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文精选8篇(全文)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篇 自年参加工作以来。潜心研究课堂教学。大胆改革教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参加工作以来。两次获全国讲课比赛一等奖。两次获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一次获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二等奖。两次获临沂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台于*年播放了其课堂教学录像。在全省介绍她的课堂教学特色;齐鲁音像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了她的课堂教学录像。该教学录像还被确定为山东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培训资料。她的课堂教学特色受到国内著名教育专家邱学华等人的关注和好评。在教学与教改实验中。她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积极积累教学经验并及时总结。先后有多篇学术于《山东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专业刊物。参与《小学生作文教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小学生古诗诵读》《新课程教学方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学研究》《<品德与社会>综合能力训练》等近三十部教材、教学参考书、学生用书的编写工作。她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积累。积极参与教改实验。主持了多项教育科研课题。其中她主持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生态化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鉴定。并在全省相关领域引起了良好反响。她的教育教学事迹先后被《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现代教育导报》等报道。她的教学成绩突出。曾连续三年获“临沂市优秀教学成绩奖”。她的研究成果颇丰。获山东省第二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临沂市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临沂市第六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临沂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篇 【关键词】品德生活活动基本理念价值追求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孩子具有好动性和对周围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的特性。针对这一学段的学生学情。品德课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材作为载体怎样能更充分的发挥其作用是本篇文章重点研究的内容。除教材内容之外。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开展哪些助益于品德养成的活动。对低年级学段的教材认真研究。吃透教材理念。把握其价值追求。研究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希望对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品德课的实践提供有效的帮助。对于一线的品德教师教学有所启发。一、教材编写理念与价值追求.生活性人教版品德课将小学低年级学段和高年级学段的教材版本分别命名为《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可见生活性是低年级学段品德课的最根本特性。《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年版)将品德与生活课程定义为“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材内容例如《我的一家人》《家人的爱》都充分地体现这一特性。.活动性《品德与生活》以活动单元分类。每一单元下再分设小标题。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让活动成为中介。分析教材学生的活动主要为问答式。常识性问题涉及较多。关注于儿童的自理能力和基本的生活知识储备。主要涉及家庭、自然和同伴关系。.综合性以一年级下册《走进大自然》为例。让学生通过寻找春天。喜欢春天的什么并画下来。开展种植小实验。观察光影。将品德与绘画、科学常识有效地结合。并力求贴近于学生的生活本身。亲近生活。二、《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问题.学校教育和生活实践容易脱节在《小苗快快长》一课中。同学们都表现出对于植物种植的乐趣。并纷纷表示愿意回家开展种植小实验并会把小苗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但半个月后。能够记录并把小苗带到展示会的学生并不多。由于处于低年级学段。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于老师课堂上布置的任务很多学生放学回家后就已经抛诸脑后。大部分家长也未能对孩子在家中的品德实践进行及时地指导帮助和监督。对于过程性的活动。家庭和学校还是处于脱节的状态。未能形成一股有效的教育合力。.评价机制过于单一。远离生活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品德检测进本上都是常识性知识的检测。在起始的一年级阶段。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检测的环节。这样对品德课的实施情况没有一个很好的考量。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形成不了有效的监督。基于书面形式的考核。也很难对学生的品德素养进行有效的考核。书本内容也很多脱离了生活本身。呈现出一种知识体系。主要以学科的知识形态的呈现。在教学上不能很好地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内心感受。强调概念地讲解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概念的传授。学生主要表现为对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却缺少实践这些道德要求的机会。三、提高学生品德素养的有效策略.教学目标的制定可操作化、生活化“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自己了。[]生活的教育当然包括道德的教育。或者说道德的教育占有很大的比例。真正的道德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具有好动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特性。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其应适合低年级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尽量设计一些易操作的活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这些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指导策略。避免过多的常识性和逻辑知识的教学。教师眼中有儿童。让孩子在活动中。在生活中成长。在活动中提高品德素养。.家校结合。使用多种方式对学生活动监督、评价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应更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我们的品德课的考评方式需要改革。很多老师抱怨过程性评价难以量化。可操作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智慧。例如学生作品档案袋地制作。学生在校外开展的活动。可以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对学生活动成果进行展示。教师也可将具体明确的要求发送给家长。这样有效的家校合作。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并且提供有效的帮助。.开发多种资源。丰富学生实践形式现阶段教师的教学主要以品德课本为依托。但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其特色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这些资源地开发。[]并有意识地和品德课进行有效地整合。开发出更具有特色的品德课程。例如芜湖地区的奇瑞汽车、傻子瓜子这些资源都是品德课教授可以利用的地方特色资源。并且学生对本土的课程资源都有着很大的兴趣。并乐于接触了解。总而言之。品德课终究应当植根在生活的土壤中。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养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成长。让品德课高效有趣起来。【参考文献】【】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热爱祖国。珍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不分割的一个重要的纽带。而国学经典又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同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中有机整合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学生品德行为的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近两年来。笔者在西湖文化研究会和第二课堂名人纪念馆的支持下创办并发展了国学鉴赏社。充分利用社团力量跟品社课堂有机整合。收集国学经典中名言警句用于课前准备、辅助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以习惯养成为目标。拓展教材资源。真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一、《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整合国学经典诵读的源起《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整合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原因主要有:.充实教材。使教材既富有生活气息。又有利于学生继承祖国优良传统。.目前的现状摆在眼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偏差。在品活、品社课堂中整合经典诵读。使之成为学生的一项必修作业。有利于修补偏差。培养德智兼修的祖国传统文化的新一代。论文联盟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整合国学经典诵读的形式适应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主要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这些国学经典中一些思想精髓。很容易在现行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找到相应的教育契合点。在日常《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让这些国学经典与课堂进行有机整合。我主要是通过三种形式:与课前准备进行整合;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社团活动进行整合。.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课前准备进行整合。通常。课前准备也会是学科课堂教学之前的热身。例如在语文课读课文和词语。数学就是背口诀。因为《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可以诵读的现成教材资源不多。所以在成立国学鉴赏社团之后。笔者就开始尝试在课前准备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通过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了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尝试了与课前准备整合后。笔者开始致力于发掘《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内容与国学经典的整合点。以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仁爱教育为主线。拓展教材资源。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好地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整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与国学经典相辅相成的诚信教育内容。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品德与生活》教材中也有许多关于诚信的内容。如三年级的《诚实是金》、四年级的《当冲突发生后》、五年级的《诚信真可贵》等教学中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理念显现无疑。根据需要让诚信名言进入课堂。用于指导学生的做人准则。..整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与国学经典相辅相成的感恩教育内容。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笔者积极发掘教材与国学经典在感恩方面的相通之处。使感恩教育得到了有效落实。如学习现在四年级上册的《孝心献老人》、《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等内容时。把《弟子规》、《孟子》、《论语》中有关孝的内容穿插其中。重点章节。力求达到熟能成诵。并体现到实际生活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社团活动进行整合。针对部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而无奈又无动力。容易满足的现象。笔者充分发掘教材与国学经典中有关勤奋学习的内容。激励学生奋发进取。努力学习。在国学鉴赏社系列活动中。笔者邀请到了潘天寿的后人朱仁民大师来校给学生讲授勤奋学习。年月日社团请到的是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杭州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院院长朱仁民先生来讲述他的外祖父潘天寿的故事。(名人后代讲名人)在教材中三年级上册的《我要向你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寸金难买寸光阴》和四年级上册的《失败怕什么》等都是关于学习的。邀请朱仁民来讲座。也是想让学生能从名人的角度来了解学习和生活的关联。了解名人、贴近名人。引用名人效应。树立榜样来真真正正的体验生活。从而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品德与生活(社会)》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整合后的研究成效通过一年多的尝试与探索。本班学生的品德面貌确有较大提升。无论是行为习惯表现还是学习意志品质都有了重大改善。杭州名人纪念馆徐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弟子规》的内容与含义。使学生很快就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背诵《弟子规》的全文;名人纪念馆的陈老师结合孩子们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具体行动上把所学习到的《弟子规》的条文、道理和精神一一落到实处;西湖文化研究会的李伟老师的软笔和硬笔书法教学、俞老师的古琴演奏与古曲欣赏、梅心老师的中华古体诗词的鉴赏和朗诵。都起到了极好的启蒙作用。不仅使学生增加了诸多门类的课外知识。更使得大家在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中得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朱仁民大师的现身说法。深入浅出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学教育示范课。再现艺术大师、大画家潘天寿的伟人风范。使孩子们受到一次极有意义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现实教育。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上了艺术的种子转贴于论文联盟在进行课程与国学整合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心情愉悦。乐学、会学。在国学经典的了解上。在思想品德的规范上。在精神意志的激励上。都有了稳步的提升。例如。在社团举办了名人后代讲名人的活动后很多学生和家长都纷纷感言。以下是笔者收集到的部分节选:.对学生来说。朱仁民大师的讲座。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朱大师曾在作画过程中从米高空摔下来。造成了瘫痪。在医生断定他永远站不起来的时候。他绝望了。但学生给他做的轮椅画板却重新让他对生活燃起了希望。他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要站起来!经过不懈的锻炼。奇迹发生了。朱大师不仅可以正常走路了。更在艺术领域有了巨大的成就。朱大师对生活的热爱、面对困难的不畏惧、为艺术而勇于付出的精神都使我一生受用。(社团社员韩?i歆).对家长来说。国学——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国学鉴赏社是孩子们学习国学文化的一个平台。此次的名人后代讲名人犹如一座桥梁。拉近了孩子们与名人之间的距离。从细微处领略一代大师的风采;从小节上感知其人格的魅力;从生活中学习其平凡中的伟大。(国学鉴赏社侯邦垒妈妈).对自己来说。这一年多来。我一直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想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事、学习和生活习惯。苦于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我不曾放弃。在一次次的历练中。我终于见到阳光唤得彩虹!在这次名人后代讲名人的活动里。没有诗词没有歌赋。但是却有意想不到的意外收获。可能这就是人生的一种真谛。就像我小时候练习书法一样。时时写。刻刻练。但苦于没有任何进步性的变化。但就会在某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上得到启示。瞬间就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学生的人生之塔不是一砖一瓦构建的。需要从现在起日积月累。奠基丰厚的智力背景和人生底蕴。真心的希望能通过进一步的加强国学经典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传统素养。真正的品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长盛不衰。(笔者)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篇 沈丽萍。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品德教研员。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带头人。执着于小学品德教学与研究工作。积极探索道德实践在品德课程实施中的有效作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体验教学模式”。其课堂教学视频和教学研究成果在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直播。近年来。已有近篇论文在《中小学德育》《基础教育参考》等刊物发表。曾获第八届“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一等奖。主持多个省市级课题。担任《观课议课问题诊断与解决》系列丛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分册主编。学科结缘:懵懂中的选择与品德课程的结缘源于年在盛泽实验小学举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评优选拔活动。那年。上岗未满三年的我在校级选拔中胜出并被推荐参加吴江县级评优课活动。虽然评选结果仅获二等奖。但已经是莫大的鼓励。因为刚适应小学教师岗位的我。对品德课程的教学还处于懵懂之中。之后。学校开始有意识地让我在品德学科上发展。在各种公开展示中频频亮相。记得有一位老教师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们学校对品德这么重视真难得。你如果以后选择走这条路。相比选择语文数学无疑就是一条捷径。因为小学科好比是一条冷僻的小路。但是坚持走下去的话往往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带着品德课程带给我的最初荣耀。我走上了这条小径。随着教学的深入。我发现品德课虽然每周只有一节课。属于名副其实的“小学科”。但却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道德认知、情感激发和行为引导的平台。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发现学生特别爱上品德课。首先是因为课堂较之语文、数学更加生动。学生在生动的故事、真切的案例、多样的活动中得到体验。获得感悟。其次。品德课后没有书面作业。处于零负担状态。但是。“小学科”的研究与发展也有很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精力分配问题。同时担任着低年级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我时常感觉自己对于品德教学研究显得力不从心。除非要比赛或上公开课。对于日常的品德教学。往往照搬教参上的教案。每次能应付过去就行了。再者。由于学校专注于研究品德学科的教师相对较少。可以交流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也非常缺乏。另外。由于品德学科配套材料的缺乏。加之年代初期网络资源的缺乏。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少得可怜。在重重困难前。我感觉到无奈和无助。也一次次产生了疑问。这条路我能走得下去吗?年。我被推荐参加吴江县“首届百名上好课教师”的评选活动。凭着品德学科的冷门。我又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再次点燃了我对品德学科的热情和执着。也坚定了前行的方向。我除了积极向校内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更多的是利用好每次外出学习或展示参赛的机会。尤其是抓住每次赛课的时机。逼迫自己一次次磨课、一次次修改。无论是赛课还是公开课。我都自己动手设计制作课件。记得当时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标志就是使用幻灯机。为努力将教材内容通过幻灯形式形象地呈现。我努力开发利用课外资源。丰富品德教学内容。我经常自己设计好课件内容。然后请美术老师帮忙在透明的幻灯片上加工绘制。而每次上课的音像材料也多是我自己录制。从配乐故事录制、学生生活情景捕捉与摄录到儿童歌曲选择我都全程参与、精心准备。其中不少的儿歌还是自己创编的。我觉得这个参与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研究过程。让我更明晰了教学目标。更善于分析学情。为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打下了基础。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努力平衡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品德教学。也逐渐体验到兼课带来的优势。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对班级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班集体建设情况等了解得更深入更全面。这些都为品德教学的针对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丰富了活动内容。我先后代表学校参加吴江市级、苏州市级比赛。获得评优课一等奖、基本功比赛、录像课一等奖。在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二十周年纪念活动中。我还获得了省优质课奖。相对于竞争激烈、人才济济的语文学科。我发现我选择的这条捷径虽然难走。而每每都让我得到意外惊喜与收获。让我相信。一路向前。定能领略无限美好!适应变革:实践中的累积年。我从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成为区教研员。人生角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时值第八次课改刚刚启动。品德课程更是进行了彻头彻尾的变革。《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全面进入小学课堂。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理念也有了极大的调整和改变。在崭新的工作岗位上。面对全新的品德课程。我感觉一切都应该回到起点。我需要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重新去认识、研究这门课程。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生活。在研究中。我对品德课程的性质、特点越来越明晰。品德课程是一门立足学生生活的课程。它基于学生的现有生活。注重生活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要做好学生生活问题的解决与生活能力的培养;品德课程是一门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在活动中得到感悟与提升。品德课程还是一门综合课程。从内容上看。它有机融合了原有的思想品德、社会学科的内容。还有机整合了小学科学、地理环境教育、历史与文化、品德与规则教育等。因此要求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多元。同时。它还是一门指向于学生未来的生活课程。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虽然品德课程在课表中每周仅占两课时。但是对学生现在、未来乃至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从更高的视角去审视、研究并实践品德课程的改革。基于课程的生活性特点。我提炼了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路。即“一组二引”。通过重组教材、引生活进课堂、引学生到生活的策略。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同时将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的场地。将生活作为学生实践和行为检验的平台。进行有效地教学拓展。是一次教学。更是一项活动。随着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与了解。我也形成了自己对这门课程教学的独特思路。即生活是品德教学的源泉。体验是品德教学的途径。活动是品德教学的载体。互动是品德教学的策略。成长是品德教学的目的。根据这一思路。我提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品德课活起来”的教学策略。并从教学内容的动态化、教学时空的开放化和教学方式的探究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将游戏、讨论、展示等活动引进课堂。通过前伸、后延、整合等方式进行时空的拓展。将多样的探究性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我认为。品德课堂应该是生动而开放的。有开放的教学内容和空间。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以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为主。通过有效组织和评价。使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得到认知与情感的提升。从而内化为道德行为。是一次整合。更是一种双赢。作为区小学品德教研员。我还身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的工作。在课程研究中。我发现两门课程具有相同的性质。即都是综合课程;具有相同的课程内容。即以学生的生活为主要内容;还具有相一致的课程价值取向。即不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为主要目标。而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由此。我面向全区小学开展了“小学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可行性”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两门课程具有整合的独特优势。具体表现在师资配置上的一致性。不少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两门课程的相近之处。在师资配备上已经有所整合。而且。调研中发现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对课程的综合性、生活化、主题化和活动化特性有了较深的认识。这样两门课程的整合有了师资的基础。认识到两者具有相同点。可以整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带领区骨干教师团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青年立项课题“优效视阈下小学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并从课程资源的整合、教学目标的整合、教与学的整合、学习方式的整合等多方面开展实践研究。课程整合作为一种趋势。更是一次双赢。推进了两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炼聚焦:鞭策下的奋发区域品德课程的发展也给我带来了梦想中的成绩。年获评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年获评苏州市名教师。成为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成员。年被推荐为江苏省特级后备区级第一梯队成员。接踵而至的荣誉、更高的发展平台无不鞭策着我在品德这条路上勇往直前。并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情况。在教学风格与特色上进行有效提炼、聚焦。确立方向。作为课题的主持者。我带领课题组教师开展文献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材料。在实践中。我更认识到科研只有与教研有机整合。才能真正体现其实效。由此。我将课例研究引入课题研究。在小课题的带动下积极探索与研究课堂教学。根据品德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基于我区课程整合的前期研究。我将“道德实践”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与方向。积极探索品德课程实施中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通过资料检索与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无论古今。不论中外。实践在道德或品德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道德本身就是实践的。实践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基础。也是品德课程的基本性质。根据选择的这一方向。我开始探究道德实践活动在小学品德课程中基本操作方式、有效的活动类型。提出主动实践、有效实践、深度实践的基本策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最终实现品德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建立模式。作为教研员。我也经常开设公开课供老师们评析与研究。并力求在课堂指导中实践自己的研究成果。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由于内容整合了历史、地理、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使好多老师望而却步。对于高年级的品社课是否可以形成一定的模式供老师们借鉴呢?我在六年级《隔海相望》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尝试将综合实践活动引入品德课堂。通过学生课前实践、课堂交流体验、课后延伸实践的教学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以“实践学习单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对台湾的了解。用自己的眼睛审视台湾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大陆与台湾是一家的事实。经过反复实践、修改完善。我的“实践体验教学模式”形成了。并制定了初步的教学流程。可以作为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其他主题教学的参考与借鉴。很快。我区几位青年教师运用这一模式在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科学技术的喜与忧》等课的教学中进行运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我想。这种模式可能有局限。但是带给老师们的应该是一种导向。那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的感受和体验才是最真切的。树立旗帜。多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持续不懈的聚焦与提炼。使我的课堂教学和研究不断提升。在省、市各级品德课程研究领域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苏州市教科院组织的各级教研和培训活动中。我作为教研员代表进行评课析课、为老师们作专题讲座。受邀指导兄弟县市区域的品德教学工作。自己的观点与研究成果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年。省教研室杜文艳教研员应邀参与我区课程研究。并听了我的研讨课。对我的课堂教学特色和教学研究成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月初。我的课堂教学视频与教学研究成果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进行展播。教学视频还被推荐在教育部网站展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资源。三十多篇教学研究论文也相继在《中小学德育》《基础教育参考》《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教研相长:转型中的引领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师生角色、关系的重塑与变革。同样。在学科教研活动中。教研部门与一线教师也不再是上传下达或检查评定的关系。而需要重新定位。教研方式需要转型与创新。小学品德学科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多为兼课老师。主要任务是语数外学科的教学。兼课直接影响着品德教师的发展。使他们在精力投入、专业引领、同伴协助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现实问题。作为教研员。我觉得自己不仅是学科的引领者、实践者。也应是学校和老师的服务者。服务者。小学品德学科教师以兼职教师居多。他们的初始专业以语文、数学为主。要引导他们的专业发展由其他学科意向转向品德学科意向。首要的就是给他们创造在品德学科教学领域的成长机会。为此。我以“一转三式”让他们获得成长的体验。从而把品德教学和教研视为一种必须、一种生活。“一转”就是引导一部分教师把专业发展意向转向品德课程。或者转为品德专职教师。把发展的兴奋点转移到品德课程。成长为品德教学的骨干。在全市以及学校教研活动中起引领作用。“三式”则是对具体对象分类、分层。并加以引导培养的方式。一是“天女散花式”。就是面向全体的品德教师。围绕小学品德教学的各个方面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创设平台;二是“锦上添花式”。即面向骨干教师。组织开展以总结、提炼骨干教师经验、教学特色为主的教研活动;三是“雪中送炭式”。面向某些在业务上存在不足的教师。采取缺啥补啥的办法。助推他们成长。根据教师发展程度。我们分别成立了核心组、中心组、协作组三个不同的发展团队。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制定了个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根据教师发展需要我们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督促者。对于忙碌于日常教学任务的一线老师。如果不给予指点明确的研究方向。不布置一定的“作业”是难以达到发展的目标的。因此在每次教研活动。尤其是中心组、核心组活动中。我都在活动前布置一项“作业”。即根据本次活动的研究主题做好前期思考。并形成书面交流材料。通过活动中的交流共享。老师们的思维会更加开阔。也更能激发老师们写论文的欲望。记得南麻小学唐妹老师这样说过。“每次沈老师布置的作业都给了我一个写论文的方向。也激发了我写论文的热情。这几年我的论文几乎都是围绕我们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来写的。我觉得选题小而具体。案例充足。老师们的交流还能让我借鉴和补充。我觉得写论文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可怕了。”老师们的成长是需要鼓励的。借助教研活动的机会。定期给他们一点“压力”。就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动力。创新者。为切实改变小学品德教研中存在的粗放化、随意性的问题。我努力转型并创新教研方式。力求做到教研活动“三精”。使教研活动更精致。一是组织精心。教研活动要实现有效。需要我们教研员精心组织。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与内容。比如我在组织品德学科核心组教师活动时多以论坛、沙龙的形式。围绕某一主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个性化阐述。而对于青年教师则多采用案例式、同课异构等研讨方式。先进行研讨课的现场观摩。再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的点评。二是过程精细。我精心设计活动。引导教师全程参与。活动前。要求教师提前熟悉听课的内容。如提前分析教材、了解课时目标等。并根据活动主题做好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了解这一研究主题目前获得的研究结果、存在不足等。活动中。以分组交流、教师代表交流或每人填写听课评议表的形式。为每位教师评课议课提供机会。在活动后。利用QQ、论坛的形式对本次活动或研讨主题开展后续讨论。弥补现场研讨时空和参与人数不足的劣势。有效拓展了教研空间。三是思维精深。一次好的教研活动是老师们思维碰撞、认识提高的过程。而要获得提高。必须积极思维、深入钻研。在活动中。我跟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关起门来是一家。所以不说两家话。”引导老师深思熟虑。评课者做到善于追根溯源。善于归因。就听课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展开思索。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授课者在接受建议后能做到行为的跟进。“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教师发展的驱动力。吴江小学品德教师团队。以“四联”。即联手、联校、联片、联区为抓手。形成协力。不仅组织好校内、区内教师的互助与协作。还积极与兄弟县区教研室建立长期友好协作关系。牵手成长、共同发展。实现发展的共赢。在主题导航、精致过程、共享共赢的协力教研机制下。吴江区小学品德教师的发展成果是喜人的。十年间。已从仅有一名区(县)级学科带头人发展成为有市、区各级带头人以及区级能手、新秀的骨干梯队。其中市、区名教师各一名、市学科带头人四名。区级学科带头人七名。多名教师获A级课或学科能手等称号。教研方式的转型推动了课程和教师的同步发展。二十四载春与秋。在品德这条小径上。我迷茫过、挣扎过。然而更多的是坚守最初的那份选择。“仰望星空。做勤勉的思者;脚踏实地。做不倦的行者。”伴着沿途美好的风光。我坚信定能收获更多精彩!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篇 一、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学科的教学。科学是我本学期所任学科的主要学科。所以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本学科上。在教学中。我打印了电子教案并认真做了二次备课。做到了课课有反思。除了认真备课、写教案。我做到三个力求:力求走出课堂;力求做好实验。力求更多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较好。在学区讲了节《磁铁有磁性》的研讨课。、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是非考试科目。在教学时我将品德教育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并将游戏带如课堂。做到将品德教育融汇在在游戏中。二、教研科研。、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我能按要求做到课课有反思。在博客中共发表了四个反思、四个评课报告、两个教学案例、两个教育叙事、完成一个教学论文(转变评价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校内、学区内各讲了节教学研讨课(《物质的变化》、《磁铁有磁性》)。在听专家课活动中。我们科、品、英小组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我申报的科研课题《小学各学科实施多元化学业评价的策略》。能按预计的实施步骤进行着。建立了教研档案(包括:组织领导。学习材料。评价表。学习笔记。实施过程论文等)。、积极参加区、学区、学校举办的各种教研活动。、参加了长春市环境教育优秀教案和课件评比活动。三、远程教育接收管理工作。、能按时接收远程教育播发的课程资源。并做好接收记录和使用记录。、在教师运用网络资源出现问题时。给予帮助。为讲课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积极为学校打印各种计划、方案、材料。为各班布置板报提供帮助。、为学校维修打印机输墨管。、建立学校装备账目。并建立电子档案上传。四、个人进修学习。、按时参加学校的政治、业务学习。并能自学教育教学理论。、自学了建博客的相关知识。为电脑做系统知识。、参加了长春市组织的农远培训。五、其他方面。、学习建博客知识。为老师建立新浪博客并为老师做新浪博客相关知识的辅导。、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双日捐捐款元、助残捐款元。、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坚持出满勤。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时。实验做的少。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得还不够到位。四年级的科学成绩还很不理想。今后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条件。争取多做实验。多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篇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主体性德育一、小学品德课实施主体性德育的理念缺失现状及原因.从学校角度讲,学校给予品德课的关注不够。.从教师角度讲,品德课缺乏专职的教师。一个人身兼几职,总难免会顾暇不及。.从教材角度讲,由于新教材提供的资源有限,给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带来了困难。.从学生角度讲,学生自身对品德教育的需要不强。二、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中实施主体性德育的建议(一)需要建设一支专业的品德课教师队伍.教师要正确认识新教材。新教材的《品德与生活》,是以正文和练习的形式呈现。整体设计由单元主题、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三级构建而成,每一个活动主题(即每一篇课文)都以小活动栏或小动物、以提示语来串场,图文并茂,增加了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图例展示的内容是对儿童和儿童生活事件的再现,而且,教材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运用“游戏”、“调查”、“实验”等多种形式感受、体验、领悟表达和构建的过程。.正确处理教材的引导作用。教材中反映的儿童生活情景具有一般性的特征,它是普遍地反映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并不具备指向性,也就是说教材中的情况也许本地区本班级学生不存在,或者是更严重。所以,教师要在图片内容的启发下,观察、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处理,有效地利用好图片引发的指导作用。.结合教学目标,深层挖掘教材。如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中的一课《别把花草弄疼了》,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花草树木种植方面的情况,了解花草树木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使其养成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和习惯,学会种植花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花草的养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体验、调查、讨论、表演等活动形式,发挥其主动性。(二)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悟”中产生共鸣。在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道德情感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尽量多地从这些方面考虑策略。比如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爱的行动”中一篇“他们需要关爱”,课程目标是让儿童了解残疾人最需要社会关爱,有效地触发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残疾人心理的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加强学生和残疾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交流中会产生共鸣,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情理交融,知识内化,从而构建起真实的道德认知。.调查活动,让学生在“查”中所动。亲身的实践活动往往具有刻骨铭心的作用。比如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父母的疼爱”,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关心父母、了解父母。因此,在教学前,可以设计亲情小调查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分别完成一份关于对父母和儿女了解情况的调查表,测试父母和儿女对彼此的了解程度,以此来激发学生去了解、关心自己的父母的情感,并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主产生感恩之情。.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说”中明理。讨论、交流,不仅具有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的良好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三)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服务社区的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组成环保小队,制定周密的活动计划,维护社区的文明环境,包括宣传环保知识、调查不文明行为、维护环境卫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往、提升公民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三、结束语主体性德育只是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理念,并不是唯一的。笔者写这篇论文,主要是阐述本人对主体性德育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一种理解,并希望能为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实际性的策略。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刘瑞芳.走向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刘黎明.论罗杰斯的主体性教育观.古人伏.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王道俊,郭文安.主体教育论.王升著.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钟志贤著.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吴永军,王一军执行主编.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诊断.范树成著.德育过程论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篇 小学品社教研组学年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立足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紧紧围绕县教育室的工作。扎实有效地落实和开展各项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围绕学校工作目标。积极有效地开展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继续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以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我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二、工作目标、认真执行教学常规。组织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建议条》》和《宁波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常规》。用好宁波市小学品德助教方案。按规定要求制定学期授课计划。按授课计划进度备课上课。做到教学有计划。授课有内容。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计划。不挪课。不减时间。、加强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校内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学期保质保量完成次教研活动。其中两次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研讨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疑难问题的研究、教学反思、教学评价与感悟等。每次教研活动要求按时出席。认真参与。活动后均要评课。授课老师要有反思。使学科教师在听课、交流、反思的互动学习中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加强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参加县教研室开展的各项教学比赛。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展示。认真准备高级教师的课堂展示活动。北片教研活动展示课。并且要求参加北片教研活动的老师事课前认真备好课。课时做好听课笔记和评课稿。使自己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鼓励教师撰写教研论文向各级刊物投稿。积极参加各级和各类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有关活动。三、具体活动安排:三月份:、教研组长负责制定教研组计划、各位授课老师制定好本学期的授课计划。并上交存档。、参加县教研室会议。、组织第一次教研活动(严海群老师执教)四月份:、配合教导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参加县中高级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严海群)、教研组第二次教研活动(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讨论)、积极准备品德规范教研组的准备材料。五月份:、教研组第三次活动。(邬燕飞老师执教)、教研组会议(参加规范教研组评选的准备和总结)、市品德案例选送。六月份:、配合教导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教研组第四次教研活动。(讨论总结本学期的品德教学工作)、准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和期末考试。(周)、教研组总结。小学品社教研组学年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和《九年义务教育湖北省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为依据和准绳。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为根本出发点。全面细致的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社会的焦点问题。国内外大事融入思品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教师中渗透改革、创新的思想。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的结构。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规范他们的一言一行。二、基本情况分析我校是一所村级完全小学。地处郧丹公路的一侧。交通方便。掌握信息速度快。领导管理有方。上档次学校发展比较迅速。现已是湖北省村级示范学校的定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等。随着学校的不断进步。来我校参观、交流、学习的领导及有关的社会人员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的发展。特别是思品教师。担负的是学生人生道路的指路灯。引路人。我校正有一批教学过硬。思想端正。工作扎实。方法灵活。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我校共有学生五百多人。这些学生来自于居峪、前湾、槐树、肖沟、钟家河、雷家等。在家中受到父母的宠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没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标。态度不端正。没有上进心和进去心。我校现有思品教师名。教学班个。相信经过这学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为我校撑起另一片天空。三、任务及目标、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四、方法措施、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统一。、不定时的对学生进行各种不良习气的调查。、开展一些活动。小检测。对他们进行督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他们到社会中。生活中体会。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品社教研组学年工作计划共页小学品社教研组学年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以让学生快乐地学。让老师幸福地教的乐学吴江打造为愿景。以六力并举的快乐校园建设为抓手。以转型为主线。发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立足课堂。积极探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途径。立足教师发展。努力变革教研方式。推进三微精致教研。以科研为引领。探索小学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整合的有效策略。深入推进品德学科建设。二、工作重点和措施㈠立足课堂。寻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以课标为纲领。加强学习提升。继续做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XX版)》的学习。尤其是要针对课标中重新修订、修改的内容。教师要进行深入学习、仔细体会。把握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性质、基本理念。了解基本的教学方式、评价要求。并努力将课标要求体现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以质量为目标。规范教学行为。品德学科以兼课教师为主。教师要向每节课要质量。根据学生基础和实际。设定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有效开发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合理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主体性。提高活动参与度。要积极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保持。、以研究为途径。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应该同时也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发现、研究、改进。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首先要研究教材。其次要研究学生。再次要研究教学方法。、以建模为抓手。优化教学方式。根据教育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本学期将围绕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两个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细化操作流程、优化策略。以期不断完善、更趋合理。㈡尝试三微。追求学科教研精致化、微型课的探索与改进。微型课是教育局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并在第四届A级课评比中进行了全区推广。本学期。我们将将在联片教研活动中尝试微型课的探索与研究工作。、微教研的尝试与研究。微教研是以微主题、微组织、微片段为基本特征的教研活动。微教研还是一种网络教研方式。本学期。我们借助区教育局云教研平台的建设。将给老师们创设交流、反思、探讨的空间。、微课程的建构与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统教学观。要求做到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要求变学科意识为课程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师自身特长。尝试微课程的建构。㈢着眼发展。索求学科效益的最大化、推进评价改革。发展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更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品德学科是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为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推广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制度。让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大家要认真把好品德学科教学的质量关。按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借助课题引领。发展学科。本着科研先导、引领的原则。本学期将继续做好品德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要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定期形成课题论文。在发展学科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三、第一学期主要活动安排月份、活动安排九月小学品德学科中心组暨课例研究活动省级评优课活动备赛、观摩制定好联片活动计划十月小学品德学科第二届同一节课结对研讨暨微型课研究活动小学品德学科课题组活动十一月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小学品德学科教师培训暨学科研究中心活动联片活动(微课)十二月苏州市课改展示小学品德学科观摩活动小学品德学科核心组成员个人发展论坛一月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篇 (任现职以来职业道德、业务水平能力、业绩和教育教学实践及年度考核、论文、论著等)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我来育才二小工作年了。年期间没有离开语文教学第一线。没有离开班主任工作岗位。没有放慢上进的脚步;尤其是走进新课程以来。坚持做研究型、学习型、务实型和创新型教师。追求高雅师德。教学精益求精。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表现在如下方面。、童心不老:新课程主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学生。爱所有学生。爱智商不高乃至有缺陷的学生。怎么爱?把他们当成过去的童年的自己。当成自己现在的孩子。换位平等思考。相互尊重。学生谁不希望自己成才。家长谁不希望自己孩子有出息。新课程中。我心里装满孩子的欢笑和忧伤。欢笑着学生的欢笑。忧伤着学生的忧伤。年近半百。怀揣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来工作、学习、生活。新奇就充满我的眼前。快乐就洋溢我的脸上。幸福就常驻我的身边。、课例示范:教师成功的喜悦在学生成长中。在自己中。在熟练使用网络技术中。更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考核、认同都应当用课堂教学来衡量。多年来。我坚持在校内外上语文教学引路课、语文综合课、研究课、观摩课余次。如为海滨小学上示范课《高粱情》、为西丽片区小学上引路课《三只白鹤》、为全国十五规划课题“世纪中小幼现代化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现场会代表上观摩课《五彩池》;为珠海、广州等地教师上开放课《蛇与庄稼》。另外为蛇口片区以及育才二小本校语文教师上研究课《赵州桥》、《课间十分钟》、《语文园地八——快乐学习》等等。讲课注重语言精练。过程简洁。课堂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同伴互助:近年来。登台讲课的机会少了。幕后服务的次数多了。坚持带年轻教师。经常听课、导课、说课、评课过百节。为校内外教师导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余人次;带徒弟人:多次与年轻教师和借聘教师谈心。交流教学、科研的体会。指导他们写教学笔记、课例分析与论文。如英语教师班主任张航、语文教师班主任李红玲等。学校各年段的语文课。重大活动的展示课自己都有一些见解被重视、采纳。、专家领引:自己先后到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学习。听小学语文专家报告、参加研讨会次;崔峦、付宜红、杨在隋、田本娜、李吉林、支玉恒、靳家彦、于永正、熊开明、郑明江、窦桂梅等名家讲学、讲课余次。听吕型伟、叶澜、李臣、余文森、刘兼等教育以及课程专家讲学次。努力把专家的理念化为课堂教学的一招一式。化为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化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实践。、成果分享:为了回报组织的关心。同事的厚爱。自己经常把学习、实践新课程的体会感悟无私地传给其他教师。年以来。多次在校内外讲学。主要题目有:()“怎样说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说”的训练。()家长也是课程资源——浅谈新课程中家长的作用。()班主任工作——当好学生的大朋友。近年来。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经验。学习世纪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现代化课题研究先进理念以及对新课程和家庭教育的感悟。为校内外语文教师、幼儿教师、家长作使用新教材、幼小衔接、家校联合育人等方面专题讲座次——年月。本校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专题为:语文综合活动课的类型与特征;年月。本校一年级语文教师参加。专题为()怎样使用新教材。()怎样召开家长会;年月。在蛇口第三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有人参加。专题为幼小衔接;年月。在育才集团阳光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人参加。专题为如何进行幼小衔接;年月。在育才二小新一年级家长人参加。专题为幼小衔接的切入点与策略。每次讲座都收到很好的评价。、收获与荣誉:近年来。自己积累听课、评课。读书学习笔记万多字。经过整理、提升。不仅形成专题讲座的讲稿。还撰写论文余篇在书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同时。有些媒体还报道自己的一些事迹。主要文章如下——年第期《特区教育》发表介绍自己的文章“向往大海”。年月《家长月刊》图文介绍自己教书育人的事迹“几分耕耘。几分收获”。都系统、精炼地概括了自己从教的生涯并给与很高的评介。近年来。发表文章如下:年月《家长月刊》发表自己的文章“小学生真情告白——我们不是……”。年月海天出版社出版的李臣之主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引》一书选编了自己“美的小屋”综合活动课课例设计。年期《新世纪教育创新研究》发表“架起暑假沟通的桥梁”一文。年期《新世纪教育创新研究》发表“让学生的创意在感悟中飞起来”一文。年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选编了“让学生的创意在感悟中飞起来”的案例。年月。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编写的《开启智慧之窗》收集了自己篇文章:、“小学低年级‘说’的教学与创新潜能的开发”,、“我的这一年”——品德与生活活动课设计。、架起假期沟通的桥梁——‘七彩虹’友谊信件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和类型。年月育才二小王升平校长主编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心灵的支点》一书选编了自己的教育故事“美的小屋”。年月南山区教研室主任郑明江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一书。收集发表了自己“多向表达深化感悟——二年语文下册‘三个儿子’语言训练活动设计”。年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南山培训中心编辑的《新课程下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探索》发表了自己“在快乐书院中成长——语文综合活动课有感”一文。年月南山区教研室刘道溶主编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案例》收集了发表了自己“我的这一年”活动课例设计。年月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主编的《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优秀工作案例选编——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从全省篇征文中选出篇文章成书。自己的《架起假期和谐友善沟通的桥梁》一文入选成书。是南山区中小学唯一入选的一篇。另外。主编过小学语文专著本——年月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万字的《小学语文家庭辅导》一书。全国发行。年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万字的《学生常见典型错例辨析:小学语文》一书。全国发行年月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万字的《作文评改例析》一书。全国发行。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自己教育教学论文、新课程课例设计、教学故事等成果多次获奖。其中——年月。论文“给学生一片自主发展的空间”获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班集体研究中心、《班主任》杂志社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二等奖。年月。论文“小学低年级‘说’的教学与创新潜能的开发”,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年月。论文“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和类型”一文获全国《语文课程标准》研讨论文评比一等奖。年月。论文“架起假期沟通的桥梁”一文北京三面向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获全国教育科研论文暨教案评比活动一等奖。自己年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年先后三次评为长春市劳动模范;年吉林省劳动模范;年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年被吉林省政府评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来到育才二小工作年来。还取得了以下荣誉————年度南山区先进教师;年深圳市优秀教师;——年度南山区先进教师;年育才教育集团优秀园丁奖。我认为。自己从北方到南方。工作环境变了。教师的理想追求不能变。一路走来。不断付出。不断收获。不断成长。用汗水与成果。塑造着育才教育的特色。追赶着南山教育的品牌。述说着新课程的苦乐与甘甜。愿能有更多更好的收获。注:、申报者是学校领导的。其述职报告除反映学校管理和办学业绩外。须着重反映其教育教学水平、能力和业绩。、从市外调入或在本市借聘用的教师须着重反映调入后或借聘用期间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和业绩情况。任现职以来受何种奖惩(奖惩时间、项目、奖惩单位):——年先后三次评为长春市劳动模范长春市人民政府长春市总工会。年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总工会。年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国家教育部、少工委等部门。年被评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吉林省人民政府。——年度南山区先进教师南山区人民政府年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人民政府——年度南山区先进教师南山区人民政府年育才教育集团优秀园丁奖育才教育集团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情况自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年限所任班级或职务受表彰情况、、班主任区优秀班主任、区劳动模范、、班主任省优秀辅导员、省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等、、班主任省直优秀教师、省直优秀共产党员等、、至今班主任区优秀辅导员、市、区优秀教师累计年限共年担任年级组长、教务主任年、副校长年。其中当年级组长兼班主任。当教务主任兼年班主任班级管理、培优转差情况与实效首先。在观念上。坚持推陈出新。一是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本观)。班主任工作确立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快乐发展、特长发展为本的观念;二是树立变班级管理为班级服务的观念(服务观)。为全体学生成长服务。营造学生快乐生活的班级文化;三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潜能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关键是如何看待与衡量学生。一次考试差。不等于次次差。一门学业差。不等于门门差。优和差是相对的。分数高固然好。有特长更不错。所以。我的班主任工作字典里没有“差生”的词汇。只有“潜能生”的概念。其次。在操作上。坚持相信学生。开发学生组织、管理、创造的潜能。在班风建设中。采取小干部轮流制。发现每个人的才能。发挥小干部的作用。班主任在不在班级工作照常运行;在班级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自主筹划、落实。把每一次活动变成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预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一帮一结对子。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营造学习型班级的学习氛围。另外。在生活中。坚持以身作则。严格区别学生天真活泼与不听话的界限。严禁用成人的结论、传统观念来对待小学生的偶尔不守纪律的表现。班主任坚持公平、正确、全面对待所有学生。不以家长的地位、家庭的财富、学习成绩来固定看学生的成长。多年来。所带班级的品德优秀率、学校文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