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知识大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全民阅读!
所在位置: 首页 > 高一作文

高校专项教育范文精选

http://www.jiayuanhq.com 2023-08-01 10:58:31

高校专项教育范文第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国家不断对高校增加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

财政专项资金具有指定性、复杂性、时效性等特征[],专款专用、分类管理、创新强校,同时对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如何强化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控制,实现制度化、常态化、体系化管理[],是值得研究的热点课题。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实施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有助于高校用好、管好资金,规范权利运行,有助于高校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任务有序、高效开展和运作,

实现办学目标,提升办学实力。然而,部分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体现在资金管控意识不到位、项目管理不规范、使用管理控制不严格、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方面,

造成了管理粗放混乱,资金使用效率、效益低下,内部控制形同虚设,资金管控没有落到实处等情况,严重制约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因此,文章基于内部控制的视角分析高校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为优化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强化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管控,化解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管控意识不到位、项目管理不规范、使用管理控制不严格、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方面。

文章基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具体分析如下:

.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高校领导层和资金规划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识薄弱,

认为管理资金是财务部门的常规工作,缺乏应有的财务管理素质和控制意识,

对项目管控措施知之甚少。内部控制环境弱化、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等情况,导致资金内部监督不到位、资助项目立项程序不规范、项目论证与预算不充分、决策程序不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不严格、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项目管理欠规范,使用管理控制不严

部分高校专项资金组织管理工作松散,

项目申报随意性强,没有考虑学校发展规划。项目论证不充分,

缺乏科学的依据,决策机制不健全、项目决策程序不规范、集体决策执行不严格导致一些项目重复立项而一些好项目却被拒之门外,无法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的预期目标。

在推进项目建设中,项目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充分,缺乏过程管理佐证材料,导致项目成果未能及时、准确反映出来。

项目执行效率低下,并存在突击花钱、集中花钱的情况。

.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部分高校财政专项项目的绩效管理,

往往处于“被动积极”应付各级监管部门的绩效评价,缺乏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管控的“主动性”的境地。

在绩效考核中,个别项目存在提交资料随意或提交资料不全的情况,缺乏严谨性,以致无法客观评价项目绩效。

项目自评报告没有很好体现项目建设标志性成果或项目实施效益,项目立项中的社会服务、专利、科研项目、竞赛等都是泛泛而谈,缺乏量化数据。

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如何、建设项目计划进度如何,无法得到有效的评价和控制。内部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的不健全,绩效评价职责没有得到落实,专项资金评价阶段管控形同虚设,

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成为了“口号”。

内部控制视角下强化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管理,涉及项目申报、立项论证审批、项目实施执行、项目绩效评价、项目成果验收等环节,以确保项目资金合法、合规、合理、安全使用。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风险防控措施具体如下:

.强化资金管控意识

高校强化专项资金管理,需要学校从上到下全员参与,而提升资金管控意识是关键所在。

完善高校内部控制是优化高校治理策略的必然要求,是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号)为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明确的、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建设指引,《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教财厅〔〕号)为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提供了重要指南。

内部控制建设涉及高校各个层面和环节,需要高校教职工全员参与,

贯穿学校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高校应不断提升资金管控意识,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实行项目资金归口管理,明确岗位职责,

构建全面、有效的专项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制定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采取有效的风险监控措施,

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形成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机制,完善高校治理机制和制度,让高校财政专项项目创新成果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

.识别业务风险点,规范项目全程管控

用好、管好专项资金关键第一步是筛选项目、规范立项管理。

立项流程梳理如下:首先,项目负责人组建团队、填写申请表、做好建设规划,

详细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项目现有研究基础、项目主要目标和任务、进度安排与保障措施;其次,负责人所在部门把好第一关,审核项目团队信息是否属实、团队成员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项目建设工作;再次,

学校组织专家论证项目是否可行,是否增列项目库;

最后,学校领导层根据学校整体战略规划来最终确定项目是否立项及资金支持力度。

用好、管好专项资金关键第二步是建立专项资金管理体系,

提高资金分配、使用透明度,降低资金管理风险。

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相关办法和部门预算文件精神,学校部门要对各项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资金分类管理,“每一类专项资金,都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办法”,高质量推进项目后续建设,

使用信息化手段实时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强化高校内部业务部门、规划部门、财务部门及管理层等之间的交叉控制,促进校内各部门、各环节实施的有效衔接,实现专项资金项目从申报、遴选、评审、论证、立项、执行、绩效评价、验收等全过程跟踪监控,完善专项资金账目,

实施资金跟踪管理,实现内部控制从“立规矩”到“见成效”。

.规范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价管理

学校部门应开展项目绩效考核工作,评价项目开展进度情况和工作绩效,

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

强化激励引导和监控保障机制,以提升项目建设成效和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推进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绩效管理。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可以作为改进专项资金管理和安排未来专项资金项目的重要依据,淘汰不合规的项目,

停拨不合格项目,

使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合理,

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专项资金管控中,绩效管理这一环节不可缺少。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可以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定性定量评价。

评价指标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成不变,

针对不同类型专项项目的特点,编制多层次、科学合理、适用性强的绩效评价体系[]。综上所述,

文章构建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所示。

高校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结束语

内部控制是高校自我规范管理的一项常态工作,

从高校内部控制的角度看,

专项资金的管理质量关乎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质量。其高质量的管理能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从而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因此,高校必须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科学使用专项资金,规范项目管理,规避财务风险,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应有的作用,

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张庆龙。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操作指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刘罡。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实务[]。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李国友,王灵。高校内部控制实务研究[]。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邵积荣。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研究[]。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

高校专项教育范文第篇

关键词:中央高校;基本办学条件;

专项资金管理

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在年度教育事业费预算中安排的专门用于高校的房屋修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的资金。财政部、教育部自年起每年从教育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设立专项,

用于改善中央直属高校的办学条件,并视财政状况逐年加大投入。《关于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对项目支出体系进行了整合,

进一步优化项目设置,改革后的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经费在现行基础上增加了附属中小学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及中央高校发展长效机制补助经费,

用于支持中央高校及附属中小学改善基本办学条件。

一、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对高校发展的意义

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

具有涉及学校多,

资金数额大,项目数量较多的特点。专项资金投入以来,解决了高校发展的实际困难,

弥补了高校建设资金的不足,改善了教学科研及学生生活的基础条件,

对高校的事业发展起到了持续的支撑保障作用,成效显著。通过项目的实施,

陈旧的教学设施得到升级换代,落后的实验室设备得到更新改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以应用,危旧房屋得到修缮维护,

从而为高校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管理机制

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主要根据办学条件等因素分配,

实行项目管理方式。为落实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教育部要求从编制年部门预算起,

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需要编制三年支出计划,

并建立项目库,统一在网上进行申报,

实行项目的滚动管理。凡是没有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不允许安排预算。目前,

各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从项目立项论证、立项评估、申报流程、申报文本格式等都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年中由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委托中介机构和专家组对高校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将符合要求的项目纳入预算项目库管理。年底高校根据教育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报送“二上”细化项目,

单个项目的申报上限不得超过评审金额,下一年度待财政部批准后下达二下预算批复。

三、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较其他类别的专项在管理流程上更加完善,

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政策上的缺失。

。项目申报缺乏前瞻性和可行性

教育部要求编制三年支出计划,高校各部门在申报项目时缺乏长远规划,

只着重于眼前的情况,容易导致短期行为,造成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与学校的中长期规划不相适应。

最后导致资金安排不合理,

没有解决学校的重点、难点问题。有些项目由于受时限、管理能力及人为因素影响,

前期缺乏可行性研究,缺少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步骤和手段,盲目上马给项目实施增加了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极有可能造成人力和财力的双重浪费。

。项目预算编制较粗糙

一般高校都是由各项目申报部门负责编制专项资金的预算,

由于编制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对项目的前期准备不充分,缺少必要的市场研究,有些部门填报的预算过于简单粗糙,

对于项目的立项依据及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可行性等没有展开具体说明,在制定项目绩效目标时,指标选择不恰当或者预期的指标值不合理,

在项目进行绩效考核时不具有衡量价值。有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一味考虑要多申请资金,没有进行专业的评估,

导致预算金额过大,超出了财政承受的范围。预算编制粗放不仅不利于获得财政部门的支持,而且不利于项目的实施和绩效评价。

。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缓慢

项目批复后高校由于主客观原因未能按计划实施项目建设,

造成专项资金执行缓慢。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建设周期比较长,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房屋修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项目的施工时间一般都选择在暑假;设备购置项目采购设备数量大,

种类繁多,

大多数都要通过招标进行采购,从招标到设备验收结算往往要数月时间,如果要采购国外的设备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有的项目事先没有做好规划,延误了启动时间,

加之高校没有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或者部门之间不能密切配合,极易造成项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在项目执行中随意改变资金用途,虚列支出

按照财政部的要求,

项目预算资金要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财政部批复的项目及项目预算执行,

但是仍然有高校在资金使用和核算上存在违规现象。

部分高校由于项目预算执行不好,到期未能完成预期的目标,为了降低结转结余资金总额,未经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擅自挪用项目资金用于其他用途,年终突击花钱。有的高校为了专项资金不被收回,在工程和固定资产未进行验收的情况下就提前支付资金,

对国家财政资金造成巨大风险。还有的高校在年底把专项资金往来挂账虚列支出,待转年再安排使用,

存在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高校对预算的刚性约束力认识不足,违规成本低导致思想上不重视。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的高校没有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更没有相应的绩效考评办法,在项目实施时造成无章可循,随意性强,管理不规范、不精细,

不科学。

按照规定,项目完工后,项目预算指标有结余的,

经财政部批准可留归高校用于其他修购项目。

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相关的具体实施办法及时限规定,造成同一高校有的项目通过招标节约下的资金只能上交财政,而有的项目由于不可预见原因超出预算,形成资金缺口,

不得不用自筹经费弥补。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利于项目的实施,

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也无法调动高校提高管理水平的积极性。

四、加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从实施效果来看,

符合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

符合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努力去解决。针对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为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

发挥其最大效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做好前期论证工作,科学立项在申报项

目前,一定要进行可行性研究,

认真做好立项论证工作,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比如实验室设备购置项目,往往金额很大,

涉及多个教学中心及平台实验室,必须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

保证所选设备的必要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同时兼顾共享性,避免重复性申报。由于要编制三年滚动预算,这就更加考验管理者对学校未来整体发展的把控和判断能力。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好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高校在项目的选择和排序上要以国家财政资金支持重点为导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现有的办学条件的状况、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工作重点,

以确保项目是学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力求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细化预算,

重视预算编制

合理的要求,

详实的预算是项目通过专家评审的基本条件。

项目的实施方案必须考虑到实际的执行能力,

项目得到批复后要按照方案中预定的阶段要求组织项目实施。

支出预算要尽可能地接近实际需求,对需要购置设备的选型、价格、数量等内容要如实填报;对工程造价的申报应该遵循市场价格和相关规范,

选择适合的专业机构进行概预算,避免虚报和漏报。在制定项目绩效目标时,要注意选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指标,

指标值要务实,充分体现项目的成效。

总之,预算文本的编制要尽可能的详细,

对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认真地分析,对每一笔支出都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测算,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专家评审时的审减率。

。加强协调,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

各高校要建立项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确定牵头部门和项目的负责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学校后勤、资产、基建、财务、招投标、审计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沟通协调,形成联动机制,

各司其责,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齐心协力解决学校的重点问题,避免相互扯皮,

导致工期延误。高校适时引入第三方造价咨询公司对修缮项目进行工程概算和结算审核,增加编制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环节以及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环节,

通过咨询公司审减金额,可以节约部分项目建设资金,

通过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队伍,并聘请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财务部门每月要编制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表,并报告给校领导和项目负责人,

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项目执行情况,

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建立奖惩机制

高校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督,

对于招投标的过程,工程施工合同,

工程项目的增减变化及验收结算等重要环节都要由专业人员和内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保证程序及信息的公正公开,防止暗箱操作,

滋生腐败。财政部应继续组织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检查和绩效考核,并扩大考核学校的范围,适当延长检查时间,有助于发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并且有助于全面掌握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同时,

要建立奖惩机制,

对出现违规行为和项目执行不力的高校减少资金支持并进行通报。

这样做既是预算改革的需要,也能起到威慑作用,

对项目实施者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从而进一步转化为高校提升预算执行管理水平的内生动力。

。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

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细化国家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有关规定,

建立绩效考评机制,鼓励先进,

鞭策落后。与此同时,

在项目管理、招投标、采购、工程验收等环节也要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避免无章可循的问题。财政应该适当放宽对于年底有结余的项目资金收回政策,

建立当年预算内部调整机制。由于项目的评审和具体实施相隔时间较长,

市场价格难免有所变化,加上招标环节对最终成交金额影响也较大,项目批复的金额很难与实际支出保持一致。建议对规定限额内的结余高校具有自主权,

可以向主管部门备案调整用于当年已批复的其他项目;对超过规定限额的结余经过审批程序调整到已通过评审的同类专项,并规定申请调整的时限,形成常态化的管理。

这样做既可以消化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又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避免高校年底突击花钱,

虚列支出的发生。

参考文献:

[]韩振。高校修购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问题及对策探讨[]。高校后勤研究,():-。

[]田广。高校修购专项工作管理探讨[]。中国医学装备,

():-。

[]郑庄。高校修购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教育财会研究,():-。

高校专项教育范文第篇

关键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加强高校的建设,教育部门以及高校自身通过政府拨款以及自筹资金等形式,投入到高校建设之中的各类资金逐年增强。

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用途的专项资金,如加强实验室建设的专项资金、推进教师提升发展的专项资金等等。这些专项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提升了高校建设针对性和力度。

但也发现高校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也存在一些不足,

有的高校资金使用不到位,有的高校出现资金挪用、占用等现象,

导致对学校建设功效未能真正达到。因此,

本文试图从多维度分析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对专项资金管理

专项资金要求必须贯彻“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原则。当前一些高校的负责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重视不足,

常常将重点放在资金的筹措上。项目申报成功后,为了加强对项目的落实,相关项目负责人则更重视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项目完成情况,

而对资金的使用管理重视不足。很多高校存在着“重收入而轻支出”现象,甚至以为完成专项资金入账即认为工作完成,而对资金具体落实监管意识极其淡薄。

(二)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现实中,

高校的专项资金项目预算有时候是一种修饰,仅仅是为了成功申报项目,不能结合项目的实际需要,可见高校在专项资金管理中预算意识缺乏。在项目资金使用报销过程中,

由于预算不合理,使预算的执行与实际花销存在着较大差异,不能真正对项目的执行产生指导性。

一些高校为了完成项目资金的支出,往往采取各种方式来虚假报销,财务人员对此项目资金用途不清晰,最终造成资金的浪费。

(三)财务管理职能缺失

财务管理是高校发展管理的重要方面。

应该纳入到高校事务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

但是,一些高校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存在财务管理职能缺失。

财务人员不能及时对项目进度、资金支出情况进行跟踪及评判,

使财务管理职能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

(四)专项资金拨付问题

目前来自教育部门的专项拨款项目,

普遍存在着拨款滞后的问题。据调查统计,由于各种原因,各专项资金拨付到高校常常是每年、月份之后,

个别项目资金甚至更晚,

而且不允许资金跨年度结余。在现实中,

一些高校当收到拨付款之后,

即立即组织相关项目的招标、论证以及设备购买,使相关资金使用未能得到更为全面的论证,造成资金浪费。

(五)专项资金监管机制缺失

虽然所有高校都设有纪检部门,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许多高校都不能对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也有一些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制度或体系不健全,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

所以不能对专项资金的实际效果做出科学评估,这也间接导致了监督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加强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责任人的管理意识要加强

高校相管理人员的管理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每笔专项资金的设立都需要经过严格申报、筛选,

高度重视资金管理,

使资金运用落到实处,同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二)强化预算意识

针对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的偏离,建议高校成立资金预算小组,以对项目资金安排进行充分论证,

确保资金预算与实际支出之间保持一致性。预算指标是监管专项资金支出的重要途径,

一定要按预算要求执行,

保证“专款专用”。

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还要定期进行支出分析以掌握项目支出执行情况。

只有强化预算意识,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支出定额指标体系,

才能保证相关支出的科学、合理安排。

(三)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加大

财务管理力度,将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财务部门在学校机构中的地位,

让财务人员积极参与高校的项目管理活动,

使财务管理渗透到专项项目管理的诸多环节,从而在专项资金监管上更加有力。财务管理不仅仅是管理,

还需要基于高校的实际现状来做好全校性的项目资金统筹安排。

(四)优化资金拨付机制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

对专项资金拨付机制的优化,实现拨付资金的及时到账,同时要加强对资金支出的监督。资金到位后,高校要根据项目要求认真负责地完成资金的使用安排,

在项目资金支出上形成制度规范,使用要落到实处。资金拨付机制的优化,时间的安排是极为重要的,

要保障学校有更为宽裕的时间来统筹资金的合理、科学使用,

防止为了支出而支出的不良现象,

造成资金的浪费。

(五)加强审计监督审计

监督是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该建立健全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从而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要负起监督的责任,要对项目进行全面而科学的监管,

及时发现项目资金支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审计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或者在项目结束时,要对项目资金支出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对于存在违法违纪的行为要及时纠正。

参考文献:

[]齐红。浅析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宗清俊。浅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经济市场,

高校专项教育范文第篇

关键词: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问题;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在高校预算总额中高校专项资金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高校贷款资金在年年底超过亿元,人们开始关注高校专项资金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提出,在高等教育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绩效评估”,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要“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在管理经费方面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制度”。同时,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年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号一高校内部审计指南》,年又了《第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所以目前来看管理高校专项资金的新焦点是如何有效审计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而促使我国有效开展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执行机制。

二、绩效审计相关概念

。绩效审计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绩效审计被西方国家提出,即“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效率性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能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即产出是否讲效益;经济性是指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但用最低费用,即是否节约支出;效果性是支出资金后对比预期效果和实际所达到的效果两者之间的关系,

即是否达到目标。国际上,绩效审计的概念因人而异。从资源配置和产出效应两方面来说,

它对资源配置和产出效应优劣的组织活动或经济行为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并提出改进组织活动或经济行为的方案,是一种有效加强管理和实现公共责任的审计类型。

。高校绩效审计

高校绩效审计是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有效利用资源和提高办学效率,高校绩效审计通过检查、监督和评价高校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进一步提出合理性的意见和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使高校绩效更加合理化。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高校绩效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项审计通过对高校某项投资项目(含人力、物力)专项财政资金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以及专项资金投资项目对受影响人的环保性和公平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专款专用,

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改善管理。

三、高校专项资金的特点

。来源的多元化

专项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上级拨款、自筹基金、政府拨款、社会各种捐赠款等四个部分。

由于专项资金多元性的来源,从而导致专项资金管理的复杂性。

。范围广泛但必需专款专用

专项资金按性质分为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基本建设类资金和其他项目专项资金。在使用专项资金时,应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

避免与其他资金混用而影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及专项目标的完成。

。投入大,

占用时间长

大多数专项项目投入数额大,时间跨度长,都要经过一个或一个以上会计年度才能完成。因此,对于跨年度才能完成的专项年末也应将结余结转下年使用;

对于当年完成的项目应及时回收或结转相应的专项资金。

四、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高校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高度关注,强烈要求绩效审计、动态管理专项资金。但目前我国高校专项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依然是财务收支审计,

只能把握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难以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作出评价,绩效审计很好地弥补了这点不足。绩效审计通过对使用资金的效益性、经济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我国高校专项资金审计逐步朝着绩效审计这一方向发展。

。监督资金按政策专款专用

高校专项资金在高校教育经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高校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相比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资金使用必须严格按照申请项目的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调整项目资金数额或是变更项目内容,

避免与其他资金混淆使用而影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及专项目标的完成。

。更新高校审计观念

目前,高校(主要指公立高校)是财政拨款的非盈利组织,人们普遍认为高校财务风险小或无风险,

无需社会监控资金。并且没有审计高校资金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

只审计评价物资采购询价、资产验收以及协助相关部门进行日常工作。《审计署年至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明确推进效益审计,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的要求,绩效审计已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如今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绩效管理为主的新型高校,

高校绩效审计迫在眉睫,

紧抓绩效审计这一中心,夯实绩效管理意识,

更新审计观念这两个基本点,充分发挥现代审计职能的作用。

。加强预算管理、优化预算支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预算管理是专项资金管理的核心。目前,

预算管理在高校普遍存在一些薄弱问题,尤其是结构不合理的预算支出、预算编制缺乏科学规范性、预算审批中主观随意性强、预算执行缺乏严谨性、预算资金投入大收益低、预算绩效评价不完整等问题。由此导致高校办学经费效益低、专项经费不能规范使用、资产资源严重浪费、盲目引发巨额货款及高风险发展等问题。为了减少这些问题,必须在高校发展中对上述问题的根源及其原因进行查找,

以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为突破口开展绩效审计,以绩效审计模式为核心,协同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等,

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效益、易实施的意见与建议,

防止铺张浪费和盲目发展,促进高校节俭办学、开源节流,

通过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建设节约型高校。

。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监督机制。

实施绩效审计可以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从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方面来衡量高校内部资源消耗和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对资金使用率低下、资产闲置浪费和流失、贪污腐败现象并存等问题,

从源头上披露并遏制,

边预防边治理,有利于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对策

。建立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高校在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与办法时,

根据高校专项资金制度体系、管理和使用规则,尽可能详尽规定各类专项资金的申报和立项程序、立项后的审批和使用、使用期间的监督机制以及使用后的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原则和办法。

具体包括:()编制专项经费预算计划、预算方法的科学性,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以及资源投入的节约性等内容;()是否遵循法定程序及公开透明的编制预算;()专项资金使用后产生效益的评价指标,

是否科学合理。

这使专项资金管理及其使用更加便利有效,同时确保专项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实施全过程监督审计

大多数专项项目投资大,

占用时间长,往往要超过一个或一个以上会计年度才能完成,因此将审计关口前移,事前参加各专项项目的预算评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经费变更调整实施跟踪,

并在项目建设中期开展中期审计,及时压缩不必要、不合理的开支,

严禁奢侈浪费,严格按项目预算执行,对资金使用不合理、不合规之处,

提出审计建议,事后参与项目验收,评价项目建设成效。

。根据实际,找准审计切入点

高校专项资金涉及资金量较大,

审计起来工作量不小,而高校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应全盘统筹,突出重点,

找准切入点。切入点的选择应主要从项目立项、资金来源和运用三个方面着手,着重于立项依据是否充分,重点掌握资金来源渠道、金额、到账情况,

仔细梳理资金的去向,根据项目预算、专项资金管理规定、考核办法等审计依据,判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地使用资金。

。审计调查方法与专项审计相结合

专项审计具有宏观性、广泛性、多样性的特点。

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审计对象应当是有代表性的单位和项目,从检查会计账目开始,检查专项资金的来源、使用、管理和效果。综合分析法在审计调查中常用,充分发挥审计调查涉及面广、内容单一、程序简化和多个小组平行作业的优势,

确保统一的审计内容、完整的资料、可行性的分析、有效的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将专项审计与审计调查协调跟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在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过程中,

为了避免出现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差、局部效益好整体效益差等各种情况,在评价时需全局考虑,有效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效率中凸显着公平,

使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性完美结合、全局反映。事实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及其应用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运用中,

首要明确定性分析是基础,还需定量分析的具体化和量化,二者缺一不可,

不能一味强调定量标准或者片面使用定性标准。

参考文献:

[]韩东海,

付桂彦。高校科研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教育财会研究,():-。

[]田冠军,

潘松剑。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财会月刊,():-。

高校专项教育范文第篇

关键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绩效审计评价

财政资金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

在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家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加大了投入量,而且逐渐下放了高校财政资金使用的自主权,这也使专项资金在高校预算总额中占比增加,

同时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这对于高校专项资金的高效运转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水平,

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概述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指定了具体的项目和用途,在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中,主要是对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实施有效的评估,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以此来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的效益。

在当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制定具体的绩效审计目标,

可以引导绩效审计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当前高校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目标具体以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为主。

这其中基本目标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即针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与实际收支情况的一致性进行审查。同时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还需要与国家专项资金政策要求和国家相关法律要求相符。终极目标主要为经济性和效果性,

即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要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并针对使用过程中贪污和浪费等现象进行审查。效果性则主要是针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预期目标的相符性进行评价,

看其是否达到效益最大化。

通过制定具体的目标,

可以为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绩效审计意识有待提升

近年来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特别是在当前构建“双一流”高校的战略下,

高校获得的财政专项资金数量不断增加。在新的经济责任审计法律中,针对财政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

高校审计人员绩效审计意识淡薄,在实际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往往还是以国家相关部门的具体模板实施审计,

并没有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也对审计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

再加之审计人员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无法充分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来针对财政专项资金实施有效的监管。

.绩效审计工作开展难度大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是用于高校发展及提升教育质量的资金,资金额度较大,

而且运行周期较长。在实际资金投入及支出时,时间上存在不确定性,再加之市场的波动也使会计核算工作量较大,无形中增加了绩效审计工作的难度。

即使针对某一时间范围内,对于某项专项资金进行了有效审计,认定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但下一个时间内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则无法保证。

这主要是由于审计项目不同,专项资金在市场上波动程度存在差异性,绩效审计的过程和重点也完全不同。再加之当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些无法界定的情况,这也使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时没有依据,无法针对各项目实施系统的审计。

.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内容重点不突出

目前高校审计人员绩效审计意识缺乏,这也导致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时更侧重于目标的完成及执行的规范,从而对专项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带来较大的影响。

在绩效审计工作中必须明确绩效审计评价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资金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运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审计内容与专项项目脱离的问题、审计内容不够清晰。特别是审计部门开展业务时往往以审查的姿态,

与相关人员缺乏沟通,这就导致资金使用者无法根据审计要求来准备具体的资料,或是无法按照具体的程序对专项资金进行使用。

.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针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考虑到审计监督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财务监督。

在实际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如果单纯将专项资金支出票据的合理合法作为具体的审计目标,对于资金使用的真实性或是业务的真实性不进行判别,

易导致资金使用者将一些不属于该项目但合法的票据纳入该项目进行报销,

这种行为属于一种隐形的挪用和挤占专款的现象,在具体审计工作中需要加以重视。

另外,

在绩效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

再加之校内审计部门往往是例行审计的心理,必然会影响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路径

.强化绩效审计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基于当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意识薄弱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

宜从项目自身入手,从专项资金投入开始,即要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加以关注。具体可以成立专项审计小组,

针对不同项目配备专职绩效审计人员,采取跟踪审计的方式,提高审计工作的动态性。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及时进行反馈,

从而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有效调整。

这不仅能够优化专项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对推进高校审计建设及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强化高校审计人员绩效审计意识时,还需要重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

使其掌握绩效审计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的绩效审计方法,并与高校自身情况相结合,积极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管理体制。

也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进行协助,全面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效率。

.优化绩效审计流程,突出重点内容

高校在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中,需要积极创新绩效审计模式,并突出绩效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可以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绩效审计模式,分析专项资金监管的全过程,并及时找出不足之处,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效果。而且在采用以问题导向绩效审计模式过程中,还要有效地发挥出绩效审计问题的整改作用。另外,

在实际绩效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将财政专项资金的内容作为重点,

如针对科研经费实施绩效审计时,

宜针对项目成果转化效率实施重点审计,促进财政资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实施全方位绩效审计,拓展审计内容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

需要具备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

对于资金对高校带来的整体绩效、专项资金引资作用等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手法与实际相符性的审查,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科发展和项目建设。

在具体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宜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效结合,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绩效给予充分的关注,重视专项资金转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针对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中,

通常是以周期投入为主,

前移审计关口,并以事前绩效评估作为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的起点,

针对绩效评估机制实施有效的审查,

并评估绩效目标,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通过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时发现绩效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不合理和不合规等情况,

对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进行压缩调整,并在建设期末做好结项审计和绩效审计工作。

.实施全覆盖绩效审计,

拓展审计范围

在当前审计工作中,国家提出了应审尽审的要求,

并加快构建集中和统一的审计监督体系,确保实现审计的权威性、高效性和全面覆盖。在针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宜与全覆盖的要求相结合,确保专项资金审计工作能够对高校所有财政预算资金给予关注,

积极拓展审计范围,确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全面性,并进一步强调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在各个方面绩效内容的体现。

.构建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实施平衡卡绩效评价

为了提高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需要针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以优化,

并有效融入平衡卡绩效考核工具,进一步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高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构建相应的绩效审计指标,并对每个维度指标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细化。

高校通过有效的应用平衡卡绩效审计模式,能够有效解决高校绩效审计工作中主体单一性问题,并进一步解决绩效审计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弊端。

通过在应用平衡卡绩效审计模式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丰富评价主体的范围,使评价主体不确定性增强,可以确保绩效审计工作的质量,

避免受到人情因素的影响。

另外,还需要针对评价指标权重加以明确,这是绩效评价的关键所在。宜结合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特点,在具体权重确定时,

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直观判断法,即针对各项评价指标的打分宜从专家数据库随机选取,以此来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

结论

近年来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

财政专项资金内涵得以不断深化,

这也使财政专项资金数额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基于这种情况,

需要结合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特点,开展有效的绩效审计,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积极促进高校项目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实际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

宜重视绩效审计范围的拓展,积极完善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内容,

规范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

进一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通过开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还有利于加快构建完善的财政教育资金投入体系,

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钟金萍。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免疫”效应研究———基于风险导向模式[]。会计之友,

()。

[]宋肖曼。地方预算执行审计现状及深化发展研究———以市为例[]。中国内部审计,()。

[]曾静。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执行机制分析[]。财经界(学术版),

()。

[]周奇杰。动态竞争环境下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路径探析[]。会计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