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杜甫诗集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滔滔黄河教案

    ?

    滔滔黄河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滔滔黄河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内容分析:“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指的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国第二长河,

    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黄河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外流河、内流河、滚滚长江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解决的中点的根本问题是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

    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教学目标:

    )、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目标分析:

    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指的就是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

    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目的就是要理解黄河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

    中游支流多,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差。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知道下游是华北平原,其中关键是充分利用黄河“地上河”动画演示图。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地上河”的教学中(指出工具使用在哪里),

    准备使用幻灯片(提出用什么工具)。因为使用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碗水,

    半碗沙指的是什么河流?

    设计意图:猜谜、导入新课。

    问题:复习分析一条河流的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滚滚长江》,预习滔滔黄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识黄河

    问题一:读“黄河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各小组充分讨论后,

    并填绘在板图上。

    设计意图:了解黄河的概况,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学习成果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兴趣盎然。

    例。自山,注入,

    是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是

    和,分别位于自治区和省。

    变式练习黄河中游的两大支流是()

    。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湟水、渭水。洮河、汾河

    师生活动:

    ()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主要的支流

    ()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

    第二:颂黄河

    问题二: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是什么?(跨过的地形区、阶梯的交界处)“黄河流域水系图”,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有些什么功劳呢?

    设计意图:采用发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题位于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是()

    变式练习:黄河流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

    师生活动:

    ()观察在黄河上游中游各有那些水电或水利枢纽工程?它们各位于哪个省?

    ()著名旅游景点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那一段?

    ()找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还有华北平原,他们是由谁塑造的?

    第三:忧黄河

    问题三:阅读教材页的“河水一石,其泥六斗”、页的“黄河凌汛”、“黄河断流”并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黄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题:黄河中游流经高原,

    是我国严重的地区;黄河下游地区,河床逐渐增高,成为“”。

    变式练习:“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语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

    。水初中生日记300字量大。含沙量大。有凌汛。汛期短

    ()黄河忧患在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

    ()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

    ()地上河的成因是什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救黄河

    问题四:假如你是“黄河治理委员会”的专家,

    你认为治理黄河应采取什么措施?

    设计意图: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扮演具体的社会生活角色,帮助他们体会和理解各种地理问题,使课堂教学回归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例题:下列治理黄河的措施中,

    不正确的是()

    。上、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提

    。在上、中游修建水利枢纽。在下游干流上修建水库

    变式练习:治沙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黄河的手段是()

    。植树造林。加固大堤。修筑梯田。修建水库

    师生活动:()黄河之害在于什么?究其根源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治黄的关键是什么?治理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仅在黄河中游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就能万全防止黄河下游洪水泛滥和泥沙淤积吗?

    还应采取哪些办法或措施才可能根治黄河呢?

    ()黃河凌汛是怎么样形成的?危害在哪里?应该怎么治理?

    ()黄河下游为什么会出现断流?(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应该怎么治理?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程学习了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省区、主要支流等。

    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

    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

    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

    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

    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

    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安排:

    二课时(黄河的概况及奉献为第一课时,

    黄河的忧患和治理为第二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播放录像):

    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师:是啊!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

    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

    评价、反思:学生情绪一下子高涨,迫切需要去了解黄河。

    板书:一、黄河的概况

    活动一:

    利用电脑课件展示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

    并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课本几个活动题,代表上台指图讲解,

    其他的同学纠正

    补充,最后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

    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

    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

    )教师及时板书。

    在此活动之前,学生用素描的形式画出《黄河流域图》,教师将全班同学收集的有关资料、图片进行整理,制成有利于教学的精美课件,

    在学生上台讲解黄河的概况时,适时展现。如在《中国的地形图》上动画闪烁出现黄河的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

    在《中国政区图》上动画闪烁显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在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上动态显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段情况。

    评价、反思: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表达能力,

    自我表现能力以及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成果的展现,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

    兴趣高涨。

    活动二(分组讨论):

    接着大屏幕上展示有关黄河的讨论: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

    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有?(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

    师:是啊,黄河像一条巨龙,

    蜿蜒在华北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够具体指出是哪些?

    由于有前面的知识基础,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归纳出以下几点:

    板书:二、黄河的奉献

    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评价、反思: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活动三:

    接着学生代表结合相关的景观图片,指图一一讲解。

    生:黄河冲出青铜峡后,水势变缓,在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和“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在下游地区又塑造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在流域图中,

    配上相应的景观图片。)

    生:请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地形图》,我们发现黄河的中上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河流落差大,

    流速快,所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如此丰富的水能资源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却付之东流。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黄河的中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课件展示沿途主要水电站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知道梯级开发成串分布的特点。)

    生:这些水电站和水利枢纽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能,

    而且还提供了便利的灌溉。而首先揭开引黄灌溉历史的是宁夏平原。新中国成立以来,

    又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面积大大增加。(课件展示宁夏平原灌溉渠道图片和刘家峡水库图片。

    )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黄河的源流概况和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以及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能力。

    课后活动:

    学生分组收集有关黄河忧患和治理方面的资料,为下一节课作准备;

    撰写小论文“假如我就是水利部长……”。

    第二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采用图上串联法。

    )

    师:是啊,黄河确实伟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界的忧患。

    那么,黄河的忧患是指的哪些呢?

    评价、反思:教师形象的语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

    活动一:

    四人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合作讨论,

    归纳总结后,

    自由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丰富多样,有的可能出乎教师的意外。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灵活处理,

    抓住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抓住关键,进行提炼得出以下几大忧患:

    [板书]三、黄河的忧患

    饱含泥沙地上悬河决口之险

    活动二(小组讨论、激烈辩论):

    这三大忧患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

    其中“地上悬河”与“饱含泥沙”和“决口之险”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紧接着教师就提出这样一个活动题:高悬于空中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交换、讨论收集的有关资料,

    同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完成这些问题。

    为什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学生会用大量的数据说明。)

    造成水土流失如此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会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说明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并且声情并茂地分析原因,这其中可能会出现激烈辩论的场面。

    教师要注意调控,及时收住。根据学生的发言做出精辟的总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