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开茅塞
顿开茅塞
出版时间:1989-01 顿开茅塞 : 词源:《孟子·尽心下》:“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词由:战国时大思想家孟子不仅十分注意修身养心而且认为这种修养高而无止境因此一天也不可以放松。他有一天对弟子高子说:“这犹如山上的小路忽然有人在这里走动了。时间一长走出了一条路来可以顺利地登攀了。但是只要你几天不去走动那么杂草又会长满在路中。现在看来你的心里也被这茅草堵塞了呀。”
词义:顿时开出了象被茅草阻塞了的道路。顿:顿时、立刻。茅塞:象茅草阻塞道路比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某事一经指点就立即理解、领悟。亦作“茅塞顿开”。
书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刘备) 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 顿开茅塞 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 茅塞顿开。”杨沫 《青春之歌》 第一部第六章:“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 可是他好象使道静顿开茅塞似的 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