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初二作文

学习的名人励志故事

全民阅读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12-13 14:31:13

?

学习的名人励志故事(通用则)

学习是人在生活过程中,

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

小编收集了关于学习的名人励志故事,

欢迎阅读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

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

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

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

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

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

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

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

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拜师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

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

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一次吃饭,

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

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

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

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

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

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

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

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

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邴源泣学

邴源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这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艰难。

邴源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子,可是家里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用说拿钱供他读书了!

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听到从里面传来的读书声。一天,他从私塾门口路过,想起读书的事情,

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来。私塾先生听到他的哭声,

走过来问他怎么了,

邴源抽噎着说:“我真羡慕那些能读书的孩子,我的家里很穷,

没有能力供我读书,因此我的心里很难过,

就哭了起来。”私塾先生听后,

觉得象邴源这样渴望读书的孩子很难得,就对他说:“孩子,你要是真想读书,就到我这里来吧,

我不收你学费。

”邴源一听,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连连向老先生表示感谢。

邴源天资聪颖,再加上读书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学会了其他孩子几年才能学会的东西。

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汲取知识。

长大后的邴源依然很爱读书,经常到各地去拜师求学,后来他的学问日益增多,向他求学的人也多了起来。

感悟:生活在贫困家庭的邴源,从小就对读书有关浓厚的兴趣,他对知识的渴求感动了善良的私塾先生。

最终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学习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青少年来说,大家一定要珍惜当前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加勤奋、更加努力地学习,

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亲人。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

“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

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

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

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

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爱读书的陶行知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

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

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岁时,

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

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

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

岁时,因父亲失业,

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

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

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

便免费让他伴读。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

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

这样,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

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

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

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

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

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

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

”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后来,陶行知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感悟】陶行知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学完了四书五经,

又学习了现代科学和古典文学,终于成为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事例说明,

环境再恶劣都不能成为不学习的理由。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求的人,不会被困难、环境等诸多因素所阻碍,

而是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勤奋努力的动力。

、车胤囊萤夜读

车胤是晋代的名臣,

以博学闻名。

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

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

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个夏夜,

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

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

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

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

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

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感悟】晋朝一代名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

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读书学习,并不气馁,

用装了几十只萤火虫的“灯”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尚且好学不厌,现在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青少年来说,

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要浪费了求知求学的好时光。

、吕蒙读书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

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

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

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

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

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

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

统领全国兵马。

【感悟】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

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

又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

在这种环境下,

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

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

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喜欢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

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

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

后来,

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

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

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

一个小时过去了,

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

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张曜拜妻为师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

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文化,

经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

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

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非常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

恭恭敬敬地学。

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

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

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

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

几年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的时候,

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

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很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

开厂局,

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

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伽利略好奇善问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

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十分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

”一类的问题,

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

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

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

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候,戴着眼镜的王亚南,

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

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

绑好之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

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

真了不起!”

、贾思勰虚心请教。

南北朝时期,

北魏大农学家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之家,

其祖上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

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他这个官当的与众不同,不但十分重视发展本地区的农业生产,而且亲身参与种植,

饲养等。

一次他养了两百头的羊,

由于经验不足,事先不知道每只羊应该吃多少饲料,导致饲料供应不足,

不到一年,

两百头的羊死了大半。他没有放弃,

又接着养了一群羊,并且种了大豆当饲料,

谁知道,饲料倒是不缺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羊还是死了大半。他百思不得其解。

他听说有个老羊倌很有经验,

便虚心向老羊倌请教,老羊倌被他的诚意感动,

就把自己的经验全部传给了贾思勰。从此之后,

贾思勰养的羊膘肥体壮,产奶也多,

远近闻名。

、阎若璩口吃成器。

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

在母亲和师的励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

赶上了正常的同学,

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司马光圆木警枕

司马光从小到老,

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

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

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

“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孔子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

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

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

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中的韦编指: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

三绝的意思就是: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

、倪宽带经而锄

古人读书是很刻苦的。汉朝的倪宽跟着孔安国学习五经,

缺乏学习费用,倪宽要为弟子们做饭,

有时还要下地干活。他下地时总要带着经书,

休息时便抓紧学习。

汉朝的朱买臣家里比较贫困,买不起什么东西,他又很喜欢读书,而他家里的生计要靠砍柴来维持。因此,

朱买臣背着柴草边走边读书。

后人用“带经而锄”这个成语形容生活贫苦依坚持学习。

、孔子废寝忘食

孔子年迈时开始周游列国。

在他六十七岁那年来到了楚国的叶邑,叶邑大夫沈诸梁热情的招待了孔子,沈诸梁称叶公,听说过孔子的名气很大,并有许多的学生,

但他却对孔子本人了解甚微。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

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道怎么回答,

所以默不作声。

之后,孔子知道了此事,

便问子路,

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啊。努力学习而不知厌倦。

甚至忘记了吃饭。

津津乐道于船也受到,而从不担心受贫穷。

自强不息,

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这样的话呢?”

、梁灏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

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

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

”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年),他才考中进士,

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

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

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

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

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

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

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

实现自己的理想。

、陈景润认真读书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

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

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

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

看着看着,

他就忘记了别人,

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极喜欢数学。

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

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

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

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

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年前,

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简称‘+’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

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

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

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

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

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年,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

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取得巨大的成就。

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

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

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鞭策法: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量配合。、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奋斗的目标,

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去的。

然后为了那个目标,让自己勤快起来。并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目标提醒自己。

、拾贝壳的孩子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

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知识是学了些,

智力却很少增长。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

起初拾了一些贝壳,

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

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

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

空着手回去。”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

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

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

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我宁愿做一个穷人,

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

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

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

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

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分割席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宋濂勤奋阅读

在明初的时候,有一个叫宋濂的文学家,诗人。在小时候他十分好学,

但是由于家里很穷就没有办法去买书来读。于是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然后把借来的书亲自重新抄在一张纸上,再按时归还给别人。

冬天的时候,

天气十分寒冷,

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而宋濂却坚持的抄书。

有时,连砚台里的墨都冻成冰了,

他的母亲则端来热水,

把热水倒进砚里,

使它溶解。宋濂的母亲十分关心宋濂,当宋濂全身都冻僵时,

母亲则找来棉被给宋濂披上,怕他冻着。

夏天的时候,

天气十分炎热,蚊虫又多,宋濂还是坚持的抄写,有时把他的手都咬肿了,可宋濂毫不在乎。

而母亲却在旁边为他把扇,母亲的爱,

让宋濂更加勤奋的学习,

抄完后,就小步加快跑地送去,

生怕超过了约定的期限。

由于他十分坚守信约,因此有许多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他,他就更勤奋地阅读,

每天早起晚睡,宋濂的母亲十分担心他吃不消,但宋濂只是一笑了之。于是他广泛地阅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知识也就更多了。

、映雪夜读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喜欢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孙康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

一到天黑,

便没有办法读书。

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孙康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

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孙康一觉醒来,

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

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

使孙康眼花缭乱。

孙康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

可否读书呢?孙康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

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

整个冬天,

孙康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

即使是北风呼号,

滴水成冰,孙康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

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屈原洞中苦读

离屈原家不远处有座山,山中环境空幽寂静,除了猎户到此打猎,

平时里鲜有人迹。

屈原在家中读书,

冬日里火盆烧的很旺盛,屋子里非常暖和,不会屈原就感觉昏昏欲睡。他想起古籍中记载读书吃苦学习的故事,便想到去家后的山洞读书,

这样既能锻炼的智,还能不打盹把书读下去。

他把想法告诉家后,遭到了家的致反对。但是屈原不顾家阻拦,

带着书本只来到山,找了处背风的山洞,开始读书。山中温本来就低,

洞中更是寒冷潮湿,没过多久就把屈原的脚冻肿了。他起跺跺脚搓搓待体暖和过来就开始坐在地上读书。家看到屈原这么就能吃苦也就不再阻拦了。屈原在山洞坚持了三年,

终于把《诗经》读懂读透了。这也为后来他开创楚辞奠定了坚实的学基础。

、陆游书巢勤学

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前留给了世人一首脍炙人口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儿时读书习武时还有一段故事呢。

一次,父亲陪小陆游在屋外习武后来到他的房间,看见他的房间到处是书,父亲很生气,

就说他的房间不像个房子,倒像一个窝,

小陆游听后就给自己的住房取名叫“书巢”。可父亲却不赞同,

他觉得现在有房子住怎么可以叫巢呢,

以前那些所谓的巢是因为没有住房。小陆游却说自己房间的书柜、床上、地上到处是书,就可以叫“书巢”了。父亲也就作罢,并告诉他要在书巢里发愤苦读,

同时也不能忘记习武。

、欧阳修借阅典籍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

但是,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

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

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日以继夜、废寝忘食,

只是致力读书。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

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富兰克林的精神食粮

美国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自幼喜欢读书。家贫无钱上学,

从少年时代起,

就独自谋生。

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

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妇,已饿得走不动了。

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

我包里有的是。

”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

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

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

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高士其用功读书

高士其从小就用功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年年都是班级里最好的,全校老师和同学,

都夸他是个好学生。

他是一位科学家。它六岁那年,要上学读书了。开学那天,

大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着新书包,

上学去了。

一路上,高士其乐得象只小鸟儿,又蹦又跳唱着歌。他跑到学校门口一看,

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呢。他不敢去敲门,只好站在门口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

学校的大门开了。

开门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声“老伯伯早!

老伯伯心里真高兴,笑眯眯地说:“多懂礼貌呀,孩子,

你是一年级新学生吧!

高士其点点头。老伯伯把高士其领到一年级的教室里。过了好一会儿,小朋友们才一个个来到学校。

在开学典礼上,

校长站在台上讲话。高士其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专心地盯着校长,

他听得可仔细啦。

、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

直至深夜。由于疲劳瞌睡,

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孙敬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这样,

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孙敬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由于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孙敬,就发愤自学。

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

直至鲜血淋漓。

后来孙敬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

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着,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年月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

享利希?

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恩格斯复信道,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

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

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着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

”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着,因为“研究原着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怀素练字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

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

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

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

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

芭蕉长大之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

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

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

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

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

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这篇论文共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

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

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

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王充求学

王充是我国东汉初年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和批判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

王充的少年时代,父亲就去世了。

王充竭尽全力奉养母亲,

后来到了京城,进太学学习,拜当时著名的学者班彪做老师。他喜欢广泛地阅读,善于抓关键问题,

因而进步很快。

王充读书是非常专心,

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又很强,所以只要读上一遍,就能记住书的主要内容,

甚至能够背诵某些精彩的章节。但是,

家庭穷困,买不起很多书,

为了满足如饥似渴的求知欲,

王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当时的洛阳街上有不少书铺,王充便决定把书铺当做他的“图书馆”,每天吃过早饭后,他就带上干粮,

到书铺里去阅读出售的书籍。不分春夏秋冬,不论晴天雨天,

他读了一册又一册书,跑了一家又一家书家书铺。

就这样,

他终于读遍了诸子百家的重要着作,掌握了书中的基本精神。

由于王充的出身贫苦,因而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识,

基本上是从劳苦人民实际生活的情况出发的。他在读遍了诸子百家的主要着作之后,对于某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唯心主义的说教深感不满,下决心给予严厉的批判。于是便集中精力独立思考,

着手写书。为了不耽误时间、不打断思路,他在住宅的门上、窗上、炉子上、柱子上甚至厕所里,都安放了笔、纸,想一点,

写一点,走到哪里,

写到哪里。经过长时期的努力,

他终于写成了充满着批判精神、闪耀着唯物主义光辉的《论衡》。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

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

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

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

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

也未觉察,

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

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

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

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

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

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

出门看朋友。在路上,

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

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

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

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

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

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

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沈从文专心读书

沈从文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大师,

他的文学作品广泛受到世人好评。小时候的沈从文就认真读书,

显示出了卓越的文学家气质。

有一次,小漫画老师作文五年级沈从文逃课,溜到邻村看大戏,

一直到太阳落山,他回家。

第二天,老师责问他为什么逃课。

沈从文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罚他跪在院子里的一颗大树下,说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

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

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第三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

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

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

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辜负老师的教导,成为伟大的文学家。

、唐汝洵苦读书

唐汝洵是明朝人,

他小时候是个既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谁知,他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

这场病使唐汝洵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

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虽然他很坚强,

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

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时候,

课文很长,他凭耳朵听根本就记不住先生讲的内容,只好学古人用结绳记事。他还喜欢上了诗歌,因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

他不用眼睛也能体味到。经过不懈努力,

唐汝洵终于成为了明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以及诗文诸学上,

都有较深的造诣,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名儒。顾炎武从小就勤奋学习,正月十五闹元宵作文

对待学问非常认真。

长大后,每当外出旅行时,

他都用马或骡子驮着沉甸甸的书,

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游历中,顾炎武还非常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如果他走到某地,发现那里的地理、风俗等情况与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会打开相关的书本进行核对、校正。顾炎武就这样手不释卷,

刻苦攻读,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顾炎武凭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在众多学术领域成就非凡,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

【感悟】

青少年学习要像顾炎武一样具有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样,才能在狱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从而在未来的社会中施展身手。

、苏洵吃墨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

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

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

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

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

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

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

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

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童第周顽强的毅力

童第周年出生在浙江宁波。

他的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童第周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

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还写了水滴石穿四个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勉励他好好学习,

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

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学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

因为家境不好,没钱供他上学,

所以,尽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进学校,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可是不行。直到他岁那年,

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这里不用交学费,还管食宿,穷人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

是很幸运的。童第周十分高兴,

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

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史知识,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

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但他并不气馁,

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赶上别人。

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

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和他要考效实中学。该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

多少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

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而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而且,

他从未学过英语。自从确立了要考效实中学的目标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开始自学英语,常常学到深夜。

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学,还请在宁波的朋友为弟弟打听效实中学的招生情况。

哥哥的朋友从宁波给童第周带来了不利的消息:效实中学这次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哥哥想: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

本来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

现在却只招三年级插班生,这可怎么办呢?哥哥犹豫不决,就去与童第周商量。听到这个消息后,

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定要进效实中学,于是,

他决定去考插班生。

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铁杵也能磨成针。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

只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一年以后,童第周从倒数第一变为顺数第一,几何成绩从入学时的不及格变为一年后的分!后来,

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成为复旦的高材生。

毕业以后,

他又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比京大学留学。年获博士学位,这时他岁。

、施洋搓脚

夜读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

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

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

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

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苏东坡读书方法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方法。

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一本书的内容就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

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

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

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欧阳修借阅典籍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可是,

在欧阳修他少年时代,他的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

在欧阳修四岁失去父亲,

全家就只靠他母亲一个人来维持生活。母亲不愿欧阳修失学,于是,

自己当了教师。家里贫穷,买不起文具,欧阳修的母亲就想出了别的办法。

她看到沙滩上有鸟兽走过的足迹,认为在沙子上面也可以写字。

于是,

她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

她在家里选了一个光线比较好的地方,挖成深坑,

然后,把沙倒下去铺平。

这样,小小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学习的时候,

他的母亲折断一根荻草,

在沙面上画出一个生字,等欧阳修他学会了,便用手把沙子弄平,再写一个。欧阳修也利用这个地方来做练习。

母子两人,一教一学,教的认真,学的起劲。后来,

欧阳修在文学上的许多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沙坑帮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范仲淹苦读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

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

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

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陈景润认真读书

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

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

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

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

至今,

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华罗庚:天才出于勤奋

华罗庚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因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

因交不起学费,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

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个小时以上。华罗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

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

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

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

每逢年节,

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白天,华罗庚就帮助他的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与站柜台。顾客来了,

帮助他父亲做生意,打算盘,

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顾客,

时间久了,父亲很生气,干脆把华罗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纸拿来就撕,

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时甚至把他的算草纸往火炉里扔。

每逢遇到这种时候,

华罗庚总是拼命地抱住他视之如命的算草纸,不让他的父亲烧掉。就这样他用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岁时,他不幸染上伤寒病,

在妻子的照顾下痊愈,最终,

落下左腿终身残疾,

走路要借助手杖,这没能打到华罗庚,相反,此后他的意志更加坚定,也更加刻苦的钻研起数学来。

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

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

华罗庚承受了常人难以设想的困难与阻力,

他没有因此而放弃,不断前进,这倒反而锻炼了他。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

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就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

可见,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

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

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

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

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

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

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

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

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

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

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

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

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孟轲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

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

不久,

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

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

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

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

从不偷懒。

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

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

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

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

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

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

一部十多万字的书,

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

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

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

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

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小奥斯特瓦尔

小奥斯特瓦尔经常跟着父亲逛书摊。一次,

他发现一本制作焰火的书,立刻把书买了下来。

他看不懂书中的化学名词和公式,就去问老师,老师也看不懂。

他就请教父亲,得到父亲的支持。

父亲把家里的地下室收拾出来,

给他当实验室用。妈妈为他买回了硝石、硫磺等化学药品。

每天放学回家,

小奥斯特瓦尔就钻进地下室做实验。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焰火终于做成功了。

当他站在院子里,

亲手点燃导火索,“砰”地一声,焰火直升上天空,把夜空描绘得五彩缤纷。

小奥斯特瓦尔兴奋极了,

他把书本上的公式变成了美丽的焰火,这种美妙的感受真是难以形容。

、马云脚踏实地

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

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

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了。

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

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

、柏拉图

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

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

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

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

一年后,

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铁杵磨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

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趁老师不在屋,

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

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

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

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发愤读书,

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牛顿研究学问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

有一次,

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

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

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

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

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

却一边想问题,

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神童莫扎特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用心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

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以前听到过的音乐。一次,

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齐回家,看到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

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

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他对朋友说:“你看,

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好处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激发创意的好机会

松下刚刚陷入事业的困境,这天他无助地走在路上。

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姐正在烫衣服,

弟弟想读书,却无法开灯,

因为那时插头只有一个。“你能不能快一点开灯,让我怎么看书呀?”“好了,好了,

就快了。”“老是说好了,都过了分钟了。”松下突然想:只有一根电线,

的确太不方便了,何不想个可以两用的插头呢?他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不久,

就想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

试用品问世后,很快就卖光了,订货的人越来越多,

简直供不应求,松下的事业也从此走上轨道,

利润大增。

遭遇任何问题,

都是激发创意的好机会。

、司马光勤奋好学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

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

为了把握时间读书,

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

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

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

便枕着“警枕”,

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真正的科学探索

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

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名,

而且作业总是“很不整洁”,

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霍金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

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

谁知,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

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

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

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

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

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人生的四条经验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莫里森的少年时代,由于家境贫困,

从岁开始,每天放学以后,她都要到一个富人家里打几个小时的零工,

十分辛苦。一天,她因工作的事向父亲发了几句牢骚。父亲听后对她说:“听着,你并不在那儿生活。

你生活在这儿。在家里,和你的亲人在一起。只管去干活就行了,

然后拿着钱回家来。”

莫里森后来回忆说,从父亲的这番话中,她领悟到了人生的四条经验:一、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做好,

不是为了你的老板,而是为了你自己;

二、把握你自己的工作,而不让工作把握你;三、你真正的生活是与你的家人在一起;四、你与你所做的工作是两回事,你该是谁就是谁。

在那之后,

莫里森又为形形色色的人工作过:有的很聪明,有的很愚蠢;有的心胸宽广,有的小肚鸡肠。

但她从未再抱怨过。

、有了梦想的石头能走多远

从小,他就是一个命苦的孩子。

父亲患有糖尿病,不能干重活。

母亲患有精神病,

连自己都管不好,更不用说管孩子。父母是孩子身后的大树,为他们的成长遮风挡雨,但他没有这样的大树,

经常被一些同龄的孩子辱骂和追打。从记事起,

没有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玩,他们经常远远地朝他身上扔泥巴。他一边左右躲闪,一边狼狈地朝后退,结果一下子掉进身后的臭水沟里,

全身又湿又臭。在孩子们的一片哄笑中,他使劲地低下头,蜷缩着身子,

双手抱头,泪水混着脏水,

从脸上啪啦啪啦地往下滴。这样的欺侮每隔几天就会上演,

他只是别人眼中的小丑和笑料。

岁那年,

他上了村里的小学。在班上,没有人愿意和他坐在一起,

他就像一根孤零零的小草。孤僻的他变得更加内向,

不爱说话,

没有人喊他的大名,都管他叫“石头”,在别人眼中,

他就是一块又傻又笨的臭石头。一天,

他一个人去村上大队部看电视,一档名叫《街头霹雳舞》的节目深深吸引了他。

电视上演员那潇洒而充满美感的舞蹈看得他目不转睛、流连忘返。回到家,

他也开始学着模仿,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不再觉得孤单。他的内心有了一个梦想,

那就是拥有约瑟夫·杰克逊那样魔幻传奇的“月球漫步”。

上到初一,

家徒四壁的家庭再也没有财力供他继续求学。

退学那天,

成绩优异的他在学校四周徘徊,久久不愿离去。

这时,他的班主任张老师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他一张纸条。

看完这张纸条后,

他顿时泪流满面,

深深地朝老师鞠了个躬,

一步一步朝家走去。从这一天起,岁的他成为家里的“劳力”。为了多挣一些钱,身体瘦弱的他选择到县城一家煤场打工。

每天抬臂上千次打制煤球,然后把这些成型的煤球用板车送到客户家。回到煤场,他的骨头都快散架了,但他会想起张老师的那张纸条。

读着纸条上的话,他再累再乏,也会挣扎着爬起来,

带着满身的煤灰跳起舞来。工友们都取笑他:“你这只一身煤渣的黑熊,难道还想跳什么天鹅舞?

”对于讥笑,他一笑而过,那张纸条上的话在他心中激荡。

就这样,

他干了整整年。冬天拉着板车送煤球,

好几次他的耳朵都快冻掉了。

虽然这个工作又脏又累,

干起来要人命,但他觉得这里离家近,

能照顾到家人,

工资也不错,一天能挣~块钱。他在煤球厂工作时,悟到了很多好的动作,

他在舞蹈里加入了很多像打煤球、铲煤一样的新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

他有了自己的“粉丝”,每次在路边跳舞都能引来许多人围观并为他鼓掌。有一次他跳完舞,就有个人上前问他为什么不去参加河南电视台举办的“你最有才”节目。他也刚好想到一个大的舞台上检验下自己跳得到底怎么样,

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

初试的时候,

他穿了一身送煤球的“工装”就开始跳了,他跳完之后,评委和多名选手都很震惊,纷纷站起来为他鼓掌,但是也有评委笑着问他为什么穿这身衣服,

他说:“其实我不是不尊重评委,但是这就是原本的我,没必要伪装自己。”他从容淡定,

满脸微笑。

就这样,他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杀进了高手如云的总决赛,

获得了大赛冠军,捧走了万元现金大奖,

成为家喻户晓的“煤球哥”,被网友誉为“河南舞王”、“中原舞神”。刘欢传媒公司和本山传媒公司闻讯,都力邀他加盟。今年月,

闻名全球的《英国达人秀》也邀请他前往英国表演这种原生态的舞蹈。

天道酬勤,苦尽甘来。

他的名字叫李新义,岁的河南鲁山县农民。

接受采访时,他打开了那张贴身保存了年的纸条。上面有一行用圆珠笔写的话:法国最著名的石头城堡——希瓦勒之理想宫。

入口处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句话: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梦想的石头能走多远。

、心态

拿破仑在一次与敌军作战时,

遭遇顽强的抵抗,队伍损失惨重,形势十分危险。拿破仑也因一时不慎掉入泥潭中,

被弄得满身泥巴,狼狈不堪。

可此时的拿破仑浑然不顾,

内心仅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打赢这战斗。只听他大吼一声,“冲啊!”他手下的士兵见到他那副滑稽模样,

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但同时也被拿破仑的乐观自信所鼓舞。

一时间,战士们群情激昂,奋勇当先,最终取得了战斗的最终胜利。

无论在任何危急的困境中,

都要坚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尤其作为一个商界的领导人物,你的自信,能够感染到无数你接触到的人。

有没有乐观自信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一场交易的成败与否。

、寻找小马驹

里根是美国的第任总统,他的乐观和自信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这种性格来源于他的少年时代。

当里根还是一个小男孩儿的时候,有一次,父母把他锁在一间堆着马粪的屋子里,要他体验一下生活的艰辛。

一段时间后,父母有些放心不下,就到屋里去看他。哪料到,他非但没有哭闹,

反而兴致勃勃地铲着那些马粪。

他对着惊讶的父母兴奋地说道:“周围这么多马粪,我明白,在这附近的什么地方,

准有个小马驹”。

这个寻找小马驹的男孩儿就在乐观的情绪中一天天长大,虽然他的家庭从未富裕过,甚至在萧条时期几乎破产,

但在里根的记忆中,生活大都是幸福完美的。即使是在总统大选中遇到挫折,前景黯淡时,里根仍坚持着他的乐观。

、自由的天地

童年时代,鲁迅常跟母亲住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里,后来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里寄居。安桥头、黄甫庄都在绍兴昌安门外水乡,宽狭纵横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村边。

鲁迅喜欢到乡下去,

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

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

呼吸清新的空气……

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

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

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

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鲁迅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

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

同时也看到了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鲁迅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

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

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

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一颗感恩的心

斯蒂芬·威廉·霍金,

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还被称为“宇宙之王”。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

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系在一起。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年月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这迫使霍金一家搬离海格特的家园,迁到牛津避难。他们在霍金诞生后又回到了伦敦。

童年时的霍金,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但喜欢设计极为复杂的玩具,据说他曾做出一台简单的电脑。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美好的童年。

多年以后,

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

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

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

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

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

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

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

差一点死去。

直到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

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

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

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

那是在年。

起初,

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

然而,

一个女子出现了。一名叫珍的姑娘出现在霍金生命中,鼓励他振作起来。后来他们很快坠入爱河,

不久他们结婚了。

患病后,霍金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理想,

果断的“站了起来”,继续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个人传记中谈到,他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多大影响,

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

同时,他又努力证明自己能够象常人那样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他很憎恨别人把自己当做残疾人,

他说:一个人身体残疾了,决不能让精神也残疾。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坚强的,同时他又是一个对生活很有主见的人。他对生活永远充满了乐观和幽默的态度。

在他患病后,曾有次非常近距离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顽强的活了下来。

一次霍金演讲结束后,

一位女记者冲到演讲台前问到:“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大师的脸上充满了笑意,用他还能活动的根手指,

艰难地叩击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和朋友”在回答完那个记者的提问后,他又艰难的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现场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绘画的天分

卡罗斯·桑塔纳是一位世界级的吉他大师,

他出生在墨西哥,岁的时候随父母移居美国。由于英语太差,

桑塔纳在学校的功课开始是一团糟。有一天,他的美术老师克努森把他叫到办公室,说:“桑塔纳,

我翻看了一下你来美国以后的各科成绩,除了‘及格’就是‘不及格’,真是太糟了。

但是你的美术成绩却有很多‘优’,

我看得出你有绘画的天分,

而且我还看得出你是个音乐天才。如果你想成为艺术家,那么我可以带你到旧金山的美术学院去参观,

这样你就能知道你所面临的挑战了。”

几天以后,克努森便真的把全班同学都带到旧金山美术学院参观。在那里,

桑塔纳亲眼看到了别人是如何作画的,深切地感到自己与他们的巨大差距。克努森先生告诉他说:“心不在焉、不求进取的人根本进不了这里。

你应该拿出%的努力,不管你做什么或想做什么都要这样。

”克努森的这句话对桑塔纳影响至深,并成为他的座右铭。年,桑塔纳以《超自然》专辑一举获得了项格莱美音乐大奖。

、不要迷失了自我

富兰克林小时候,

有天在家门口遇到一个扛着一把斧头的男人,男人停下来后和气地说:“小家伙,你好,

请问家里有磨刀石吗?

”富兰克林回答说有后,男人接着说道:“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那我可以借你家的磨刀石来磨磨这把斧头吗?

听了这番赞语,

富兰克林说:“当然没问题了。”说完立刻扭转身从家里拿来了磨刀石。

“一看就知道你是个聪明仁义的好孩子,我走一路累得够呛,

你能帮我把斧头磨上几分钟吗?”

男人的赞语再次让富兰克林听得心里甜丝丝的,于是就答应下来,使劲儿地帮他磨起斧头来。

眼看着上学的时间快到了,但富兰克林依然未能把斧头磨好,

可他说不出停下来的话,就决定放弃上学而帮男人把斧头磨好。

等斧头终于磨好后,富兰克林想着男人一定会好好感谢他一番,

不料他却冲富兰克林吼道:“你真是个笨手笨脚的孩子,这么长时间还没有磨好,把我的事情都给耽误了!”

富兰克林气极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如此辛苦帮男人做事情,

得到的回报竟是一顿斥责。

不过这件事给了富兰克林受用一生的警示,日后他向别人讲述这件事的时候,最后会这样说:“面对别人的奉承和赞誉,首先要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

、西恩·史蒂芬森“图坦卡蒙”

很不幸,

他是个先天“脆骨症”患者,

俗称玻璃娃娃,连打个喷嚏都会震碎肋骨。他诞生时每根骨头都被出生时的压力给“碾碎”了,

四肢软塌塌地耷拉着,像一个被拆散了架的布娃娃。护士小姐们干脆给他起了个外号“图坦卡蒙”——一个埃及法老木乃伊的名字。

三四岁时,他才能坐立。但他的骨骼密度很低,完全无法支撑身体直立时带来的压力,加之腿骨严重、持久性地扭曲,

这辈子他都无法行走。更不幸的是,

他身高长到大约米时就到了生长极限。

到了上学的年龄,他每天一刻也不能和轮椅分离,只有晚上,

才能躺在卧室的地板上放松一下早已疲惫不堪的躯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骨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频繁。这让他不得不经常辍学,在家养病。对于他来说身体上的疼痛倒不那么严重,

最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孤独。

童年时代的他尝尽了孤独的滋味。

小学四年级的那个万圣节,所有的孩子都戴上狰狞的面具出门搞恶作剧,尽心玩耍。他躺在地板上,

也开心地慢慢打起滚儿来。就在他忘乎所以之际,

左腿突然卡在了门框和墙角之间,接着,

听到了一声清脆的“咔嚓”声,紧接着是撕心裂肺的疼痛让他痛不欲生。由于他病情特殊,一旦意外发生骨折,就必须严格保证身体被固定在事发地点,

然后一动不动地保持受伤时的姿势达六个星期,让骨骼慢慢地自动愈合。这就意味着,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他一出现骨折,就必须在原地一动不动地躺上或趴上整整天之久。

在此期间,吃喝拉撒睡都只能就地解决。他快被逼疯了:“为什么?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孩子,你愿意把这种磨难当做人生的礼物还是重担?”母亲看着他,

声音不大,但坚定而沉稳。

这句话给了他极大的震撼和鼓舞,猛然打开了他黑暗人生中的一扇窗,

智慧的灵感犹如明媚的阳光充满着他的内心,让他不再愤怒,不再抱怨。

随后,

妈妈又告诉他:“你要记住,

痛苦是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它早晚会降临到每个人身上,

但是,我们面对痛苦的态度却是可以选择的。

”从此,他学会了永不放弃,那种时常萦绕心头的绝望和无奈,

早已烟消云散。

读高中时,学校的广播站和电视台成了他发挥想象力的重要场所。

高中四年里他制作过各种广播节目,

包括脱口秀、约会秀和时事评论等。他还制作过一个校内电视连续剧,在镇上的有线电视台播出时吸引了不少粉丝。后来,

这部连续剧被选中参加哥伦比亚大学视频作品大赛,获得了剧情类作品银奖。高中期间他还担任了学生会副主席。作为全美男生会成员,

他有幸随队在白宫和克林顿总统会谈,最后,克林顿总统还邀请他们全家到联合中心体育馆的总统包厢,

参加当晚举行的民主党全国大会。靠着永不放弃的信念,

他顺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毕业典礼上,他的名字响起的那一刻,

拥挤的礼堂里顿时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在主席台上,坐在轮椅中的他,高举着自己的毕业证书,兴奋无比。

他的生活经历让人感佩不已。

从高中到大学,有很多公司、学校和教堂都慕名邀请他去作演讲,但当时他并没有考虑过把这作为一个正式工作来做。有一天,爸爸对他说:“儿子,

如果你想改变世界,完全可以试试做个职业演说家。

很多人都喜欢听你的故事,他们都很敬佩你,你也可以像安东尼·罗宾斯那样成为能够影响全世界的人。”这番话一下子点亮了他。

的确,做一个职业演说家不是也能让自己实现改变他人的目的吗?于是,

他开始四处演讲,苦练自己的表达能力。

为了应对演讲中人们提出的各类棘手问题,他重返校园,学习心理治疗和神经语言程式,

并获得了专业证书;后来又报考了大学临床催眠专业的博士。

与此同时,

他还办了一家私人心理治疗诊所,

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践。后来他成了心理治疗师和国际知名演说家,他曾到过美国个州,还到世界各地巡回演讲,以自身奋斗的经历鼓舞成千上万的听众。

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斯、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都被他对生命的热情所感动。

他就是美国的西恩·史蒂芬森。他的著作《拒绝失败的人生》畅销世界。

是的,

人活一世总会遇到挫折、疾病和痛苦,但只要我们意志如钢,百折不挠,

把磨难当做礼物,就能走出窘境,创造有声有色、五彩缤纷的人生,

活出最真实的自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