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句翻译与赏析-《李煜相见欢》注释、翻译、赏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句翻译与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语出唐·杜甫《春夜喜雨》。诗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乃:即,就。发生:使万物萌生,申说春。《尔雅·释天》:春为发生。《庄子》:春气发而草木生。一般仅理解为好雨当春而降,可备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好雨好像懂得季节的变化,正当春天到来之时,它就使草木萌生。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春雨之及时。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说明好雨及时,或比喻某一事物发生的及时。 例如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全民文明礼貌月正似一场春雨,必将催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摘自共青团省委《关于动员全省青少年积极投入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号召书》) ②但我阳台上栽的玫瑰、蝴蝶兰、日本海棠,还有那几棵金银花,却在潇潇细雨中精神抖擞,显得分外嫩绿、光鲜。真是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啊。(摘自贺青《绿叶赋》) ③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深入细致、动之以情的工作,较之那简单生硬、不近情理的一套,效果可能强上许多倍。(摘自雷克《感情投资面面观》)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着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徐徐拉开帷幕,两条具有示范意义的重要国道改造格外引人瞩目。(摘自谢丁等《国道改造 浙江出发》) 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绵绵春雨随着轻柔的春风在夜里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这好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熏陶。(摘自李倩《润物无声春有功——记教育与德育工作案例》)

《李煜相见欢》注释、翻译、赏析

李煜 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导读】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是五代时杰出的词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继位,年至年在位,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他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现存约三十二首,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以及伤感亡国之痛和对往事的追忆。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大,被称为“词中之帝”。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相见欢”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秋夜月》、《上西楼》,在词史上出现的时间较早,最著名的就是李煜写的《相见欢》。 【原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①。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②。 剪不断,理还乱③,是离愁④,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⑤。 【注释】 ①钩:弯钩状。②锁清秋:说作者被囚深院,悲秋无尽,只有与清冷的秋天相对。清秋:清冷的秋天。秋天的景色因草木凋零憔悴显得凄冷,所以称秋日为清秋。③理:整理。④离愁:指去国之愁、亡国之恨。⑤一般:一种。 【译诗】 我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举头望着月亮,月亮弯如钩。 像眼前这梧桐被紧锁在深院, 独自一人,面对着清冷的秋。 那用剪子剪不断越理越乱的, 是切肤的亡国之痛离别之愁, 想起往日已逝去的悠悠岁月, 别有种难言的痛楚涌上心头。 【赏析】 这首词名叫“相见欢”,咏的却是别离愁。李煜亡国后,被迫离开了自己的都城金陵,被囚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内,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在一个清冷的秋夜,词人独自登上西楼,为离别、寂寞的愁苦所缠绕,写下了这首词。 首句“无言独上高楼”是叙事,定下了全词凄凉哀婉的基调。“无言”二字,意蕴极深,心事深深埋在心底,无人倾诉,不愿倾诉,也无法倾诉。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的神情,可见心情是多么抑郁,而如钩的残月更增添了人事的悲凉。俯视楼下,深院被萧飒的秋色所笼罩。一个“锁”字把孤独寂寞的情绪渲染到极致。这里,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梧桐、写深院、实际是写人,写自己。“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自己,已无法分辨,也无须分辨,情与景达到了高度的融合。词的下片直抒胸臆。“剪不断”三句,以麻丝比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极其生动,历来为人所称道。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点睛之笔,饱含了作者极度的伤心和沉痛。这“别是一般”的“滋味”,多少年让读者咀嚼品尝、意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