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追“打”

7. 追“打”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有些人时隔多年仍然年少,是因为他们身上自始至终都还保持着那一股“意气风发”;

为什么一个人年近而立,工作多年,却依然让人觉得他自带一身“学生气”,是因为他的眼睛里还存留着那一份简单和纯粹;

为什么有些人总能给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假象”,是因为虽历经沧桑,可他们依然是他们。

“你说,你是小学生吗?这都要计较?

我说,可你就是多打了我一下。”

——那些年里貌似“多一个,少一个”的计较,其实是因为,在你这里,我放开了自己,把成年后的自己重新活成了那个“幼稚”的孩子。

有人说,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安全区,才会放下戒备,释放天性;

有人说,人都是存在多副面孔的,可能活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

也有人说,当你直视一个人的眼睛时,如果只看到自己,那就表示,你已经被他划入了安全区。

我不知道,到毕业,甚至是到现在,你在直视我的眼睛时,都看到了些什么,但我知道,无论你看到了什么,与你的交集中,我,一直是“本体”状态。一是因为那时候的我还不懂得伪装,二是因为也确实没有伪装的必要。

夏末初秋,是最为舒适的时候,虽然南方的四季并没有那么分明,但人对外界的感知不会说谎。吹在身上的风会告诉你,此时此刻是什么季节。

夕阳西下,晚霞微红,秋风渐凉,校园里人来人往,有人欢笑,有人沮丧,有人板着张脸、看着有些“厌世”,有人双耳戴着耳机,在音乐声中跑步,临近时,你还能听到跑步时粗粗的喘息声,还有人,像我们一样,饭后闲溜、天南地北地闲聊,打发时间,放松心情。

那日,沿着学校里“宿舍——二教——图书馆——一教——体育馆——快递中心”的固定路程散步时,不知道顺口说到了什么,或者其实什么特别的也没有说到,突然就开始了打打闹闹,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谁也不肯就此罢休。

突然,你打了我一下,立马跑开了,我反应过来,撒腿追了上去,可没想到你个头不高,跑的倒是很快,我平时又不怎么爱锻炼,所以一直没能追上你。进入主路之后,我一直追你到图书馆附近,体力即将告罄,但距你也不是很远了,于是便在图书馆前方的喷泉处坐了下来,幸亏那喷泉只在毕业和迎新生的时候才喷两次水,不然就没有了接下来的“大戏”。

你看到我坐下之后也慢慢放缓了脚步,我随手一抹抓到了喷池里的一把小石子,当时就“灵机一动”,但也可能只是内心的“使坏因子”活跃了起来,随手一抓,拿起小石子,向着你的方向毫不犹豫地就砸了过去,你抬脚小蹦了一下,带着点不可置信。

“你……要这样的吗?”

“啊,对的!。”

“注意形象,这大马路上呢。”

“不管。”

“不,我管。我不跟你走一边了,你别跟过来啊。”

说着,你就走到了马路的另外一边,我也站了起来,我们就这样一个在马路这边,一个在马路那边,时不时地看一眼对方的状态,慌慌张张地走到了马路尽头。

马路走到尽头,是必然要相遇的。我们都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即将走到尽头之前,你就开始加速,小跑了起来。这个时候,我已经累了,也懒得追了,心里想着,反正都要回宿舍的,早晚的事,不是吗。快到宿舍之前,我突然加速,杀了你一个措手不及。

“哈!打到了!”我一个加速,在你胳膊上打了一下。

“啧……”你作势要还手。

“别打了啊,扯平了。”

“怎么就扯平了,你刚打了我一下。”

“谁叫你之前多打了我一下,现在扯平了,谁也别打谁了啊,累死了,快开门。”我一边说着怎么就扯平了,一边催促你开宿舍门,想着赶紧进去休息。

“幼稚!你怎么跟小学生打架一样,这也数?”你边开门,边数落着我。

“那是,必须数着,谁也不能多打。”我理直气壮道。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多么幼稚。

“……”

我对你的无语视而不见,反正这事过去了。

后来好几次,你都拿这句话来堵过我,比如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手欠,总有那么几次是我先动了手,后来你非打回来,我说干嘛这么较劲,这个时候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回我一句:“因为你也多打了我一下,嘿嘿。”

果真,这个世界上,谁也逃脱不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种的因,就要自己承受最后的果。

这着实不是件什么有纪念意义的事,但每次想起这件事,总是心情很好,嘴角忍不住上扬,内心也很放松。

凡是美好的事情,总能激发人类记录的本性。

后来,我再也没能遇见这样一个人,让我如此放开自己,也或许是后来的我学会了伪装,习惯了防备,并亲手埋葬了那份“幼稚”。

但无论如何,有幸的是,我遇见了你,我们曾经在彼此的生活中活成了对方眼中的“孩子”,也依然希望我们,在之后天各一方的日子里仍然能够做自己心中的那个“成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