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的特点范文

公共设施的特点篇

面对城市公共环境安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作文600字全保障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以城市防灾的相关理论为支撑,将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作为研究对象,

对公共设施的应急能力进行设计分析,总结归纳设计方法,提出具体设计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户外环境公共设施在城市安全保障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基础性参考。

关键词:

城市防灾城市环境公共设施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城市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生活节奏快,

已远非过去可比。近年来城市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意识,城市中一旦发生灾害便生容易形成连锁反应,灾害本身以及由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将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城市十分有必要在各层面构建有效的公共安全体系。

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户外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每天面对着城市中的诸多隐患。因此设置一系列安全的,

有效的,

能够为城市公共安全起到保护、支持作用的公共设施,必将成为城市建设需求中的又一目标。

我国城市防灾的背景

老子云:“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面对自然灾害和战争等传统灾害的威胁,人类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应灾能力,来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值得关注的是,

目前我国在城市防灾方面已经采取了很多有效举措,

同时各相关领域的发展对国家应对灾害的能力提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大多数城市已经拥有抗灾减灾的应急意识,

建立起了防灾减灾体系、绿地减灾应急系统等,

这为城市建立合理健全的防灾型户外环境公共设施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的现状

.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的新思想

随着国内外相关领域优秀思想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作文意识的介入,如今的公共设施设计正趋于多样化形式发展,

一些功能单一、形式简单、造型单调的公共设施,已经逐渐被新形势所取代。与此同时,“人文关怀”、“人机交互”、“城市安全”等全新思想理念也正在不断融入公共设施设计之中,科学、高效、便民的设计理念渗透到户外环境公共设施设计的每一个角落(图-)。

.应对城市防灾方面户外环境公共设施的不足

自年汶川特大地震以来,我国已经开始了第二个关于城市防灾的五年计划,城市防灾理念正在不断地得到重视并正在变得专业、规范。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汶川等城市已经开始结合防灾体系规划设置了系列防灾减灾型的户外公共环境空间(图表-),例如城市公共绿地、学校操场或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场所等,

并且均有针对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独立篇章,这些都是我国防灾思想逐步深入的成果。

然而针对城市防灾方面我国的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仍存在以下不足:

()服务功能不完善。

城市公共设施能否被有效利用主要是依靠功能,当前我国的应急服务系统规划主要还是在效仿于日本、美国等研究城市防灾理论较早的国家提出的早先思想。这样就使得这些思想在移用至我国防灾思想中时会造成许多环节脱轨,

特别是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缺少完整深入的设置规划,

推及到各个地方区域则更是无法切实的应用到实地。

()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无法做到定期检测。由于灾害发生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而任何公共设施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因此对于防灾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定期检测是至关重要的,

特别是再结合各地域的气候环境不同,

许多设施在应对不同气候环境时会发生老化、变形等现象,如不及时检查,很难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在应急突发事件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缺乏针对性。正如上文提到的,

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地的气候不一,

如不因地制宜,统一样式的公共设施在应对不同气候环境时会描写广场的作文产生不同的情况,

这会使得公共设施的应急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城市防灾视角下的户外环境公共设施设计策略

通过上文对城市防灾的大环境及防灾理念下的户外环境公共设施所处角色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共设施在城市防灾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整体防灾水平迫在眉睫。在此针对城市防灾视角下的户外环境公共设施设计策略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

.应对城市灾害的共通性

资料显示我国主要的灾害有洪涝、干旱、虫害、地震、啸山等。在城市区域内应主要防护洪涝、地震以及其一旦爆发将会带来的次生灾害,

例如火灾、疫情等情况。由于户外空间的场地、环境、物力等实属有限,不可以在场地中随意增添设施,

因此户外环境公共设施在功能配置上要考虑各项灾害的共同特点,总结归纳灾害的共通性,结合防灾避险时人们的首要需求,抓住主要矛盾,

用最简洁的方式解决问题。

.应对不同区域的气候特殊性

我国各地气候迥异,北方城市冬季寒冷,南方地区夏季酷暑难耐,

这给户外环境公共设施带来极大的考验。

我国北方寒地城市平均气温低、气候严酷、广泛降雪,

恶劣的天气情况导致人们在室外停留时间大幅缩短,且严寒会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

在设计寒地地区的户外公共设施时要考虑到气候相关因素,在注意防灾减灾功能的同时要兼顾防寒保暖、防滑以及缓解人们生理及心理压力等要素。

并且寒地城市冬夏冷热交替明显,

许多户外公共服务设施容易产生形变,导致其利用率大幅下降,因此在设置材料和使用形式方面也要考虑到其冷热的变化。

而与之相反的亚热带地区常年高温,烈日强烈,在设计考虑时就要想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避暑、降温、遮阴等功能,同时考虑公共设施时间久了是否会产生霉变,

另外降雨频繁,公共设施发生潮湿生锈等问题也需要列入考虑范围。总之在户外环境公共设施设计时一定要结合不同地区气候的特征,让设施在保护城市安全方面更加具有地区针对性。

.结合灾害的不同阶段合理配置

城市公共环境在防灾避险中发挥的作用会因为时间序列的变化而产生不同影响。根据时间的序列可以分为“预防阶段”、“灾害发生阶段”、“发生后立即阶段(发灾后一约小时时间)”、“紧急阶段(约小时一天)”以及“应急阶段”和“复旧、重建阶段”。因此在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城市户外公共设施在设计上也应该结合上述的时间序列,将公共设施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功能,

同时在设置的位置上也要结合该区域内整体的防灾救灾规划,

均匀合理的分配,

以满足各阶段的不同需求。

.灾平结合

具有防灾理念的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还应考虑平灾结合的理念,设置时要想到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公共设施应作为人们日常休息、娱乐、互动的辅助工具,

应急防灾功能只在特殊情况下启动,因此不能因为要满足防灾减灾功能的应急需要而忽略了公共设施平日里的正常服务功能属性。

防灾视角下的户外环境公共设施的设计实践

.方案定位

建设有应急能力的公共设施是城市防灾体系构建中必要的环节,

由于公共设施直接贴近使用人群,其使用功能可在紧要关头直接关联使用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设计合理、高效的具有城市防灾、安全、卫生主题的公共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实践方案为《户外应急救护座椅》设计(图-)。

公共座椅是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中最常见设施之一,

而在人们安全一旦突发状况需要紧急救援时,由于道路狭窄、曲折等原因转移伤员往往成为急救过程中一大难题。

设计依据应对灾害的共通性和平灾结合策略,

将城市公园、休闲廊道等户外环境中的公共座椅与临时急救担架功能相结合,让原地救护与救护车等转移措施更好结合,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份安全保障与方便。

.方案设计

()形体与功能

方案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将受用人群定位为在户外场地中发生突发状况需要马上平躺或转移的人群,因此在设计上需要分别满足发病者和救援者两方面的需求,

符合相关规范和方便救援成为两大主旨;

其次还要考虑由于座椅设置于公共环境中,一旦具有担架功能的部分被移走,那么剩余的部分也一定要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即剩余部分仍还能让人就坐,并且考虑使用部分的不完整性而带来的缺失感可以让担架用完尽快归还(图-)。最后就是在整体风格的把控上体现现代户外公共设施的时尚简约特点,

在满足功能的同时注重外观的流线美。

()使用方式

使用方式可以根据椅背上设置的示意图来操作(图-)。首先分别抠动担架和座椅结合部分的凹槽,将两者分离;其次沿轴展开担架,

这时即可将需要急救者抬至担架表面平躺,使用者抬动担架侧面的抠手可将病人转移;最后不要忘记将使用后的担架归还原位。

()色彩

颜色方面主要考虑到人们的易识别性。

由于黄色是最易让人眼识别的颜色,与白色搭配更使得座椅可以在环境中凸显,因此主体色调采用黄白两色。并且需要考虑能够让使用者迅速准确的将担架与座椅分离,因此在两部分的设置上使用两种颜色将其区分。

()材质

担架部分材质主要采用发泡板,

其特点主要为防腐、防潮、防霉、不吸水,

稳定性好且相对轻便,在人们搬移时比较方便,且作为公共设施,

耐久度也要相对较好。椅身剩余部分材质为金属喷漆材质,实用性较好。

.方案评价

方案通过将具有应急救护措施的担架和户外公共设施中最普遍的公共座椅相结合,

可以达到户外应急防护的目的。这种双向功能的结合不仅可以满足在城市防灾环境下的伤员转移,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身边发生突发状况的人提供帮助。且由于一般设置公共座椅的位置多为城市中的步行休闲区域,

多数车辆很难到达,运用这种形式的担架可以方便的将伤者进行转移,已达到和救护车辆的很好对接。不过方案只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在结合实地区位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特点进行材质、使用方式等局部修改。

结论

提升城市应急状况能力是赋予户外公共设施的特殊性质,

由于公共设施的自身属性使其具有与人互动、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特点,公共设施所处的环境是城市居民生活、生产的基础,因此,

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

考虑环境安全因素,以城市防灾的相关理论为支撑,将城市公共设施作为研究对象,

切实的制订出适宜城市建设的公共安全型公共设施设计参考。

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城市公共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可以通过设置系统的防灾型公共设施得到提升。

()结合城市防灾视角,文章梳理了目前我国公共设施亟待改善的问题。

()鉴于我国户外环境公共设施在防灾能力方面的研究现状,

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先进理论、实践经验,提出项设计策略,

应对城市灾害的共通性,把握不同区域的气候特殊性,了解防灾各阶段的需求属性,

把握灾平结合原则,

打造真正和户外环境相适应的具有防灾能力的城市户外环境公共设施设计方案。

()运用应对灾害的共通性原则和平灾结合原则设计《户外应急救护座椅》,在实践方面支撑了主题。

公共设施的特点篇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环境的改变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价值观,对公共设施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对于公共设施的建设来说,色彩设计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影响人们对公共设施看法和态度的因素之一。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概述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包括公共汽车站、电话亭、指示牌、邮筒、垃圾筒等,

如果把城市还原成一个构成体,那么这些公共设施可以看成是点的元素,他的色彩可以做为城市整体色彩的点缀色,

是城市色彩环境的点睛之笔,对城市的人文色彩环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是从细微处体现城市色彩设计的别具匠心。城市整体色彩体现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主色,

整体色彩包括了建筑物色彩、公共设施色彩和自然景观的色彩等,其中点睛的色彩就是公共设施色彩。美学性、区域文化性和协调性是城市色彩设计必须重视和强调的,应该在认真研究色彩的情况下,通过灵活的运用和创新的设计来满足公共设计的色彩要求。

优秀的公共设施色彩设计,

首先应该满足的就是合理性。确定城市公共设施色彩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一是美学设计,

体现出城市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特点;

二是整体协调性,建筑物和公共设施都要体现出人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三是区域文化协调性,

要保证城市色彩和文化的连续性,不仅需要时间连续还需要空间连续。公共设施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色彩分布规律和色彩发展历史,某种颜色很可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例如对色彩相当重视的城市——印度,

在印度西部有四座城市可以分别用四种颜色代表。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的原则分析

规划原则

人们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体现出来,我们应该着重分析人们的心理特征和胜利特征,才能真正让城市公共设施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在人们休息时坐下,这是一种生理需求,

而在休息是人们会有意无意的与其他人隔开,这是一种心理需求,

因此在设计休息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时,可以将设施的高度设计得略微不同,

又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整体协调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和其色彩都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的色彩空间与城市公共设施相互影响、共同生存又相互融合,

公共设施的定位决定了城市色彩的设计标准,而城市色彩的协调性又影响着公共设施的具体设计。目前城市的公共设施主要包含卫生系统、交通系统、信息系统、照明系统、休息系统和活动系统等,每个系统下又包含了多种公共设施,根据不同公共设施的作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色彩,

能够体现出公共环境的人性化和情感化,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

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

区域文化对于城市公共色彩设计至关重要,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色彩是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内容,

也是体现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应该重视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用色彩来宣传城市文化,

体现城市和人们的情感,因此城市公共设施色彩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有着深刻的思想含义。

美学性原则

对于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

采取不同的色彩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其辨识度,还能确保公共设施的功能性。对于儿童座椅,应该选择比较鲜艳的颜色如红、黄、蓝、橙等,

针对儿童的身体特点应该适当降低座椅高度,并且减淡座椅颜色,方便儿童识别,对于城市街边的路灯,

应该根据区域不同选择不同的颜色设计,而对于公园或者小区的路灯,应该选择绿色,会让居民眼前一亮,城市中的健身器材,

颜色应该选择鲜艳活泼的颜色和红色,

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也能给人们带来健身的动力。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的策略

完善色彩标识系统

目前我国的城市色彩标识系统仍然不够完善,

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城市标识色是一个整体和宏观的色彩,

而城市色彩标识系统能够丰富人们的视觉效果,并且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人们会对城市的街道、建筑和其他设施产生深刻的印象,

实际上城市色彩起到了城市名片的作用。设计者应该给城市色彩划分不同的种类和层次,并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在城市范围内普及色彩设计。

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

目前城市标识色可以分为两类,

即现代标识色和历史标识色,

城市的不断发展让城市色彩具备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内涵,因此要做好色彩规划工作,首先要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确定城市标识色,但是色彩标识系统并不仅仅是确定城市标识色。城市的整体色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城市自然景观、建筑外观和气候条件等,设计师在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时应该全面且充分的考虑。

色彩标识系统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色彩可以分为节点色彩、界面色彩、流动色彩、标识色彩和分区色彩,例如河流、廊道和道路系统属于界面色彩,

分区色彩则是根据城市的不同分区来确定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节点色彩,在城市中公共设施实际上是一个个节点,城市标识色与节点色彩密切相关,

但是也不应该太过凸显节点色彩,

色彩的连续性和辨识度才是最重要的。

结束语

合理的公共设施设计,

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公共设施设计包含了很多方面,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色彩设计,色彩设计的质量对城市空间视觉形象有直接影响,

同时也决定着公共设施能否发挥其功能性。综上,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力度体现出城市对人民的重视程度,做好城市色彩规划和公共设施色彩设计,

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促进城市不断进步。

公共设施的特点篇

关键词:雕塑艺术、公共设施、设计、融合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对新的高品质的公共设施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

优化公共设施的使用体验,成为人们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必要途径,

公共设施对公众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效能水平,形象识别,环境认知三个维度。

公共设施在满足效能水平的前提下,如何使其具有形象识别性和环境认知性,

即如何使在公共设施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能够传递历史文脉,承载独特的文化精神成为其设计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公共设施设计在工业设计的领域中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设计,设计能否被大众成功接受,

取决于设计师在产品中是否展现了全新的艺术形式。在诸多形式语言中,将雕塑艺术创作理念融入公共设施设计之中,

不失为一剂良策。

二、公共设施设计概述

“公共设施”的描述源自于英国,

其英文为,

意思即为这种设施是为大众所开放服务的。公共设施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充当重要角色,其核心功能是满足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生活需求,

为人们提供安全美观的生活环境和方便快捷的使用工具,

也是承载地域形象,

传递城市文化内涵,

体现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载体。因此,完善的公共设施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公共使用空间与合理的层次感,

提升人们的使用体验。

由于公共设施处于开放的,与环境交流密切的公共场所之中,决定了它的内容与形式都是为大众服务,

属于大众文化,因而适应大众的审美需求,满足大众的使用体验,

涵盖城市精神是其设计目的。由此,互动性和参与感正是公共设施设计的关键因素。公共设施的设计主体是人,

“以人为本”,其设计研究应起源于人的需求,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实际需求,使他们在使用公共设施时更加方便快捷,

安全舒适。公共设施设计的耐用性也尤为重要,采用不当的材料或者粗糙的加工工艺,都会造成公共设施无法经久耐用。同时,

公共设施设计在造型,色彩,材料,尺度比例等方面必须遵循形式美的规律,还要保持统一而富有个性。

公共设施的设计要点可以概括为:①功效为“本”。公共设施因其本身具有公共性,

适用性等特点,其通用性,

易用性,安全性,

耐侯性成为公共设施设计的首要因素。

②兼容则“合”。作为环境中的一部分,优良的公共设施应当是考虑性能与审美,

兼顾实用性和观赏性,

结合传统文化,历史积淀,

地域特色和生态环境,并与人文环境相契合。

三、提升公共设施雕塑艺术性的意义

雕塑的形式美是艺术性与自然性的结合,

以主体的造型特征和空间形式反映所塑造的形象,具有层次感,立体感和纵深感是静态艺术具有的形式美,诚然,在众多艺术语言中,

雕塑艺术与公共设施之间有着非常相似的规则,雕塑形式美亦最符合公共设施设计的形制要求,

从产品语义的角度来说,公共设施的造型设计必须具备多种表达力,包括其使用方法的直接表达,

艺术内涵与时代感的内在表达,使产品形象富有张力,

富有人文价值和审美情趣,承载地域文化内涵,

符合形式美法则等,而这些要素都可以通过产品的色彩、材料,工艺,肌理来表达。与雕塑艺术相类比,

这些设计要素则是其造型美学的必需因素。

与公共设施相比,雕塑艺术在造型特点上占有显著优势。

雕塑作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在造型手法和风格上已经形成了许多有规律的形态元素,

具备成熟多元的艺术语言;在意向表述上,雕塑艺术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展现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意味。这些特点和优势都是新的,

高品质公共设施设计极力追求的造型方法。

雕塑造型方法被应用于公共设施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为公共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创造思维,

还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使用意识和保护意识,真正使公共设施成为城市的一大景观而被人们广泛接受。

因此,

应当将雕塑的形式美融入公共设施设计中,赋予产品本身极强的生命力,使其艺术表现形式更彰显内涵,

在意向表达上更加丰富,多元,

通过研究雕塑的形式语言以及情感的寄托表达,

探索雕塑形式美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和拓展,提升其在公共空间的艺术观赏性,从而创建更舒适的使用体验。就大型公共设施而言,

因其兼具的雕塑景观功能,

相较普通公共设施,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甚至成为地标式设施,有助于大众形成更加清晰的城市认知,使城市的环境探路更加简单易行。

四、国外经典案例分析

。葡萄牙的

位于葡萄牙吉马良斯的是由伦敦的设计公司与建筑师,艺术家合作设计的,

直译为。蜈蚣电影院。是一个临时性的电影播放装置。这个极具雕塑美感的装置设计灵感来源于蜈蚣的生理结构。

运用三维空间的大空间概念,

考虑空间与人的关系,

使整体装置与环境完美结合,在“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创造了一种和谐机制。装置外墙附有软木,

材质的对比与调和使得整个装置丰富且细致,加上强烈的空间感焕发出的有意味韵感染力,

使装置呈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传递出美的韵味。如同航天装置一般,

与周围的历史街区形成鲜明对比,且韵味十足,将未来感与现实性对比和结合,

体现一种完美的平行关系。人们在享受观影体验时,站在每个结点中,只有两条腿露在外部形成“触角”,

互动体验使公共设施产生出某种复合视觉效果,

在环境空间中构成流动性,使原本静态的公共空间被改变为具有实时变化的效果,使公共设施呈现出动态韵律之感。

。的公共座椅

比利时工业设计师设计了一系列用可弯曲的聚乙烯管制成的公共座椅,既富于动势,

又不失功用,创造性的雕塑美感设计增强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座椅采用抽象,夸张,

变形等雕塑化的艺术手法,

姿态张扬,加之色彩和管道内置光源的处理,

显得妙趣横生,精彩时尚,赋予这一公共设施极强的“生命力”。当这些座椅安置在公共场合时,除了提供人们休息,

还将激发人们各种联想。

它如同某种有机形态,让路过的行人联想到一棵大树,

一片丛林或森林,也像是一个类似大脑的具有复杂肌理的网状结构。当坐在其上时,产品的有机生物联想会更加鲜活,作品通过有形塑造,

与无形世界的“象”关联起来,这也和中国古代哲学中。大象无形。

的意境有了现实的联系。

这种雕塑形式美应用于公共设施上,因其生态感,连续性,不仅使人与空间产生互动,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五、融入雕塑艺术的公共设施设计

。与自然共生

雕塑作为公共艺术韵一类,依附于空间范畴而存在,其本身也具备空间性特征。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必须充分处理好雕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其表现出“长”在环境里,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感,并通过实际雕塑艺术作品的视觉特征,传递雕塑艺术精神和雕塑文化。

从这一角度来看,

雕塑艺术中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方式为公共设施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构思角度。

作为地域文化的媒介和功能载体,

公共设施的设计应当力求最大程度地利用地域特征,使公共设施不再是公共空间中沉默的服务产品,而是追求“虽由人作,

宛白天开”的和谐性。具有深长意味的形象,体现着独特的性格和文化特征。

例如,艺术家和设计师联手为荷兰设计的草坪躺椅,突破了以往公共座椅的设计形式,

造型上以雕塑化的艺术手法进行处理。产品在满足人们躺,倚功能的同时与大草坪融为一体,这种与大自然融合的形式充分地体现了功能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征。

。创设文化符号

公共设施服务大众韵功能属性决定其首先要符合人们的功能需求和审美诉求,

其次设计者需要将地域特有的文化元素和艺术美学,公共设施设计需求相结合,塑造“有意味的形式”。作为城市展示窗口的公共设施。

可以通过其形式和功能展示城市的历史印记,

传递城市精神和文明,

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公共设施设计可以通过对传统民俗,城市印象、历史传说等文化特征进行提炼,变形和再设计。

借用雕塑设计中夸张,变形和重组的艺术手法,使之成为具体的文化符号,并将这些符号巧妙地运用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法国的设计师设计的公共护栏,

那些抽象的女^体栏杆造型正是法国浪漫,

自由,

时尚的缩影。

。材质技术之美

优秀的雕塑作品,它的造型语言表现的形式不仅要新颖深刻,

生动独特,

其造型审美取向往往还体现在材质语言的运用上,通过“应物象形”的设计思维与“因材施艺”的造型手法,

赋予具体材料以合乎其形又合乎其意的艺术表达。

例如选择具有传统单纯造型意象的泥塑,陶塑,

木雕以及极具现代文明气息的大理石,花岗岩,不锈钢,

玻璃等,选择适宜的材料,确切的造型与恰当的情感表达,可以大大增强作品自身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材质亦是公共设施形式的载体,

也是构成产品特征的关键要素,设计师要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以及加工威型工艺,

借助雕塑多样化的材质之美,准确地表达当地群众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诉求,营造出具有现代动感,

自然淳朴,反常推陈出新的设计氛围。

此外,借助新兴的快速成型技术来实现雕塑作品中常用的复杂形态,

已经不成问题,

无论是简单的抽象形态还是复杂的异形曲面,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顺利实现,

为实现公共设施形式美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情境互动体验

公共设施设计要满足“人性化”的要求,就应使产品成为人与环境交流的载体。因此,

“情境感”也是公共设施设计应该着重思考的设计理念。

雕塑中常见的情景表现手法是留白,艺术家将其思想内涵隐于雕塑作品中,

预留给大众想象空间,^众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对艺术作品进行完善和再创作,这个创造过程就产生了多种的可能性,我们时常见到观赏者站在雕塑的镂空部分,

模拟自己是雕塑情景的一部分。雕塑与观赏者常见的情境互动方式,

也可以引申到公共设施的设计中。

在公共设施设计中,通过塑造产品形式美,

赋予产品“讲故事”的功能,

以激发用户的想象空间,促进使用者与产品之间的互动体验。

六、结语

公共设施的特点篇

关键词:系统论大学校园公共设施工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户外公共设施”一词源于英国,

英语为“”,直译为“街道家具”,简略为。在欧洲被称为“城市配件”,

在日本理解为“步行者道路的家具”或者“道路的装置”,也称“街具”,在我们可以理解为“城市环境设施”或“户外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

任何一个现代产品都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体现,

从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下的产品决策到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无不体现出一个在广泛领域里的多重因素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的过程系统的存在。[]系统论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于从整体与部分之间,

整体对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

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同其他现代产品一样,大学校园设施也需要从人、产品、环境的系统,以及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对象与外部环境进行系统的考虑,

以求达到设计目标的最优化。

高校校园设施的特点

我们知道,设计的本质是寻求差异性。基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

与其他公共场所设施比较,大学校园公共设施由于其人,环境的差异性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高校公共设施的用户特点

自“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中对“十五”教育的发展做出重要的部署之后,

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了扩大招生规模的进程。(见图)[]截止到年,我国高等教育为研究生教育机构所,普通高等学校所。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化的转变,高等教育已经成为诸多中国年青人人生成长的特定阶段。大学校园的公共设施与通用的公共设施不同之处在于其独特的环境和主要使用人群。高等学校承载着培育高等人才,知识传授和科研创新的功能。

大学校园环境相对封闭,主要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外来人员构成,其中学生是数量最多,

最核心的部分。高等学校年龄层次在岁至岁之间。整体知识层次较高、掌握信息化产品和接受新技术和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乐于尝试新鲜的事物。

.高校公共设施的用户需求

与中小学学生不同的是,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等活动大多发生在校园内。

虽然在人的一生中,大学生活仅仅是四到九年的时间,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所以高校校园生活对每个单独的个体来讲,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化对社会的全方位渗透,计算机、移动通讯、网络的迅速普及,

使得“数字化生存”成为真实的现代生活方式。大学生群体知识层次较高,综合素质强,接受知识信息和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

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决定了这个群体具有信息化、系统化、个性化、效率化的需求特征。

.大学校园公共设施的使用环境

大学校园公共设施在设计中应当表现出与环境的协调性。由于高校承担的特定职能使得高校需要一些特定的公共设施,如每个学生或教职员工拥有一张校园卡,此卡集身份卡、借书卡、消费卡、上机卡、医疗卡等于一体,

在卡上可自由充值和消费,

在校园内做到一卡通用。

实现银行卡和校园卡的结合,持卡人通过圈存等方式实现银行卡与校园卡之间的转账功能,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等业务。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架构在校园网上,以感应式射频卡为媒介,综合提供身份识别与电子支付服务功能的系统平台,以及其架构在此平台上的各种信息化应用系统。校园一卡通的应用系统包括数字校园中涉及数字教学、管理、学习、科研、生活各方面的应用系统。

系统论在高校校园设施设计中应用的原则

应用系统论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一般都是把人、产品、环境的关系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设计程序上以人的行为活动进行分析,

并进行综合评优,进而设定设计目标,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的原则是校园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要求,它能让使用者在与公共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接触中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多重享受。

[]首先,我们将校园设施分为:

()校园公共设施的自然功能属性。

校园公共设施一方面需要营造优美静谧的学习环境,让莘莘学子在浓郁学术气氛中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感受独特的校园精神;

另一方面,还要提供足够的课外活动和锻炼的场所和设施,以满足学生的身体成长的需要。所以,与普通的公共设施不同的是,

大学校园设施从使用功能的角度划分,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传达功能:学校路牌、学校公告栏、校园广告宣传栏、交通信号标志,校园示意图、教学楼、食堂和宿舍等场所标识等各种公共视觉、听觉、触觉识别物等。这些设施为师生在校园里的活动提供有效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如图,

图。

休闲运动功能:便利的公共设施可以给学校营造出舒适、愉悦的空间,为学生在课后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提供具有良好条件的场所。

便利功能:饮水设备、垃圾桶、邮筒、电话亭、自行车棚以及露天桌椅设施等等。

这些都为向师生提供方便的公共服务。

遮蔽功能:在公共设施中,亭子、廊、篷、架等可以为师生们遮风挡雨、抵挡烈日。

区域划定功能:如围墙、栏杆、花坛、台阶等可以界定出各种所辖区域,如公有空间、私人空间、封闭空间或开放空间。

同时也区分出不同用途的空间,如道路、草坪,广场等等。

安全防护功能:一些公共设施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如楼梯、高层走廊过道、桥梁的防护栏和路灯等。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校园公共设施的社会属性。

校园公共设施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提供人与人交流与沟通的环境和道具,吸引师生滞留在此进行各类交流活动。作为高校校园公共设施,大多数在具有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兼备了“教化”的作用,

如进行审美的教育,人文的传播等。而有的公共设施没有具体实用价值,各种环境小品与设施不仅是师生休闲功能上的要求,

也是视觉上的需要。如图为校园广场休憩用的坐凳,作为基本的服务设施。它们不仅能够增加休息场所,

提高可坐率,还可以作为沟通的主要场所,提高同学们之间的沟通意愿。

()展现学校的文化脉络个性和时代特征。

校园公共设施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同时,

同样具有强烈的审美特征,并发挥其潜在的美育作用。

一个设计合理且极具美感的公共设施,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其使用的频率,而且可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校园的参与性和归属感。此外,校园设施还应该展现学校的文化脉络个性和时代特征。

[]如图,图,图为设置于北京服装学院综合大楼旁休息小广场的校园雕塑,不仅能够增加对学生的美育功能,而且可以充分展现该校的人文特征和教育特色。

.系列化设计原则

从目前大学校园的公共设施的现状来看,存在着千校一面等普遍现象,如图是校园内常见的垃圾桶,座椅等与公园,居民区其他设施类似。

现在很多高等学校十分注重视觉形象的设计,通常是将平面的简单应用于建筑物、楼宇、标示牌等信息设施。校园综合设施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

没有考虑高校的特点和特定的人群。

产品的系列化是在校园设施的设计中采用系统设计的思想,把整个设计纳入到一个系统里来,由一个基本构件或元素演变出丰富多彩的扩展系列,

这样不仅在面貌上消除了零乱的感觉,

而且在生产上也便于组织管理。强调校园设施设计的整体性和系列化,传达内容迅速直观而准确。

在校园设施的设计过程中,通过一些共同点,就是由基本形体(元素)组成的设计语言在产品上的出现,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系列的产品。通过造型和材料的统一来设计统一的公共设施浑然一体地展现出校园的恬静。

展现校园的文化个性和时代特点,如图,

图是同济大学的楼宇标示示意图设施,不仅很好地实现了使用功能,而且通过材质和颜色的统一使用,

使的公共设施和周围环境以及楼宇外立面的装饰浑然统一,

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和识别性。

图,图,图是北京服装学院校园主体广场两边的公共设施,

以木材材质的主体运用,不仅营造了祥和安静的学习气氛,而且通过造型、材质、色彩的运用,将垃圾桶、休憩的桌椅和宣传展示橱窗等校园公共设施很好地统一起来,增强了校园设施的统一完整和视觉识别性。

.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人性化是以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主旨的设计观。

[]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对校园公共设施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需要设计师需要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高等院校人口密集,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在设计中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体现效率和公平。

如图,

图是校园内使用频率颇高的一系列自助系统,小时图书自助系统,

自助银行系统,自助充值等系统的设施,这些校园设施的设计和使用,都可以使师生更加方便有效地完成充值和还书等使用功能。满足学生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需求和合理的心理需求,

更好的体现公平和效率。

.模块化设计原则

模块化设计也是对产品系统观的具体应用。

模块的初始观念源于儿童积木,以一个单元或一组形态进行多种构成,可以构造出丰富的形态,利用积木进行多种结构的变换就是最基础的模块化原理。[]利用模块化设计校园设施,

不仅具有良好的组合性和互换性,达到以少变应多变的设计目的,而且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利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适宜于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方式,

用于增强校园公共设施个性化的体现。见图,

图。[]

参考文献

[]王威。城市特色公共设施设计的探索[]。生态经济,():-。

[]吴翔。产品系统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杜伟。论公共设施设计的五个原则[]。装饰,():。

公共设施的特点篇

关键词:绿色设计;公共设施;新能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近几年来,辽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已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为%,在国内生产总值提升的同时也引发了能源问题困境。如何摆脱能源日益匮乏的制约,

已经成为振兴辽宁经济的当务之急。新能源的开发,为辽宁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辽宁新能源资源的构成和特点

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辽宁省,风能资源极为丰富,

同时,

辽宁省在技术方面还具备开发价值的风能源资源丰富区和较丰富区,占全省面积的%还多。辽宁省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临海强压型风能源丰富区;除此之外,辽西北附近,

尤其是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地带,更是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是因为两侧丘陵的约束,形成了天然强大的风力收缩区。

其中,以沈阳康平、法库两县、阜新、朝阳和铁岭为代表的辽西北地区占辽宁省风电装机容量的%以上,规划容量近万千瓦。

所以,辽宁省将新能源开发都集中在风力发电上。

太阳能是一种节能、高效、安全、清洁的绿色能源。现在,辽宁省运用太阳能主要表现在太阳能热水器一体化建设和设计方面,以及建筑工程方面,同时,

在城市道路的路灯也是运用的太阳能蓄电照明。

也有开发太阳能电瓶车的企业,可是,

因为这方面的技术水平限制,太阳能电站在规模上实现了突破,可以增加很多电力。

位于我国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

面朝大海,所以,主要是进行海洋潮汐能源发电和氢能发电,

沈阳地区主要是运用地热能发电,同时,

这两个地区都在研究一些新能源发电的科研项目,

并不同程度创建不同规模的技术示范工程。

辽宁省的农村,

每年秸秆的产量就高达亿公斤,

农民会将%的秸秆作为生活燃料进行燃烧,

仅不足%的秸秆进行能源转化,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在《辽宁省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中已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针对秸秆这一宝贵资源应该进行大力开发。在“十一五”期间,

我国辽宁省大力发展秸秆发电、垃圾填埋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主要运用秸秆发电来认证行为的可行性,

同时秸秆发电还纳入了辽宁省新能源开发规划中。

生物质发电中垃圾发电也是重要项目。辽宁沈阳的人口为多万人,

所以,年产垃圾量也非常大,将%的垃圾进行发酵制气,年发电量就会达到亿千瓦时,

还可以生产堆肥。

沈阳市老虎冲垃圾发电厂已在年月份奠基,并开始运行,可供万多居民生活日常用电。

二、新能源公共设施的发展现状

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理念为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利用。

世界上最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为太阳能、风能。目前,有很多候车厅或者是报亭都是在运用风能或是太阳能进行供电。同时,还可以对景观设施、交通设施、信息设施进行供电。

在年,国家明确了“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

此项目的确定保证了可再生能源前景广阔。

关于新能源公共设施的产品设计也逐渐增多,

技术成熟,由图可以看出,此路灯的主要原料为竹子,

灯体主要呈螺旋状进行排列,这种形式可以提升风能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起到装饰和照明的效果。

虽然说是因为没有进行预接电缆,但是,风能螺旋灯的问世,也成为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图是小型的风力发电装置,提供给路灯、电脑等电量。

有了技术的支持,材料的支持,政府的支持,我们对新能源公共设施设计的展望不再是空想。

三、以辽宁大连为例研究新能源公共设施设计

沿海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

人们更多地重视城市生态美学判断准则。沿海城市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利用也就明显优于许多城市,此类环境设施发展前景优越,而且可利用资源也比较丰富。

大连三面环海,海洋性特点的季风气候,

冬季季风长达个月,夏季风也很强,

风力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在/以上。风力发电将在大连得到很好的应用。

环境色彩是公共设施必须遵守的条件,

公共设施的色彩要与周边环境色彩相协调,公共设施的主色彩为环境的同类色,局部可以运用鲜艳的颜色进行装饰,

从而突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位置和物质特性。我们对点缀色占用物理投影面积发现,点缀色比例仅为%。比如星海广场,

星海公园主要色彩为白色、蓝色、绿色、黄色。

大连是一个时尚浪漫的城市,星海广场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依据现有公共设施的风格特点,可增加贴近环境特征的公共设施,增加休息区范围,

使公共设施更好的为游人服务。对于这项新能源公共设施的设计,

不但要利用风能,还增加了更多概念性设计,使公共设施有更多的功能,满足现代人们不同的生活需求。

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运用,人们对电量的需求也逐渐提升,无线充电等的需求逐渐提升。“这项技术为手机集合紧凑型无线充电功能以及同时为多个便携式设备充电铺平道路。

对多个设备充电时,设备相对于充电器的位置没有任何限制。”

由此,本课题考虑将风能与公共设施相结合,

充分利用大连地区的新能源环境特点,以“风影”为设计主题,设计了一系列公共设施。

具体将风力发电装置本身形态与发光体结合,

形成动感光带,以渲染环境氛围。

将无线充电新技术融入公共设施,给游客提供便利和绿色的充电服务。是集照明、景观、休息、充电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设施。如图,

是三种设计方案。

四、结论

公共设施是城市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体现着城市的精神与文化,而环境危机下,新能源的利用将缓解资源紧缺和城市污染,

所以,研究新能源公共设施设计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如果能利用辽宁的新能源优势来设计具有辽宁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将会代表了城市空间的形象,反映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人文风采;表现了辽宁的气质和风格,

显示出辽宁的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刘晓枫。金融危机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浙江金融,

()。

[]布林。浅议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公共设施的特点篇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产生开始,就一直被应用于各个领域。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协调自然资源,使生态环境都能够持续发展;在不对自然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破坏的情况下,

使经济最大程度增长;

运用高科技手段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对能源的消耗等。户外公共设施中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其实总体来说就是设计一些合理的户外公共设施,这些设施既能满足大众需求,

同时又不破坏生态,

并且能够循环利用[]。对于户外公共设施的可持续性设计可以从地域环境、生态、人文个方面入手。.户外公共设施可持续设计中的地域环境元素自然环境和各种资源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基础。自然条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居住的基本环境,

因此也影响了户外公共设施的建设。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环境差异明显。

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地带,人员相对稀少,气候寒冷[];

中部地区有高原、平原、丘陵等复杂地貌,

气候无常;东部地区地势较低,降水量大。在这些不同的地区,

针对不同的气候环境,

公共设施设计肯定要有所区别。我国东南部由于雨水天气比较多,气候又炎热,因此户外公共设施的造型要注意隔热通风,材料方面选择采用不锈钢。

北方地区严寒时间较长,光照不强,可以选择一些非金属材料。

在一些光照较好但是又干燥的地区,

公共设施设计可以考虑利用太阳能。

西北地区人口较少,风又大,户外公共设施的能源可以选用风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户外公共设施的设计,

要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并且与周围的环境相和谐[]。例如,广东大夫山森林公园就在原来的小道上建水泥路,不仅不破坏周围的环境,

而且还将所有的垃圾桶很巧妙地设计成树桩的形状,见图。.户外公共设施可持续设计中的生态元素生态可持续的本质就是要处理好人、户外公共设施、环境之间的关系。

户外公共设施材料的选择除了考虑气候因素外,也要考虑生态方面的问题。对于金属这种不可再生资源,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就应该考虑到是否能用其他材料代替,

并且尽量减少那些对生态环境有危害的材料的使用。例如,很多公交车站台不再是金属的长凳,

取而代之的是木材或石材制作的凳子。

户外公共设施设计还要注意布局和结构。例如,公共厕所建立时就要考虑好布局,让其排水系统不会影响城市的引用水资源,而结构方面,

公共设施在组建时应当方便拆卸和运送,

这样有利于随时调整位置,或者是在一个地方不使用时,可以拆卸运送组装到另一个地点,

达到可持续使用。

公共设施在组装时,连接方式尽量选用物件卡合方式,减少用化学性粘合剂进行连接,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设计公共设施时不能忽视的就是功能设计。

不仅要满足使用功效,更要能利于环境[]。例如,

分类垃圾桶的使用,不仅能回收各种资源,也减少了比如电池等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尽量使用清洁能源,

如路灯就可以用太阳能作为其能源。分类垃圾桶见图,太阳能路灯见图。

.户外公共设施可持续设计中的人文元素人文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公共设施设计就是用来服务大众的,因此要利用其与人文的结合,以此提升一个地区的魅力。

户外公共设施就是文化的载体,让人看到这些公共设施就能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底蕴。例如,

在一些我国历史名城里,很多路灯的设计其造型就是古代灯笼的造型,既能满足其功能,又能体现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又如历史文化古城凤凰,

由于当地旅游业发达,很多楼房的风格都是古代阁楼式建筑,报刊亭就被设计成阁楼式的建筑,彰显了浓厚的古城风味,

见图。户外公共设施的设计除了体现人文外,还要体现出人性,其设置要方便,适合各类人群使用。

例如,

很多城市放置自行车的地方,

不再是一个自行车棚,

而是一个简单的车架,人们停车取车都很方便,

见图。

户外公共设施的未来发展方向

户外公共设施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正常运转的一个硬件,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生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把户外公共设施设计得合理,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生活,

更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风貌。针对户外公共设施的特点,其未来的设计会运用高科技材料和技术,同时还会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这样设计的户外公共设施才会具有时代性,才能彰显出一个城市的个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理念是否能深入贯彻到户外公共设施的设计建设中,

还要靠政府的支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要看重长期的发展,

对可持续的建设提供经济扶助和技术支持,同时还要加大对可持续理念的宣传,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建立更全健全的政策法规以及技术标准,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支撑。

结语

目前大众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

人们追求的不再是温饱,而是更高的物质需求。提高居住地周围环境质量已经是全球性的趋势,户外公共设施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

是在考虑多种与人们相关的因素后提出来的,

旨在不污染环境、不过度损耗资源、可回收利用的情况下,

创造出简便、舒适、合理的产品。户外公共设施的可持续设计要符合几个标准[]:第一,

融入城市。户外公共设施是属于城市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城市而存在。第二,

保证生态不受破坏。若是生态受到破坏,

人们的生活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

公共设施的建设也就毫无意义,

因此设计时,要保证不污染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第三,

考虑成本。经济是根本,要在满足要求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成本,

设计建造出最实用最完美的公共设施。第四,注重文化与人性。设计是要以人为本,

考虑到大众的方便,同时还要注重文化,要尊重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文化,

彰显出其特点,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和发扬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公共设施的特点篇

城市公共设施的分类

城市公共设施指满足市民公共需求的设施用品,

是伴随城市发展的融工业产品与环境发展为一体的公共物品或设备,主要分布于主题公园、广场、商业步行街、医院、学校、绿道、小区、快速公交等场所。从功能属性进行分类:健身类公共设施主要有小区、公园及广场健身设备;

休息娱乐类公共设施主要有公园座椅;交通出行类主要有绿道、快速公交系统、自行车租赁系统和停车场等;

指示查询类公共设施主要有教育机构、行政机构、医院及道路的指示查询系统;照明类公共设施主要有小区及道路公共照明。其他人们经常享用的公共设施有:具备使用功能的电话亭和垃圾桶,具备精神审美功能的主题雕塑。

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及特点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由人类的生活需求发展而来,具备丰富的造型、多变的体量和多重功能,其内在核心功能是休闲和娱乐,在公共环境空间中解决社会大众实际生活中的住、用、行等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问题,因此综合反映出实用性、合理性、审美性和系统性等原则。

经深入调研发现,当今国内城市公共设施并不缺乏细节特征和个性元素,但整体功能单一,机械乏味,

使用体验欠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基于共享因素的公共设施再利用设计原则

优良精致的公共设施能直接反映个城市的生活品质与精神价值,国内城市公共设施需要在现有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再利用设计。所谓再利用设计,指的是并不需要大刀阔斧的革命性颠覆创新,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重新改造,

赋予产品新的功能和意义,

需要从生活形态的角度出发,

研究当今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日常生活行为和消费价值观,以及人、产品和环境空间的整体关系。

。充分利用空闲资源建设休闲和娱乐空间

建设和美化城市空间生活环境,形成富有弹性和可持续性的居住环境是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与设计的最终目的,

因此不仅仅限于重复式的资源浪费型设计,而可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的空闲资源进行再利用。最经典的案例是丹麦设计事务为美国东海岸城市曼哈顿所设计的防洪规划方案中,

针对高架公路下方狭长而又昏暗的通道,充分的利用这块闲置的空间,在高架桥底下巧妙的设计了下拉式展板,

内嵌灯光照明并表面涂鸦处理,环境的有效提升让附近居民能在此享受前所未有的健身,

游览和购物乐趣。

同样可以运用上述思路和方法对其他公共设施加以利用,比如针对现今小车驾照学员急剧增多而驾照考场设置过少,导致驾照考试排队时间特别长的问题,则可以利用地处偏远和车辆行人稀少的公路段设置某科目的考场。

城市路边的大量广告灯箱也造成定资源浪费,

其空闲空间和温度如有效利用可提供给在恶劣天气中路人的短时居住。

空闲资源的有效利用将使人们共同享受创新设计后带来的便利,同时能解决一定的社会矛盾问题。

。以物联网技术赋予传统公共设施新功能

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猛进的背景下,各种生活电器和日用品都变得“智能”起来,与之相应城市公共设施创新应将信息技术与景观设计有效的结合,

具体表现在智能交互和用户体验上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应该深入分析未来社会和生活形态的走势,洞悉人们在共享生活形态下产生的新需求和生活愿景。如城市中传统电话亭的通信功能已经大幅弱化,而智能手机续航时间短的问题逐渐显现,

因此可将电话亭中植入精密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从而具备语音拨号,网络化预约出租车和查询紧急信息的功能。公共座椅是人们需要休憩的必备场所,通过植入传感技术和技术,

则能监测环境和天气,同时具备充电和称量体重的功能。在传统的景观灯设计中加入自动过滤系统和传感器,则能净化空气和实时监控拍照。

通过以上设计思路分析总结:传统的公共设施有必要通过物联网技术给人类带来诸如安全和健康监控、环境监测、信息查询和手机电量续航等新舒适和便捷的功能,

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运用公共设施作为载体产生新能源

城市公共设施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占用大量的公共面积和耗费了过多的资源。公共设施设计创新的内核和外延也面临多元的转变,

以应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日益复杂的问题,设计师有责任思考并提出全新的可持续性解决方案,以公共设施作为载体产生新能源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年台湾光宝奖的金奖作品“”将传统的三棍闸机进行再利用设计,将人通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动能转化为电能,

以供给后面通行的人提供刷卡识别的电量所需,该套公共设施系统设计让世博会等大型赛事免去重新布置电源和线路而产生大量能源消耗。高速公路上汽车高速行驶所产生的风能和噪音能转化为电能,

能提供路灯的能量供给。

这种能量自给自足的设计思路在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中得以充分展现,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为人类社会节约了大量的能源,缓解了政府的压力,同时也为不发达地区的能量供给提供了新路径。

。注重安全性的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安全性设计原则除了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结构和工艺,

避免给行人造成伤害以外,更需要迫切关注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恶劣天气中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弱势群体缺少保护;暴风雨导致的路面破损;幼儿园和小学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等。

虽然一些城市的公共设施的设计中设置了残疾人通道、老年人马桶和盲人过红绿灯的声音提醒设备,但以上这些只是满足了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

在一些细微地方更需要努力创新并完善,如在电梯扶手上增加盲文便于盲人知道楼层;在斑马线上设置行人通过警示灯,在有行人通过时能最大化的阻止少数非文明车辆通行;

在下井盖的洞壁上沿处增加光带,当雨水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冲走井盖时能自动感应发光,防止行人掉进井盖的悲剧发生;

在天桥下端设置一条专门为宠物通行的“小天桥”通道,避免宠物横穿马路造成的危险。所以,基于安全性的设计原则,城市公共设施中有大量需要改进和再利用设计的地方,

能直接反映出未来城市的善意、和谐和高质量,也体现出对生命文化的强烈关注,

对弱势群体和动物的高度人文关怀。

结语

公共设施的特点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公共环境设施系统设计

一、概述

“公共设施”一词来源于英国,

英语为,直译为“街道的家具”,在欧洲被称为,

城市的配件。在中国,我们一般称为“城市公共设施”或“城市家具”。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提供给社会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产品,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的设施。

从功能出发,我们一般把城市公共设施分为信息设施、卫生设施、服务设施、休息设施、照明设施、交通设施、艺术景观设施、无障碍环境设施、公共安全保障设施及管理设施等。

二、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是指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采用系统设计的思想,把其系列产品纳入到一个系统里来进行设计,由一个基本构件演变出丰富多彩的扩展系列。

这样可以使系列产品在面貌上进行统一,可以增强城市公共设施的可识别性,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同时在生产、装配上也便于组织和管理。

系统设计是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目的在于将客观事物置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来设计,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整体设计方法。

系统一般分为外系统和内系统。

对于城市公共设施来说,其外系统是指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内系统是指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将系统设计的设计方法运用到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来,将各项功能设施完善地组织起来,

使其相互间建立起有序的联系,在整个城市公共环境中形成体系,共同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城市公共设施的外系统

从城市公共设施外系统的角度来说,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需要考虑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

与城市特色相一致。

从城市公共环境的整体角度而言,城市公共设施应该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突显城市特色。

城市公共设施与周边的环境、小区、街道、公园乃至整个城市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在进行具体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

我们首先应该从构成城市公共环境的整体角度出发,

分清各要素的主次地位,突出重点与主体,完善其功能间的组织搭配,使其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

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衍生物,

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整个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一样的性格。

一座城市的公共设施应准确反映它的人文特色、地域特点。比如“江南水乡”“现代上海”是完全不一样的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意与视觉意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质,这些设施虽然体量都不大,

却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的景观密不可分。因此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应该从所涉及的地域特点出发,考虑城市公共设施应该具有的风格形式,

使得整个公共设施系统以统一的形象展现城市的特征。

四、城市公共设施的内系统

城市公共设施的内系统在这里指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各项功能设施应该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相互间应建立起有序的联系,

在整个城市公共环境中形成体系。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系列产品的形态、色彩、材质等基础要素进行统一,

强调结构与元素的联系性与秩序性。

(一)产品造型特征的系统化

就城市公共设施系统中各项产品之间的关系而言,各项功能设施应该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相互间建立起有序的联系。这些产品将采用统一的产品造型设计语言,统一的材质和色彩。

我们可以通过提取某一基本元素,转化成可以标准化生产的设计语言,

在系列公共设施产品上反复出现,形成统一的产品形象。

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需要根据特定的城市特定的场所,挖掘特定主题内涵,

提炼象征元素进行延展设计。

比如我们需要对杭州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设计,那么就需要提炼杭州的元素。

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些相关的意象,

把这些意象特征提炼出来,然后抽象化转换为可以批量化生产的设计语言,赋予系列公共设施产品之上,

以期产品既是能够标准化批量生产的产品,同时又是具有特定个性的产品。

比如案例。

这组作品是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课程里面的一组实验设计课题《杭州地铁西湖站公共设施设计》。

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们提取杭州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中的“荷”为设计主题,采取荷叶中的错落、柔美的荷叶为造型意象。杭州给人的感觉是清秀、柔美、精致的。所以在杭州地铁西湖站公共设施设计中,

采用典型的西湖元素作为设计元素。这组系列公共设施的产品采用统一的荷叶元素,抽象化了的曲线造型形式贯穿于系列产品之中。

这组产品涉及产品有售票机、休息座椅、指示牌、闸口、垃圾桶等。他们给这组产品定了标准色彩,

把它们的材质和色彩也统一起来,这样形成了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统一的形象,在环境中可以增强产品本身的识别性,便于人们发现和使用。

(二)城市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化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设计还表现在结构连接方式的模块化、标准性和组合性上。

模块化设计可定义为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虽功能相同但性能、规格不同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创建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

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设计方法。公共设施模块化系列产品就是由一组特定的模块,在一定范围内组成多种不同功能或同一功能而不同性能的产品。

比如案例。

这组作品是该校另一个课题作业《杭州西湖名品街公共设施设计》,在设计中应用了可拆卸模块化结构。在设计中,

主要运用了一个固体连接体,

用来夹住玻璃并固定在支架上面,用螺丝和螺帽把固定件固定在支架上。通过这种系统的模块化构件和结构,

固体连接体结合玻璃、方钢型材,组合成电话亭、候车厅等公共设施产品。

他们运用统一的结构形式、统一的标准件,组合成了不同功能的系列产品。

运用模块化物件和结构,

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功能,

降低成本,

发挥最佳的综合效益,同时还能增强美感,塑造城市美观形象。

城市公共设施系列产品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化,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满足产品快速设计,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模块是精心设计的相对独立的单元,

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批量加工,在提高模块质量的同时进而提高产品质量。。良好的可维修性。由于模块化产品是由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模块的互换性很强,

便于拆卸、维修和搬运。

城市公共设施结构连接方式的模块化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系列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和互换性。

结语

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应采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对公共设施的外系统和内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做到有主有次,既要考虑城市整体的公共环境,

还要考虑整个城市公共设施的产品规划;既要考虑公共设施系列产品造型特征的系统化,也要考虑结构连接方式的系统性。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经济、实用,

受人们欢迎且具有城市个性的公共设施产品。

参考文献:

[]吴翔。产品系统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张海林,董雅。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杨正,

杨克修,杨凯华。城市公共设施的模块化设计[]。包装工程,

()。

[]王营。谈城市公共设施的系统性设计[]。现代装饰(理论),

()

[]张妍。基于系统论的滨海新区城市公共设施形象设计研究[]。天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