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杜牧全集

    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她的水源来自天上,奔流到海却不再回头。这句诗句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象,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无常和流转。无论是黄河的水还是人生的时光,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把握当下的时光,不要让它们从指间流失。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黄河之水天上来,形容黄河水势浩荡磅礴,如天上的洪水倾泻而下。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蜿蜒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它的水量巨大,带来了丰富的土壤和水资源,使得黄河流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黄河水的奔流却并不平稳。由于黄河流域地势陡峭,河道曲折,河流的水位和流速常常变化无常。每年夏季,雪水融化和降雨增多,黄河水位上涨,形成了著名的“黄河泛滥”。泛滥的黄河水冲毁堤坝,淹没农田,给沿岸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尽管如此,黄河对中国人民来说,却是一条神圣的河流。在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和历史遗迹。如今,黄河流域仍然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经济发展区域,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资源。

    黄河之水奔流到海,象征着黄河的水流不断向前,不停地向海洋奔流。黄河水的流动,是自然界中永恒的循环,也是人类奋斗的象征。正如黄河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人们也应该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发展,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奋斗,把握好每一刻,让自己的生命像黄河一样,奔流向前,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全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君不见,西山骄阳似火,黄河波涛汹涌。它源头的水,奔腾而下,流经千山万水,最终汇入大海。黄河之水,势不可挡,永不停歇。它的浩渺与壮丽,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君不见,岁月如梭,时光荏苒。高堂之中的明镜,见证了岁月的流转。曾经青丝的头发,如今已化为白雪。人生短暂而美好,我们应当珍惜每一刻,不要让金樽空对月,虚度光阴。

    君不见,天生我材必有用。无论经历多少坎坷,我们都要相信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即使千金散尽,我们也能重新起航。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就像烹羊宰牛一样,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君不见,岑夫子与丹丘生,他们豪情万丈,将进酒,杯莫停。他们用美酒畅饮,歌唱人生的壮丽。愿我们也能与他们同乐,倾耳聆听他们的歌声,一同享受人生的美好。

    君不见,钟鼓馔玉虽然珍贵,但愿我们能长醉不复醒。古往今来,圣贤们都孤独寂寞,唯有饮者才能留下名字。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尽情欢笑。主人不计较少钱,只希望能沽取美酒,与君共饮,一同消解人生的愁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不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人生短暂。让我们珍惜每一刻,与友人共饮,畅叙人生,不让万古愁困扰我们的心灵。愿我们能与黄河一样,奔流不息,永不停歇,追逐着生命的美好。

    3、黄河之水天上来 全诗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一句流传千年的诗句,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希望。

    黄河之水天上来,形容了黄河的水量浩大,如同天上的降雨一般。黄河发源于中华大地的青海高原,经过数千公里的蜿蜒流淌,最终注入渤海。它的水量如此之大,源源不断,给中原大地带来了丰沛的水资源,也为这片土地孕育了繁荣和富饶。

    黄河之水天上来,还寓意着黄河的伟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精神。它曾经多次改道,给沿岸居民带来了灾难,但每一次灾难过后,中华民族都能从中汲取力量,重新崛起。黄河的水,不仅是物质的滋润,更是精神的滋养。

    黄河之水天上来,也是对黄河文化的赞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和价值观。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从夏商周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社会,黄河文化一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对黄河的赞美和敬仰。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美丽,也让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要珍惜黄河这片土地,保护好它的生态环境,让黄河继续流淌下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句不仅仅是对黄河的描述,更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和自豪。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共同的财富。让我们一起保护黄河,传承黄河文化,让黄河之水继续天上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4、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寓意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中,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寓意更是让人深思。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句出自中国古代的民间歌谣,表达了人们对黄河水的赞美和敬仰之情。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承载着无数人的血脉和文明,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智慧。而“黄河之水天上来”则是对黄河水的美好寄托和祝愿,它意味着黄河水的宝贵和神圣。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寓意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黄河水源于高山深处,经过漫长的流程,最终汇聚成大江大海。这句诗句也暗示着黄河水的不屈和坚韧。无论遭受多少困难和挫折,黄河水都能勇往直前,迎接未知的挑战。这种精神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特点,无论面对何种困境,我们都能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寓意还可以解读为黄河水的包容和普照。黄河水滋润着沿岸的大地,使得这片土地得以繁荣和富饶。这种包容和普照的精神也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待人接物之道上。我们乐于助人,宽容他人的过失,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正是这种包容和普照的精神,使得中国社会能够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寓意是多维的。它既表达了对黄河水的赞美和敬仰,又体现了黄河水的坚韧和包容。它也象征着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对黄河水的赞美,更是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歌颂。让我们一起珍惜黄河之水,传承黄河文化,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