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初一作文

妈妈的桃花源王范文精选3篇(全文)

全民阅读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2-12 11:44:39

妈妈的桃花源王篇1

初春的桃花水,如同美女的眼神,清澈而美丽,用它抹洗脸庞,可以使皮肤美丽而白皙――在我的故乡有这样的习俗。

奶奶是村里的接生婆,她为别人家的媳妇接生,也为她自己的媳妇――我的妈妈接生,所以,我是奶奶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奶奶当时正在拉风箱烧火做晚饭,想是她没顾上洗手就接了我出来,她手上的灰沾在了我的小脸上,沾得我小脸黑黢黢的。又或者我是傍晚来的,那苍灰的颜色抹在了我的身体上,妈妈第一眼看到全身黝黑的我,不禁哭泣了起来。

小黑妮――是全家人对我一致的评议和称呼。

爸爸并不黑,妈妈很白净,看着小黑炭似的、小小的我,他们直叹气。

奶奶什么也不说,她跪地叩首,请求天兵天将、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七仙女、美嫦娥能让她的孙女长得白净一些。奶奶的祷告如同唱歌,襁褓里的我竟然听得嘎嘎笑――这是在我长大以后,奶奶讲给我听的。

我的笑声让妈妈更心痛,她流着眼泪对爸爸说,这么机灵的小丫头,长大了一定是个敏感的孩子,不知道该多伤心自己是个黑妞呢!

桃花打苞的时候,妈妈就开始上山找泉源。按照当地的习俗,三月三太阳未升起之前,用清澈的桃花水沐浴,女儿就会出落得桃花一般美丽,清水一般灵秀。不管是否真是如此,妈妈都决计要试一试。

夜幕时分,妈妈就起床挎着木桶进山,去寻找人迹罕至的桃花源。村后有一座桃花山,山上桃树遍野,桃花满天,泉水很多,但源头却在山顶的一座古寺里。每年三月三这一天,去找桃花水的女子极多,要想取得头水更是不容易的事。

妈妈在寺院的门前守了一夜,在鸡叫头遍的时候,寺院开门,妈妈随众人一起往里奔跑。人流中有抢烧头香的,有争桃花泉头水的,妈妈总是奋勇当先,舀取桃花水。

我似乎感受到了妈妈是怎样的英勇,因为奶奶说,邻居小英是个跛儿,她妈妈也是年年争候着烧头香,希望借头香的灵验与吉祥为小英祈福,让她的腿好起来。可是,她妈妈总是失望地说,去得很早,排在最前面,可在开寺门的时候,没能奔跑在最先,以至于总是和头香失之交臂。有一年,她甚至跟我妈妈一同贴着跑,也遗憾地只烧了第二道香祈福。

连续六年,妈妈冲在最前面,取得三月三桃花源的头水,回来给我洗脸沐浴。不知道真是桃花水的功效,还是女大十八变,我想更多的也许是妈妈的心意感动了天仙与花神吧――在我入小学的时候,没有谁还看得出,我曾经是一个黑炭一般的女婴。妈妈很欣慰,但她依然习惯在每年的三月三排队上山,担那一担桃花水给家人洗脸。她说,洗一洗,脸会漂亮,心会清明,日子会更吉祥。

直到我的两个哥哥带城里的新嫂子进门,妈妈还让我陪她上山担桃花水给嫂子们用。这时的我读中学了,嫂子们说我“正是花骨朵的年纪”。此时,妈妈的鬓发已经苍白,担水的身姿也不再矫健,但妈妈的笑容美好依然,她的心清如水,从未改变。

嫂子们似乎很虔诚,尤其是听家里人讲了我的故事,她们笑了:“母爱是一滴桃花水,洗一洗,就会跟三妹一样年轻秀美。”我害羞地捂起脸庞,在指缝中看到,嫂子们在哗啦啦的桃花水里,洗手,洗脸,洗心窝――她们说,洗一洗,千里万里之外,都能闻得见家乡的桃花香,睡梦中都有漫山桃子甜。哥哥们却说:“这是妈妈把勤劳朴实的家风传给媳妇们了!”

岁月深处,年年桃花开。多年后远离家乡求学和工作的我,跟哥哥嫂嫂们天各一方,妈妈经常跟着我们这里住住那里住住。无论在哪里,白发的妈妈总是以她浩荡的慈爱,给我们兄妹如家乡桃花山水般的担当和滋养。春风是爱,春水是甜,桃花是我们一家人依偎的温暖与美好。

年年三月三,桃花开满天。一滴一滴桃花水,牵着我的思念走回到童年,童年的春天里,一树一树桃花开……

妈妈的桃花源王篇2

摘要对经典名片《暗恋桃花源》关注和谈论比较多的是它的主题,实际上它的结构也一样精彩,或者说,它的结构方法和导演所要表现的独特思想是互相匹配的。一般的影片,依靠连续不断的故事形成结构的主干,形成基本的推进力,但是这部影片,在叙述方面的力量相对比较微弱,和一般的议论文一样,它是靠议论来推进内容的前进。

关键词回忆 梦想 现实 结构

对经典名片《暗恋桃花源》关注和谈论比较多的是它的主题,但是它的结构也一样精彩,或者说,它的结构方法和导演所要表现的独特思想是互相匹配的。赖声川在他的《创意学》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当下的这一刹那非常奥妙,也非常神秘。我们不太认识它,因为我们经常与他脱节,脑中总是为未来无数计划作出无数的沙盘演练,或者回忆无数过去时刻,很少能够安静地处于现在当下时刻中。”尽管赖声川本人并没有明确这个观点在《暗恋桃花源》中得到完美的阐释,但二者的高度契合应能充分证明作者的意图。

这部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相当于关于回忆、梦想和现实这三个概念的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是议论文,不像一般影片那样,是一篇叙述文。一般的影片,依靠连续不断的故事组成结构的主干,形成基本的推进力,但是这部影片叙述的力量比较微弱,就和议论文一样,它是靠议论来推进内容的前进。剧本展示的环境是一个剧场,时间是一个晚上,两个剧团为排练互相争来争去,最后都糊弄着排练完了,这就是影片的基本内容。很显然,如果只是依此来形成一部影片的推进力是不够的。这部影片的推进力,主要靠的是不断议论,也就是主题思想的不断深入与得到揭示。《暗恋》和《桃花源》表面上是两部戏,其实只是一些片段,如果把它们独立出来演出,则太单薄,所以它们只是作为叙述段落,成为印证影片主题思想的叙述材料。它们和排练间隙发生的各种琐碎争吵一起完成了整部戏逐渐深入揭示主题思想的任务。议论因素贯穿全篇,是这部戏的突出特点,成为主要的结构力量。如果没有这些不断出现的议论,这部戏就失去了推进力。当然,这种议论并不是直接表现的,而是通过台词和情节实现的。另外,作为两个独立的故事,它们都有自己的比较完整的结构,因此从故事角度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也是这部影片推进力的重要部分。

这部戏的结构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两个剧团争用一个剧场排练的故事;二是两个单独故事各自的吸引力;三是议论的逐渐深入。应该说第三点才是这部戏推进力的主要方面。两个情节独立的故事,在一个舞台上交错演出,又不断地发生各种琐碎纠纷,这些内容如何有效地统一起来,如何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作品?主要靠议论的因素,是逐渐深入的议论把它们统一了起来。

《暗恋》之一叙述江滨柳和云之凡上海的恋爱,美好回忆的再现。云之凡告诉江滨柳遗忘苦恼的战乱现实,说遗忘现实,才能重新开始。关于遗忘的台词,全篇有很多。这种具有明显潜台词、具有议论含义、揭示主题思想的台词,在影片里不断出现。影片就像镶满了宝石的王冠,宝石就是这种议论性质的台词。所以我们会逐渐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影片主题思想在不断深化。这种感觉主要是靠电影不断印证来形成的。我们在观赏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重复,而是觉得在逐渐深化。因为人难以生活在现实里,这是一个难以把握的,有点虚幻色彩的真理。

排练间隙之一(1)导演不满演员的表演,现实总是不如回忆中的美妙。影片启发大家不断体会思考所谓美好回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2)《暗恋》的排练被乱哄哄的《桃花源》剧组打断,回忆的梦境被现实粉碎。片子里有多次演出被打断的情节,一律都是比较安静比较美的场面被生硬地打搅,给人以美梦破碎的感受。这都是创作者的匠心,给观众感官上直接的刺激是为了加深理解主题思想。(3)寻找刘子骥的女人,这是一个沉迷于回忆难以自拔的人。

《桃花源》之一叙述老陶因老婆和袁老板偷情,又打不到鱼,而陷入无限烦恼。这一段的主旋律是烦恼的现实,主要是烦恼的老陶。另外春花和袁老板,在偷情中充满梦想,是这一部分的次要内容。

排练间隙之二(1)老陶在向上游去时,要遗忘现实,场面令人难忘。(2)但这个过程被《暗恋》剧组打断。整部戏有很多这样的设计,一个很优美的场面被纷乱的现实打乱,都在暗示回忆、梦想在现实中被粉碎。(3)两个剧团道具方面的纷乱,不断暗示现实的纷乱、无序与可厌。顺子在梦想中大展才华,但是却在现实中颠倒混乱。梦想与现实距离其实很遥远,这充分说明人容易忽视现实生活而陶醉在梦想中。(4)寻找刘子骥女人的不断出现也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线索。

《暗恋》之二病房中老年江滨柳苦苦回忆云之凡,发出寻人启事。江妈妈细心照看江滨柳。这一段主要暗示对美好回忆的深刻眷恋。江妈妈和江滨柳的关系表示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深度隔膜。云之凡的幻影和现实中江妈妈的关心和叹息互相交织。江妈妈回忆结婚时的情景、回忆窗外的树,充满一种温暖的味道。

排练间隙之三(1)《暗恋》导演苦忆白色山茶花。(2)被纷乱的喜剧《桃花源》侵入。(3)寻找刘子骥的女人回忆酸酸辣辣的感觉,显然她不只是回忆酸辣面的味道。(4)道具的混乱仍然继续。导演说忘不掉他的昔日女友。都是美好的回忆忘不掉,但是纷乱难以忍受的现实要忘掉。比如老陶的“什么什么春花,忘了,忘了忘了”。反复提示观众,人在留恋什么,愿意遗忘什么。

《桃花源》之二叙述老陶历经艰险后,忽然进入了一个名叫桃花源的美好所在,老陶在这里得到了休息。(1)“空气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说不出来的味道和白色山茶花,以及酸酸辣辣的感觉一样,都是美好境界的代表。另外,《桃花源》与《暗恋》的台词互相交织及呼应,增加了剧本的统一感,这也是一种结构手法。(2)武陵就是――自己的生活环境无法言说,这也是人没有生活在现实中的表现。

排练间隙之四(1)如梦一般的桃花源。(2)被《暗恋》剧团侵入,梦破碎。(3)达成一边使用一半的协议。

《暗恋》《桃花源》的交织《暗恋》病房中江滨柳期待云之凡的出现。《桃花源》在美好的桃花源里,老陶开始想念春花,要回家。

桃花源的美好生活为什么不能让老陶痛下决心终老于此,而一定要回去找春花呢?这个情节的设置最为深刻地揭示了影片的主题,无论现实是美好还是恶劣的,人们都不能安住其中,而总是“生活在别处”。这正是人们缺乏幸福的真正原因。

《暗恋》《桃花源》交织在一起,由于互相干扰形成极大的混乱。人由于不能互相理解,互相之间都成为干扰。之所以造成令人难以承受的现实,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人的不能安定、独立,总是陷入这种互相干扰的状态。在那些少得可怜的美好回忆和梦想般的境界里,人暂时进入互相帮助、气息相融而不是互相干扰的状态,因此使人总也不能忘怀。

《桃花源》之三老陶回家后,在春花和袁老板的吵闹里,对生活彻底失去信心。而春花和袁老板的美好梦想已经被现实生活打得粉碎。

春花和袁老板的梦想破碎了。老陶对春花的思念也被现实瓦解了。(1)春花和袁老板以为老陶是鬼,就害怕和盲从,神鬼都是自心幻梦所生。(2)完全按自己的想象理解老陶的话,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异常坚固。(3)自己料理孩子烦得要死,别人碰一碰就大喊大叫。这个细节,最生动地展示了人不能珍视现实,不能珍视已经拥有的可悲品性。

排练间隙之五(1)老陶回不到桃花源。(2)剧场管理。(3)寻找刘子骥的女人。(4)布景的混乱在继续。

《暗恋》之三江滨柳见云之凡。江滨柳难忘的虚幻美好的回忆消失了,哭倒在江妈妈的怀里,令人感叹。为什么总是要等到梦破裂,才会意识到现实的可贵,虚度了多少无谓的光阴。

排练间隙之六(1)《暗恋》的导演很悲怆。(2)寻找刘子骥的女人隐去,她忽然扔掉了自己的帽子,脱掉了外衣,这是否意味着她开始摆脱那个虚幻中的刘子骥的困扰,重新回到了现实中?

无论美妙的回忆还是美好的梦想,都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迷恋回忆和梦想的结果总是这样凄怆,启发人珍视当下的生活。影片中两个故事很有连续性,确实是故事行进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应该看到,由于故事和意象的相对单纯,又仿佛是电影主题思想的主要论据。

一个好的创意,只是工作的一个良好开端。从创意到完成作品,其间有一个艰辛追索、精心打磨的过程。就如同做一个帽子的计划,但是离真做成一顶光彩夺目的王冠还很遥远。用议论因素组织全篇,把一些零碎、互不关联却富有新意的细节精密地组织起来,创造良好的欣赏效果,这是《暗恋桃花源》这部戏在艺术结构上给人最大的看点。

参考文献

1.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2.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位刘立新,衡水学院分院艺术系;王国洪,衡水学院中文系)

编校张红玲

妈妈的桃花源王篇3

摘 要:生本教学观要求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让学习本身变得陌生与散乱,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新的情境,推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持续深化。以教学实践为例,就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出三点策略。

关键词:生本教学 课堂 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2-0064-02

作者简介:黄维全(1978―),广西全州人,本科学历,讲师,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生本教学观认为,完全可以由学生来决定学习内容。“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1]所以,教师的作用在于在文本所涵盖范围内帮助学生尽可能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所谓“文本所涵盖范围”指的是文本前的导学、文本核心的解读、文本的延伸发现。这三者也是教师创设课堂情境的重要环节。下面笔者以平时的教学实践为例,展开一些讨论、总结一些做法。

一、从导学角度创设有效的预习问题,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都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所以生本教学一直提倡课前前置性学习任务――预习。从实践效果来看,经过有要求的预习,学生的确比较容易进入课堂学习。故而设计各种前置性学习任务成了一种普遍的教学策略。当然,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还应该考虑到呼应课文主旨。笔者一面观照课文、一面关注学生,在此基础上设置前置性学习任务,做到合情合理,旨在引导学生确立思考的有效方向。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作者以儿时的口吻叙述了长妈妈大部分的经历,其中不乏对长妈妈的那种反感,但是这些只是文字表面的“雾”,随着时间的积累,剥开“雾”,最终看到的是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与感激。这是学习本文需要把握的最重要的主旨。在教《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前,笔者从学生自己成长体验的感受出发设置了预习任务,同时呼应文章主旨特设以下两个问题:1.记忆

中,你当初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保姆的?2.预习课文,

找出文中作者儿时与成年后对保姆的不同感受与看法。

问题1的目的在于通过调动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激发其学习本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获得对本文的感觉,让学生由此明白其中的人物关系是学习本文的重要角度;问题2的用意在于让学生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整体观照课文内容,并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探究。在课堂交流时,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尤其对第1问甚感兴趣。许多学生说到了自己保姆身上的种种缺点,言辞之中还流落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一点正好是学生与本文作者产生共鸣体验的基础。因此,到第2问的时候,进展非常顺利,不知不觉中,学生自己就发现了文章中两种叙述视角与两种感情的交织还有其他新的用意。那就是这种情感波澜是如何让长妈妈的形象在作者内心得到新的认定。

二、运用对比思维劈开新的解读之路,激发思维的新动力

前置性学习虽然容易打开教学之门,但仍旧是有选择性的、或者是部分性的,它本身并不能一开始就完全支撑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随着课堂学习不断推进,有时候会出现文章难度与学生实际理解能力难以平衡的情况,课堂活动便会出现戛然而止的局面。尽管老师会事先预料到,或者在预习学案中可能会提前发现这些学习障碍,但是若不能在课堂中做出一些合适的新铺垫,课堂的死局就将在很大程度上淹没掉学生的学习兴趣,迫使学生浅尝辄止。所以,课堂上经常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在恰当的时候恰当地做出改变,运用对比思维,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

例如,笔者在教学《老王》一文时,发现学生面对课文结尾深感疑惑:“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该怎样理解?对此,笔者在紧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师:好吧,我们先不着急认定谁是幸运或者不幸的,我先请问大家,“我”及一家人怎样看待与老王的关系,而老王如何看待与“我”及一家人的关系?

生1:我知道了,“我”和家人一直以来把老王当成是朋友,而老王一直把“我”和一家人当成是亲戚。

师:这种判断有依据吗?

生2:有。课文里写了很多。比如,“我”因为老王这人善良,所以常坐老王的车子,最后就混熟了,对“我”来说,也就很自然地把老王当成朋友了。另一方面,因为“我”常照顾他的生意,还小学日记送他鱼肝油,他觉得“我”一家人对他很好,就像亲人一样,因为他一直没有亲人,没有人对他那样好过。

师:讲得非常好。那么,做朋友,在交往上,比较讲究什么原则,比如今天给朋友送了心意,朋友以后也会送点心意来。这叫什么原则?课文里“我”和老王的交往是否就有这样的特点?

生3:我认为是的,这叫“礼尚往来”。

师:是啊,凡是朋友都讲究这点。可是老王却认为他们是亲戚,这是什么道理?

生4:我不知道对不对,我的理解是,做朋友其实还是一个底线的,那就是你的是你的,我的还是我的;亲戚就有些不一样了,亲戚不分彼此。

师:亲戚不分彼此的表现还在于我给予你的,

从来不要求你回报,对吧?(学生们点头)现在想想看:这两种情意在分量上是等量的吗?

生5:不一样,看出区别了,显然,作者“我”得到老王的情意是不回报的,而“老王”得到“我”的情意则付出了好几倍情感。

师:这不是等价交换的,那么,谁是更幸运的?

生:当然是作者。

师:那么作者的“愧怍”究竟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生1:深深的自责

生2:良心的愧对

生3:自我检讨

生4:内心的一种赎罪

……

三、及时利用学习余热,开设必要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改善解读

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创设有助于学生思考的学习情境,对激发学习思维具有积极效果,但是在生本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并不局限于文本,相反,随着文本解读的深化,可能自动地触发学生对学习的新发现。“对话只是发生在某些教学时段,某些教学层面,某些教学内容上。”[2] (P.157 )言外之意,在教学的其他时段也可能有对话继续发生。因此,在一些具备学习探究潜力的课文资源中,有必要拓展学习任务,为学生再度创设探究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学”的渠道,进一步延伸学习。

比如,笔者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发现文本学习结束后学生还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令人向往的桃花开学第一课2019观后感800字源对现实中的人们来说很遥远?于是笔者再度创设情境,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后拓展性学习任务――比较桃花源中人与渔人所代表的源外人有哪些不同。没有想到,这项任务触发了学生更大的学习激情,大家意犹未尽,非要弄个水落石出。后来,笔者干脆给学生补课,进行思考交流,在这次交流中,学生普遍认为――现实与理想有着很大的距离,要让人们找到真正的桃花源,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现实中的人拥有桃花源中人的美好品质,当每个人都有那样美好的品质时,现实世界本身不就是桃花源了吗?又何必去寻找呢?”之后,许多学生都说自己终于弄明白了,并与课文作了一次异同比较,进一步丰富了对经典课文《桃花源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第一讲: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J].语文学习,2009,(10).

[2]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编辑:李小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