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分析范文精选3篇(全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3-02-13 02:46:39

导语:儿歌

教育问题分析篇1

一、帮助学生认清挫折的真面目

心理学认为,挫折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既有客观性,又有两重性:挫折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意志受挫,得过且过,自甘沉沦,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深渊。这是心理的障碍,心理的残疾。另一方面,挫折又是一种警示,告诫你得反省、得思考;挫折是一块铺向成功的基石,告诉你目标不会太远;挫折是狂涛激流中的航标,告诉你走向成功的路线;挫折是块儿磨刀石,告诉你得坚强,韧性地战斗下去。后一种属性自然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教会学生摒弃心理障碍,理智分析,泰然处之,处挫不惊不讶,不慌不乱,并且永远保持不懈的战斗力、顽强的创造力。人也有折,国也有挫。作家舒婷吟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喻祖国的贫穷落后;以“淤滩上的驳船”、“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凸现祖国经济的裹足不前;以“雪被下古莲的胚芽”,以“正在喷薄”的“绯红的黎明”高歌祖国的欣欣向荣,走向辉煌。如今,中国人民正站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上,掌握着现代化建设的航母。作者难道不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国家也会遇到挫折,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奋斗,国家就会有希望,就会有美好的明天。个人作为国家、作为社会的一员,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李白没有“蜀道之难”,不可能写出光辉万年的不朽之篇;杜甫没有生活的辛酸,不可能掀开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新篇;鲁迅不能忍受国破家难的煎熬,很难写出惊世之作,很难抛出“匕首”、“标枪”式的杂文精品,挫折是试金石,谁把握了它,谁就站得直,立得正,谁就会有成功的希望。

二、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的心理

古语曰“: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磨难是永恒的又是现实的,“雄才”自然回避不了,也不该回避,也不能回避。两千年前的孟子曾谆谆告诫:“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司马迁的一篇奇文《报任少卿书》,道破挫折与成就之联系:“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名垂千古的豪杰人物无不遭受过贫困、疾病、甚至刑罚等种种挫折。爱国诗人屈原疾呼“路漫漫其修远兮”,“诗仙”李白也曾慨叹“:行路难,行路难。”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主观意识错综纷纭;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大环境、小环境、你的环境、我的环境,客观的、主观的、历史的、现实的、整体的、局部的、长远的、短期的,诸多因素编织着美好、编织着梦圆,编织着幸福,编织着青春,编织着成功,编织着财富,但也在孕育着困难,孕育着不幸,孕育着痛苦,孕育着自卑沮丧,孕育着颓唐、安于现状。谁也不能说谁永远遇到的是美、是成功,谁也不能说永远遇到的是痛、是失败。成功面前人人平等,挫折面前你我均衡。任何人都得体验痛苦,体验挫折,也才能体验成功,体验幸福,“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不能随随便便就成功。”

三、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态度

人的意志品质决定了忍受挫折的能力,也决定了成熟和成功的程度。挫折面前不得气馁,不得自暴自弃,相信自己,相信前途光明。没有人可以拯救你,没有人可以代替你,你必须发愤图强,满怀信心。李白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没有忘记“天生我才必有用”,也畅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屈原面对“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污浊,仍然高歌“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面对“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药》、《祝福》足可以惊醒麻木的灵魂。“独立寒秋”,“橘子洲头”,一代伟人毛泽东咏唱“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没有自信,你只能永远一蹶不振;没有自信你将一事无成。没有乐观,你只能龌龌龊龊;没有乐观,你只能苟活一生。四、培养学生善于调整自己的能力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客观、冷静、理智的分析,多方面多角度地找出受挫原因,找出自己的差距,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目标,并及时而有效地采取补救措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曹禺年轻时一心想当医生,但三次投考北京医学院都名落孙山,随后转向戏剧,成为一代大师;鲁迅先生为何弃医从文?是因为现实中存在着太多的阿Q、祥林嫂、华老栓夫妇———现实与期望的冲突,他得改变初衷,他得去医治中国国民的病根、劣根;《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面对廉颇的误解甚而侮辱,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以理服人,最终演绎了“将相和”的经典……

总之,面对挫折,不能坐以待“机”,不能束手就擒,而应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寻找突破。综上所述,挫折教育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当善于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这方面内容,并适时适度地灌输“挫折的两重性教育”,忍受挫折调整自己的教育,坦然面对、自信自重的教育等等,力争将挫折的负面效应削减到微乎其微的程度,将挫折的正面效应发扬到极致的程度,多元化培养学生积极、健康、自信、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教育问题分析篇2

一、赏识教育成功的原理

赏识教育为什么能成功,这里有很深刻的道理。

1.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这是赏识教育成功的基础。现代心理学、脑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显现出来的能力只是冰山一角,而巨大的潜能都没有被开发出来。

2.“心想事成”的大脑运作规律是赏识教育成功的工作机制。也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大脑就照这个思维运作,结果往往如你所愿。比如说,自己认为很聪明,这时,大脑的状态是积极活跃的,经过努力往往可以解出来一道难题,这就是聪明的心想事成;反之,假如认为自己笨,大脑会想,反正我笨,解不出来也是正常的,在初步尝试失败后就停止了工作,这就是笨的心想事成。孩子的自我评价来自于成年人,你说他笨,他就认为自己笨,然后按照这个逻辑来运行大脑。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待效应)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3.自信是赏识教育成功的条件。赏识教育带给孩子自信,按照上面的“心想事成”原理,自信让孩子更多地体验到成功,成功又带来了更大的自信,更大的自信又带来更大的成功,形成了良性循环,孩子的潜能不断地得到开发。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二、赏识教育的实践

1.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这方面不行赏识那方面女儿因为上学早,又很上进,总是跟别人比,总认为自己的学习不够好,我为了鼓励她,就表扬她的其他方面,如画画、手工,我会说:“你画的小女孩都各不相同(通过衣服、头饰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又很漂亮,说明你很有绘画天赋,也很有创造力。手工做得好,说明你心灵手巧啊。”我又进一步说,“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是人很重要的能力啊,这甚至比学习还重要。”她听了很高兴。

2.赏识内容要具体,理由充分孩子是很敏感的,如果你只笼统地夸他,他以为你是故意的,并不一定认可和接受,夸的效力也发挥不出来,如果赏识得很具体,且理由充分,孩子就会认为真是这样的。比如在女儿三年级升四年级时,我夸她,说她的智力有跳跃式的发展。她问为什么这样说,我就给她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她点点头,说好像是这样的,进而我又利用我这个教育工作者懂得的一点理论来佐证。我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你现在这个年龄刚好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她听了以后很高兴,听我说得有理有据,真的认为自己一下子变聪明了。其实,我只知道六、七岁是人智力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而对她这个年龄段并不清楚,但这并不重要,这里并不需要追究这样一个学术问题。

3.赏识教育要抓住时机教育要抓住时机,错过了时机,效果就会差得多。有一次,她回来兴奋地说,“妈妈,数学课上,有一道题,×××(班上学习最好的)都没做出来,我做出来了。”我趁机夸她,“看来,你并不比他差啊,你也很棒,你是很有潜力的。”她听了非常开心。在小学阶段,这位同学的名字常挂在她嘴上,因为那位同学既是班长,又学习好,常受老师表扬,她忽然发现自己有时候也会超过他,那真是开心。多次之后,她越来越肯定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心,学习果然越来越好,在小学毕业考试时,考了全班第一。

4.赏识教育可以夸大其词有些优点孩子自己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对于重要的优点,为了让她认识到,起到强化的目的,家长可以夸大其词。如高三第一次模考她的成绩不理想,很沮丧,上午的前几节课都很难过,后来,她找了很多理由劝自己,比方说,“第一次模考就考好,容易让自己骄傲;第一次模考没考好说明自己还有很多缺陷和漏洞,来得及补,幸亏不是最后一次模考”等等。所以,她到上午最后一节课就一点也不难过了,中午回来给我讲,我从中捕捉到重要的信息,说:“你已经缓过来了,就不用妈妈安慰了。不过,我发现了你一个很大的优点。”她惊讶地看着我,我说,“你能很快从沮丧中走出来,调整好自己,这个优点很了不起啊”,然后进一步解释,“一个人一生中肯定会遇到坎坷、不顺或失意,而你具备很快调整自己的能力,难道这个优点还不了不起吗?这样,妈妈就放心了。”

5.赏识教育可以有“善意的谎言”我自己对孩子的赏识基本上是实事求是,有时会夸大一点。其实,对于有些很自卑的孩子,家长可以有“善意的谎言”,与其说“善意的谎言”,还不如说赏识教育的艺术。这里举一个周弘老师的例子,女儿周婷婷在7岁时刚接触应用题,10道只做对了1道,孩子很沮丧,周弘在那道对的题上打了一个大大的钩,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还做对了1道”,孩子露出了喜悦的表情,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爸爸,你小时候会不会做?”“我肯定不敢做,像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在这种赏识教育下,婷婷的数学学得越来越好。

三、赏识教育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赏识教育不等于不批评赏识教育就是要欣赏孩子、表扬孩子,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不能批评呢?当然不是。教育要长善救失,对于“善”的方面要“长”,就是通过表扬等方法进行正强化;对于“失”的方面要“救”,孩子有过错了,就要通过批评、引导甚至惩罚在内的方法去纠正。但在批评、惩罚孩子的同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理,否则他们是带着怨恨心的。明理了,他心悦诚服,也就是“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被批评后,孩子得到的仍然是成长的动力。总体上来讲,赏识应多于批评,对于孩子之后的改进,要及时表扬,逐步把正确的强化下来,错误自然就没有了,这是一种技巧,叫做“与其除杂草,不如种庄稼”。

2.赏识教育更要注重对孩子德行的赏识德行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一个人想要一生幸福,良好的德行是基础和保证。古人讲“厚德载物”“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德不孤,必有邻”,都说明了德行的重要性,一个孩子有德,将来易获得贵人相助。因此,培养孩子好的德行非常重要。赏识教育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德行(包括好习惯)的赏识,把好的德行内化成为素质。有人说,赏识教育有可能会让孩子傲慢。假如没有好的德行,总在技能方面被赏识,孩子很有可能会傲慢。但是,一个孩子懂得感恩,知道自己的成绩是有那么多人的帮助和付出得来的,怎么会傲慢呢?一个孩子懂得“为谦是福”“谦受益,满招损”,又怎么会傲慢呢?有些孩子之所以傲慢,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对他们的品德教育。

3.赏识教育要有针对性教育的总原则是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教育才是有效教育,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同一个孩子不同时期的问题也不同,因此,赏识教育要因人、因时、因问题而异。笔者在孩子小学阶段,因为孩子自卑,上进心又强,主要是在智力方面赏识,激发她的自信心;初中阶段,赏识的内容比较多,心态、智力、学习方法都有;高中阶段,由于自己修学中国文化,认识到德行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重在德行方面的教育和赏识。回过头来总结,品德教育和好习惯的培养应贯穿始终,其他方面则应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特点来进行赏识。

4.赏识教育运用时要注重本质就赏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激发生命潜能,促进全面发展。一些家长在不理解常识教育本质的情况下盲目夸孩子,往往会赏识出问题来,如有的家长说一夸孩子就翘尾巴,需要敲打才行,所以不能赏识,要多敲打。这种情况,家长要很好地反思,赏识教育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没有理解赏识教育的本质。如果理解了,在具体运用时就会把握得很好,知道什么时候该赏识,什么时候不能赏识,以及赏识什么,怎么赏识,很自如地把赏识教育用好。

四、赏识教育的意义和成效

赏识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孩子的生命处于舒展状态,开党旗飘飘演讲稿 心、快乐、阳光,认为“我能行”,有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人的内心深处非常渴望被欣赏、被肯定,赏识教育符合人性的需求,所以被赏识的孩子是幸福的、快乐的。与赏识教育相对的是打击教育,打击教育使孩子的生命处于紧缩状态,表现出来的是自卑、胆小、紧张、恐惧,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生活状态是多么的糟糕,他没有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认为家长不爱他,有的小孩甚至有自杀的念头,因为他觉得活着没意思,这种低自尊、低自信也会对他成年后的生活有影响。笔者从孩子的小学阶段开始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现在孩子已经是大二了,赏识教育的成效非常显著,孩子的成长过程一直很快乐,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态好,可以说品学兼优。去年,孩子考入国内一所知名的大学,现在,各方面发展状态良好。我曾讲过几次家庭教育方面的课,不少家长听了我讲的赏识教育后说,她们让孩子痛苦成长了很多年。是啊,我们大人以为自己在爱孩子,以爱的名义去干各种伤害孩子的事,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真正爱孩子就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我认为怎样”,赏识教育可以实现孩子快乐地成长,赏识教育是真正的爱的教育。

作者:秦淑慧 扫墓作文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教育问题分析篇3

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场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奠基工程。可是,不少幼儿园由于管理思想出现偏差,教师的职业道德缺失,导致违反法规、摧残幼儿身心健康的恶性事件频发,幼儿园成了监狱和没有人性的地方。下面两个真实的案例就是明证。

案例一:

有这样一所幼儿园,园领导为了幼儿小朋友的安全,出台了一个违背国家法规的内部管理规定:无论春夏秋冬,所有园内小朋友,除了课间休息时间可以出教室外,其余时间均严禁出教室。就是在园吃中餐的,也要求吃完饭马上进教室午休,不许在教室外面玩耍。孩子们在园十余个小时,能够走出教室见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的时间少得可怜。在夏天还好,起码孩学习计划作文子们午休时扑在课桌上睡觉不会受寒感冒。可是到了冰天雪地的季节,在中午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孩子们睡在没有空调和暖气设备的教室里。——由于条件差,这些孩子都是扑在课桌上睡觉的。因此,每到寒冷的冬天,教室里常常是一片片的空位子,上课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寥寥无几的学生大多是那些离园较近,不在园吃中餐、午休的孩子。其他孩子都因感冒发烧上医院治病去了。

思考:

这所幼儿园原以为如此这般就可以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了。殊不知,这又从另一方面增添了新的不安全因素——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影响。幼儿期是身体各脏器机能发育的黄金时期,而幼儿小朋友的“活动”,又恰恰是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载体。如果这个时期被耽搁了,将会影响儿童今后的身心健康,弥补起来十分困难。这所幼儿园领导的办园行为既令人感到好笑,又令人感到好哭。这哪里是幼儿园,简直就是监狱。这些幼儿小朋友似乎不是来获得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而是来自我摧残身体的。人类已经进入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21世纪,竟然还存在如此愚昧和荒唐的办学机构,真是不可思议!

案例二:

在某县城的一所幼儿园里,一个夏日的中午,临近午休结束的时候,有个班的一个小男孩提前醒了,迷迷糊糊地走下座位——由于幼儿园条件差,小朋友全都是扑在课桌上午休的。“xx,你找死呀!”守班的班主任一声霹雳般的呵斥,这位迷迷糊糊的小男孩被吓得惊跳起来,接着班主任冲过去给了他狠狠的两巴掌,小男孩脸上即刻印出几个红红的手指印。这位小男孩开始是怔怔地站着,当他看到班主任那狰狞的面孔时,“哇”地大哭起来。这时全班小朋友都被班主任的吼叫声和那位被打小男孩的哭声惊醒了,惊恐而又疑惑地看着那位被打的小男孩。“哭什么哭,再哭我就把你从窗户丢出去!”班主任再次大声怒吼。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楼下的一个守班的班主任听到楼上班主任的吼叫和小朋友的哭声后,也气势汹汹地冲上来,不分青红皂白地朝着正伤心哭叫着的小男孩“啪啪”左右两巴掌,边打边怒骂:“是你爷爷死了,还是你父母死了,哭得这样伤心!我叫一、二、三,如果我叫完‘三’,你还在哭,我就割烂你的嘴巴......”她边说边从裤兜里掏出一把长长的、明晃晃的水果刀在这位小朋友的面前晃动着。这位可怜的小朋友被吓得全身颤抖,被打得红肿了的脸即刻变得苍白,木木地站在那儿,不敢再出声。

思考: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职业道德明确规定,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生,是教师工作的灵魂。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是“案例二”中的两位教师的教育行为实在令人感到心寒和匪夷所思!这两位教师大有“和尚打崽不心痛”之嫌。这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性严重丧失,没有将“仁爱”和“人性”融入从业思想和行为中去,没有将学生当人看,更没有将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试想,如果人家这样对待你自己的亲生孩子你会是怎样的一种想法,你不气愤吗?教师是否尊重热爱学生反映出教师是否热爱教育事业和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教育事业和厌恶学生,那他一定是没有工作热情和耐心的;一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一定是无法履行本职工作、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任务的。

幼儿期是品行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小朋友受其经验和阅历的限制,及其特殊的年龄特征的影响,缺乏应有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意识,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很容易遭受外界环境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上述两位教师的过激行为,势必影响幼儿小朋友健康人格和良好个性的形成,使这些小朋友染上粗暴和冲动的性格,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不利。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言行。可是现实中的不少幼儿教师大多这样认为,幼儿小朋友身体柔弱、胆子小、不知道记仇和反抗、缺乏申诉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是最好处置和摆布的。因此,幼儿教师任意打骂、体罚幼儿就成了家常便饭。他(她)们殊不知,幼儿也是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他们既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喜怒哀乐,也享有法律赋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如,享有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不受侵害及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等。

总之,“案例一”中的幼儿园和“案例二”中的两位教师的行为是违法的,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是于职业道德和天理良心所不容的,也应受到职业道德和良心的谴责。因此,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制度,加大对办学机构的督促检查力度,从严惩处违规违法办学行为,规范幼儿园(学校)办园(学)行为;拓宽办学机构和社会 ((家长)之间信息获取渠道;加强教师的法律法规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依法从教意识和能力,使孩子们人人都能享受到快乐教育,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师范学校)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