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那边》课文【朗诵《山的那边》】

  通过自己一次童年的经历比喻一个信念,妈妈所说的“山的那边是海”。其中“海”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的,并非指理想。全诗主旨: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一次次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这一过程是艰辛、艰难、痛苦的。但因对理想的呼唤、信念的支持,使人不畏长途跋涉。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山的那边》课文,希望你们喜欢。

  原文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读后感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二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在山的那边》作者简介

  王家新,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教授。1957年生于湖北省丹江口市。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任副教授。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为教授,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诗人。

  《在山的那边》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叙写童年时的“我”追寻山外世界的经历。

  第二部分:揭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理想并非虚无缥缈,只要百折不挠地奋斗,就一定会实现。

【《山的那边》课文】相关文章:

1. target="_blank" href="s//m.ruiwen/wenxue/kewen/455822在山的那边课文

2. target="_我心目中的春作文blank" href="s//m.ruiwen/wenxue/kewen/456538在山的那边人教版课文

3. target="_blank" href="s//m.ruiwen/wenxue/kewen/457039在山的那边课文实录

4. target="_blank" href="s//m.ruiwen/wenxue/kewen/373052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

5. target="_blank" href="s//m.ruiwen/wenxue/kewen/444104《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赏析

6. target="_blank" href="s//m.ruiwen/wenxue/kewen/383371在山的那边课文内容

7. target="_blank" href="s//m.ruiwen/wenxue/kewen/468019在山的那边课文结构分析

8. target="_blank" href="s//m.ruiwen/wenxue/shige/649100山那边山这边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