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分析报告范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4-02-03 09:54:07

导语:儿歌

教育信息化分析报告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理念;

课程教学改革;信息系统

一、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称)在年制定“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简称)。于年月推出的新版本“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现在按照年版的明确定位于,即“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第三级教育第一阶段——第层次类课程,从学历层次上则可不局限于单一的专科层次,其招生对象可以是单纯面向那些未经任何职业准备的“高考生”,

也可以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二、理解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内涵

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院校”。

本文探索高职院校大专级别,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教学改革。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经济管理学科交叉的专业,培养德、智、理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学和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信息管理,成为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信息管理人才。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三、高职教育体系下的课程教学遵从于高职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理念是:行动导向;

课程≠教材;关注学生学多少,而不是关注教师教多少。行动导向就是要求课程体现工作活动,

根据工作活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状况,

掌握行业内工作活动的内容,并且有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样的工作活动。所谓“学中做,

做中学”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课程≠教材,

课程教学不是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不是照本宣科。首先要求教师有能力识别知识老化、内容过时的教材章节。

其次,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行业现行工作活动,

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工作活动的教学内容。第三,高职院校要配套提供给学生实训设施。关注学生学多少,

是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教学进度适合学生。

再好的教师,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味地讲授高深的内容,一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其先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管理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数据库设计》等课程,

没有后续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最后的课程,或者说是此专业最重要的课程。此课程对学生讲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

了解信息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学生动手的部分是:对小型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五、分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材

所选教材是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在年月出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系陕西省高校精品课程,课程资源丰富。在现有教材中,

此教材已经是目前课程资源丰富、章节内容完整的教材之一。

此教材共有十二章,前四章为理论知识,包括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系统概论、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模型。

第-章是信息系统规划、领域分析、需求分析,教材的编写根据信息系统设计的步骤展开,理论陈述,

实践内容描述,根据高职教育理念,“行动导向”,“学中做、做中学”,

思考在信息系统分析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做什么?

大、中、小型信息系统的区别在哪里?此三章内容包含了软件行业常用的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析报告,

将此两种报告的撰写格式向学生讲授,首先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这两种报告,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中型信息系统,

教学生学习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选择小型信息系统,

让学生学习撰写需求分析报告。

第-章是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这些内容是信息系统设计的重要部分,但是,

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在于体现“学中做,做中学”,教材中虽然有实例说明,但是,要实现教学内容,

把工作活动转化为教学内容,需要做很多改变。

第章是实现与测试,用什么开发工具实现,实现本身是需要几个学期才能完成的课程,

内容多而且复杂,测试也是一门专门的课程,

涉及到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内容。因此,一章要讲解这样诸多内容,要学到这么多知识是不可能的。

第-章是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常识性地介绍。只有实际看到,动手使用这些信息系统,学生才能理解。

目前,国内领先厂商特别为高等学校研制出模拟企业经营沙盘信息系统,

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在后面的章节,带学生参观实训室,

或者在实训室上课。

六、设计新的课程教学内容

教育信息化分析报告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信息分析反机制

近年,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教学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应用,一方面,

使学校教学运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终端参与信息阅览、网上学习,信息交流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基础数据,这些数据不断积累,

逐步形成了一个基于全校教学基本状态的信息资源库。如何运用大数据的思想和方法,

统计、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深入发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分析反馈机制,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质量信息平台的构建

。依托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为基础

随着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建设和完善,积累了大量教学基本状态相关数据,

涉及教学常规运行、学生学科成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教学质量信息的获取将以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以教育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为基础。

。辅以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以学生发展状况数据为补充

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存在的首要因素是学生,

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

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在校生活经历如何,是我们必须关注并回答的问题。

为持续了解笔者学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况,每年对学生进行学习状况的调查,这项调查的数据是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必要补充,

已成为教学质量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质量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评价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每学年,学校通过教务管理系统,采集大量数据,涉及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学生学业成绩等方面的对于这类教学基本状态的数据,

以教学单位为观测点进行对比分析,

见表。

通过对比分析,辅以图表等展示形式,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各教学单位的情况,

看到各教育教学环节和各教学单位的差异,

明确各教学单位改进的方向及目标。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网上评教系统,

每学期对其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对评教数据,笔者进行了课程类型、教学单位、教师个体等多维度的统计分析,见图。

笔者对不同类型课程各学期的评教成绩进行差异性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

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过程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对学生在校学习行为的过程性评价数据来源于“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项目,由于项目参与院校多,评价指标涵盖范围广,

易于对数据进行外部横向比较和内部自我诊断。

笔者学校为北京市属普通院校,在开展外部横向比较时,主要以地方本科院校为参照。

以课堂内学习行为为例,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主动提问上,笔者学校学生的表现均好于地方本科院校,

在做笔记和认真听讲上略高于地方本科院校,但差距不是很大,说明笔者学校课堂教学整体状况良好。在课堂学习行为的三种行为中,

主动提问的表现最差,反映出笔者学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受式学习行为较为普遍,而主动性学习行为还有所欠缺,见表。

在内部诊断方面,

笔者对数据进行院系、学科、性别、年级等纬度的统计分析。以分年级课程教学诊断为例(见图),结果显示,“考试”“独立作业”呈现随年级增长逐渐下降的趋势,而“论文/报告”呈现随年级增长逐渐上升的趋势。

分析发现,对笔者学校学生而言,实验报告、小组作业等形式的课程考核方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年级增长,

课程特点发生变化,学生更愿意接受论文/报告、小组作业等过程性、开放性的考核方式(见图)。

对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数据,我们应利用大数据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数学建模,发现学习者、学习结果与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和教学行为等变量的相关关系,解释影响学习者学习的问题,提供更为深入的教学分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及教学干预。

三、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机制

斯塔费尔比姆强调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因此要想使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得到保证,对有关教学质量信息实时、全面、有效的反馈是关键。有检查、有反馈,才能形成管理闭环,

才能持续改进教学工作,

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学校现已建立教学质量状态数据年报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教学通报、专题分析报告等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各项教学评估信息。

。教学质量状态数据年报制度

每年我们会选取涉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常规运行、学生学科成绩、竞赛奖励等方面的教学基本状态相关数据,以图表的形式汇总统计,并在校内信息平台。教学质量状态数据年报是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各类量化指标的综合展示,

它涵盖面广,数据翔实,

从整体上促进学院及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

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教师可随时查看来自于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信息,信息反馈及时,数据真实。

教师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同时,

教务处每学期《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报告》,

并向各教学单位下发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

。各类教育教学专题分析报告

基于从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和学生学习情况获取的大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对于发现的突出问题,

我们会展开专题研究,查找原因,提出对策及改进建议,形成专题报告,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

大数据时代,

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我们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获得更多更全面的数据,

另一方面我们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如何利用数据,

深入挖掘数据潜在的价值,让数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郑燕林。大数据在美国教育评价中的应用路径分析[]。中国电化教育,()。

[]夏怡凡。统计分析精要与实例详解[]。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教育信息化分析报告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综述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

已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无论从教育的管理、教学、学习,以及对外交流与教育资源的获取,都已离不开信息通信技术。

此外,借助于技术进行学习,也正成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

它不仅仅是手段和方法的变革,更是涉及到了教育观念、模式、体制等的各个方面的挑战,

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研究同样也面临和经历着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年全国学会年会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

一、专家视点

本次年会的专家报告分为特邀专家报告和大会主题报告两部分。从专家报告的内容综述看,

大会的特邀专家的报告主要折射出专家对于计算机教育应用现状及未来的相关问题的反思,

观点高屋建瓴,紧扣大会的主题。

。数字互动教室――未来课堂的方向

现有的课堂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的特点已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我们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构,数字互动教室是未来课堂的方向。何积丰院士的特邀报告“数字互动教室――交互式电子书包”,正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

何院士围绕由他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的“数字互动教室”项目,

指出当前应试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已经严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教育资源地区差异“贫富分化”扩大,

对优质师资争夺也日益激烈,教育变得越来越专业化,

传统教育的垄断特性导致平均教育水平难以提高等社会现象,

数字互动教室项目的意义在于把学校的信息化推进到核心阶段――课堂教学。他认为数字互动教室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设备的更新,而是着眼于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提升,教材呈现形式的更新。

数字互动教室项目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及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信息支撑平台,

充分发挥互动过程和自主学习对教学的提升作用;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

实现包括名师、优质课件与教案在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电子书包实现了多本合一,

实时交互的电子课本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与效率。他指出,数字互动教室项目是一个实现学校课堂教学信息的系统性改革方案,是一个综合教育、科研、出版、产业各方面协同作战的大型信息化工程。数字互动教室也是对传统课堂的革命性变革,

推动教材的表现形式与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将大大促进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基础教育信息化――从跨越到革命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业已进行了多年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

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下一步该往何处去?这可能是许多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和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央电教馆王晓芙副馆长的报告“基础教育信息化――从跨越到革命”给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十年来在课程开发、教学环境建设、学习资源开发、课程整合、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农远工程等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存在偏差,要克服传统的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盘、库、网”的建设问题,而应提升到学生的信息素养上来。

报告对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涉及的个重大项目,

即所谓的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从“班班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教材的开发以及模式的推广、教研的兴趣与引导、数字化服务体系建立中的技术支持服务、学生学习平台的开发和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等做了一些介绍,并指出这些项目将给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

带来了很多机遇。

当前和今后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首先要在观念认识上找差距,在课程整合上下功夫,在信息系统上做文章。

基础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不仅是要跨越,

而是实现教育的革命。今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变化路线图,

是教学――学习――体验――成长――沉浸……认为我们现在应该要超越教学这个阶段,

重点关注把信息技术在学习阶段的应用,进而去关注学生的体验、成长。

。开源――高校资源建设的未来之路

高校教育资源建设问题一直是高校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关注的问题,

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精品课程亦成为高校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重点。资源的共建共享或许是解决目前高校教育资源重复建设,资金、人员、技术瓶颈的一种有益尝试。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报告“大学的‘开源’何以可能”则与会者分享了他作为一个学校分馆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以及作为一个教育技术专家对于高校教育资源建设的看法。

任教授在对当前国内外著名机构的开源情况(如麻省理工学院的、英国开放大学的项目等、日本的开放式课程同盟“巴黎高科”的项目)进行了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特点在于顶尖大学的介入、核心课程资源的提供和大学合作联盟的趋势明显,

而这三点都是国内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明显缺乏的。他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个层面论述了开放资源的特性。从学生层面看,受益于大学开源带来的教育资源数量和时空的放大效应,学生有机会更方便地接触到数量更多的、来源更宽泛(开源使获得他校的教育资源变得更为容易)的优质教育资源,

从而获得更为开放的“”式的学习选择;从教师层面看,开放教育资源能催生教师资源的优化与放大效应,

从而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在开源平台上,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能够督促教师加强自身专业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同侪互助,

最终达成共同提高。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开源平台的展示效应,共享学术贡献;

从学校层面看,开源可以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

但打破管理上的分割,道路仍然漫长;开放资源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

从社会层面看,

在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将有助于大学担负起将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大国、将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一历史使命。他认为,

目前我国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的不足主要在于:开源实践呈条块态势,缺乏统筹规划;标准建设滞后,标准采用率低;

缺乏优质教育资源,

资源利用的绩效较低;版权、资金影响开源实践的可持续性。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新技术、新学习

新技术与新理论的不断出现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教育信息化工作带来新的活力,也为教育变革带来新的视角,

二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新技术条件的学习又该如何进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丁刚教授的报告以“教育信

息化与教育变革”给出了他对于新技术条件下,

教育信息化引发的教育变革的思考。

丁教授认为,

转变教育方式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的学习认知和环境的可变性问题。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认知和环境的可变性研究可以了解学习与环境间复杂的交互作用,解释学习随环境影响发生的动态变化。

他指出,教与学的环境现在正在转向一个新的教学生态系统。

作为反映认知的网络和学习之间本质的联系,

在学校里使用技术的方式应该从“技术作为教师”转变为“技术作为学习的伙伴”。这些需要改变学习过程当中的认知方式,

我们现在的中学实验都是证实的实验,它与真实的科学产生过程是不一样的,我们有必要重启证伪理论。推进虚拟仿真技术在科学学习中的具体应用,使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实验不仅可以进行证实实验,

更可以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下进行证伪和试错的实验。

丁教授认为,我们目前的教育可以说是没有很好地体现时代特征,我们一直以来都非常传统,甚至现在的办法不会比五六十年代进步多少,这样的改革是令人怀疑的。

在报告中,丁教授还跟大家分享了年的中提及的从近百个新技术和众多新趋势中概括和提炼出个方面的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移动计算、开放课程、电子书、简单增强现实、基于动作的计算、可视化数据分析。丁教授指出,在未来五年内,这些技术都有可能在学习型研究机构中广泛用于教、学及其创新。

这些专家报告喻示我们,在信息化时代,“无所不在的学习”必将渗透人整个社会,并且越来越重要,并创造新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可以通过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充分获取学习信息,进行更个人化、情境化、互动化的学习活动。

无处不在技术的成熟,会改变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改变第二课堂的概念和创建新型的学习环境,使教学环境与教学策略经历一场新的变革。

二、主题报告

浙江大学张剑平教授则从我国。试点概况,。培养的中外比较,。的教育技术课程规划和由。引发的思考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于。及其教育技术课程设计的理解。

在对美国、英国、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国内外的教育博士的培养情况进行了比较的基础上,

重点对浙江大学教育博士的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了介绍,

由此引出教育博士培养中的教育技术课程设计,并从基于数字化手段的混合型教学模式和国际化视野下的教材与案例库建设,谈了浙江大学关于新媒体与教育技术课程的建设思路。

华南师范大学的柯清超教授报告的主题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远程协作学习项目:设计、实施与案例。柯教授认为,

远程协作学习项目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真实情景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校际的协作、对话与知识分享,通过知识创造活动实现有意义的学习。远程协作学习项目的设计应重点考虑学习任务、学习过程、项目评价的设计;实施过程需着重考虑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的组织、指导和管理策略。

柯教授指出,

远程协作学习项目是一种应用网络开展项目学习的教学方式,

它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协作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远程协作学习项目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下,

应用技术开展更大范围的协作、对话与分享,应用技术收集信息、组织数据,应用技术进行知识建模与创造,

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实现有意义的发现式学习。

它将丰富的教育元素融合到项目中,如跨学科内容、当地文化传统、社区服务、科学探究、跨文化理解与合作等。远程协作学习项目通过城乡学校远程协作的方式,可以实现发达地区学校和相对落后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互联、师生互动,促进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

城乡学校的互联与互动,也将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的赵建华教授与大家交流分享了他们研究团队关于学生对小组学习的理解与态度分析的研究。

赵教授认为,

小组学习是一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可用于组织协作/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对于小组学习的组织和运用涉及到许多问题,

如教学思想、观念、环境和策略等。在报告中,赵教授提出小组知识加工过程的实践模型,模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

即个体理解、小组知识建构、小组学习工具和混合学习环境。

他们采用行动研究方法进行两轮行动研究,所采用的教学环境包括课堂授课和网络教学平台。

研究分析了学生们在混合学习环境下从事小组学习的基本体验。

研究主要利用质的和量的数据对学生的体验进行分析,所获得数据分别来自课程开始阶段、课程中间阶段和课程结束阶段。通过分析学生们对他们对小组学习的理解和体验进行分析,获得他们理解与态度在该三个阶段的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说明,

学生们对小组学习的理解与态度的变化,同他们获得针对小组学习的正确指导是分不开的。在教学中成功运用小组学习,

需要一定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和技巧。

华中师范大学的赵呈领教授报告的主题是“基于的混合式学习活动案例设计”,赵教授认为,

实现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在于可以创建有特色的学习社、提供广泛的工具、网络意识功能很强大、社区网络权限设置很灵活等方面。

在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混合式学习活动,最终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

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活动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资源的设计、活动的组织和活动评价等,

并以《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理论章节为例,进行案例设计介绍。

上海师范大学的潘以峰副教授的报告主题是“智能微格教学点播与评议系统的构建”,他指出,

微格教学点播与评议系统的基本职能包括培训职能、远程教学职能、点播功能、评议功能和科研功能。微格教学点播与评议系统的应用环境是指微格教学实施的环境,一套完整的实验室应用环境包括微格教室、总控室、微格教学观摩室和准备间四个部分。微格教室实现的功能有智能化交互、网络直播、全自动录播、远程直播点评、智能跟踪等。

微格教学的点播与评议系统软件是一个可以维护微格录像、教案,并且可以提供点播与评议功能的系统软件,可以实现课例综合维护、学生微格点播、学生微格教学与评议、多元评价、自定义量规、学生微格导出、教学技能维护和微格情况统计等。

三、专题分论坛

大会在围绕“计算机与教育:理论、实践与创新”这个主题上,根据会议议程需要,设置了包括世博新媒体技术与未来教育,

在线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的联动发展模式现场展示和智能学习技术等五个专题论坛。从与会代表分论坛的交流发言中,我们发现,

本届年会的论文交流展现了“计算机与教育”的最新发展,凸显了新媒体技术与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创新、在线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区域教育信息化、智能学习技术推进等议题。

。新媒体技术与教育

有多位研究者介绍了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所采用的新媒体技术和互动媒体技术,

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了这些新

媒体技术的特性及其教育应用的启示。新媒体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互动新体验,

世博许多场馆中应用的感应技术主要包括触觉感应技术、动态感应技术、光感应技术和视觉感应技术等,

带来了视听新享受;借助新媒体技术缔造出独具特色的网上世博,具体表现出虚拟呈现、在线互动,永不落幕和三屏联动(电视屏、电脑屏和手机屏)特点。新媒体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启示是,

我们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创建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教学;可以借助仿真三维虚拟展示的优势,更加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新媒体带来了全新的互动体验,这也是网络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世博中应用的互动技术主要有平面互动、空中翻书、触摸查询和桌面互动投影四种类型。这些互动多媒体技术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具有可以变化的介质(地面和墙面都可以作为投影介质,体现低成本和环保特征);

人机交互方式从鼠标键盘转变到人的肢体动作等更加自然的交互;信息传递方式也从被动变成主动。

一些研究者介绍了目前学界比较关注的云计算概念,分析了世博思科馆提出了城市云的概念;还有的研究者介绍了地域文化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方面的研究、三维教育游戏用于学习环境空间设计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

未来课堂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有研究者就泛媒体技术支持下未来课堂的互动进行了研究,也有一些报告侧重与新媒体技术应用下的非学习空间设计、研讨型未来教室的设计等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创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科领域关注的重点,

本次学会年会也有许多研究者与会交流了他们对于这一主题的相关研究。有研究者跟大家分享了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的探究,

认为通过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的有机整合,

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创造新的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的实施可以从基础教育阶段做起,进而推广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

创造性地开设“科学”课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以及注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也有研究者就区域校际研修模式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与会进行了交流、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校际差距,

借鉴校本研修的模式,采用校际联动和校本研修结合的形式,以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视角,提出了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领衔+参与”校际研修模式。还有研究者在分析青少年网瘾的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情感教育的缺失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认为加强情感教育是防治青少年网瘾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进行情感交流;

通过多媒体网络构建真实情境进行情感教育;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情感教育。形成一种特有的信息知识和情感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情感教育的发展,最终从源头上解决青少年的网瘾问题。

还有一些研究侧重于信息技术课程中基于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设计研究、专题学习网站设计与开发研究、基于的“走迷宫”机器人教学设计问题、微世界支持小学科学发现学习的策略探究等。

。在线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与会交流的报告中,有许多研究者探讨了在线协作学习与虚拟社区,

如有研究者与会交流了基于角色的主题式网络协作学习方法及其案例分析,介绍了学习个体在协作小组中进行协作学习活动时的互动与角色扮演情况,

验证协作角色分析工具的功能、性能和可用性,证明与对接的可能性。也有研究者就非正式学习虚拟社区的个案研究进行了交流,

以交流群为例,

运用问卷调查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非正式学习虚拟社区进行研究,从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关系、构建机制、社区认同感、学习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还有研究者就基于教师团体的社会网络中心性与知识资本相关性研究进行了交流。

认为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身知识资本积累的过程,并以一个小学教师团队为样本,在社会网络的视角下通过回归分析和皮尔逊相关分析,

对教师情感信任网络和工作咨询网络的中心性和个人的知识资本进行相关性研究。还有一些报告侧重对在线学习中所涉及资源中的中外网络课程的开发模式进行比较,以及学生网络活动时的知识建构等问题。

。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

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是本届学会年会分论坛设置的一个亮点议题。

会议邀请了上海浦东新区部分参与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研究者、领衔校和参与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一起与会交流他们在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想。为了促进浦东新区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学生全面发展的均衡,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发起了区域联动发展模式,以领衔校+参与校的联队模式,

通过结对调研、构建平台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同时不断进行经验总结,

推进“校本研修”,使得装备标准化、操作人性化、应用个性化。在交流中,有领衔校的一线教师介绍了他们作为领衔校在区域联动发展模式中所担任的角色及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做出的成果,也有领衔校的领导介绍了他们在电子白板应用方面的特色,

演绎了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从无到有的过程,从一开始对电子白板一无所知到如今以电子白板为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还有学校介绍他们学校逐步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如何成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示范校。也有参与校的老师介绍他们作为一所参与校在领衔校带领下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具体过程,

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参与到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工作中,学习领衔校在平台构建和运用方面的经验,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智能学习技术

有研究者介绍了关于社会化标注的语义分析研究。

从语义角度出发,对社会化标注进行研究。用户的标注行为体现着用户的认知过程,是用户对语义概念的选择使用。

浮出语义是社会化标注中挖掘隐含语义知识的有效方法,标签本体则通过语义网技术实现了社会化标注的语义增强。也有研究者针对现在的现场答辩存在诸多弊端且日益彰显不公平性等问题,

利用基于双线性对和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难题的门限签名技术,提出了在线答辩系统。

该系统的显著特点在于可以确认答辩专家经过了主服务器的授权,并且答辩专家也不能否认自己所提交的答辩意见。门限化是该系统的切合实际的处理方法,只要同意答辩通过的答辩专家的人数达到了要求的人数即门限值,

学生也就通过了答辩。

该研究为签名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对在线答辩的普及以及包括在线答辩在内的现代远程教育安全性提高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还有研究者跟大家分享了个性化智能评测系统模型、基于信息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身份构建与发展研究、基于的信息抽取及信息定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网络课程自动答疑系统的等方面的研究等。

四、大会论文情况

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篇,经过大会学术委员会部分专家的评审,在考虑到质量优先、兼顾地区学校分布的前提

下录用篇,并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届年会所收集的论文涉及的重点包括:理论探讨、实践应用探究、新方法新设计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会议论文集中具体论文分布如下图所示。

在这些收集的论文中,理论探讨部分的论文主要从教育技术领域到技术在教与学应用的多视角展开了探讨,将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技术的教育应用紧密结合了起来。

论文中既有对计算机教育应用问题哲学角度的思考,如关于教育技术的乌托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关于教育技术有效性的追问,

网络学习的本质属性研究,周易、阴阳思想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启示,参与性设计的内涵、哲学基础与时间旨趣等;也有对当前教育技术领域比较关注主题的理论探究,

如教育游戏的设计规范,网络学习的相关问题,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模式与批判,

虚拟学习社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理论及网络资源的开发模式等;另外也不乏有一些从一些新颖的角度探讨了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一些问题,

如关于信息技术隐性课程的思考,

由青少年网瘾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感教育网络教育的人文环境模式构建,

科技人文教育研究等。

实践应用探究部分的论文主要从以不同的理念结合实践案例展示了技术教育应用的魅力,也为人们拓展应用的视野,给予了很多启示。

本届年会收集的论文中也凸显和契合了本次年会的核心议题,论文更多的关注新型技术的创新实践应用,如以“领衔+参与”模式区域推进学校电子白板应用研究、促进有意义学习的远程协作学习的设计实施与案例、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培训中的应用探讨、智能伟哥教学点播与评议系统的构建、高等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的技术发展与技术应用、中低码率音频压缩格式的适用性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如、-、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

新方法新设计部分的论文主要从则结合现在与未来的应用,提出了方法与设计的新思路,为技术教育的有效应用带来有益的启迪。如关于教师团体的社会网络中心性与知识资本的相关性研究,双设计教育游戏模型的构建,

学生对小组学习的理解与态度分析,基于的学习互动设计,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行为采集和学习质量评估模型设计,个性化智能测评系统模型,虚拟学习环境设计,

基于角色的主题式网络协作学习方法,多线自适应的教育游戏教学过程设计,移动学习资源的微型化设计模型研究,基于网络活动的知识建构分析,基于的远程教学评价系统设计,

远程职业教育学习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等,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一种技术应用的新方法或新设计。

未来发展趋势部分的论文则主要从聚焦技术教育应用未来的可能发展,从理论、实践、技术、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预测与探讨。论文既有关于三维教育游戏的教育应用视角、社会化标注的语义分析、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体验模式设计、微世界、、技术在虚拟学习空间创设方面的应用等新型技术的教育应用方面的探究;

也有关于未来课堂的互动研究,

低碳生活与教育模式的研究,光动媒新技术的教育应用,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专家系统,智能导师系统等的模型构建,

基于课堂的虚拟实践社群设计,图在学习支持服务中的应用研究等新理念、新技术应用实践,体现了技术教育应用的未来发展。

五、结语

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的各报告均展现了“计算机与教育”的最新发展,尤其凸显了新媒体技术与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创新、在线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智能学习技术推进等议题,也使得学会关注的领域更加明晰化。会议是我国当前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工作的一个缩影,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应用研究的前沿和关注的焦点。

正如学会理事长张际平教授所言,计算机教育应用从上个世纪年代提出及研究至今已经历了五个阶段,现已进入到了网络化与移动化阶段,

是计算机辅助教育真正进入到网络化与无所不在阶段,无论在教育辅助管理、教学与学习以及在互动与交流、资源的获取与共享等方面,都已成为无所不在的手段与方式,

改变了人们对与技术的认识及技术教育应用的思维。因此,我们对于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研究也不能仅停留于对于新技术的关注和跟风上,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去进行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惟有这样,

的研究才会永葆活力。

教育信息化分析报告篇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已被省教科院成功立项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年度规划课题,为了保证课题方案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之中,根据相关要求,

我们课题组定于今天开题,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老师们指正、审议。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我们所要学习和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予以支持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办公系统的操作、的制作和使用等等。

所谓“课堂教学优质化”,

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即在课堂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

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

变单调为丰富,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

从而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

国外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起步较早,比如美国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研究。就课堂教学而言,他们通过整合打造轻松愉快、乐学善学、精彩灵动的教学新时空,

“使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容易、更广阔、更加丰富多彩。”。英国早在教育中世纪年代就开始使用计算机,

如名为“国家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计划”(-,

)的研究。“把计算机整合到课程中的观念”()就是这项研究所提出来的,主要强调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利用,

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意识以及应用等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法国也十分重视。

法国教育专家指出:“在动态环境下,空间图形性质和几何教学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强化。”早在年,法国就要求学生从小学第四学年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而且把“计算机入门”作为必修课设立到“科学技术”学科中,

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软硬件环境的配备,为课程整合的良性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正所谓“突破现状是发展的必然。”。

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年月日,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新加坡召开的以“为了世纪学习化社会的教育”为主题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次教育部长会议上作了题为《面向世纪教育的改革创新》的发言。她不仅明确提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中国面向世纪教育的目标,而且强调“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使中国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年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政策集中出台。

根据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年)》的要求,到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想适应的教育信息现代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这对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总体方向。年月,

刘延东关于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这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是,尽管信息技术平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在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但在农村小学课堂中的研究与实践还属于起步阶段。同时,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课堂深度融合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比如,

理念上的高接受度和低层次的实际运用的矛盾、信息技术的百花齐放与无统一标准之间的矛盾,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结构和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立足于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信息技术的虚假热闹和立足于学生的学,不断优化学生的学法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些矛盾,

如何让信息技术平台真正促进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学校的提升,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如何使整合达到最佳状态?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我们想从“课堂教学”这个点上做一些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和反思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为推进新课改进行一些尝试。

而这,恰恰是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所在。鉴于此,我们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研究目标:

。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培养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

。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的有效途径、策略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研究内容: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学科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途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教师的教学向“以学定教”的学生主体方向发展。

。研究如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得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进而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研究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变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为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怎样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成为所有学生发展的平台,最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研究假设:在信息技术现代化背景下,

农村小学生寻求探索之火的原动力大大增强,多媒体成其为聚精会神的心理动因,

孩子们最大程度地身动、心动、神动、肯学、想学、会学的念头一再高涨,

其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是事半功倍的。

拟创新点: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介入,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身心发展和创新发展;重要的是,

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否促进了每一个孩子们的成长,从而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发展、都能提高,

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的难以忘怀的思维之光、自由之光、创造之光,以及思维的交锋、情感的交融、经验的积累、思想的领悟,

才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境界。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先对相关的理论资料进行学习和总结,如:国内的研究现象以及研究的理论依据等等。

之后,通过相关调查对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明确情景的创设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的作用,

并通过寻找数学课堂情景创设的基本途径来有效的将数学情景有效的应用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并通过总结分析形成相应的报告。最后,通过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和总结,

形成最终的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借助网络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方法,

关注与本课题相关的最新动态、最新理论以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并大胆吸取借鉴相关文献理论中的优秀成果,

为展开研究做好理论铺垫。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开展合作研究活动,

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通过开展公开教学、交流研讨、专题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探究如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与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兴趣爱好产生的影响。

。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分析,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积极探索我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实际操作方案,

通过撰写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分析,总结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运用实践中的经验。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策略和方法,撰写研究报告、等。

。成果分析法: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的操作方案,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础上,

汇总资料,并选取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三)技术路线:调查分析——>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践研究——>实验比较——>形成结论——>修正完善——>总结成果——>推广应用

()实施步骤

()启动阶段:年月到年月,成立《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优质化》课题组;

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发展动态,

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手段的重要性,

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和切入点;组织课题参与人员系统学习有关运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对全体实验人员进行运用信息技术培训;

调查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的研究思路,

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方案。

()组织实施阶段:年月至年月,制定研究计划,

具体实施研究,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参与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

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与学,探索有效的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教与学的优化,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进而培养高素质现代人才的目的。

实施期间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人准备一节公开课,

在有效整合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收集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等。

形成阶段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总结结题阶段:年月至年月,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收集优秀论文、教师研究案例等,

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负责人张瑞清,一级教师,

长期从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

曾多次获得过辅导站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和县级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

多次获得镇级和县级“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称号,年获得了县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曾两次参与了省、市课题研究工作,年月他参与研究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改中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研究》经专家评审,通过鉴定;年月他作为第一参加人研究的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顺利结题。

在课堂教学中他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

撰写的论文《浅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在年月荣获武威市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选小学组三等奖;撰写的论文《提高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看法》分别在《天祝教育》第期和第期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刘生俊,一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年,

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曾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撰写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初探》和《构建初中语文教学互动课堂刍议》分别在《中小学教育》和《语文天地》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马维兰,二级教师,

市级农村骨干教师,曾多次荣获镇、县、市级优秀教师、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具有很强的语文教学基本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工作,年月,撰写的论文《农村美术教育该走向何方》在省级期刊《教师》杂志第期上发表。

课题组成员吴永珍,二级教师,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达年,工作中善于钻研,曾多次获得辅导站各种奖励,现为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撰写的《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发挥错题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于年月发表在《吉林教育》上,作为第一参加人参与研究的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易错题集的建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于年月通过鉴定,顺利结题。

围绕本课题,我们进行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年月,我们确定了课题,

组织了课题研究小组,围绕课题进行一些相关的调研工作,查阅了相关资料和书籍,了解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水平,

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进行多次研讨,

最终完成了课题申报报告。

学校现代化教学硬件设施较为先进。每个班级都有“班班通”一体机、视频展示台;

学科任课教师人均配备电脑一台,且已接入互联网。这些为我校开展“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辅导站和学校领导注重教育科研工作,开学初提出了在我校开展“常态课优质化、优质课常态化”教学研究工作,

我课题组选取其中一点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积极筹措经费,准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参与教师的研究素质;

建立健全了教科研制度,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五、课题成果预期和呈现方式: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优质化研究,

积累丰富的信息技术和农村小学课堂深度融合的个性化、创新化,交互式成果,提供具有针对性强、内容鲜活、形式新颖,互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农村小学高效课堂范例,为学校一线教师积累经验,

为“学有良教”理论提供佐证,为国内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课题呈现为系列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调研报告、研究总报告等等。

教育信息化分析报告篇

>>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建议的调研报告军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方式应用现状及对策探究高校信息化中数据挖掘现状调研及应用研究税收征管信息化应用问题及建议赣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施现状调研及趋势分析湖南农村信息化现状调研与启示教育信息化培训现状调研报告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探析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研究高职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对策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调研及对策分析信息化建设业务应用项目开发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浅析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建议我国税收征管中的信息化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城郊选煤厂组织信息化现状的思考及建议义乌玩具生产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宁夏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全文[/]。。

[]新华网。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_。。

[]华子荀。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发展现状研究[]。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刘矗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中国教育学刊,():-。

[]戴晓华,陈琳。我国中小学微课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

[]曹培杰。中小学生信息化教学的学习体验调查[]。中国电化教育,

():-。

[]苏小兵,

管珏琪,钱冬明,

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斯蒂芬?哈格德。慕课正在成熟[]。教育研究,():-。

[]郝丹。国内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中国远程教育,():-。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

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电化教育研究,

():-。

[]问卷网。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

作者简介:赵建峰(―),男,山西阳泉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讲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职业教育、网络技术;崔宏巍(―),男,

河南商丘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教授,

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交通运输。

教育信息化分析报告篇

不同的专业,

其实习报告写作方法也有所不同。那么,会计专业的实习生,应如何写实习报告呢?

为方便大家,以下整理了一则年会计实习报告范文,仅供各位参考,希望大家从中掌握实习报告怎么写。

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结束了,我在这一个半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以下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总结,

敬请各位提供宝贵意见。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因此,

可以认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会计的根本目标。

带着这个目标,我开始了在我所在的实习企业进行了有目的实习。在此之前,

我认真学习了《会计法》以及财政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作为过渡的新的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

因为这些大学法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重大举措。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一些帐务的核查,

因此主要实习科目应收应付帐款的核算,也涉及一些其他对外投资科目。在实习中,

我参加了该企业月末的财务核算,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会计程序,

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

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财务会计的全过程及会计核算的各环节,

认真观摩一些会计的整个审计、核算过程,并掌握了一些会计事务的适用及适用范围。跟随财务人员,

核实会计事实。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公诉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公司财务人员做好帐本的调查笔录和日记帐笔录,做好帐簿的装订归档工作。

经过个半月的实习,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大学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我这次实习所涉及的内容,

主要是会计业务(对公业务),其他一般了解的有购货业务、票据业务、贷款业务。会计业务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

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大学验印,

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

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

支票是否透支,

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

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庆六一作文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

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

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会计工作有了以下更深的了解:

一、关于会计报告: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应充分反映企业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相关信息,

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按照现行《企业基本会计准则》体系所报告的会计信息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的要求,()现行会计报告的形式单一,通过表格数字化反映,文字说明的内容较少;

()现行会计报告的计量标准是以历史价值为主,

而对现行价值和未来价值反映不足;()现行会计报告的内容是以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反映历史的和现在的信息,

而缺乏具有预测性、前瞻性及不确定性的信息,另外,

报告所强调的是整体内容,而对某些专项内容披露不够充分;()现行会计报告的结果是以内部经济活动影响为主,

未能充分揭示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现行会计报告报送的时间是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前提,定期报告,时效性较差。

二、会计实务工作的改革思考:会计管理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管理方式的变化,会计工作的重点应日益从信息加工演化为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运用上来,会计实务工作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不断扩大会计职业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的基点已经不是仅仅满足于过去的信息(计算机能轻而易举地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而是将信息控制、未来预测作为工作的重点。会计工作除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外,

财务管理、经营计划制订、财务控制系统设计、投资决策等应成为重要的职业范围。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不断拓宽视眼,延伸和转变会计工作的功能,充分发挥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有的作用。

、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400字企业组织结构将出现较大的变革;按工作成果取酬的弹性工作制将成为普遍的工时制度;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和人力投资,

员工也希望将自己的智慧财产投资于企业;

企业的更多精力将放在新产品的研究上。另外,

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经济运行的“触角”也延伸向经济部门以外的其他领域,如政治、文化、环境等等,近年来出现的绿色会计、行为会计等就是这种趋势的端倪。因此会计实务工作者应适应社会变革,

不断增长和更新知识。

、不断普及与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资本的筹集、调度和投入,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等关键性的过程,都必须依靠健全的信息技术才能顺利进行,

随着经济信息化的出现,

使得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成为会计人员的常用工具,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时候。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及其本身技术、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必将进一步加大对会计职业发展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三、会计教育的改革思考:知识经济时代将以“知识型、智慧型”人才为主体,而人才的培养源自于教育,

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它能不断地进行高素质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

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就会计而言,会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会计教育工作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需要。

、世纪的会计教育是素质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会计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通才”,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生活氛围,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拓宽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世纪的会计教育是终身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再也不是一次性为学生准备一切的教育,学习的社会化、社会化学太棒了作文习是教育更普遍的形式,终身教育是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一个人只要有一、二个月不学习,

就会落后,会计人员将不断回归教育,

“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为此需要做了很恰当的诠释。

教育信息化分析报告篇

【关键词】师范生;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导读;

评价体系;信息共享空间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教育部在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

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试点,引导各地建立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的新机制。”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现在,

我国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师范教育体系,支撑最庞大的基础教育事业,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资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已基本适应中小学发展的需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式、评价体系并不健全,

还有待于不断完善。信息素养作为教师的一个重要素养,在其职业生涯中发挥主导作用,这对高等师范院校特别是以培养中学师资为主要任务的师范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本文将立足于高校图书馆在对师范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其培养方式以及评价体系进行探索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设想与策略。

一、师范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工具”。这就明确了在职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能力,

由于师范院校承担着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工作,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到未来教师适应新角色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第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同时,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才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需求和动力,接受新知识,

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超越自我,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教师。

二、图书馆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方式——导读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以现代化技术为依托,以传统导读形式为基础并加以拓展和延伸的导读服务尤为重要。

随着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建立了校园网,网络已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工具之一。但是校园网上最受欢迎的却并非是学习资源,

而是、影视资料和网络游戏等。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最新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应用网络的能力越来越强,

但一半以上时间被花费在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活动上。怎样让学生把兴趣转移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上,单纯依靠教育、灌输很难改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其强调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性,不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立体化的导读服务。

学生通过导读服务开展的各种活动,积极检索利用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源,充实学习生活,

减少参与网上其它活动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读者信息素养。

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教育培养的。

日本已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教育体制,从小学和中学就开始加强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及社会责任的全面培养。

信息素养的本质就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简单的定义来自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

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每个人都面临着对大量无序的没有过审核过的信息进行选择、评价,

这就意味着人们既要掌握信息技术,

也要具备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当然,国内信息素养的培育除了图书馆参与外,

还需要院系教师配合,通过与专业课程结合来实现,让学生在解决专业课问题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信息素养,推进图书馆学习资源的利用使其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一)书目导读使读者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

书目导读是传统导读服务的主要形式。

推荐书目亦称导读书目,是引导某一特定读者群,

为了特定目的,

围绕某一专门问题,对文献进行选择性的推荐,以指导自学或普及知识而编制的书目,

像优秀文学作品必读书目,

古典名著阅读欣赏书目,

曾经引导并影响了几代莘莘学子用科学的方法阅读文献。随着高校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上导读书目是一种新的导读方式。福州大学导读中心制作的网上导读书目是互联网上很有特色推荐书目,包括了青年必读书目、世界文学首选书、中国文学首选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首选书。

(二)图书馆藏书分布与利用的导读

这是针对新生入校开展的一种导读服务。新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对图书馆的基本结构不了解,

尤其对图书馆藏书分布以及开架书库找书的方法不清楚,

需要图书馆员具体介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熟悉图书的排列规律,讲解书目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方法,有针对性查找文献,

促进信息意识的增强。

(三)网上报告厅的导读

网上报告厅是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一种新型公益。它是一套大型视频专家报告资源,

整合了中央党校、中央电视台、清华大学、中华医学会、中国经济人论坛、等权威学术机构的专家报告资源,

开发了“学术报告”和“学术鉴赏”两大视频报告群,

以及一个“精品课件群”,形成大系列的专家报告。是广大师生开拓视野、了解学科前沿、提升综合素质的知识平台,读者只要在校园网上就能听到包括周光召、白春礼、戴汝为等一大批两院院士的精彩报告。

(四)文献检索课形式的导读

教育信息化分析报告篇

关键词: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图书馆

一、美国的信息素质教育

年保罗?泽考斯基()提出“信息素质”一词时就指出:要在未来年内,

在美国实施普及信息素质的教育目标。很快受到美国教育界和图书馆的重视。世纪年代后期,

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受到美国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

并且正式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大学教学大纲之中,

作为一门课程,主要由大学图书馆来讲授完成。

年,

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了信息素质教育委员会,其宗旨是:明确信息素质在学生学习、终身教育和成为一个良好公民过程中的作用;设计在正式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

图书馆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型;决定继续教育和教育培养的发展方向。年月,

委员会出版了“关于信息素质教育”的报告()。论述了信息素质教育对个人、企业、国家的重要性,分析了信息素质教育的机遇,说明了信息时代学校的主要任务,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年,“国家信息素质论坛”()成立,目前已发展到超过个国家组织委员代表企业、政府、教育等不同部门。主要任务是分析信息素质教育的作用,

支持和开展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计划,鼓励和促进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委员会等部门制定信息素质教育指南,

开展教师教育培训项目,确保他们在教学中与信息素质教育协调。同年,

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信息素质教育结果评估大纲”。

年又确定了“信息素质教育在普通教育计划中的作用框架。

”年月,美国图书馆协会发表了《信息素质教育进展报告》,对年所提出的建议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年“国家信息素质论坛”对年至年的活动情况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对信息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公共政策或其他方面支持信息素质活动的开展,减少信息贫富不均的现象。总的来说,

世纪年代以后,美国大学信息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了深入研究,

而且在全美大学得到实施,逐渐成为美国大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美国大学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也越发凸现出来。其中基于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主要具有开放性、形象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其中()是在德州大学系统数字图书馆的资助下山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开发的信息素质教育在线指南,

其设计形式、内容的创新性和互动性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

年提供了在对方遵守公开发行许可()协议的前提下允许全球范围的图书馆许可使用服务,因此被许多图书馆采用。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最广为使用,评价最好的美国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指南之一。

二、英国的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在英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年在牛津召开了第二次国际会议,研讨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将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就信息素质教育这个体系内部来说,

英国的信息素质教育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开展较好。英国在初等教育阶段就开设了信息教育课,并于年列为必修课,

到高中阶段信息通信技术仍为必修课,

对学习内容、达到的目标制订有国家课程标准。而相比之下高等教育中信息素质教育就属于系统中的薄弱环节。

为了更好地在高等教育中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年国家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协会(。)成立了一个特别工

作组,专门研究了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质教育问题,

最后形成了名为《高等教育信息技能意见书(

)》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提出了信息素质教育中应培养的个基本能力以及信息素质的基本模式。

年,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又在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图书馆()和利兹大学图书馆()的协助下开展了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得到了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国家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协会的支持。在全面掌握英国自己信息素质教育状况和借鉴美国、澳大利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最后为英国的高等教育和岁以上社会成员的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条建议,

并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

三、澳大利亚的信息素质教育

当信息素质教育日益成为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核心时,澳大利亚关于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已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以,

和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对信息素质教育进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年澳大利亚的政府报告提出“澳大利亚是信息化的社会”,并强调教育系统是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质人群的最好场所。

年澳大利亚教育部长卢比指出,未来是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文化、信息化工作的时代,教育应着重培养项“学以致用”的关键能力,排在首位的即搜集、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自世纪年代中期开始,

信息素质教育就被引入到许多澳大利亚大学的教学计划中。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委员会年一份题为“在大学教育中培养终身学习者()”的报告指出,“信息素质是大学生课程体系中的四个必要元素之一”。

他们认为大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他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士,不能只是带着快要过时的知识,

而是要具备查找、获取、检索、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这样他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充实和更新专业知识。在年月日至日的堪培拉会议上,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员协会(。)在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标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信息素质标准”,共项子标准和个能力指标。

该标准在美国标准的基础上主要增加了个子标准: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够对收集与产生的信息进行分类、保存、管理和改写;

能够认识到信息素质是终身学习和具有参与感的公民的必需。

在信息素质教育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澳大利亚信息素质教育也是以图书馆为核心的,他们提出图书馆员和其他专业信息服务人员都有培养和提高其用户信息素质的责任。

四、日本的信息素质教育

日本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具有长期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年,日本“回应信息化社会的初等、中等教育和各方调研协作会议”就提出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日本文部省自年开始着手促进计算机在中小学的应用,地方教育当局负责教师训练的任务。年日本教育部规定在小学和中学都要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并且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改进教学,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自年以来,

日本中学的课程开始出现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但分别出现在不同的科目中,在日本的高中阶段,职业学校才有信息科技科目,普通高中只有在数学课上教授些有限的相关知识,

而高中生由于准备竞争激烈的高考,无暇顾及非考试科目的信息科目,使信息素质教育的连贯性在高中出现了断层。

年月,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首次咨询报告《展望世纪日本的教育发展趋势》,详细论述了信息化教育,将培养学生“信息综合能力”的必要性放在首位进行论述,

并提议把国会教育会馆作为全国信息教育中心。

随着网络远程教学越来越普遍,日本政府近两年实施了一项在基础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百所中小学联网”的试验研究项目。该试验项目力争让学生在全日本乃至全世界范围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

增强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有高度创造性的、能适应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全新人才。

总之,信息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能力,关系着个人、团体、社会在信息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关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国际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世纪,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

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手段和必要技能。所以,

信息素质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这种基本素质的高低与人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密切相关,从而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社会的进程步伐。

参考文献:

[]汪雁。美国信息素质教育进展述略[]。图书馆杂志,

,()-。

[]张永军。浅析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人[]。情报杂志,,()-。

[]孙平,曾晓牧。认识信息素养[]。大学图书馆学报,

,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