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杜牧全集

    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终南山作者_唐·王维《终南山》

    终南山,古老而神秘的山脉,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在这片山脉的怀抱中,他们寻觅到了诗意的源泉,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本文将带领读者领略终南山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作者对这座山的深深情意。

    1、终南山作者

    终南山,位于中国陕西省的一座著名山脉,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自古以来,终南山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终南山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宏伟壮观之感。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四季变幻多姿,尤以秋季的红叶最为壮观。登上山顶,可以俯瞰山下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山中的溪流、瀑布、湖泊更是增添了山脉的灵气和生机。

    终南山的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人在此谱写了著名的《终南山序》。这篇文章以终南山为背景,描绘了山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此后,终南山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不少文人都在此创作了不朽的诗篇和文章。他们用笔墨描绘终南山的美丽,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终南山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山中有众多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如太白楼、洛神庙等。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终南山还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许多道观和寺庙,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终南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此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领略中国的文化底蕴。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美丽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终南山的美景、历史和文化,让人们流连忘返。它不仅是一座山脉,更是一座象征,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大自然的壮丽鬼斧神工。无论是登山健身、观赏美景,还是感受文化底蕴,终南山都能带给人们无尽的惊喜和享受。

    2、唐·王维《终南山》

    唐代文学家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充满了深情和哲理。其中,他的《终南山》是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诗歌,展现了他对山水之美的独特感悟。

    《终南山》以终南山为背景,描绘了山的壮丽和美丽。诗中写道:“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这句话表达了终南山高耸入云,与天相接,与海相连的壮丽景象。接着,诗人用“峨峨”、“巍巍”、“耸耸”等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山峦的高大和雄伟。他还写道:“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在山中遇到了人家,停下车子,坐在枫林中,欣赏晚霞的美丽。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将终南山的壮丽与山中的宁静相结合,给人一种宁静与美丽的感觉。

    《终南山》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写道:“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句诗描绘了山间的小径在云雾的笼罩下变得黑暗,而江上的船只却独自闪烁着明亮的火光。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人生就像野径一样,充满了困难和挑战,而人们在这困难中寻找生活的光明和希望。

    通过《终南山》,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描绘终南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也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告诉人们在困难中寻找希望和光明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维的才华,也给人们带来了思考和启迪。

    3、终南山原文

    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终南山地势险峻,山势陡峭,峰峦叠翠,云雾缭绕。山上树木葱茏,花草丰茂,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每年春天,终南山的山腰上,桃花盛开,粉红色的花瓣点缀在绿树之间,美不胜收。夏天,山上的翠绿与碧蓝的天空交相辉映,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秋天,终南山的山岭上,红叶满山,如火如荼,美不胜收。冬天,山上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终南山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在终南山的山麓上,有着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其中最著名的是韩愈的《终南山》。这首诗以终南山的壮丽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万壑深,千岩出,猿声啼不住”描绘了终南山的壮丽景色,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给人一种哲理的感悟。

    终南山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山上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如杜鹃花、山杏、鹿、猴子等。这些动植物丰富了终南山的生态系统,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游客。无论是登山健身,还是观赏风景,终南山都能给人带来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终南山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它将给你带来难以忘怀的体验。

    4、王维归隐终南山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思乡之情而著称。他的一首名诗《归隐终南山》表达了他对隐居山林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终南山,位于唐朝的长安城附近,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山脉。王维对这里的景色深感着迷,他常常往终南山游玩,寻找心灵的宁静和灵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维逐渐对尘世之事感到疲倦,他开始渴望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

    在《归隐终南山》中,王维写道:“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这里描绘了终南山的美丽景色。王维通过描绘山脉的秀丽和云雾的飘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他希望能够远离尘嚣,回归到这片自然之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王维进一步写道:“野老与人稀,寒山一带伤。昨来苦雨晴,山晚见晴霜。”这里表达了王维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与世隔绝,与野老为伴,远离人群的喧嚣。他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能够找到真正的自己,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王维的《归隐终南山》表达了他对隐居山林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他希望能够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对终南山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王维的归隐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墨客,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