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发展规划范文

高校科研发展规划篇

关键词:学科建设;学科状态;

学科评估;数据仓库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一、引言

学科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平台。学科建设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

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校竞争力的基础,是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教育部年学科评估报告在全国高校引起的反响再一次反映了学科建设在高校综合实力比拼中的重要地位,

学科建设俨然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全国各高校将学科建设都放在了重要位置,很多工作都围绕学科建设开展。然而,学科建设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基础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工程,建设中会面临许多现实问题,

如学科队伍结构不合理,

学科布局不科学,学科发展不均衡,缺乏有效组织保障、评价机制、监控手段和效益观念等。[]针对学科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各高校学科建设研究人员也提出了若干对策,

如加强学术队伍建设、突出特色学科优势、制定科学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完善学科建设评估体系等。[]就笔者了解,

各高校提出的学科建设发展对策、措施往往都是偏重于指导性的宏观规划文件,缺乏相应工具、信息系统来支撑实际操作,使学科建设工作无法更加有效地落实,对学科建设成效很难做出标准、客观、科学的评价。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与发展规划处学科办联合研发了学科信息平台,

主要目标是使用信息系统支撑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增强学科建设的实际可操作性,

提高管理效率,优化学科资源配置,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二、学科信息平台功能

通过调研,了解了规划处学科办的主要工作内容,

确定了学科建设管理的主要业务需求,包括学科信息管理、学科规划、学科状态分析和学科评估,上海财经大学学科信息平台将系统设计为五个功能模块,

功能结构如图所示。[]

各模块的主要功能说明如下:

()学科信息管理,

管理重点学科、重点基地、重大工程、研究生学位点、本科专业等学科相关的基础信息。

()学科规划管理,

设置学科规划基础信息,支持学校、学院两级学科规划,

比较分析学科规划执行情况。

()学科状态展示,

从学科角度全面展示师资队伍、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的发展状况。

()学科评估管理,维护评估指标体系,

使用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学科评估报表。

()系统管理,管理系统的用户、角色、权限和一些基础配置信息。

下面对每个模块的设计出发点、功能、概要设计、作用做详细介绍。

。学科信息管理

学科建设中的一些基础信息如重点学科、研究基地、研究生学位点以及本科专业在全校业务范围内应该统一维护,保持一致,其他系统通过数据共享方式来使用。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在学科信息平台中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由规划处学科办维护,

研究生学位点由研究生院维护,

本科专业由教务处维护;研究生学位点和本科生专业分别为研究生招生系统和本科生招生系统提供招生专业信息,同时也为教学系统提供专业信息。

该模块中重点学科的主要属性包含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级别以及批准时间;

研究生学位点主要属性包含学科代码、学科名称、是否硕士点、硕士点设置时间、是否博士点、博士点设置时间、依托院系、学科来源、招生状态。系统主要功能是维护学科基本信息,包括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导出,为业务人员提供了统一维护平台,

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我校学科基本信息情况,

其他系统可以共享数据。

。学科规划管理

学科规划对学科建设、发展非常重要,没有规划,建设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

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学科建设既能起到引导作用,

又能起到促进作用。高校学科建设最终由院系落实执行,因此学科规划除了需要有全校层面的宏观规划,还需要有院系层面的具体可执行规划。从图的学科规划管理流程可以看出上海财经大学学科信息平台中的学科规划管理模块支持学校、院系两级规划和三级权限管理。

制定学科规划前统一配置学科规划基础信息,包括:规划类型,如按建设周期规划、按建设专项规划、单独学科规划等;

指标类型,

如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实验室、基础设施等;

规划指标,如一级学科博士点、高级职称比例、论文、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学校、院系在做具体规划时只需要根据实际规划情况逐级选择规划类型、指标类型、规划指标即可,然后为每一个规划指标填写规划目标值,也就是计划完成的内容,

规划目标值可以是量化的数字,也可以是描述性的文字。

规划只是建设的开始,最重要的是跟踪规划执行情况,分析对比规划和执行结果。

随着学科建设工作的进行会逐步产生一系列建设成果,可以将建设成果填入到指标完成情况中,这样就可以随时跟踪规划的完成情况,

如果执行中存在客观困难可以及时调整规划。当规划到期后可以分析规划的执行情况,比较不同院系规划执行情况。结合规划和执行情况,

管理层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科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而更好地推动学科建设。

。学科状态展示

全方位展示学科状态是学校管理层非常迫切的需求。在学科状态展示中,当前各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各类业务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

并且存在不一致、数据质量差等情况,导致无法准确、集中、多维度地展示学科状态。上海财经大学充分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在数据集成、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决策支持方面的优势来开发学科状态展示,[][]使用开源工具将业务数据抽取、清洗、转换,

然后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再利用商业智能工具和在多维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方面的优势来开发学科状态展示报表,

图是我校数据仓库体系结构。[]

学科状态展示的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科研成果、人才培养三个主题,

从学科角度去观察他们的状态。它的主要作用有:实时了解当前学科状况;观察学科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趋势,

看学科的成长性;比较不同学科间的差异,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

学科状态展示能够准确反映学科状况,解决了以往无法准确、全面描述学科状态的问题。

。学科评估管理

学科评估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无需再举例证明。学科评估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评估指标体系和基础数据,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灵活性和搜集基础数据的困难。上海财经大学根据业务数据的细类来细化评估指标,使评估指标粒度更小,

更加科学,

从而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借助数据仓库来集成基础数据解决搜集数据的困难,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学科评估管理模块提供了维护评估指标的入口,业务系统通过数据共享方式将各类业务数据的细类作为业务指标提供给学科信息平台,

管理人员根据业务指标设置评估指标、得分、指标对应时间段,数据仓库的数据根据业务指标就可以查询到对应的评估指标,进而可以得到评估得分,

最终可以自动汇总数据得到评估报表。该模块有两个优点:一是灵活性,

可以随时修改、维护评估指标。

二是扩展性,支持设置多套评估指标体系,如不同年份段的评估指标体系、校内评估指标体系、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其他高校评估指标体系等,这样就可以比较在不同评估指标体系下得到的评估报表。

三、学科信息平台应用成效

。学科信息管理成效

目前该模块管理维护我校个一级学科、个二级学科、个本科专业、个部级重点学科、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个财政部重点学科、个部级重点培育学科以及一系列学术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等基础信息。

在没有建设学科信息平台前,这些信息由各业务人员手工记录,导致数据分散、不一致、无法共享使用,

现在通过系统可以及时维护、随时查看、对外共享,保证了数据实时性和一致性,实现了全校学科基本信息统一管理、共享使用的目标。

。学科规划管理成效

使用学科规划管理功能,

可以集中维护全校范围的学科规划信息,规划指标更加全面详细,规划不再体现在纸质文件中。学校和院系可以通过系统灵活制定多种类型的学科规划,

学科建设过程中可以对比分析规划的执行情况,学校管理层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各种规划的执行情况。图是我校使用系统完成的“十二五”期间全校学科发展规划纲要。

。学科状态展示成效

目前该模块下包含的学科状态报表有师资个、科研个、人才培养个、学科个、综合展示仪表盘个。

在没有使用数据仓库实现学科状态展示前,各管理层很难全面、准确地了解师资、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学科状态,没有准确的数据依据支撑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措施。

现在校领导、院系领导、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学科的当前状态,还可以观察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比较学科间的差异,

进行多维分析,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图是师资队伍仪表盘,通过该仪表盘可以观察教师职称结构、导师结构、学位结构、学缘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学科评估管理成效

没有使用系统之前采用手工模式做学科评估报表需要从各个业务部门采集数据,

然后分类、设置评估指标、赋值、计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生成的评估报表会有数据不准确、滞后性等问题。而借助数据仓库无需人工采集数据、计算,

数据不会遗漏,

并且可以随时生成评估报表,大大提高了学科评估的工作效率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目前使用学科评估管理功能完成了校内年和年的学科评估报表,同时支持了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上报材料,图是我校内部年科研论文的学科评估报表,

从报表中可以看到各评估指标下的论文数量、论文得分、二级学科下的教师数量、人均论文数量、人均评估得分,

该报表能够很好地支持业务人员撰写学科评估报告。

四、结束语

上海财经大学学科信息平台覆盖了学科建设的主要业务,将信息系统引入到学科建设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学科建设工作开展,使建设工作有效落地,

同时提高管理效率。

我校开创性地将数据仓库技术引入到学科信息平台,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数据仓库不仅完美地解决了学科状态展示和学科评估报表的业务需求,在校务决策支持方面更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这方面的应用我校已经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学科信息平台对我校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已经突显,

在以后推进学科建设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许德刚。现阶段高校学科建设问题及解决思路[]。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黄文峰。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宋微。北京市重点学科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黄晓颖,李亚芬,

王普。基于数据仓库的学科建设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高校科研发展规划篇

拨乱反正冲破了原有观念束缚

年月,

“”被粉碎,

“文化革命”宣告结束。

此后,党领导“拨乱反正”,

确立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各行各业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科技、教育事业也出现了重大转机。

小平同志以非凡胆略,冲破了原有观念束缚和旧体制局限,

高瞻远瞩地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提出的观念,激励人们解放思想,探索新路,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战略,

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回顾当年情景,

我们永远难以忘怀。

学习小平指示,大大振奋人心。

对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来讲,

感受最为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两个估计”为突破口进行拨乱反正。

“文化革命”结束后,

政治上拨乱反正成为突出问题。对教育战线来说,长期压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两个估计”成为当务之急。小平同志以科学的态度,首先冲破“两个凡是”束缚,

坚决否定“两个估计”的错误论断。使知识分子的名誉得到恢复。

二是以恢复高考制度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全面整顿。“文化革命”年,高考制度被废止年,

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小平同志在年月日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听了教授们强烈呼吁恢复高考制度后当即表示:“既然大家要求,

那就改过来。”不久,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文件,宣布当年即恢复高考。这又一次强烈震撼了教育界和全社会。

三是确立了科技是关键、高等学校是科技重要方面军地位。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在月日科学教育座谈会上,

他非常肯定地说:“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等院校,应当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四是阐明了科技和教育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年月,

他强调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月日又进一步指出:“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阐明了科技、教育的内在联系,突出了科学研究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思想。

这是国内外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客观规律的精辟论述。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小平同志关于“高等学校是科研的重要方面军”,

“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的论断。这个论断对我国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高校是办教育的中心,

大家都明确,也没有争议。

高校也是办科研的中心,争论了多少年都没能解决。小平同志点破了这个问题,

对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从而成为摆正高校科研地位的一盏指路明灯。

小平同志的至理名言、他所阐明的思想观念,武装了广大教学、科研人员,一直引领着高等教育和高校科技事业发展。

在党中央领导下,小平同志指示推动下,高校各项工作很快走上了正常轨道,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开始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

“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伟大号角

年是我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先后召开了三个重要会议,

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决策,

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一是月日至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这是粉碎“”后,党中央为发展科技事业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有多名代表参加。小平同志在开幕式上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和建设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等重要问题作了阐述,从而确立了科技工作和科技人员应有的地位。他的这次讲话,

从根本上澄清了、“”多年来制造的混乱,为我国新时期制订科技方针和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当时主管科技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在谈到我国科技体制时,

强调要分工合作,大力协同,并指出“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这次会议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一系列重要政策,

通过了《-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发出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会议大大鼓舞了士气,

它标志着我国科技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郭沫若同志深有感慨地说:“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这表达了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二是月日至月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共多名代表参加。

会议总结了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分清了路线是非,

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会议还讨论了《~年全国教育事业规划纲要(草案)》。会议特别强调: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要全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

高等学校实行教学、科学研究与生产劳动三结合。小平同志在会上也作了重要讲话。这是“文化革命”后在教育战线进行拨乱反正,明确新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会议,

对于指导全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月日至日,中国共产党举行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开始全面纠正“文化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错误,使党的路线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轨道,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会议。主要表现在:一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得一切思想、理论、路线、政策上的是非得到澄清,对一切重大事件和重要领导人的功过作出了公正评价,促使人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为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二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三是作出了调整国民经济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四是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法制的任务;

五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从此,我国走上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道路。

小平的光辉理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不仅给高校科技工作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还对解决实际问题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在这一年里,领导部门采取了若干重要措施:一是教育部、国家科委商财政部同意,

从科技“三项费用”中给高等学校拨款万元,用于重大科研和试验、试制;二是教育部在教育事业费中安排研究经费万元,

用于结合教学的自选项目。

为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年月~日,

国家科委、教育部、农林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会议。

全国多所著名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和部分知名教授共余人会聚一堂,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会议指出:“高等学校是我国文化和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承担着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会议提出:随着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高校应当“把工作的着

重点转移到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上来”;

“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更应当努力办成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以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专门人才和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为奋斗目标,出人才、出成果,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等等。

至年,高等学校的科研基本得到了恢复,某些方面有较大发展,

经费也有较大增长,经费渠道有所疏通。这一年科技三项费用达万元,比上年度增长%;

经财政部同意,

从年起,在高等教育事业费中增列了科学研究费科目,

当年拨款万元,年增加到万元。

面向经济建设调整高校科技方向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以后,紧接着,中央又决定从年开始,

花年左右时间调整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为贯彻中央上述精神,科技、教育战线也积极探讨,

提出了相应的方针并作出了部署。

年月,

国家科委党组向中央报送了《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提出了五点建议。即: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应当协调发展,并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着重加强生产技术的研究,

正确选择技术,形成合理的技术结构;

――必须加强厂矿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

――保证基础研究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有所发展;

――把学习、消化、吸收国外科学技术成就作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

年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科委党组的《汇报提纲》。在转发的通知中强调:“科学技术要走在生产建设前面”;“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科技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

“大力抓好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针和任务,

要体现在下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十年规划设想中”;“为使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真正发挥作用,现行体制需要逐步加以改革”。

~年间,教育战线贯彻八字方针,主要是整顿教育秩序、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工作纳入健康发展轨道。

教育部于年曾两次召开教育工作会议,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年的教育工作经验,

认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学校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必须正确地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学校的领导。

在贯彻八字方针过程中,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也形成了一些重要思路。其中影响深远的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贯彻小平同志关于“两个中心”的指示,

形成了重点建设的基本思路。强调把一批重点高校办成“两个中心”是一个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方针,在拟订规划、计划时应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切实加以安排。设想建成“两个中心”的基本目标是两个:一是在国家需要的各个主要科学技术领域里,

能够培养出与国际先进水平大体相当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并达到一定规模;二是在解决“四化”建设中重大科技问题和发展科学技术上,

能够做出重要贡献,成为攀登科技高峰的“国家队”之一。在建设“两个中心”的部署上,

强调从实际出发,从抓重点学科入手,

注重队伍建设和科学实验室装备,并采取逐步建设的方针。

第二个方面是贯彻党的科技方针,调整科研布局。

高校科技工作从侧重基础研究转变为主要面向国民经济。明确提出要适应“四化”建设需要,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同时。用更大精力加强应用研究,

把科研工作重点,

调整到围绕国民经济,促进、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大力倡导为各行各业服务,“吃百家饭”。

为了推动贯彻党的科技方针,

展示高校科技成就,年月日至月日,在京举办了部属高校科技成果展览会。

所理工科院校展出项科技成果。其中有一半是与生产部门、科研单位及院校间合作完成的,大多数已经开始推广应用。大部分研究项目与教学相结合,

许多研究生和毕业班大学生参加了研究,有近一半研究成果直接充实了教学内容。

观众反映:高校科研既出成果,

又出人才,是建设“四化”的一支巨大力量。国务院领导同志参观后给予热情鼓励和指示。万里副总理指出:大学要和科研相结合,也要和工厂相结合,

国家急需的项目要大搞。姚依林副总理题词:“进一步发挥高校的科研潜力,把教学、科研和推广密切地结合起来。”方毅副总理题词:“高校科研大有可为”。

年月,

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确立了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同年月,

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高校获奖项,占获奖总数的%。会上中央领导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为了推动高教系统贯彻这个方针,

教育部与国家体改委联合,

于年月,在天津召开了“高等学校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部分大学和企业的代表出席,交流经验并共商有关政策措施。教育部副部长张文松、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童大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

科技方针的调整和各项措施的推动,使高校科技工作的布局和任务、经费的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基础研究为主转到了围绕国民经济主战场。

到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类工作的比例大体是%、%、%。科技经费从年代末近亿元,增长到年近亿元。科研任务从主要来自纵向,

向纵、横向并驾齐驱方向发展,而且横向任务发展速度超过了纵向任务。

建立学位制度促进了科技教育结合

学位制度的建立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为建立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独立自主和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增强了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资源的能力。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是科技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我国正式建立起了新中国的学位制度,从而把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也带动了高校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

年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一次会议,

评选出了我国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学科点。评完以后怎么办,

拿什么来培养研究生?大家都明白,需要经费。所以教授们商讨以后,写了一封有位教授签名的联名信,

在参加闭幕式的时候,由复旦大学苏步青教授作代表递了上去。

教授们在信中语重心长地说:“虽然我们的平均年龄已逾花甲,而且实际从事科学研究与培养研究生的主力也已逐渐转向中层骨干,但是我们为振兴中华,

培育一代英才,还是信心百倍,

干劲十足,

我们都愿学作春蚕,把丝吐尽。

”“现在学位研究生的授权单位已经通过,而研究生的培养必须结合科研工作,

高校缺少科研经费,也必然要影响到研究生的

培养质量。因此,我们恳切地希望尽快恢复高校科研经费在国家科研事业费中的拨款渠道,高等学校作为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应该在国家科研事业费中领到应有的基本口粮。”

因为过去是计划经济,拨款制度上,教育拿教育事业费;科技事业费只有科委、科协、科学院等姓“科”的才有。

上世纪年代初,高教界强烈呼吁,曾经给高校在科技事业费中开过一个口子,但可惜经过“”,

这个渠道又丢失了。所以教授们提出来,要求尽快恢复。

这封信经教育部、国家科委领导研究提出意见后,国家计委、财政部提出了解决方案。在月日给国务院的报告中提出:“考虑到当前国家财政还有困难,对高等学校所需科研经费只能逐步有所增加。

我们建议,年从国家总预备费中,对中央各部门所属所重点高等学校增拨科研经费万元,列‘教育事业费’科目。

”该报告国务院领导同志于年月即审批同意。当时主管财政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同志在批示中还写道:“教育部可能感到少了一点,但今年财政仍不宽裕,总是开始有了一些,以后如有可能,

逐年考虑增加。”

这个口子一开,

虽然经费不多,可是非常重要。它对高校博士生、硕士生培养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该经费的使用程序,开始时是要把项目报上去,

经财政部核准才能拨款。后来商财政部同意实行基金制管理,

定名为“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它是专门用于结合研究生培养的科研基金。体现了小平同志所倡导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就是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思想。过去好多人都主张结合,

但拿什么来结合?

争取到一项能持续提供的经费,以此为粘结剂来促进结合,

这是最现实的保障。

制定规划形成科技发展基本思路

从年开始,

根据小平同志指示和中央部署精神,教育部组织专家和管理干部,

对高校科技发展规划进行了多年研究探讨,提出了若干重要发展思路。

制定重点学科发展规划

教育部科技司在贯彻小平同志指示中,

提出了从重点学科入手,

逐渐形成一批“两个中心”大学的思路,从年起,

便开始研究建设规划。先从部属高校做起,年上半年就形成了规划框架,提出在所部属高校的种学科中,选择个学科点作为建设重点。

征求学校意见后,

于年月,提交部党组会议原则通过。

随后又开始酝酿全国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问题,所提建议的核心内容,

后来写进了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在研究制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同时,教育部科技司对高校科技发展总体规划也作了研究,形成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六五”计划和十年设想纲要》(讨论稿)。年月,

该纲要(讨论稿)连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自然科学重点学科规划总表》,

一并发给了学校。这个规划虽然未以教育部文件正式下达,但对学校科技工作发展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一些重要规划内容,

后来逐步得以落实。

如重点学科建设,在国家和省市两个层次上,争取多种渠道经费支持,已分期分批实施多年;

专职科研编制,经专门程序审批,部属高校确定了.万人,

分两次下达得以实现;

关于建立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建设一批科学实验室、培养优秀骨干人才等内容,也先后付诸实施。

制定行业科技与新技术发展规划

年月,

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给国务院写了关于编制科技发展规划的报告。

之后,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共同组织规划工作。

教育部于年月。在杭州召开了规划会议,

着重讨论了重点行业和新兴技术领域的科技规划问题。会后选派了位同志参加全国规划组,

并建立了与全国规划组相对应的教育部规划工作组,为编制全国规划提供建议。当年月,编写出了对个重点行业和新兴技术领域规划的建议,共撰写了个重大科技问题的专项报告,

报送各有关方面。这些建议对编制全国规划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编制“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提供了一定基础。这集中体现在“七五”期间组织实施的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

高校专家直接参与国家规划,

不仅为国家制订科技规划作出了贡献,还给学校承担科技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与“六五”计划相比,

承担的任务翻了一番以上。“六五”计划攻关项目制定过程,高教系统没有参与,信息不灵,组织不够,

因而影响了作用的发挥,

承担的攻关任务,按经费计,

仅占全国%左右,其中部属校占.%。“七五”科技攻关任务,高校获得的经费占全国%,

其中委(年教育部改为国家教委)属高校占.%。由此得到经验教训,高校要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发挥作用,

就应积极组织队伍及时参与。

制定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三委”委托中科院、教育部组织制订全国基础研究规划。

为此教育部于年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科技规划会议,

会后组织了对多个重要领域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各规划组都撰写了专项报告。这次规划提出的优先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议,为后来拟订国家基金指南和有关部门制订重大项目计划提供了较好基础。

规划中提出的政策措施建议,

为国家体制改革和基础研究重大决策提供了思路。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建议借鉴外国的经验和教训。改变我国科研与教育分离的状况。建立合理的基础研究工作体制;

提出基础研究经费管理,

要建立专门的国家科学基金,实行资助科研和培养人才结合的原则;提议建立国家实验室,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计划,

有专门款项保证,不论建在哪个部门,都应面向全国开放。另外,

对选择优先领域、造就杰出科技人才、利用外国先进实验设施等问题,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这些建议大多与中科院及其他有关方面取得了共识,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向上反映,

后来程度不同地被吸收、采纳。

历时几年制订科技规划,一方面为国家科技改革和规划提供了不少有益建议,

一方面又为高校科技改革和发展明确了基本方向。

关于高校自身发展的战略思路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科学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第二,

从建设重点学科入手,把一批重点大学办成“两个中心”;

第三,建立一批开放型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第四,注重年轻拔尖人才培养和形成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团队。

高校科研发展规划篇

同志们:

在月日国务院刚刚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出台之际,今天我们召开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

是因为“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指导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

关系到学校未来几年的建设发展以至于长远发展和愿景,具有决定性意义。

同时,编制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深化,是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志。

下面,我就规划编制工作谈四个方面意见。

一是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努力增强编制规划的紧迫性

我们经常讲要认清形势,

做规划更要正确分析和把握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科学判断,

顺势而为。

从国家层面看,

党的十七大以来,对国际大背景的提法是“三个化”,即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对国内的分析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的关键时期,

改革的攻坚阶段”;对教育的提法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今年月日,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总理在会上强调,要面向时代要求,谋划教育发展。只有一流教育,

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

他要求,要推进教育改革,

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把教书和育人很好统一起来。

对办学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考试评价制度进行系统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探索适应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

这些讲话都从全局高度强调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

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看,随着《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

要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必将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这必将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三是高等教育强省发展目标更加宏伟、道路更加宽阔、保障更加有力,政策机遇不可多得。

四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合肥经济圈、加快皖北发展、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人力资源供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从行业发展特点看,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措施的落实、卫生资源的迅速前移、下移,

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深化。面对这一趋势,

卫生事业发展重点将逐步从提高基层卫生设施水平向提高卫生服务能力转变,这给医学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可以说,

我们正处在一个对高等教育大发展非常有利的大环境中,

处在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机遇难得,不容错失。

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对我校而言,下一个五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我校目前正处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迈进期,处在新一轮建设和发展期,这几年时间如果我们抓住了,

对于我校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丧失这个机遇,要保住学校目前的位置都非常困难。

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规划是学校当前发展的迫切要求,

是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积极措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站得要高、眼界要宽,更准确把握战略研究的全局性、长远性和重要性。

二是明确思路、与时俱进,

努力增强编制规划的前瞻性

目前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正由规模的竞争而转化为水平和质量的竞争,各校都在致力于发展优势和特色,以提高核心竞争力。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各个高校的竞争意识、发展意识、赶超意识和危机意识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

虽然从一些具体指标分析,我校某些方面在省属高校中还具有一定优势,一些优势学科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然而,

这种优势在其它高校的加快发展面前,越来越不是优势。这样的形势,对我们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找出差距和不足。

客观地讲,

各个高校起点不同,水平有高低差距。但这又是可以转化的。谁化挑战为机遇的本领大,

谁把机遇同本校的实际结合得好,谁就能把机遇用好,乘势而上,赶超领先者。

反之,就有可能错失良机,陷入被动。

“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是第六次党代会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校党委和行政制定的学校发展目标。“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必须放在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中,放在国内高校争先进位的态势中加以理解,才能更好的理清我们的发展思路。

这里,

我想做两个比较。

第一个是作为学校发展标志的学科平台建设。从国家重点学科的分布情况看,全国个重点学科分布在所高校,

其中%集中在所“工程”高水平大学内。

国内一流大学一般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数目都在个以上,而地方重点大学能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只是凤毛麟角;国内一流大学一般拥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而地方重点大学目前拥有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的数目一般只有几个,

可见差距之大。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地方重点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也都相对较弱,

具有国际影响或对地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还很少,

在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成果也偏少。另外,地方重点大学现有的学科平台整体规模和水平尚普遍难以满足做大强势学科和形成具有特色优势新兴交叉学科的需要。

第二个是国内独立设置的医科大学的比较。

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院、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共所,其中,全国独立建制的医科大学仅家。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数据显示得出的《中国大学排行榜》,

在中国大学医学排名中(含综合性院校),我校排第名;在独立的医科大学中,排名第。

与位次优于我校的医科大学相比,依次是首都医大,个国家重点学科,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医科大学,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个国家重点学科,

个部级重点(培育)学科。南方医科大学,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个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医大,博士学位授权点个,

拥有个国家重点学科、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哈尔滨医大,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个,国家重点学科个。

河北医大,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个部级重点学科、个部级重点培育学科。与我们排位相近的,重庆医大,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学科个。天津医大,

博士学位授权点个,部级重点学科个。福建医大,博士学位授权点个。

与这些医科大学相比,

我校既有发展优势,

也明显存在着办学空间狭小、办学层次有待提升、临床实践基地不足、人力资源不足、办学经费不足等瓶颈问题。针对瓶颈问题,

我校近年在部级科学进步奖、专业学位博士点、国家教学团队,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支撑项目、优化特色学科专业、多渠道筹资办学、办学空间拓展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

但完全找到并突破、破解发展瓶颈问题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下一步的发展,我的思考是有这样四个关键词。第一个“质量”。注重质量的发展是最好的发展。

温总理说过: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提高质量。

袁部长今年也指出,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

可以说,没有质量的持续提高,规模和数量扩大的社会效益就会大打折扣。

最近有所医学院校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进行医学生综合技能比赛,

南京医大名列第一,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里面去。第二个关键词是“特色”。刘延东同志曾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优势所在,

竞争力所在,也就是个性所在。大学都要放弃模式化发展的方式,避免“同质化”趋势,从模式化发展转换成特色性发展。

每一所大学只有彰显特色,才有存在的意义。学校资源有限,突出的矛盾在于:学科发展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人财物的不足。

因此,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就是突出特色,

在有限的领域和主攻方向上形成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的优势。“有所不为”不是无所作为。我们的学科在所有方向上都去创一流,不可能,

也不现实,

要有所不为。要遵循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

将精力集中在若干优先发展的学科方向上,重点投入,有所突破,

从而实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深入到学科的前沿,“立地”,

就是根深叶茂,形成雄厚的学科发展基础。

第三个关键词是“体制机制的改革”。

《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办高水平的大学必须探索和本校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规模扩张时我们有一个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时代在发展,

我们的管理体制是不是还要固守先前?改革体制机制既有依法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的外部问题,也有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

我们最近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深化后勤改革领导小组,

就是要对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后勤管理进行进一步改革,以谋求适应新的发展。教学体制、科研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适应下一步发展的问题,

也都需要逐步加以改革。我们要坚持依法治校,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促进高校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第四个关键词是大学的“对外交流”,

尤其要强调的是国际交流,

这也是我们的弱项。当前,国际交流和合作日趋广泛,

人才培养和跨国流动日益频繁,

文化的兼容并蓄日趋深入。一方面,

我们对大学的评价要借用国际标准。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国际交流的步伐,加强本科生、研究生的国际交流,

将优秀的学生

送出去,把国外的学生吸引进来。在这方面,

国际交流学院要有大的作为。

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要建自己的国际交流学院大楼。

制定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面临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第六次党代会我们提出:质量立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特色名校战略,

开放合作战略,和谐兴校战略等五大战略。实践证明,这些战略的方向选择是对的。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应该有新的思考。首先是跨越式发展战略。

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在办学理念、办学战略、用人制度和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突破原有的范式,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我们在建设,

在发展,

在前进,

其它大学也在建设,在发展,在前进,而且他们前进的步伐并不比我们慢。

所以,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想真正赶上去,

就必须比别人想的早、比别人动作更快、发展得更快,

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得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而不是越来越大。其次是学科群发展战略。学科群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规律。

现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高度综合、相互渗透的态势,

形成了三代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和汇流型学科。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建设新的学科;通过学科之间相互交融形成新的学科;通过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整合新的学科;

以我们骨干和优势学科为龙头发展、建设学科群,才能形成学科的突破与发展。因此,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或区位优势,培育自己鲜明的学科优势。

第三是多渠道融资战略。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昂的医学办学成本,使得我们对经费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市场经济的发展,

又使得高等学校在教育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发展的问题上,“教学科研型大学”难于像“研究型大学”那样容易争取到国家的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具有多渠道融资的意识,抓住机会,

多方筹资。从—,

我们抓住省部共建项目的机遇,获得国家财政支持万元,大大改善了学校教学、科研硬件条件。在临床学院建设上,

我们也是采取十分务实的态度,

作为临床学院就是要承担所带学生的教学、住宿等费用,这也是临床学院的贡献,实际上也为学校降低了办学成本的压力。今后,

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进行多渠道融资,仍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第四是组织结构创新战略。事业越是发展、改革越是深化,越是需要加强管理、改进管理。

要牢固树立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公平的理念,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科学管理。根据学校特点,

我们要注重组织结构创新和管理周国平散文读后感模式的转变,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第五是服务地方经济战略。积极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

开展教学、科研、医疗等服务社会活动,而在这方面,我们的科研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

必须切实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增强规划的科学性

大学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要分析七个问题:现状、预测、战略愿景、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规划和保障措施。

实际上,规划得科学不科学,

就是要说清楚这样两个问题,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包括: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么办这样的学校,用什么样的机制来办这样的学校,

最后要办成规模多大、水平多高、条件具备到什么程度的学校,办这样的学校还需要我们创造什么条件,采取什么措施,

等等。这些问题说清楚了,规划制定就会科学。

学校“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党委已经讨论过了,

会后就会下发。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导向,主动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趋势和安徽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确立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为总目标,科学、前瞻地组织编制学校“十二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部门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使其成为指导我校未来一个时期改革与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为推动安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促进安徽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学校“十二五”规划体系在功能上分为三部分:总体方案《安徽医科大学“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三个专项方案《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校园建设发展规划》;以及院、各职能部门的子方案。

关于节约用水的作文

规划制定的主要任务有三方面。

一是加强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全面总结学校“十一五”规划、第六次党代会决议实施情况和基本经验,重点加强对学校及各部门、各单位“十二五”时期的面临形势、发展环境、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战略举措、重大项目等方面深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

形成规划基本思路。为此,

学校成立“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调研组进行专项研究。二是编制规划大纲。在调查研究、规划思路征集基础上,根据规划编制的基本框架与思路,完成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大纲及相关专项规划大纲。

各职能部门、直属附属医院和院(系)要完成本单位的规划编制大纲,并交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三是编制规划文本。在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编制大纲,

并形成规划文本草案。提交各种专家咨询机构、教代会、广大教职员工广泛讨论。

制定“十二五”规划,工作千头万绪。关键立足全局、突出重点,

处理好三个结合。

做好十二五规划一定要立足于学校的全局。想问题,出思路都要从全局出发,

不能仅站在一个学院,一个专业或一个部门去看问题、做规划,必须眼观大局、服从大局、维护大局,

以全局意识统筹各方面的发展,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

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各单位可能都会觉得本单位本学科的发展很重要,但有限的规划期、有限的政策资源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我们还要辩证地看待立足全局。面面俱到、人人照顾不是立足全局,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才是立足全局。因为有重点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有重点才有针对性。

具体到我们学校,就是要重点做好学科、师资队伍和校园建设规划。学科建设方面,要实现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奋斗目标,争取部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新增部级重点学科;要按需求定发展,以条件定规海的女儿读后感模,凝练方向,

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培育特色,重在创新,整体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要重视培育和发展新的学科群,通过学科建设,带动科研水平的提高;在争取国家重大纵向项目上有新的突破,

科研总经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模,建设一支数量相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逐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灵活的用人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实事求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引进、培养、流动三者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内育外引、提高质量、营造环境、发挥效益”。对于人才提倡“不同而和”、“和而不同”、“和衷共济”,

始终把人才资源开发和队伍建设作为兴校立业的第一推动力量。在校园建设规划方面,一要进一步加快在现有校区建设“一体化新安医大”的步伐。

二要面对现实,充分规划好现有校区。校区要有明确功能定位:学生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教学与科研区、行政办公区、教职工生活区,

努力打造成精品校区。三要通过一附院、二附院、四附院、口腔医院的建设,

形成“一校四区”,真正实现医院、临床学院一体化管理,将高年级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学生的学习、生活、见习、实习均落脚在所属医院。

四要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

注重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和办学历史、校训精神、学风精神的延续,要以人为本,重视协调各方面利益,努力为广大师生医护员工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处理好三个结合。

要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应当在对校内外环境和校情进行全面调查、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学校当前实际和中长期发展的需要,

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在确定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时,做到既立足现实又富有远见,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前瞻性。

要坚持定性目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突出对规划目标、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等重点问题的研究,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

提高调研的科学性。

要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十二五”期间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

事关学校发展全局、影响深远、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建设项目,统筹好重点与一般、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四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努力增强规划编制的实效性

思想解放的程度,

决定着改革建设的力度,而改革建设的力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

应当承认,

学校与国内高水平医科大学相比差距很大。

我们一直在谈解放思想,

一直在要求大家解放思想,但在具体实践中总还有许多人认识不高,说到底就是思想上的固步自封,观念上的因循守旧,习惯上的平均主义。

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全力消除思想中制约学校发展的消极因素,树立“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意识;

“抢占先机,敢为人先”的机遇意识和“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从而使全校上下形成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氛围。

在制定学校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时,

我们一定要突破固有的框框,要敢想、敢闯、敢干,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增加闪光点和创新点。

要通过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赋予规划以新的时代特色,从学校现状出发,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勇于创新,

形成新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

要清醒估计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困难。

常言道“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不到机遇和希望,

固然会丧失信心,无所作为;但对挑战和困难估计不足,

则会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丧失良机,贻误发展。在“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这个问题上,我们常常是谈的多,做的不到位。例如,

大家已经认识到:学科特色受制于学科的交叉和学科结构的优化,但在着手学科结构、队伍和资源调整优化时,

就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有效的机制;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特别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加快发展的资源严重不足与仪器设备的闲置低效矛盾突出。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和矛盾,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动真格地去改革。

一是要高度重视,

确保质量。“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事关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事关每一个单位和全体教职医护员工。参与规划制定的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选配业务骨干组建得力的规划编制机构进行科学谋划和论证,

按照学校统一安排,确保高质量地按时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要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要围绕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办学目标,

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发展经验,科学分析我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的特色、优势与差距,深刻把握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统筹教学、科研、学科、临床、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关系,

统筹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关系,统筹重点与一般、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抓好顶层设计,做到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建设,提出有约束力、可检查可评估的指标,

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和谐发展。

三是要加强调研,

注意衔接。前期调研是编制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和关键前提。

要紧密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动态,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有计划、分步骤地做好调研工作,全面认识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学校规划编制工作将遵循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上下结合的原则,

确立学校的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要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部门规划与院系规划以及各部门规划之间的衔接,保证各级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四是要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深入了解学校各部门以及全体师生医护员工的发展要求,

积极依靠全校教职工的集体智慧,调动广大师生医护员工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扬民主,

集思广益,

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把规划编制过程变成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统一思想的过程,

变成反映民意、凝聚民智、激发民力的过程,使学校“十二五”规划能充分体现出广大师生医护员工的意愿。

五是要积极引导、加大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制订规划宣传方案,开展网上征文,编印工作简报,做好规划展示等活动,积极争取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营造人人关心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上是我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一些思考,谈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不对之处,

请大家批评指正。

高校科研发展规划篇

(一)高中类学校原先制定的三年(或五年)发展规划的及规划的情况。

(二)学校制定新一轮发展规划,

好发展性评价(年度性评价)工作。

二、调研背景及

(一)背景。

从年起,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在的基础上,

从今年起,发展性评价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向高中类学校。在征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月中旬,

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解与高中类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的情况,

经分管同意,由分管带队了本次对高中类学校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调研活动。

(二)。

就本次调研的目的、安排、人员组成、调研项目及的安排以《关于高中类学校发展性评价调研的通知》的提前告知学校,要求学校。期待调研预期目的。

三、调研内容与程序

(一)三项内容。

学校原发展规划的及情况;

学校学习文件后对制定三年或五年发展规划的安排情况;学校对发展性评价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二)三个程序。

实地每所高中类学校,分别每所校长的专题汇报;检查核实学校原规划的情况;

与学校班子交流,发展性评价工作的事宜。

四、调研的情况

本次调研学校共所,

普通高中所(含民办所),中等职业学校所(含民办所)。

调研,

各学校原发展规划时,

对预设的规划与细化成的年度情况。江中学教科研工作了重大,

获省二等奖。中学梅城校区被评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改建了田径场,新建了学生公寓与教师办公楼,

装修了教学楼,正在新建科技综合大楼,大大了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与办学条件。寿昌中学改建了田径场,

新建了综合大楼,心理健康教育、和美教育颇丰。

中学江校区“生本德育”,

其教研科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高考了历史性新。

育才高中努力办学规模,

规范化管理程度,

连续两年学校管理考核为二类学校。江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为省级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乾潭职业高中幼教专业进口旺,

出口畅。先锋职业学校高职类高考成绩整体上扬,进步幅度大。

雾江职业学校本校,努力克服自身发展,同样也了的成绩。

五、对下一步各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的建议

鉴于各学校发展规划期限的情况,

育才高中原发展规划实施将了一学年,下一步是仔细对照发展规划预设的年度工作,学年度自评工作。

市教育局学校自评情况督查与。

高校科研发展规划篇

关键词:“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

财政部专项资金项目;统筹规划;本科教学

-

,,

,

:-。,,,。

:-;

;;

“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项目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是推动高校发展建设的非常重要的资金投入,高效合理地利用这两类资金将对本科教学乃至学校整体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

由于“十二五”综合投资和财政部项目的申报特点、启动时间及侧重点的不同,使得投资难以发挥凝聚力及辐射效应,加上投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往往造成项目重叠、设备重复购置等问题,

使资金投入发挥不了预期效应。

根据《关于编制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年建设规划的通知》(财教便函[]号)和《天津师范大学“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总体规划》要求,我校启动~年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统筹“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和财政部专项资金,引导学院超前谋划学科[]专业发展,

加大对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建设的投入支持力度,逐步探索出一条高效合理利用资金投入,

服务本科教学的有效途径。

我校投资工作的基础

.成立综合投资规划领导小组

为做好我校投资规划工作,建立职责分工明晰、协调衔接通畅、操作程序规范的投资体制,强化统筹协调、责任到位、整体配合的投资管理机制,保证投资工作按计划有序整体推进,学校成立了综合投资规划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投资工作中的重大事宜;

成立学校综合投资工作专家组,

审定并论证学校综合投资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

听取工作进展和总结汇报,并就有关事宜制定决策。

.成立综合投资规划管理工作办公室

在学校综合投资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管理工作办公室,

具体负责投资规划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及学科建设专家组、专业建设专家组等的专家聘任工作以及年度投资计划资金的核定和调整,乃至年度投资计划的实施、评估和检查验收、效益考核。

.成立资产管理工作组

资产管理工作组负责选聘政府采购专家组以及设备、图书的年度集中采购工作,乃至新增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成立财务管理工作组

财务管理工作组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预算执行、财务核算及使用监督工作。

我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与财政部专项资金项目的统筹规划

学校在实验室评估、实验室安全检查等工作的协同配合下,深入了解实验室需求及现状,

启动~年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将项目按紧迫性和持续性排序,引导学院超前谋划学科专业发展。

对于通过校专家组评审且符合投资规定的项目,

学校将根据“十二五”综合投资和财政部专项资金项目的特点,分别纳入两类项目的年度计划;同时,学校着重做好投资工作自查,

为年度绩效考核积极准备,以争取更多的绩效经费支持。

.“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购置计划的编制

“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项目侧重对重点学科、品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及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投入;规定资金在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科研创新平台、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间的分配比例为:,师资队伍建设资金的%以上要用于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与培养,

教学科研创新平台、人才培养质量建设资金的%以上要用于仪器设备购置,

维修费和图书购置费不能突破规定的比例。

.。品牌、战略专业项目的分配

结合“十二五”投资规划的要求,

学校将个品牌、个战略专业的项目需求统筹考虑,在不突破资金比例的前提下,将急需程度高的项目纳入“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后年计划中,

对于无法纳入的项目则在修改论证后纳入到绩效经费购置计划或财政部专项资金项目教学实验室类别中。

在此指导思想下,我校法学院与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协议,投入资金支持,

合作建立了部级大学生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互动式数字化法庭,不仅用于学生远程旁听法院开庭、法院法律服务情况,也用于实践导师远程指导学生的模拟庭审等教学活动。

.。学科项目的分配

按照学校“做强特色学科、配平学科布局”的建设思路,

学校在一年中对重点学科“十二五”综合投资年度购置计划、“十二五”综合投资年度绩效[,]经费购置计划、财政部项目年度执行计划连续投入,

形成资金投入聚集效应。物理学、生物学学科的年度投入均在千万元左右,项目所在的物理学实验中心和生物学实验中心同一年获批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心理学学科更是依靠特色重点学科在财政部项目中单独投入的优势,取得多项科研及学术成果。

.“十二五”综合投资绩效经费购置计划的编制

绩效经费购置计划有资金额度小、时间紧、确定晚等特点,所以绩效经费购置计划的灵活使用尤为重要,尤其是年度计划未能解决的项目或实验室少数台件设备的不连续投入,

纳入绩效经费中更为合适。

.财政部专项资金项目[-]的计划编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健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长效机制,中央财政以专项资金为平台,对地方高校发展的各类专项问题统筹支持[],

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我校结合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特点,

经校内专家论证通过后将各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服务基地、各级重点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纳入财政部项目中;同时将学校整体打造的公共服务体系升级改造以及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也将分批分年度纳入其中,

并在年度计划资金配比中略予倾斜,从而提升学校整体建设水平。

在此指导思想下,学校图书馆、体育馆在短期内竣工,迅速服务全校师生。另外,

在持续的投入下,学校教师教育实验中心实体化进展顺利,获批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特色重点学科年规划的编制和年度计划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做强优势学科指导思想的落实。

此外,项目统筹规划按部就班地进行,还可以弥补当某项目年度计划招标采购过程中出现价格和型号偏差导致废标的问题。此时其他项目的实施将有针对性地修改废标项目并重新招标,最大限度地避免计划的盲目编制和设备重复购置等情况。

由此看出“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年度计划、绩效经费计划、财政部专项资金项目年度计划这类投资项目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并有着承上启下的联系。

投资项目的统筹规划对本科教学的影响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统筹“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及财政部项目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逐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

教师队伍建设是“十二五”综合投资三大建设任务之一,专业建设项目主要实施“创新团队引进和培养计划”“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上述计划主要包括学术创新团队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学术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资助等内容。

学校在加快引进人才的同时,

统筹配套经费及科研力量,

做好留住人才[,]工作,确保人才不流失。我校已与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乔治?斯穆特教授签订工作合同,

正式引进斯穆特教授来校长期工作,组建“宇宙学”实验室,建设“宇宙学”创新团队,

开展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宇宙学及其实验观测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同时,

学校统筹项目资金加快教师培养中心的建设,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搭建平台。

.基础教学设施建设

教室和实验室是本科教学的基础设施,学校通过对“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中占比%的环境改造费和财政部项目中的部分维修费的统筹利用,

分期完成了全校多媒体教室、中控室的升级改造,

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打下了基础。两类项目的投入重点都是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的设备购置和升级,最终将服务于本科实验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校统筹“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项目业务费和财政部项目中的学生创新实验室、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打造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平台。该平台以自主创新实验室、学生特色工作室为依托,

参与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科技立项及社团类实验室开放项目,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培育大学生创业技能,

为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开辟了新的道路。

结束语

我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及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下,统筹“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项目和财政部专项资金项目,对之合理规划、合理利用,在提高投资效益,

扩大辐射效应,服务本科教学方面,总结了一套经验,加快了学校的整体建设步伐,为完成长期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徐警武,黄荣霞。财经政法类部属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大学,():-。

[]梁候明,

王昌禄。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国轻工教育,():-。

[]唐耀辉,闫学元。重点建设学科投资绩效考评初探[]。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宋海红。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的现实意义剖析[]。中国证券期货,

():-。

[]孟昭友。论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几个问题[]。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李洪军。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编制研究[]。财务与金融,

():-。

[]李清群,蒋海明。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项目实施的思考[]。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解忠艳,庞志强。天津市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市属高校发展[]。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杨春生。地方高校“十二五”规划的主旋律[]//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

[]耿闪清,

方丽娟。宁夏理工学院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实践[]。科技信息,

():-。

[]天津市高校“十五”综合投资个亿育壮高职高校[]。现代技能开发,():。

高校科研发展规划篇

【关键词】教学型本科院校;

高职院校;生涯规划;人才培养定位

一、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高等教育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按照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在学科领域的发展;二是按照生产活动的自身规律,

在职业领域中发展。学科教育更侧重于理论、知识和学术的严谨与完整,

推动科学发展。而职业教育更侧重于生产和工作的实际需要,直接服务于经济和生产活动,

推动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相互独立、地位平等。在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

研究型本科院校主要承担着科学教育的任务,

研究教学型本科院校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则依各自情况承担着“科学为主,

职业为辅”的任务。本世纪初期才诞生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生事物,与其他类型本科院校相比较,教学型本科院校大多由专科学校升格而来,

承担着“职业为主,科学为辅”的任务。此外,高职院校则专门承担着职业教育的任务。

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是用人单位眼里的“香饽饽”,

其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向不错,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正是集中存在于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当中。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是以金字塔形状成层分布的,

居于顶层的是研究型大学,居于中间的是研究教学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居于金字塔下层的则是教学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也决定了其毕业生就业求职的“尴尬性”。

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自身不足和劣势也加剧了其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职院校方面:一是学历层次劣势。许多用人单位,

即便只是雇佣技术性、操作型人才,

也提出了很高的学历要求,加上本科院校的不断扩招,也对高职生的就业空间造成了威胁。二是学习能力劣势。高职生自我要求低,

求知欲望弱,学习能力差,不仅使其在职业选择时受限、受挫,也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三是人文素质劣势。

多数高职院校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使得高职生在进行生涯选择和企业文化融入方面存在困难。

教学型本科院校方面:一方面,由于是从专科院校升格而来,在学校管理、教学手段、学生培养以及办学理念上仍停留在专科阶段,且由于自身内涵的欠缺,

短时期内难以形成成熟的大学文化;另一方面,部分新建教学型本科院校想做大做强,将发展方向定位在研究型大学方向,用“精英教育”的模具将“大众化教育”下的生源“冲压”出来,

背离了社会需求。

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在生涯规划教育上也普遍存在着误区和弊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忽略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将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是很多学校在“就业难”的外在压力下开展的活动,仅包含生涯规划中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

学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结合所学专业和对职业生涯的预期,确立大学期间学习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拟定行动方案,进而付诸行动的过程。大学生涯起步阶段,

由于人的可塑性强,学业转换的成本低,此时有符合实际的规划,

对今后的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脱离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单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会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生考级、考证等功利化的学习氛围中失去着力点,变成空中楼阁。

第二,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教学单一化、模式化。内容上,

绝大多数生涯规划课程没有融入本校特色和育人理念,

未与本校学生的所学专业、就业情况和未来发展相结合。除了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外,

很多内容还停留在空洞的理论上,缺少应用性,尤其是忽视了对职业生涯至关重要的核心职业能力,即团队合作、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自我管理等就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所以被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内容“虚”、“不实用”。

教学上,往往采取大班授课制,或者是讲座、报告、会议等形式,导致时间短、不固定、过于零散、不易掌握,

而且缺乏互动、缺乏交流等问题。

生涯规划教育是必须要以体验经历和实际能力来塑造,

很难通过理论来速成,授课、讲座和报告等能起的作用有限。此外,

很多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相关工作多是停留在提供求职信息和心理咨询的层面上,

无法从生涯发展的角度根本解决大学生职业目标模糊、择业盲目、毕业后职业不稳定等问题。

第三,

教学管理和机构设置上不够规范。教学管理上,

一是高职院校已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但多数教学型本科院校仍未将其列入正式教学计划。二是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

有的课程安排在晚上、双休日,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逃课现象严重。三是由于生涯规划课学科性质归属不明,没有成立专门的教研室,

也没有专职教师编制,所以课程内容多是讲座的升级。四是授课教师学科背景参差不齐,

有的人员甚至缺乏职业指导工作实践,并且多为兼职。机构设置上,

除部分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或职业发展中心外,

多数仍未设专门机构来负责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即使在已经建立专门机构的高校中,仍存在着政事不分、政事合一的现象,生涯辅导机构多隶属招生就业处、学工部或者人文科学类的院系负责,

生涯规划的教学管理体系尚未成形。

二、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应立足于职业化、专门化的人才培养定位

无论在硬件、师资、生源,还是社会影响力方面,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都无法与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以及教学研究型大学相比肩。

实际上,无论本科还是高职,每一个青年都是社会的有用人才,

出问题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在市场发育很不充分的社会,缺乏对人力资源真实价值的评价手段,因此,

教育就承担起社会分层的职能。

学历和文凭成为确定人的不同“身份”和“等级”的重要工具。应试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等级教育”或“身份教育”。在这个前提下,职业教育在社会的地位就永远比不上科学教育。

要做好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必须先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目前,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长期存在着照抄科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重知识、轻实践,缺乏特色和独立目标,培养出来的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如果不了解自身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不能清醒地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

就会在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时候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和清醒的认识,最终会影响学校自身的发展。此外,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院校与其他类型高校展开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将导致高等教育的“生态性危机”,加剧其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各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

在人才需求结构上呈现出“橄榄型”趋势,即科学型的拔尖人才和劳动者占少数,

占主体地位的是职业化的专门人才。毫无疑问,当一个以能力为主导,

而不是以身份为主导的竞争性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到来时,职业教育与科学教育平起平坐的机会也就出现了。这正是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也是其在竞争中扩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突破口。

教学型本科和高职院校明确自身职业化、专门化的人才培养定位,无疑会使其生涯规划教育变得更加合理、科学,更符合社会的趋势和潮流,更能指引其学生对自身做出全面的认识,形成完善的自我概念,

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三、高职院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特点

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不再以获得更高学历和理论造诣为追求,

而是根据市场对职业技能需求趋势,参照职业标准、工种标准引导学生设计学习和就业计划,做专做精,成为独挡一面的专业精英。高职院校的生涯规划教育应包括以下特点:

第一,

职业化的教育目标。首先,

高职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并且按需求有计划地招生,

为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建立生存空间,使其对以后的职业方向有明确的定位。其次,

将生涯规划教育前移,与学业生涯教育紧密结合,并提供具有明确的行业和专业定位的生涯规划指导,讲解就业政策和求职礼仪、技巧,

使高职生比本科生更早进入就业警觉期,在就业心理和素质上形成先发优势。最后,

通过课程、素质拓展、实践实习等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自我管理等核心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素养。

第二,突出专业技能优势。

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专业岗位针对性,高职学生不仅要具备了行业岗位必需的基本专业理论,

更重要的是出色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应重视对其学生基本技能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实践教学,

实施产学结合,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

以期在人才市场保持独有的技能竞争优势。

其次,与用人单位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选拔和培养,组建企业“冠名”的班级,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该企业工作,

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特定岗位领域中具有竞争优势。

第三,体验式的教育模式。体验式教育强调的是“先行后知”,是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的体验,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互交流和提升认识来完成自我构建,最终实现主体主动发展的教育模式。由于高职大专生在学习能力和人文素质方面与本科生相比处于劣势,高职院校的应尤其重视体验式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首先,建立起职业体验教育中心,专职负责体验教育的各种工作,分析和总结学生体验结果,并根据总结结果更新下一年的体验教育方式。

其次,创新传统的课程讲授法,

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法。再次,开展模拟实训、技能状元秀和创业企划大赛等,

提供模拟演练机会来营造技能优先、创业光荣、宽容失败的校园氛围。最后,

通过校办企业或采用校企联合的模式,

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创业孵化器,通过实践体验历练学生技能、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生涯规划。

四、教学型本科院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特点

教学型本科院校在生涯规划教育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

也不同于高职院校,除了以强调实用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就业、积极创业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条件,通过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其通过考级、考研、留学等途径,

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成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教学型本科院校的生涯规划教育应包括以下特点:

第一,

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教学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定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必要”的专业实践技能。这需要正确处理好人才结构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根据职业目标制定考级、升学等学业规划,通过一步步完成学业目标来不断修正和完善职业规划,在大学阶段有目的性的打好知识基础,提升专业技能。

尤为重要的是,生涯规划教育还应培养大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和人文道德素养,使其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合作、自我管理等,

为其生涯成功打下健康的素质基石。

第二,培养合理的职业期望。

当前浙江省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中低端就业岗位,同时,

党和国家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大力发展生产业和生活业,鼓励发展服务外包、动漫、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这些都为教学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所以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应针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人才的专门需求,通过参观、实习、座谈等形式,宣传“脚踏实地”、“行行出状元”、“产业兴国”等就业理念,引导教学型本科生摆正对自身职业发展、薪酬等的期望值,

较早地排除一些不切实际的职业选项,从而在细分的就业市场上更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自身职业期望的行业和职业,

理性就业。

第三,自主管理的教育模式。

本科生相对高职大专生而言,且有更强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因此具备更好的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条件,这也是其进行生涯规划的优势,

只要进行合适的引导,就能让他们实现符合其个性和社会条件的生涯规划,为其生涯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

要建立起平等、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摒弃以往上下级、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其次,尊重和保障学生的自,

通过学生会、社团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自我决策、自我管理的机会;再次,执行学生干部竞选和轮换制,并加强培训,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最后,在校园内,无论是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都要严格遵守公平竞争与团结合作的行为准则,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遵守规则、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陈宇。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张子荣。分析在北京市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科技信息,

()。

[]德国明,宇文宏。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绥化学院学报,()。

[]宋争辉。关于展开”教学型本科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研究”的若干思索[]。河南社会科学,()。

高校科研发展规划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发展规划;编制

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的意义

实践科学发展职业院校的生命力取决于办学的质量与效益。它涉及的不仅是教学资源的竞争问题,更重要的是学校自身的科学发展问题。唯有科学发展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履行学校使命职业院校的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在履行使命的过程中,要预测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环境变化,并对多种变化引发的问题提出预先的解决方案,

以采取积极的措施。

明确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必须用基于现实、切实可行、条理清晰、陈述简明的文本规划进行说明,成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蓝本。

认清发展要素职业院校由于历史根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社会背景、发展目标等原因,

形成各自不同的发展要素和特色。认清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学科研究、实训能力培养等具有本校特色的发展要素,

方能成就未来的规划目标。

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的理念

编制有质量的学校发展规划,

应有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立足社会需求审视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状况和学校在其中的位置,

定位自身的发展空间,使学校能够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重视和谐发展处理好各类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促进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整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业务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衔接。

依据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专业人才培养,统筹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系统营造适宜师生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

彰显自身特色明确办学理念,强化人才培养特色,构建专业品牌和学科体系。

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的策略

发展适应需求职业院校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故自身发展规划要符合经济建设需要。

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主要问题等,

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学校所处的发展环境作出科学的判断,找准自身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位置。

通过对比分析,明确学校的比较优势,编制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划方案。

顶层结合基层注重规划的顶层设计和基层愿望相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

顶层规划能传递至基层部门规划,基层愿望能反映到顶层规划。

规划考虑执行规划要留有充分余地,保障切实可行。规划要求保证能够实现,不是尝试科学试验。历史经验表明:最大的失误就是规划失误,

最大的浪费就是规划浪费。

重在实施过程编制学校发展规划,

待论证表决通过后即进入规划实施阶段。

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即表明实施行动开始,实施绩效评估随即跟上。

务必防止束之高阁的档案型学校发展规划。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应逐年滚动修订、有序调整。

重视宣讲普及规划文本需要解读、贯彻、宣讲、执行,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知晓,

让每一项工作都与规划任务挂钩,让每一步行动都创造预期成效。全体员工都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指导性,围绕规划,同心协力,

有效实施。

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的特点

简洁明了由学校愿景、发展使命、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四部分组成。

简明的规划内容不包括学校现状和内外环境分析。特征是简明扼要,文字不多,语言生动,容易记忆,

节省阅读时间,修订方便,具有极强的感召力,

适用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标准规范由现状分析、目标思路、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四部分组成。现状分析是对学校发展的现实基础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分析,明确现有资源状况,

认清发展形势,评估总体实力,

从而明确发展目标和思路;主要任务涉及人才培养规模、专业(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国际交流与合作、基础设施、党政工团、德育思想与精神文明建设等十个方面;保障措施是确保发展规划目标实现所需要的人、财、物以及相关制度安排,包括加强领导、制度创新、科学管理、经费保障、规划监控等方面。

特征是综合全面,系统规范,

信息量大,论证严谨,具体明确,

具有极强的学术性,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系统全面有总体规划(也称战略规划)为顶层、专项规划和部门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总体规划着眼于从战略高度和宏观层面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进行总体设计;专项规划是对总体规划中主要任务的分解,涉及学校各方面的主要工作,

如专业发展规划、队伍建设规划、科技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部门规划包括各部门规划和直附属单位规划。特征是系统全面,规模宏大,分类管理,

具有极强的竞争性。

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的分层

学校发展规划编制可分三层:一是战略层;二是实施层;三是执行层。规划编制分层的意义在于可以实现分层管理和分类指导,上下联动和滚动修订,

各司其职和落实责任,文献检索和稽查督察。

战略层规划战略层规划属中长期(大于五年)可持续发展规划。

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学校提供纲领性方向指引。它系统分析学校内外环境、需求变化、地位作用和主要任务,

规划学校发展的战略,包括学校中上层干部的培养策略。战略层规划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一是发展内外环境分析;二是愿景、使命和目标导向;三是实现目标的战略选择;

四是规划发展的主要任务。

战略层规划重在解决决策认识的科学性。战略层规划可~年编制次。

实施层规划实施层规划(五年规划)从战略层规划(顶层规划)中延伸而来。

它以战略规划为依据,为学校制定发展的总体实施方案。它系统规划学校发展任务的实现方法和手段。实施层规划由以下六部分组成:一是实施任务的有利或不利因素;二是具体任务的简明陈述;

三是分项任务的逻辑排列;四是任务的实施战术;

五是实施部门的责任分配;六是实施任务的资源安排。实施层规划以其实践性、方法性、事业性及灵活性为特性。其内容可按主要任务分解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改革、实训基地、素质教育、质量管理、学术科研、职业道德、校园环境、社会服务等篇章来进行阐述。

实施层规划重在保障实施任务的可行性。实施层规划每~年编制次。

执行层规划执行层规划即实施层规划(五年规划)指导下的年度工作计划。它详细规划年内(两学期)的具体工作任务、执行时间、预期成效和落实措施。执行层规划由以下五部分组成:一是年度任务分项陈述;

二是任务执行时间安排;三是执行任务质量要求;四是执行人员职责分工;五是执行任务保障措施。

执行层规划以其部门性、灵活性、差异性、考核性为特点。

其内容可因工作性质而分解成教学、科研、服务、师资、学生、党务等工作部门进行描述。执行层规划重在解决执行任务的绩效性。执行层规划每.~年编制次。

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的步骤

现状与背景分析涉及内外环境评估、学校现状评估和价值观念评估。价值评估指学校服务对象的价值取向及希望,

学校自身服务社会民众的理念与责任。

规划和战略选择涉及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规划学校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及发展战略。它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编制周期长,理论概括力强,

覆盖范围广。

实施方案编制涉及分解排列目标任务,制定实施行动方案。五年发展规划细化到具体年度,

包括实施策略,保障实施目标任务的明确可行,便于各部门制定年度执行计划。

文本初稿拟定涉及按照规范要求写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文本初稿,

供征求意见和讨论修改。一般需要几上、几下的过程。

论证审定通过涉及对规划内容进行论证修订,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讨论,党委行政审核,

学校教代会、职代会表决通过。

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的方法

流程控制法编制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流程。合理地分解任务,明确各阶段、各环节、各部门的目标任务,

有步骤地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以保证编制工作能在特定时间内以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完成。

统计图表法编制学校现状调查和发展规划图表。图表的指标项可分定量数据、定性数据和模糊数据。定量的用数据表示;

定性的用符号表示;难定的用文字表示。

数据、符号、文字可转化成直观的图形表示。

量表调查法利用有关调查量表,如英国政府在制定学校管理规划时常用的量表。尽管该量表来源于民间,属于“草根研究模式”,

但学校师生员工容易接受,易于得出调查结果,有利提出学校发展对策。

态势分析法如分析法,

将与学校规划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

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反复论证法初步形成的学校发展规划须经校内师生员工、校外资深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的反复论证,多方听取意见,逐步完善修改,确定正式文本,

提交学术委员会审核和学校工会委员表决。

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组织

编制组织的设立由于编制有国家的相关规定,一般学校成立临时性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组,大的综合性院校可成立“学校发展规划编制委员会”,待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后过渡为“学校发展规划执行委员会”,继续行使职权。

编制组织的成员应包括校内成员、校外专家和社会代表三部分。校内成员指学校的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骨干教师和部分学生干部;

校外专家指国家或省级专职督学和规划专家;社会代表指主管部门领导、学生家长、社区社团负责人等。编制组成员具有社会性、广泛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可保证学校发展规划的科学性。

编制组织的管理编制组织内可分调查组、秘书组、咨询组、执行组等。调查组负责规划调查统计信息的采集整理;秘书组负责规划文本的形成;咨询组负责规划编制文本的质量控制;执行组负责编制工作统筹安排和实施评估。

参考文献:

[]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张安富。澳、新大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及启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陈玉云。学校发展规划的反思与重构[]。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海存福。学校发展中的分析[]。河西学院学报,,

():-。

作者简介:

高校科研发展规划篇

教科室本学年度将以规范常规管理、创新教科研模式为工作的指导思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服务并推进学科基地建设为中心,

以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建设、学科教研组建设为立足点有效开展各级各类活动,做好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二、形势分析

近年来,

全校上下都越来越意识到立足于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年,

学校领导“以科学的教育推动教育的科学”的决心大、信心足,将在往年关注和重视教育科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科室的建设,力求实现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等各项工作新的突破,让教科室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智囊团、教育科研究导路航、教师培训学习、课程开发管理的服务站。三年规划的制定,

给教科研工作明确的导向和目标,个教研组的全新亮相将成为教科研的中坚力量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也给科室增加新的压力和任务。年学校借着市教育局“三年攻坚”的契机,学科建设更上一台阶,

语文、外语、政治、地理、生物五个学科被确认为首批学科建设基地。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为此我科室全体人员将全力以赴、大胆创新,

争取上新台阶。

三、工作思路

(一)规划先行,努力让学校规划与个体发展方向趋同。

以往教科室的很多工作都是在学校或更上一级单位的统一要求下展开,

教研组及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也相应的变得被动。自上而下指定、安排并靠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得以维系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难免流于形式。因为,研究源于问题,

问题源于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没有问题就没有真实的研究。

问题既有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更有一线教师在实践中面对具体的学情发现的问题,二者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所以,我们的工作计划不能凭空臆断而应先广泛了解搜集学校教学及各学科教学一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

科室拟定围绕何种目标采用何种形式开展何种类型的教研活动等的计划。

同时,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向教师们传达本年度全国、省、市、校将要组织开展的一些教研活动,让我们的教师根据个人意愿和特点早做计划和准备。另外,

本学期末而不是下学期初,

教师应该拟定具体的教学计划以及教研计划,并自主选定研究过程或成果展示形式及展示时间,以便教科室做好统筹安排。

(二)落实常规,努力让常规教研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显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