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前景范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4-04-05 01:51:02

导语:儿歌

商业银行的前景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并购基金;参股型并购基金

一、引言

并购基金于年之后在中国兴起,

但初期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在年后并购基金才进入高速增长期。国务院号文提出积极探索设立专门的并购基金等兼并重组融资新模式,

证监会、国资委、发改委等部委也积极推动政策型并购基金的设立,证监会明确提出支持包括设立并购基金等并购融资模式的探索,并拟与国家发改委联手牵头共同推动控股型并购基金和参股型并购基金的组建,

丰富并购支付的方式和工具。自至年国内并购基金共有支,其中披露募集金额的基金支,募资规模为.亿元。

年支新募资基金数创历史新高。

从投资来看,年至年并购基金在中国市场共完成起并购投资,其中披露金额的案例有起,投资金额达到.亿元。

年投资案例起,投资金额.亿元,投资笔数和金额较往年相比均实现了较高涨幅。日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对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工作做出部署。作为国企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并购基金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在市场变革的驱动下,我国的并购基金将进入多重利好时期。

二、参股型并购基金的基本模式

并购基金()属于私募股权基金的一种。

并购基金是专注于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基金,其投资手法是,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

获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重组改造,持有一定时期后再出售。相比较其他风险投资而言,并购基金选择的对象主要是成熟型企业,

旨在获取企业的控制权进而在提升企业价值后退出。并购基金作为特殊的并购主体,

相对于一般的并购而言,

主要不同在于其在并购中担当的角色。

首先并购基金是作为一种金融资本存在的,其主要目的是增值,主要方式是通过投资于成熟型的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对其进行并购重组,在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后再从被投资企业退出以获利;

其次是作为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机构,

协助被并购企业改善经营、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业绩,

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

因此成功的并购不仅能够改善企业短期的经营状况而且能够从长远促进企业的产业升级。

但限于我国金融市场、企业家理念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尚不成熟,国外以为主导的控股型并购基金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本土。相比之下,

国内大多数并购基金采取了与产业资本深度合作的参股型并购模式。即对于而言,并不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而是利用财务性融资、对资本市场的精确判断及资源整合等优势,协助产业资本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重组,

再择机选择合理方式退出;对于整体并购交易而言,仍是以获取目标企业的绝对控制权为目的。

如果说控股型并购基金是实施以为主导的收购重组,那么参股型并购基金则实施以产业资本(多为上市公司)为主导、以为辅助的收购重组,其中往往发挥着财务顾问、辅助融资和增值服务的作用。

三、商业银行充当机构设立并购基金的优势及前景分析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具有客户资源广泛、融资产品丰富、具有较高公信力等优势,

并且随着近年来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等一系列进程的加剧,商业银行进入转型发展时期,纷纷成立非银行金融平台,拓展自身的经营领域,

旨在发挥协同效应,保持自身的竞争能力。因此,

借助子公司的专业牌照和制度优势,银行不仅可以参与并购基金的设立,

而且还可以发挥投贷联动功能,满足并购方在并购中全方位的金融需求。

以建设银行为例,自股改以来,建行积极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战略,

大力拓展非银行金融平台、延伸综合服务功能,

现已覆盖租赁、信托、投行、期货、寿险、基金和专业银行等行业和领域,持有的非银行金融牌照领先同业,综合性银行集团架构基本搭建,

为推动全行战略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经过几年的发展,子公司在所属行业确立一定竞争优势,产品线和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市场位次跻身行业前列。

年末,建信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跃居全行业第二,

建信人寿保费收入保持银行系第一,建信基金公募基金规模名列行业前九,建信租赁新增租赁资产规模进入行业前三,

建银国际承销项目数量在香港全部投行中名列第一。随着母子公司业务联动不断深入,协同效应不断提升,年,协同业务量达到亿元,

同比增长%;子公司通过集合信托、融资租赁、债券承销、公开募股、直接投资等手段,

为集团客户提供综合投融资规模新增亿元,成为建行传统信贷业务的重要补充,

对维护客户关系、增强客户粘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

月日,建设银行投贷联动金融中心在苏州落户。

该中心由建设银行与子公司建银国际联合经营,将建设银行传统专业信贷服务于建银国际投行产品链相结合,协调建行集团股权资金与信贷资源,为客户不同发展阶段量身打造投贷结合全面综合的金融服务方案。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参与并购基金的设立及运营过程中,

通过提供相关的债权、股权等多类型投融资服务以及相应的财务顾问等融智型服务,凸显其价值创造本质,

充分发挥其在金融工具及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

打造资源平台,

以市场化方式将具有经济价值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机、科学的配置,建立高效的并购资本生态系统,并使之产生的价值最大化,从而促进银行业务全面稳健的发展。

四、结语

商业银行的前景篇

一、引言

随着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国有企业的股权的改革,

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了上市的步伐。年月交通银行在香港上市,年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

年月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和上海证券市场上市,年月,中国工商银行实现了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同时上市,

并创下了全球融资规模最大的。(杨德勇和曹永霞,)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在也于年在香港上市。至此,

我国现共有家上市银行,

无论从股权结构还是整个银行业的面貌,中国的银行业发生了显著地变化。

纵观国内已有的关于股权结构的论文,基本都停留在年以前的实证研究,

忽略了近两年国内国际的大环境的变化,以及国有银行上市以后的表现;

同时它们的研究的角度也不够全面,因此笔者认为进一步全面地对中国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选取家已上市商业银行,分别对银行的效率表现和股权结构的相关作用进行深入地分析,

找到当代银行业的发展特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分析

(一)财务指标分析法

。财务指标体系。按照商业银行资金“三性”平衡原则和商业银行经营目标要求,从反映被测度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费用控制能力、资产质量与安全性、资产流动性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设立财务指标,建立财务指标体系,

测度商业银行效率(,。)。根据财务指标的重要性确定财务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如下:盈利能力方面占%,

费用控制能力方面占%,资产质量方面占%,

资产流动性方面占%,发展能力方面占%。

(二)中国商业银行财务效率的测度和评价

本文主要测度家上市银行(家股改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利用有关财务指标数据,经过计算得到~年中国商业银行的财务效率值、平均值及排名;

由于国有银行与年前后实行了股改,因此其测算的数据标准有变化,

笔者按照三种情况进行了排名:之前十五家银行的效率排名;

年之后家银行的排名;-年股改后的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整体排名。

在年股份制银行改制以前,前五名的银行全部为股份制银行,而国有银行的财务效率值相比而言极低;尽管国有银行实行了股改,

但由于极强的股权垄断性特征,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排名已久靠后;

改制对国有银行带来了部分好转的迹象,但由于高度垄断性,这种迹象还有待改善。

第四部分将对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进一步地实证分析。

三、上市商业银行绩效与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

(一)单因素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被解释变量:―衡量上市银行绩效的综合指标

()解释变量: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前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

:前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

:公司前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的平方和,表示公司大股东持股的集中度和公司前名大股东持股的分散程度

。单因素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其中代表不同的银行,代表不同的年份。表示银行在年度的绩效,

依次类推。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

)从的估计值来看,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前十名股东的持股比例、前十名股东的持股比例的平方和对上市商业银行的效率都具有负的相关关系;第一股东的持股比例过大,不利于银行的充分监督和控制以及市场化经营;

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与商业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股权比例数据笔者发现,由于国有银行的特殊性,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的高低完全由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决定,并没有起到股权的相互制衡作用,

这说明股权过度集中不利于银行的效率。

)检验值:分别针对,给定显著水平,

自由度为-=临界值,对应的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所以应拒绝原假设。

同时可以从修正的拟合优度大小看出,的检验效果最好。

(二)加入控制变量的多因素模型的变量设置及计量分析

由于上面的单因素模型分析中,笔者担心解释变量并不能充分地解释银行效率(很可能存在异方差性),并且为了进一步考察银行效率的印象因素,

笔者将引入多个控制变量对银行效率进行更完整地解释。

。多控制变量的设置

结合银行效率研究的国际经验和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特点,我们从规模、创新、稳定性、盈利能力、配置、公司治理、股权结构以及营业范围等八个方面去构建解释银行效率的模型,重点考察其中股权结构的作用。我们选取了分别反映银行规模、创新程度、稳定性、盈利能力、资产配置个变量以及股权配置这一解释变量。

。模型设置及计量分析

通过共线性的检验,

笔者发现总收入的对数与股权配置的各指标有很强的相关性,

同时与银行稳定性之间也有很强的相关性,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笔者舍去这一控制变量,减小相关性影响,

进而得到计量模型如下:

对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控制变量的解释性不显著,解释变量、具有较好的解释作用,

方程的拟合优度不是很高,尤其是和的解释力不是很好,另外模型不具有明显的异方差性。

从回归结果发现,笔者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对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但系数仍可说明总存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与银行效率成正比、非利息收入(总收入-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却与商业银行的效率成反比这与前面的猜想有所背离。通过考察银行现阶段的发展程度,笔者认为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基本的国家性质,我国银行业监管十分严格,总存款占总贷款的比例都有着严格地控制,

不存在明显的市场化波动,因此对银行的效率影响并不显著;、我国的金融市场化进程还不够完善,我国的银行业尽管在不断地改革中,但银行业务依然以存贷款业务为主,

因此银行业的创新度尽管有所提高但起作用还很小,尤其是资产证券化程度还不高,

对资本市场和银行业的发展还未起到显著作用。

()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检验值较低,其相关性不显著,即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效率有正的相关性,

资本充足率大小代表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强弱,对银行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的系数非常高,可见其对银行效率的相关性很高,越大,银行效率越高。

()观察解释变量的系数值和检验值发现:在模型中的解释力度最高,

说明其它四个变量对有较好的控制力,也得到了前面分析的结果,其负的系数说明股权分配的垄断性越高,银行效率越低。

整个模型的拟合度较之前的单因素模型有所提高。也有一定的显著性解释,负的相关系数说明前五名股东的持股比和越大,银行效率越低,

这与前面的假设相背离。

前五、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与银行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他们的持股比例和越高,商业银行的效率越差。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在中国特有的国情下,

前五大股东和前十大股东的股权分配不具有明显的差异,股权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大股东手中,股权的流动性越差,

垄断性越高,

这既不有利于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

也不利于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以及银行内部高效率的管理控制。

另外,通过观察国有银行的现有股权情况可以发现,国有商业银行尽管通过了上市、以及股权改革,但由于很强的垄断型股权结构的存在,依然对公司内部治理的有消极作用。

四、商业银行效率分析的政策挑战及建议

本文首先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探讨了股权结构模式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发现股权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于前十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作用。本文进一步运用我国银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考察,

结果显示股权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前五大与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对银行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并且持股比例越高,

效率越低,

呈负相关关系。

股权结构作用于银行公司治理和行为方式,进而对经营绩效产生影响。

完善的股权结构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础部分,

能够促进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但是,完善的股权结构并不愈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自动提高,

只有通过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尤其是资本市场对产权的争夺机制、信息监控和投票机制,才能推进银行经营机制的科学转换,进而提升银行的公司治理整体水平与经营绩效市场竞争能够提高商业银行效率,

但只有在逐步完善股权结构的过程中,市场机制才能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与市场竞争程度有关,而市场竞争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与股权结构的完善程度相关。

参考文献:

[]帕特里克丁?

哈克,

斯塔夫罗斯?。金融机构的绩效――效率、创新和监管。泽民奥斯,徐诺金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

[],。。:‘’。。

商业银行的前景篇

利率是交易资金的价格,

是衡量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

也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介变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下,

利率从最初的自由到管制,再到逐渐放开制度,最终走向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不受监管当局的强制干预,中央银行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资金交易的主体,

而资金交易的主体即为市场。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尽管市场是调控利率的主体,但中央银行也会对利率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操作,以达到宏观调控效果。

总体来说,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特点是:

。利率形成方式为市场化。金融市场环境中,资金交易双方通常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设定交易数量、交易期限、交易风险,进而确定一个交易结果。

这一交易过程是不受中央银行所控制的,

也不在当局管理范畴之内,而是在市场环境下完成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金融交易的数量、期限以及风险等,

那么市场也就能够间接影响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风险结构等。

所以说,

利率形成方式为市场化。

。利率管理方式市场化。就形式上来讲,

利率的管理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和市场。但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进行管理只是出于宏观调控的目的,通过间接的手段来影响市场利率。总体来说,利率管理方式为市场化。

。利率定价权有交易主体掌握。资金交易过程中的细枝末节都是由交易双方来决定的,

这与利率是否市场化毫无关系。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以下,笔者就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

。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促进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长久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处于利率管制的阶段,再加上其国有产权的属性,所以经营策略多多少少带有比较强的行政色彩。

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所面对的客户多半是国有企业。由于一些国有企业具有预算软约束等问题存在,就会经常性的拖欠商业银行的贷款。

长此以往,商业银行就会出现不良资产现象,

这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有效的改善了这一现象。利率市场化的形成,使得市场成为决定利率的主体。

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环境中,

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需要面对诸多风险,

其中就包括利率风险。商业银行要想持续发展,就需要改变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策略等,提高经营水平,不仅可以抵御风险,

还能够促进企业发展。

()扩大商业银行的经营自,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扩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自,

提升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以往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需要执行中央银行统一的贷款利率标准,使得商业银行不能从经营状况;资金规模等等方面出发,

主导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使得商业银行具有绝对的经营主导权,

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银行的发展目标、经营情况、发展前景、市场环境等,合理的规划银行经营策略,

可以促进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促进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没有自行决定利率的权利,只能按照中央银行提出的统一利率标准来执行利率。此种情况下,

我国所有商业银行都要依据统一的利率标准进行业务活动或开展产品。各个商业银行所推出的产品或业务大同小异,难以促进商业银行更好的创新和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利率不再受当局或中央银行的控制。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银行经营情况适当的调整利率,以此来促进银行发展。

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

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自主定价权,其可以根据当前金融市场形式、企业经营情况等,创新多种不同的金融产品或业务活动,

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水平、服务水平等,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促进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利率管制时期,所有商业银行都要按照统一的利率标准进行业务活动或金融商品销售,这使得所有商业银行都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

促使商业银行开展的经营活动比较相似,并且服务的客户多为国有企业。此种情况下,

商业银行之间竞争小,可以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下共同发展。

但利率市场化的逐渐形成,打破了商业银行这种经营状况,使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有绝对的经营,并且有更大的自由定价权,

可以自由创造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中销售。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之间形成真正的价格性竞争,

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没有组足够的实力和能力,

很可能被淘汰。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强之所以说,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加大。主要是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有了更大的自由定价权,可以提高存款利率,

进而招揽更多的客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提高就意味着银行融资成本增加。商业银行融资成本增加对于商业银行融资是有很大影响,很可能需要借助于高利贷,

这将会大大增加上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所以说,

利率市场化的形成,

会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需要商业银行慎重考虑银行经营策略,

避免银行守信用风险的影响。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增强利率风险是指经营主体由于利率的变化而受到损失的可能。

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没有自由定价权,无法自由的进行利率调整,

按照中央银行统一确定的利率标准进行金融商品销售,商业银行需要面多的利率风险较小。但利率市场化情况下则不同。商业银行有更大的自由定价权,可以根据经营活动需要或金融市场形势等原因适当的调整贷款利率。

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了与客户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往往会增加贷款利率,这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三、商业银行管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优化对策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对多种机遇和挑战。

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想在金融市场中更好的发展,需要不断强化商业银行管理,

促使其在商业银行中科学、合理、有效的应用,严格监督和控制商业银行经营活动,

提高经营活动效果的同时,预防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风险,促进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商业银行管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优化策略主要为:

。加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管理利率逐渐走向市场化,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权将逐渐扩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品的定价能力。为了提高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能力,

应当加强金融产品定价管理。金融产品管理可以结合当前金融市场实际情况及商业银行发展目标,

就产品类型、产品定价、产品定位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控制,

以此提高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能力,促使金融产品定价更为合理,不仅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经营利润提高,还可以降低风险。所以,

加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约束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位,

避免商业银金融产品盲目定价的情况发生。

。加强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商业银行要想在金融市场中更好的发展,就需要进行业务转型,

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环境。然而,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从客户需求出发,合理的进行业务转型,

保证所转型的商业银行业务符合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并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业务转型能够快速的进行,并且所转型的业务活动适用市场的转变,

应当加强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可以就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分析,从利率市场化角度出发,

就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考虑,从而科学、合理的管理商业银行业务,促使业务活动的客户结构得以优化,传统利差收入情况减少、中间业务增强,

促使商业银行业务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更好的开展。所以,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

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应当在商业银行管理的监督和控制下进行,这样才能够保证业务活动正确合理的转型,使其适于金融市场。

。加强商业风险防范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应该警惕和防范银行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尤其是利率风险。要想促使商业银行在激烈金融市场中发展,

商业银行找到行之有效的规避商业风险的有效措施。而规避商业风险的有效措施就是加强商业银行管理。加强商业银行管理的有效措施是:

()加强建设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

可以就商业银行管理现状及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合理的规划商业银行管理,

促使其科学合理的实施。

()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评估。

在进行商业银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

可以了解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进而合理的规划商业银行管理,提高商业银行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我国利率逐渐向市场化的方向进行。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银行创造很多机遇,另一方面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市场带来很多挑战。

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强化和优化其管理水平,监督和控制金融产品定价、业务活动、防范风险等,促使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更好的发展。所以,

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管理的强化是非常必要的。

商业银行的前景篇

一、票据业务违规的表现形式

目前票据业务违规主要表现在:

。无贸易背景承兑或贴现票据

《支付结算办法》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贴现票据要有增值税发票、商品发运单据和商品交易合同。

但实际执行中,有的银行无贸易背景承兑或贴现票据,表现为签订虚假合同,

合同没有明确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方式,增值税发票金额与贴现金额不相对应,贴现票据贸易合同在企业名称时间与成退回票记载和贴现时间存在出入,发票或合同金额小于票据额,增值税发票重复使用,

使用过期或不合规范的贸易合同文本办理承兑汇票,以增值税发票代替贸易合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不收或少收手续费签发承兑汇票

银行为招揽承兑汇票业务完成存款或中间业务考核任务,一般视客户情况采取不收或少收手续费的方法签发承兑汇票。

。降低利率贴现票据

目前商业银行争相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不仅贴现本地票据,

而且向异地找票贴现,为了取得票据,在办理贴现时放松条件,

有的银行对贴现申请文件和是否开有帐户不作要求,或为了迎合客户需要补办业务手续,以达到形式上合规;银行之间在争夺贴现时还通过降低利率贴现票据,或付给客户好处费等方式招揽业务

。超额授信

现在好企业银行争相授信,

部分银行在授信时也不再考虑其他银行是否已授信或授信多少,

企业只要有要求银行就签发承兑汇票,综合授信额度往往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

。逆程序操作

《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贴现人对贴现申请人提交的商业汇票,应按规定向承兑人以书面方式查询,以控制交易风险,

但有的银行对一些长期往来客户,为加快业务办理速度,

提高竞争力,在与企业达成相关协议基础上,采取了先贴现后查方式逆程序操作。

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

先签发后补办手续,存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日期早于合同签订日期等现象。

。保证金不足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向承兑申请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要按签发票据金额收取一定保证金,或要求申请人提供其他形式的担保,但有的银行对保证金或其他担保执行并不严格,

表现为保证金不足或担保不到位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用本行贷款作保证金,未按规定比率收取保证金,保证金帐户未实行一一对应管理,

一笔保证金开出多笔承兑汇票等现象。

二、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原因分析

。票据业务收费低,

成本高,银行审查贸易背景没有积极性

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和政策规定,

商业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只收取万分之五的手续费。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审批都集中在市分行,办理却在个支行,办一笔承兑汇票花费的各种人工费用,

管理费用要高于承兑手续费。因此从实际操作和成本效益方面来讲,银行办理承兑汇票只能对贸易背景作形式上的审查,不会花大气力去调查企业是否有真实的交易,了解签发承兑汇票后的经营状况,

但迫于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商业银行对贸易背景往往会作形式上的要求,但不会作实质上的审查。

而且,银行审查贸易背景还会妨碍银行自身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目前在商业银行办理全额质押或%保证金业务的基本上都是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

还有的是不符合资格的企业及其他组织。如果商业银行把这些客户拒之门外,损害的则是自己的利益。

。银行承兑汇票对应的贸易背景非常复杂,银行在审查中不好操作

()经济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与实际付款日期往往不一致,

银行若依据交易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与承兑汇票日期核对,交易真实性便不好判断,若不要求两者日期在约定的付款日期内,承兑汇票开出日期则更不好确定,

承兑汇票对应的合同也不好却定

()付款方式往往有多种形式,很多经济交易要求部分用承兑汇票,部分用现款,

合同金额与承兑汇票金额不好对应,判断贸易背景也有困难。

()合同规定金额与实际成交金额不能对应,但又不能武断的认定该承兑汇票无贸易背景。

()与上述情况相对应签订年度合同的企业,签发下笔承兑汇票所需上笔交易增值税发票到底应是那一份便不好确定,要求增值税发票也就没有意义,因为在该时间段内,企业会有很多增值税发票,

有的是原来用其他方式付款的。如现在企业在异地办理承兑汇票或办理贴现,即使银行要求增值税发票原件,企业也会采取同一份发票多次使用的办法,

但银行只是形式上要求有复印件,企业便可多次使用同一份增值税发票。

()交易合同形式多样,银行审查合同有困难,

按照《合同法》规定,

当事人订立合同,

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书面形式又有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

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银行很难区分这些合同的真假。

。严厉的考核机制迫使商业银行违规操作

目前商业银行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为了完成考核任务,

有的银行被迫采取曲折的形式来完成一些考核指标。

()为了完成中间业务考核指标违规办理汇票业务,时下各商业银行都规定由中间业务考核指标,但内地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很低,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使用率,

完成中间业务指标的渠道很窄,

发展票据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讲能同时完成存款与中间业务两项考核指标,所以银行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否合规,

银行则很少考虑。

()为完成存款考核任务违规办理票据业务。

实际操作中,银行为企业办理票据业务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存款。

。不正当竞争迫使银行违规操作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把票据业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品种进行发展,

票据总量增加很快。本地票据市场被分割后,有的金融企业把目光转向外地市场。

随着竞争加剧,

银行在竞争手法上也花样翻新,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违规操作。

三、改进措施

因此,目前要治理商业票据业务中的违规问题需要从制度,操作技术,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监管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票据市场的管理,切实降低银行票据业务风险。

。发展融资性票据业务

融资性票据业务是指没有真实商品交易背景。

纯粹以融资为目的的商业票据,其实质是一种优于信用放款的融资信用工具。我国现有的,《票据法》明确规定票据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没有规定融资性票据业务的合法地位,

而且目前融资性票据需求较为旺盛,现在银行办理的不具备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实质上是融资性票据业务,

因此应确立融资性票据业务的法律地位,扩展票据的融资,允许发行融资性票据,完善我国票据市场结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明确对票据业务只进行形式上审查

国际上票据业务贸易背景审查,

只重形式上的审查,

不作实质上的审查,目前票据法要求付款人在实质上审查贸易背景,在操作上成本很高,

很难做到,

因此要借鉴国际上票据业务的通行做法,要求付款人对票据业务只注重单据审查,而不作为实质审查。

。适当提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收费比率

由于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手续费低,银行只考虑自身风险,

不愿意承担社会义务,从而防范票据业务系统风险,

因此适当提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比率,有利与调动商业银行审批承兑汇票贸易背景的积极性。

。修订有关票据业务制度

如现行制度要求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需要有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商品发运单据和商品交易合同,并且在交易日期,交易金额等方面要与银行承兑汇票相对应,以便证实承兑或贴现的真实贸易背景,

但实际执行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在交易日期,交易金额与承兑汇票日期,金额等方面实行更为灵活的办法以确认企业的交易背景。

。应调控票据业务总量

票据业务通过真实贸易背景和期限来限制票据风险,

但有的银行无贸易背景或滚动签发承兑汇票,打破了票据业务自身内在的风险控制机制,为防止票据业务总量过分膨胀,形成票据业务系统风险,

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有必要从总量上控制票据业务签发总量,通过总量限制把票据业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状范围。

。对异地开展票据业务进行限制

商业银行的前景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发展商业银行运营资产负债管理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与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

在我国的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机制后,金融市场的利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这也使得商业银行的运营重心转向了资产负债化管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不断优化,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

也进一步提高了银行成本的运营效率,由此可见,利率的市场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本人在云南富滇银行多年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经验,主要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希望能对业界同仁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欢迎批评和指正。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影响

(一)将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利率的市场化发展,使其与宏观市场金融环境联系更为紧密,由于宏观金融环境存在不稳定性,

导致商业银行利率出现波动,

从而导致银行经营风险的提高,此外,

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

也可能在利率定价的过程中采用风险加成的方式,这便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成倍增长,

从而降低银行资产的安全性,为商业银行的长效稳定经营埋下隐患。

(二)将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压力

金融市场环境中利率差值的减小,使得商业银行的利润收入效益降低,盈利压力不断增大。

商业银行利率的市场化变革,使得银行无法依靠利率调整实现利润收益的提升,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利率差值的减小,

会直接导致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化,从而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

(三)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难度

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金融环境中的利率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主导,为了适应市场环境下的利率,商业银行必须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改进与调整,

在这一机制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将会逐渐增大,不仅要在经营管理中着重强调风险控制,也要为了获取更高利润而不断改善经营手段。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难度加大的原因还在于利率市场化背景下,

银行中更多的经营亏损要独自承担,

所以商业银行在利率自主化的同时,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从而使内部管理难度加大。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资产和负债结构比较单一,且在规模、期限上都不对称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由于长期以来传统业务运营占主导地位,

因此以短养长的经营模式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改善,

加之商业银行始终将存款贷款作为主要的经营手段,这也导致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发展背景下,贷款规模与期限无法得到均衡的统一管理。

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也使得资产结构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丰富,资产负债数额也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增加,

单一的负债结构和资产使得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分散和控制。因此,为了使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规模与期限实现协调与统一,就要进一步丰富银行的经营方式,

通过降低资产管理中的信贷资金比例,使其与资金业务、非利息业务等延伸业务相协调,提高银行资产结构的稳定性并有效的丰富其内容,

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要在强调存款数额增长和负债来源多样化的同时,

针对市场宏观环境中的负债数额流动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从而保证在银行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背景下,其运营风险得到更为全面有效的控制。

(二)资产负债管理手段落后,

资金市场定价不科学

就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商业银行运营管理进行分析,在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中,

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对银行的资产总量及其负债总量进行组织与协调,从而实现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平衡管理。然而随着利率的市场化发展,

通过平衡管理资产总量却表现出了一定的落后性。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商业银行的总量管理主要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各项负债余额和资产余额的总和进行计量与平衡,

从而更为全面的得知银行的综合运营状况,而随着金融市场中负债结构的逐渐改变,银行中的总量管理方式无法与金融市场的负债结构相匹配,加之当前金融市场利率波动幅度的增加,

资产负债结构管理的动态化发展,都使得我国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总量管理手段逐渐落后。在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发展背景下,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发展中忽略了对市场资金定价的调研和研究,

因此在新形势的金融市场运营中,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便无法准确的对市场资金进行定价,

加之对资金市场定价机制中风险认知的不足,也进一步导致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市场定价准确性的缺失。

(三)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商业银行在利率管理过程中,

由于利率管理风险多具备政策属性,因此为了实现对利率风险的有效控制,就要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金融市场环境中的利率变化,开展利率风险的有效管理。

但就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而言,由于金融市场中利率的变化直接牵制着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这便使得银行无法主动及时的采取管理手段机对利率进行风险控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控制手段,主要是从资产比例管理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资产进行利差管理等保证资产总量的稳定,而这却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出纳比例不断减小,从而无法实现对利率风险的主动管理。

三、加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进一步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完善制约机制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中,资产负债结构直接影响着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所以为了实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加强,

就要首先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为了实现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调整,应首先对金融市场中的融资资源进行开发,

并将更多的融资内容导入至银行的总量管理计量中,从而通过市场融资数额的增加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为了促进资产结构内容的丰富,银行还可以深入开发储蓄存款等多种形式的资产负债活动,

从而提高银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

为银行资金周转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制约机制的建立在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也必不可少,随着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逐渐丰富,不同资产内容的管理体系也要不断完善,

通过制约机制和资产负债结构的协调作用,切实有效的实现对资产负债的风险控制,从而提高商业银行负债余额和资产余额的均衡配比,

促进银行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大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构建合理定价机制

为了实现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就要注重银行内部控制与管理机制的建立,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从而促进资产负债管理效率的提高。

就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手段进行分析,

在对自身资产负债管理的过程中,

可以在管理体系构建的同时,在不同的体系内容中设立对应的指标,进而为资产管理手段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

对银行内部资产负债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负债结构风险性的降低,从而为定价机制的落实奠定基础。

在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开展资产负债管理中能够更多的参与到利率定价中,所以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必须构建完备的利率定价机制。由于利率定价工作的开展同时受到银行资产负债状况和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所以在定价过程中,要首先对定价内容进行合理的推算预测,

并通过对比不同利率定价下的金融市场运营效益,

选定最佳的利率定价,

从而切实有效的实现市场化发展背景下的利率定价优化。

(三)加强资产负债产品组合管理和业务创新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商业银行的运营和发展也在不断的丰富资产负债管理方式,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银行资产的管理效率,就要对资产负债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

并采取对应的组合管理手段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调整,

从而促进银行负债管理机制的完善。在资产负债产品的组合管理中,为了实现资产负债产品的优化组合,

必须强调对也金融市场环境的深入剖析,

在了解市场金融机制的管理特点后,

对商业银行定量的资产进行组合调整,从而使银行资产负债产品能够更好的顺应金融市场实际发展,从而促进银行对自身资产负债产品管理能力的增强。为了在金融市场环境中进一步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商业银行还要结合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背景,

对自身的负债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银行负债结构的调整中,优化效率直接受到负债业务数量和质量的影响,为了在金融市场中进一步加大市场占有率,就要针对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进行创新管理,

通过增加理财产品创新性等创新手段,丰富银行负债来源和渠道,从而吸引更多的金融存款,为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和资金流动提供动力支持。

(四)逐步完善授信风险管理机制,

加强预警和决策管理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资产负债管理效率,就要在当前总量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授信风险管理机制,并通过对该机制的不断完善,

降低资产负债结构管理中的风险。为了实现授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要以资产网络信息为基础,

针对授信风险进行全面的判断和预测,

并通过分析和审批,最终确定授信风险管理手段。

在授信风险管理机制的落实中,为了有力的保障管理效率,还要强调管理手段和商业银行实际经营状况的有机结合,并从银行的实际总量管理和金融市场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授信风险管理机制加以完善。

在授信风险管理机制中,为了使预警和决策管理手段得到加强,要首先在银行的经营数据基础上创建信息库,并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数据进行审批与计量,

实现资产负债的量化管理,从而利用数据统计和分析更为有效的实现风险预警。授信风险管理中的决策系统建设则是指在银行资产负债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

通过数据信息的反馈处理对负债管理决策进行修正与完善,从而促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机制的不断优化。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加之金融市场在发展中金融需求的不断变化,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机制的现代化转型,从而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周金达。现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及启示[]。农村金融研究,():~。

[]王冲。论商业银行就的抗利率风险能力[]。当代财经,():~。

商业银行的前景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应对措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任何市场都是有风险的。因此,

金融人士需要高度警惕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定运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央行对存款和贷款利率都有所调整,

这标志着我国的金融界开始了改革,注入了新的血液,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面,

我国金融市场作出了很大的突破。但是,

利率市场化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我国商业银行也因此面临着更大的金融危机。因此,

必须仔细研究风险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中小银行应该提出相应的应对利率风险的安全措施,

中国工商银行是其中的代表银行,可以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方法,全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找出这些风险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在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政策建议。

一、利率市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

随着金融市场的规范化,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法则,比如《利率风险的管理的原则》,

其中提到了利率风险主要包括了金融产品重新定价的风险、基差的风险、金融产品收益的风险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利率化进程也在加快。

我国开放了很多利率水平政策,极大解放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活力,但是另一方面,

利率风险也相应加大,

面临的市场挑战也更大。虽然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利率的表现形式很丰富,

特别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一)重新定价的风险

重新定价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管理银行资产、银行负债情况中,如果银行到了期限,

还没有及时回收资产和债务,那么就会影响银行的资产净差产生较大的落差,损害银行的主要受益等相关指标。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国家政策,国际金融环境,

内部因素,银行存贷基数和存贷利率。

但是,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贷结构严重失衡,同期内的存款增加很多,大于贷款增加的幅度。在商业银行的存贷结构中,短期存款比较多,

长期贷款比较多,这种存贷情况给银行的利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基差风险

在调整贷款利率的时候,由于存款利率为非均衡性调整,

存款利率缩小了,

导致商业银行的净收益锐减,产生了基差风险。随着市场利率化的推进,

央行多次调整基准利率,从年到年曾经连续两次调整金融机构存贷的基准利率,

央行的很多存贷信息都发生了混乱,信息不对称。从而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基差

风险。

(三)期权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在办理银行业务时,

存款人有提前存款的自由和权利。

因为随着利率化市场的开放,银行客户的理财选择也在增多,银行资产的流动更加频繁,资产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化。在巨大的变化下,

银行的期权风险就会显现出来。这给存贷款人更多的安全保护,当利率变化时,存贷款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决定是否可以提前取出存款或者是提前还贷款。

利率的升降可以影响人们的存贷行为,利率比较低时,

贷款用户就会提前还贷款,以降低还贷款的成本,

刺激人们还款动机。客户根据利率的变化,可以降低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现在的房贷比较多,个人住房贷款的有期权性质比较明显,

主要运用银行资产。近几年来,由于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受到房价的影响,

波动的频率较大,客户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可能会提前还款,

银行就有了更多的流动资金,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预期收益水平,这样银行的期权风险也

在加大。

(四)收益率曲线风险

经济变化有着一个相对固定的周期,收益曲线风险在经济周期的变化下,

收益曲线的斜率和形状都显示了银行将面临着较大的收益曲线风险。在管理银行收益时,

因为不同的客户贷款的期限日不同,银行的收益也不一样,这样就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整体收益,银行将因此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收益率的变化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如果收益持续上升,就会呈现平坦的或者向下倾斜的趋势,二是收益率曲线长短变化不一致,出现的长期利率大于中长期的利率水平,

因为这个风险主要是由利率期限结构变化引起的,又称为期限结构风险。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我国的国债利率非常高,但是银行的存款利率非常低,

难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在银行存款,国债和普通银行存款的收益差距非常大。因此,银行在配置资产时,应该考虑到国债的影响力,

用国债来代替企业贷款,以此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降低经营的风险。

但是这不能完全杜绝收益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市场利率会有所上升,那么就会影响到投资收益率,

就会出现收益率的风险。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方法

商业银行的度量方法比较科学、合理,

主要有收益分析法和价值分析法。收益分析法注重利率的变动和账面的报告,可以建立相应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经济价值分析法主要的功能是银行的净值容易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其敏感程度很高,

所建立的代表模型是持续期模型和模型,这两种模型的利率敏感程度都很高,建立所需的成本投入也很高,技术层面的要求很严格。因此,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现状不容乐观,应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

利率缺口模型的主要功能是衡量商业银行的利率,它可以随时监测利率的变动情况,观察银行的资产信息和银行的外债情况。在此基础上,预测银行的成本收益,

尤其是要注意不确定的利率风险,一旦发现,要早做准备。利率敏感资产是一种受到利率市场化影响很深的资产,

它在一定的期限内可以重新定价。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这些银行收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

以工商行为例

在利率化市场化条件下,把工商行的利率风险进行规范,

采用金融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控制。本文采用的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比率和缺口率等四项指标,可以分析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实证研究区间选取年月日~年月日,数据均由商业银行各年度报表分析整理所得。下图为我国利率周期在年到年的变化。

四、我国中小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

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情况,我国的总行已经确定了银行的基准利率。

根据支行相关的经营管理水平,银行的价格浮动会很大,

在此基础上,

客户可以应用差异性的定价方法。

在分析银行运营成本的前提下,容易发生定价恶性竞争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有效避免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比较薄弱,吸收存款的能力相对也比较弱,

所以存款的定价相对也比较高,高于很多大型银行。

要想建立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银行的贷款部门就要深入了解、把握并控制贷款的风险情况,根据客户的信用需求,

有针对性地批准贷款,

避免银行出现资金危机。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实行差别定位,加大风险防范的措施。

另外,科学产品定价体系的建立应该需要联合银行贷款部门和存款部门的力量,加大利率定价体系的力度。

(二)建立综合性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系统,对银行的利率可以采取分级分阶段的管理方法,

在利率风险发生前,银行金融人员应提前识别并评估利率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建立初始的利率风险预测模型,

或者可以综合其他衡量利率风险的办法,对银行的利率进行准确的预测。得出在利率波动下,银行净收益的发展变化情况。根据相关的利率风险管理报告,

可以得出风险存在的系数,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金融风险的措施。

在利率风险发生中,要加强对利率风险的检测和控制,

对银行的资金风险情况进行检测,发现新情况应该及时处理。

要建立利率风险转移机制和规避机制,应该通过各种金融工具预测和衡量利率风险,

及时调整银行的负债结构,只有建立银行的利率风险制度,才能有效保证银行的金融安全。在利率风险发生过后,

需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补偿制度,如果利率风险已经发生,且给银行造成了不同程度资金损耗,就要建立相关的制度,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资金的补偿。

同时,银行还应该建立相关的资金安全配套措施,例如,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应该仔细分析本银行的利率水平,

掌握银行各个部门的结构,仔细分析造成利率风险的原因。这些原因中有内因也有外因,其中内因是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部门规章制度,外因是国际市场利率的基本情况,

可以通过掌握基本情况来分析经济水平。因此,建立完整的银行信息数据库,获得相关的利率风险的数据支持,

建立相关的模型,

非常必要。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

我国的信息数据建设还在初始阶段,相关的数据很少,资料也很不齐全。为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提高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速度。

更加精确地分析度量利率的风险,还应该建立相应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平台,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公平地保证风险信息的可信度和安全性,加强风险的反馈和控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受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风险日益突出。利率市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可能会出现重新定价的风险、基差风险等。

为此,应该制定我国中小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建立综合性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小银行的利率风险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钱瑜晟。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南开大学,。

[]张斌。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复旦大学,

[]王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评估方法探讨[]。西南财经大学,。

[]武剑。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财经科学,():-。

[]陈勇。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研究[]。合肥工业大学,。

[]卢庆杰,唐国兴。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上海经济研究,

():-。

商业银行的前景篇

关键词:通胀紧缩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路径探析当前,为应对物价过快上涨压力。央行频出货币政策工具,比如发行央行票据、多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等。通胀高企的宏观经济态势加上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使得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较之以前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通胀紧缩背景下,

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活化资产负债管理手段,以应对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实现业务经营持续又快、又好发展。本文试就香港培训所学知识,

结合自己工作实践,谈谈通胀紧缩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

并探讨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路径。

通胀紧缩对我国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经济出现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过热、通胀上行压力加大态势,

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长期居高不下,

且频创新高。为应对通胀对经济运行压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对商业银行而言,

这些调控政策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年以来先后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创记录的.%;

二是多次大规模发行央行票据,截至目前,年已发行期央行票据,

累计发行金额亿元;三是大幅度上调利率,年四季度以来不到个月的时间里,央行已四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抑制通货膨胀的意图明显。

从宏观上来看,

通胀紧缩一方面

有利于促使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紧缩货币政策对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所需的经济环境有一定促进作用。也有助于商业银行尽快转变经营理念,’并牢固树立稳健的风险取向。

同时,

通胀的经济环境迫使商业银行加快调整经营策略,提高抵御风险的免疫力。但另一方面,

通胀紧缩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尤其是资产负债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央行为应对通胀压力而综合运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流动性、资产结构调整等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宏观调控的对象和重要参与执行者,商业银行应深入研判这些影响的作用方向、广度和力度,从而制定正确的应对方案,

把握经营管理的主动权。

(一)抑制商业银行货币信贷投

放。

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

款准备金率的上下调整将影响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和贷款总量。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意味着信贷扩张能力的削弱。今年以来,

央行已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次。

累计调整个基点,可冻结资金.万亿元,加上利率工具和资产价格管理组合工具的运用,其对商业银行信贷紧缩的作用正逐渐显现出来。

此外,央行已启动信贷控制政策,

加大了窗口指导力度,严把信贷投放关,增强了政策刚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抑制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

(二)增大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压

力。

一方面,

随着加息、外汇占款和市场流动性不断提高。

存款规模将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

定向发行央票、窗:指导、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将起到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作用。此外。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企业信贷也将产生分流效应,降低银行间接融资规模。

以上加存款总量的同时。

提高优质客户占比。优化负债结构,

降低负债成本,增强资金盈利能力;三是根据负债的期限和利率结构,

合理安排资产的期限和利率结构。将资产与负债在资金’种类和数量上的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保持资金合理流动性的条件下。及时调整各种不同利率资产和负债的敏感性缺口,扩大利差,

达到净利差收入最大化的目标。

、加快拓展中间业务,开辟解

决流动性问题的新途径。在通胀紧缩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

特别是信贷业务,受经济环境波动影响较大。

也直接受调控冲击。加上利率市场化推进和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传统存贷业务的风险日益明显、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如继续保持其在业务结构中的主导地位,

注定会影响商业银行综合收益率而发展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可有效改善这一经营劣势,甚至可成为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改变盈利结构、促进增长转型的战略性支柱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应深化对中间业务的战略认识,

加快业务转型,使之成为商业银行开辟发展新领域、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核心途径。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效抢夺高端客户和高附加值业务市场,

特别是基金、理财等新型资本市场类业务的拓展,

加快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断优化收入结构、业务结构、风险结构、盈利结构。推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和业务经营、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实现业务经营多元化,弱化传统存贷业务流动性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

(二)充分发挥价格传导作用,

进一步加强全额资金管理当前经济背景下,

需要商业银行根据通胀紧缩形势进一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资金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调控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手段,

结合全额资金推广应用,商业银行应做好以下工作。

、以资金管理改革为导向,进

一步增强全额资金管理意识。资金管理从差额模式转变为全额模式,是资金管理体制一次全新的变革,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影响广泛,

更注重发展品质问题。

在管理导向上,基本能及时根据经济环境和本行发展方向从产品价格上做出揭示。因此,在通胀紧缩背景下,

商业银行要明确不同阶段应鼓励发展何种业务、限制什么业务,并通过全额资金管理准确反应资金导向意图,使经营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快经营转型步伐,

为提升发展品质提供有效、有利和有力的支持。

、寻求业务全面均衡发展,提

高综合竞争力。

通胀的作用下,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不可避免受到不同程度制约,而各项业务全面、均衡、协调发展是商业银行稳健、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标志和基础,

如何把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经营统筹、调和到一个最佳状态,对通胀紧缩下的综合经营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而全额资金管理正好可以起到这一杠杆作用。在全额模式下,由于全行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一笔资金来源或运用在入账时即确定了一个内部收益率或成本率,

资产负债比例和业务品种、期限、结构合理的行在新的管理模式下综合贡献度就大。以内部转移价格为核心的全额资金管理,

将业务经营与发展的方向、路径、重点与要求蕴涵在资金的配置和价格的变化中,

通过资金调控和内部计价的传导,体现经营的导向和政策的变化。因此,在当前经营环境下,

充分发挥全额资金管理的杠杆作用,对应对通胀紧缩不利影响、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突出发展重点,引导业务结

构优化。内部转移价格的导向性可以改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结构,

提升综合回报水平,

在现阶段要增强主动负债意识,

不断优化负债结构,

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合理提升活期存款占比。同时要加大资产营销力度,有针对性的将稀缺的信贷资源配置到转移利差最大的信贷业务(产品)中。

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一是要创新发展资产业务,优化贷款结构。

当前,受国家宏观调控约束。存贷比过低问题难以有效改观,

随着近年来负债业务的迅猛发展。资产业务发展相对不足问题更加显现,这就需要创新发展思维,

积极寻找优质业务载体,从中寻找资产业务发展突破口,提升资产业务比重,增加利息净收入。二是要提升活期存款占比,

优化存款结构。要坚持以存款#]差为引导,在确保总量增长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优化存款期限结构,合理提升活期存款和同业存款占比,

改善资金来源结构。提高资金来源类产品的净收入。

、以强化内部资金管理为手

段,降低不合理资金占用。

在提高经营性固定资产投入的同时,要加大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力度,优化固定资产结构,减少非生息资金占用,降低资金成本支出。

同时,

要合理控制备付率,

由于实施全额资金管理后对库存现金等资金占用要收取资金占用成本,因此,

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强化主动创效意识。加强备付金的精细化管理,在保证正常支付的前提下。将备付保持在合理、较低水平。

(三)突出资源配置的引导作

用,进一步加强经济资本管理经济资本管理侧重于引导商业银行内涵式增长。由于资本本身所具有的稀缺性,强化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更能激励其主动调节自身资本结构。在当前通胀紧缩背景下,

只有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支持经济资本回报率较高的业务发展上。以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资金体系中存差规模将持续提高,存贷比趋于下降,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压力将会增加。

(三)制约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调

整。在前几年“保增长、促就业、扩内需”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出现了“井喷”,在总量高速扩张的同时,也埋下了信贷结构不尽合理的隐患。

这期间多数贷款投向了政府担保的基建项目以及地方重点保障项目,企业实际有效贷款增长较:。基建贷款期末考试作文往往由于期限长、流动性不足以及银行同业激烈竞争造成的利率下浮致使资产综合收益低,

对可持续发展较为不利,因此,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然而,

在通货膨胀压力下,

货币紧缩政策的陆续出台,使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大幅减少,

通过加大短期贷款投放来改善信贷结构的期望难以在短期内实现。

(四)加大流动性管理操作难度。一方面,

通过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基准利率,使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被大量抽走冻结,并造成部分银行,如中、小银行。出现阶段性的资金紧缺,

资金头寸偏紧,

运营压力增大。另一方面,

由于国家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和居民消费不足,资金流动性不断增加并向银行聚集,使得负债流动性增强,尽管可补充商业银行流动性,

但又具有短期性和周期性特点。这样便形成了微观流动性短缺和宏观流动性过剩并存、流动性阶段紧张与长期充裕并存、局部流动性紧张与整体流动性宽松并存的局面,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调控管理难度,成为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考验资产质量管控目标实

现。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企业的应收账款也会面临着贬值,

且收回难度也会加大,坏账的可能性无形增加,

有可能进一步延伸影响到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加之在从紧货币政策条件下,风险可能趋于集中,信贷成本趋于上升,一方面,

信贷总量控制限制了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组合的能力。有限的信贷资源可能会逐渐集中到少部分大客户;另一方面。一旦贷款利率继续提高,信贷总量调控持续加强,

将使得部分借款人难以承受,

资金链就会断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就可能有抬头之势,对资产质量形成新的考验。

通胀紧缩背景下我国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路径近期。温家宝总理在大连举办的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将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胀。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可见,

只要通胀不得到有效遏制,紧缩的货币政策将很难解除,

通胀紧缩的经营背景将持续存在,并预期将来一段时间不会改变。在当前通胀紧缩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无疑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这需要商业银行不断创新,形成更能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资产负债管理新举措。以迎接严峻环境的考验。

(一)依托资产负债结构调整,

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由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

加之后段资本市场向好预期对存款形成的分流作用,防范流动性不足、控制流动性风险,

将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首要任务,银行需采取切实有效措旋,实现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有机统一,确保业务经营安全、有效、持续发展。

、管住信贷总量,

合理确定投

放节奏。按照传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银行资金运用要以存款沉淀余额为限,

根据存款流动性来组织贷款。

在紧缩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将安全性摆在首位,管住信贷总量,

防止贷款盲目扩张。一是控制贷款总量的合理增长。当前,在资产价格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下。

商业银行有必要控制过度的信贷行为,

确保信贷总量在规模控制下适度增长,做到信贷投放既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又要服从宏观调控需要。

二是把握贷款投放节奏。要密切关注自身流动性特点和市场变化情况,既要考虑自身的经营情况,

高度关注资产负债期限问题,改善流动性管理,也要注意客户在流动性管理上可能面临的困难。以此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而出现支付风险。三是关注不良贷款反弹。在通胀紧缩环境下商业银行更要审懊地发放贷款,

提高贷款质量,密切关注大环境对资产质量的影响,防止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产生新的不良贷款,

同时要切实在存量不良贷款上下功夫,加大盘活、清收、重组力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保持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确保负债总量,优化资产负

债结构。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业务,负债业务成功与否取决于负债规模和质量结构的优化。当前,存款基准利率上调,

增强了储蓄的吸引力,有利于商业银行做好存款工作,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使商业银行新增存款中可用资金比例减少,流动性风险上升,

这促使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存款工作。以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此外。

成本是决定筹资方式选择的因素,商业银行在筹集资金支持贷款和其它金融服务时,

应选择适当的渠道和工具以控制负债成本,优化负债业务结构,提高主动负债能力。一是大力拓展同业存款。

树立多元增存意识,根据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新形势,以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以切入点。大力拓展同业存款,

并将其纳入增存考核体系,全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缓解流动性紧缺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增强主动负债能力。认真落实差异化服务措施,加快网点功能转型,真正实现客户分层、功能分区、业务分流,在增低成本资金占用获取高回报。才能达到化解调控困局。

最终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实现品质经营的目的。

、提高经济资本管理重要性的

认识。

经济资本是风险的反映,通过限制经济资本盲目扩张可以有效控制银行风险,通过经济资本总量的限额管理,可以促使银行主动调整客户结构或产品结构,

将信贷资源更多地投向经济资本占有少、收益率高的业务上,

主动减少无效资产的资本占用。

通过优化存量资产结构。合理配置经济资本增量。有利于商业银行变被动的规模控制为主动的内生资本约束。

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因此。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加强经济资本管理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提高应对外部不利因素影响的抵抗能力。

、充分发挥经济资本对业务引

导作用。

一是在大力发展零资本占用业务。紧缩的政策下。经济资本资源不可避免会受制约,因而发展零资本占用业务,特别是中间业务,

可有效规避经济资本约束,既可增加收入来源。改善收入结构。又有利于提高资本回报水平;二是积极发展短期信贷业务。

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持续偏紧,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大力发展短期信贷业务不仅可以占用较低的经济资本。

还能更好有效的规避利率风险,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绩效水平;

三是全力拓展优质贷款客户。高信用等级的优质客户贷款有着较低的经济资本占用。

在当前信贷规模从紧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高信用等级以上客户的营销。

有效降低客户违约风险。

对提升经济资本绩效指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严格落实经济资本管理措

施。一是严格资本计划管理。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和实际,

做好经济资本的预算、分配工作,加强对涉及经济资本管理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考核,督促和推动经济资本管理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

同时。将其纳入商业银行综合绩效考核体系,

强化经济资本的计划约束能力。起到引导经营行业务发展方向的作用;二是严格资本回报水平考核。把经济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作为信贷资源配置和定价取向的主要指标。

按照经济资本配置要求开展业务经营,以经济增加值决定客户的进退,对不能带来经济增加值的业务和客户要果断退出。

对资本回报水平高的业务优先审批,

以此引导经营行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低风险、高回报业务上来,实现内涵式增长。

(四)坚持总量和结构两手抓。

进步加强资产业务管理

通胀紧缩环境下。受货币政策约束和规模控制影响,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发展空间相对不足,

而在当前阶段,资产业务运行情况对商业银行总体盈利水平影响还是占据重要位置。

处于这种大背景下,

商业银行更需做好资产业务管理。

、深入研究通胀影响。突出资

产业务发展的前瞻性。

在通货膨胀压力下。肯定会有一部分企业会遭受经营风险,

这种风险的区域性范围较广。潜在的风险损失也会比较大,信贷资金如果投放到这类行业中,其资产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高度关注国家的产业政策动向。关注行业的发展前景,全力做好资产业务发展的前瞻性研究。

在国家重点产业政策和优先扶持的行业中选择优质的企业作丸自己的信贷客户,确保新形势下银行新增资产质量。

、用足用活信贷规模,活化信

贷资产。

一是要提高个人贷款业务占比。

要认真分析市场,

加强客户细分。突出助业、住房和消费三项“拳头”产品,积极推广个人自助循环贷等新产品,加大对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中高端客户层等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营销力度,

进一步提高个人贷款业务发展速度和财务贡献度。二是要提高优质中小企业贷款的发展速。度。当前,中小企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要迅速改变对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效益低”等偏颇认识,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分布在大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上的配套型中小企业。地区产业集群中绩效居前的优势中小企业,业务关系稳定、业绩优良的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

品牌优势突出、现金流充沛的服务型中小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明朗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作为重点营销和支持目标。有选择地进行营销和管理。

加大成长性客户培植能力。逐步把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成为支柱业务之一。三是要努力提高法人客户综合回报率。要加强法人客户评级授信力度,

提高优质客户贷款占比。充分利用信贷资源偏紧的政策背景。深入拓展客户综合价值。

、积极发展多元化业务,改变

商业银行的前景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票据融资;

承兑;贴现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除了股权融资、银行贷款融资和债券融资外,票据融资也将成为其重要的方式。我国票据市场在经历了~年的发展和年的规范整顿之后,

目前逐渐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对中小企业融资与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日益凸现。

一、票据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独特优

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的、由债权人和债务人约定到期由债务人无条件地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包括汇票、支票、本票。它除了具有支付、结算、汇兑、信用、流通、自动清偿等功能外,

还具有短期资金(一般在个月以内)融通的功能,即票据可以充当融资工具,促使资金在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流动,实现资金融通之目的。

票据本身特有的功能,使票据融资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短期资金融通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票据融资保证充分,可提升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

促进企业之间短期资金的融通。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由于达不到商业银行贷款标准与等级,难以从银行及时补充流动资金。

同时,各商业银行在加强风险管理后,又纷纷出现惜贷现象。

这样一来,

就使得资金的需求和供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票据融资则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商业银行通过对企业票据的承兑贴现将原来计划用于贷款却放不出去的资金不断输入这个较为安全的市场。

商业银行在付出现金后可以拿票据向央行再贴现,或向总行以票据作抵押贷款。这样从央行到商业银行再到企业的货币通路就打通了。

另外,票据融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引进银行信用,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由金融机构介入,担任票据的保证人或付款人),

从而提高商业信用,

增加中小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的机会。

。票据融资简便灵活,中小企业可以不受企业规模限制而方便地筹措资金。银行目前的信用评级标准主要是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标准设定的,存在着对中小企业的标准“歧视”,

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因达不到信用等级标准而不能顺利申请到贷款。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融资,

则基本不受企业规模的限制,

中小企业可轻松地“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

持有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的中小企业若急需资金,可立即到银行办理贴现,利用贴现所得资金组织生产,从而创造高于贴现息的资金使用收益。

。票据融资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利用票据融资,要比向银行贷款的成本低得多。如农业银行山东省德州市分行对中小企业开办全额、非全额保证金存款抵押和定期存单抵押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只要企业将一部分存款预先存入银行,

就可以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这不但使中小企业解决了交易和支付问题,扣除办理汇票的手续费(我国目前汇票的手续费较低),还能从存款利息上获利。

。票据融资可优化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双赢。

采用商业汇票融资,

一方面可以方便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可通过办理票据业务收取手续费,还可以将贴现票据在同业银行之间办理转贴现或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从而在分散商业银行风险的同时,

从中获取较大的利差收益。

由于票据贴现的坏帐率只有千分之五,票据放款比信用放款风险小,因此票据业务也已成为部分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中小企业票据融资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问题。

现行的票据,不论是银行承兑汇票,

还是商业承兑汇票,都只是交易性票据。交易性票据首先是一种结算工具和支付手段,此类票据的签发和流通转让的依据只能是真实的贸易往来。

但是,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不依据贸易背景签发、承兑商业汇票,一些商业银行承兑、贴现商业汇票时未真正坚持真实贸易背景原则的不合规现象屡有发生。年,山东省审计部门发现,

虽然商业银行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履行了审查之责,跟单资料也基本齐备,但延伸追踪检查的结果表明,相当数量的票据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这种把商业汇票作为融资性票据使用,

脱离贸易背景签发、承兑的商业汇票实际上是一种短期债券。由于《票据法》尚未对这种情况做出解释和说明,

而且市场对这种融资性票据也没有相应的信用评级制度,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票据市场工具单一性问题。根据现行《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市场主体只能办理交易性票据业务,

不能办理融资性票据业务。而目前在交易性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所占的比重又高达%,

商业承兑汇票所占比重仅为%。这种近乎单一票据的市场限制了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规模和范围,使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银行信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金融机构防范票据风险和保持票据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金融机构对票据业务的内控管理问题。

目前,

票据贴现、转贴现是卖方市场,商业银行持有票据的意愿较强。一些金融机构为扩大承兑规模,规避承兑保证金管理制度,通过对办理承兑业务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用于其缴纳承兑保证金;

一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存在无序竞争,故意降低票据交易跟单资料要求;

有些商业银行为增加本行票据业务份额,以票据业务创新为由,降低票据交易利率,

放宽承兑、贴现标准。比如:买方付息贴现业务将承兑风险和贴现风险集中在同一银行;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客观上造成收票人放松对出票(承兑)人资信状况的核查;

同业间以打包和光票形式办理转贴现,

实际是同业质押融资;个别银行为争得票源甚至搞逆向操作,

先给予贴现资金后办理票据贴现手续,等等。这一系列违规违法的做法虽然客观上增加了银行的票据业务量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总量,

但是,盲目扩大承兑、无序竞争的票据市场所带来的风险远远大于它所解决的问题。

。央行对票据市场的有效调控问题。自年再贴现利率上调后,

再贴现急骤下降。再贴现余额由年末的亿元下降到年月末的亿元,央行再贴现已淡出票据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票据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传导工具作用的发挥,

不利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三、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未来政策选择

目前,

承兑票据和贴现未到期汇票等渠道给中小企业提供了多种资金来源,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提高了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益,扩大了业务经营范围。这一业务将是今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新方向,

是商业银行发展业务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

为了更好地发挥票据融资的优势,引导中小企业票据融资向更规范、有序方向发展,最终实现银企双赢之效果,

近期可以考虑在以下方面做出政策选择。

。切实坚持商业汇票的真实贸易背景原则,加强对票据的合规性管理。

坚持商业汇票的真实贸易背景原则,是现阶段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首选政策。票据市场的发展尽管尚处于交易性票据阶段,

但企业签发、承兑商业汇票和商业银行承兑、贴现商业汇票必须合法合规,必须依据真实贸易背景。

对违规票据行为,尤其是对虚构贸易背景签发、承兑、贴现商业汇票的市场主体,要通过建立通报制度、退出交易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同时,

各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其分支机构的承兑授权管理,严禁发放贷款作为承兑保证金,控制承兑风险。

。积极稳妥地发展票据市场工具,在重点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的同时,开展融资性票据的试点工作。

鉴于社会信用环境现状和票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

应按照先交易性票据、后融资性票据,从以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为主、逐步推出本票(商业本票和银行本票)业务的政策安排,发展票据市场工具。

现阶段,票据市场要再上一个台阶,

关键在于商业承兑汇票的推广使用要有所突破,并使之逐步成为主要的票据市场工具。同时,可考虑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地区和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试办本票业务,

为今后发展融资性票据摸索经验。客观地分析,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之所以禁而不绝,并大量流通于票据市场之中,

是因为有市场需求:一方面企业有通过票据市场进行低成本融资的需要,

另一方面,银行也有投资商业票据进行资产结构调整的要求。严格的禁止,导致了企业想方设法以变通方式披上商业汇票的外衣,进入商业汇票市场进行融资,

而银行只要没有偿付风险,甚至会帮助企业进行变通。因此,与其让融资性票据以变通方式存在于商业汇票之中,不如增加票据市场工具,

适时推出商业本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商业本票进行融资。

这样的政策选择,有利于剔除商业汇票市场交易中的非真实贸易背景票据,净化现时的商业汇票业务,同时也有利于为发展融资性商业票据探索经验,推进国内票据市场由单纯的商业汇票向多样化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

最终向国际票据市场看齐、靠拢。

。尽快建立健全区域性的统一票据市场。

目前应积极利用中心城市票据业务发展迅速和制度建设逐步加强的有利时机,

通过降低再贴现利率,

适度增加再贴现规模,并逐步取消再贴现的规模分配办法,由市场供求决定再贴现数量,

增加票据在各地区、各银行之间的流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性统一的票据市场。

()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支持票据市场发展。

首先,

央行通过对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管,完善汇票业务管理机制,

整顿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改善市场环境,

防止金融机构以降低利率等为条件的不正当竞争。其次,商业银行要加强内控,严把承兑关,

保证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防范融资风险。

同时,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中小企业办理承兑的条件,

降低保证金比例,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敞开银行承兑之门,增强企业运用票据进行结算的主动性。

()扩大对县辖商业银行的授权,

加强县域票据市场建设。结合实际,

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可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商业银行要结合县域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实际,

制定基层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弹性规定,在防范票据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大力为中小企业融资和增加自身中间业务收入的双重目标。

。加强票据融资的风险防范措施。

票据融资的风险防范是一个全社会范围内的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第一,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票据融资产生的风险往往数额巨大,给金融业和社会经济的各方面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是开展票据融资业务的基本保障,

所有从业人员要认真学习金融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依法用票、按章审票、循规管票。

第二,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如果仅靠道德意识来约束,可能会使守信者逐渐失去信用,不守信者行为更加放肆。

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登记、咨询体系和严格的监督、执行体系,对社会行为起到制约和规范的作用。对票据融资行为而言,

通过资信系统查询,企业能够主动地规避与信用差的单位或个人发生业务关系;同时也敦促自己,规范操作,

不被列入无信用单位或个人的黑名单内,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第三,

建立标准统一的信息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大对票据业务信息网络的建设,在一定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联网的票据业务管理系统,以电子数据来替代企业的各种信息,包括企业信用档案、银行信用档案、企业经营及资产负债情况、相关信息披露、查询查复、业务监控等信息,

利用高科技手段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

达到最大限度减少票据风险之目的。第四,完善票据法制建设。《票据法》制订于年,实施于年,

本身缺陷较多,

司法解释又不能起到更明确的作用。单就转贴现这项业务而言,

《票据法》的条文明显落后,票据业潜在风险最大的业务恰恰正是转贴现交易过程。

有关部门应制定落实好《票据法》实施细则,把票据市场的主要内容纳入法制化管理体系,使金融机构办理票据融资业务时按政策办事、按标准办理。

参考文献:

[]孙向忠,郑筱玮。

我国企业票据融资现状及发展对策[]。宏观经济研究,,

()。

[]浅胡翊。议票据融资的开发[]。金融时报,

--。

[]赵晓强。票据融资:金融市场新热土[]。经济日报,--。

[]傅晓岚,师韶辉。

商业票据融资———企业海外融资的好方式[]。对外经贸实务,

,()。

[]张丽。

什么妨碍了票据融资[]。国际融资,,

()。

[]李伟利。票据融资为中小企业杀开融资血路[]。资本观潮,,

()。

[]郭涛,杨娟。票据融资: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当代经济,

,

()。

[]张凤喜。票据融资银企双赢、票据市场亟待拓展[]。市场报,--。

[]孙向忠,

郑筱玮。票据融资解决短期资金问题新途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