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举鼎【拔山举鼎成语故事】

拔山举鼎

    拔山举鼎:词源:《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词由:项羽名籍秦末下相人。因叔父项梁在家乡杀了人为躲避灾祸随同叔父来到吴中。当时项羽才二十多岁长得身材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霸天下从二十四岁开始奋战了八年最后被汉军包围于垓下。那天晚上只听得四面楚歌项羽知道大势已去便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名马“骓”痛饮高歌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哀叹自己虽力能拔山豪气盖世然而天时对自己不利也无可奈何。最后项羽终于自刎于乌江。
词义:能把山拔起把鼎举起。形容力强气壮。亦作“拔山扛鼎”。
书证: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一回:“一个人被鸦片束缚住了任你是拔山举鼎的英雄铜浇铁铸的罗汉只要烟瘾一发顿时骨软筋酥连一些气力都没有。”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一回:“拔山扛鼎之义士再显神通;深谋诡计之奸徒急偿夙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