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原文赏析
古诗《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原文赏析 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三户已亡熊绎国,一成犹启少康家。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待得汉廷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傅处士”,即明亡隐居的傅山,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其诗有“生憎褚彦兴齐国,喜道陶潜是晋人”,表示对有无大节者的爱憎。顾炎武很器重他,在《广师篇》说过:“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康熙二年(),作者游山西,拜访了他,相互唱和,留诗三首。此为其一。当时抗清形势已转入最后的低潮,除台湾郑成功一旗独竖外,其余荡然无存,明宗室夷除零落。诗人同题其一之“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就是当时局势的写照,心情是极为压抑的。故此首起句即沉沉地感叹:“愁听关塞遍吹笳,不见中原有战车。”此年前(康熙元年),作者拜谒十三陵后,“折而南,谒恒岳,逾井陉,抵太原”,所见清政愈趋巩固,统治更为严密,欲访寻遗民同志抗清,比起在顺治年间的“岂有田子春,尚守卢龙塞”(《玉田道中》)的寻觅更为困顿。足迹所至,关塞遍布清军,响彻着敌军的号角笳声,北方大地压根儿看不到抗清复明的武装力量——战车(作者《郡国利病书》记有戚继光以车骑合练语)。期见而“不见”,不忍所见却“愁听满耳”,强清和亡明消长如此,残酷的现实,不能不使这位复明斗士发出挥戈返日无望的浩叹——“三户已亡熊绎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南民的雄声,曾给予他多少希望,然而历史却按着悲剧航道推进,如同虎狼之秦扫灭楚国一样,南明也早“已亡”殆尽,这自然就促迫诗人有陵阙生哀,河山垂泪的揪心痛楚了。但对于顾炎武这样历经磨难的人,反清的烈火是不会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而熄灭的。南明虽则复归无望,则继而转为寄托华夏人民“必有圣人,以继周汉”,“如冬复如春,日月如更旦”(《书女娲庙》),反清灭清的希望依然在胸中熊熊燃烧,而每见于篇什,畅发“合见文公还晋国,应随苏武入长安” (《十九年元旦》) 的高唱; 企望“汤降文生自不迟,吾将翘足而待之” (《羌胡行》) 的机运到来。于艰难中仍望势转时来,夏后重祀,甚至于振臂高呼:“不见风陵之堆高突兀,没入河中寻复出,天回地转无多日。”(《书女娲庙》)正是这种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浩然之志,使他穷且益坚,老而弥笃。他在明统已绝的去年,获悉南明永历帝处死云南,就郁积着“时来夏后还重祀,识定凡君自未亡”(《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欑宫时闻缅国之报》) 的期望。积念重现,而想起《左传·哀公元年》记载的上古夏后少康,遇难逃奔有虞,邑地仅有田一成 (方十里为 “成”),有众一旅,犹能以收夏民,复禹之绩。他认为少康中兴史迟早会重现,故迸发出 “一成犹启少康家”的热望,此句的“犹启”和上句的 “死亡”,转折迅疾,可以想见,诗人的热血在胸中奔突。“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是对上联 “已亡”、“犹启”的进一步生发。希望充怀,生机勃发,热衷流注,难以遏止。两句一意,一气浩瀚流转,沛然莫能御之。这是诗人至死不息的生命之歌,其笔力之老健,精力之弥满,比起去年的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日望河清” (《五十初度时在昌平》),更具热望和张力。这耀人眼目的老树著花、动人心魄的苍龙行雨,激励来者,足传千古。这里的 “还”、“更”和颔联的 “犹”字,长气贯注,与“已”字在气脉上前后拗折、顿挫,风神沉毅雄厚,铁中铮铮,而撑柱全诗。涌现于尾联的是个雨过花开、春光融融的结尾: “待得汉廷明诏近,五湖同觅钓鱼槎”,是说等到天回地转故国恢复之日,那时自己将功成身退,像范蠡重兴越国后即悠游五湖,再去过几天隐居消散的日子。傅山明亡隐居,着道士装行医,表示对新朝的反感。其 《晤言宁人先生还村途中叹息有诗》有句云 “方外不娴新世界”,虽含冷嘲,但毕竟缺乏一种斗争姿态。顾炎武这首和诗,向朋友袒露炽热胸怀,这两句是他美好的理想,也寄寓着对友人热切的劝慰,委婉地指出现在还不是隐居轻松之时,希望傅山也能老树著花 (傅长顾七岁,时年五十八)奋起斗争,不要过早地就去 “临风吹短笛,劚雪荷长镵”(《赠傅处士》),此即 “待得”、“同见”的另一层意思。如果寻思不错,那么这首应酬诗,就确实 “无一应酬语” (近人徐颂洛语)。这种锋芒外露的诗篇,在当时会随时带来杀身灭族的惨祸,故傅山就有 “天涯之子对,真气不吾缄” 的感慨。清代文字狱是出名的,就在作者写这首诗的同年,《明史》文字狱案发, 庄廷鑨被开棺戮尸, 株连所及,凡杀七十二人, 发配数百人。读其诗, 足令后之伏案披卷者长坐肃然。

玻璃瓶中的妖怪
玻璃瓶中的妖怪从前有个穷樵夫,他从早到晚只管干活儿。终于,他积攒了一点钱,便对他儿子说:“你是我唯一的孩子,我要用我拿血汗挣来的这些钱,供你去上学。好好学点本领吧,等我老了,手脚不灵了,只好坐在家里,你就可以养活我。”于是,儿子便去上一所高中,学习非常努力,得到了所有老师的称赞。这样过了一些时候,他已修完一门门的功课,可是还没等到圆满完成学业,父亲积攒的一点点钱已用光了,不得不辍学回家去。“唉,”父亲很难过地说,“我再没法供你了,世道这么艰难,除了挣口面包吃,一个小钱儿都剩不下来啊!”“爸爸,”儿子回答,“别伤脑筋啦!既然这是上帝的旨意,到头来对我也许会更好些,我决心对付过去。”父亲准备去林中砍点柴卖,儿子说:“我愿跟你一道去帮帮忙。”“别,孩子,”父亲说,“这对你太难了,你没习惯干重活儿,会吃不消的!再说我也只有一把斧头,没有再买一把的钱啊。”“去找邻居吧,”儿子回答,“他会把自己的斧头借给你一段时间,到时候我就可以自己买一把了。”这样,父亲找邻居借了一把斧头。第二天天一亮,父子二人就一道进森林里去了。儿子帮父亲干起活儿来挺带劲儿。当太阳升到了头顶,父亲说:“咱们歇下来吃中午饭吧,吃过了饭,又会有力气的。”儿子拿去一个面包,说:“你一个人歇着吧,爸爸,我不累,我想在林子里走一走,找几个鸟窝。”“啊,傻孩子,”父亲说,“还跑什么跑,待会儿会累得你连胳臂都抬不起来!还是留在这里,坐到我身边来好些。”儿子却向森林深处走去了。他吃着面包,心情十分愉快,眼睛窥视着绿色的枝叶中间,看能不能发现一个鸟窝。他就这么走来走去,终于走到一棵很高很苍老的橡树底下。这树看样子准有几百年的树龄,主干粗得五个人也合抱不住。小伙子停住脚,望着树想,肯定有鸟儿在上边筑了巢。突然,他觉得听到一点声音,便屏息静听,果然听见一个很低沉的声音在呼喊:“放我出来!放我出来!”小伙子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倒感觉那声音是从地底下钻出来似的。他于是喊:“你在哪儿呀?”那声音回答:“我在下边的橡树根旁。放我出来!放我出来!”小伙子开始清除树下的杂草,在树根周围找来找去,终于在一处小土坑里发现一个玻璃瓶。他拾起玻璃瓶,对着日光一照,看见一个青蛙模样的小东西,在瓶中跳上跳下。“放我出来!放我出来!”小东西又喊开了。小伙子没料到会出事,就拔掉了瓶上的塞子。谁知那小精灵一下子蹿出瓶来,立刻开始长大,长大,转瞬之间已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巨人,个头儿几乎有小伙子跟前那棵老橡树的一半高。“你可知道,你放我出来会得到什么报答吗?”大妖怪用非常吓人的声音问。“不,”小伙子毫不畏惧地回答,“我怎么会知道呢?”“那我就告诉你,”妖怪大声说,“我为此一定要拧断你的脖子!”“这你该早告诉我才是,”小伙子回答,“这样我会让你仍然待在瓶子里边,我可不想让自己的脑袋被你拧下来,你必须去求更多的人。”“什么更多的人不更多的人,现在反正你该得到自己的报酬!”妖怪吼道,“你以为,我被关了这么久,是受了谁的恩惠么?不,是惩罚!我可是强有力的墨丘利乌斯啊,谁放我出来,我就一定得拧断谁的脖子。”“等一等,”小伙子回答,“这么急不行,我先还得弄清楚,你是不是真在这个小瓶子里待过,是不是真正的妖怪。你要是能再钻进去,我才相信你的话,然后你想把我怎么办,就怎么办好啦。”妖怪很骄傲地说:“这还不容易!”说着便把身体缩小,越缩越小越缩越小,最后和当初逃出玻璃瓶时一个样,又一溜烟儿钻进瓶子中去了。可他刚钻到瓶中,小伙子立刻摁上瓶塞子,把瓶子扔到了树根底下的老地方。于是,妖怪就上当了。这时候,小伙子想回到父亲身边去,那妖怪却大声惨叫起来:“哎,放我出来啊!放我出来啊!”“不,”小伙子回答,“别想有第二次,谁起过一次害死我的坏心,被我关住了就决不会再放掉。”“只要你放了我,”妖怪叫道,“我愿意给你许多许多钱,叫你一辈子花不完。”“不,”小伙子回答,“你会像刚才一样骗我。”“可这样你就错过自己的幸福了,”妖怪说,“我不会再碰你一根毫毛,而要多多地酬谢你啊!”小伙子想,嗯,可以再冒一次险,也许他说话算话哩。再说,他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嘛。于是,他又拔掉瓶塞,那妖怪像第一次一样钻了出来,越长越大,越长越大,最后变成了个巨人。“现在你该得到你的报酬了。”巨人说,说着递给小伙子一块跟橡皮膏差不多的布条,告诉他,“你用它的一端轻轻拂一拂伤口,伤口便会痊愈;你用另一端拂一拂钢和铁,它便会变成银子。”“这我得先试试看。”小伙子边说边走到一棵树跟前,用斧头在树皮上划出一道口子,然后用布条的一端拂了口子一下,树皮立刻长拢了,一点伤痕都没留下。“嗯,确实不错,”小伙子对巨人说,“现在咱们可以分手了。”妖怪感谢小伙子救了它;小伙子也对它送的礼物表示感谢,然后回到了父亲那儿。“你上哪儿乱跑去了?”父亲问,“怎么忘记了干活儿?我早说过,你干不了嘛。”“别生气,爸爸,我会赶上的。”“对,赶上,真不像话!”父亲生气地说。“你看好了,爸爸,我立刻砍倒这树,叫它哗的一声折断!”说着,他取出布条,用它轻轻擦拭一下斧头,然后猛地一斧砍去,可是,由于铁已变成银子,斧刃马上卷了口。“嗨,爸爸,瞧你替我借的什么孬斧头,完全变了形啦!”父亲大惊失色,说:“唉,你干的好事!这下我得赔人家斧头,却不知道拿什么赔哦。这就是你干活儿给我的好处!”“别生气,”儿子回答,“斧头我赔就是喽。”“嗨,你这傻瓜,”父亲吼道,“你打算拿什么赔呢?我要不给你,你什么都没有。你满脑袋书呆子的怪想法,对砍柴一窍不通!”过了一会儿,小伙子又说:“爸爸,我再不能干了,咱们还是收工吧。”“嗨,什么话!”父亲说,“你以为我愿意像你一样游手好闲?我呀还必须干,要回去你自己滚好啦!”“爸爸,我是头一回进林子,一个人不认识路,你陪我走吧。”父亲的怒气已经平息,终于让儿子说服了,一块儿收工回家去。到家后他告诉儿子:“把这把坏斧头拿去卖了吧,看看能卖多少钱。不够的得由我来挣,好赔邻居一把新斧头。”儿子拿着斧头去找城里的银匠,银匠验了银斧头的成色,然后放在天平上一称,说:“值四百个银币,可这么多现钱我没有。”“您有多少给多少吧,”念过书的小伙子说,“其余的我存在您这里。”银匠给了他三百个银币,还欠着一百。随后,小伙子回到家,说:“爸,我有钱啦,去问一下邻居,他那把斧头值多少钱!”“这个咱知道,”父亲回答,“一个银币加三个铜子儿。”“那咱们翻倍给他两个银币加六个铜子儿,也该够了吧?你瞧,我有的是钱!”小伙子马上给了父亲一百银币,说,“你再不会缺钱花啦,好好享福吧!”“我的上帝,”老人惊呼,“你怎么得到这些财富的啊?”于是,儿子对他讲了全部事情的经过,说他是由于对幸福充满信心,才有了这么大的收获。小伙子用剩下的钱,又进了高等学校继续学习。后来,他用那布条治愈所有的伤口,成了全世界鼎鼎大名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