出,争论之声不绝于耳。

赞同废除毕业论文者认为论文掺水不如取消。最具代表性的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涂艳国教授。他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在美国,不仅本科生不写毕业论文,连硕士研究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绝大多数高校的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不能适应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从现实来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

还有学者认为,从本科论文标准看,目标缺乏现实依据。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认为本科生和硕士生,其实难以写出什么创新的论文来。

反对废除毕业论文者认为毕业论文是大学教育的必要环节,绝对不能取消。最具代表的是中山大学高校研究所郑永庭教授:取消毕业论文制度是因噎废食、削足适履,不能因为当前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就否认这项制度的合理性。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考虑解决的办法,逐步去完善这项制度,而不是消极应对,简单地将其取消。

而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教授观点趋于中立,建议应该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对毕业论文要求不一:有些是培养精英人才、研究型人才,有些则是培养就业型人才,“不可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1]。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在毕业论文存废上各家观点针锋相对。我们认为,毕业论文不能“一刀切”,可以多元化发展。

三、方向探索

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研究生教育“本科化”,本科教育“职业化”。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渐发达,本科教育所承载的专业内涵水平降低了,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通识教育。对于本科毕业论文,我们也应作出相应的改革。毕业论文不能“一刀切”,不是每个学生都擅长理论研究。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体现了学校对实践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评价体系的转变。正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俞振伟副教授所言:“比如文科专业,很难让一个本科生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但却可以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报告,或者对一个学术流派进行一次梳理,重要的是做论文的这个过程对大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1]

应该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毕业论文是对毕业论文多元化的一种有效尝试,只不过它在一片反对声中消逝了。而浙江工商大学出台的本科生可用科研作品代毕业论文的新规定,是对毕业论文改革的再次大胆尝试,我们认为这种尝试完全必要并且可取。

参考文献:

[1]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不是鸡肋[N].中国青年报,2006.3.23.

[2]彭江,陆娜.毕业论文应超越“存废之争”[J].教育与职业,2010.01.

[3]浙商大校办.浙江工商大学关于印发普通本科生科研作品代替毕业论文(设计)暂行办法的通知[Z].浙商大教〔2010〕111号.

[4]高慧,涂道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

[5]本科毕业论文是“美丽摆设”?建议取消引争议[N].廉江新闻网,2004-04-09.

[6]本科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N].中国青年报,2004.3.29.

[7]李艳军.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与提升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3.

[8]高慧,涂道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

新闻系毕业论文篇2

摘 要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经过科学的调查方法再辅之严谨论证之后所撰写的具有一定价值和原创性的作品。撰写的过程是对学生本科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以四川大学新闻系拟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这一事件作为切入点,在分析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改革方案和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对策;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221-02

调查背景。2009年10月份,如同平地惊雷一般,由四川大学传出了一则新闻又一次引爆了高教界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存废问题的大讨论。10月13日四川在线报道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拟定2009届本科生将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并计划于14日出台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方案。尘嚣未息之时,14日四川在线于早晨八点三十一分消息,宣布之前本科毕业论文被废除是源于校方声音被误读,由废除到保留,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度在川大新闻系经历了一次生死轮回。

调查方式和数据说明。本次调查形式如下依托便捷的网络采用自愿无记名的网络问卷调查以保证抽样的样本更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本次问卷一共有111人填写,10份无效问卷,无效的原因是关键信息未填写以及在测谎题中出现前后回答不一致的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被调查者学校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学校对毕业论文要求等客观问题。二是了解实际被调查者完成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查找文献的主要途径、毕业论文(设计)时与指导教师交流的情况、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情况、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困难等。被调查者来自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19所高校。

1 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度是否应废除

虽然《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没有对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做明确规定,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三条,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赫然是学士学位授予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明确废除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度就必将同法律法规产生冲突,这也许是川大新声呼者众而和者寡这一尴尬局面的解释之一。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素养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进行专业方面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虽然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所承载的专业内涵水平降低了,毕业论文更多的是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能力是通用的,是任何专业,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眼前的问题就否定一项制度,我们需要的是制度重建或者制度创新。

2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

2.1 论文的选题不科学

存在着选题过大、理论价值或实际价值偏低、论题含义不明、过难或陈旧等问题。题目与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匹配造成研究停留在表面,论述难以深入,最后导致写作的失败。

2.2 在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抄袭、剽窃现象严重

在回收的问卷中,关于毕业论文中的实地调查结果或者实验数据来源这一项中,只有15%的学生选择完全是自己真实调查或者实验所得。25%的学生是完全抄袭或者他人成果或者在数字上采取杜撰的方式,自己只在个别地方做出修改。

2.3 基本格式,图表不规范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学位论文编格式标准化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各高校也出台了各自的的学位论文格式标准和写作规范,但在毕业论文写作前清楚的了解写作程序和规范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25%,多数都是在半知半解的情况下开始自己的论文写作。

2.4 见解难以有创新,分析方法欠科学

专业知识薄弱。见解难以有创新,分析方法欠科学和专业知识薄弱一并成为所调查学生认为的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最主要困难。一共有75%的学生选择了这两项在自己所认为的最主要的困难之中。论文的写作需要运用相关学科理论。很难想象一个完全没有专业知识支撑的学生能够写出合格的论文。

2.5 论文结构不清楚,文章措辞不当

论文写作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很多学生有很好的见解和想法,就是缺乏用文字,数字,图标综合表现出来的能力。就无法传达和展示作者的创意和想法,这样的情况是十分可惜的。

3 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撰写毕业论文前期准备不足

只有10%的同学平时注意收集感兴趣的学术内容加以研究,15%的同学很少或者完全没有收集。其余同学都是偶尔收集。这样就导致写作的时候没有预备的题材,跟着导师又无法保证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论文题目,从而造成论文质量的下降。

3.2 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

以南昌大学为例,四年制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在第七学期期末和第八学期期之间完成。进度计划是18周,对于学生来说,除去寒假4-5周时间,花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不会超过13周。用13周的时间独立完成高质量的符合规定的论文对于学生来说也不是不可能,关键在于如果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同时面临就业、考研、出国、公务员考试等未来抉择的时候,能不能保证按时按质的完成论文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也是抄袭风,论文买卖风盛行的一个客观原因。当学生面对一项无法独立完成而又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的时候,学生就倾向寻求“曲线救国”的方法完成任务。

3.3 学生对毕业论文缺乏足够重视

在调查中,50%的学生仅仅将论文看成获得文凭的一个必经环节。甚至有16%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是痛苦的,完全没必要存在的。只有34%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是提高自身水平的一个手段。

3.4 毕业论文答辩把关不严

答辩只是走形式走过场导致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有45%的学生认为答辩前对论文的审查不严格或者十分宽松。兼之事实上极少有学生因为毕业论文没有通过而未取得学位,在被调查的学生100%顺利通过答辩,一次性通过的同学比例达到85%。在一次性通过答辩的同学中甚至还有部分并没有在答辩前做好充足准备的。

3.5 本科生教育大众化趋势同毕业论文专业化要求间的冲突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田玲教授认为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一种通识教育,我们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更应该看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对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四所江西本科院校的文献查阅中我们可以发现所有这些学校都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具有一定创新性和专业性。从2002年开始的扩招,使我国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已达到世界第二。本科生总量不再稀缺,在就业压力面前,不继续深造的学生越来越倾向于花费较少的精力去提高毕业论文的专业性。本科生毕业论文也存在着数量增多而质量下降的趋势。

3.6 指导教师制难以切实落实

包括南昌大学在内的江西几所本科院校都在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中提出了指导教师制。但往往因为教师自己本身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学生,学生也面临就业,升学,出国等多方面的压力,双方教学关系名存实亡。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0%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的指导不够认真负责。教师和学生有限的交流不仅无法给学生清晰明确的指导,反易引起更多的疑惑。

4 本科生毕业论文问题解决对策

4.1 制定灵活的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时间,解决毕业论文前期准备不足问题

可以根据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这四种大学类型灵活制定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教学型大学可以从大一就开始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研究精神,让研究性学习的思维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同样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也是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这样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时就不会感谢生活作文面临前期准备不足而无法下笔的窘境。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可以将毕业论文写作开题时间应该定在大二,经过一年的写作至大三基本结束。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在于可以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让学生能在实习和工作的紧要关头不需要因为毕业论文的事情在学校和实习地来回奔波,还能让让学生能够在大二大三的期间有较充分的时间做毕业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

4.2 引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目前很多高校的硕士论文已经引进了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抄袭,剽窃行为的发生。在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也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视,也十分有必要引进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4.3 建立学生互助机制,鼓励学生成立研究小组,提倡团队合作完成较为有意义和难度的论题,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部分学生有好的选题却因为时间,人手,经费的限制只有放弃。如果成立研究小组,可以集合多数人的智慧,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一个较有意义的问题。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这样的行为,根据相关规定给予经费场地方面的支持。这样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大有裨益。

4.4 答辩环节严格把关,建立抽审制度

可采取学校,学院,系三级答辩的方式。校级答辩由学校抽取各专业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了答辩,由校答辩委员会主持答辩。院级答辩由学院答辩委员会主持答辩,其余学生由各个系组织答辩。每个级别答辩都可以请校外专家参与。答辩结束后,还应该抽出部分论文送校外专家进行盲审,以便于真实客观的评价这次答辩的水平,减少走过场,走形式的答辩出现。

4.5 大学生毕业论文考核模式从单一转向多元化

让毕业论文不仅仅只是一篇论文,而是包含着多项可以体现学生水平指标的一个考核体系。根据对四川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周学峰、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岩两位在华西都市报的访谈上我们可以得知四川大学新闻系的改革,拟把该系学生平时的调查报告、刊发的文章、评论等纳入本科毕业论文考核体系,这样能减少、避免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

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

4.6 建立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三级互助机制

为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不少学校的硕导,博导们同时也负责一些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工作。导师们自身的科研任务本来就很重加之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导师想认真指导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也因为同导师交流相对较少而无法获得更多的指导。校方原本想双赢的举措反倒造成一个双输的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一个合格的研究生特别是高年级的研究生本身就拥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如果导师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时候让同专业或者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参与进来,不仅可以解决本科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中的大部分问题,也可以缓解和导师交流产生的紧张感和压迫感。研究生在指导本科生论文时也是对自己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一种提高。当然,研究生的指导不是全部,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还是需要导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余媛媛.教育厅本科论文改革是大势所[N].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09-10-14.

[2]夏藜,王华.本科生毕业论文不是走过场――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田玲博士[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08).

[3]王南萍,陈玉东,叶荣,彭爱民.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3,(2).

[4]陈家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18),2.

新闻系毕业论文篇3

摘要:我国的新闻教育改革虽已讨论得较为全面,但是目前看来具体采取这些措施实施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无外乎内部改革的动力不足,不少新闻院校的领导、教师对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因此,首先要解决的应是这些新闻院校的改革动力问题,应有“向我开炮”的勇气。

关键词:新闻教育;改革;“向我开炮”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假文盲作文2)31-0176-02

中国的新闻教育需要改革早已形成共识,相关著述也已是“琳琅满目”,与改革相关的讨论、会议更是“遍地鸡毛”,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新闻教育改革似乎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哪一所新闻院系真正杀出一条血路,形成一系列改革方案或某种改革模式的,大家都在观望、等待。地方院校在等211院校改革,而211院校又似乎在让人大、复旦、中传这样的名校先行,而教育管理部门则“雷打不动”,至今未有改革的意思。这就形成这样一种有意思的局面:人人都在谈新闻教育“走向何处”,但人人都在原地踏步。因此在我看来新闻教育改革不仅要谈,要集思广益,而且还要有“向我开炮”、“敢为人先”的勇气,否则,新闻教育仍将是死水一潭。

一、新闻教育的格局

如从1918年的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之时算起,中国的新闻教育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年中,新闻教育有进步也有倒退,而新闻教育真正的发展,则要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时。在这短短的34年间,新闻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问题也颇为严重。何梓华教授就认为我国的新闻教育优点有7,缺点有3。所谓的缺点,更多的是由2000年以来新闻教育发展速度过快所带来的。

“2000―2004年,全国新闻类专业5年共增加335个专业点,平均每年增加67个;2006年,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供的数据,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661个,也就是说,最近两年,新增加了202个专业点;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5万。2006年后的情况更邪火:据我们了解到的最新数据,我国目前(2008年)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877个,最近两年新增216个,平均每年增加108个。”[1]所增加的专业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各省省属地方院校,以安徽省为例,2003年全省仅有2所新闻学院校,而到了2009年则猛增到19家,这即意味着平均每年增加3家,这还不算做广告学。与全国数据两项对照,再清楚不过,新闻学专业主要的“生力军”是地方。

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进入新世纪,各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高校间生源争夺战加剧。处在竞争底端的地方院校生存压力不断加大,为了能够维持发展,抢夺生源,它们只能从数量上取胜,扩大办学规模,寻找新的专业生长点;其二,很多地方院校为了甩掉学院的帽子,建设成为所谓的综合性大学,举办新专业也是不二之选;其三,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完全履行审批、监管职责,致使原本是“布控”专业,变成了泛滥专业;其四,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老百姓对新闻记者一直有所期待,新闻记者在老百姓眼中一直有光环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方院校的生源。由此新闻学专业为很多院校所追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也是近几年新闻专业爆发式增长的根本原因所在。

至此,全国的新闻教育格局也已经基本形成。我国的新闻教育类院校可以被分为四类,一类是有博士学位授予点的重点院校和机构,如复旦、人大、中传、武大、浙大等;二类是只有硕士学位授予点而无博士学位授予点的院校、机构,如安徽大学、南京大学、广西大学、西北大学等;三类是那些分散在各省市的省属地市级院校,如南京晓庄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宿州学院、周口师范学院等;四类则是一些民办院校、职业院校。

在这四类院校中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一类、二类院校问题较少也较为集中,而三类、四类院系若与传统新闻类的名校、名系甚或是办学时间稍长的一些院校相比,无论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规模、学生综合素养、就业率等都存在着较多、较大的问题。有些院校在开办了几年的新闻学专业之后,现在甚至是连办学条件都不具备了,如安徽的某学院新闻学,虽已采取隔年招生,但目前只有一名专业教师在苦苦支撑,他一人承担了几乎所有的新闻专业课程,这不单是对学生的严重不负责任,而且是对新闻学专业的“亵渎”。因此在改革中应区别对待,不应不加区别,所有院校等同视之。这也是很多学者在提出相应的改革之策时所忽视的,致使新闻教育改革未能获得广泛支持。

二、新闻教育改革要敢于“向我开炮”

新闻教育的症结已找到,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即是新闻教育改革向何处去。目前看来这也已不是问题,因为当我们在中国期刊网上输入关键字词“新闻”、“改革”时,映入眼帘的相关论文达700篇之多,这也即意味着,新闻教育改革已经被讨论得很是全面了。很多学者都提出新闻教育必须要改革。“毫无疑义,对我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施以大刀阔斧的得力改革已如箭在弦。”[2]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建议仅是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说白了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触及新闻教育改革的骨髓,也未完全刺痛新闻教育管理者。因为,目前看来并没有新闻院系实施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改革,细究起来,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并未有改革之意识。虽然教育部曾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该通知中教育部表示,如果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将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3]。但这种做法与“扬汤止沸”无二,因为地方高校可以有很多种变通方式,如停招、缓招,弄虚作假提高就业率等,改革之日仍然遥遥无期。其二,新闻教育单位没有改革之动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部分院校的首次就业率不高,甚至是有些名校的新闻学对口就业率也非常低,但是这并不能让这些院校即刻实施改革,惯性使然,他们也没有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既然如此,那么保持“稳定”就是最好的;其三,以上所提改革之方法并未形成体系。关于新闻教育改革可以说是方法千万种,只是一种“大呼隆”似的方法,只是面上的,而没有针对性的方法,因为各个院校所要改革的程度、范围、方向各不相同,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其四,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和阵痛性阻碍改革。既然是改革,自然要触及利益,目前高校愿意保持稳定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源自此。改革时教师是否要淘汰、转岗?所教授课程要被调整?指导学生会否变化?科研压力会否加大?教学压力是否会增加?所有这些在改革中都有可能触及,这也是一线教师和院系领导不愿改革的根本所在。

但不管如何,新闻教育是不改不行。既然新闻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既然等、靠已经不现实,既然存在问题最多的是地方类院校,既然改革有阵痛性,那么现在新闻教育改革最需要也是最紧迫的就是要敢于迈出第一步,有“向我开炮”的勇气。

首先,要敢于向旧培养方案“开炮”。“新闻教育的危机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办学规模扩张过快,致使新闻传播类毕业生供过于求。二是由于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缺失,使学校教育与传媒业需求产生错位,新闻院系毕业生不能满足传媒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4]整体办学规模非各院系所能掌控,但是人才培养却是可以改变的。有些院校的培养方案就是简单地模仿抄袭名校的,而有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过于老旧,不能够紧贴新闻业发展的脉络,依然沉浸在自我营造的“理论+业务”、“基础+核心”的教育模块中不能自拔。虽然像复旦、清华、中传等这样的名校在不断更新培养方案,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如复旦的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虽然重视通识教育,加大了实务课程的分量,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但如果研究学生的心态便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愿意选择课程任务较轻的,而避开课程较重,或者是避开某个老师开的课程,而选择其他他喜欢的教师的课。因此,这样的选修对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要敢于向毕业论文形式“开炮”。笔者认为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相应地就必须要改革毕业论文形式,毕业论文应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配合。毕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后一个环节。”[5]但是现在的毕业论文却成为检验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指标,不说学生是否具备科研能力与水平,单说这种形式,目前也已经失去它的功用,复制、粘贴,修修改改、缝缝补补一篇毕业论文就完成了。这就要求我们认识清楚,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新闻人?“无论是应用型人才还是复合型人才,他们都应该是新闻工作者。”[5]因此,毕业论文可以变成有分量的调查报道、摄制新闻短片、策划电视节目、出版报纸、杂志,甚至是在实习中有稿件在省级及以上级别获奖等,都可以冲抵毕业论文。而且要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其标准应更为规范和严格。这样做有利于督促学生的日常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为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

最后,要敢于向教师教学水平和方法“开炮”。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的获得,因此要敢于打破原有的固定的教学模式,采取多元教学方法和手段,新闻学教育要尤其如此。现在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高中在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的大学却在不断地“填鸭”。新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走出书本、走出教师课件、走出课堂。

学生不仅要走出去,教师更应走出去。有学者已经指出“新闻传播院系应该以培养富有批判精神的报道者为目标之一。同时,报道者的基本技能,是传媒职业赖以与其他职业区别开来的本质特征,也是新闻传播院系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6]随之而来的另外一个尴尬的现象却是我们新闻学专业教师有媒体从业经历的却少之又少。因此,无论是理论教师还是业务教师都更应该到媒体“实习”,接触媒体,观察媒体,认识媒体,这样在教学中才不会悬空,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新闻教育改革有了“向我开炮”的勇气并不意味着改革的成功,这只是向改革迈出的第一步,改革才刚刚开始,而事实上,往往是第一步才是最难最关键的,所谓万事开头难。笔者相信中国的新闻教育必定能够在“浴火后重生”。

参考文献:

[1]吴廷俊.问题与成绩同行:1978――2008中国新闻教育发展研究[J].新闻大学,2009,(2):35.

[2]欧阳明.对我国内地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传播,2010,(9):119.

[3]中国教育在线.争议:低就业率专业是否应被取消[EQ/OL]

:///zt/201111/2012zyjy/.

[4]田秋生.通识教育打造媒体精英――复旦、清华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考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01):89.

[5]谢雪.毕业论文改革:高校新闻本科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以四川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06):111.

[6]张昆.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与困惑[J].新闻与写作,2011,(09):2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