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杜牧全集

    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安全管理工作规划范文

    安全管理工作规划篇

    一、“十一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质监局的领导下,切实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安全监察三大职能,

    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质量兴市和品牌战略工作强力推进。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质量兴市活动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品牌战略的决定》和《市知名品牌评价管理办法》,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

    各区县政府、风景区和市发改委、市质监局等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质量兴市和品牌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全市上下联动的组织推进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共获得省质量管理奖个,

    名牌产品个,知名品牌产品个,大大超出了“十一五”期间争创个名牌产品的预期目标,

    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双提升”。

    。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全市共有家企业获得张食品生产许可证。

    全面推行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制度,

    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广泛开展质量提升服务进万家活动,充分发挥生产许可的强制性作用,大力支持推广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

    强制淘汰能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十一五”期间,

    市级监督抽查组,批次合格率为.%,比“十五”期间提高.个百分点,

    高于“十一五”期间全省产品抽查合格率(.%).个百分点。

    。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积极帮助省、市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完善标准体系,

    牵头、组织制定国家标准项、省级地方标准项,

    全市采标企业达家个产品,

    有家企业通过了“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年月,省政府授予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先进单位称号。年月,

    我市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项目高分通过验收。年月,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我市“部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称号。毛峰、太平猴魁茶国家标准实物样完成研制并通过国家评审。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成绩斐然。毛峰茶、太平猴魁茶、贡菊和五城茶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县松萝茶和黟县“腊八豆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计量管理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培训、比对和计量标准考核等形式,提高了市县两级计量技术机构的检定能力,

    并协助省局对区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组织了统一的复查考核;积极推广和指导、帮助企业完善计量管理制度,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计量检测设备和计量管理人员,

    建立健全测量管理体系;开展节能、节水和节材计量标准宣贯,对重点用能、用水单位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截止目前,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

    重点定量包装商品量的抽查合格率达到%,强检计量标准受检率达到%;商贸领域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以上,医疗卫生领域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

    。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高。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所有执法人员必须经严格考试合格、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执法证方可参与行政执法,

    执法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职责。

    在执法中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年部分案卷使用说理式文书的基础上,年扩大到%立案案件均使用说理式执法文书,并在区县局推广。

    在年省质监局组织的优秀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评选中,我局两个案卷分获二、三等奖。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每季度按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认真落实安全监察工作。先后开展了起重机械和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专项整治、气瓶充装单位专项整治、小型锅炉专项整治、电梯起重机械安装维保市场整治等活动。通过专项行动和日常监察,进一步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认真做好“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工作。对全市台特种设备,

    根据设备类别、所处位置、危险性等情况分为、、、类分别进行管理。对列入、类目录特种设备全面巡查到位,对列入类目录特种设备实行重点监控。

    各区县局(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深入一线,深入特种设备使用现场进行检查,

    发现隐患,

    及时处置。新增设备做到了%及时办理使用登记。我局连续六年荣获市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单位。

    。执法打假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认真落实企业分类巡查制度,结合辖区打假责任制,

    建立产品质量源头监管责任制,将各项工作层层分解到部门、到人。

    制作了《执法打假责任制区域划分图》、《执法打假责任制组织机构图》,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打假体系。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对家电下乡产品、食品、乳制品、建筑用建材产品、农资产品、家用电器的能源效率标识等进行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局的统一部署,

    设立了“”指挥中心,并成功地与国家质检总局“”投诉系统并网运行,

    同时派专人负责对全市的打假举报投诉工作指挥调度,督察督办。各区县局也加强了“”举报电话的管理,一个四级联动的举报投诉网络基本形成。

    。检验检测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

    年月,建筑面积达㎡的市质检中心检测大楼投入使用;年月,建筑面积达㎡的黟县局综合检测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年月,

    建筑面积达㎡的市特检中心大楼和建筑面积达㎡的歙县质检综合检测中心大楼投入使用。目前,区质检中心大楼已经封顶,、质检中心也已立项。

    “十一五”期间,

    全市系统检验检测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县区局,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技术机构“四无”(无人员、无设备、无资质、无收入)的状况,

    实行了市县区技术机构联盟联动,组建了基层工作站,投资近千万元更新了设备。目前市技术所已经拥有余万元的大型检测仪器设备。

    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省局授权能够检验的产品有个,

    参数有项。市特检中心目前拥有工业射线探伤机、磁粉探伤机等仪器设备余台,取得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大项检验资质。各区县局在省局的支持下,

    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具备了常规检验能力。

    。班子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历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都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对重大决策、年度考评、干部任免、人员调动、财务管理等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民主讨论,

    科学决策。

    狠抓党风廉政责任制的签订、分解、落实和考核,

    以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促进其他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积极倡导干部职工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

    鼓励参加省局与有关高校联合举办的学历教育活动,并对完成学业人员予以学费补贴,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文化知识水平。

    截止目前,

    全市质监系统岁以下在职人员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其中人取得本科学历,占.%,

    硕士研究生名。

    每年都举办由全市质监系统所有公务员、稽查队员和各直属机构班子成员参加的春季学习培训班进行集中学习。

    。机关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大了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

    各区县局(分局)、市局直属单位和科室主要负责人%实行了轮岗交流,部分科室工作人员也进行了轮岗交流,基层局领导班子和各科室人员知识、年龄和能力结构配置更加合理。

    制定了《党内组织生活会制度》、《局长办公会议制度》、《学习制度》等个制度,在全市系统形成了用制度管人,

    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的良好工作局面。严格执行单位财务“一本帐”,银行支出“一个户”,

    资金审批“一支笔”要求。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

    努力构建和谐机关。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和《内部审计暂行办法》,先后对位离任的基层单位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二)“十一五”期间形成的主要经验

    “十一五”期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还积累了不少重要经验。

    。发挥政治优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质监工作全局。

    “十一五”期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履行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转变机关作风,

    全力打造“服务、平安、科技、和谐”等四型质监;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梳理行政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时限;深入开展“三大服务”,

    出台保民生、保增长十条措施;组织开展了纪念小平同志视察周年座谈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情况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促进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发挥职能优势,坚持把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为质监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上,

    主动介入、措施得力;在与党委政府关注的旅游工作上主动介入,

    以服务标准化助推旅游国际化,取得明显成效,年月获全国首个“部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称号,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党组的充分肯定;

    在涉及安全监管的问题上,严格把关,行动迅速,

    很好地维护了群众和企业的利益,积累了丰富的产品质量监督、特种安全监察和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假办案工作办法,

    当好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推进器”和“质量监控仪”。在履行职能、服务社会的同时,不断提高质监部门的知名度和权威性。

    。发挥整体优势,坚持把建立完善的质监工作体系作为推进质监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

    充分发挥垂直管理体制的作用,

    对全市质监系统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对全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项目建设实施统一布局,

    对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和食品质量管理等业务工作实现统一部署。

    积极为基层质监部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效排除地方保护的干扰,

    积极推进打假治劣。以改革促发展,深化技术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组建了“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联盟”,实行了全市系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体现了质监工作的整体优势。

    (二)“十一五”期间存在的主要不足

    。基础仍然簿弱。

    在认识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规律、研究质量技术监督发展战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方面还做的不够;

    基础设施、检验设备和执法装备仍然不足,技术机构特别是县级技术机构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能力十分欠缺,制约了服务能力的提高。

    。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领导干部队伍、公务员队伍、执法队伍、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专业技术水平、业务开拓能力、改革创新意识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质量管理和品牌战略总体水平不高。宏观质量工作缺少抓手,

    没有形成“大质量”机制。由于我市工业基础薄弱,申报产品终端产品不多,在全国有影响的产品大多数是农产品(如毛峰、太平猴魁),

    但农产品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使得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的愿望未能实现。

    。假冒伪劣产商品依然存在。在执法打假工作中,受地方保护主义、部门职能交叉、执法手段和装备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打假工作难度增大;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个别地方和领域执法不到位。

    二、“十二五”期间质监事业发展形势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新的历史时期,对质监事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质监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随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给质监部门实施服务标准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随着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加大对旅游地区的支持扶持力度以及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市展开,市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将得以迅速拓展,将成为质监部门实施服务标准化、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二是随着京福高铁、黄杭高铁、皖赣铁路扩能改造等“三条高铁”全面建成,全市高速公路路网骨架搭建完成,

    以及机场顺利升级为国际机场。我市交通不便的瓶颈已基本打开,

    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条件更加便利。

    承接产业转移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围绕自主创新、培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扩大工业规模,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

    加快提升工业的支撑作用。三是市独特的城市定位和发展要求,

    决定了发展必须努力闯出一条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但旅游长远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与经济短期自我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的约束性与扩张经济总量的突破性的矛盾等,都是近期十分突出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和实施重要的技术标准,

    落实好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利用行政许可手段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四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和“两大安全”,

    人民群众对质量问题尤其是对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质量安全更加关注。

    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支持,更是压力。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和监督把关能力、技术保障能力和业务素质能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三、“十二五”期间质监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线,全面开展“服务质监”、“平安质监”、“科技质监”、“和谐质监”建设,

    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

    完成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区、、质检中心建设;完成县、区局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计量检测能力建设;完成市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卫生状况风险监测项目;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启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编制工作。

    到“十二五”末,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个,名牌产品个,名牌产品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个;

    组建个以上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参与制订国家或行业标准个、省级地方标准项;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的采标率达到%以上;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个,良好农业规范企业()家以上;

    全市%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其中争创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家;重要工农业产品监督抽查覆盖率达%以上;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验覆盖率达%;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持证率达%;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持证率达%以上;

    强制性认证产品持证率达%;

    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项;

    定量包装商品尽含量的抽样合格率达到%以上,强检计量标准受检率达到%;

    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以上。大中型企业测量管理体系基本完善,争取每年新增-家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达到%,

    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达到%以上,万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低于国家规定。

    (三)具体指标

    、固定资产指标

    、人才指标

    。科技指标:

    。业务指标:

    。建设指标

    。创建指标

    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

    树立良好形象

    四、“十二五”期间质监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深化三大服务,进一步扩大“服务质监”的影响力

    、继续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深入贯彻《省质量发展规划(—年)》,巩固和深化“质量兴市”工作成果。继续实施“以质取胜”战略,

    实现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立质量奖励制度;指导企业走“以质取胜”的发展之路;

    做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设备监理、产品防伪等职业资格管理的相关工作;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提升质量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继续推进名牌战略。积极关注中国名牌和名牌评价工作动向,

    努力让“制造”获得更大份额。

    探索建立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名牌评价机制,

    扩大名牌知名度,倾力打造“品牌”;积极开展名牌产品培育工作,

    制定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并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指导、帮助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完善计量、标准、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深入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

    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巩固“部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成果;围绕新型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鼓励和引导重点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完善企业标准体系;

    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与技术相互融合,将自主知识产权融入标准中;鼓励重点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

    打造整体品牌形象。

    结合我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建设,在旅游服务业继续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强化企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加大对我市毛峰、太平猴魁、贡菊和五城茶干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督,健全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培育地理标志文化,开展地理标志保护宣传,

    严厉打击假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为;积极做好黟县腊八豆腐和松萝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

    、完善质量信用体系,加快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企业质量档案建设工作,加快建立以产品质量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体系。

    在建设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实施分类监管的基础上,以信用等级监管、扶优治劣等手段配之信息技术手段,为社会营造质量信用环境,搭建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平台,

    做好与社会信用体系衔接的准备工作。加强企业质量状况的分析和研究,

    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逐步建立企业“质量诚信”评价体系,

    逐步建立“质量诚信”征信、授信制度。

    、加强计量工作,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保障。

    强化法制计量。组织开展“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评价活动,加强对食品、餐饮业、农资、加油机、医疗等计量专项督查;加大商品量计量监督检查力度,完善抽查机制;

    加大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市级监督抽查范围和抽查批次;

    加快推广标志,

    争取每年新增-家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取得计量保证能力合格证书;强化重点计量器具监督管理。

    推进科学计量。建立健全量值传递、溯源运行机制;加强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和计量检定、校准方法的研究应用,

    充分发挥社会计量资源的作用。完善工业计量。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适应生产经营需要的自主管理的计量工作自律机制;指导、帮助计量管理工作相对薄弱的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完善计量管理制度,

    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计量检测设备和计量管理人员;进一步开展节能、节水和节材计量标准宣贯,推广先进的能源计量检测和节能监测技术,鼓励企业学习、引进国际先进的节能、节水和节材计量管理和检测技术;

    对重点用能、用水单位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为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二)加强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平安质监”的控制力

    、监督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一是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全面落实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建立和实施“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二是严格生产许可,确保市场准入工作平稳有序。坚持准入标准,严格条件审查,

    严把食品企业市场准入关,加强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

    三是结合实际,抓好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控工作的有机结合。以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非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为重点指标,

    把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不发生影响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四是按照分工,做好小作坊的整治和改造升级。按照市政府的职责分工,

    监督所有签订承诺书的小作坊持续符合基本卫生条件,建立原料进货、产品销售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台账;对工商营业执照不全的食品加工者,通过帮扶引导、整改升级等手段,

    促其改善生产条件,达到食品生产小作坊基本卫生条件。

    、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以贯彻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为主线,全面推进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努力发挥生产许可证工作在落实产业政策、促进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生产许可的强制性作用,

    大力支持推广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能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强化有证企业监管,打击生产、销售无证产品的违法行为。

    、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

    突出重点,强化对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以及质量问题突出产品的监督抽查,

    将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主要性能指标作为监督重点开展跟踪监督;不断细化和规范后处理工作程序,提高后处理工作的权威性;

    对质量问题严重、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质量信用低下的产品,采取新闻曝光、强制撤柜台、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措施,

    实施市场退出机制。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一是落实安全责任制。落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监管、检验机构技术把关和地方政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

    二是充分发挥动态监管体系作用,做到特种设备及时登记、及时检验、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提高监管效能。三是有效开展对各区县局(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市特检分院和相关企业的安全绩效评价,

    使有限的监管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与节约效能,促进特种设备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统一。四是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和检验检测各环节的节能监管工作。

    、整顿和规范认证市场。

    一是落实《认证认可条例》的各项规定,针对当前认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反应强烈的问题,依法加大查处力度;

    组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行政稽查工作;

    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农产品及食品认证有效性的专项监督检查。二是严格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行政执法工作,重点打击违反规定不申请强制性产品认证和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经强制性认证的产品及伪造和冒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违法行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

    三是加强对获证检测机构的监管,提高“二合一”评审的工作质量。

    立足于切实增强质量监督工作的技术保障能力,坚持强化监管与加大服务相结合,不断加强对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

    以比对试验为主要手段,加强对检验机构的日常监管。重点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

    加强市级食品检验能力,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科学、规范、高效。

    、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

    一是加大执法装备投入;

    完善打假责任制、预警监控制度、快速反应机制、奖励举报制度和专项检查制度,形成打假的长效机制;

    二是组织开展联合打假和专项打假活动。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积极建立联动协作办案的机制,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发挥好举报投诉系统的作用,加强地区之间、质监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打假信息交流。

    (三)强化能力建设,

    努力提高“科技质监”的竞争力

    、全面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建立健全质监科技工作管理体系,加快质监科技创新,提高质监科技水平,形成开放、竞争、协作的新体制和运行机制,

    科技总体水平接近省内先进水平。

    、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市、县质检中心办公、检测综合用房面积分别达到和以上,

    检测技术支撑体系日益完善,

    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与检验检测水平滞后的矛盾基本解决。市级检测机构能够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

    具备重点产品的全项目检测能力,关键项目检测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具备应对区域内产业领域开展常规检测项目的能力,

    具备大批量产品的定性和筛选检测能力,满足日常监管的检测需求。

    、继续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发展。按照错位发展、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

    基本解决技术机构长期存在的机构重叠设置、项目重复建设、投资主体单一、管理理念陈旧、运行机制落后等问题,使我市技术机构向市场化、多元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技术先进、人才集聚、管理科学、运转有效的市场主体,

    将技术机构“做大、做强、做精、做专、做优”。同时积极争取技术机构的准确定位,探索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着力自身建设,

    切实提升“和谐质监”的软实力

    、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坚持从严管理干部,

    特别是要重点管理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鼓励机关干部到质监一线干事创业、服务发展。

    加大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和廉政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执法规范、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行政执法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本着“用好现有人才,稳定骨干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建立全员聘用制,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因事设岗,提升检验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有针对性地聘任中高级专业人才。

    、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质监工作的要求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制订和完善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的有关规定,

    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制度建设,保障执法效能。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全系统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按照执法检查、审理决定和监督执行相分离的原则,

    完善行政执法案件办理体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自觉接受各级党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企业、社会团体、新闻媒介等有关方面的监督,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

    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质监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

    、加强文化建设。着力打造质监文化品牌,积极创造以人为本、和谐奋进、竞争合作的工作环境,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养成良好行为规范,促进形成文明和谐、奉献进取的价值取向。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培育和激发干部职工的团队精神。要依靠文化的力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和衷共济的质监队伍,真正达到“工作让党委政府放心,质量让人民群众满意,

    形象让社会各界认可”,树立人民质量卫士的良好行业形象。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注重考核结果应用。

    不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努力建立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效能建设制度,

    以明察暗访为抓手,注重做好平常性的教育引导工作,把效能建设逐步向科室、股室延伸,严肃工作纪律,强化机关作风。

    切实加强对涉企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重点查处乱收费、乱摊派、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设立“小金库”行为,失职渎职行为等。进一步加大财经纪律和制度建设的执行力度,

    扩大内审工作范围。要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全市系统公用经费支出、招待费同比继续下降%。

    严格执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切实做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理财,努力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做好以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及质量、计量、标准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普法教育,

    做好《行政许可法》、《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升级改造市局门户网站,完成区县局门户网站建设,设立满足需要的政务(事务)公开栏目,定期政务(事务)公开信息,

    打造一流的面向社会大众的质监宣传平台。

    建设办公自动化平台、质监业务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和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平台。

    积极配合省局建设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专用网络。完善新闻宣传管理及运行制度,

    加强新闻宣传信息员队伍建设。继续在本级主流新闻媒体开设质监宣传栏目。

    五、“十二五”期间质监事业发展需攻关的重点项目和阶段目标

    (一)重点项目

    “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合成树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区、、质检中心建设;

    全面完成县区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计量检测能力建设;完成黟县腊八豆腐生产工艺改进项目;完成市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卫生状况风险检测项目;

    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启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编制工作。

    (二)阶段目标

    、年,

    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任务分解工作;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合成树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成立项;

    区质检中心投入使用,、质检中心开工建设。

    、年,对“十二五”规划进行中期考查,各项工作达到“十二五”规划序时进度;

    对不足之处及时总结,查找原因,制定措施,

    加以改进,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年,

    全面验收考核“十二五”规划中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六、保障措施

    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是我市质监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监工作全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要充分发挥全系统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作用,制定切实有效措施,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对有特殊专长、特殊贡献人员的评价,应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的限制。

    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创新人才合理流动机制,采取多种用人方式,

    引进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努力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促进人才的竞争,

    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加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倡导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部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

    培养干部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不断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熟悉法律和业务,

    懂管理的公务员队伍;

    一支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行政执法队伍和一支熟悉现代高新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加强宏观战略研究,

    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质监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理清长期发展的思路,深入研究影响质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

    切实加强对质监事业发展宏观战略研究工作的领导,

    把握新趋势、新特点、新动向,取得有分析、有见解的研究成果,为促进质监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争取市政府和省质监局支持,

    加大对技术机构和执法装备的投入力度,集中财力建成一批重点项目。

    集中资金建设一批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检测项目,提高检验检测装备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将集中力量加大对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十二五”期间建成投入使用。

    (五)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质量振兴事业

    安全管理工作规划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安全规划重要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加快,企业实现信息化能够提高企业的业务水平、服务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命力,

    在享受着信息化所带来的这些优势的同时,企业信息系统也多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一旦遭受到外界的攻击,企业的信息系统都可能立即瘫痪,甚至泄露商业机密,给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由此可见,

    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对企业极其重要。

    对企业信息系统构成威胁的因素

    笔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

    我国企业信息系统遭受攻击或者受到安全威胁的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点:

    .来自电脑病毒的威胁

    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但是,其也成为了电脑病毒生长繁殖以及传播的沃土,

    每天都会有成百上千的新型病毒出现,然而,面对这样的形势,许多的企业信息系统却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不足、设备管理松散,

    更加剧了病毒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危害,从而致使企业网络瘫痪,甚至无法进行常规服务。

    .来自黑客攻击的威胁

    面对日益激烈的企业市场竞争,

    有些公司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雇佣黑客对那些对自家企业形成威胁的企业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攻击,从而造成该企业机密信息数据丢失泄露。或者是本企业内部的对企业心存不满的员工在报复情绪的怂恿下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攻击或者窃取信息数据。

    另外还有一种较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即网络敲诈,该种犯罪是以黑客的不法手段窃取企业的机密信息数据,并且以此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防范缺失,

    导致黑客有机可乘,从而致使企业深受其害。

    .技术性缺陷的威胁

    这种情况是由于信息系统所涉及到的软、硬件的设计存在缺陷而造成的安全威胁,

    这种威胁往往无法避免,由于人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认知能力以及科技的发展局限,

    都会导致设计人员的设计成果不完善,从而在软、硬件投入使用以后,软、硬件的缺陷成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中的短板。

    .来自企业职工操作失误的威胁

    企业员工是保护企业信息不受侵害的中坚力量,

    也是企业运营的最基本单位,但是往往由于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信息系统管理技能培训,致使他们安全意识不足,网络账号密码过于简单,或者将关系企业利害的账户名以及口令随意共享给他人,

    从而使企业信息系统出现漏洞。

    信息系统安全规划的重大意义

    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安防工程,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目标是达到网络安全、信息数据安全、基础设备安全、公共信息安全以及物理操作安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信息的机密性与完整性,以及用户对信息数据的可控性。

    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是把企业信息的资源规划作为基础,以信息化战略规划作为指导,统筹的规划及设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框架、信息架构、建设步骤以及管理模式。只有在安全规划下建设企业的信息系统,才能保证企业的信息数据在安全机制下受到保护和制约,

    才能让企业的业务处理方案、各项应用以及数据信息不受外界因素的威胁。因此,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不应把目光停留在短暂的未来几月,而是应把目光放的更为长远,

    去规划在几年以内的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目标。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不是简单的购买信息的安全软、硬件那么简单,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信息系统设备,

    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安全整体布置,这样才是真正的信息系统安全规划。

    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范围

    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要以企业实际的安全需求以及当前时间内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进行,规划时要从安全技术、规范管理、企业组织以及等多个层次进行综合性分析,

    要本着“全网安全”的规划思想进行规划。

    关于信息系统安全的规划范围应保证多方面,应涉及到企业信息的规范管理、组织结构以及技术安全。技术安全是系统安全规划中最为重要的地方,其中我们日常应用较多的有:系统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漏洞的扫描、病毒查杀、、访问限制以及备份恢复等。

    但是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应该考虑它的动态性发展原则,因为,

    在过去只要依靠技术就能解决多数的系统安全问题,但现在,只依靠信息安全产品的堆积是无法应对信息化发展中层出不穷、形式各异的系统攻击手段的。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也是个繁杂、系统性的工程,

    要从基本观念上进行转变,要在以众多安全产品为基石的前提下,建设全面的的安全防护策略,使安全规划工作成为一个动态的、持续的、稳定可靠的渐进过程,所以,

    在企业的安全设备具有规模以后,规范管理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系统安全规划中新的核心目标。

    规范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点:安全策略、风险管理、安全教育以及规章制度,这四个方面是信息系统安全规划中规范管理的重点。另外进行信息系统安全规划还要以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为依据,以企业的组织和成员架构为保证。

    所以,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工作离不开企业的成员以及组织结构间的合理调配。

    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框架及方法

    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十分重要,所以规划时要全面细致,

    首先应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根据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主要内容开展整体的规划工作(如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是由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以及组织体系三部分组成。管理体系是由法律、制度以及培训三种管理构成;而技术体系是提供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的保障系统,它是由物理安全技术、环境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四种技术组成;

    而组织体系属于整个系统的组织系统,它由机构、岗位以及人事三个方面组成,其中机构又可分为决策层、日常管理层以及执行层;而岗位就是系统安全的管理部门以安全管理的需要设置的处理安全事务的岗位;

    人事即管理机构对在岗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监管以及业绩考核的人事管理机构。管理体系是由法律管理、培训管理以及制度管理三个方面构成。

    掌握了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框架,

    就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规划工作,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工作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其规划内容以及层次和原理都应该是一样的。根据企业所规划内容以及层次,

    我们基本可绘制出具体的规划框架图,如图所示。

    .信息系统安全规划要依托企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要以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为依托,而企业信息化战略的规划工作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内各部门的业务需要为根基,

    并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确定出企业的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及使命,

    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出完善可行的发展蓝图,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对企业信息化战略部署有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所以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要与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要比信息化目标更明确、更实际,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工作中的所有论述理论都要围绕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进行探讨以及部署。

    .信息系统安全规划要综合考虑技术安全、管理安全、组织安全

    各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规划的方式以及侧重点可以各异,

    但都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及组织安全。规划内容必须包括:以信息系统的安全任务、安全目标、安全战略方案、战略部门以及相关责任人员为基础,对物理、网络、系统、运营以及人员五个方面的安全,

    进行全面规划。

    物理安全指信息设备的安全、环境设备的安全、信息资产设备物理分布的安全以及网络设备的安全等;网络安全指网络线路的安全、网络访问的安全以及网络结构的安全等;

    系统安全指操作系统的安全以及应用程序的安全等;运营安全指的是管理层面以及控制层面的保障,

    其涵盖入侵榜样5观后感言检测功能、口令核对管理功能、系统补丁机漏洞检测修复功能、以及系统备份与恢复功能等;

    人员安全指完善系统安全管理的人员组织结构、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及素质培养等。

    .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应体现在对信息系统以及信息资源的保护

    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最终目标是保护整个信息系统和数据信息的安全,所以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工作要始终以信息系统与数据信息的开发、使用以及保护为核心内容,要包括信息系统的现状、需求、蓝图以及措施四个方面,

    第一,对信息系统安全的规划要对企业的信息化现状进行全面统筹的分析总结,及时发现出在信息化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

    第二,要根据企业信息化工作中所总结出的缺陷与不足,

    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具体弥补措施,来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第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与现状以及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确定出未来几年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

    以此为依据绘制出企业信息化未来几年的发展蓝图;最后;要根据企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蓝图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制度,

    使企业施行有目标的发展,从而实现蓝图中的战略目标。

    结语

    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要绝对的服务于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只有做好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规划,才能使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有具体的纲领性保证。

    实践证明,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由于企业的多样化,所以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的方法、目标以及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所以其规划建设的规模也应根据企业需求而异。因此,具体的安全信息系统安全规划工作无法从前人的研究资料以及专业书籍中获得切实的帮助以及通用性的法则,更不可能找出一个规范化的规划模板。本文所提出的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划方法只是一种规划框架与思路,

    是企业进行信息系统安全规划工作的一种基础性思路,只做借鉴作用,具体的规划建设工作,应根据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

    参考文献

    []程秀权。信息系统安全规划框架与方法[]。现代电信科技,,():--。

    []张洁。浅谈局域网信息系统安全规划[]。科技资讯,,(),

    []白云,

    张凤鸣,黄浩,孙璐。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发展研究[]。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罗继海。浅析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与防范措施[]。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黄楠。数据库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信息安全与技术,

    ,():--。

    []孙勇,

    贾韶华。信息系统威胁分析与安全建设思考[]。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

    ():--。

    安全管理工作规划篇

    一、必须把握好编制工作的几个原则

    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科学管理水平,很重要的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编制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编制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既是社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编制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时,

    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基点,应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编制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应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要充分考虑到国情、路情,特别要充分考虑大多数交通参与者的利益,回归交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属性,这就是意味着要把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作为评价和衡量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终极标准,

    反映普世规则,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通过编制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为公众创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二是坚持实用性原则。

    围绕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根据十一五期间奠定的工作基础,密切与当地交通安全意识水平相结合,与本地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实际情况相结合,

    与本地交通发展水平相结合,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加强道路交通违法分析、交通事故分析及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预测和交通事故预测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对策,以追求管理效率的最大化,用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

    三是坚持长短结合原则。由于当前我国处于特定的发展时期,引发交通事故的隐患还大量存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交通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一、二、三线城市以及一些县城区交通拥堵、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对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管理服务要求愈来愈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编制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一方面要着眼当前,解决当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紧以勇气为话题的作文迫性问题。另一方面应遵循事物发展规律,

    体现阶段性、渐进性特点,对未来几年道路交通安全应当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实效性办法,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

    从而实现长效管理。

    四是坚持系统性原则。

    道路交通要素构成的多元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管理主体的分散性以及政策技术支撑的复杂性,

    在编制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时,

    针对道路交通违法事件、事故发生过程,要建立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体系、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及救援体系,

    必须从事物发展的整体和全局中去思考问题,把握规律,提出的具体目标、任务与措施应与当地交通发展规划相协调,与未来规划城区发展相一致,与交通发展相配套,

    与警力等保障相匹配,整体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

    二、必须纳入重点专项规划体系中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深化,

    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是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又可分重点专项和一般专项两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特性和特征,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应当纳入重点规划,

    便于统筹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以增强规划的权威性、指令性、计划性。

    一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有明确的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进一步明确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化各级人民政府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这也是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

    二是道路交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道路交通管理的社会属性决定了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仅仅依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是不够的,还必须大力推行社会化管理,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需要各个参与方通过有效的组织保证、法律保证、资金保证以及信息、技术等支持系统来共同完成,需要及时监控交通安全状况,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管理绩效评价,

    及时调整交通安全法规、政策规定以及标准和对策,而这些过程的完成和终极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系统工程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控制。

    三是道路交通保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道路交通需求的动态性、交通资源分配的动态性、交通事件的随机性以及交通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道路交通管理的动态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启示是经常抓、抓经常。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车、路矛盾愈来愈突出,

    交通参与者的素质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保障与交通安全需求不相一致的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不难看出,这些现象和状况影响甚至决定着道路交通保障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是道路交通畅通已成最大民生问题之一。

    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而出行的安全便捷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聚焦点。目前,

    城市拥堵已从上下班拥堵加剧到不分时段的拥堵,

    从一般性拥堵到严重拥堵。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城市化进程仍在快速发展中,加速居民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群众购车愿望增强,购买力提高,

    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激增,城市交通拥堵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今后城市交通将面临新的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城市两难已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也成为各地两会的热词,缓解城市两难已迫在眉捷。

    三、必须解决交通安全中的突出问题

    道路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当前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问题与老百姓的期望值,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很大差距,集中反映在交通安全意识、基础建设、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等方面的不协调、不对称、不和谐、不稳定,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法律、经济、政策、制度等多种途径,

    做到标本兼治,

    软件硬件同步,内部外部互动,着力推进交通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速增效。

    一是突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道路交通具有广泛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决定着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当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究其原因,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是造成交通拥堵和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因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以上,

    而查处的交通违法行为仅只占%。毋庸置疑,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养成守法的良好习惯,这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

    同时,对执法管理部门而言,

    可缩小对立面,扩大教育面。

    二是要突出通行条件的改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既是确保安全通行的前置条件,也是预防重特大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

    要按照减少存量、不增新量的总体要求,将改善通行条件上升为政府行为,

    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一方面要将安保工程向农村公路延伸,逐步解决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的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缺失的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新建公路时要加大安全设施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的职责,确保道路安全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防止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三是要突出执法管理环境的改善。

    道路交通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

    在当前交通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相对薄弱,交通违法行为相对突出的情况下,

    妨碍公务、暴力抗法等案件时有发生。为提高执法权威,减少行政成本,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社会在支持保障执法管理部门正确行使权力、保障权力的规定,

    从制度层面为执法管理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是要突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建设。道路交通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这已是近十年来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最大的经验和启示。编制规划时,

    要加大综合治理方面的内容比重,

    把落实交通安全责任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

    进一步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政府和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严格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和追究。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时,

    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科学规划道路路网、优化交通结构、重视政策调整与法制完善、科学组织交通、合理设置交通设施、重视道路交通安全评估等方面的投入,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通过一个五年规划甚至几个五年规划,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管理组织保障体系。

    五是要突出执法保障建设。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警务保障内容很多,

    但主要的是警力保障和科技保障,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方面,缺一不可。要借规划的编制,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交通管理需要,

    会同机构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根据公路里程和交通流量,

    综合考虑人口、道路里程、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等方面情况,研究确定警力配置方案和增长办法,

    想方设法解决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科技保障说到底是经费投入,

    要通过规划的编制,将公安交警的经费保障纳入政府层面来解决,进一步加快交通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特别是要在深化信息化应用、创新交通管理工作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上下功夫。

    四、必须处理好编制工作的几个关系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编制要从管理权限和实际需要出发。

    规划内容要体现道路交通管理的特点,对保障和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发展目标尽可能量化,

    做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保障措施可行。因此,

    要力求使规划切合本地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必须注意处理好四个方面关系。

    一是部门之间的关系。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其实是一种法律需求、行为需求、技术需求、服务需求的综合方案,

    它是道路交通管理机构通过系统规划,

    对道路交通安全系统的要素进行最优匹配性耦合,

    达到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支持,保证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安全畅通的循环。

    编制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就是要解决或体现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与任务,

    通过行为管理、建设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交通管理、控制管理等手段来实现对交通参与者的服务,使道路使用者最安全、最迅速、最经济、最舒适地完成交通出行及运输任务。因此,

    编制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必须体现道路交通安全要素的多元化、管理的社会性、参与的广泛性。

    二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各地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千差万别,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找准实现本地区、本部门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图,既要解决共性问题,也要解决个性问题,避免模式化、格式化,

    使规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是专家意见和群众诉求的关系。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编制工作既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老话题,各地、各部门都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过去一些地方花钱请院校或研究部门编制交通安全规划或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结果编制的规划模式化、格式化问题十分突出,

    有的脱离实际,即使获得批准,最后也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编制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立足于自身条件,

    让清楚现状、了解全局的业务骨干组成起草组,

    然后按程序、按规定包括必须经过专家论证这一环节,使规划真正符合本地实际,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四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编制规划基本框架由分析部分、规划部分和结论与措施部分三大块组成,其中规划、结论与措施部分涉及到继承与发展问题。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很多工作不可能一、二年甚至一个五年规划来完成,

    需要通过若干年甚至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因此,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要将经实践证明了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固化,

    并在实践中加以深化,使目标更明确、内容更丰富、措施更有力。

    五、必须注意的几个节点问题

    编制规划按照一般程序,除要做好立项、组织规划队伍、搜集相关资料、对规划进行评价、编制出正式规划初稿、广泛征求意见、修改论证以及报批等步骤外,

    还应注意以下五个环节。一是跳出部门行为。交通安全是全社会、全民性问题,也是人们交通行为规范化和资源分配及投资保障问题。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承担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编制的起草工作,

    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牢固树立大交通、大管理观念,

    创新理念,统筹兼顾各地和各部门实际,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责、权、利相统一,做到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有部

    门治理;

    交通安全投资有部门落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有部门开展;发生事故有系统妥善快速处理的工作格局,形成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参与、社会化监督、社会化保障。二是注重纵横衔接。

    编制道路交通安全规划要体现整体性,其节点和关键点在于做到纵横衔接、互为联系。要做好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

    在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不得与总体规划相矛盾,其内容必须是总体规划在该领域的具体化和延伸。要做好上下级专项规划和相关领域专项规划的衔接,努力整合管理资源,

    形成管理合力,达成管理目的。

    三是把握实践性。规划编制必须立足省力、市力、县力,一切从实际出发,

    特别是目标的设定要科学合理,通过努力能实现或达到。从制定政策措施来说,不仅要明确执行主体,而且要明确执行方法和手段、执行时间和具体范围、针对的群体。

    提出的政策措施要量力而行,

    符合实际,

    不能超越时空。同时,

    政策措施的实施目标要明确,不能含糊。从管理的层面来说,内容要体现层次性,省一级应从宏观上把握,

    以政策调控为主,便于贯彻落实;设区的市和县两个层级措施内容应相对具体,

    便于操作和执行。

    四是体现综合治理。

    多年的实践证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实施综合治理才能奏效。对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要具有约束性、责任性规定。对人、车、路、管以及环境等各要素的定位要具体化、规范化。对立体交通体系建设要相互衔接、相互联系。

    真正通过编制道路交通规划,形成全方位、全要素、全领域的管理机制。五是反映民意导向。规划是开放的,需要对社会。

    编制规划要加强调查研究和比较论证,集思广益,

    建言献策,特别要善于听取社会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公开性和透明度,推进决策的民主化,

    力避规划成为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的锦绣文章而不能被严肃执行。

    安全管理工作规划篇

    一、创新安全生产规划制定实施机制,切实提升规划引领、约束和服务安全生产大局能力

    ?完善规划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规划与城乡规划衔接的指导意见》,

    推动各地将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作为地方重点专项规划,以省级政府文件实施,强化与当地城乡规划的衔接。

    二是制定《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管理办法》,统筹做好总局或总局和其他部门联合编制的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监管监察能力、道路交通安全、职业病危害治理、安全生产立法、科技、信息化、应急管理、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培训、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等个专项规划工作。

    ?强化规划执行引领

    一是大力推动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落实,并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通报。

    二是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相关工作,深入研究安全生产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提出规划基本框架,

    编制完成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推动国家发改委将安全生产重点任务和相关指标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争取将规划纳入国家专项规划范围,助推安全生产摆位。

    三是会同国家发改委启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谋划监管监察能力建设中长期发展任务和重点工程,力争将开发区、工业园区、乡镇执法机构纳入能力建设规划实施范围。

    我作文

    ?

    实施规划考评约束

    一是将亿元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等指标纳入《纲要》指标体系和国家、地方业绩考核体系。二是将亿元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项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范围,

    定期向社会公布。三是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安监部门每季度向组织部门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更严格的安全生产规划指标政绩业绩考核。

    二、创新监管监察执法保障能力建设发展机制,切实提升依法治安的执行能力

    ?

    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

    一是落实总局年中央投资计划,重点加强省级煤矿安全技术中心支撑能力建设,提升事故调查、检测检验和职业危害专业能力。二是加强重点领域执法能力建设,

    争取年中央补助地方投资,突出加强个煤矿、个非煤矿山、个危险化学品、个烟花爆竹重点县的安监部门执法能力建设。三是注重薄弱地区监管监察基础能力建设,年争取落实中央补助地方投资?亿元,

    加强新疆、西藏、兵团和四省藏区执法能力建设。

    ?

    大力加强执法条件标准化建设

    制定《煤矿安全监察装备配备使用管理办法》,

    修订《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支撑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备标准》,实现装备的“高端化、智能化、集成化”和工作条件、现场执法、检验测试、监测监控、应急处置的“五位一体”发展。

    ?有序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落实矿用新装备新材料安全准入分析验证中心实验室建设项目剩余投资?亿元,

    加快专业设备购置与研发工作,年底前建成煤矿高压供用电系统等个安全准入分析实验室和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系统,实现矿用产品安全准入分析验证能力达到%。

    二是争取落实年度中央投资亿元,启动国家安全工程技术实验与研发基地建设,启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及有毒物质泄漏、热防护和职业危害个实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三是争取落实年中央投资?

    亿元,开展华北、中南、西南个国家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年完成实训楼主体工程建设。四是会同应急指挥中心做好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实训演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工作,会同河北省人民政府完成演练基地可研报告评审批复,

    联合向国家发改委报送资金申请报告,申请中央投资?

    亿元,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完善国家和区域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和实训演练功能。五是向国家发改委报送矿山与职业危害事故分析鉴定实验室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会同国家发改委做好项目评估评审工作,

    争取项目早日批复,为相关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制修订、技术装备适应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进一步深化项目投资审批改革

    一是依据新颁发的《楼堂馆所管理条例》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制定《总局楼堂馆所建设管理规定》,

    严格控制楼堂馆所,规范办公业务用房标准。二是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研究制定《关于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细化竣工验收程序、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控。

    三、创新安全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机制,

    切实提升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能力

    ?强化“科技强安”制度体系建设

    制定《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学执法能力的指导意见》、《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科技技术服务信息管理办法》、《淘汰落后与强制推行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管理办法》等;推动落实《安全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管理办法》、《同类多发事故技术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研究管理办法》、《安全科技支撑平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用制度规范项目研发、转化、推广、应用。

    ?继续做大做强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

    积极推广已有项目中针对性、普适性强的成果,适时新一批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

    将第六届安全科技成果奖的先进项目择优纳入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创新丰富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实施内容;

    年度安全科技攻关指南,研究制定好矿山物联网、金属非金属矿山灾害防治科技发展对策,引导社会优势资源参与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等攻关。

    ?

    建立科技项目滚动发展机制

    组织凝练“十三五”安全重大科技需求,提前做好项目储备,

    积极协调科技、财政等部门,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加强对已立项的“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管理,

    及时验收,并强化成果评估,择优推广。

    ?加强安全科技服务创新

    积极促进安全科技服务业发展,

    探索安全生产重点县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业的实现形式;

    结合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设与布局,在高危行业重点地区建立一批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中心试点示范,扶持创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安全科技产业,

    服务安全生产大局。

    四、创新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切实提升信息技术对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的决策支撑能力

    ?加强已建业务系统的整合与应用

    一是组织协调各业务司局分别制定各司局已建和新建业务系统的应用整合方案,

    形成每个司局一个统一的安全生产基础信息采集平台,减少多头、重复采集报送,提高系统应用成效。二是配合办公厅加快推进总局综合政务办公平台使用,进一步修改完善业务流程、功能,

    确保年月底前在总局和煤矿安监局机关及应急指挥中心全面正常运行使用,实现全员网上无纸化办公。三是执行好《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强化对系统应用情况的考核通报,

    推动系统应用,明确事故报送、行政执法等一批必须通过信息系统网上运行的业务目录,明确运行的时间和要求,

    切实加快推进网上办公。

    ?完善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体系

    一是编制并印发《关于做好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通知》,

    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技术框架,指导各地区有序、高效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编制《信息资源规划报告》,启动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制定并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总体技术要求、网络基础环境技术要求、企业信息采集报送规范、元数据标准、数据字典标准、资源共享目录等项与地方各级安全监管局和煤矿安监机构数据共享交换的标准规范;

    制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技术要求、接口规范、管理办法等项与信息化工程各共建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规范与制度;制定完善物联网远程监管监察系统及产品检测验证标准规范。

    ?

    创新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机制

    一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三年推进行动计划”,制定具体行动计划方案,年开展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年”、年开展“系统整合应用年”、年开展“成果交流推广年”。

    二是选择信息化基础好的城市,开展“个安全监管信息化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以点带面、辐射全国;组织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做好“矿井安全监管物联网示范工程”系统集成平台、物联网网络平台和个示范矿井子系统建设;

    做好安全生产物联网检测认证平台建设。

    三是研究制定政府购买信息技术服务的制度和目录,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产业联盟,发挥科研院所和优质社会资源作用。

    ?加大重点工程建设和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项目可研、初步设计等工作,

    力争年下半年启动项目建设。二是继续协调国家发改委加大对总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政策资金支持,配合办公厅(财务司)协调财政部将安全生产信息化资金列入年度专项资金,加大建设和运行维护投入力度。

    五、创新专业机构规范发展机制,

    切实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和防范事故支撑能力

    ?改革完善专业机构监管制度

    顺应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修订《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制定《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规定》,制修订《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在用矿用产品检测检验目录》等标准和目录。

    ?编制评价与检测机构发展规划

    按照“总量控制、宏观布局、结构调整、规范发展”的原则,结合各地经济总量、高危企业数量、现有机构数量、专业覆盖等情况,制定评价与检测机构区域发展规划,提高机构行业覆盖和地域布局的科学性。

    ?

    开展诚信体系创建活动

    建立专业机构诚信等级评价制度、不良信用记录制度、违法违规“黑名单”曝光制度,

    完善机构自我约束机制;

    建立评价与检测机构和从业人员服务信用记录,完善专业技术服务征信体系。

    ?深化专业机构从业行为专项治理

    一是开展落实《安全评价与检测检验机构规范从业五条规定》专项检查,

    把专业机构租借资格证书、人员非法挂靠等纳入“打非治违”的重点,

    坚决掐断非法违纪利益链条。二是将评价与检测机构监管纳入日常监督检查、“三同时”审查、事故查处等重要工作,着力解决评价与检测机构执业不规范、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三是开展评价与检测机构发挥事故预防支撑作用体系研究,

    建立考核体系和综合评估办法,发挥机构第三方安全检查、风险评估作用,

    引导市场优质资源服务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规划篇

    个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文章对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探讨,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现场管理进度安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引言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施工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实际上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也是建筑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换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做好现场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现场管理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内抓现场、外抓市场”,

    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不断优化现场管理。

    施工总平面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总平面管理是合理使用场地,保证现场交通道路水、电、排水系统畅通,

    文明施工的主要措施。施工现场的布置是以施工总平面为依据的;施工总平面一般由主任工程师主持规划、安排,

    项目经理参与协调;根据整个工程现场情况,

    单位工程大小情况,施工用地申报量,采取就近的原则分配施工临时用地。这样,

    主任工程师就要掌握现场动态,统筹兼顾,

    合理调整。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运输道路的布置:尽量利用原有永久路基,应与现场加工点、仓库、水泥库、砂、石、钢筋等材料堆放位置结合布置并与场外道路要保证连接畅通。

    ()临建设施的布置:尽量避免二次搭设,临建设施布置应紧凑合理,

    保证安全防火等,

    现场办公室要尽量靠近施工现场。

    ()临时水、电管线布置:尽量利用现场原有的水源和永久线路。

    施工进度管理

    编制一份完整的切实可行的既能符合合同又能指导施工的网络进度计划,

    是履约合同的保证,指导工程的依据是控制进度、管理工期的凭证。在总工期的约束下,综合平衡的基础上,

    保证网络计划落到实处,

    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组织好连续施工和均衡施工,

    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按期地交付生产和使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合理控制工期、质量和费用,使项目管理达到综合优化。

    ()通过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及控制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差异情况,从而完善施工进度计划的管理。

    ()除充分考虑时间控制外,

    同时还应考虑劳动力、材料施工机具设备等所必须的施工资源问题,使其最有效、合理经济地配置与利用。

    ()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与调整等手段,调动施工活动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进度目标,

    以确保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很多,如工程技术、组织与协调,气候条件、政治原因、人为因素、物资供应、地基情况等。

    如发生以上原因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应及时对进度计划加以调整,

    并作好记录,

    以保证工程施工进度目标的实现。

    施工质量管理

    在工程建设中,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关键,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严重的后果,

    直接影响到工程的使用效益,甚至返工重建,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工程质量是建设的生命。

    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

    是争取用户、占领市场和发展企业的根本保证。各专业技术人员应按以下几项要求进行工作:

    ()熟悉并掌握工程项目施工承包合同。

    ()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图集,掌握《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

    积极组织和参与图纸会审,并对图纸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并作好图纸会审记录。

    ()根据审定批准的工程项目总控制计划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审查施工方案中所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是否科学合理,

    施工措施是否得当,

    有无工程质量方面的潜在隐患,根据实际施工变化速度情况,及时对计划作调整。

    ()做好进场原材料、半成品,

    设备的规格、性能、技术参数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并做好记录,对未经检查验收的或经检查不合要求的材料、设备一律不准在工程中使用,并做好相应进退场记录,以便进行核查跟踪,

    避免不合格的材料、设备用于工程施工中。

    ()做好隐蔽工程的记录和预验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进行处理,并积极通知,

    组织业主、设计院、总监理工程师等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并作好隐蔽工程签证。

    ()在施工过程各环节中,

    必须注意加强经过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

    特别是主要的结构部位,关键设备、关键部位的施工,施工现场一定要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并根据施工图纸、《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操作规程》提出自己的意见及要求。

    ()协助设计单位作好设计变更的签证,

    作好技术资料的收集和保管。

    ()竣工前,项目经理部一定要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及施工队对已完工程进行预验,发现问题,

    要及时纠正处理,

    经各方同意后,再组织验收,并办理好验收手续。

    ()加强质量信息管理,对异常信息的反馈和处理进行动态控制,从而使各项质量活动和工程实体质量保持受控状态,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施工安全管理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

    能不断增强施工过程、全方位、全员的防范意识。这是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核心。

    企业各级管理工作者、项目经理、作业人员要认真学习关于“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指示,以高度的责任感,

    充分认识作好施工安全队企业、项目、个人的重要性。

    只有坚持“安全第一,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基础,

    现场标准化管理为重点,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的防范意识,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施工安全生产。

    ()加强现场员工的安全教育。项目经理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全体员工进行现场安全教育,

    把安全防范工作前移、深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这是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础。由于施工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施工现场员工进出的动态性和频繁性,必须坚持经常性地开展施工安全教育、班前教育、跟踪教育,普及安全知识,

    增强防范意识,敲响安全警钟,还要通过突击教育、强化教育。

    ()严格按标准和操作规程科学组织施工。按科学规律组织施工,

    遵守施工安全规程和标准,对施工现场组织的行为规范加以约束,这是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法规。施工安全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现场施工要遵循科学规律,增强安全法规意识。

    ()增强安全管理的主动性,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在现场的管理工作中,

    安全管理工作应先行,早计划。早安排,

    不断跟踪安全生产动态,做到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这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

    施工现场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偶然性,不自觉地就可能发生了,因此,

    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主动先行,时时要有所警惕,以提高员工防范的自觉性。安全工作与项目管理同步,宁可千日谨慎,

    不可一时大意。

    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员工都应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杜绝违章指挥,反对违章作业,

    加大督查力度,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有效控制。

    施工计划管理

    施工计划管理是通过计划把承包人项目施工管理的各项工作组织起来,以施工生产活动为主体,

    制定各项专业性计划,并对其进行平衡、协调、监督与控制。施工计划管理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编制一个完整的项目施工管理计划,使承包人的各项施工管理都纳入计划,

    并进行综合平衡与协调;其次在施工计划执行过程中,加强检查、监督与控制,

    尽量保证计划实施过程中按原计划进行;最后调整计划,

    计划实施过程中因具体情况的改变,必须对原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施工计划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完成工程任务招揽计划;确保项目施工按合同工期要求交工及竣工验收;合理地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最大限度地挖掘施工中的潜力;

    施工计划安排要结合工程任务的多少和工程规模的大小及工地现场分布情况进行统筹计划,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施工计划安排应适当,既不能太紧,

    又不能太松,计划太紧造成无法完成,计划太松则不能发挥施工效率。

    施工计划管理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通过计划向各级施工组织机构下达任务,明确各自的奋斗目标,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为材料、劳资、设备等专业部门编制材料供应计划、劳动力需要量计划、施工机具设备用量计划等提供可靠性数剧。

    ()项目施工准备工作根据施工计划进行,

    保证项目正常开工。

    ()项目施工实施过程中各专业部门按施工计划运作,确保项目工期按时完成。

    ()可以促使各职能部门开展劳动竞赛,挖掘施工潜力,

    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水平。

    施工预算、结算管理

    施工预、结算是保证企业收入及控制支出的依据,是搞好项目核算的基础,

    是项目管理的命脉。搞好工程项目预、结算,对加强和促进施工单位的各项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具体做法表现在以下几点:

    ()熟悉(定额)及取费方面的政策法令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熟悉工程项目施工承包合同,掌握具体的结算方式。

    ()及时、准确地根据各种变更资料对预算作调整,为调整结算打下基础。

    ()单位工程完工后,及时向业主提供结算资料并办理结算手续,为工程项目结算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整理好索赔资料,

    积极主动地向业主提出并办理好索赔手续。

    竣工资料的管理

    竣工资料是建设工程项目的永久性技术文件,是进行竣工验收、评定单位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竣工验收资料要做到资料完整、部位准确、内容真实。

    具体做法如下:

    ()熟悉工程建设主管政府部门对工程资料编制、组卷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及时做好材料送检、施工资料编制、整理。

    ()积极同业主内部资料人员联系,弄清业主具体的要求与规定。

    ()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人员应按业主要求,

    及时收集整理、汇总、装订成册,

    为工程项目资料的全部移交做好准备。

    ()送审移交的竣工资料一定要准确、真实、完整、齐全,符合业主、及工程建设主管政府部门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

    其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施工企业经济利益以及施工人员安全等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现场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工程实际情况、施工企业资源情况等进行分析,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体系与制度,促进现场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保障施工成本处于受控状态。通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提高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尹相飞,梁珍培,

    王统利。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看法[]。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

    []赵学伟,鲁玺,王哲,

    任伟。谈施工现场管理[]。陕西建筑。,():-。

    []黄宝松。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中国建设信息。,():-。

    安全管理工作规划篇

    为了做好**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以下称《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编制《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到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

    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为“十二五”

    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当前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伤亡事故总量偏大,

    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科技创新、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十二五”时期又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安全发展战略、安全发展思路、安全发展目标及安全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对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加强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责任制落实,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应对能力,

    推动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年,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监管与执法能力明显提高,

    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培训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得到有效防范。

    全县亿元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年下降.%以上,控制在.以内。

    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年下降.%上,控制在.以内。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年下降.%以上,控制在以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年下降.%以上,

    控制在.以内。到年,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及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磷化氢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控制在省、地的控制指标内,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

    (三)基本思路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安全发展,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增强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加快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进程作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主线,立足于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实际,坚持以科技兴安、安全兴纳、强化监管、协调发展为前提,

    全面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对安全生产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认真研究实现全县安全生产稳定好转和到根本好转等战略目标对安全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着力解决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加快推进安全基层基础“双基”建设工作,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的方针、总体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使之成为指导全县安全生产未来五年安全发展的行动纲领。

    (四)编制原则

    坚持安全发展。

    坚持从全县实际出发,遵循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对安全生产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进一步理清安全生产领域的发展思路,

    创新安全发展模式,

    抓住重点,

    突出难点,探索安全管理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安全发展前提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工作重点是防范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着力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重心逐步向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转移。

    既不要带血的,

    更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来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

    注重安全生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实现安全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按照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

    实现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为全县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开拓创新。

    着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按照科技兴安、科技兴纳、科技创新的要求,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努力推进安全科技“产学研”机制建设,

    加快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着力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安全管理、安全监管、事故应对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注重实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坚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经验和不足,

    承前启后。以调查研究为基础,

    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和基层情况,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安全发展需求,

    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规划编制工作。

    三、规划体系总体架构

    **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分三个层次:一是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二是重点行业领域专项规划(如煤矿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三是各乡镇安全生产规划。

    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为指导性规划,

    深度达到纲要要求,

    主要作用用于阐述县委、县政府和国家、省、地的战略意图,主要内容是提出全县安全生产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基本任务、战略重点、政策导向等。是贯彻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省、地安全生产规划精神,指导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纲领。

    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主要以煤矿、道路交通和重点区域特点进行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关键问题、重要环节、重点工作为编制对象编制规划,

    是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落实。

    四、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以及重大问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煤管局局长)

    **(县公安局局长)

    **(县环保局局长)

    **(县交通局副局长)

    **(县海事处处长)

    **(县国土局局长)

    **(县乡企局局长)

    **(县建设局局长)

    **(县质监局局长)

    **(县农机中心负责人)

    **(县教育局局长)

    **(县经贸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县水利局局长)

    **(县工商局局长)

    **(县旅游局局长)

    **(县电力公司经理)

    **(县交警大队队长)

    **(县运管所所长)

    **(县消防大队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安监局,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协调工作,

    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编写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写小组,承担“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成员:陈中华(政府办)、何健(安监局)、柏云(安监局)、王家华(煤管局)、张先举(公安局)、张腾(交通局)、左祥(国土局)、丰奎(乡企局)、邓云(建设局)、李隆银(质监局)、林波(农机中心)、张锋(公安局交警大队)、杨学松(公安局消防大队)、郭峰(交通局运管所)、王强(交通局海事处)、朱天奇(教育局)、严文芬(经贸局)、刘兴平(林业局)、贾刚(水利局)、赵杰(工商局)、黎勇(旅游局)、罗文(电力公司)。

    由县安监局组织协调编写工作。

    五、编制要求、工作安排、时间安排

    (一)规划编制要求

    一一加强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毕节地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

    密切关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确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要符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一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采用先进的编制方法,包括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型工业化所依靠的先进技术,

    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选择的路径,引领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发展方向、创新轨迹、环境变化、量变与质变等,既有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更加清晰,实际与目标结合更加紧密,

    更加系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一一建立规划咨询与论证机制。根据《规划》的特点,多渠道、多形式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

    征求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科研机构的意见。

    (二)工作安排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安监局、煤管局、公安局(含交警大队、消防大队)、交通局(含运管所、海事处)、国土局、质监局、乡企局、建设局、农机中心、教育局、经贸局、林业局、水利局、工商局、旅游局、电力公司等单位和部门,

    要编制安全生产“十二五”专项规划,作为《**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实施细则的通知》(纳府办通〔〕号)中其他县直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部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本部门的“十二五”规划中用专节表述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机改革后,

    撤销或合并的县直有关部门,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任务,由职能划入后的部门负责承担。

    、报请县政府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列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专项或子规划。

    、报请县人民政府、给予编制资金保障,

    拨出专项资金保障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动员和前期准备阶段。

    年月日前进行“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

    下发《**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开始组织规划编制研讨工作、基层调查调研以及考察学习等活动,月日编制初步《规划》(草案)上报地区。

    第二阶段,

    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阶段。

    年月一年月组织开展《规划》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具体安排为:年月确定“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方案及相关课题,

    并确定第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措施。年月前完成前期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编制阶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步骤:年月前完成提出“十二五”规划思路,

    确定基本框架;年—月起草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草案)。

    第四阶段,论证衔接阶段。

    年—月,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进行衔接,组织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及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年月底前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草案)并报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

    第五阶段,

    规划报审阶段。

    年月一年月,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意见,补充论证、修改和完善《规划(草案)》,报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

    年月前。

    六、经费保障

    安全管理工作规划篇

    安全教育培训:公司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安全员、特殊工种和技岗人员(包括新入场和转岗人员)。

    一、公司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管理人员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主管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

    二、项目经理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主管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

    三、安全员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

    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及安全生产月期间。主管组织的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

    四、特殊工种、技岗人员。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常识,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在建工程进度安排,

    每个工程培训次数不少于次。

    。培训地点:工程所在地会议室

    。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和保护他人意识,

    安全操作技能,搞好安全生产。

    五、教育培训计划实施措施:

    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员工培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各科室、目部。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就可以员工培训工作按计划实施,

    可以对员工培训工作综合管理,可以使员工培训工作紧密地与公司生产需要相。

    培训、考核与使用相的制度:凡行政机关要求持证上岗的岗位,未经培训合格不准上岗;

    对企业培训机会未按要求培训的员工按公司培训管理规定处罚。人才考核、培养、使用相的管理模式。修订和员工培训管理规定,员工培训工作的监控,

    按公司所需培训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规划篇

    安全教育培训:公司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安全员、特殊工种和技岗人员(包括新入场和转岗人员)。

    一、公司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管理人员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主管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

    搞好安全生产。

    二、项目经理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主管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

    三、安全员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

    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及安全生产月期间。主管组织的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

    搞好安全生产。

    四、特殊工种、技岗人员。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常识,

    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安全技术技能培训,

    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在建工程进度安排,每个工程培训次数不少于次。

    。培训地点:工程所在地会议室

    。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和保护他人意识,

    安全操作技能,搞好安全生产。

    五、教育培训计划实施措施:

    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员工培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它涉及到各科室、目部。

    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就可以员工培训工作按计划实施,

    可以对员工培训工作综合管理,

    可以使员工培训工作紧密地与公司生产需要相。

    培训、考核与使用相的制度:凡行政机关要求持证上岗的岗位,未经培训合格不准上岗;

    对企业培训机会未按要求培训的员工按公司培训管理规定处罚。人才考核、培养、使用相的管理模式。修订和员工培训管理规定,员工培训工作的监控,

    按公司所需培训工作。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