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初三作文

完美的谢幕范文精选3篇(全文)

全民阅读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2-13 11:11:21

完美的谢幕篇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上宣布,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将关于老师的作文600字于明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今年,免征农业税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达27个,8亿农民将告别千年“皇税”。这无疑是中国农民最大的福音,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新的重农思想。

取消农业税,只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一场涉及农村发展全局的深层攻坚改革已经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

千年之变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农民交纳“皇粮国税”历来被视为天经地义,即便是在有名的“治世”、“盛世”,农民能享受的最好待遇也不过是“轻徭薄赋”。取消农业税,无疑将是一笔永载史册的创举,它标志着中国几千年“以农养政”历史的终结。“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安徽省来安县农民葛美如就以这样一句话来表达旷世之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问题上,以开天辟地的气魄,进行了三次历史性的变革: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实现了“耕者有其权”;当前的农村税费改革,则是为实现“耕者有其利”。这三次变革因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被称为“中国农村的三次革命”。

人们惊奇地发现,后两次农村改革,都“首创”于一个地方:安徽。与“小岗村改革”一样,农村税费改革也是在安徽自下而上进行的。1994年,安徽省太和县便开始“悄悄地”进行“税费统筹、折实征收、财政结算、税费分流”;2000年,国务院确定安徽为全国第一个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份;两年之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推开。从“并税”到“减征”再到“免征”,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税赋改革不同,此次改革使中国农村有望真正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黄宗羲定律”指的是历朝历代的税赋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期后往往又反弹到一个比以前更高的水平,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纵观此害,源于“胡征乱派之弊”,其支点便是农业税的刚性存在,农业税一旦取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发展观的嬗变

有关环保的作文

2004年,中央承诺逐步降低农业税,平均每年降1个百分点,5年内取消农业税。当年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了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沪京津浙闽5个省市宣布自主免征或基本免征农业税;2005年,免征农业税的省份激增到26个,其中既包括京沪粤闽苏浙等东部发达省市,也有农业税在县乡财政中仍起支柱作用豫皖湘赣等中部农业大省,更包括省级财政捉襟见肘的贵蒙宁青等西部省区。全国农业税实际的减征力度和免征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鉴于此,温家宝总理郑重宣布,取消农业税将提前两年完成。

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利益博奕已为常态的今天,像取消农业税这样一项涉及地方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非但没有遇到惯常的拖延和阻力,反而是各地行动迅速,出乎中央高层的意料。在雷厉风行的背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同。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优于单兵突进的GDP增长”,已成为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最重要的发展思想和政绩评价标准。在中国经济高奏凯歌的今天,农村的落后、农业的脆弱、农民的贫穷已经成为社会和谐的巨大隐患,对国民经济的“后拉效应”日益显现,并直接关系到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不难理解,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正是基于对于科学发展观的深刻认知,党中央才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取消农业税入手”。新的政绩评价标准,也指引着官员把目光更多地投入积弱积贫的农村,取消农业税的政策也才能够得到各地政府如此积极的回应。

彰显社会公平

也许人们并不知道,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专门面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而且,我国在城市和农村实行的两套不同的税制,农民的税负长期高于城市居民,税率达到8.4%。尤其不公的是,对农民征税没有设“起征点”,不论丰年歉年,只要种田就得交税。据国家税务总局显示,从1949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征收农业税3945.66亿元。此外,通过工农产品的“剪刀差”,农民对工业化的贡献超过6000亿元,两者之和近1万亿元。

当年农民勒紧裤带“哺育”了工业和城市,当工业和城市“长大成人”后,应该怎样对待步履维艰的“母亲产业”?我们不能一边投资数亿元打造“国际名校”,一边对农村贫困辍学儿童视而不见;我们不能一边竞相攀比兴建豪华广场,一边对破旧不堪的乡镇卫生院无动于衷;我们不能一边扩展着三环路、四环路,一边任由农民深一脚浅一脚跋涉在泥泞的村道上。和谐社会的内涵,是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能够共享社会进步的福祉,在农民收入不到城镇居民收入三分之一的现实面前,农业税的存在,拷问着社会的公平良心。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取消农业税看作是对农民的恩赐,这也是农民应该享有的国民待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道义责任和历史责任。从过去农民为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来看,取消农业税是对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和不公平的矫正,体现了新一届政府深切的人文关怀。

据统计,农业税取消后,平均下来,每个农户少交了30元。乍一看,这并不是一个令人的激动的数字。但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免除了农民多少数量的负担,而且而在于它破除了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是对农民经济上和精神上的一次解放。这项政策带给农民最直接的感受是,取消农业税之前,种田是义务;取消农业税以后,种田是权益。如今一些地方出现了民工返乡潮,正是对此最好的注脚。

国家富裕是坚强后盾

不论是出于政治考量还是经济研判,在中国现有国情下,取消农业税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镇江市委书记史和平所言:“提前两年实现农业税的免征,一方面表明了国家的决心,另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的经济实力。”

不可否认,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优先发展城市、发展工业是必由之路,是农村必然经历的阵痛。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工业上“一穷二白”,没有农业税的“乳汁”哺育,工业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今天,农业税已经完全丧失了“征有余以奉不足”的税收本来意义。去年我国GDP超过13万亿元,财政收入达2.6万亿元,但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已下降到不足15%;农业税在全国的财政收入的比率,从1950年的41%下降到去年的不到1%;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3.11∶1;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收入分配的变化,为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转折提供了有力支持。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从国际经验上来看,一般国家在人均收入800美元时就开始对农业进行“反哺”,现在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客观上已经具备了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

取消农业税,正是变“取”为“予”、工业反哺农业的第一步。从经济上来讲,取消农业税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有限,但它吹响了历史性转变的号角――从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转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2004年,财政对“三农”的支出为2626亿元,为历史之最。通过对种粮农民实行普遍的直接补贴、加快减免农业税的步伐、对主产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的实施,农民直接得到的实惠450亿元,其中减轻农业税负担280亿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延续去年所有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措施,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的财政和社会资源流入“三农”。

完美的谢幕篇2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的,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只是因为人们有着较高的审美观’’。

  天衣,无缝,它固然是美,上下一体,浑然天成,他真的存在吗?即使有,也未必在所有人眼里都是最美的,因为完美没有尽头。

  从前有个老和尚,为了从两个徒弟中选出合适的一个来,他让两个徒弟去树林里找出一片最完美的叶子。一个大徒弟便拿一片叶子回来了,说这是最完美的了,二徒弟很长时间后,两手空空,因为没有找到最完美的叶子。

  大徒弟容易满足,一片相对好点的叶子便暂且被认为完美,二徒弟则追求完美,以高标准去审视一片片的叶子,自然也就挑不出最完美的,恐怕,这就是老和尚想要得到的满意答案吧!

  曾经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一名球员精彩的一脚射门为所在球队赢得了决定胜负的一分。比赛之后,一名记者采访他,那一脚球是你人生中最精彩的?那名球员说,下一球。上一场比赛中的表现诚然精彩,但他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试想,若他满足于现状,不以艰辛的努力去争取下一次的更精彩,那他的球技便会止而不前,足球生涯从此便拉下了谢幕。

  完美无尽头,追求完美的道路更是漫长,社会的进步归根于人们反对完美的追求,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美亦如此。他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但人们如果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的话,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但即便这儿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终点,人们也要为之奋斗,因为重要的是追求过程其中的收获,而不是结果。

  真正的传人就是要有这种坚持努力,追求完美的精神,即便苦中作乐的作文,完美无尽头!

完美的谢幕篇3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的,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只是因为人们有着较高的审美观’’。

  天衣,无缝,它固然是美,上下一体,浑然天成,他真的存在吗?即使有,也未必在所有人眼里都是最美的,因为完美没有尽头。

  从前有个老和尚,为了从两个徒弟中选出合适的一个来,他让两个徒弟去树林里找出一片最完美的叶子。一个大徒弟便拿一片叶子回来了,说这是最完美的了,二徒弟很长时间后,两手空空,因为没有找到最完美的叶子。

  大徒弟容易满足,一片相对好点的叶子便暂且被认为完美,二徒弟则追求完美,以高标准去审视一片片的叶子,自然也就挑不出最完美的,恐怕,这就是老和尚想要得到的满意答案吧!

  曾经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一名球员精彩的一脚射门为所在球队赢得了决定胜负的一分。比赛之后,一名记者采访他,那一脚球是你人生中最精彩的?那名球员说,下一球。上一场比赛中的表现诚然精彩,但他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试想,若他满足于现状,不以艰辛的努力去争取下一次的更精彩,那他的球技便会止而不前,足球生涯从此便拉下了谢幕。

  完美无尽头,追求完美的道路更是漫长,社会的进步归根于人们反对完美的追求,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美亦如此。他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但人们如果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的话,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但即便这儿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终点,人们也要为之奋斗,因为重要的是追求过程其中的收获,而不是结果。

  真正的传人就是要有这种坚持努力,追求完美的精神,即便,完美无尽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