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汉语拼音是:jingzhe(蛰是二声)。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 />

惊蛰怎么读【惊蛰怎么读】

惊蛰怎么读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过二十四节气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惊蛰怎么读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p.9136/00/l/beaad5dd1_2" alt="惊蛰怎么读"/>

  惊蛰,汉语拼音是:jingzhe(蛰是二声)。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

  在讲惊蛰怎么读的同时,也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惊蛰相关的读法吧!

  (形声。从虫,执声。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惊蛰节气的由来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拓展阅读:惊蛰诗句

  1、轻雷隐隐初惊蛰(宋?范成大?《秦楼月/忆秦娥》)

  2、初惊蛰(宋?范成大?《秦楼月/忆秦娥》)

  3、一雷惊蛰始(唐?韦应物?《观田家》)

  4、深虑惊蛰虫(宋?彭龟年?《燕居十六首》)

  5、早雷惊蛰户(南北朝?庾信?《奉和法筵应诏诗》)

  6、恰似春雷未惊蛰(明?唐寅?《清溪松阴图》)

  7、何得龙蛇已惊蛰(宋?黄庭坚?《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

  8、春雷惊蛰余(唐?贾岛?《义雀行和朱评事》)

  9、雷动风行惊蛰户(宋?陆游?《春晴泛舟》)

  10、春雷惊蛰户(宋?陆游?《市饮》)

  11、雨催惊蛰候(宋?陈棣?《春日杂兴五首》)

  12、雷雨还惊蛰(宋?宋无?《蕃厘观感琼花》)

  13、新春甫惊蛰(宋?苏辙?《游景仁东园》)

  14、新雷惊蛰龙(宋?张?颉ぁ逗?食前三日野步乌龙山中石上往往多新芽手撷》)

  15、苍龙惊蛰背磨空(宋?杜德源?《安济桥》)

  16、百虫误惊蛰(宋?杨时?《冬至日闻雷》)

  17、惊蛰已数日(宋?赵蕃?《闻蛙》)

  18、春雷已惊蛰(宋?方回?《修石山》)

  19、只恐挥毫惊蛰龙(宋?王炎?《魏?y同杜仲高游黄龙洞次韵》)

  20、是日乃书惊蛰节(宋?朱翌?《游玉泉》)

  21、安得如今便惊蛰(宋?吴可?《夜闻警》)

  22、堪笑不能惊蛰户(宋?赵时韶?《蚊雷》)

  23、划若震雷惊蛰户(宋?孔武仲?《次韵酬昌秋侠见贶之句》)

  24、君壮雷惊蛰(宋?刘克庄?《答陈?E主簿》)

  25、已过惊蛰日(宋?陆文圭?《骤雨》)

  26、冷泉二月雷惊蛰(宋?释绍昙?《贺洪锦溪出世雁山能仁2》)

  27、连??将惊蛰(宋?杨亿?《奉和御?u中和》)

  28、初惊蛰龙蛇(明?邵宝?《冬夜观树影》)

  29、雷霆未惊蛰(元?谢应芳?《卢□□尹宜兴秩满以兵乱久寓无锡今知昆山州》)

  30、杏花惊蛰寒(宋?萧汉杰?《菩萨蛮》)

  31、数声惊蛰雷(宋?陈允平?《山房》)

  32、一鼓轻雷惊蛰后(宋?舒岳祥?《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惊蛰含义习俗

  惊蛰节气的含义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蛇虫鼠蚁。蛰是藏的意思。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大自然节律才是使各种蛰虫有感,因此开始活动的原因。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2021年惊蛰时间:3月5日

  阳历时刻:2021年3月5日165332

  阴历日期:正月(小)廿二星期五

  开始时刻:2021年3月5日1653

  结束时刻:2021年3月20日1737

  惊蛰吃什么传统美食

  1.梨

  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春回大地,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2.蛋

  除了吃梨,民间还有惊蛰吃蛋的说法,据说是因为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而经过演变,当初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啦。

  每星期不宜吃超过三只蛋黄,蛋白则不在此限,而且每天不应摄取超过300毫克胆固醇。原来蛋白不含脂肪,也不含胆固醇,是接近纯蛋白质的食物,所以蛋白的摄取量不像蛋黄般受限制。

  3.炒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黄豆真的是价廉物美,对于女人来说,它含有的异黄酮素又能产生与雌激素荷尔蒙相似的效用,降低血液胆固醇,保护心脏,预防乳癌骨质疏松的情况。

  4.玉米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玉米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食品,美味可口,营养价值高。它含纤维素特别高,而纤维素可加速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此外,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对于减肥非常有利。

  5.芋头

  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炒黄豆(代表消灭多种虫害)。

  中医认为芋头可补中益气,因其含有丰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可帮助机体纠正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生理异常,同时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6.醪酒

  春天到来,人的全身汗毛孔也开了,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

  醪酒的制作方法简便而有独特的技巧,须得有匠人专酿,并非人人都会。它的做法:先将糯米用水淘进杂质,再浸泡温水中约十二小时,搭出上笼蒸熟,倒在未使用过的油脂肉类的净案板上,凉冷,用蒸了米的蒸锅水撒在米上,使米的适量的甜酒曲,装入瓷盆,放在约摄氏50度的热炕上,用干净棉褥盖严,过一昼夜半,揭开被褥,就可以闻到浓郁的酒香气味,说明醪酒已经酿成,连盆放到冷凉处,准备食用。

  7.煎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煎饼因是用原粮制作,麸皮没有去掉,所以营养丰富,吃起来香酥松柔,且便于存放和携带,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地方食品。有人认为,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进食欲,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减缓衰老,不失为一种保健食品。

  关于惊蛰谚语

  求天不如挖地

  种稻靠埂,种麦靠沟。

  挖塘修坝,旱涝不怕。

  水利不修,有田也丢。

  行车要安全,不能光挣钱。

  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要想收水稻,田埂先修好。

  旱年收不收,全在井和沟。

  种地不修沟,好比遭贼偷。

  春天不开沟,夏水无处流。

  旱田变水田,一年顶两年。

  有田无塘,好像婴儿没有娘。

  常向天上望,不如地下挖个塘。

  车有问题不上路,人有问题不上车。

  打井修渠能防旱,丰收靠人不靠天。

  田间开条流水沟,旱了涝了都能收。

  有地有井人当家,有地无井天当家。

  只靠双手不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

  靠天吃饭饿断肠,脑勤手勤粮满仓。

  若要车辆跑得好,维护保养很重要。

  维护保养走在前,省力省钱多挣钱。

  有了故障早修好,安全行车隐患少。

  种不好庄稼一年穷,修不好塘堰一世穷。

  胶皮轮,拖拉机,跑运输,耕耙地,抽水、打轧高效益。

  小麦连年收,就怕偷懒不挖沟。

  惊蛰养生方法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所谓斗即斗纲,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黄经为345度。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主好年景。有些地区忌讳惊蛰日前听到雷声,并总结出“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的气象规律。由此可知,节气的转换对农民朋友的重要。除此之外,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你是从商的生意人还是医生或是其他的职业,积累一定的物候知识,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所帮助的。

  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而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体质养生中因人养生的一个方面。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所说的体质不同于人们常说的气质。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也就是“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即体质可以包括气质,但气质不等于体质。

  古罗马医生盖伦(公元129―公元200年)在体液学说的基础上曾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性情急噪,动作迅猛的胆汁质型;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型;性情沉稳,动作迟缓的黏液质型;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型。近代著名科学家巴普洛夫把人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脆弱型等四种类型,与盖伦的分类基本相当。上述四分法在西方医学界颇具影响。而我国早期的医学著作《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强弱、性格静燥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又根据经络气血在头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灵枢所称的“阴阳二十五人”。

  虽说中西医学对人的体质都有分类,但迄今为止,西方医学对人体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治疗与养生康复,惟有中医学可对人体体质进行有效的临床指导和养生康复的实践。

  《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东西南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所形成不同的体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质,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随之而异。”朱丹溪的《格致余论》说:“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白者肺气虚,黑者肾不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也”。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又有:“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老伤者,中气必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取决于体质的不同,也就是说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如何改变不良的体质状态,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

  这里我要说的是,体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即使在同一环境中,只要我们本着积极的生活态度,采取积极的养生措施,是可以纠正体质上的.偏颇,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在惊蛰节气中向大家重点介绍常见的四种体质的养生方法。

  一、阴虚体质:

  这种人的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中时烦,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1、精神调养。

  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应遵循“添澹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法。加强自我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节制性生活。

  2、环境调摄。

  阴虚者,畏热喜寒,寒冬易过,热夏难当。所以有条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边、林区、山区去旅游,休假。住房最好选择居室环境安静,坐北朝南的房子。

  3、饮食调养。

  其原则要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4、体育锻炼。

  不宜过激活动,着重调养肝肾,太极拳是较为合适的运动项目。

  二、阳虚体质:

  这种人多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怕寒喜暖。

  1、精神调养。

  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善恐或善悲。这种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听音乐,多交朋友。

  2、环境调摄。

  阳虚体质的人,适应气候的能力差,冬季要避寒就温,春夏要注意培补阳气。做到“无厌于日”,即在春夏季多晒太阳,每次不得少于十五至二十分钟。这样可大大提高冬季的耐寒能力。

  3、体育锻炼。

  阳虚体质的人,春夏秋冬都应加强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日光浴、空气浴是不可缺少的强壮卫阳之法。

  4、饮食调养。

  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特别是在夏日三伏时,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加入粳米150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汤(附子15克,先煎30分钟,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炖至熟加适量食盐),配合天地旺阳之时,以壮人体阳气之功。

  三、血瘀体质:

  凡是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者多为血瘀体质之人。

  1、体育锻炼。

  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交谊舞、太极拳、保健按摩等能使身体各部都活跃起来的,是有助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

  2、精神调养。

  血瘀体质的人多有气郁之证,培养乐观情绪至关重要。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有利于血瘀体质的改变。反之,苦闷、忧郁会加重血瘀倾向。

  3、饮食调养。

  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经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养血之药品(当归、川芎、丹参、地黄、地榆、五加皮)和肉类褒汤饮用。

  四、痰湿体质:

绿色生活 作文

  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卷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

  1、环境调摄。

  在阴雨季节,避免湿邪侵袭;不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

  2、饮食调节。

  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3、体育锻炼。

  痰湿之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总之,无论你属于何种体质的人,只要坚持有目的的保健养生,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延长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人。


元宵节吃汤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