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出版时间:1989-01 多难兴邦 : 词源:《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 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词由:春秋时楚国的灵王想称霸诸侯于是派使臣往晋国游说希望晋平公说服一些诸侯拥护楚国。开始晋平公不答应。晋大夫司马侯劝平公还是应允好。晋平公说:“我国地处险要马匹很多;而齐、楚多有祸难有这三个有利条件到哪里不成功?”司马侯答道:“靠地势险要马匹多和对邻国幸灾乐祸这是危险的。中国九州中的险要地方很多但它们都不属于一姓所有。而国君致力于修明德行则至为重要。”接着司马侯又说:“从历史看有的因多难而巩固了国家开辟了疆土;有的因无难而丧失了国家。比如齐国因有仲孙之难而桓公成了霸主晋国因有里壳、丕郑之难而文公成了霸主可是卫国、邢国并无祸难却被别人吞灭了。由此我们怎么能幸灾乐祸呢?”晋平公听后只好答应了。
词义:多灾多难反而能使大家激发斗志使国家兴盛发达。邦:国家。
书证: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无难失守者忽万机之重而忘忧畏也;多难兴邦者涉世事之艰而知敕慎也。”清·唐甄《潜书·思愤》:“且夫古之人沮抑志奋困阨学成。或内宁而启乱或多难以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