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范文

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篇

【关键词】心理素质;自信心;自尊心;心理辅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变化,竞争加剧,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化,社会对未来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面向世纪的人要积极的进取和创新精神,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又高度的责任心,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有合作精神,有个性、善于学习等,这中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基础。看一个学生的素质,

也主要看他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素质的主要表现: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要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现代科学证明,人的肌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在素质教育中必须强调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它影响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出现委屈、悲观、胆怯、过度紧张、注意分散、逆反心理、说谎、厌学等,学习中这些心理疾病如果得不到治疗,势必影响学习,影响学生健康发展。

。不健康的心理活动影响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不健康的心理活动和需求往往导致不道德的行为。

应当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很多错误、毛病,究其根底,

往往也是心里不健全或不健康引起的。

。学生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其他素质的养成。

素质教育要努力培养学生在社会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全面素质,它不仅包括道德品质素质和求知素质,

而且还包括思维素质,创造素质、发现素质、发挥自我能力的素质、应变素质等。而这些素质的养成都直接与心理素质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失去健全的心理素质,

就会使培养这些素质失去基础。

二、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建设教育文明,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具有轻松愉快、自信、自强、和谐宽松、乐观向上、精神饱满、生动活泼、善于求新的良好学习态度。

而学生的这种学习心态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不正常心理状态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诱导学生,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

。建立自信心

今天的孩子,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

对他们来说,

自信是他们得以坦然的踏上人生之旅的动力。由此可见,自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都是在长辈们爱的包围和呵护中成长起来的,在家庭的溺爱下,他们变得胆小懦弱、遇事畏缩不前、害怕困难、不敢尝试,这种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孩子,

又怎能担负起二十一世纪的重担呢?

总爱说我不行的孩子常常是自卑的,总是自我否定,缺乏自信心,他们的恐惧心理比较严重,爱焦虑,

做事畏畏缩缩,害怕失败,不愿去尝试、探索,甚至放弃成功的希望。那么,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呢?根据以往的教学我总结如下:

少一些责骂,多一些宽容。如果孩子稍有失误,

或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时,

教师不应指责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因为如果孩子在幼时的整个成长经历中,总在“你不行”的声音中长大,就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久而久之她就总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好,逐渐地对自己的能力开始怀疑,形成一种自卑的自我评价系统。因此允许孩子失误,

这是每一名教师应拥有的最起码的宽容。

少一些攀比,多一些鼓励。

教师不要常对孩子说:“你瞧,小明多聪明,

总是考全班第一名,你怎么就……。”这样只能使孩子越比越自卑。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激励孩子。

而当孩子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教师更应该像知心朋友一样关切他们。

少一些包办,多一些引导。如果教师对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

孩子就极少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干,也就体验不到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因此放手让孩子去闯,引导孩子怎样闯,

才能使孩子在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也培养着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小干部轮换制等活动。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

充满自信的人以无比的激情、意志和战斗力来迎接挑战,而缺乏自信的人在被别人打败之前就已经先把自己给打败了。可见,真正主宰命运的,是人的自信,

而这种自信从小就要培养,只要我们每一位新世纪的教育者用强烈的责任心和真诚的爱心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折射出自信的光彩,那么我们就可以为孩子的发展储备终生享用的财富,相信当他们面对着社会纷繁莫测的变化、面临着人生很多次挑战时,

也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保护自尊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教育经验就是尊重学生。任何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都有自尊心,

学生心理最敏感、最娇嫩、最易受到伤害的当属自尊心理。因此,

当老师的必须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一要增强爱生情感,二要善于体察学生心理,

三要尊重人格,

四要培养学生自尊心,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中高年级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注意别人,

特别是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教师的一句表扬,

一句鼓励或一个信任的眼神都会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促进以后的学习。

。激励自强心

教师激励和培养学生的自强心,一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二要讲究批评和表扬学生的方法,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亲切、耐心。

。培养自立心

强化学生独立探究的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表明不同的意见,

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要敢于正视困难,不怕困难,

学会独立学习、工作和思考,

让学生自己跨越障碍,自我适应,才能更好的自主自立。

三、加强管理,广泛开展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既有治疗功能又有预防功能。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教育;自我实现的教育;学习心理的教育;挫折教育;

人际交往的教育;志向教育等,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

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篇

【关键词】幼儿;心理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人们的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转变。大多数的家庭都只要一个孩子,使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家长的溺爱心理也越来越严重,这导致了现在幼儿教育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家长们只注重了幼儿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智力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也是现在幼儿存在任性、自负、过分敏感、依耐赖性强、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不良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

而学校教育和老师的影响则是社会因素的主要方面。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学校和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学校或家庭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双方密切配合与合作,

才能更好完成这项任务。当前学校教育正尝试新课程改革,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标志。

本文就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幼儿心理素质进行培养,

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改变不良的教育态度与方式,

是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人的生理发育是按遗传规律出现的,在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兴奋抑制不平衡,

经常有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表现,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但幼儿的心理发育则是一个学习和模仿的程,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学校的老师则是幼儿最尊重的对象,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加强自己的修养,

改变不良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让自己成为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正确的教育态度应是和蔼可亲,切忌粗暴喝斥,甚至打骂,

对幼儿的疑问要耐心的解答,切勿胡编乱造,要尊重幼儿,要使自己成为幼儿的朋友,教育方式要循循诱导,

耐心讲理。

二、父母对幼儿的要求应合理,期望要适当,防止给幼儿造成过大的压力

“望子成龙”之心,

每个做父母的都有,可不是每个幼儿都能“成龙”的,所以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都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提出合理要求。

只要孩子努力了,不管结果是怎样的,

我们都要给予肯定、鼓励,并根据结果来调整我们的期望值。另外,我们要正视孩子所犯的错误,寻找孩子犯错的原因,

根据原因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批评教育,

而对孩子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不要吝惜自己表扬和鼓励,并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成人要用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影响幼儿,

使他们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只有对生活充满希望才能正确面对现实,笑对人生。

三、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培养幼儿的进取勇气

一个人是否具有自信心和进取的勇气,是他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

由于家长的关爱太多,担心幼儿受到意外伤害,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

都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这个不准,那个也不许,使得幼儿失去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

孩子会形成怯懦、自卑的性格,不利于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实际上我们要相信孩子,并且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幼儿去接受锻炼,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勇敢的去面对,

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意志力磨炼,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由于家长的担心和溺爱,现在许多幼儿的抗挫折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下。

要想让幼儿具备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必须从小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都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遇到挫折时要勇敢面对,

冷静处理,积极应对,使幼儿从父母和教师那里渐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要把挫折看成一种财富,要积极的引导幼儿勇敢地面对挫折,

鼓励幼儿积极去克服困难,不能逃避,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力量,

体验战胜困难的欢乐,使幼儿受到良好的心理刺激。我们应有意识地创没情境和机会给幼儿制造挫折,磨练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

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

五、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合作的意识

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关键在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

而良好的性格是在与同伴友好相处过程中形成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就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父母和教师必须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才能增强孩子的合作能力,并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才能取长补短,

适应社会,取得成功。

总之,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庞大工程,

是细小、繁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也不是父母或老师单方面的事情,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将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甚至游戏之中,通过多种途径、多个方位的反复教育,

才能培养出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陆燕。健康心理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浅析幼儿爱听好话的现状[]。教师,()

[]张迎春。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周效英。如何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苏知劳。感受?体验?

表达――刍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篇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教育;

重要性

经调查研究发现,

当下社会的孩子大多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多样化,

且带来了非常恶劣的结果。

为了能够逐渐的改变这些问题,文中对问题现状进行调查,对产生原因进行分类,对问题的严重性作出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改善方法及做法,

即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心育艺术。本文在明确心育概念的同时对如何进行心育教育进行了详细分类说明,能够使教育者能够把方法应用到实际中。

一、学生的素质现状及产生原因

提起当下的孩子,大部分的人都会不自觉摇头叹息。频频出现的自杀新闻和流露在网上的各类不雅视频无一不在展现当代孩子心理的不堪一击与道德低下。在职场晚辈的眼里,

当代的孩子大部分自私、没有团队意识、不懂得尊敬前辈;在老师的眼里,当代的孩子也越来越难管理,打架、逃课、上网、恋爱、懒散仿佛成了当代大部分学生的代名词。

老师开始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的越来越不懂事,一代不如一代;

在家长的眼里,孩子们越来越难沟通,

总是盯着电子屏幕,对父母没有半分耐心,不愿意与父母说话。

见到亲戚也十分冷漠,打个招呼仿佛成了酷刑。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孩子们肩上担负着祖国的未来。因此,

孩子们的现状令人担忧,这种现状也促使了研究者去探索背后的原因。经调查后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缺少父母的关怀。

现在的孩子中有许多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养成了自卑但自尊心很强的性格,很容易与人产生矛盾。还有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的忙碌而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

只能以金钱作为补偿,更导致了孩子的骄纵,自我,不懂得体贴别人,冷漠。

()社会诱惑大。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学生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由于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

缺少人引导与教管,学生非常容易就迷恋游戏、沉迷斗殴。

()学校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疏忽。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不少学生老师都已高分为目的,

因此并不重视这样的“副科”,常出现不上课或者占课现象,

导致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教育。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大部分学校在初中后才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之所以在初中开设这门课程,是因为初中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初中这个时间段,人的大脑发育趋于逐渐完善,

属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逐渐形成。而上了初中后,

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内容难度增强,学习时间延长,给学生带来了一定压力。

同时,也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物,

与父母的交流减少,

因此,

如何给学生塑造正确观念的重任便主要落在老师身上。

此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极其重要,

不仅能给学生缓解压力,保证学生心理健康,以一个更好地状态去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生活的挫折。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在于,

如果在人生的转折期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

学生会更加容易被不良的观念所浸染,走上弯路,

由此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果大部分的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

影响的,不再是一个孩子或者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国家的未来。

三、论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心育艺术

针对每个孩子情况的不同,

如何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仅仅传播正确的观念远远不够,还要通过心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谓心育,是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称。

只有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生活。

如何将心育应用到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上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在心育的过程中,

更加注重的是何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事件来让学生自己领悟一些道理。例如,讲到善待父母、懂的感恩时,可以先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家人,

由一对夫妇,一个小孩和一个老人组成。

这对夫妇对孩子非常好,

但是对老人非常差。平时经常嫌弃老人,忽视老人,在吃饭的时候,

也只是给老人一个木碗,盛小部分的饭菜,让老人坐在一边吃。

有一次老人吃饭的时候将木碗掉在地上,木碗摔成了两半,饭菜洒了一地。

妻子对老人破口大骂的时候发现小孩正在小心翼翼的把碗捡起来。妻子奇怪的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捡这个碗?’孩子天真的答道:‘以后你们老了,就给你们用。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主动思考,

引导学生自己分辨生活中的是非,找出父母做的不对的地方和导致的结果,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如何对待父母是正确的。

其次,

要培育学生心理素质。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培育: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在课堂上为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主要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合适的游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他人的信任感、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真正懂的换位思考。而在进行如何让给同学们保持良好的情绪时,则主要通过交流来完成。

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分享一些引起负面情绪的事件,

同时说出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负面情绪对自己带来的影响。分享完后,可以对这件事进行细致的分析,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假设结果,进而对结果进行假设,

让同学们意识到保持良好心态的益处,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思想品德教育成果将会影响和伴随学生一生,因此,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都应当更加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减少悲剧的发生,让学生有一个灿烂的人生。如果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让心理教育方法更加方法,

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

才能塑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宋之楷。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新课程学习(上),,():-。

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篇

。日常生活与心理素质教育的融合

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素质自然显露的时刻。因此,

我们应随机教育,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要“蹲下来看孩子”。

教师要注意与孩子平等相处,理解孩子的真实思想。

特别对一些行为偏差的幼儿,

更要细心了解其内心状态,如有的打架是为了“抱不平”,有的弄坏一些园内器材是好奇心、探究心理的驱使。

教师不能思维定势,忽略错误行为掩盖下的闪光点,错过教育时机。

.不吝啬赞美。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吝啬赞美,

及时给孩子肯定、赞扬、鼓励。

譬如与孩子拉拉手、摸摸头、拍拍肩,眼中流露赏识的眼光,这些不经意的动作会意外地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当然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必须恰如其分,

有根据的,才能鼓舞孩子作进一步的努力。

.放手让孩子独立生活。

自立、自主的品质对于的独生子女来说是重要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给孩子自主权,引导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

如让孩子拿十元钱去超市给妈妈购买节日礼物,让孩子为幼儿园某一位老师送一张纸条等。当预见到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时,采取“帮助而不是替代”的态度去解决,

当孩子受到挫折和失败时,不要讥讽他们,以免孩子产生羞怯和自卑感,

形成“不好的我”的自我意象。而要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欢乐。从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不畏困难的自我意识。

.培养竞争意识。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为此我们组织小小游戏比赛、画画比赛、作品展览等活动,为幼儿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竞争气氛,

提高他们竞争意识。

并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成败,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幼儿敢为人先的自信心和顽强的毅力。

。教学活动与心理素质教育的融合

教学活动中,我们打破班级界限,让同龄班、不同年龄组之间幼儿相互融合,开展活动,例如让小、中、大班在一起过元宵节、做元宵、下元宵、吃元宵,

一起玩“办家家”游戏等。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为幼儿提供了扩大交往的空间,增强孩子群体感,提高合群性。

学生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鼓励孩子敢想敢说,

不怕讲错、不怕做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克服胆小、惧怕心理。例如,在美术活动中,

发现一个幼儿把自己的嘴画得特别大,

遮住了整个脸蛋,这可能是无意的个性化行为,也可能是一种创造行为,

这时老师不但不指斥他反而有意夸奖成幼儿的一种创造:瞧!画的嘴巴多大,真会想象,嘴笑得这么大,一定有个非常开心的故事吧!

教师的语言点燃了孩子创造的火花,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灵感。促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发展。

。社区活动与心理素质教育的融合

现在,社区资源日益丰富,

我们应积极利用这一资源,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从而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善用邻里资源。

如通过“友好小组活动”指导孩子当“好客的小主人”,学会热情欢迎小客人,

招待小客人,又让孩子学做“文明小客人”,主动向主人问好、道别,与小伙伴一起分享玩具、图书等。

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巧用新村资源。如利用小区健身苑,

鼓励孩子早起早睡,坚持体育锻炼,

并加强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品质。

利用超市,

对孩子进行自控自制的教育。购物时,可告诉孩子物品轻拿轻放,

好吃的、不能拿来就吃、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使用地方资源。利用公园、乐园等让孩子去玩、去接触动植物,

使孩子意识到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关系,学会关心周围环境。

孩子胆小或者说是有些怯懦的性格,一定是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的。

要么是家庭里家长给孩子的空间太少,让他感觉到很压抑,时间长了,

就会形成那种比较胆小怯懦的性格。要么是家长自己不够勇敢。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那样的人。

被别的孩子推打,家长应该怎么办?

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孩子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心里的想法。

如果这种推打行为是游戏行为,没有对孩子造成伤害,你的孩子可能并不在意。

如果对孩子造成伤害了,

事情比较严重时,我们则需要去倾听孩子的想法。

他在面对别人的欺负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想避免吗?

“爸爸、妈妈觉得弟弟妹妹人小不懂事跟你闹着玩(减轻孩子关于‘别人讨厌我才欺负我’的心里负担),

但是他们年纪小,做事情没有分寸,所以下次他们再来打你的时候,你要尽量躲开他们,

学会保护自己。妈妈有一个好办法能让弟弟妹妹不打你,

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和弟弟妹妹成为好朋友,和他们一起玩,把你的玩具和他们分享。

”如果你的孩子是在动作技能上不知道如何闪躲,那你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锻炼身体,

做一些有针对性的闪躲训练(如:类似于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

另外,关于怎么教孩子更勇敢,

这个需要家长慢慢来施加影响。

平时不要宠溺孩子,不要在遇到一点点事情的时候就大惊小怪,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磕着绊着、和其他的小朋友发生争执都是很正常的,不要动不动就去指责别人(有的家长,

孩子摔倒了,就拉着孩子去踩绊倒他的东西,这是非常愚昧的行为)。

问清楚原因之后,

要告诉他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学着保护自己就行了。

别指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而是要做一个讲道理的孩子。

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篇

关键词:耐挫能力;

健康的心理素质;自我调节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

而重视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则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孩子耐挫能力的培养,

可以使孩子在遭遇挫折时最大限度的克服畏惧退缩、悲观失望的心理,以避免孩子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从而失去信心,

不能正确面对,产生否定自我、否定他人、甚至否定社会的消极情绪。

个案:李同学平时表现和成绩都不错,五年级时母亲患病去世,使他的精神一下子遭受严重打击。

他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学习成绩一降再降并准备离家出走。

个案:张同学从平时表现来看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父亲开车出了事故,

家里的经济国庆节作文300字状况一落千丈,她回家看到父母愁眉苦脸的样子,心理十分难受,从此不想读书。

她认为自己成绩再好也没用,反正家里没能力供她读大学。

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许多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生长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及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二是现在的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健康,

总是过分周到地为孩子着想,他们包办了生活中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在顺境中成长,

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百般呵护,万分娇宠,

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草而缺乏承受挫折能力。那么,

怎样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呢?

一、要树立信心,

增强孩子的独立能力

、作为家长,

要为孩子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充分创造条件。许多事情,孩子是有能力独立处理的。建议家长首先应该做到改变溺爱娇惯孩子的教养方法,

让孩子受些吃苦教育;

其次是要增加孩子的劳动量,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不要包办;另外,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批评也不能抹煞孩子的进步,

这样既纠正了错误或不良行为,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作为教师,

应该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根据班上孩子实际,

组织开展“向海迪阿姨学习”的专题讨论会,由孩子课前去搜集张海迪的事迹,

再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体会。会上,孩子们争先发言,气氛热烈。

许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感触:以前要是碰到一点小挫折,就灰心失望,

丧失信心,现在,与张海迪阿姨对比,真是惭愧不已。

今后,必将以海迪阿姨为榜样,勇敢地迎接挑战。对于小孩子,

身边的榜样更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使其奋起。因此,我经常在班上评选这方面的“明星”,

让孩子们在相互学习中进行耐挫能力的培养。

、作为家庭与学校,

要培养孩子乐观的态度和坚强的毅力,教会孩子以平常的乐观的心态对待每一次考试或竞赛中一时的得失,以“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豁达态度去对待学习与生活中的暂时失败,做到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只要有了乐观的态度,就会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

帮助引导孩子在挫折、困难、失败和逆境面前,

有勇气去面对,

去接受,

并努力去克服它们。

二、要确定目标,自我控制

例如练长跑,

尤其是在数九寒冬,要教育孩子贵在坚持;

又如孩子上学回家后,家长可试着解除对孩子看电视的严格限制,让孩子自我控制。

只要家长时时注意引导和培养,那么孩子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老师、家长要教给孩子生活的常识及做人的道理,就是交给孩子“钥匙”,

让孩子用它去开启生活的大门,辨别生活中的是非,认识生活的真谛。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激励,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孩子遇到挫折时,

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及时勉励他们正视现实,勇于进取。

三、创设良好的环境

耐心的父母、教师和民主的教养方式都有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好学、诚实的性格,从而增强孩子的耐挫力。同时,

与同伴的交往可以使孩子经历一些挫折,诸如观点不一致、处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能使孩子在不断的磨炼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和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

不仅如此,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这些都有利于孩子耐挫力的培养。

总之,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有它的形成规律和形成过程的。要帮助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对待挫折,

对于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某些性格缺点,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克服这些性格缺点,承受挫折、战胜自我。

参考文献:

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篇

一、注重日常生活与心理素质教育的融合

日常生活是幼儿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素质自然显露的时刻。

因此,

我们应随机教育,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要注意与孩子平等相处,理解孩子的真实思想。

对一些有行为偏差的幼儿,更要细心了解其内心状态。如有的幼儿打架是为了“打抱不平”,有的幼儿弄坏一些园内器材是好奇心、探究心理的驱使。

教师不能局限于思维定势,忽略幼儿“错误”行为掩盖下的闪光点,错过教育时机。

养成自立、自主的品质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是重要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给孩子自主权,引导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

如让孩子拿元钱去超市给妈妈购买节日礼物,让孩子为幼儿园某位老师送一张字条等。

当孩子受到挫折和失败时,不要讥讽他们,以免孩子产生羞怯和自卑感,形成“不好的我”的自我意象,而要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

体验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欢乐,形成独立自主、不畏困难的品质。

二、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

。在教学活动中,随机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各科教学活动对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

如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教师可以细心观察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通过他们在走、跑、跳等技能方面取得的点滴成功,

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有机会在教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培养幼儿积极进取、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等心理素质。

。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可以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与群体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同时社会化和个性化也得到协调发展。

三、减少外界环境对幼儿身心造成的压力

外界环境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是影响幼儿心理发育的重要因素。心理方面的压力主要有人际关系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对幼儿过分的要求和期待所造成的压力等。教师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使得家园在教育要求上保持一致。

一些家长常常不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强迫孩子学琴、画画、背诗,剥夺了孩子游戏和玩耍的自由,使他们感到压抑,

从而厌恶学习,丧失自信心。教师和家长应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避免幼儿的情绪产生过分强烈的波动,

同时,又要让幼儿学习一点表达情绪的方式,教会幼儿在出现情绪波动时主动地找自己的好朋友谈心,

倾吐自己胸中的苦恼……

总之,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中,不要让幼儿被动地适应,而是增强幼儿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充分发展幼儿天真、活泼、主动、积极的天性,

积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虞城县实验幼儿园)

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长素质;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一、当前,孩子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目标缺乏理性。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已成为家长的普遍心态。

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绘画,后天让孩子学舞蹈,搞得孩子无所事从,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心灵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家庭教育内容欠缺合理。现在大多数家长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

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素质。他们往往热衷于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以为这样就可以保证孩子有健康的体魄。而对儿童的心理状况不闻不问,

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结果让孩子在幼年时就丧失独立性,产生自卑、紧张、焦虑、逆反等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非常重视,

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很淡薄,甚至觉得没有必要。从而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能力不强,道德品质不佳,心理素质不高等缺点。

实际上,

一个人的成名成就,智力因素只占百分之二十,

而百分之八十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因此,将教育的中心内容放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上,

才是符合当今的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的。

。教育方法不够科学。经过初步调查,学生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

()过度保护。

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不重视孩子自立意识、自理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无原则地包办、代替,

使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过分依赖、胆怯、自私、霸道等特点。

()过度严格。表现为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

限制过多,忽视孩子的独立性。经常对孩子进行严厉的管教和强迫的教育,使孩子形成胆怯、盲从、缺乏自信和自尊等性格特征。

()过度放纵。有的家长怀有“树大自直”的态度,对孩子教育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使孩子形成不守规矩,

没有良好的习惯,懒惰贪玩、行为散漫、缺乏责任心。

根据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现状,在学生成长教育中,

家长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理性的教育观念;

丰富的教育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教育方法。

要做到以上五点,

提高家长素质势在必行。

二、提高家长素质,家长学校尤为重要

近几年来,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

这一举措,

经过反复的实践表明,

它在指导家长进行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校务公开与家长会相结合。为使家庭教育科学规范,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补充和延伸。

我校在每学期开学初,首先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规;汇报一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公开学校的管理思路、管理重点及管理措施;

使每位家长都能明确学校的管理方向,便于携起手来,共同撑起教育下一代这片蓝天。

。家长自学和专题讲座相结合。按照教学计划,

每位家长都有《家长读本》这一通用教材。学校针对教材特点为家长安排自学,每学期按教学计划给家长编拟学习提纲和自学内容,并建议家长按课后思考题写出学习体会,也可以对照自己以前的教育方法撰写出教子经验。

每学期由各班主任针对班级学生教育现状,给家长上一堂以家教方法为主的指导课,

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个性特长、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等问题。针对学生实际,

给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每次讲课都能让家长学到“一招一法”,而且一学就会,

学了就能用。在课堂上,我们能针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用一事一议的形式讲给家长听,家长听了感到挺解渴,

回家教育孩子就能用上。这样一来,家长学校逐渐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和认可。另外,学校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人进行专题讲座,

根据孩子所在年级的年龄特征分段进行。给低年级的家长讲《怎样使你的孩子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给高年级的家长讲《怎样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谈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各班还分别进行“共筑希望”“托起明天的太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要把财富留给孩子,

要把孩子变为财富”等讲座,目的是对家长进行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指导,力求让每一位家长都有所收获。

。心理健康和家教咨询相结合。根据教育形式的发展,

学校设立了健康家教咨询室。由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开展咨询活动。

针对独生子女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及时进行疏导,使其健康、活泼、快乐地成长,并且做好家长教子咨询。

少先队辅导员每一学期定期给全体学生家长做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这样既解决了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烦恼,也解决了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典型引路与普遍提高相结合。现在大多数的家长能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但还是缺乏一定的教育方法。

我们就在家长中树立典型,请家庭教育有成效的家长为家长们上课,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介绍自己是怎样教育子女如何学做人、如何对待分数、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学生成才的经验。

榜样的力最是无穷的,把树立典型列入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来抓收效很好。每年我们都组织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好家长经验交流会”。请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家长作经验介绍,这样既贴近教育实际,

又满足家长的需求,

同时还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家校互通与家长开放日相结合。为了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工作,

使家长与学校有一定的沟通,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月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共同上课,了解孩子与学校的各方面情况,

使家长亲眼目睹老师们新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的教学方法,感受到学校一流的教学环境,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家长真正了解学校的环境、教师的授课情况及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孩子学习也有了一些掌握。

这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及时改正,使学校、家长互相配合,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开放日”活动让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从而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尊重和关心。

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篇

关键词:儿童舞蹈教学心理素质培养

一、儿童心理素质及儿特征

(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后天经过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诸多方面,

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

(二)儿童期所受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加强培养心理素质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它应贯穿于儿童教育的各科教学当中,而舞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是活动性的教学过程,存在着多种心理素质教育契机,我们要善于把握和挖掘这些潜在契机,加强儿童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舞蹈是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集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新型课程,其对增强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康、个性发展、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创造能力、爱心等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儿童的心理特征:幼稚、纯真、好奇、热情、乐观、自制能力差、好动、贪玩、模仿性强、可塑造性强,

所以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当正确的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舞蹈教学中,针对儿童的心理做好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对舞蹈课的兴趣。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

促使儿童舞蹈教学更加的科学与完善。

二、儿童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心理素质

(一)在舞蹈教学中激发儿童对舞蹈的兴趣

培养兴趣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来诱发和引导儿童对舞蹈产生兴趣。儿童的好奇心强,极容易被客观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兴趣,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儿童认识活动的倾向,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舞蹈,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新”、“异”来诱发他们对舞蹈活动的直接兴趣,以他们爱跳、好表现、好创造的天性来激发。

在儿童舞蹈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变儿童为主体,

一切教学从感受入手,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过程中把知识和趣味性相结合,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者应当挖掘教材的蕴涵,是学习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充满自娱性和游戏性。

(二)在舞蹈教学中保持和增强儿童对舞蹈的兴趣

。幼儿的注意力易迁移,

兴趣往往是短暂的,如何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这正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

把内容的难点转为幼儿的兴奋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优美的体态、准确的眼神、形象生动的语言。

我的启蒙老师作文

。激发儿童的探索兴趣,在教学中,

进行大胆的提问、穿插巧妙。教学形式多样,动静交替,

在教学中体验。兴趣培养的基础就是进行体验,良好的情绪体验随着兴趣的产生,

使儿童的舞蹈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对于儿童的一种心理强化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特殊心理特点来进行,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好强、好胜,所以我们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肯定。同时也可以培养和激发儿童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不但会使他们的舞蹈兴趣得意保持,还可以增强克服挫折和困难的恒心和毅力。

舞蹈学习的效果很会得到提升,使得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

。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自由宽松,注意舞蹈活动目标的适度可行,并有针对性,

把握好儿童学习内容的难度,使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稍加努力能够完成,

培养幼儿的进取精神。

。教师要根据舞蹈活动的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行为和角色,既要发挥幼儿的主体,又要发挥教师的主体。

(三)培养儿童的毅力、表演力、应变能力以及心理机能

。培养儿童的毅力

由于舞蹈动作要不断地重复,要练到位,有苦又累、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枯燥无味,

对天性活泼,忍耐想较差的儿童来说,

长期坚持比较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用优美、滑稽等教学动作去诱导他们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

灵活组织,科学施教。在他们在快乐中得到提高。

。提高儿童的表演力

目前,有的儿童舞蹈表演失去了应有的童心和纯真的美感,同时也不利于儿童的表演天性的挖掘和开发,

因为舞蹈表演中普遍存在着动作生硬、情感成人化、缺乏活力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舞蹈教学的效果和兴趣的培养。所以说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表演能力、表演天性、关键在于发挥其特点和优势。

所谓舞蹈表演就是演员表现蹈作品时的情绪、状态等,表演在表现舞蹈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活当中的儿童活泼好动,

喜欢边唱边舞蹈,这是儿童的最大特点。

。培养儿童的表演力的途径

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编排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舞蹈,少儿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儿童求知欲强,

情趣多变,给他们的教学内容要强调主题鲜明,新颖别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启发想象力。

儿童虽然好动喜欢表现,但是往往在舞蹈表演的时候,

不能达到表演的效果,所以除了让他们熟练的掌握舞蹈动作外,还要配合他们喜欢的舞蹈音乐,能让他们在音乐的渲染中舞蹈,穿着漂亮的表演服装,

能够增加她们表演的欲望。

。促进儿童智力的开发、心理和运动机能得到提高

儿童的运动和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儿童对舞蹈动作进行不同的梳理,从整体到分解,从大致框架到细微的分析。

他们的心理意识也随之形成,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和语言区是舞蹈活动建立复杂的神经联系。所以在舞蹈活动中,大量的舞蹈信息,

音乐旋律、歌词、舞蹈动作都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长期训练,他们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是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

促进大脑的思维能力。

提高运动运动系统的技能素质,从而改善机体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

(四)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是儿童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

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促使人们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

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又是一个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最为深刻、持久的精神动力。

自信的孩子,越会成功,越会成功显得更为自信,

反之,自信则会导更深的自卑,成功较多的孩子,很少担忧和分心,会更加集中精力去面对,

现在社会需要充满自信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

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不吝啬对孩子的赞扬、多角度地分析与评价孩子

“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是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

我们教学者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看,并要坚持不断地鼓励教学,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儿童,

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没一点成绩,并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在对孩子的评价教学要因人而异,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儿童的通过耐心细致又合理的分析。

。鼓励孩子与同伴交流合作

在舞蹈教学中,要重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合作,

比如鼓励孩子自己找个好朋友一起合作表演,有的孩子比较胆怯,自信不足,在教学活动中要求他们去找同伴时,

有的孩子也是独自站在一边,就等着别人来找自己,不愿意主动找人合作,

此时教师不要强求他们去找同伴,而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与他们进行交流,然后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合作,

他们看后会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去尝试,这时候老师可以与他们进行合作,是他们体会到有同伴的乐趣,然后可以再鼓励他们找同伴,

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这些开始胆怯找不到同伴的小朋友。

就会找到乐趣和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自身的萌发喜爱舞蹈以及参与舞蹈活动的愿望。

。通过舞蹈教学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即使美育、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建造健康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会直接影响人的情感与理智、精神与道德,还有助于人的智力开发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对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舞蹈是美的艺术,具有美的品位。它使人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美好,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纯净。校外儿童舞蹈教育从本质上说,

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

它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轻盈的舞姿、栩栩如生的舞蹈形象,陶冶了儿童美的心灵、培养了儿童的美好情感。这种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

可以实现对孩子健康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使他们的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使他们成为内心、外在俱美的人。

三、心理因素对儿童舞蹈教学的影响

(一)舞蹈教学相对其他文化课的教学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慢慢发现学生的心理因素才是真正影响他们学习和演出发挥的重要因素。使儿童身体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

就必须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也为了各种高难度动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为扮演各种不同的舞蹈角色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对儿童的体力训练的保持也很有好处。但是大家都知道基本功初期训练是单调和枯燥的,

往往还要碰到或大或小的挫折,这样就会产生一些异常情绪,

随着时间的累积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而克服这些“障碍”的最佳良药就是帮助儿童重拾信心,激发兴趣、多给学生鼓励、同样也要表扬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习的积极性得以保持。

这也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精湛的舞蹈教学技巧。以往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舞蹈课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用巧设悬念,

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的期待心理,从而进行及时的导入新课。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影响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因素有很多,

但是诸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是心理因素,儿童心理因素的好坏,不仅仅是他们的能力的高低所决定,

而是一种心理活动及其心理活动的产物,在教学中,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他们在接受舞蹈教学中如虎添翼,

而心理素质欠缺的儿童,则会使发挥水平受到限制,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舞蹈传授舞蹈知识和技能以外,

还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舞蹈知识和技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和退化,但是心理素质相对来说是固定的。

对于学生来说是则是终身的、多方受益的。

(三)师生之间融洽的合作关系是舒缓学生精神压力的根本途径。

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得与失和善乐观的态度,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和鼓励。在与学生交往和接触中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有力的支持以及及时的指导和关心都会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和亲切感,有了安全感才能产生荣誉感,

有了荣誉感就能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心理素质教育在舞蹈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挖掘,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每个教育者作为有心人可以从任何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出发寻求提高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总之,

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灌输学生掌握艺术技能和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儿童的心理素质,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既能是儿童得到身心、情感的熏陶、仪态仪表、身体素质上的全面训练,更能加强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了的培养,

从而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们常说:人们对审美的普遍感受、欣赏和创造力的高低,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让我们积极投身于儿童舞蹈教学中,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培养出新世纪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肖菲。素质教育下的儿童舞蹈教学探析[]。青春岁月,,

()。

[]李明霞。基于儿童舞蹈教学的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

[]任桂莲。论如何掌握儿童心理特征做好舞蹈教学与兴趣培养[]。儿童音乐,,

()。

[]丁颖。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年。

[]王明义。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探讨[]。科教文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