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初二作文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卢卡奇】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3-16 09:53:34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己亥杂诗:道光十九年(年),龚自珍因不满清朝的官场黑暗,辞官回了家乡杭州,后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作诗首,统名《己亥杂诗》,其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这是其中一首。[]九州:指中国。生气:焕发生机,生机勃勃。恃:凭借、依靠。[]万马齐喑: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形容局面沉闷。喑(yīn):哑。究:终究、毕竟。哀:让人感到悲哀。[]天公:老天爷。重抖擞: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降:赐予,给予。这里有选用、产生的意思。【作者】龚自珍(~年),字璱人,号定庵,又名易简,字伯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进步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有屈原、李白诗的风韵,对清末诗坛影响颇大。作品有《定庵文集》。【赏析】清道光己亥年(年),龚自珍辞官返乡,感于清朝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数百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这首诗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这是龚自珍的一首很有名的诗篇,本来是拜祭玉皇大帝和风神、雷神的诗作,但诗人借题发挥,有力地鞭挞了封建专制的统治,反映了诗人改革现状、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的开头两句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当时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途径。后两句祈求天公打破清规戒律,降下各种有用的人才,因为人才是改变现实的重要条件。这也暗示了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首先,全诗连用两个比喻,描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其次,指出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寓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至于如何变革,诗人认为变革的力量来源于人才,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录用人才。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诗人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具有震撼人心的气势和力量。诗人处在鸦片战争的前夜,看到社会中种种弊端而希望对社会进行改革,这是先驱者的思想。但现实又告诉他,实施改革非常困难,所以他只能在诗文中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忧虑。

卢卡奇

【生卒】:—【介绍】: 匈牙利哲学家、文艺学家、美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富裕的银行家家庭。学生时代是在布达佩斯、柏林和海德堡度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革命形势推动下,他开始细致地钻研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特别是青年马克思的哲学著作。不过,在卢卡奇的思想中黑格尔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当时是通过黑格尔的三棱镜来了解马克思的。这一时期,卢卡奇还受到艾尔温·萨博的无政府工团主义倾向的强烈影响。就是在这种思想状况下,卢卡奇于年月加入了刚刚成立的匈牙利共产党,当选为中央委员。匈牙利革命失败后,卢卡奇流亡到维也纳,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但是在匈牙利革命前途问题上与当时匈共主要领导人贝拉·库恩发生对立。卢卡奇确信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很快取得胜利,因此选择了一种过激的立场,拒绝一切不能取得胜利的策略,他的这种思想倾向在他在这一时期发表在《无产者》和《共产主义》等刊物上的文章中表现得很明显。他年在《共产主义》第六期上发表的《论议会制问题》一文,曾引起列宁对他的左倾激进的反议会立场的尖锐批评。年下半年,卢卡奇把这一时期写的部分论文加以整理、修改、甚至改写,汇编成《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干年春季出版。这本书一出版就立即在党内外引起热烈争论,并在年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世界代表大会上受到严厉批评。由此被迫离开了匈共中央和《共产主义》编辑部,他开始以匿名或变换笔名的方式在维也纳出版的《新三月》、布达佩斯半合法出版的《百分之百》和《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史文库》上发表文章,试图去寻找新的方向,去弄清自己的未来道路。年,卢卡奇又成为匈共中央委员,并受党的委托起草了匈共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这份草案在匈共党内和共产国际执委会内都遭到了严厉批评。卢卡奇被迫作了自我批评。年,卢卡奇被奥地利政府驱逐出境,前往莫斯科,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参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一版的编辑工作。年夏,他移居柏林,进行革命文化工作。希特勒上台后,卢卡奇被迫于年月离开德国,流亡苏联。开始他生活中的一个新时期。这一时期,他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他潜心研究了美学和文艺理论,在《国际文学》和《文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很有分量的文艺理论著作,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美学观点、现实主义问题和历史小说,论述歌德以及世纪和世纪的德国文学等等。由于这些方面的贡献,卢卡奇在年成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并且赢得了国际范围内最出色的马克思主义作家和理论家的声誉。年,卢卡奇抱着极大的希望和满腔热情回到祖国,他在布达佩斯大学讲授美学和文化哲学,并且当选为匈牙利科学院主席团委员。他积极利用文学阵地和大学讲坛在青年中宣传自己的观点,努力从事科学研究和著述,出版了《青年黑格尔和资本主义社会问题》、《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和《理性的毁灭》等为人注目的重要理论著作。在苏共十二大以后,卢卡奇的写作活动更加活跃起来。他尖锐批判斯大林个人迷信的后果并且积极参加公开的讨论。年月,他成为纳吉政府中的文化部长。纳吉覆灭后,卢卡奇被留在党外,从此他退出政治生活,不过他并未放弃自己的观点,时而在国外发表批评斯大林的文章。年卢卡奇完成并发表了有重大理论价值的两卷《美学》。他在这部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卢卡奇在晚年还想完成一部叫作《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巨著,力求在其中从马列主义立场透彻地阐述劳动、实践、社会生活条件再生产、意识形态和异化等范畴,可惜这个计划未能完成,在他逝世前只在《匈牙利哲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章。卢卡奇晚年在学术研究之余仍细心观察国际工人运动中发生的变化,积极关心匈牙利国内的社会主义事业,这使他在年被重新接纳入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