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说课稿(高一历史第五课笔记)

屈原列传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屈原列传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屈原列传说课稿1一、说教材《屈原列传》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谱写生命赞歌”为主题。《屈原列传》是司马迁写的一篇文言人物传记,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基于此,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2、学习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本课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判断、介宾后置等句式。由于学生思维的深度有限,对于文本的写作背景生疏,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在学习作者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基础上,理解作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思想感情。二、说教学方法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人物传记,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准备采用朗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朗读法使学生由读促悟,由读入境。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积极的思考相结合,既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法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关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圈点读书法”为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此外,我准备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照一下五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关于屈原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今天,让我们走进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学习《屈原列传》,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屈原。(多媒体展示屈原简介和相关图片)此导语力图让学生从对屈原的兴趣迁移到对文本的兴趣,又抓住了即将过端午节这一时机,具有及时性,又使学生理解了关于屈原的文学常识。第二环节:落实基础,整体感知由于本课含有较多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如:“离骚者,犹离忧也”中的“离”通罹难的“罹”,以及注释中并没有出现的“齐与楚从亲”的“从”通“纵”,合纵的意思。“秦虎狼之地”中的“虎狼”是名词做状语。还有判断句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等。字词是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教师请数位学生通过逐段朗读结合教师的讲解,既订正了字音,又梳理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体现了语文是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疏通字词和句子后,教师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分层次,提取圈点出关键词。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本课提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板书内容见第四)此外,对于文本的第12自然段,出现了屈原和渔父的对话,教师请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概括要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为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做铺垫。第三环节:研读赏析文本的第三自然段是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历来评价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教师以两个问题为线索,请学生重点研读此段。教师用多媒体出示题目:问题一:屈原写《离骚》的原因;问题二:请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文中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句子。问题一学生可以在文本中用原文回答:“盖自生怨也”和“忧思而作离骚”,使学生能够体会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临困难时表现的高洁品质。问题二学生首先通过文本具体句子区分这三种写法方法,进而体会司马迁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在议论中又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接着,教师请学生重点研读文本4-11自然段,并出示讨论题:《屈原列传》是屈原的传记,为何却用7个自然段的`大篇幅写怀王和其他人?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基本可以明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写怀王的昏庸反衬屈原对楚国的重大作用和表现他的高洁品质。此时,教师点拨,通过讲述司马迁的经历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进行拓展:司马迁和屈原在人生经历上又很多相似之处,都曾遭受陷害和放逐,司马迁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史学家认为此篇可以看作二人的合传,作者在议论的过程中表达的不平之气的思想感情也就可以得到理解了。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之下,既了解的有关司马迁的文史知识,又拓展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历史人物,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第五环节:课后作业文言问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实、虚词和文言句式,并且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因此我的作业为:对本课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形式整理归类,并做相关练习。四、说板书设计屈原列传说课稿2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屈原列传》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与《记念刘和珍君》《最后的常春藤叶》组成了"生命的赞歌"这一模块。司马迁通过记述屈原的一生,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新课标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根据该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2、学习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三、说重点难点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本课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判断、介宾后置等句式。由于学生思维的深度有限,对于文本的写作背景生疏,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在学习作者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基础上,理解作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思想感情。四、说教法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引导学生疏通文意;难点问题采取点拨法,点出要害,排除疑难;讨论法,探究作者思想情感。五、说学法我设计了朗读法、归纳法,探究法等学习方法。朗读法,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探究法,锻炼思辨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2分钟)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兴化三闾遗庙对联)请同学们写的是哪一位历史名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2、学案导学,落实基础。(10分钟)(重点)字词是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勾画难点,结合课下注释批注,然后整理统印发的学案。教师请数位学生展示自学成果,订正了字音,又梳理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体现了语文是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3、自读全文,整体感知(8分钟)设计:请学生找出文中记叙性质的段落,速读这些段落,用5个字概括屈原一生的遭遇。点拨:提示除3、8、9、11四段外,其他均为记叙性段落。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概括要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为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做铺垫。4、研读欣赏,难点突破。(20分钟)①文本的第三自然段是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历来评价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教师以两个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重点研读此段。问题一:屈原写《离骚》的原因。问题二:请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文中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句子。1)学生分组讨论:"盖自生怨也"和"忧思而作离骚"。此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临困难时表现的高洁品质。与渔夫对话,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理解屈平矢志不渝的信念。2)具体句子区分这三种写法方法,进而体会司马迁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在议论中又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总结传记的写作特色。②教师请学生重点研读文本4-11自然段,问题设计:《屈原列传》是屈原的传记,为何却用7个自然段的大篇幅写怀王和其他人?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可以明确作者为了通过写怀王的昏庸反衬屈原对楚国的重大作用和表现他的高洁品质。教师点拨,通过讲述司马迁的经历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进行拓展:司马迁和屈原在人生经历上又很多相似之处,都曾遭受陷害。所以学生自然明白:司马迁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史学家认为此篇可以看作二人的合传,作者在议论的过程中表达的不平之气的思想感情也就可以得到理解了。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之下,既了解的有关司马迁的文史知识,又拓展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历史人物,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总结:课文按时间顺序,以"任、疏、黜、迁、沉"为线索,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写法上,记叙、议论以及抒情相结合。

屈原列传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屈原列传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屈原列传说课稿1一、说教材《屈原列传》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谱写生命赞歌”为主题。《屈原列传》是司马迁写的一篇文言人物传记,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基于此,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2、学习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本课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判断、介宾后置等句式。由于学生思维的深度有限,对于文本的写作背景生疏,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在学习作者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基础上,理解作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思想感情。二、说教学方法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人物传记,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准备采用朗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朗读法使学生由读促悟,由读入境。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积极的思考相结合,既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法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关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圈点读书法”为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此外,我准备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照一下五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关于屈原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今天,让我们走进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学习《屈原列传》,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屈原。(多媒体展示屈原简介和相关图片)此导语力图让学生从对屈原的兴趣迁移到对文本的兴趣,又抓住了即将过端午节这一时机,具有及时性,又使学生理解了关于屈原的文学常识。第二环节:落实基础,整体感知由于本课含有较多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如:“离骚者,犹离忧也”中的“离”通罹难的“罹”,以及注释中并没有出现的“齐与楚从亲”的“从”通“纵”,合纵的意思。“秦虎狼之地”中的“虎狼”是名词做状语。还有判断句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等。字词是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教师请数位学生通过逐段朗读结合教师的讲解,既订正了字音,又梳理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体现了语文是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疏通字词和句子后,教师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分层次,提取圈点出关键词。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本课提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板书内容见第四)此外,对于文本的第12自然段,出现了屈原和渔父的对话,教师请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概括要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为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做铺垫。第三环节:研读赏析文本的第三自然段是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历来评价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教师以两个问题为线索,请学生重点研读此段。教师用多媒体出示题目:问题一:屈原写《离骚》的原因;问题二:请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文中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句子。问题一学生可以在文本中用原文回答:“盖自生怨也”和“忧思而作离骚”,使学生能够体会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临困难时表现的高洁品质。问题二学生首先通过文本具体句子区分这三种写法方法,进而体会司马迁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在议论中又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接着,教师请学生重点研读文本4-11自然段,并出示讨论题:《屈原列传》是屈原的传记,为何却用7个自然段的`大篇幅写怀王和其他人?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基本可以明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写怀王的昏庸反衬屈原对楚国的重大作用和表现他的高洁品质。此时,教师点拨,通过讲述司马迁的经历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进行拓展:司马迁和屈原在人生经历上又很多相似之处,都曾遭受陷害和放逐,司马迁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史学家认为此篇可以看作二人的合传,作者在议论的过程中表达的不平之气的思想感情也就可以得到理解了。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之下,既了解的有关司马迁的文史知识,又拓展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历史人物,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第五环节:课后作业文言问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实、虚词和文言句式,并且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因此我的作业为:对本课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形式整理归类,并做相关练习。四、说板书设计屈原列传说课稿2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屈原列传》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与《记念刘和珍君》《最后的常春藤叶》组成了"生命的赞歌"这一模块。司马迁通过记述屈原的一生,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新课标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根据该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2、学习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三、说重点难点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本课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判断、介宾后置等句式。由于学生思维的深度有限,对于文本的写作背景生疏,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在学习作者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基础上,理解作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思想感情。四、说教法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引导学生疏通文意;难点问题采取点拨法,点出要害,排除疑难;讨论法,探究作者思想情感。五、说学法我设计了朗读法、归纳法,探究法等学习方法。朗读法,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探究法,锻炼思辨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2分钟)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兴化三闾遗庙对联)请同学们写的是哪一位历史名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2、学案导学,落实基础。(10分钟)(重点)字词是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勾画难点,结合课下注释批注,然后整理统印发的学案。教师请数位学生展示自学成果,订正了字音,又梳理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体现了语文是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3、自读全文,整体感知(8分钟)设计:请学生找出文中记叙性质的段落,速读这些段落,用5个字概括屈原一生的遭遇。点拨:提示除3、8、9、11四段外,其他均为记叙性段落。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概括要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为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做铺垫。4、研读欣赏,难点突破。(20分钟)①文本的第三自然段是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历来评价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教师以两个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重点研读此段。问题一:屈原写《离骚》的原因。问题二:请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文中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句子。1)学生分组讨论:"盖自生怨也"和"忧思而作离骚"。此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临困难时表现的高洁品质。与渔夫对话,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理解屈平矢志不渝的信念。2)具体句子区分这三种写法方法,进而体会司马迁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在议论中又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总结传记的写作特色。②教师请学生重点研读文本4-11自然段,问题设计:《屈原列传》是屈原的传记,为何却用7个自然段的大篇幅写怀王和其他人?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可以明确作者为了通过写怀王的昏庸反衬屈原对楚国的重大作用和表现他的高洁品质。教师点拨,通过讲述司马迁的经历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进行拓展:司马迁和屈原在人生经历上又很多相似之处,都曾遭受陷害。所以学生自然明白:司马迁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史学家认为此篇可以看作二人的合传,作者在议论的过程中表达的不平之气的思想感情也就可以得到理解了。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之下,既了解的有关司马迁的文史知识,又拓展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历史人物,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总结:课文按时间顺序,以"任、疏、黜、迁、沉"为线索,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写法上,记叙、议论以及抒情相结合。

说课的内容

高中历史教案怎样写

依据课标和教学大纲设计重难点,结合学情设计教学思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中注意本节课在单元或本书中的地位,即横比纵较则可。具体可参阅百度中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