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生活范文精选3篇(全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3-02-10 16:33:10

导语:儿歌

大学生网络生活篇1

【摘 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以衡水学院为例,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网络意识,分析他们的网络应用水平和网络认知能力。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和水平,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生活。

【关键词】网络应用;大学生;数据分析;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事,各行各业的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进一步的增强,网络是人们目前获取信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现象且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扰。对于大学生面对网络存在的情况,为了促进网络健康校园的建立,帮助学校有效进行网络管理,提高大学生上网效率我们开展了对衡水学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与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问卷由13个选择题和两个问答题构成,主要调查了上网的目的、上网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对网络道德的看法、上网的内容及对实现大学生健康上网的意见及建议。本次调查实际发放了500份问卷,实际收回490份,有效问卷465份,有效回收率94%,发放数量较大的问卷再加上较高的问卷回收率对于调查者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反映的情况也比较真实。

通过对衡水学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得出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对大学生的影响,运用得出的结论对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提供建设性意见,为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

(一)大学生上网目的

经过调查得出,部分同学通过上网是在消磨时间,进行娱乐,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聊天,其比例分别为25%,23%,28%,40%;有的同学利用网络进行网购,比例为27%;37%少数同学上网是为了学习和查阅资料。其比例如图所示:(由于可能一个同学上网不止有一个目的,所以百分百之和大于1)

另外,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中男女生的上网目的存在明显不同,男同学进行网络游戏的比例远大于女同学,而女同学网购的比例远大于男同学,我们认为这些现象是由于性别差异、爱好不同所导致的。

(二)大学生在上网对身体影响方面的认识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学习、生活、自身能力等,在面对网络的同时我们的身体也在经受着影响,电脑对我们的辐射不容小视。通过调查得出同学们对于网络的影响有不同的态度,在身体方面的态度分别有影响身体健康,无所谓,不影响身体健康,比例分别为63%,27%,10%。其比例如图所示:

(三)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识

调查显示,90%大学生对当前的网络道德现状不满意;认为网络上的信息应该具有知识产权,关于网络信息是否应该具有知识产权这一问题,97%大学生持同意意见,但却有80%大学生在撰写课程论文、个人总结、交流发言、思想汇报等作业或材料时,抄袭网络上的内容;在对待资源共享、盗版影音作品、学术转载、学术引用、人肉搜索等具体问题上,大部分同学的认识也不清楚。

二、调查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具有一定的自我提升意识,但上网目的不明确

网络生活的合理性和计划性与大学生自身的网络素质息息相关,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调查数据说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提升意识,能够使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网络能够给大学生带来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除37%查阅资料的情况,很多大学生的网络参与行为为娱乐行为,网络行为相对单一,甚至有部分同学开着电脑不知道干什么,或者只是单纯的点击网页,对时间的消耗毫无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种现象,被称为无意识行为,即指没有经过主观分析判断而做出的一种本能行为。这些表明,部分大学生的网络意识较为薄弱,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是不充分的,不能将网络真正的为己所用,在应用网络能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运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使用情况也略微简单,只是纯粹的查阅论文、百度百科或者百度知道等内容,来获取知识内容,而网络的交流互动沟通作用被大大的忽视。随着科技的发展,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的合作越来越多。学生群体中很多喜欢使用微信,但基本应用于聊天和社交,对于微信付款、绑定银行卡等内容知之甚少。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巨头着力互联网与线下商务发展,学生学会使用互联网的多种功能以方便生活已成为基本网络素质之一。

(二)清楚网络的弊端,但缺乏自控力

网络生活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网络中,体会着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新奇和便利,如果合理使用网络,会使同学们在紧张的课余生活中感受到轻松和快乐。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仍无法控制上网时间,但是大部分同学认识到上网不利于身体健康,这说明同学都具有一定的健康意识,时常想有计划的上网,但却不能合理执行,常常一整天挂在网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一些同学甚至情不自禁的上网,无意识逛着网页,表现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的现象,甚至只有在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这些都是网络依赖症表现,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此外,面对网络的海量信息,在调查中虽然很大一部分同学能够克制自己,但仍有同学有浏览不良网站的习惯,而且大学生缺乏相关责任意识,对于不良信息的举报有待提高。

(三)渴望具有信息甄别意识,但甄别能力较差

网络社会虽然是虚拟的,但构建它的主体仍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既然如此,在网络生活中就必然要遵守法律法规,增强道德意识,不传播虚假消息、不恶意攻击网站、不利用网络进行任何违法的行为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遵守的规则。这些能力的养成与信息甄别的能力息息相关,信息甄别能力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对信息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但目前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调查中一些同学表示,有时传播虚假消息的主要原因是“同学转发,所以自己也随之转发”,这一问题说明面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很多同学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性认识,人云亦云,常常容易听信传闻。这种情况容易诱发一些不道德或者不法行为的发生,是社会安全的隐患,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需要加以引导和教育,使其构建完整的价值体系。

三、实现大学生正确上网的相关建议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大学生正确、安全、有效上网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安全上网意识,形成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活。

(一)大学生自身需形成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明确上网目的

1.大学生应该正确的认识网络,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网络,正确、合理、有效的运用网络所带来的便利,发自内心的愿意积极应对网络所带来的弊端,努力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以自身的努力改变网络的负面影响。

2. 大学生面对网络应该明确上网目的,要有积极的追求目标。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提升上网价值,增强网络运用主动性,积极寻求网络学习具体化、明确化,合理运用网络,提高网络运用的效率。

3.网络活动各式各样,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健康网络宣传活动,以自身的热情呼吁社会创建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让网络所带来的便捷更加有效的服务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学校优化网络资源,丰富校园网络生活

1. 丰富校园网络生活,创办独特网络活动。网络生活作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校园的活动中也应该被给予一席之地,学校通过鼓励学生创办独特的网络交流活动促进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并且通过集中大家的思维更好的服务网络。在创办网络活动中可以发挥个人优势进行软件的开发、计算机程序的设计。

2. 整合优化网络资源,搭建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利用学生乐于上网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这样的网络形式来加强和同学的互动,发挥网络的双向互动作用,既可以听取学生意见,也可以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学校还可以建立和改善相关网络机制,将校园网内的网络资源充分整合,避免分散。

3. 开设相关网络咨询部门。网络中海量信息良莠不齐,但部分学生仍存在认识不合理,运用能力较差的情况,学校可以通过设立网络生活资讯室这样的方式以达到为同学的网络生活提供规划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网络的运用能力。

4. 开展多种活动加强网络认识。网络认识属于意识范畴,需要学校对学生加强引导,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自律意识;通过开展签名活动使大学生进行相关承诺,来强化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

5. 创建网络认识教育课堂。课堂是学生认知事物的主要窗口,通过课堂教育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引导大学生正确规范的使用网络,让大学生清楚的认识网络,从思想上正确的看待网络,正确对待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

(三)国家加强对网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在如今法制化的时代,网络建设也应该规划进入法治轨道,使网络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网络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个人隐私和个人知识产权被侵犯等问题,法律应该予以保护,这就要求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制定或修改相关法律从而使网络良性发展。

社会中的组织和个人应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准则,提升上网素质,自觉拒绝不良信息传播,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网络风气。监督部门加强监管,严打不良网站,为网络注入纯净的风气。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长效机制,为大学生上网打造良好的环境。

从影响范围与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国家与社会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国家出台政策和颁布相关网络规范的法律法规是有效并有约束力的措施。社会的约束,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网络生活有较强的影响力,社会从根源上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网络生活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资料平台,也为大学生的交往打开了更广泛的人际网络,科技通过网络这一介质也深刻的改变着学生的生活。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些许弊端,如何改善由于网络自身滋生的诸如传播垃圾信息、不良信息、病毒、黑客入侵等恶性问题,以及由此对大学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每一个大学生、每一所学校以及全社会必须关注并且重视的问题,使得网络的发展规范化、制度化,让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相光,伍珍贞.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指导方法、内容与原则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5(86).

[2] 李宇晴.“慎独”视角下的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

[3] 赵微.互联网对高中生道德形成的负面影响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衡水学院法政系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303)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师:杨桂侠。

大学生网络生活篇2

摘 要:为了深入了解90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行为方式,调查组开展了以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对重庆市高校部分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了网络对90大学生带来的一些影响,并就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生活、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网络生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18-02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迅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底全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当网络给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90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行为方式,本调研组对重庆高校部分9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网络应用能力、网络素养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促进高校规范高效的网络化管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生活、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更有针对性的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以重庆市高校部分90后大学生为研究总样本,实际调查样本主要由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构成,专业兼顾文、理、医等学科。总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784份,有效回收率为98%。采用自行设计的《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调查》问卷,共有21道题目组成。调查内容包含调查对象的性别、上网频率、上网动因、校园网络建设、网络资源使用、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及网络文明等方面,运用问卷调查、网络聊天、个别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高校90后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施测,回收的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概况

1、上网时间及频率

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90后大学生上网时间及频率调查如图2-1显示,每天上网时间为1―2小时的比例约为50%,3―5小时的为39%,8小时以上的为4%;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已迅速进入90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且大多学生能自觉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少部分学生自律性稍差些,每天上网的时间达到了8小时以上,可能发展为网络成瘾,应引起重视。

2、上网动因

90后大学生上网动因调查如图2-2所示,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集中在交友聊天、查阅资料、看电视听歌、网游、看新闻、网购等方面。 其中,聊天交友的比例为26%,看电视、听歌、网游等娱乐的人数为35%查找学习资料的为14%; 浏览新闻的人数为4%;而选择其他的人数比例为18%。由此看出,上网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休闲娱乐、

扩大交往、丰富业余生活的重要方式,网络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中有约60%的学生上网主要是交友聊天娱乐,由此看出,学生在科学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需加强引导。当问及“您使用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专业数据库吗? ”只有极少数学生经常使用,比例约为5%左右,大多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几乎没有使用过,大学生对专业权威的数据库利用率不高,说明大学生对专业理论研究比较少,对专业缺乏深层次探究。

3、使用手机上网情况

随着3G网络的迅速发展,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问卷调查也显示97%的同学会使用手机上网,80%以上同学认为手机上网很方便。在对“你通常在什么场合会频繁使用手机上网时”调查时,选择晚上睡觉前的比例占78.3%,其次是在排队等待等选择用手机上网来打发时间的比例较高,从不使用手机上网的只有7%左右的学生。由此,可看出,手机上网的便捷性被大多数90后学生大学生认可,为我们运用新媒体进行教育引导提供了便利,但同时对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也提出了挑战。

(二)学校校园网建设状况

90后大学生对于校园网络建设的意见及建议调查显示,近70%的学生认为应突出学习资源共享、思想情感交流及学习和娱乐融合,只有2%学生认为没必要建立校园网。这说明校园网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除了与相熟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之外,还希望能通过校园网这个平台与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共享学习资源、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及信息传递。

(三)90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状况

网络人际交往成了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上网的动因项调查中,有近30%的学生选择了交友,而在对“当你心情不好时想与老师同学交流时所选的方式”这一问题进行调研时,有过半的学生选择了QQ谈心,选择面对面交流的只有20%。在对“你平时登陆QQ或微博主要目的”项中,交友和发表心情日志的比例超过50%。由此可以看出,网络在学生的人际交往及情绪排解、释放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信息时代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信息,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四)90后大学生网络文明状况

网络加速了各种文化的相互吸引、融合。使各种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是,网络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抽样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对于互联网信息相关管理方法清楚和较为清楚的比例约为30%,有接近70%的学生不太清楚或不清楚。对于你是否参与过网络不文明行为项的调查中,有过故意传播过病毒或破坏他人的电脑系统、侵犯过他人的隐私 、在网络上他人的隐私或者恶意攻击他人 、在网上散发过不良政治谣言等不文明行为的学生比例都在10%左右,这表明有少部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淡薄 ,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对于我国互联网信息管理方法的了解程度,调查显示只有少数人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于正规互联网信息管理方法的概念还很模糊。

三、建议与对策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和行为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给予积极地引导。

(一)加强网络管理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生活观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时期,自控能力较差,面对各式各样的网络信息,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稍显薄弱,在思想和行为上易误入歧途。所以,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其次,网络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要逐步完善并切实落实,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得到有效的规范。第三,加强对学生上课出勤率、就寝及课余生活的管理和引导,严禁出现学生“课不在室、宿不在舍”的情况。

(二)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巩固网络教育阵地

网络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并发挥网络教育平台的作用,以主题网站为核心,把握统一的网络舆论导向。首先,加强校园网建设,建立多维的沟通交流平台,包括院系网页建设、学校留言板、校园论坛、官方微博、贴吧、QQ工作群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平台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把校内的图书馆数据平台、管理服务部门网页、官方微博体系等全部校园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在复杂的交互式的校园网络平台上,引领舆论走向。其次,加强对学生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培养建立一支既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学工队伍,善于分析网上搜集来的各种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领网上思想阵地,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积极引导。最后,加强网络法律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素养,从而消除网络的负面作用,把大学生引向健康的人生轨道。

(三)引导学生科学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正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方式,也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之一,这与本课题调查结果也是相一致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网络的作用,利用网络的优越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交流。首先,我们应当引导大学生科学利用、使用网络资源。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下载资料,90后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对此学校可以在学生进校时或参与社会调研时,进行中国知网、超星图书等网络数据在逆境中成长作文平台的使用。其次,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人际交往。当前,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媒介和工具,90后大学生经常使用QQ、微博等网络工具与他人交际,也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聊天、网上互动、交友等。

(四)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及学术科技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培养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引导过度沉迷、依赖网络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乐趣,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薛政.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教育, 2010, (1)

[2] 张为红.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改进策略[J].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5)

[3] 马胜凯等.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对策分析[J].教育求索,2010,(12)

[4]孙强,李真.大学生网络道德及其教育对策[J] .科技教育创新,2009(1)

大学生网络生活篇3

【摘 要】网络以其自身独有的特点迅速占领大学校园,赢得大学生喜爱。文章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不仅让学校、家庭、社会详实的了解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并且对大学生存在的网络问题建言献策,为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调查

在网络和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从年龄上来看,10-29 岁网民占54.4%,这个年龄段的网民大多都是学生.这与2006年调查数据相比大学生上网比例增长了19.1%,因此在校大学生仍是我国网络用户的主力军。

一、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及原因分析

(一)网络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关系问题研究庆六一作文

网络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日益密切,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学习知识主要依靠老师、书本等有限的资源。63.9%的上网大学生认为网络增加了学习资料的来源,还有36.5%的人认为网络对自己的第二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22.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交际模式。

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资源开启了大学生学习新知的大门,但也使得一些学生不再刻苦钻研,甚至弄虚作假。此外,网上学习和娱乐相比,上网学习的学生仅占40.2%,在网上娱乐的占到了59.8%,网上学习和娱乐有点失调。网络给大学生学习、生活、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好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网络不良信息影响及网络道德、诚信问题研究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与外界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但网络信息参差不齐。在调查中有66.87%的大学生接触过不良信息,65%的学生认为网络生活中需要遵守诚实、守信、相互尊重等基本道德规范,95%的学生没有在网上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行为,93.7%的学生没有入侵他人计算机,90.2%的学生没有在网上虚假消息,84%的学生没有用虚假身份结交朋友。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网络法律和网络公德有较好的认知基础,网络规则意识也比较强烈,他们的网络行为基本上是理智的、守法的。29.7%的学生表示看情况而定是否遵守诚实、守信、相互尊重等基本道德规范,5.3%的学生认为不需要遵守诚实、守信、相互尊重等基本道德规范。这说明网络欺骗行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影响了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诚信行为,大学生保持适当的警惕也是必要的。

(三)大学生网络安全、网络成瘾问题研究

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网络的虚幻,网络生活的复杂,虽然他们都能适应其中的规则,但也都感受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现在的网络生活的不安全因素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例如网络有害信息、网络诈骗、网络色情、“黑客”行为等网络犯罪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学校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科学引导和教育,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救助和支持,调查显优秀写人作文示,有一半的学生支持实名上网,有一多半学生希望公安机关等公权力介入网络生活。

调查显示,有13.7%的学生对网络有一定依赖性,有1.8%的学生相当沉迷,也就是说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我们不能忽视那15.5%的学生,他们或多或少还沉浸在网络中不能自拔,甚至个别学生发展为网瘾,不仅对学业、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情绪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等心理疾病。

二、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的策略性研究

(一)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净化网络社会环境

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可塑性大,但分辨是非能力、控制行为能力较弱。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出现的诸多不文明行为,跟整个网络社会不和谐环境有密切联系。为此,一要健全网络立法,包括完善网络违法犯罪的司法解释,严厉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对网络色情、诈骗、暴力、黑客等违法犯罪起到震慑作用。二要加强对营业性网吧的管理,将营业性网吧管理纳入法制轨道,积极发展绿色健康网络场所,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文化环境。

(二)高校的各级党团组织加强网络主题教育宣传,拓宽思政教育平台

高校各级党团组织应该加强宣传,开展一些有关网络的主体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趋利避害,让教育进网络,而不是让网络远离教育。并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积极引导迷恋上网的同学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更好的利用互联网信息.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顺应时展,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发挥网络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占领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制高点。一是要充分了解并掌握网络相关知识和技术,善于借助网络平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二是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多上网,注意倾听和收集大学生关注的话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立足各校实际情况,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诚信教育

立足各校实际情况,开设讲授网络道德和使用网络的相关课程。把对大学生网民教育当做高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加强网络公德教育,“以德治网”。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网络文化的随意性,使得网络容易成为大学生突破社会公德的试验场,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屡禁不止。为此,要开设《网络道德学》等课程,经常性地对大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辨认能力。组织成立大学生“网络文明协会”等学生社团,宣传网络文明公约,监督网络不文明行为,培育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马磊,黄山涯.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9).

[2] 李春梅,孙崇文.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J].理论月刊,2011(03).

[3] 周印.当代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其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报,2013(04).

作者简介:蔡艳丽(1988- ),女,河南焦作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民教育。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