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调笑令-白驹】

韦应物·调笑令

韦应物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这篇出自中唐文人之手的小令,是古代词史上不多几首边塞词作中的一首。在艺术上,它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小令在着意渲染特定边塞风光的基础上,描写一匹骏马的遭遇并着重刻画其形象。小令所描绘的边塞风光,既不似“绝域苍茫无所有”的荒凉,也不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而是以辽远空阔、雄浑苍凉为其特征。“燕支山”,在甘肃山丹县东.这里泛指边塞地区。“远放”二字虽是对马而言,但同时也把边塞高山在想象的视野中推向了远方,使读者得以站在较远距离之外对所绘边塞景色作全景式的观览。望中边塞,正值秋冬季节,沙雪无垠,边草连天,雄阔浑浩。然边草的“无穷”,已于浑浩中透出几丝迷茫。“日暮”二字,暗示时间由昼向晚,天色亦由明转暗,给画面悄悄染上一层若明若暗的色调。同时,边塞“日暮”,又令画面不时透出阵阵寒凉之意。总起来看,燕支山远,沙雪无垠,日暮昏寒,边草连天,整个画面确乎是辽阔雄浑而又颇显苍凉。这就为作品主人公的遭际渲染出了环境上与情调上的浓重氛围。在这样一个氛围中,主人公“胡马”登场了。“胡”,古代指西域民族。古代西域民族多事游牧,故亦多良马,所以“胡马”给人的印象,便是一匹西域的骏马。“远放”二字表明,它原是被人放牧到遥远的燕支山下来的。“跑”,通“刨”,乃兽用足扒土。又,“跑”解为“疾走”,在此似亦可通。“跑沙跑雪”,见出其心绪之焦躁不宁与体力之健壮强劲。一“独”字表明,当其“远放”之初,乃是与群马结伴而来,而此刻却只落得孑然一身,孤独无朋,这也可看作其心绪何以焦躁不宁之注脚。在空阔的原野上“独嘶”,当非轻声之低鸣,而是昂首之长啸。“跑沙跑雪独嘶”,失落孤独与焦躁之中透出顽强不屈与追寻。“东望西望”,久寻苦觅。然而,暮色已临,四周仍是边草茫茫。终于,它“迷路”了——陷入了迷之中。“迷路,迷路”,将前一句末二字倒转而叠用,虽是按词律的规定所为,但“迷路”二字一经重叠,就显得音短节促,不安气氛加重,与“胡马”此刻更加急迫不安、迷茫然的情绪相一致。末尾一句,看似纯粹写景,其实却是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迷蒙寒凉的暮色笼盖了四野,此刻,迷路的胡马,究竟应该走向何方呢?诗人不知道,读者不知道,胡马本身同样不知道。日暮边塞,胡马迷途,这一画面给人留下的东西很多很多:悲凉,同情,疑问,忧虑,以及深深的感慨与思索……这首小令贯注着诗人的浓情,有丰富的艺术内蕴。这内蕴,就是寄寓在“胡马”,形象中的深长绵厚的象征意味。“胡马”是一个孤独而倔犟的失群者形象,它有优良的本质与强健的体魄,失群失途后不停地奋斗寻觅,但终于不得不面对着更大的困境,陷入了更深的迷茫。这分明正是人的象征,是那一类质地纯好,遭遇困境而奋斗自强、苦觅出路却终陷于更大困境之中的人,以及他们的性格情感,外在追求与内心痛苦,……等等的象征。清入俞陛云认为,此词“言胡马东西驰突,终至边草路迷,犹世人营扰一生,其归宿究在何处。”虽然解说得太坐实了一些,一则似乎根据不足,二来使“胡马”丰富的象征意味趋向具体单一,但他毕竟看到了诗人正是在以马征人,仍是有见地的。在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中,与“胡马”相似的遭际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的,并可能为各种类型的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少年、青年、中年……)所曾体验。小令正是将这种较为普遍的人生经历概括进“胡马”之中,遂使它成了一个既有明确指向,又可让读者凭借自身经验而从不同具体角度加以理解的、极富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这首小令及其中的“胡马”形象,有突出的艺术个性与特色。整首作品以一个充满人情人性的动物形象为主人公,通过对它的传神描绘来寄寓、传达诗人对人生世态的真切感受与深深慨叹,从而使它成为一个生动感人而又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这种情况,不仅在古代边塞诗词中,而且在整个古代文学中,大约都是极为少见的。仅就这一点而论,此词虽小,但它在古代边塞诗词中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价值与地位,是应该给予充分的注意与评价的。

白驹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①絷之维之,以永今朝。② 所谓伊人,於焉逍遥。③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④絷之维之,以永今夕。 所谓伊人,於焉嘉客。⑤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⑥尔公尔侯,逸豫无期。⑦ 慎尔优游,勉尔遁思。⑧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⑨生刍一束,其人如玉。⑩ 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注释】 ①皎(jiao绞)皎洁白貌。驹少壮骏马。在此暗示 骑者之美。场苗场圃之禾苗。据下文言藿,此处应指豆苗。②絷(zhi执)用绳绊住。维用绳拴住。此句意指把马拴住,莫让心爱的骑马人离去。永长。用为动词。③伊人那人。指爱人、骑马者。与《秦风·蒹葭》怀人名句“所谓伊人”同义。於焉在这里。於,在。焉,这里。《诗毛氏传疏》“《玉篇》 ‘焉,是也’,言於是逍遥也。” ④藿(huo货)豆叶。亦泛指草木嫩苗。⑤嘉客快乐的客人。《尔雅·释诂》“嘉,乐也。” ⑥贲(ben奔)通“奔”。一说贲,美。贲然,光彩貌。思语气词。⑦尔公尔侯你是公?你是侯?反问句,意即你既非公又非侯。逸豫自在、安乐。豫通娱。无期读为綦,即无极。一说没有限期,指可永久住下去。⑧慎尔优游好生地逍遥快乐。慎,好生地,真诚的。优游,犹逍遥。勉尔遁思打消你离去的想法。勉,通免。遁,离去。 ⑨空谷深谷。马儿离去了,走入深谷中。⑩生刍一束一束喂马的青草。生刍,青草。此义甚为含蓄,读之可以联想起《周南·汉广》之句“之子于归,言秣其驹。”其人如玉其人美好如玉。《诗经》多用“如玉”二字赞美男子或丈夫。例如《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遐心疏远之心。遐,远。 【译文】 皎皎可爱一白驹,前来吃我场中苗。拴住它呀系住它,莫教今朝又跑掉。是为我那心上人,在此快乐又逍遥。皎皎可爱一白驹,前来吃我埸中藿。拴住它呀系住它,莫教今晚走得脱。是为我那心上人,在此逍遥又快乐。皎皎可爱一白驹,想你惠然来此地。你既非公又非侯,可以逍遥无限期。劝你好生享安乐,莫想轻易就分离。皎皎可爱一白驹,今日离去在深谷。我手空拿一束刍,想思其人美如玉。可莫珍惜你音信,从此疏远不相顾! 【集评】 明·钟惺“(三章)慎勉二字下得深妙。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与此二字正相应。”(《评点诗经》,《诗经直解》卷十八) 明·孙໾“(四章)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韵有余致。”(《评点诗经》,《诗经直解》卷十八) 清·姚际恒“(三章)四句四‘尔’字,缠绵之音。”“(四章)曲终之句,益觉缠绵。”(《诗经通论》卷十) 【总案】 此为一篇情歌。女主人公当场苗正盛之时接待了她的爱人(或丈夫)。她心情兴奋,想把马儿拴住,让他多留些时候。爱人离去了,她手中还拿一把牧草,嘱他多通音信,不要疏远她。《诗序》解此诗“《白驹》,刺宣王也。”《毛传》解释云“宣王之末,不能用贤。贤者有乘白驹而去者。”此皆汉儒附会。《诗集传》亦大体如此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也。”历来多把思贤咏白驹用为先秦旧典,其实这是误解,诗中并无此意。全诗共四章。前两章回环叠咏,后两章变调,而仍从“皎皎白驹”赋起。《诗集传》注三章“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