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猛相济
宽猛相济
出版时间:1989-01 宽猛相济 : 词源: 《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 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 猛以济宽 政是以和。”
词由: 春秋时 郑国的公孙侨 字子产是一个有名的革新派政治家在郑国执政数十年 能注意打击奴隶主贵族的顽固势力使郑国强大国威提高。子产曾对子太叔说:“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 其次英如猛。”又说: 猛以压人是容易的 宽以服民却很难。子产死后 子太叔接替他治理国政。子太叔果然采取宽大政策 但不懂得对谁和什么样情况该宽 宽到何种程度 以致奴隶主顽固势力抬头 激起人民的不满纷纷起来反抗。子太叔没有办法只得发兵镇压杀了许多人才稍稍止住了这种反抗。当时鲁国的孔子站在守旧派一边听到这个消息后发表评论说:政策宽大人民就要轻慢纠正轻慢就要改用严厉政策;严厉政策免不了要杀人杀了许多人以后可以再施行宽大。这样宽猛相济的政策才是最适当的。
词义:指施政时宽和严相辅而行。宽:宽裕;猛:严厉猛烈;济:相辅而行。
书证: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为政之道须在宽猛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