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报告范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4-04-05 07:52:26

导语:儿歌

农村发展报告篇

此次调研,对于村落和被调查人完全采取了随机取样调查,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调研团虽然结束了在的调研活动,但为了保证调研的可比性和普遍性,调研团的成员又决定加印问卷返回各自的家乡,展开追加调研,

为此次调研能真实地反映问题增加素材和数据。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有近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子女闯天下,老人守空巢。

生活孤独,缺乏照顾,

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啊。然而,

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

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踽踽独行的老人每日不断地守望家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来。

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

为了整个家,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

这真是做儿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

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

先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

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见证作文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

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

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

总而言之,

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

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

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

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

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

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走访中,

他们还注意到,

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文化水平的低下。

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

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素质,

来适应城市里面的工作,农村劳动力素质则关键取决于农村教育水平。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本来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就是很悲哀的事,

再加上在城市身份地位的低下,

给农民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也是最低的,除去生活开支以及两次农忙和过年三次回家的路费,

使微薄的收入所剩无几。

由于文化水平低,农民工没有法律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出务工时不会意识到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即使签合同也不了解合同中的内容,

以至于很多农民工劳累了一年,

到年底却拿不到工资。从心理和经济方面考虑,

农民都不愿意外出务工,用濉溪县一位领导的话说就是农民在有饭吃的情况下都不会外出打工,这主要是由农村低下的教育水平引起的。

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很难提高。

其次,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推广,

推广速度慢。农村田地产量低、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再加上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耕地较少,大多数农民只是把农业种植作为一年口粮的来源。

在调研中,濉溪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农民说他们多年来都是冬季种小麦,夏季种大豆,种植方法也从没改变过。

他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小麦一亩地最多产斤,

价格是角/斤,大豆一亩地最好能收入元,一亩地一年的毛收入一千元左右,

扣除化肥、农药等,一亩地一年的净收入为元,除去家人的口粮剩的就更少了。当问到是否需要农业技术时,他立即作了肯定的回答,

但又说书上关于种植、养殖的都看不懂,要政府派人手把手的教是不可能的,农民太多了。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

他们不能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再次,

以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平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看电视和聊天,但看电视又很少看新闻,所以他们几乎没有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途径。

在调研过程中,像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环境保护等最常用的词语,都要给他们解释很多,他们才能理解,

更谈不上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条款了。因此也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

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平有限,

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

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农村发展报告篇

为进一步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

认真落实好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指导意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进一步客观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新要求及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查找不足,

全面部署我市今年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根据市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部署,开展本次调研活动。

在调研中,

我们注重调研的代表性,深入海安和如皋两地,邀请当地作栽、植保、水产、蚕桑、渔政和部分乡镇农技人员进行了座谈,

认真听取他们对气象为农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考察了如皋市常青千亩连片高效农业园区,在田间地头与设施农业从业人员交流,

了解气象服务需求,听取气象服务意见,收集气象服务建议。另外,

我们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在*气象兴农网设立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问卷调查专栏的形式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此次调研使我们深感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大有可为。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东临黄海,地处长江下游,

江河湖水网交织,素有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之称。全市个县(市、区)、个乡镇,个自然村。

全市土地面积为平方公里,人口.万(*年末数据);其中农业耕地面积万亩,土壤肥沃,适种范围广,

盛产水稻、蚕茧、棉花、油料等作物。*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

*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气候带,

季风特征明显,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但由于兼受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天气气候复杂,

灾害性天气频发,洪涝、干旱、暴雨、强对流、热带气旋、连阴雨、高温、寒潮、冻害、大雪、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基本每年都有发生,

气象灾害已成为危害全市农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农村改革发展需要更优质的气象服务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农村对气象服务的主要需求是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这两项需求均达到了%;其次是气象科技指导,

占%;再次是农业经济信息,

占%。农民获取气象信息主要渠道依次是电视、电话、广播、手机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电视是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手段。

另外,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还有报刊、互联网等。农民最渴望从互联网和气象兴农网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农业气象信息、农资价格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均占%。

但目前农村电脑普及率比较低,%农民对互联网以及本地气象兴农网不了解,%农民只对互联网有些肤浅了解。

对于农产品信息,

只有%的农民认为在气象兴农网上方便;%的农民不知如何,农经信息进村入户困难。对于*市气象部门给予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率,

有%的好评;

对于气象部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个一”工程项目,在推广和普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知晓率达到%;

在气象知识宣传普及方面,比如防雷知识、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关系、种植新品种所需的气候条件等,约%的被访者均了解相关知识。农民还希望气象部门多提供农业气象科技和灾害防御等方面的服务。有些农民朋友反映,

他们希望得到中短期气候预测甚至是年景展望,以便于调整种植结构和安排农业生产。农民希望在农村改革发展中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

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选址和房屋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农民普遍认为人工增雨对缓解当地旱情作用很大,

其中%认为作用很大。

从以上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发展新经济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

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灾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推进,

不少乡镇开始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对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各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方面,都对天气预报服务、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等需求更多、要求更高。

农民迫切希望增加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播出次数、延长播出时间,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和重大灾害天气来临前,

要增加电视天气预报播出次数;还希望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径,比如增加建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让农村“大喇叭”再响起来等等,使得每个农户、农民都能及时获取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

。新村镇建设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

在村镇建设规划、新集镇建设等工作中,农民越来越多地考虑到暴雨、洪涝、大风、雷电等灾害以及交通、水电等因素的影响,并考虑通风和采光等条件,因此新村镇建设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程建设气候论证、雷电防护以及合理利用气象资源等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培育新农民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希望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增强农民对气候资源、农业气象、农业信息化等实用技术和农经信息的应用能力。

。追求新生活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

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各级农村干部和农民都在追求高尚文明的生活、劳动环境,

因此对健康气象、生态气象、旅游气象等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气象服务有很大的需求。

三、气象服务不断加强,但离需求尚有差距

长期以来,气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一直是*气象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来,*各级气象部门针对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组织科技开发和科研攻关,努力提高为农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时效,

在农村气象观测系统、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农业气候论证、防御雷电灾害、人工增雨作业、气象兴农信息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果,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面完成“三个一”工程建设。“三个一”工程即:在全市每个乡镇建设个自动气象站、个气象兴农网服务终端、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三个一”工程是一项实事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通过三年的建设和完善,

目前,全市各类地面气象观测站达到个,平均站距仅为公里。并建立了数个农气、酸雨、雷电等观测站点,实现了对干旱、洪涝、大风、大雾等气象数据的动态监测。

全市各乡镇共布设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块,完成了*气象兴农网站的改版和升级工作,

建立了乡镇气象兴农网服务终端。此外,覆盖全市个县(市、区)、个乡镇(街道)、个行政村的由名联络员组成的乡镇气象联络员队伍和名信息员组成的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也为气象信息的传送与反馈提供了通畅的信息渠道,实现了气象监测预警乡镇全覆盖。

正如*市委常委、副市长秦厚德在“三个一”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所说,“三个一”工程建设的全面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加强科技开发,努力提高为农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

为了提高产量预报的准确率,开展了水稻、麦类、棉花、油菜等产量预报,

对外长、中、短期预报,几年来,

准确率都在%以上。为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与农业部门的植保单位紧密合作,开展了麦类赤霉病、棉花炭疽病、棉铃虫等预报工作,为及时、科学防治病虫害提供了气象保障服务,

几年来发生等级预报准确率%。为了提高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气象服务能力,研制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

为政府合理调度水资源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气象为农服务信息传播到广大农村和农民手中。一是及时把《重要天气报告》、《农气月报》和《农气旬报》等农业气象信息,通过传真、等方式分发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二是建立了*气象兴农网,

不断登载“气象与农事”、“农业气象”、“农业科技”、“农科动态”、“农业百科”等方面的信息;三是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及时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关键性天气信息;四是利用“”、手机短信、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传播涉农方面的信息,

深受农民的欢迎。

。充分利用空中水资源,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目前,全市共有火箭发射装置台(套)。

尤其是在年和年抗击特大干旱过程中,全市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工作,为及时有效的缓解旱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加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

努力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应急响应能力。

制定了气象应急响应预案,并已纳入当地政府的应急响应体系,主动参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服务。

与此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气象部门虽然在“三农”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气象信息的传递渠道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二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及时性与规模化农业生产需求有差距,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可用性还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是气象信息服务的适用性、针对性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和农民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

四是农村雷电防护安全措施和知识普及与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差距。

五是目前农村信息化程度还很低,通过互联网交换农经信息较为困难。

六是气候区划及论证工作相对滞后,

对引进新品种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均未经过气候论证,存在较大的风险。

四、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建议

。将气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气象工作与农村工作密不可分,气象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发挥气象在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现实作用。

建议各级政府将气象为农村建设服务体系纳入当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气象为农村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快建设农村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积极开展乡镇天气预报业务服务;二要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综合管理体系。

要加大乡镇气象联络员和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力度,这部分人员要主动承担传播天气预警预报信息、维护加密气象站日常管理、收集气象与农经信息、气象灾害上报和气象知识普及等工作。三要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推进公共气象服务进村入户。要不断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手段,

通过广播、电视、电话、手机、报刊、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到受影响的农民手上。要将气象服务纳入农村文化站服务体系建设,要通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农民进一步了解气象知识,

掌握气象知识,及时获取气象各类信息。

。进一步健全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要加强与广电部门合作,利用农村电视普及率提高以及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特点,

空城计读后感

增加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时间和次数,

调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播出时间,尤其是农忙季节要满足农民收工后看天气预报的需要。要与电信部门合作,针对农民手机普及率不断提高的特点,积极推进手机短信订制服务,

及时将突发性气象灾害警报发送到农村、发送到乡村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及本地人员,由他们迅速传播,指导农民防灾减灾。要使农村“大喇叭”重新响起来,乡村大喇叭实际上是一个高效低成本的农村信息渠道。

除了气象信息以外,还可以其它对农业农村有用的信息,要充分发挥“大喇叭”在防灾减灾和气象信息上的作用。

。努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一要积极开展乡镇天气预报,

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关键性天气及关键农事季节天气,不仅要力求报出落时落点、量级范围、还要延长预报时效,逐步向公众特别是向农民提供三天以上的滚动天气预报。

主动与农林等部门合作,

做准做细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指导农民科学安排生产和有效防御自然灾害。二要加强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市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及应对工作,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

指导农民科学调整种植结构,

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三要积极开展农村建设项目气象评估服务,对农村生态工程建设、重大农业工程建设、农村建设中村庄选址等,

要主动提出气象评估报告,及时为当地政府和农村提供服务。四要做好农村建设中新建、改建房屋的防雷设计技术指导和检测、工程等服务工作,努力减轻雷电灾害的影响。五要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为农业抗旱、防雹消雹等提供优质服务。六要办好*气象兴农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交流各地的经验和具体做法,

将农业实用信息直接传到广大农户、农业企业和各涉农单位。

七要加强农村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提高农村和农民防灾、抗灾、减灾意识和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

农村发展报告篇

一、基本情况

目前,

全市有个市级电影公司和个县级电影公司,有农村电影队个(其中公司直属队个),

参与农村电影放映人员余人,购买引进毫米拷贝多个、科教影片多个,%的电影队采取新光源氙灯设备放映,

年度放映电影余场,惠及农民群众近百万人,基本实现了国家年提出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目标,

即到世纪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我市农村电影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领导小组,

专门出台了有关加快农村电影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均加强了对农村电影工作的领导,并结合实际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周密安排部署。

各级电影行政管理部门和电影公司均按照“队伍一流、节目优秀、优质放映、注重实效、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总体原则组织实施。

二是整合电影资源。加大了对电影人才物资源、电影市场资源、电影放映广告增值服务资源的整合力度。

市、县两级电影公司按照有关要求和准入规定,

对参与农村电影放映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登记造册,

对影片按照技术等级、题材类型、发行时间进行登记造表,构建了全市放映人员、放映设备、影片资源库。同时,成立农村电影拷贝供应调剂中心,

按照市场化方式,

开展影片租赁、交换、收购、委托发行等,确保了市场新片供应。

三是构建放映网络。

鼓励支持有条件愿意服务农村的单位,乡、村两级以及农民等组建放映单位,

按照每个放映单位年度放映-场或服务-个乡镇的原则,优化配置放映队伍,

构建了覆盖全市、布局基本合理的农村放映网络。

四是创新工作机制。

结合电影放映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放映工作,提高放映质量和服务质量。创新管理机制,

对全市农村电影放映的单位和放映队伍实行统一管理,

并签订放映合作协议书;出台设备更新扶持办法,对进行设备更新的放映单位给予补贴,

鼓励淘汰落后陈旧的放映设备;健全技术培训和设备影片拷贝技术年检年审制度,不定期开办技术培训班或轮训班,每年定期对放映单位人员、设备影片拷贝进行年检年审;

健全监督机制,制定放映服务承诺,发放电影监督联系卡,

建立放映工作日志,放映单位在放映电影后填写的报帐凭证由村委会、观众、乡镇财政所签证,并每月按时录入网上专项统计系统。

五是拓展电影效益。发挥电影网络点多面广、放映场次多、群众喜闻乐见、观众聚集等优势,

结合当地农村种养殖业和科技知识安排放映,帮助农民掌握技能,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影企联姻力度,联合厂家商家开展电影广告宣传专场放映,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和形象,

实现双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放映设备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观众。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目前全市使用的电影放映机大多是毫米胶片放映机,

少部分属老式放映机,放映效果与农民的需求差距较大。

、放映人员年龄偏大,电影放映质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我市农村电影放映人员大多是计划经济时代招聘到各乡镇的电影放映员,

工资待遇特别是养老保障问题多年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部分老放映员产生思想波动,

放映队伍不够稳定。目前,全市农村放映员人,平均年龄岁,

最大的岁,

农村电影放映员年龄老化,部分放映员不能或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和提高放映技术,制约着农村电影放映质量的提高。

、适合农村的电影节目不够丰富,

科教影片科技含量不高。

我国每年电影节目产量大,但真正受农民群众和中小学生欢迎的影片不多,特别是在当前电影胶片向数字过渡阶段,有场无市,影片难求的情形经常发生。

、农村电影放映的场所条件过于简陋,亟待改善。计划经济时代的集镇影院和村组礼堂等目前大多挪作它用,有的年久失修成为危房,

农村电影放映大都是露天放映,在寒冬酷暑、雨水季节难以开展。

三、几点建议

、进一步提高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思想认识。各地各级要增强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公益意识、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农村电影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肩负起事关万农民文化利益责任,

努力构建公益性农村电影服务体系,切实把实施农村电影工程作为民心工程、文化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实,全力推动我市农村电影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进一步创新农村电影工作体制和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

筹建全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大力推动数字电影放映工作。

积极筹备组建以市电影公司为主体,联合县级电影公司,吸纳民营资本组成的新型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以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基础任务,以市场为切入点,

以数字电影为纽带,实行发行放映一体化。以县级公司为依托,组建县级农村电影服务站,并采取招标竞聘的方式,

在全市成立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

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自负盈亏,

自谋发展。当前,各电影公司要积极争取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视,落实国家资助数字电影放映设备,

不足部分采取与有实力的数字电影公司合作,采取设备租赁等方式,解决数字电影机问题。

、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电影工作的领导。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一项服务三农,

为农村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工程,

建议各地将其纳入民生工程和文化工作中进行目标考核,

从组织上、政策上、资金上、措施上切实保障农村群众看电影的基本文化权益。要成立农村电影工程管理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工作协调机制,

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农村电影改革发展和放映工作。要切实制定好年度电影活动方案,部署到乡镇村、电影公司、院线公司和放映队。要制定全市统一的农村电影放映协议书、农村电影技术操作规程、农村电影统计和经费报帐凭证填报规定,

统一制作农村电影监督服务联系卡,

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农村发展报告篇

作者:高山流水

近年来,××*党委根据上级机关的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指导方针,

通过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严把“入口”关等有效措施,

使入党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一、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现状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是建立一支质量高、数量足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为此,该乡根据区委、区组织部的要求,结合农村支部的实际情况,要求农村支部入党积极分子不少于本村人口的=%,从而建立一支===人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其中==岁以下的入党积极分子===人,

占==%。该乡还依托乡党校聘请区组织部、区党校领导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性质等理论教育。

====年该乡党委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次,受训人数在====人次以上,

培训结束时统一进行《党的基本知识》考试,

以检验学习效果,为党员发展提供了充足可靠的后备资源。

各村党支部在确定培养对象时,

严把“入口”关,

按照新规定的党员标准,一方面把不具备条件的人员剔除出去;另一方面注意在生产、工作一线的高知群体和==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青年,尤其是在乡土拔尖人才中优先发展。对那些素质不高、入党动机不端正、政治不合格的人,

不吸收到党内来。农村支部在发展党员上认真履行了入党手续,严格按程序办事,

特别是计划生育超生者不批、历史不清白者不批、入党动机不纯者不批、未经基层党委派人谈话者不批,从而确保了党员发展的质量。====年--====年共新发展农村党员名,

其中==岁以下党员名,占发展农村党员的==%以上。

二、农村发展党员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视不够,存在着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农村部分群众入党的愿望减弱。

=、党内少数干部贪污受贿、乱占耕地、仗势欺人等违法违纪现象损害了党组织的形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党组织党组织的吸引力也因这些“害群之马”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

群众入党的愿望也随之降低。

=、少数村党支部书记嫉贤妒能,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

有意压制,把优秀青年拒之门外。

=、==岁以下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经商较多,给发展党员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

三、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建议

=、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各基层党组织要把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列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强化责任,

明确目标,制订发展规划时,

==岁以下青年农民党员要有较高比例,确定积极分子队伍时,数量上要有较大的基数。

=、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

针对农村部分群众敬佩那些已经富裕起来的村民,可以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定单农业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根据每个党员所从事的职业和经济、技术特长,以村党支部为单位,

把党员分成畜牧、林果、棉花、蔬菜等专业协会,这些协会再分别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经济协作体,

带领农民发展经济闯市场,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加大执法力度。针对党内少数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

纪检、组织部门要全面介入,开通==小时举报电话,并为举报者保密,

一经查实从严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及时公开。

=、要下决心解决好少数村支部长期不发展党员问题。

把多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列如乡、村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对那些为“保位子”长期设置障碍的村支书,

要果断采取组织措施进行调整。对一些宗族势力严重阻碍党员发展工作的少数村的党员、干部,给予必要的党纪处分。

农村发展报告篇

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很多农村地区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大多是老人和儿童留守在农村,

造成了农村群众对廉政文化建设漠不关心的现状,再加上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工作力量薄弱等因素,

严重制约了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

主观因素。

一是意识偏差。少数领导干部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没有硬指标,

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更有甚者,认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会让群众误会干部不廉洁,有违纪违法的嫌疑,

干部脸上无光,工作不好开展;二是观念模糊。

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不清楚廉政文化建设抓什么、怎么抓,还有个别同志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心是抓发展、抓经济,而不需要花钱费力去搞“务虚不务实”的廉政文化。

客观因素。一是资金缺乏。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基层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投入不足,致使活动所需的财力、物力、人力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基层廉政文化的发展,

加之缺少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始终是上面热、下面冷;二是机制不健全。目前廉政文化建设的推动格局僵化,仍然套用纪委牵头、部门齐抓共管模式,纪委的组织协调缺乏刚性机制保障,

显得苍白无力,部门的职责任务缺乏具体规范约束,往往名存实亡。

很多情况下处于纪委“单打鼓、独划船”的尴尬状态;三是方式缺新。当前许多地方仍习惯于开大会、作报告、树典型等老载体、老套路,存在“运动式”、“阵热式”倾向。

要么上头风声紧了抓一阵,要么为创特色抓一阵,

要么为造声势抓一阵,兴奋期一过,又复归平静。这种方式很难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支持。

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只有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才能让廉政文化似星星之火在广大农村燎原。

一是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廉政文化,

首先必须要高度统一思想。

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要真正认识到建设廉政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当作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二是加强宣传,深化理解。古人云,

要使人知其然,首先必须让人知其所以然。

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

首先要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明白什么是廉政文化,理解“廉政文化进农村”的目的和意义,理解先进的廉政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更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是保障经费,加大投入。要建立畅通的筹资渠道,在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来解决资金来源的基础上,

可采取多种筹资方法,来保障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与此同时,还必须保证充足的人员力量,

各部门、单位都要有专人负责、有专门班子抓。

四是创新形式,丰富载体。

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水平有限,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以“民主”为主题,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富有亲和力、吸引力、渗透力。因此,

要分别开展“导向式”的信仰教育、“针对式”的预防教育、“灌输式”的条规教育、“剖析式”的典型教育、“家庭式”的情感教育、“启发式”的疏导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乐于和易于接受。

农村发展报告篇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镇新的领导班子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突破**”和“三联一包”的大好机遇,

围绕“生态立镇、工业强镇、科技富镇、和谐兴镇”的中心发展思路,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为服务新农村打牢组织基础。

一、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现状

二、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党员干部服务新农村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书记抓、抓书记”工作思路,通过教育培训、干部选配、考核激励等措施,

狠抓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依托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几年来,镇党校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一直不是很健全,

师资力量小,培训课次少,参训人员范围狭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经常性受教育。月初,

镇党委对党校进行了改建、整修、挂牌,新建党校办公室,成立“**镇党校教务委员会”,由党委书记担任校长,配备了相关人员和制度,

向市、区有关部门发出书面聘书份,聘请上级党校教师、有关领导、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自月以来,已利用党校阵地累计开展农村环保、科学发展观、土地利用和管理、平安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多次专题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参训累计达多人次。

以庆“七一”活动为载体,组织全镇机关干部和村主要负责人听党课、温党史,

参观学习了张村、孙家疃、羊亭等镇的新农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典型,

集中开展了学习讨论下半年工作规划座谈会,采取多种形式,

提升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双强双带”能力。

二是依托干部选配,

配高配齐农村支部班子。采取“一村一干”和“一片双包”的方式,每个村选配一名包村干部,每个片选配一名领导干部和一名片长,

对日常党建和任期目标管理工作齐抓共管,形成以上至下强势带动的效果。年初,结合几个组织基础薄弱村的村情和干部工作表现,

先后将徐家庄和报信村的村委会主任培养成党支部书记,

选派群众威信高的内退老同志任雅格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挂职西于家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提高了书记主任“一人兼”比率,提升了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和凝聚力。

三、存在问题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新农村建设,

**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村民民主自治意识增强,广大农民已从中偿到了甜头,

得到了实惠,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没有理清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不能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切实走群众路线,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很高,愿望很迫切,

但筹不到资金,思想消极,工作积极性不高,“两眼向上”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推进工作急功近利。

主要是村在制定任期目标时,出于多争取项目、政策扶持的考虑,对于部门、企业支持帮扶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帮扶部门拿不出资金,计划根本得不到实施。

也有的村在推进村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没有考虑筹资能力和经济实力方面的实际,自行出台扶持政策或盲目满足群众改善条件的愿望,普遍出现举债搞建设的现象,

有的村举债高达几十万元。

三是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专业合作组织刚刚起步,

在技术指导和服务三农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绝大多数硬化后的道路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没有建立完善的管护和责任机制,

农民群众自我管理的组织没有建立,少数有经济实力的村也仅仅安排了个别的清洁工、管护工,公益设施的管护还不到位,影响到设施的使用效益和使用年限;

在村办公场所的建设上,新改扩建的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管理滞后,

图书资料、电教设施、桌椅刊板、活动器材等各项配套设施的设置缺乏资金和渠道来源,即使已经具备的,也难以得到很好的维护和保养,使大量的资源闲置,影响了基层组织工作效率。

四、对策建议

一是运用科学发展观,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发挥党支部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村民干事创业激情,深入挖掘村民的才干,

积极引导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发挥党支部的先锋作用,积极为村民在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外出务工、新农保等生产、生活中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发挥党支部的保证作用,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

办村民所需,

解村民所困,切实解决好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让广大村民享受新农村建设成果。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建设。

首先,要不断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

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深入掌握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实质,切实把促农增收作为中心任务,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开阔眼界,多位思考,

组织群众不拘一格谋发展。针对农村部分党员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政治基础薄弱、致富经验欠缺、领富能力低下等具体情况,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新农村的政策、农村法律法规、农业产业化知识、适用技术、村务管理等内容,把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传播给党员群众,提新农村党员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和致富、领富本领。

选派优秀农村党员干部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参观学习,进一步开阔农村党员干部视野,

明确新农村发展方向,切实增强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农村发展报告篇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

为把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引向深入,有效推动农村公路养护事业沿着健康方向科学有序发展,带着农村公路养护如何实现新的突破这一课题,我们调研组于年月日至日,

分别深入实地对文山、砚山、广南等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重点是县、乡对农村公路管养的政策、措施、乡(镇)交通管理机构的建设发展,

农村公路的管养方式等,通过天的调查了解,现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州乡道村道养护现状

(一)农村公路基本情况

截至年底,全州农村公路管养里程共.公里(其中.公里未纳入省统计里程),其中省道公里、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专用道.公里。

(二)现阶段养护方式

。现行农村公路管养体制

我州共设置农村公路管养部门一处八段,

即文山州地方公路管理处,文山县、砚山县、丘北县、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广南县、富宁县地方公路管理段。长期以来,

我州的农村公路养护一直沿袭以县农村公路管理段为养护责任主体,负责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小修保养和日常养护的管养体制。

。养护补助标准

年以前,

省下拨养护补助资金一直按云南省交通厅云交计[]号文件执行(年两个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除外)。即省道元/年公里;

重点县道元/年公里;

一般县道元/年公里;

乡道只有.公里有养路费,为元/年公里;村道没有养路费。

年养护体制改革实施后,省补养护标准为:县道元/年公里、乡道元/年公里、村道元/年公里。

。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和投入使用情况

一直以来,我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来源渠道为: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地方财政和收缴的拖拉机养路费。

由于我州财政困难,地方财政补助极为有限。加之农村公路建设大都属于以工代赈项目,属补助性质所建,修建标准低,

配套设施不完善,未进行过大中修,抗灾能力弱,导致历年水毁较多,养护成本不断加大,

所以长期以来都存在养护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

投入使用情况为:年以前,

州地方公路管理处给各县的养护补助费是按各县的县道里程和部分乡道里程下达,未下达到具体路线。年开始,

省公路局把农村公路纳入了考核范围。

年初云南省公路局与州交通局签订县乡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州交通局与各县交通局签订县乡公路管理责任书,确定养护管理指标,

明确责任。按省州县签订责任书的要求,我州县乡公路养护按各县各条线路的交通量、经济地位,分为重点养护、一般养护、突击性养护三个层次进行考核管理。养护补助经费根据划分的三个层次,

按线路、里程及工作内容、工程数量下达指标,

按季度核拨到各县,实行养护管理工程费用制,并进行考核。

二、现行农村公路管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主体责任未落实。

养护体制改革明确各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这在责任划分的定位上是一个重大转变,

但目前我州机制还未理顺,主体责任还未落实。

(二)管养分离不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后,对养护机构及职能进行了调整,

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只承担管理职能,而不具体实施养护。以前的管理养护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职能要求,所以必须顺应改革发展需要,探寻新的管养方式,

真正落实“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责任主体。

(三)未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养护方式单一,

养护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依靠地方公路管理段来实施养护这一单一方式,不仅增加养护成本,还存在人力物力不足的问题,管理上难以面面俱到,造成管理“盲区”。

同时“一刀切”的养护资金拨付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养护积极性,并容易造成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现养护资金虽然投入但养护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四)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困难,导致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不能实施有效养护。

虽然养护体制改革明确的“县道元/年公里、乡道元/年公里、村道元/年公里”的养护资金省补标准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如果不能从其他渠道筹措小修保养资金,省补资金就难以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从而影响到我州农村公路改造进程和路况质量,不能达到改革的预期效果。

同时由于我州有.公里的村道没有纳入省统计里程,没有省补养路费(“,.,”工程以省统计里程为准),造成养护资金缺口较大。

(五)县、乡两级政府及村委会对农村公路养护自我意识缺乏。县乡两级政府未认真理解“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真正含义,总认为公路的管养是交通部门的事,

当地政府只是配合而已。

加之由于长期以来没有调动群众养护参与性,导致群众爱路护路意识较差,这对乡道、村道的养护极为不利。

三、深化农村公路管养的几点思考

面对我州农村公路管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何落实地方政府管养主体责任,把养护引入激励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

建立行之有效的目标考核机制和管养激励机制,以及稳定的养护资金来源渠道,以充分调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参与诸多积极因素,以科学发展的态度投入农村公路管养中,有效破解“有路必管、管必规范,

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这一难题,我认为当务之急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真正落实县、乡两级政府的职责职能,

是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的前提。《云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文山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都明确了“县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负总责”,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参与、协助交通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建、管、养工作及农村公路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但是,

在现实的农村公路管养中,县、乡两级政府的职责、职能尚未落到实处,养护资金筹措基本为零,整个管养工作依然如故。基本上都是由县级交通部门地方公路管理段承担,

乡(镇)交通管理所的职责不明晰、不统一,五花八门,且作用发展不明显。

因此,全州各县、乡党委、政府对农村公路的管养应引起高度重视,把抓农村公路的管养与抓其他经济工作并驾齐驱,

确保人、财、物的投入,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职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路必管、管必规范,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这一目标。

另外,

在乡(镇)交通管理所的职责、职能规范上,

经调研后认为,应主要涵盖的内容是:一是宣传交通政策、法规;二是制定辖区交通规划;三是负责辖区道路交通建、管、养、绿、安的组织、指挥、协调与监管;四是维护路产路权;

五是抢险保通;六是发动群众;七是信息采集报送;八是交通站点建设。

通过对乡(镇)交通管理所职责职能规范明确,并切实履行,农村公路管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推行一个责任目标考核长效机制是确保农村公路管养的内在动力。实行责任目标管理,

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是搞好农村公路养护的内在需要。至年全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后,

各县在落实县乡养护主体责任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大多是表现在形式上、面上,以责任目标考核落实下来的很少。

这次我们在对广南的调研中了解到,广南县对农村交通工作高度重视,与其他经济工作并重,

在全州率先把乡(镇)交通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综合考核范围,县乡(镇)签订了交通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

年末进行百分量化考核,公路养护、公路建设、客运站点建设分别占分、分和分,年末按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广南县的这一做法,初步实现了县乡养护责任主体的落实,

显现了交通工作与其他经济工作有机结合,

为推动实现“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农村公路养护方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按照国务院和省州的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并进行目标考核是农村公路建管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若各县都能把交通工作责任目标量化考核推行到县、乡(镇)、村,农村公路管养的责任落实就能覆盖全州,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就能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深化,

有路必养才会得到落实。

(三)建立稳定的管养资金来源渠道是确保农村公路管养的保障。建立一个良好的体制,形成一个高效的机制,

是办好任何一件事的前提条件,而其能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还要看有无适量的资本投入,

农村公路管养也不例外。

对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保障,国家和省已明确了县道元/年公里、乡道元/年公里、村道元/年公里的定额补助标准,而州县两级的管养资金补助,

在州人民政府印发的《文山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中是这样明确的:“州人民政府应随着本级财政预算收入的逐年增加而适当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县人民政府应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负责筹措解决日常小修保养和水毁工程等专项经费”。

但从我州目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的情况看,

全州养护资金补助实给几乎为零,这就形成了农村公路长期带病运行的现状,

特别是乡道、村道养护资金严重匮缺,养护“盲区”大量存在,晴通雨阻、断桥断路普遍发生,安全隐患十分突出。这些问题要得以逐步解决,

仅靠体制和机制的建立是无济于事的,

而治理良药只能是州、县、乡三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州人民政府《文山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文政发〔〕号)中所明确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要求,适当给予养护资金补助,

加上省上的定额补助资金和社会参与成分,逐年投入到全州农村公路养护中,只有这样上述提到的疑难问题才会得到真正的破解。

(四)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管养激励机制,

是深化农村公路管养的有效途径。针对落实管养责任主体,转变地方公路管养机构职能,发挥乡(镇)交通管理所作用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

有效整合农村公路养护资源等的工作要求,通过调研,我认为在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

特别是乡村公路管养上,应一改长期以来县级农村公路养护机构完全包揽农村公路管养的单一方式,

遵循“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新的管养原则,除县道由县公路养护机构管养外,乡、村公路拟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进行管养,真正把权、责落实到乡、到村、到人。

。“以奖代补”主要内容:“以奖代补”,顾名思义就是把现有的定额补助变为灵活的奖励资金,

通过“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利用公路沿线劳动力资源(包括建制村、村小组、自然人及社会其他力量)投入农村公路养护的长效、规范养护模式,以多层次、多元化的养护方式代替单一的一家包揽的养护模式,充分发挥乡(镇)、村及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效率,

确保管养目标的实现。

。运行方式:

()资金来源:主要以省补资金和县人民政府配套资金为主。省补资金为“,

.,”工程的%,县财政配套标准为:县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元,

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元。

仅依靠省补小修保养资金难以运作“以奖代补”方式,加之还要填补未纳入养护里程.公里村道的养护资金缺口。因此财政配套资金对“以奖代补”方式的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资金使用管理:县地方公路管理段以纳入省统计管养里程的乡道村道里程为标准,按“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元”的标准安排“以奖代补”资金,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年终根据考评结果兑现奖惩。

“以奖代补”资金划拨到乡(镇)交通管理所。

()具体做法: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将辖区内乡道、村道采取竞争性分段承包养护的形式,承包给有养护能力的公路沿线劳动力资源(包括建制村、村小组、自然人及社会其他力量)进行养护,并签订养护承包合同,

或发动沿线群众投工投劳进行养护。由县交通局组织,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实施检查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具体奖励措施为:乡道以每公里元为奖励基数,

按好路率评定结果,优等级路加奖元,良等级路加奖元,中等级路不加不扣,次等级路扣元,

差等级路扣元;村道以每公里元为奖励基数,按好路率评定结果,优等级路加奖元,良等级路加奖元,

中等级路不加不扣,次等级路扣元,差等级路扣元。其中,

奖励资金的%作为对乡(镇)交通管理所的奖励。实施项目若出现失养、重大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的,

取消“以奖代补”资格。

农村发展报告篇

一、经纪人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所谓经纪人,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业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主要指是依托农副产品而从事农副产品购销、批发、贩运、仓储、加工为主的营销中介人员。

农村经纪人的存在,在买者和卖者之间牵线搭桥,

引缺泄余,

既推销了本地农产品,又引进了外地信息,

使农民懂得了什么是市场,

如何顺应市场;农民在购销过程中,与经纪人签订合同,农民的质量意识、合同意识和诚信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民通过与经纪人的接触以及经纪人在市场活动中的带动,

农民的成本意识、投资观念乃至消费观念都会发生根本变化。农村经纪人一头牵着广大农户的手,一手连着广阔市场的手,是联结城市和乡村、生产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发展培育农村经纪人,

既活跃了当地农副产品市场,

又有助于叫响当地农副产品品牌,

帮助广大农户解决产销脱节问题,也有助于形成农副产品规模化、品牌化、购销一体化。大力发展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通过实施一户经纪人带一村,

多户经纪人带一片等引导帮扶措施,广大农民顺应市场的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将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中,加大“三农”帮扶力度,培育、发展农村经济人,

对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乡镇改革富余人员实现再就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前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的现状

*作为农业大区,

既有淮河两岸土壤好、水源足的地理优势,又有公路、铁路纵横交错的交通优势。从我区农副业发展情况看,*石榴、*无公害蔬菜、*豇豆、*花生、*黄心菜、*鸭、*镇花卉等产业,

在种植、养殖上初见规模,已成为我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从我区农副产品的购销情况看,

还存在信息不畅、品牌不响、市场不旺、订单不多,以至造成农副产品积压等问题;从我区农村经纪人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全区在册登记的经纪人仅仅只有_名,

他们大多处于传统行户状态,起步晚、层次低,存在有经营行业品种单一、经营范围狭窄、驾驭市场能力较低,

散打单干、信息闭塞、随意性、盲目性、季节性经营以及市场信誉度不高等问题。

以上问题的存在,

与我区资源交通优势极不对称,既影响了农户种植、养殖的积极性,

还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区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种植迈进的进程。鉴于此,要打造*花生基地、石榴基地、蔬菜基地、鸭、鹅养殖基地、水产基地和花卉基地,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已成为紧迫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培育发展农村经济人需要政府高度重视,

部门积极配合,农民广泛参与

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涉及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等多方面的工作,单靠某一个部门的扶持推动,难以形成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

只有政府牵头、部门支持、群众参与、才能形成发展的合力。为此,我们建议:

(一)区、乡各级政府应重视农村经济人发展,把它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

摆上重要日程,尽快出台一套发展农村经纪人优惠政策。各个乡镇要把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纳入工作目标考核。设立经纪人发展办公室,制订经纪人发展计划,

成立经纪人信息中心和培训基地,把发展经纪人作为吸纳当前乡镇机构改革富余人员的主渠道。在全区形成“经纪有为、经纪有位、经纪光荣、经纪致富”的社会氛围。

(二)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经纪人的扶植、发展、教育、监管力度。

在政策上进一步降低登记门槛,

放宽“准入”条件。在监管上,强化信用管理,

指导成立行业协会,规范经营行为;在发展上,引导经纪人向多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在注册登记、合同签订、法规咨询上提供一条龙服务。

(三)税务部门对农村经纪人从事农副产品购销贩运经营,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减免。

(四)土地、规划、城建部门要为农村经纪人优先提供场地、优先提供市场规划、优先办理审批建设手续,减免相关费用。

(五)市场发展服务中心要在市场设施建设,摊位安排上对农村经纪人提供优质服务,对他们在市场上的购销活动减免摊位费。

(六)金融部门对农村经纪人从事代钩、代销提供资金支持,在资金贷款上予以政策倾斜。

(七)交通、运管部门对农村经纪人从事农产品贩运、农用车进城送货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减免营运费用。

(八)文化、广播电视、《今日*》等新闻宣传部门,

要大力宣传农村经纪人带头致富的典型,介绍经验做法,通过广告、报纸等新闻媒体为他们提供信息,拓宽致富门道。

(九)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制订培训经纪人计划,每年举办_-_期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村经纪人经营效能。

(十)农业、林业、畜牧部门要定期组织科技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农村经纪人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指导、信息交流。林业、农业、畜牧部门要加快石榴、林间种植、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步伐,

为广大农民从事经纪人创造条件。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