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志辱身

降志辱身

出版时间:1989-01

    降志辱身 : 词源: 《论语·微之》:“子曰:‘不降其志 不辱其身 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 降志辱身矣 言中伦 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 无可无不可。”
词由: 这个成语典故来源于古代几个逸民的故事。殷代的伯夷、叔齐 司马迁在 《史记》 里为他俩立了传。这是兄弟两个 伯夷知道父亲继承君位父亲一死他就逃走;叔齐看哥哥逃避了 也逃走。孔子认为这弟兄两个 是不降其志 不辱其身的。朱张、柳下惠、少连是周代的隐士。朱张 字子弓 隐居起来不愿做官。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居柳下死后谥曰惠故称柳下惠。他本是鲁国的大夫被革职后就当老师。有人问他:“你有才能你不好到别的国家去做官吗?”他说:“如果我是正直的革职又有什么关系?如果我是不正派的又何必要到别的国家去呢?”所以孔子说他虽然降志辱身了但他的行为还合乎礼义。
词义:降贬志气辱没身分。志:志向骨气;身:身分人格。
书证:《战国策·韩策二》:“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幸以养老母老母在前政身未敢以许人也。”汉·王充《论衡·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四回:“不知你肯降志辱身做这等事正是为人所不能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