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精选5篇)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范文第篇

金融危机再次袭来

从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起,经济危机成了世界经济甩不掉的“怪疾”,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向世人显示它的“存在”。在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危机甚至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走势的决定性力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一个国家特别是经济大国的国内经济危机也时常被快速全球化,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本次由美国蔓延到世界的经济危机即是如此。

本次经济危机肇始于金融领域,就目前而言,

受其影响最深的领域也是金融领域。因此,

这场经济危机更多地是金融危机,但正在出现向各领域蔓延之势。

本次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年月,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

以此为突破口,引发了美国严重的金融危机。特别是年以来,随着美国加州的因迪美银行倒闭,

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全球最大的保险机构美国国际集团()等金融“巨头”陷入危机。金融危机在美国呈现愈演愈烈之势。鉴于美国在当今世界经济金融领域中的地位,以及全球化的巨大影响,

美国的金融危机也迅速越过美国国界,成为世界性的危机。

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已陷入了这场危机中。

面对严峻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救市措施。

美国先是通过利率手段,

开放紧急贷款窗口,

增加市场流动性,以期金融机构可以自救。月日后美国政府又转向“单独救助”方案,

接管具有重要市场地位的“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提供亿美元紧急贷款拯救美国国际集团,这期间可谓自由市场方式和政府干预手段悉数尝试,但危机仍在延续。月日美国参众议院通过了亿美元的救市方案,

其核心内容是授权政府购买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以缓解信贷紧缩局面。然而,

美国救市方案在短期内难以凑效。随着金融危机对欧洲影响的加大,欧盟各国应对危机逐渐由各自为战转为联合救市。月底危机蔓延至欧洲初期,各国根据自身情况采取行动,

但是各扫门前雪的行动根本无法扭转危机,股市仍不断下跌,欧盟各国逐渐认识到协调行动的重要性。月日,欧元区国举行首脑峰会,

达成“联手帮助银行融资行动计划”;~日召开的欧盟峰会上,各国还同意将欧元区的这一行动计划扩大至欧盟国范围。

目前,欧洲各国出台的救市方案规模超过万亿欧元,远远超过美国的救援规模,

是欧洲史上最大规模的救市行动。

亚洲各国和地区也纷纷采取各种救市措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推出存款保障措施;韩国出台了包括为本国银行外债提供担保以及向中小出口企业提供资金等的一揽子工程;日本公布了总额达.万亿日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中国政府也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但这些救市措施的效果如何尚有待实践去检验。

上述救市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金融危机的扩展,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不利影响。

美国:危机影响最大

作为金融危机发源地,

美国社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最为深刻和广泛,从经济到政治再到社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

经济受损首当其冲,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初步数据表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第三季度按年率计算出现.%的负增长,

为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大降幅,美国经济多领域同显疲态,经济前景更加暗淡。美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个人消费开支年来首次出现季度环比下降,

降幅达.%,创年来最大。此外,企业设备投资大幅下滑,出口对增长贡献度急剧下降。

分析人士普遍预期,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或难避免,衰退程度和持续时间很可能超过年和上世纪年代初的两次衰退。

受经济衰退影响,美国失业率加重。

年以来美国非农部门就业岗位持续减少,迄今已累计减少万个。随着金融风暴的不断蔓延,除了金融业大幅度裁员外,

其他各行业也开始实施裁员。多数经济学家预计美国失业率明年或将从目前的.%升至.%,甚至更高。

随着经济压力增大,美国民众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受金融危机和物价飞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买具有相同功能的中低档产品代替名牌,

选购小型、节能轿车,改以自行车出行等。

于此同时民众的快乐指数也在大幅下滑。

金融危机不仅冲击了美国经济部门,影响了社会大众生活,

还对美国政治生活(如美国大选)产生了巨大影响。与前几届美国大选不同,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成为本次美国大选的主要议题。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说,金融危机是左右本次美国大选的最重要因素。对于身陷金融风暴以及经济衰退漩涡之中的美国人来说,

能否迎来一位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终结者”,是他们最大的关切所在。因此今年大选,

经济被提到了无可比拟的地位。可以说,

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能以较大优势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肯恩当选,与很多选民更认可以奥巴马为代表的人在“终结”金融和经济危机中的能力有相当大的关系。

另外,

金融危机的长期后果则是,美国整体实力与影响力也可能受损。

过去年间,整个美国经济体系都是以金融为核心来运转的,这也是美国影响世界的前沿和核心领域。随着金融风暴的到来,原来许多以美国金融模式作为改革样板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现在势必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个样板的作用,美国模式的榜样力量无疑会大打折扣,

美国的国家信用也会大幅降低。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与其经济实力密切相关,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经济实力受损,其社会价值观体系的吸引力必然会下降。

这些将直接削弱美国的软硬实力,导致影响力下降。

欧盟:考验内部关系

根据欧盟委员会月日公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

金融危机己使欧洲经济陷入衰退。面对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项指标的全面疲软,

欧洲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且存在继续恶化的风险。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失业与收入下降将成为欧洲各国共同面临的头疼问题,对于如此局面,欧盟各国积极商讨对策,

但在寻找对策的过程中,

欧盟各国间既有间隙出现,又有谋求联合的愿望,

金融危机促使各国关系发生微妙变化。法德间隙扩大,英国成为二者争取对象。历史上,“法德轴心”是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发动机,

但面对金融危机的严

峻考验,法德之间也出现了裂痕。法国总统萨科齐抛出的设立一个统一的救市基金、推行欧元区“经济政府”和各国设立战略基金等建议,给予支持的不是德国,

而是英国。

月日,法国出面召集欧元区成员国首脑会议时,尽管英国并非欧元区成员国,萨科齐还是特意邀请了布朗,会议最终出台的欧元区联合行动框架在很大程度上也效仿了英国的救市方案。

随后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萨科齐和布朗又几乎一致地喊出了改革全球金融体系、加强全球金融监管的口号。此外,“老欧洲”和“新欧洲”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如何制定救市方案等为题上,

也出现了分歧。随着金融危机的加重,欧盟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论也将加大。

而处于应对危机的考虑,欧盟各国也会加强内部协调,以共同应对危机。

亚洲:积极谋求危机合作

金融危机影响了亚洲部分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局稳定。

韩国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

制造业、服务业增长势头大幅放缓,汽车、半导体和计算机出口剧减,股市持续暴跌,货币严重贬值,

经济明显开始走下坡路,

甚至面临成为第二个冰岛的威胁。由于经济的恶化,普通市民因生计所迫造成的犯罪与弃世也正在增加。今年仅上半年各种盗窃案件就已超过去年全年一倍多。

另外一些人在领取免税的油料之后,又转卖给零售商获利。去年这样涉嫌侵吞而被检举的案件数量为件,而今年截止月已经发生了件,

上升幅度巨大。另外随着韩国股票的大幅下跌,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不断有人自杀。

韩国警方相关人士表示:“随着经济增长放缓的势头越来越严重,自杀人数正在增加。”

菲律宾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物价飙升,

失业人口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

马尼拉爆发抗议活动,医疗卫生工作者聚集在菲律宾总医院进行抗议,要求增加工资。为保证社会稳定,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已经下令内阁起草针对贫困人口的紧急就业和生活保障措施,

以应对经济衰退下的就业问题。

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物价飞涨,对政府不满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甚至出现了反政府游行示威,

引起了政局和社会动荡。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亚洲特别是东亚各国加强合作的意识逐渐加强。

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东亚国家开始加强区域金融合作,近年不断提出具体合作构想和计划。此次金融危机再次推动东亚国家加速东亚外汇基金建设的进程。韩国积极倡导在中日韩之间加快启动东亚外汇储备基金计划。菲律宾呼吁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力度,

利用亚欧首脑会议的机会举行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共同解决国际金融市场上信贷紧缩的问题。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又进一步增进了亚欧各国的联系与理解,亚洲各国正积极谋求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加强合作,

共同应对危机已成为亚洲各国的共识。

中国:扩大内需,应对危机

到目前为止,

虽然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及欧美,但影响还是存在的。在以后相当的时期内,其影响可能更大,

特别是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甚大。金融危机导致了欧盟、美国为主的市场需求减少,从而使中国的出口贸易面临困难,

出口增速放缓,尤其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纺织业是我国最大的出口行业之一,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市场需求的疲软,使我国纺织行业感受到销售压力。

此外,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出口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不少中小企业已开始面临经营困难问题。

另外,除了这一直接影响外,金融危机很可能还会带来一系列间接影响,

美国经济衰退可能会导致美元贬值,

由此带来的汇率变化不仅会削弱我国外向型企业出口利润的增长,还会使出口与消费这两大经济增长动力受损。经济的滑坡与企业的衰退,又必然带来失业率增加、收入下降等问题,进而使许多人消费信心不足,

内需萎缩,形成恶性循环。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范文第篇

(一)汇率制度的概述

。汇率制度的基本含义。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它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对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

而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汇率制度的分类。

汇率制度可以大体分为三类,

即钉住汇率制(即使本币同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中间汇率制(即以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值作为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即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决定)。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调整过程

我国从年与外汇市场的官方汇率与调节汇率并轨(即美元兑.元人民币)之后,

汇率制度的调整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年月~年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年月期间则是以人民币与美元双边汇率稳定为管理汇率的依据,其结果是导致事实上的单一盯住美元;年以后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长期高速、稳定的发展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如图所示),人民币迫于升值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从年月日起又一次开始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亚洲金融危机简述以及其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

(一)亚洲金融危机简述

在危机爆发前,东南亚国家普遍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在美元弱势的时候,这样的汇率制度极大促进了出口,带动其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随着世纪年代美元的走强,

东南亚国家货币也随之走强,在这一形势下,

这些国家贸易出现严重的赤字,短期外债快速上升。

本国居民和外国投资者对于政府维持固定汇率的信心开始动摇,出现大量的资本外流现象。金融投机家索罗斯两次大量抛售泰铢,形成泰铢贬值之势,

泰国央行开始干预金融市场,即通过大量卖出美元回笼泰铢,损失了近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从此泰国政府失去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

不得不在年月日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泰铢贬值的影响下,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继放弃原有的汇率制度,

允许汇率的自由浮动。亚洲各国货币纷纷贬值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亚洲金融危机从此爆发。

(二)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与这些国家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下文主要从经济增长、贸易依存度和经常项目占比重这三个宏观经济指标,

对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五个亚洲国家(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韩国)与中国近期宏观经济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希望可以从中得到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启示。

。经济增长。世纪年代的亚洲五国在危机爆发之前基本上都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在危机开始之后,

这些国家都出现了负经济增长,年的平均增长率为-.%。

一方面,与这些国家一样,

在~年期间我国也经历着高速的经济增长,甚至在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长率仍然达到.%。但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相比亚洲五国上世纪年代的经济增长更为平稳快速。

。贸易依存度。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而贸易依存度则为进出口总额占比例。

从图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贸易总量比较大。从图可以发现,经历年经济危机前后十年的我国与上世纪年代的亚洲五国一样都具有较高的贸易依存度,

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在之后几年的依存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特别的,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五国的外贸依存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进出口总额超过了的总量。

。经常项目余额占的比例。在世纪后期亚洲五国都实行了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在美元弱势的时候,这样的汇率制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出口商品的成本。但是年代美元的再次崛起,使得他们的货币出现严重高估(货币升值),

货币高估直接导致了其经常账户的赤字。年上述五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余额占到了总量的.%。危机后,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使得赤字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

相反,在我国则是经常账户的连年盈余(图)。

经过以上三个宏观指标得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我国与亚洲金融危机前的亚洲五国都有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贸易依存度较高,

但这两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我国的经济增长更加的平稳快速,贸易依存度显著低于亚洲五国的平均水平。另外在经常项目上由于亚洲五国币值被高估,

所以经常项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我国则处于顺差状态。

三、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汇率改革的启示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很多亚洲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它们的经济发展,

而这种结果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们的汇率制度,所以通过分析可以从它们的失败上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上找到一些启示。

首先,在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上,

对于一个融入国际外汇市场的国家来说选择浮动汇率制度对于固定汇率存在优越性。如在以上的宏观数据比较中,世纪初实行浮动汇率体制的中国可以很好的通过浮动汇率的自由调节机制使经常项目实现平稳顺差,相对来看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亚洲五国的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会因为美元升值而其币值被高估,

从而会导致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当本国货币出现贬值的压力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国内利率来缓解货币贬值的压力,但是这一举措给本来就脆弱的银行和公司带来更大的打击。如果允许汇率贬值又会使得以本币表示的外币负债额度急剧上升。

政府部门想要维持固定汇率制度,但是又不能运用利率这一手段,随着国际储备的耗尽,对汇率的投机性攻击将最终成功(就像索罗斯阻击泰铢一样)。因此,

固定汇率制度会使得金融危机的破坏性更加严重。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范文第篇

一、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由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而由于利息上升,

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继而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

美国次贷风波发生以来,

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对于中国来说,

这场危机无疑给国内金融业带来了不少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等方面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应对

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银行业,

因此,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

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体系和某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又有很大区别,我国的金融体系有自己的特色,即高度受控。

正如王岐山副总理说的,中国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太大冲击。那么为什么我们能如此“独善其身”呢?

尤其中国已经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经济体,外贸依存度高达%~%,每年有巨量资金跨境流动。按常理来说,中国与国际金融环境的紧密联动应使其深受影响才对,

那为什么我们依旧岿然不动呢?原因是中国通过政府对利率、汇率等主要金融变量进行严格控制,通过对资金跨境流动的严格管制人为地挡住了金融海啸。形象地说,

中国政府就像抗灾前线的战士一样,亲自跳下水,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背后的国内金融机构。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自身实际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例如中国的国家财政在过去若干年中多次向银行体系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如果没有上述注资,

在此次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的银行绝不会那么轻松脱身。

现在金融危机已经延伸至全球,并广泛影响到实体经济领域。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我国在此次危机中也遭受重创:出口锐减、失业率上升、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环境、资源等各种问题交织的社会矛盾更为凸显。这些问题表明,我国在采取新经济刺激对策反危机的同时,需要反思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

更积极主动地布局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和社会改革,开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要以扩大内需为核心

党中央、国务院要高度关注就业、关注社会稳定、关注由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

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成为我国执政决策的基本理念。由于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长周期之中,

城市化建设正处于大干快上阶段,城市化是提升内需的根本。而对于农村市场的广阔前景,

我们要积极推动农村的消费,包括家电下乡、对三农的补贴支助。

中央宣布了万亿的财政刺激方案,这将极大推动内需,我们要按科学发展观来统一谋划。

、加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

过度的金融创新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那么其最严重的结果即将波及实体经济。

金融动荡也让人们感受到金融开放与监管同步的重要性。

如何加强金融监管,

在开放与监管中寻求平衡,对于任何经济体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加强区域合作

亚洲作为新兴市场,

内部互相合作相当重要,在贸易和投资方面,

亚洲内部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

如果能够互相进一步开放,

将刺激亚洲内部的快速增长;在贸易方面,亚洲经济体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

在相互投资方面,亚洲内部也存在提升空间。受金融危机影响,亚洲新兴经济体来自欧美的投资大幅度减少,如果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能够进一步相互开放资本市场,

将刺激亚洲内部的投资增长。

金融危机开始改变全球金融力量的对比,亚洲很多持有大量外汇储备和金融比较稳健的国家在全球金融体系的地位和分量在增加,西方国家对亚洲在金融上的依赖程度将增加。

因此,

现在是建立东西方更加平衡的金融关系的极佳时机。

转贴于

三、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此次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但同时也是我们加快改革的重大战略机遇。我们在认识层面上更加明确自身的不足以及改革的方向,我们的市场经济要有一个重新划分政府、市场关系的过程。另外,由于金融危机,

出现了内需不足,所以更有利与冲破一些利益格局,这是调整发展战略推进大国发展战略的机遇。

、利用危机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技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在年曾说过“靠低技术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型,

不可能持续。”上世纪年代末,日本发生经济危机,其实主要是金融危机,

制造业所受影响并不大。由于日本拥有一流的技术能力,不仅未出现制造业企业大批破产的现象,反而在海外积累了巨额产业资本。

我国现在正面临产业转型可以借鉴这条路子,推行技术先进,调整产业结构,恢复并提高制造业。

要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就要国强民富,做好社保和民生问题。目前,我国拿出了万亿的投资,

很大方面就是在民生问题上加大力度。此次金融危机正好是我们在经济上建设和谐社会的机会。

、全球部署我国资源,包括我国金融资源

我国有万亿的外汇储备,

金融危机给我们一个机遇,让我们拿一部分的外汇储备购买国外的资源和资源型企业的储备,购买国外的技术。中国要完成向发达国家的转型,必须拥有品牌、技术和服务业优势。

、参与国际新秩序制定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范文第篇

第一阶段:年月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

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

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

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

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

一天贬值.%,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月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点;日,

下跌.点,

跌破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

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月中旬,

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

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月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

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

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年初,

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月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

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月日,

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受其影响,

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月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

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年月底的日元兑美元跌至年月初的日元兑美元:、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

一度接近元兑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

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年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

恒生指数一直跌至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

港元兑换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

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

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

俄罗斯中央银行月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月日,卢布贬值%。

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

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

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

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年,金融危机结束。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

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

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义扩大金融自由化,

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

于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

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山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

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

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世纪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

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

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

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

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

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

没有解决上述问题。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

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范文第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货币跷跷板效应

一、何谓跷跷板效应

跷跷板效应最初由美国广告学专家艾?里斯提出,是指一个名称所代表的两种产品被分置于跷跷板两端,

当一种上来时,另一种就要下去。简单地说,就是原强势品牌和延伸品牌竞争态势此消彼长的变化,

同一品牌不同产品的市场表现互相冲突无法平衡。

有人提出用跷跷板效应来解释股市和期市中的特殊现象,即股市债市跷跷板效应在我国有两种表现类型:一种表现为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资金大量集中地从一个市场流入另一个市场;

另一种表现为股市债市长期存在的“股市涨债市跌、股市跌债市涨”的现象。这与跷跷板效应的最初定义已经毫无关系。因此,可将广义的跷跷板效应理解为:对应的两个板块之间的此消彼长。

观察到历次金融危机中各国际货币汇率体现出的此消彼长的波动现象,在国际货币汇率波动这个领域给出跷跷板效应一个新的定义:全球各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在金融危机中波动呈此消彼长的现象,任何一方的不稳定都会影响到其他货币汇率的波动。

下面利用跷跷板效应对全球各国际货币在金融危机中汇率所体现出的异常波动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例证年的欧洲货币危机、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全球各主要国际货币汇率波动中此消彼长的现象即跷跷板效应的体现,

并解释其机理,找出规律: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汇率呈现此消彼长。运用规律来进一步分析此次全球次贷危机中国际货币体现出的异常现象。

二、金融危机中跷跷板效应的历史见证

(一)年欧洲货币危机

年世界经济已超越国家的障碍,

正在走向区域化、全球化。北美、欧洲和日本形成了自由贸易的“黄金三角形”。

以美国为核心、加拿大和墨西哥加盟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以欧洲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统一市场,以及以日本为核心的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形成,

构成了世界经济的新的三元框架。在上述三元框架为主体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形成了多重立体结构的格局。在这种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框架下,

根据跷跷板效应,任何一方的经济力量被削弱都会导致其他两方的经济力量增强。

年发生在欧洲内部的货币危机造成了欧洲各国货币在汇市上巨大的波动。

由图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两种货币波动呈反相关关系。欧洲货币危机虽然对欧洲实体经济影响不大,但在汇市上造成了较大的波动,甚至使英国被迫退出欧共体。年由于两德刚刚统一,

国家财政赤字明显,通胀压力大。德国马克开始逐渐升值,但由于欧共体汇率制度的限制,

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货币需要维持与马克的比价,导致英镑被动升值,年月英镑受货币市场的投机冲击已无力维持升值,

遂宣布退出欧共体,

英镑与马克脱钩。

由表看出,年第季度国际短期资本看好坚挺的马克,抽离美国和英国而大量流入德国,而在危机缓解之后资本又逐渐回流,

恢复原有份额。在汇率波动上表现为美元与欧洲综合货币此消彼长。

(二)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年月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使东南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大幅贬值,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

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受汇市、股市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

由图可以明显地看出日元和美元这两种货币波动呈反相关关系。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了日元汇率的波动和分阶段的贬值,

而东南亚局势的动荡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国际短期投资的目光转向了当时更为安全的美国,东亚国家在危机发生前吸引着大量的外资,

其中包括外国直接投资,但更多是以股票、贷款性质进入的短期外资。

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

大量外资迅速从危机国撤出,转而投向经济稳定增长的美国。

由表可看出,年第季度日本的金融项目净额大幅降低,而同时期美国的金融项目净额增长了一倍多,

但年第季度危机缓解之后国际短期资本又迅速抽离美国,投向了更加有利可图的国家或地区。东南亚金融危机解除之后,

各项指标逐渐回归正常。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的震荡在汇率波动上短期内表现为与危机国逆向波动,此消彼长。

三、次贷危机中是否存在跷跷板效应?

年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

对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造成了较大影响。就目前看来,次贷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世界其他地区经济所受的影响也很严重。

次级贷款危机向其他国家传递的路线之一是金融蔓延,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出现了投资次级债的损失。同时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可能产生心理蔓延,特别是房价的重估。

英国、西班牙等国更容易受到房价泡沫破灭的打击。同时,美国消费的产品远多于其生产的产品,其需求的急剧下降必然将损害其他地区的经济。

由图可明显看出,次贷危机过程中美元和日元单边汇率上扬明显,澳元下跌明显,而欧元保持震荡走势,有相对小幅的下跌。

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结合图和表逐个分析各经济体受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在汇率方面呈现此消彼长的跷跷板效应:

(一)年年初,

全球经济局势的普遍震荡导致了国际短期投资的方向重新转向了美国。

从短期来看,为了弥补亏损,

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美国金融机构纷纷从全球市场抽回投资;

同时,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基金,也加大了对美国金融机构的投资力度,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方向是从其他国家流入美国,致使美元汇率表现为回升,

而到年年末,国际短期资本重新从美国流出,美元单边表现为贬值。

(二)日本自从世纪年代开始就变成了一个资本流出国,面临金融危机,

很多国际资本为了躲避危机自然回流,所以日元在年第季度也转而表现为升值,

到第季度之后,国际短期资本重新从日本流出,

此后日元单边汇率表现为贬值。

(三)澳洲受次贷危机影响而投资环境逐渐恶化,国际短期投资迅速抽离,澳元汇率表现为不断程度的贬值,

而年年末危机逐渐缓解,国际短期资本回流,

澳元表现为升值。

(四)欧洲受次贷危机影响其投资环境时好时坏,危机过程中国际短期流动资本在欧洲不断流入和流出,极不稳定,

欧元单边汇率表现为震荡波动,略有下降。

综上所述,

次贷危机中各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呈此消彼长的跷跷板效应。

四、启示:跷跷板效应机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风向标

通过以上对次金融危机中各主要国际货币汇率波动的分析和解释,

合理地解释了金融危机中发生的以往经济学原理解释不了的特殊汇率波动现象,证明了跷跷板效应影响的汇率波动确实广泛地凸显于金融危机中。从年和年这两次金融危机中可以明显看出,受危机影响的国家都经历了相似的过程:危机爆发――国际短期资本抽离危机国转而投向非危机国――危机国汇率降低而非危机国汇率升高――危机逐渐缓解――国际短期资本回流――危机国汇率回升,

非危机国汇率回落。可见,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危机爆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危机中国际短期流动资本不断寻求更加安全的避风港,迅速地流入和流出,导致了相关货币的反方向波动。而由于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使得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在各个危机国之间游走,导致了各国际货币呈现更复杂的此消彼长的跷跷板效应。

我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由于对各国际货币汇率预期有误所以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要正确把握一国汇率的波动,

从跷跷板效应的机理分析,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投资者的目光指向了危机中的避风港。

短期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冲击很大。短期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导致资本项目顺差过大,形成货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一旦外国资本大量流出,

则会导致本币迅速贬值,增加出口换汇成本,从而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包括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外汇储备和货币政策等,

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以更准确地预期各国际货币汇率走势。

主要参考文献:

[]肖炼。论九十年代美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新战略[]。美国研究,()。

[]李艳君。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