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高二作文

主人无恙范文精选3篇(全文)

全民阅读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2-11 11:53:44

主人无恙篇1

2004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范敬宜先生在与会的路上,途经长安街木樨地附近时,忽然看到一辆小轿车,顶上披着红布,写着:“小平同志,别来无恙!”,一瞬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历史记忆和浓厚情思喷涌而出:《小平同志,别来无恙》!万千读者,重忆国殇。

拟题新颖,富有人情味:作者直接引用所见横幅内容“小平同志,别来无恙”为题目,亲切自然的口语将作者内心的感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小平同志的感情真实地表露出来,起到强烈的共鸣效果,极富有人情味儿。小平同志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别来无恙”这句久别遇故人常用的见面语一出,便给了我们内心深处无限的温暖和希望,仿佛小平同志没有走,还在我们身边。作者对“小平同志,别来无恙”一句感慨万千,以至在结尾段深情解读,用他的理解给我们剖析了“问候”背后的丰富内涵,这是“眷念”的问候,这是“信赖”的问候,皆发自内心,皆极富人情。

结构自然,易于接受:因“事”生“情”,由“情”忆“史”,依“史”开“论”,“事”“情”“史”“论”自然相生,和谐融洽,读来流利顺畅,想来妙趣横生。开篇第一段“8月22日上午8点多钟,我坐车前往人民大会堂……”由开会初一学生作文途中见闻切入,开始讲述。第二段即发感慨“一瞬之间,我被震撼了”,随之是来自内心的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于是我思接千载,浮想联翩……”一段承上启下,由情感的强烈反应,引入历史回忆与评述“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曾有过功业彪炳、名垂史册的伟人……”“他的思想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他的功绩于是就具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那就是:既经得起回头看,又经得起向前看”“尽管邓小平同志在20多年前提出一整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战略、构想时曾经遭遇多大阻力,多少责难……”“史”“论”结合,并在结尾重新借浓厚的感情而回归事件本身“小平同志,别来无恙”。

旨意深远,启迪思考:作者选取“小平同志,别来无恙”事件本身,就显示出文章旨意的深远。“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族人民永远怀念邓小平同志,永远敬爱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小平同志不是普通人,他为抗日战争、新中国建立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文革中,在被划成右派,又成为“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被重点批判的对象的情况下,毅然挺了过来,并在文革后期主持平反大量冤假错案,恢复高考制度。文革的那一代人都感念他的恩德。而更重要的是,他在文革结束后,为中国描绘了一幅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以至于直到今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仍从中受益。纪念小平同志这个事件本身就是内涵丰富的,一句“小平同志,别来无恙”更是余味无穷。我们能否坚持住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能否把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实践好,能否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一句“小平同志,别来无恙”,我们听到了答案。“经得起‘回头看’,就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向前看’,就是经得起未来的验证。”正如作者在文章结束时所表达的那样,人民怀念领袖,人民将团结一致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向前走。

描写细腻,感情质朴:“在滚滚车流中,一辆红色家用小轿车擦肩而过,车身披着一大幅红布标语,上面赫然八个醒目的白色大字:‘小平同志,别来无恙!’”“脑海里盘旋着这个问号,我一步一步地走完人民大会堂的62级台阶,默默地思索、寻味。”“人民课余生活作文300字群众的一声‘小平同志,别来无恙’,内涵实在太丰富了。它既饱含着对前驱者的深情眷念,也饱含着对后继者的深切信赖。我理解对了吗?愿就教于写出那幅标语的红车主人――如果他有机会读到本文的话。”文章对细节描写不多,但仅有的几处细节描写都足够细腻,在滚滚车流中,作者记住了那是一辆红色小轿车,62级台阶是作者久久不能平静的内心写照,“我理解对了吗?”是作者内心怀念领袖,渴望政通人和的复杂、细腻的思维。几处描写,皆感情质朴,沁人心脾。

《“小平同志,别来无恙”》与其说是一篇新闻,不如说是一篇“心闻”,作者通过写自己的一个见闻,写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声。从新闻传播的效果来看,它极大程度上接近了受众心理,因而产生了很好的接受效果。这也是本文最大的亮点。

《“小平同志,别来无恙”》是一篇新闻评论,最早刊登在2004年8月26日的人民日报上,作者有感于赴会途中遇到的一件事,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进而浮想联翩,写下了这篇经典之作,文章刊登后,读者赞不绝口,以至于现在仍被作为新闻专业学生学习的范文。《“小平同志,别来无恙”》虽然是一篇新闻作品,但是却饱含深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究其原因,是文章饱满的感情打动了读者。而这点对于中学生写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写作,由于受阅历的限制,写作内容多是身边熟悉的小事,文体也以记叙文、散文为主,内容和文体的限制使得文章自然而然地倾向于具体的抒情,即便是议论文,也多是形象化议论。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写东西仍然“干瘪”“冰冷”,可读性不强。说到底,是写作的时候不会用情。

下面,我们结合《“小平同志,别来无恙”》这篇文章,从三个方面谈下中学生写作中的“情感”问题。

一、多留心生活中的感人瞬间

生活是一个很宽泛的词,我们每天都在生活,正因为熟悉,所以很多人走在路上已经习惯于只关注自己,而不去观察周围,这就使得我们可能错过一些变化了的或者一瞬即逝的东西。《“小平同志,别来无恙”》是作者范敬宜先生由开会途中所见的一件事写起的,那是在飞快行进的车上,作者透过车窗看见的挂有“小平同志,别来无恙”横幅的红色家用小轿车转瞬即过。如果作者不注意观察窗外,又怎么会捕捉到这样精彩的瞬间?

观察生活是一个习惯问题,多看看,多想想,找到变化的东西,对比不变的东西,经常做这样的训练就可以提高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敏感度,只有对外界的变化保持关注,才有机会发现那些别人看不到的美的东西,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却充满感情的小事。

如果说观察是一个习惯问题,那么找到可观的东西就是技术问题了,路上的小轿车很多,不少车上都贴有广告,而范先生却偏偏盯准了那辆写有“小平同志,别来无恙”的车,为什么呢?很明显,那个场面,那几个文字,使作者产生了共鸣,而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小平同志,或者对小平同志没有什么感情,那么可以预见的是,他肯定不会去留意那辆红色小轿车。

因此,观察生活,发现可观的东西,需要大家多积累知识,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文关怀,这样,当我们发现美的时候才不会熟视无睹,错失良机。看到盲人过马路的艰难,我们会很同情,而看到有一个小朋友扶盲人过马路,我们又会敬佩,可是,如果我们看到这些场景后,无动于衷,那么也是不能发现感人瞬间的,或者说,这样的人是不懂感情的。

要想发现生活中的感人瞬间,不光是要养成观察的习惯,还要积累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做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

二、写作切莫吝惜自己的感情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很善于表达,而有的人则表情木然,显得很神秘,让我们猜不透他的想法,这是人的个性的差异,本无可厚非,不过如果在写作中仍然表现木讷,那么可以想象的是,这篇文章也必定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无法达到与读者交流的目的。

范先生在文章中就毫不吝惜自己的感情,有什么说什么。第二段开头即说“ 一瞬之间,我被震撼了”。接着开始描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娓娓道来,其情可知可感。文章末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群众的一声‘小平同志,别来无恙’,内涵实在太丰富了。它既饱含着对先驱的深情眷念,也饱含着对后继者的深切信赖。”更是将自己对横幅上八个字的看法直接道出。

因此,写作时,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情,该有什么感情就发什么样的感慨,只有感情和事情高度契合的时候,读者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情形。这样的文章才真实,读来才能产生共鸣。

三、用情方法力求多样

不吝啬用情不等于要滥用情,也不等于非要“啊”“呀”“哦”地全部加上语气词,写作中用情要注意方法,应该用适合语境和情感来抒情,并尽可能地做到方法多样。

范敬宜先生在《“小平同志,别来无恙”》这篇文章中就用了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了他情感的流动,而且十分自然,水到渠成。“小平同志明明已经离开我们7年多了,可是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只是一次暂别,相信他老人家还在我们身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啊!”第二段的结尾处,作者直接发出感慨。而在第三段开头,他却这样写道“脑海里盘旋着这个问号,我一步一步地走完人民大会堂的62级台阶,默默地思索、寻味。”从后面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思绪的延绵源于对小平同志深深的怀念,那份怀念太深刻,太沉重,以至于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先用一个对动作和思维的描写,为抒情蓄势,待铺垫好之后,借他人之口说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族人民永远怀念邓小平同志,永远敬爱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样欲扬先抑,情感的表达更强烈,更有感染力。

就抒情而言,大的可以归为两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细化的话,又有不同的方式,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不同的语境适合不同的抒情方法,感情的不同更需要我们选准抒情的方式。总结起来,抒情效果的实现,最基本的是传递准确的感情,然后努力使感情传递得更自然、强烈。最终的目标是让看的人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那份情感。

用情方法多样,也是文章韵律和谐的需要。结构富于变化,字句骈散结合,才能使文章丰富、耐读。艺术作品要常出新,写作亦应该多些创意,用情方法自然不该受到局限,而是力求多元。

写作是心灵的沟通,感情的传递是沟通的重要内容,用情的方式是沟通的重要手段,而有情可用则是沟通的基础。中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对待“感情”的能力,不仅要观察到,而且要表达好,不仅要感动自己,而且要感染他人。

附:

“小平同志,别来无恙”

范敬宜

8月22日上午8点多钟,我坐车前往人民大会堂,去参加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途经长安街木樨地附近时,眼前突然一亮――在滚滚车流中,一辆红色家用小轿车擦肩而过,车身披着一大幅红布标语,上面赫然八个醒目的白色大字:“小平同志,别来无恙!”

一瞬之间,我被震撼了。就像20年前在庆祝建国35周年盛典的天安门观礼台,目睹游行队伍中突然打出“小平你好”横幅的那个历史场面一样。“别来无恙”原本是一句极普通的问候,在目前的特定环境下出现,它竟那么动人心魄,意味深长――小平同志明明已经离开我们7年多了,可是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只是一次暂别,相信他老人家还在我们身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啊!

脑海里盘旋着这个问号,我一步一步地走完人民大会堂的62级台阶,默默地思索、寻味。等到会场上响起胡锦涛总书记高昂的声音“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族人民永远怀念邓小平同志,永远敬爱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一片雷动的掌声中,我豁然感悟:这就是代表13亿中国人民发出的心声,而“小平同志,别来无恙”恰恰成为对这心声作的最生动、亲切、朴素的注脚。

于是我思接千载,浮想联翩……

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曾有过功业彪炳、名垂史册的伟人,但是能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而且虽逝犹生、历久弥新的,屈指可数。作为毛泽东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复出后在位的时间不算长,但人民对他如此怀念,如此情深,如此难忘,原因何在?我想就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他时时刻刻想着人民,人民自然热爱他,感谢他。他的思想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他的功绩于是就具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那就是:既经得起回头看,又经得起向前看。

经得起“回头看”,就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尽管邓小平同志在20多年前提出一整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战略、构想时曾经遭遇多大阻力,多少责难,但20多年实践,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他所想的、说的、做的都完全正确,赢来了一个面貌一新的中国。事实使人们越来越懂得,如果没有邓小平和他的思想理论指导,我们很可能至今还在困惑中摸索、徘徊。“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只有频频回首,才能找到这份感觉。

经得起“向前看”,就是经得起未来的验证。未来不是不可捉摸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的不断延伸。今天我们都感受到邓小平同志的光辉依旧时时刻刻照耀着我们,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继续说他的话,走他的路,办他的事,就是因为坚信照他指引的方向走下去,就一定能够胜利达到他所擘画的伟大战略目标。更重要的是,人们看到,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是一以贯之地继承和坚持实践邓小平的思想理论、路线、政策,并且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政声人去后”,邓小平同志虽然已经“人去”,他的政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巨大影响力,正有增无减,人民对未来自然也就更充满信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群众的一声“小平同志,别来无恙”,内涵实在太丰富了。它既饱含着对前驱者的深情眷念,也饱含着对后继者的深切信赖。我理解对了吗?愿就教于写出那幅标语的红车主人――如果他有机会读到本文的话。

(原载于《人民日报(2004年08月26日第4版》)

主人无恙篇2

福克斯是费希尔收养的一头小驼羊。

一年前的冬天,出海捕鱼的费希尔在帕瓦努伊海滩发现了它。它躺在寒冷的海滩上瑟瑟发抖,奄奄一息,身上沾满污泥,遍布全身的脓疮致使毛发脱落大半,活像个怪物。显然,因为身患怪病,它被主人无情地遗弃了。“可怜的小家伙!”费希尔顿生怜悯,叹息着把它抱进船舱,带回了家中。

费希尔和妻子住在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的一个渔民区,由于靠近大海,这里的一些居民祖祖辈辈都以打鱼为生。回到家里,费希尔立即给小驼羊洗澡,还给它搭了一个温暖的小窝。他给小驼羊起了个漂亮的名字――福克斯。

每次出海打鱼,费希尔总会给福克斯带些可口的海岛鲜草。可它吃得很少,成天无精打采,趴在小窝里不愿动弹,它被身上的脓疮折磨着。得想个法子帮它治病,费希尔寻思着。区里老人说,在海中女王岛上有一种海星草药,兴许能治好福克斯的病。

费希尔如获至宝,特意出海到女王岛上采来了满满一筐海星草药,回家后,将其煎成药水,每天给福克斯洗澡。可能是药水的刺激性太强,起初福克斯不肯配合,总是用虚弱的身体进行反抗。夫妻俩只好一起动手,强行按住它。也许是福克斯明白了主人的好意,也许是药水起了作用,渐渐地,它不再反抗,而是默默地接受。

一个月后,福克斯开始康复,脓疮渐渐消失,毛发也越来越光滑,食量大增。费希尔异常欣慰,总是给它带来最好的野草美味。春天来临时,福克斯已完全康复,恢复了雄性驼羊的所有本性,每天活蹦乱跳,顽皮可爱。

儿子的降生,令费希尔欣喜万分。作为父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出海打鱼更勤了。每当费希尔依依不舍地告别妻儿出海时,福克斯总是很懂事地蹲在家门口,寸步不离,忠实地守卫着小主人。日落西海,老远看见费希尔回来,它又欢快地摇着短绒尾巴跑上前迎接。

欢乐时光总是倍感短暂。福克斯近来有些失常,变得寝食不安,每天狂躁地乱奔乱转,而且鼻吠不止,还踢死了几只小草鸡,这可是福克斯最爱的宠物。为免再伤无辜,伤心的费希尔找了根绳子,把福克斯绑住了,没想到它却越发狂躁,还拒绝进食。

不知又患了什么怪病?看着日渐消瘦的福克斯,费希尔一筹莫展地思量着。

那天中午,阳光明媚,费希尔和妻子正在门口晒网。突然,福克斯咬断绳子,冲进家里。只有三个月大的儿子还在屋里,那家伙失去了理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费希尔大惊失色,飞快地冲进屋里,可为时已晚,福克斯叼起襁褓中的孩子,夺路狂奔。“天啊!”费希尔脑子里“嗡”的一声,差点吓昏过去。他大声呼喊着妻子,随手操起木棍紧追不舍。

驼羊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60多公里。那畜生已经疯了,夫妻俩舍命追赶。福克斯叼着孩子朝克莱斯特彻奇港口广场最高处跑去,它狂奔不止,一直跑到港口广场的高台上,终于筋疲力尽,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费希尔大步赶上,高举木棍,带着满腔怒火朝着福克斯脑门狠狠地砸了下去。有白色液体喷溅出来,像一朵洁白的栀子花灿烂地绽放,福克斯脑浆迸裂。

万幸!孩子安然无恙,夫妻俩抱起儿子庆幸不已。

突然,远处传来巨响,天崩地裂一般。费希尔抬头望去,天啊!眼前的景象令他惊恐万分:一幢幢楼房在摇晃中轰隆隆地倒塌,港口外温顺的大海也发疯了,十几米高的巨浪冲上了海岸……整个克莱斯特彻奇处在极度晃荡中。瞬间,轰隆声铺天盖地而来,所经之处树倒房塌……

举世震惊的新西兰“2?22地震”爆发了。

原来,有些动物有预知地震海啸的天性。当福克斯预感到地震即将来临时,它不惜生命挽救了主人一家。

费希尔从惊恐中回过神来,悲痛欲绝。他颤抖着抱起冰冷的福克斯,与妻子和儿子拥在一起,他们疯狂地呼唤着、亲吻着,泪流满面。

主人无恙篇3

王小慧,旅德艺术家,从事摄影、写作、影像创作及讲学等活动。2003年创立“王小慧艺术中心”,出版过四十余部个人摄影集和书籍。

“台风刮过,很多的树根都会被连根拔起,电线杆也会被吹倒,而我在20楼阳台上种的竹子却安然无恙,因为竹子它可以顺着风折弯,但并不会断,这就是柔性的力量。”

王小慧的名字在摄影界从来就不是陌生的,但更多的人是从她的一本书《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知道她。书里讲述了那段她在旅德期间不寻常的经历:好友为她殉情身亡,丈夫遭遇车祸丧生,车祸后的王小慧大难不死,拿起照相机来诠释自己对生命的顿悟。

这段往事是王小慧在面对公众时绕不过去的回忆,也是众多簇拥她的崇拜者们认识她的途径,但对于这个外表柔弱的女人而言,生命并没有停下脚步,她“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继续用心在听、在看、在生活。

死亡磨砺出的灵感

“如果说,痛苦是艺术家的滋养品,而平淡的生活则容易让人庸常从众。那么我觉得,上帝给予了我太多。”

1991年,赴德留学的王小慧曾遭受过莫大的打击:德国好友为她殉情自杀,和丈夫在布拉格遭遇车祸,丈夫不幸丧生,她大难不死却险些毁容。这一切,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万念俱灰之际,王小慧的脑海突然闪过母亲曾说过的一句话――“自行车只有在骑的时候才不会倒下”。那一刻,她挣扎着举起相机,在救护车上拍下自己痛苦而扭曲的脸,真实地记录了生死两分离时的空茫与心痛。

从此,摄影、写日记成了王小慧纪念丈夫和自我心理疗伤的最好方法。她躺在病床上,把日记本放在肚子上写,写的第一句话是:“这么亲爱的一个人,在我一生遇到的唯一最全心全意、最忠诚坚贞、最无私忘我地爱我的人;他可以为我放弃个人前途、享乐乃至一切,是我的空气、水和大地就这么突然消失了,我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这段经历让王小慧变得更坚强,也开始重新打量生命。“人的生命可长可短,关键是要给世界留下些痕迹,留下些美好的东西。像肖邦、莫扎特都不长寿,却留下不朽的音乐,供后人欣赏。我希望将来也能留下些有价值的作品。”

她还辞掉大学教职,抛开所有顾虑,义无反顾地选择做全职艺术家,“传说有种刺鸟,一生都在寻找荆棘树,找到后就把身体扎进长长的刺里。在奄奄一息之时,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唱出一生只唱一次的歌,这一刻,它生命的意义才得以实现。而我,也愿意用生命去完成自己和丈夫在艺术上的未竟之路。”

永无休止地跑着的“小木克”

二十多年来,她信守当初的承诺,不断用照片和文字诠释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我经历的坎坷很多,但是我觉得至少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这些经历都是我人生的财富。作为一个普通女人,我可能应该希望生活得更幸福、更顺利一点。但如果那样的话,我的很多作品就不会出来,很多人生的思考也就不会有了。”

只是,用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的人生,王小慧总觉得不是那么客观。镜头下的花与女人,似乎更让她有力量与激情。有人说过,王小慧是一朵“带灵性的花”,她的摄影作品《花之灵》系列,自由地绽放成艺术世界中最性灵的空间。那些花儿有的如纱似雾,有的野性放恣,有的诡异靡丽,从自然形态上来看它们或许不是最美的,但你却能从中发现一种东方式的隐喻――阐释着生命的青春,冲动,美丽,和无常。

这也是王小慧的一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停奔跑,王小慧有太多旁人无法体会的酸楚。她把自己比喻为《小木克奇遇记》里的小木克,这个特别喜欢跑的小男孩得到了一双“魔鞋”,穿上它可以跑得很快很远,却永不能休止。在旁人不可理解的繁密工作背后,不是她对财富名利的追逐,而是在经历了生命考验后学会的珍惜与感恩。

回顾这二十几年的生活,命运沉沉浮浮,她说感觉就像歌里所唱的“痛并快乐着”,但她心中依然充满希望与梦想。

“梦想是人生的主干,有时因为物质和金钱的诱惑和冲击,梦想会被丢失或者遗忘。如果不及时点燃,久而久之,人的精神会被瓦解,情感也会变得麻木。生命很短暂,每个人都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为自己留下点什么才是。”王小慧说,“我很想重复这句话,遥遥远远的梦,走近她,别放弃,会成真。”

如今,她早已走出人生的低谷。在王小慧自信、满足的脸上,看不到哀伤,只有安静却暗含张力的笑容,犹如一张充满张力的照片,柔美间,散发着无比坚强的力量。

Q&A《芒果画报》对话王小慧

艺术家靠痛苦滋养灵魂

《芒果画报》:您如何通过花来表现女人的柔美?

王小慧:我拍摄花不是仅仅是因为她的美,我是把花作为一个媒介去表达我对生命的理解,去艺术创作。因为生命是非常脆弱、非常辗转易逝的,但又那样美,所以生命的逝去更值得惋惜。

《芒果画报》:您是个外柔内刚的人还是外刚内柔的人?

王小慧:我是一个典型外柔内刚的人,其实我相信很多人是承受不了我所承受的那些命运打击的。很多人说,如果其他人哪怕接受一两件我所遭受的打击,可能就会一蹶不振,从此垮掉,不能再站起来,但我没有。所以我的内心还是很强、很坚忍的。但是有很多的“刚”不是以“硬”的方式来体现,而是以“柔”的方式去体现。比如说竹子,在上海经常会有台风,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报导,很多的树根都会被连根拔起,电线杆也会被吹倒,而我在20楼阳台上种的竹子却安然无恙,因为竹子它可以顺着风折弯,但并不会断,这就是柔性的力量。

《芒果画报》:您觉得现代女性最缺乏和最需要的是什么?

王小慧:我感觉现代都市女性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但是精神追求还是比较匮乏,甚至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除了物质以外我们还需要很多精神的东西。其实到了一定阶段人们会发现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而精神的东西是真正支撑我们向前的动力。

《芒果画报》:您经常说自己是个停不下来的人,是一股怎样的力量一直推着您向前?

王小慧:我是把艺术视作生命的人,没有艺术创作,我是不可能活下去的,艺术对我来说是一种生存必须,一种本能。可能很多人觉得我这些年一直在跑,因为我停不下来,就像我曾在我自传中提到过的童话《小木克奇遇记》的主人公,他一但穿了魔鞋就想停都停不下来,因为它有一种惯性,但是我因为自己太爱我所从事的事情,所以即使一直在跑,我也不会觉得疲惫,可能靠的更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芒果画报》:您在微博引用了梵高的一段话,“没经历过苦难的人没有东西可画,幸福麻痹了人们的感官,艺术家靠痛苦滋养。”除了身体上有遭受病痛,您会不会也有心灵痛苦的时候?

王小慧:我当然有心灵痛苦的时候,但每次都是艺术拯救了我,艺术是我自我疗伤的方式。我经常引用梵高的这句话“艺术家靠痛苦滋养灵魂”。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人生创伤可以是一种财富。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特别是女人,我可能会希望痛苦越少越好,幸福越多越好。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可能会说痛苦成为了我创作的源泉。

《芒果画报》:工作生活太过紧张时,您如何缓解?

王小慧:有的时候我会和我的大学读后感范文助理讲我们要学会弹钢琴的道理,弹钢琴不是用一只手指头弹,而是要用十个指头一起弹。我们在不同的艺术项目中跳来跳去,就好像在用十个手指头弹琴,虽紧张却乐在其中。

《芒果画报》: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王小慧:最想去看我妈妈,因为妈妈是我现在唯一的亲人了。她已经93周岁了,但我经常很忙,不能伴她左右,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