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通宵

6. 通宵

通宵,是老年人的“不能苟同”,是成年人的“力不从心”,是青年人的“肆意挥霍”,是青春期少年的“疯狂叛逆”,是小孩子的“艳羡不解”。

大学,似乎总要通过宵,才算完整。多年后,大学里的那次通宵,无论是打游戏、赶论文、复习考试,还是单纯刷夜,似乎都将成为你的“老来谈资”。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下降,通宵已经成为透支身体的一大要害时,学生时代那一次毫无顾忌的通宵,好像也成为了曾经青春年少的象征。

“你说,估计要通宵呢……

我说,通宵也不一定能补完……”

——人总是倾向于在过程中过滤掉那些让自己痛苦的事情,不到逼不得已的那一刻,绝不愿意去面对。可是,有些你迟早要面对的痛苦,前期的躲避,最后都变成了加剧痛苦的叠加砝码。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外文专业的学生都这么苦逼,都要被逼着去读一些没什么太大意思的古老文学,并且还要做读书笔记,笔记还要上交,作为一项评测标准。当然,如果你真的热爱这一学科,喜欢阅读这些书籍,那我们肯定是无法共情了。不过,我一直觉得,阅读不是坏事,做笔记也没有什么,但书籍的种类可以自行选择,这样,阅读意义会更大,也更能保证达到学校的目的。

大二下的时候,学院布置了两本冷门但评分很高的外文书籍让学生阅读,并按照单词、短语、美句、感想的步骤分门别类地加以记录,学期末上交,算入学期测评考核内容。

学期开始的时候,觉得时间还久,学期中间时,觉得可能是要开始了,临近期末时,紧张感随之而来,逼着自己打开了其中一本,忍着困意看了几十页左右,声嘶力竭地感叹“这是什么人间疾苦!”接着,破罐子破摔地决定,不到最后一刻,决不妥协,转手就去复习其他科目去了。

可是,最悲惨的是,你可以放任自己无限拖延,时间却不会一直在原地等你开始。随着截止日的来临,作为被动方的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面对。

“你还差多少?”你有气无力地问我,一脸愁容。

“我觉得,你要是问我,我写了多少,我还能给你一个确切的回答。”

“……那,你写了多少了?”

“呐,就这几页。”我前后也就翻了不到5页,还翻的生无可恋的样子。

“哎……彼此彼此。”

“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估计今晚要通宵啊。”

“通宵?估计通宵也完不成……”

“哎……咋整呢?”

“写呗,还能咋办,好在有一本比较薄。”

“这难道是你独特的‘苦中作乐’的方式吗?”

“……”

“哎~要不这样吧,薄的那本我们各自写各自的,厚的那个分一下工?”

“怎么分?”

“就一人一半,多画点单词、词组、句子啥的,然后在里面选,怎么样?”

“好。”

“那我前半部分。”

“好,我后半部分。”

可即便是这样,一个晚上赶完两本书,还要写小感想、总感想,也是悬之又悬的事情。只不过也只有死马当活马医了。

大概晚上八点左右的时候,楼道里响起了阿姨卖零食的声音,我们整个宿舍可以说是在那一刻都聚集在了宿舍门口,双眼放光地看着阿姨。

“我要这个,这个,这个,嗯……这个也来一个。”

“你买这么多干嘛?”我有点震惊地问道。

“哎,长夜漫漫,精神备受折磨,要善待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胃。”

逗逼是你无疑了。

“那我也要,这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哎~你跟我要点不一样的,这样还能混着吃。”

“哦,对,那我不要这个了,拿一个那个,嘿嘿。”

一顿疯狂采购和猎食之后,读书笔记又再一次扼住了我们生命的咽喉,什么叫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狱,什么叫瞬间垮脸,我们当时都在彼此的身上深刻地看到了这两种情绪,也各自感同身受。

这一个晚上,我们人手抱着一本书,时不时地打对方一把,掐自己一下,困了就站起来,累了就爬上床躺着继续看,可一个晚上的时间终究还是有限,这一天我们也“浪漫”了一把,宿舍四个人一起看了次日出。

“啊!终于整完了……”一个晚上外加一个上午之后,我们疲惫地躺在各自的床上,除了睡觉,什么也不想说,什么也不想做。

夙夜不眠的后续便是长时间混沌的补眠。而这也预示着,这个通宵到此为止了。

之后,我再没有完完整整地通过一次宵,也许是因为在我看来,那样的体验,一次足矣。也再没有遇到过因为同一件事一起通宵的人,因为大家似乎都明白了一件事:即便讨厌,即便不愿,该是你要承担的,早晚都只能你自己去承担,晚痛不如早痛。越是不好的,越要安排在前面,越是美好的,越要留到后面,人的记忆有限,当前的越美好,之前那些不好的就越容易被遗忘,况且还有时间,也在帮着我们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