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李商隐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范文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

    一、“先进制造业基地”,

    应该突现的六个“高度集聚”

    、产业经济与产业资本的“高度集聚”

    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应该着力营造与构建区域基地内,

    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一流的投资环境与氛围,

    广泛邀盟与吸引海内外产业经济业界与领域的战略投资机构与各类“非银行”特色金融服务机构,

    在基地内高度集聚,致使“先进制造业基地”,

    真正成为本区域,乃至周边地区,产业经济与产业资本高度集聚与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

    、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高端人才的“高度集聚”

    通过率先在“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模式的“科技创新服务综合体”,

    使“先进制造业基地”,真正成为吸引与集聚先进制造业高端人才的高地。

    其中的“”之一,是指创业型创新团队/孵化器、创新型“小巨人”企业加速器、“政产学研金商”科创服务生态联盟;“”之二,是指“产业科研成果交流交易中心”、“大型科研仪器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部级行业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构建“科创服务综合体”,以吸引与邀盟海内前沿产业、新兴产业的高端人才创新团队,

    在基地内高度集聚,

    以驱动“先进制造业基地”,尽快形成区域内,

    乃至周边地区最具“磁场”效应的先进制造业界人才集聚高地。

    、国家与上海市战略层面的产业模块“高度集聚”

    作为区域性,具有指标意义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应该通过“接天线、取名分、占先机”,

    使国家与省市级战略层面上冠名与认定的“国”字头、“市”字头产业载体(特质产业区块、特色产业模块),在“产业区块内”高度集聚,以提高“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知名度与含金量,

    以期更多地获取国家与省市,在产业导向业产业政策方面,对本基地及入驻企业,实施定向政策倾斜与支持。

    、先进制造业及与之相匹配的高端服务业“高度集聚”

    全球工业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成功实践证明: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导入、培育与发展,

    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型制造业匹配、助力与支持,尤其是依赖和得助于现代制造的高端服务业。

    因此,加速“二产与三产的深度融合”,加快“研发设计、营销策划、要素配置、系统集成、市场渠道构筑、商业模式创新、供应链管理、先进制造的总集成总承包”等高端服务业态的高度集聚,特别是助力与推进先进制造业长波发展的各类高端服务业机构与服务组织的高度集聚,应该成为打造与构建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先进制造研发机构与地区总部机构的“高度集聚”

    检验与考察一个产业载体,或产业基地是否具有整体产业先进属性与示范意义,除了检验这个产业载体,

    或产业基地内,入驻企业所处产业制造领域的先进性、产业制造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产业制造管理过程的先进性之外,

    还应该考察与取决于这个产业载体,或产业基地内,与主体产业和主导产业关联的海内外研发机构地区总部机构的集聚度、集聚率。

    打造与构建“先进制造业基地”亦然。“先进制造业基地”,应通过出台各类鼓励政策、借助各种联络管道,创造各个业态商机,

    邀盟与吸引“产业链”关联的海内外研发机构、地区总部机构入驻“先进制造业基地”,共谋发展商机、共享商机“红利”。

    、先进制造业发展与实施创新驱动的要素资源“高度集聚”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

    理所当然地应成为驱动与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原动力。因此,

    尽快让“科技、人才、知识、信息、资金、管理、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资源与机制氛围在“先进制造业基地”高度集聚,使基地真正成为本区域“四创”引领(创新、创造、创意、创智)的创新型产业载体与前沿制造业基地,

    这是旨在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又一重要目标诉求。

    二、“先进制造业基地”,应该凸现的六个“高度融合”

    、国家与省市鼓励先进制造业发展相关政策的“高度融合”

    近年来,国家与各省市,为鼓励及扶持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

    相继出台了一大批支持政策,

    林林总总,比比皆是,但由于“政”出多门,且涉及到各个部委、各个“口子”,

    因此真正聚集企业,或助益企业的,比例与比重都相对有限;

    据悉,有相当部分的涉“政”企业,对名目繁多的政策信息,

    或获“政”路径,

    往往知之甚少,

    甚至根本不知。

    因此,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来说,首先应该整合与集聚国家/省市各个层面,

    鼓励与扶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各类(项)政策,尽可能做到高度融合,且尽快形成“政策池”;同时,

    要帮助入驻企业通过“接天线、取名分、占先机”,

    用实政策、用巧政策、用活政策,

    用足政策,真正使旨在“先进制造业基地”,优先成为本区域先进制造企业对接、落实、享用政策的“示范基地”

    、以提升制造业能级为目标诉求,

    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

    深化落实国家“两化融合”战略,

    推动信息化率先在“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点产业集群中的全面渗透与高效应用;以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整合和产业能级提升发展,

    应该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又一个标志性特征与产业载体新的示范特质。

    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两化融合”,应该充分体现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三个层面上:一是深化“产业链”各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推动系统集成、柔性生产、精密制造等先进技术融入先进制造的全过程;二是深入推进制造业企业信息化,

    以加快推进集团管控、系统集成、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三是深度实施“两化融合”的重点工程,

    其中包括:实施制造业软件振兴、电子商务扶持引导、“产业链”协同促进、物联网应用推广、数字化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两化整合”人才培训等重点工程。

    、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高度融合”

    各地旨在打造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承载与担纲着本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传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的“双重”任务;

    因此,加快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高度融合与互动发展,

    正是彰显“先进制造基地”/“示范”效应的又一个指标特征。

    、企业创新及与之对应的权益机构“高度融合”

    在现代产业经济领域,

    无论是产品、企业,还是行业、产业,往往产业形态、属性与功能,

    越是前沿、先进,其“科技含量”、“知识含量”与“原创含量”就越高,显见各地旨在打造的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

    其目标理所当然应是“三高含量”企业的富集区。那么,与此相对应的各类企业权益资质、评级评估、论证评定机构,

    特别是知识产权机构维护机构,

    理应在“先进制造业基地”高度集聚与高度融合;

    因为,此举,

    不仅是对高新技术与先进制造企业综合权益的“保驾护航”,同时也是彰显“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质功能与示范意义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更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招商邀盟的一个瞩目“亮点”。各地必须明白的是,

    时下知识产权能否得到充分的肯定、尊重与维护,

    已成为许多境内外高新技术与前沿先进制造企业,进入高新产业载体之首选,且成为入驻前沿产业“基地”之要件。

    (特别提示:国际著名智库/美国埃森哲公司大中华区专家,曾对外资外企进入中国选择城市(地区)首选与优选标准作过调研,

    其结果是绝大多数外资外企,特别是高新技术外企业,他们的首选与优选标准,是考察进入城市“或区域”怎么保护知识产权与维护入驻企业权益)

    、产业集群集聚与城市化功能要素“高度融合”

    “产城融合”发展,是大型“产业载体”、“产业区块”,

    以及“产业集中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城市新区”发展诉求的重要目标。大凡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志性“产业载体”,

    其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都是“产业形态”与“城市功能”的高度融合,且全息导入“产城融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即:社区微循环、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产城载体大循环、整个区域全循环,真正成为双重意义的“都市里园区”与“园区里的都市”。

    目前,国内各地部级与省市级的“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发展目标,

    都是向“城市新区”形态转型发展,或优化发展,而“产城融合”,

    则是“城市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诉求。

    各地旨在打造的“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同样应在“产城融合”的发展上,

    彰显示范效应与指标意义。(国际上“产城融合”示范城市有日本的筑波科学城、新加波的裕廊岛、美国的尔湾科技城、日本的川畸重工城、芬兰的埃斯波,国内武汉的逻阳港、上海市试点的松江新城、奉贤南桥新城等)。

    、凸现先进制造业的各类“软实力”要素资源与机制氛围的“高度融合”

    诚然,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一批前沿新兴产业集群,吸引高端制造企业集聚,这些都无疑是其“硬实力”的展现,

    而真正显示其“软实力”的,

    往往是助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各类要素资源与机制氛围。据国际上一些具有指标意义的前沿产业载体,与国内一些标志性的“国”字头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区、“经济开发区”营运建设的实践证明:各类创新驱动要素资源与机制氛围的高度集聚与融合,

    恰恰是产业载体最具魅力、吸引力与核心价值的体现。对标国内外前沿产业载体的运作模式,构成“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软实力”的要素资源,

    主要包括个方面:)研发平台与研发载体的建设;

    )知识产权与品牌资源的经营;)技术营销与技术成果的交易;)商业模式的整合与创新;

    )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储备和职业发展的支持;

    )营销渠道的设计、构筑与管理;)产业链的衔接与配套整合;)供应链的设计与构建;)系统集成与应用;

    )服务型“智造”的创意与设计;)产业转型发展与优化升级的策划与设计;

    )高端制造服务的总集成与总承包等。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

    然而,即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服务业,上海也仍然需要制造业。上海需要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并驾齐驱。

    从国际大都市或大都市圈的发展历程来看,虽然步入后工业化时代之后,服务业的比重会逐渐上升,

    但是从绝对规模看,制造业始终都占据着重要位置。

    上海服务业与制造业的

    空间布局

    上海的中心区域,

    应当是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地。这是因为服务业具有高运输成本、不可贸易的特点。以金融、贸易、法律、会计为例,这些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并不局限于某些特定的制造业,

    因而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是最为便利的一种安排,并且高端的服务业还具有窗口性的功能。比如说,成为制造业企业的总部所在地或者会展中心,

    这就要以高密度的人口集中为前提,

    同样要求其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人流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域。最后,产业的高附加值特点又使得高端服务业的确能够支付中心区域较高的土地租金。

    上海的市郊区域则应当成为先进制造业组团式发展的集聚地。市郊区域的先进制造业在从中心区域向四周呈放射环状分布的同时,

    还会形成为数众多的组团式的集聚。上海目前已经初步明确了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事实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先进制造业组团式集聚的方向。

    长三角的制造业就对上海的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发展形成支撑。这种支撑体现为长三角制造业与上海先进制造业及高端服务业之间的一种共生状态。

    具体而言,上海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意味着高端市场需求的风向标,意味着更接近国际市场,意味着高端人才的集聚地,

    因此长三角与上海的关系就是生产基地和总部研发基地、企业窗口这样的关系。越是对人才要求高,与高端服务业关系密切的产业,

    就应该在空间布局上越靠近上海。

    随着周边地区制造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上海能否真正成为长三角、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能否代表中国赢得全球竞争,这将取决于未来上海的服务业能否快速崛起,

    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是联结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键纽带。

    上海服务业的发展

    呼唤更开放的政策

    从现实情况来看,上海服务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制约。上海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各个层面上实施更为开放的政策,

    特别是宽松的行业准入政策。

    下面我们指出其中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

    第一,先进制造业对本地生产型服务业的需求不足。

    上海在重大装备领域一直突出存在所谓“机强电弱”的问题,先进装备的控制系统基本被国外垄断,而诸如产品技术标准这样的门槛往往成为本地生产型服务业难以为外资背景的高端的先进制造业形成配套的障碍。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实施更为开放的行业准入政策,特别是应当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先进制造业。这样就有可能形成以下的良性循环,

    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进入本地的制造业后对本地的生产型服务业产生需求,

    然后借助价格竞争,

    迫使外资背景的先进制造业向成本较低的本地生产型服务业寻求配套。事实上,这样的良性循环已经由于民营企业的进入引发价格竞争而发生在汽车生产领域。

    第二,

    如何促进生产型服务业在本地的集聚,从而产生集聚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

    使本地的生产型服务业更多受益。

    现实的情况是,大量的生产型服务业并没有从先进制造业企业分离,事实上这并不利于生产型服务业通过强化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在客观上也阻碍了生产型服务业以小规模、大数量的方式在本地形成集聚效应,

    还造成了生产型服务业依赖先进制造业的市场力量而形成一定的垄断格局。打破这一局面的关键在于改变当前对生产型服务业二次征税的不合理安排,一个可以考虑的简单做法是取消对生产型服务业的征税,事实上,

    本地的先进制造业也会因此而间接受益。

    第三,高端服务业如何吸引人才。

    吸引高端人才要注意发挥各类人才之间的互补作用,上海不只需要高端人才,也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

    因此上海需要更为开放宽松的劳动力流动政策,

    特别是户籍准入政策。

    吸引人才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强化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的供给。虽然从短期看,把本地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让外来的人才分享,会侵占本地原有户籍人口的利益,

    但从长远来看,只要上海能够因此形成人才高地,能够借助人才集聚而进一步做大做强,

    最终受益的还是本地居民。

    第四,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

    文化产业兼具生产型服务业与消费型服务业的特点,

    体现着一个城市精神与气质。

    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好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就能够得到极大提升。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

    需要有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从目前情况来看,政府可以考虑在进行内容监管的同时,放宽文化产业的行业准入,

    应该允许甚至鼓励各种类型的企业进入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

    技术交易;北京地区;技术领域;知识产权

    一、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

    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是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而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较大差距,

    北京在数控机床、机器人、打印等领域,居于国内技术领先行列[],具备分析的典型性。技术交易在产业发展中起着正向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技术交易的两个细分视角来分析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情况,

    一个是技术领域,另一个是知识产权,这两个视角是技术交易市场细分的两个典型视角,

    可以对产业及技术交易状况进行技术和知识产权两个关键方面的分析。此外,本文对技术交易现状进行分析,为产业发展以及技术交易市场的运营提供对策与建议,有助于提升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及竞争力,

    促进产业发展。本文依托高端装备制造业近五年相关的产业技术交易数据和访谈调研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内典型企业,

    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技术交易进行分析解释。

    二、基于技术领域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问题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领域构成主要有:现代设计、先进制造工艺、自动化、系统管理和其他。自动化领域是北京的传统领域,由图可知,

    自动化的技术交易额每年都达到十亿元以上,而现代设计、先进工艺制造、系统管理都是年以来才在技术市场上出现,其中现代制造和先进制造工艺增长势头迅猛,尤其是先进制造工艺,迅速登上了技术交易合同的技术领域中交易额第一位,

    而系统管理则显得微乎其微。随着年以来,现代设计、先进工艺制造、系统管理在技术市场合同中出现,“其他”领域则逐渐被稀释,到年变成了零,

    这一点也是技术市场越来越专业化,对合同的技术领域构成细分更加规范的表现。。自动化作为传统强项,持续发挥作用从图可以看出,

    自动化领域是北京的传统领域,年自动化领域技术合同项数为项,占当年总合同项数的.%,技术交易额为.亿元,

    占当年总交易额的.%,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亿元,排在新生力量:现代设计和先进工艺制造之后,但是作为传统领域的重要性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自动化领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统计口径,

    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通讯、电子、计算机、控制等,而北京在这方面的有着丰富的院所机构和技术积累,

    在数控机床、机器人、打印等领域的发展也比较强势[],

    从技术交易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一传统领域的优势得到了延续的。。先进制造工艺起步晚,

    但增长势头迅猛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工艺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为当年合同交易项数最多的一个,技术交易额为亿元,也是当年交易额中最高的一个,

    占当年总交易额的.%,

    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亿元,仅次于现代设计。总体来看,先进制造工艺技术领域的合同类型与现代设计一样,也是从年开始出现,

    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倾斜。

    在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情况下,

    在政策呼吁和支持下,这一领域迅速活跃,

    并且体现在技术交易上。另外,-年,从合同项数上看,先进制造工艺领域没有明显规律变化,

    总体上是上升趋势,而从合同交易额上看,呈现出了明显的连年递增的趋势,增长幅度也很大,

    可见这一领域在政策支持下得到重视之后,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反响,因此持续得到开发与发展。。现代设计与系统管理领域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设计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

    技术交易额为.亿元,占当年总交易额的.%,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亿元,在当年的平均单项交易额中是最高的一个。现代设计的合同交易项数变化并未呈现出规律,

    但是合同交易额从-年呈现了较大幅度的连续下降。而现代设计这一技术领域细分,是从年才开始出现的,这也顺应了国家政策层面越来越重视工业设计的趋势。

    工业设计水平的高低,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

    工业设计搞得好,工业才能够向着更高的梯队发展[]。我国工业设计领域起步晚,

    当前的发展水平也有待提升。

    系统管理是指管理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

    为当年合同交易项数最少的一个,技术交易额为.亿元,也是当年交易额中最小的一个,

    占当年总交易额的%,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亿元。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搭建工作,

    需要建立在诸如工厂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流程等之上,在这些设施和功能没有配备好之前,系统管理领域还难以迎来爆发的春天,所以,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的技术交易项数及交易额的低迷,

    从侧面反映了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基础配套方面有待进一步升级。

    三、基于知识产权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问题

    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交易领域的知识产权主要构成为:技术秘密、专利、计算机软件、动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生物医药新品种、涉及著作权,以及其他未涉及知识产权的部分。近年来,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

    这方面的工作也在做得更好,而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把双刃剑,“度”的把控很重要,适度保护知识产权才能够一如初衷地推动产业发展,而缺乏保护力度以及“过度”保护都会阻碍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从图可以看出,在技术交易领域,北京高端装备产业中比较活跃的领域是技术秘密、专利、计算机软件,单从年的合同交易额看,这三项的比例达到三成多一点,

    而更大的比例来自未涉及知识产权的合同,单从年合同交易额数据来看,比例。技术秘密领先专利,

    在合同项数与总交易额中排名第一如图,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项,

    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为当年合同交易项数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最多的一个,技术交易额为.亿元,

    也是当年交易额中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最多的一个,占当年总交易额的.%,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亿元,仅次于专利。

    技术秘密在技术交易项数和技术交易额方面占比较大,可能与北京高端装备产业中一些企业的属性相关,

    在对典型企业进行访谈时发现,

    对接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些国企在某些核心技术上面会选择技术秘密,相对于专利来说,在涉及的技术范围、公开程度、保护期限、法律地位等方面不同。综合来看,在涉及一些重大核心技术时,

    企业还是会选择技术秘密[]。。专利领域受技术的市场成熟度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待加强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在当年合同交易项数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仅次于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

    技术交易额为.亿元,在当年合同交易额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也是仅次于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占当年总交易额的%,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亿元,

    是当年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中最高的。在对典型企业进行访谈时发现,当前比较热门的领域,

    如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其发展方向并不是特别明确,企业当下的策略是对市场的各个细分领域进行布局,防止错过会爆发出来的领域,而相对应的,

    技术研发方面,

    当前难以确定哪一块技术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申请专利积极性不太高,这从技术交易市场的专利合同数据上也呈现这种现象,从-年,

    专利类别的合同年交易项数和年交易额都不是特别高。而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还是很高的,因为既然技术研发者认为某一技术值得申请专利,而且技术购买者认为其值得购买,

    那么这一技术在各种类别中便是在市场上得到了一定的验证和认可,

    其市场成熟度决定性地影响着一项技术能够为企业带去超额利润,

    也就影响着技术的价格水平[]。同时也有企业表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希望政府及相关单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而技术秘密之所以比专利有优势之处,

    在知识产权保护这一点上也是原因之一。。计算机软件与动植物新品种等在行业中处于补充角色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在当年合同交易项数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仅次于技术秘密,技术交易额为.亿元,

    在当年合同交易额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也是仅次于技术秘密,占当年总交易额的.%,

    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亿元,仅次于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技术交易数据不是很高,

    虽然在各项指标中多排第二位,但是与第一位技术秘密的数据绝对值相差很大。这一现象与技术领域构成中系统管理的技术交易数据对应,毕竟这是在北京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

    与此领域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交易可能并不显眼。

    四。对策与建议

    。提升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图可以看出,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上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较平稳,主要包含了传统强项自动化领域,

    及后发强项先进制造工艺领域,同样从现代设计与系统管理领域的发展水平来看,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交易技术的创新性有待提升。在调研中发现,一些科研实力较强的单位,

    如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认为国内缺乏基础研究,高校的教育,

    如自动化等领域也是“短平快”的方式,所以当前要注重基础研究,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创新。

    要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机制,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及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利用“互联网+”,

    建立完善产业联盟、研究体系,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围绕重点机构与龙头企业,完善高端装备制造业金融服务体系,

    优化区域创新机制。。统筹并均衡发展北京高端装备产业技术领域自动化领域是北京的传统领域,技术交易额每年都达到十亿元以上,

    年自动化领域技术合同项数为项,占当年总合同项数的.%,现代设计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先进制造工艺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项,

    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现代设计、先进工艺制造、系统管理在年出现在技术市场上之后,势头迅猛,

    但是系统管理则显得微乎其微,年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项,

    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为当年合同交易项数最少的一个。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北京高端装备产业技术领域发展不均衡。无论是自动化、现代设计、先进工艺制造,

    还是系统管理,每一个技术领域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根据当前的数据分析,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领域发展不够均衡,尤其在系统管理领域,

    系统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而企业在任何一个关键技术领域存在短板都会造成整个链条被拖后,所以,需要政府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共同努力,

    统筹技术领域规划,加大弱势领域的研发经费、研发人员等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技术领域均衡发展。。结合市场状况,

    强化北京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构成数据中,从专利的技术交易数据看,年系统管理领域合同的交易项数为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仅次于当年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

    技术交易额为.亿元,在当年合同交易额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也是仅次于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占当年总交易额的%,

    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亿元,是当年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中最高。

    技术秘密在合同项数和交易额中都领先,这除了专利申请受其市场成熟度影响之外,

    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也是很大的一块原因。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技术领先企业,如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常受到市场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困扰,

    这说明当前申请专利起到的保护作用尚不够完善,行业内竞争对手模仿很容易,不过数控系统,

    软件抄袭等核心技术优势抄袭难度高,只能在外形上模仿,

    但这会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市场表现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所以,

    从企业的角度看,除了加强专利申请和保护措施之外,

    还需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这一核心能力。

    另外,政府也要着力从法律和市场规范等不同层面进行统筹规划与安排,提升市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北京技术交易市场政策普及在调研中发现,

    关于政策上鼓励技术交易登记的一些条款产业领域企业并没有全面了解和熟知,所以导致了一些数据不充分的问题,当前的数据不一定完整反映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全貌。如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在调研中表示,对技术交易市场这方面的登记政策并不是很了解。

    这方面需要技术交易市场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培训或者宣传,以便于更好地做好登记工作,开展产业研究,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好地为决策提供参考,

    促进产业发展。同时政策宣传对企业也受益,比如税收减免等。

    五、结论

    文章通过分析数据与资料,从两个典型视角即:技术领域和知识产权构成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技术交易现状进行分析,

    技术领域有传统优势领域也有新强项,在发展均衡性、技术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政策普及等方面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为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数据与决策参考,有助于提升其发展竞争力,扩大竞争优势,

    有效促进产业发展。基于本文展望,今后的研究可以从其他的典型视角进行分析,以达到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状况的更全面透彻的研究,

    并结合发展状况对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推进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工业发达国家重新意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美国、德国纷纷确定了重振制造业的目标。作为制造大国,

    中国也正在起草相关规划。其中,

    优先推进制造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重要内容之一。

    “现在多数企业在数字化上面有误解,认为用了系统,在管理、采购、报价、营销上达到数字化就够了,

    这是对数字化制造的片面理解。”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以下简称)记者。

    柳百成认为,数字化制造的核心在于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中国未来发展数字工厂,

    重点也应该放在数字设计和制造这两个实体的过程上。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柳百成:这个可以参考美国是如何重振制造业的。年,

    美国奥巴马总统提出并启动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并将投入亿~亿美元来推动这项计划。

    美国对先进制造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原有的产品和工艺采用了新方法、新技术;另一方面是用新材料、新技术或新方法,生产新产品。

    为确保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导地位,

    年,

    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和国家科技理事会联合了“国家制造创新网络-初步设计”。

    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是由个制造创新研究院组成的。第一批已建立了个创新研究院,其中,

    第一个是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第二个是数字化制造与设计国家创新研究院,第三个是轻量化材料制造创新研究院。最近,

    又在启动第二批个制造创新研究院的组建。

    从这里可以看出,

    数字化制造是先进制造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并不是先进制造的全部。要将中国的制造由中低端产品发展到中高端产品,除了数字化技术外,还要与高新技术集成、融合。

    美国建立的制造创新研究院集中了全国之力,例如,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由个企业、个研究型大学、个社区学院和个非营利机构组成。

    :你理解中的未来制造强国应该是什么样的?

    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柳百成:什么样的国家才能够称为制造强国?

    对中国而言,

    我认为需要具备个特征。一是要有雄厚的产业规模。二是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三是要有一批知名的品牌和企业。例如,

    汽车企业有像美国的通用或日本的丰田那样的品牌。四是要有良好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五是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应该如何实现上述提到的未来制造强国的五个特征?

    柳百成:这需要强调两个方面。第一,

    要发展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核心内容是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制造过程的数字化。

    其中,

    设计的数字化不要理解为绘图的数字化,

    不是用了造型软件就达到了设计数字化。真正的数字化设计,

    在设计全过程都要采用有限元等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

    第二,要加强制造业的基础。什么是制造业的基础?首先是基础材料。

    我们在制造大飞机时用到的很多材料,还要靠进口。其次是轴承和液压件等基础零部件。

    例如,目前工程机械中用的很多液压件等元器件仍依赖进口。

    最后是基础工艺。很多产品和装备我们做出来了,但工艺稳定性和可靠性都达不到用户要求。例如,

    有些高档数控机床,

    在出厂的时候,能够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精度和性能,但是用不了多久,跟国外的差距就表现出来了。

    :机器人的应用如今在工厂里越来越普遍了,

    现在制造业已经掀起一股机器人热,应该如何看待机器人在未来先进制造业中的作用?

    如何看待制造业中机器人对人的影响?

    柳百成:机器人的发展当然很重要,

    但是,也不要一拥而上。对于机器人的发展,要有正确的定位。在制造工厂里,

    机器人是高端装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不是高端装备的全部。智能化装备或智能制造单元是由先进装备如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集成组成的。我国已是机器人消费大国,但%左右的机器人仍依赖进口,

    远不是机器人强国。

    在数字化工厂里,人的作用不可能完全被机器人取代。数字化工厂不等于无人工厂,

    而是需要更高水平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

    :制造业目前出现了服务化的趋势,应该如何看待这个趋势?

    柳百成:服务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英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公司,

    其发展历程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卖发动机给用户。第二阶段是提供发动机租赁业务。

    第三阶段是服务化,卖发动机的工作服务时间。

    例如约定万小时的飞行时间,只要在该时间之内,出现任何问题都由企业全权负责服务。

    这就是一个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过程。

    :和西门子这种百年企业相比,中国制造业企业差距在哪儿?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软肋何在?

    柳百成:长期以来,

    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光搞生产,而忽略了创新。

    以往国内很多汽车企业,靠引进国外技术及图纸生产汽车。他们没有也不需要研发队伍,时间长了,也就缺乏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

    现在中国想要成为制造强国,企业一定要有一支能力强的研发队伍,而且要加强研发投入。目前,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还远远不够,

    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比例平均只在.%左右。而国外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比例在%~%左右。

    :中国应该如何发展先进制造,来弥补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差距?

    柳百成:要举全国之力,在科研体制上要加快创新体制改革。中国的科学研究目前有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就是碎片化。一旦出现了新技术,就一拥而上、遍地开花、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全国的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应该团结起来、联合起来,

    组成创新联盟,

    为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

    从长期来看,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各国需要加大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

    推动新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从短期来看,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

    制造业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都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制造业通过不断吸收微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生物、航空航天、环保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不断向先进制造业进行转变。

    年月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指出,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

    这表明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已充分认识到不能依赖于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再工业化”已成为美国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解决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的重要阶段。《“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完成,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准。据参与起草《规划》的权威人士透露,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在发展方向上着眼五个细分行业: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

    《规划》预计到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在万亿元以上;力争到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

    在此背景下,

    本文将深入剖析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特点和措施,从而提出对于我国现阶段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若干启示。

    何谓“再工业化”?

    “再工业化”是世纪年代针对德国的鲁尔地区、法国的洛林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和日本的九州地区等重工业基地的改造问题提出来的,

    主要是重化工业基地的产业改造和重新振兴问题。年代初期,

    “再工业化”主要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年代中期到年代,

    “再工业化”主要强调产业的结构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度高转型;世纪的今天,“再工业化”主要是通过政府行为复苏制造业等实体经济。

    当前,全球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和变革,新兴产业将是未来工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可能成为下一轮全球经济繁荣的支撑点。装备制造业是新兴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其发展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新兴产业是否可以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这必将是“再工业化”的一个主攻方向。

    从长期来看,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各国需要加大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

    推动新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从短期来看,

    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概述

    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美国推行“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重振本土工业,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

    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

    实现经济的复苏。

    实行“再工业化”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政策转变就能够完成,美国将面临很多问题,很多制造企业难以消化高额的成本和技术创新的巨大投资花费。

    为了保障“再工业化”战略的顺利实施,美国已推出了一些相互配合的政策和措施,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

    力图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以推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

    首先,加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

    虽然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比较高,

    但美国制造业占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

    过度依赖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使美国在此次危机中受到了沉重打击,市场大幅萎缩,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作用重新凸现出来,受到了美国各界的重点关注。

    先进制造业包含了精益生产、准时生产、清洁生产、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虚拟制造、绿色制造等众多先进模式,不仅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带来一场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提高经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从而扭转美国当前严重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倒挂现象。

    目前,美国为了重塑制造业的优势地位,

    向实体经济转型,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振兴制造业的有关立法工作;鼓励制造业研发创新及产业化;大力培育新兴先进制造业;

    为制造业提供积极的金融支持等。

    其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年月日,

    奥巴马签署《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

    推出了总额为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基建和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成为投资的重点。年,美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和产业、医疗卫生领域、环境与气候变化、信息通信领域和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计划与政策措施。

    第三,

    鼓励科技创新。

    金融危机发生后,

    美国并没有因此而大幅度减少研发投入。

    国会公布的《年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的草案包含增加亿美元科技投入,其中研究和开发亿美元,研究和开发设施设备亿美元。财年联邦部门研发拨款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和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主体的研发拨款朝着十年内翻番的目标稳步前进。

    美国对具有国家战略价值的新兴产业投入了巨资,借助于税收补贴等手段,利用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在这些领域的投资。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设立民用空间项目计划,组建公私合营企业探索清洁煤技术的商业化模式,鼓励私人投资进入宽带服务领域等,意在推动民间参与科技开发和利用,

    以保持美国的创新活力和经济增长。

    又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美国把中小企业视为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主体力量,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年月日,奥巴马宣布计划从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划拨部分款项(约.亿美元)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年月日,奥巴马宣布一项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新计划,

    以帮助小企业渡过信贷紧缩难关。年月日,奥巴马政府计划将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剩余资金用于扶持小企业,旨在遏制失业率高企带来的政治和经济不良后果;

    还准备要求国会对进行修正,

    放宽将施加给小企业贷款机构的薪资限制及其他限制。美国政府还多次敦促美国银行为那些有可能增加就业机会的小企业提供更多贷款。

    最后,重视产学研。

    年,

    奥巴马总统推出了“高端制造合作伙伴”(,)计划。该计划由道氏化学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领导实施,而非政府部门直接负责实施,

    主要致力于四方面的工作:建设国家安全关键产业的国内制造能力;缩短先进材料从开发到推广应用的时间;投资新一代机器人;

    开发创新型的节能制造工艺。可见,

    这是美国官产学研协同作战振兴制造业的一项重大举措。

    对于我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若干启示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一方面将对我国的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将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在此背景下,

    我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提高先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新兴产业的投入,

    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以应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

    首先,须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革,

    迫切要求我国经济增长要转移到依靠先进制造业的进步上来,要求制造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并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将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装备和服务支持。

    尽管我国已是一个装备制造业大国,但是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特别是一些高端制造装备,如半导体,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的加工设备、深水海洋和石油装备、百万吨乙烯装置中大型压缩机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高端自动控制系统如飞机导航仪器仪表,

    高速列车的刹车系统基本上由国外垄断。因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须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其次,

    基次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技术创新的推动机制

    美国“再工业化”的本质之一是强调和重视科技的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

    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而言,由于其产品和工艺的复杂性,

    技术研发的周期长,成本高而且风险很大,

    因此技术结构升级是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的核心和主要动因,

    必须加强我国装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当前,我国装备制造行业已经陷入了一种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在《我国装备制造业是否能引领世界》的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薄弱,高端装备制造呈现失守困局,尚不具备引领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潮流的能力。

    目前国内的装备制造业不能生产大型民用飞机、深水海洋石油装备,

    %的高档数控机床、%的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依赖进口,

    工厂自动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对外依存度达%。可见,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制造业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与美国等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竞争,

    并推动未来经济长久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共同加大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尤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基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

    需要培育核心企业,

    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规模生产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需要有选择地重点扶持一些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组建大型装备企业集团,运用各种经济财税立法政策,推动企业并购重组,

    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形成装备制造业集群。另一方面,

    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因为很多中小企业在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等方面对大企业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因此,我国需要借鉴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做法,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和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与创新,从而促进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

    最后,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联盟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国立科研机构、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并推动化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机械工程师和微生物学家等之间的交流合作。如-项目基本上都是采取由个以上单位合作的方式来实施的,

    合作单位主要来自大学、企业和国家实验室,合作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产学研三方结合的,有大学与大学、大学与企业,

    或企业与国家实验室等合作研发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这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战略研究,探索积极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实质性的产业战略联盟,逐步形成一套国际化、规范化、流程化和市场化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

    关键词:无锡开大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无锡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现状

    无锡按照“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要求,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能源机车、新材料、高端纺织及服装等七大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鼓励先进制造业率先开展智能制造,

    围绕“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等方面加快智能化改造,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售后服务中的深度应用,建设一批示范智能工厂(车间)。

    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模式问题

    。课程体系设置问题。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模块化结构不利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中缺少适应本地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智能控制系统、工业应用软件、先进数控机床操作、工业机器人操作等课程,

    而学校作为办学点只能设置全部课程中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缺少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自主性;。教学设计和组织问题。教学设计较少能结合企业工作过程实施场景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进一步融入智能制造新环境的更少;

    。课程考核的主体单一,方式较为松散,技能考核要求不与先进制造企业实际要求接轨。

    (二)与企业合作水平落后的问题

    。与校外先进制造业企业实训合作不够深入,学生专业实训课由具有丰富先进制造业企业经验的技能专家授课偏少,没有形成安排实验实训课进企业的定期实训计划。。与校外先进制造业企业的专业培训合作不多,主要是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自己寻找企业参加岗位实践,

    系部联系企业安排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岗位实践的机会较少,专业教师承担校外企业专业理论与技能培训的也较少。

    。机电专业向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科研成果的能力尚显不足,教师的科研成果主要以论文形式发表,

    没有与企业形成研产联动。

    。机电专业还没能建立与企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机制,在与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课程开发方面是空白。

    三、完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基于无锡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一)建议完善课程体系与改进教学模式

    首先,系部应该积极建议学校与省校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调整,围绕无锡在制造业结构调整方面的要求,

    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增加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应用、高端数控机床操作、工业机器人操作等新课程,适当增加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课时,同时相应减少文化课程的计划学时。

    在专业群通用课中开设智能制造专业英语课程和先进数控机床信息系统课程。

    其次,教学设计要充分结合课程的发展特点兼顾学情融入智能制造工厂(车间),实施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场景教学,

    强调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组织要实施碎片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既能紧贴课程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考核要在全面考查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考查,

    应采用考试+过程性考核+实训考核的模式,专业理论知识应恢复实行卷面考试,过程性考核主要分阶段测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实训考核主要考查技能,

    学生的综合成绩由三方面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按合理比例组成。此外,对学生技能证书考核可考虑引入企业方参与,选择符合先进制造业企业实际技能要求的职业技能证书来考核学生。

    再次,机电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目标要更加适应本地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培养先进制造、智能制造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实现校企合作发展

    首先,机电专业应与原有合作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保持邀请企业专家进课堂、让学生进企业观摩学习的基础上,

    就校企人才培养开展深入合作,形成学生技能培训进企业、企业技术人员培训进课堂的双向定期合作机制,在学校和企业分别设立专家工作室和教师工作站,由双方人员共同组成课程导师团队,

    对合作项目实行教学和培训。

    其次,扩大与校外先进制造企业的合作,特别是与智能制造升级的企业,系部应积极联系,

    安排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岗位实践,承担企业科研项目。

    再次,机电专业应探索启动与先进制造企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合作项目,优先与具有智能制造研发实力的企业洽谈合作,将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引入课堂教学环节,将生产技术与实际技能融入课程内容。

    最后,

    机电专业要率先适应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方向要求与先进制造企业合作制定满足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的个人定制培养方案,

    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直通车。

    (三)进一步提高师资专业水准和实践能力

    机电专业教师应加强对先进高职教育理念的学习,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结合起来,

    突出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将先进制造企业典型的工作项目、生产流程、技术应用、管理情景及案例综合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要紧贴生产、管理实际知识与技能,使教学具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性。中青年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钻研专业学术领域,学习先进制造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加强对专业技能的研究、多出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科研成果,通过教学实践将学术成果转化补充教学内容体系。学校也应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联系专家来校授课或让教师赴其他高校或企业培训。

    实现机电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要通过校企合作让教师更多地参与技能岗位实践,特别是与先进制造企业合作建立定期实践机制。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装备;制造能力;制造技术;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引言: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它一方面生产物质财富,创新知识,另一方面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我国制造业目前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同时面临着西方国家在先进制造技术及制造装备上的封锁。改善提升制造业是“十二五”规划重要目标,提高制造能力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认识机械工程与制造业间的关系,了解机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并调整机械工程的研究方向,使其更好地促进我国制造能力的提升。

    工具是社会化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机械制造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为制造的各行各业提供了生产基础,

    因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装备性能的提高将会大大促进制造能力的改善。

    目前我国比较先进的一些生产设备,

    车间生产链等都从国外引进,涉及高端机床还要受到使用限制,

    高精端制造领域的发展受装备性能影响而很难超越发达国家,而低端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生产效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低,

    受发达国家剥削严重。而作为制造基础的机械制造业还存在着很多的技术难题有待解决,创新突破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作为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学生,

    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研发高端机械制造装备

    我国在工业机械领域的发展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

    材料工艺以及制造技建党伟业观后感术方面仍对机械的发展有较大限制,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在高端机械制造装备研发领域相对而言仍然落后很大,

    并且受到种种不公正限制。从历史上的考克斯报告,以及年美国对华中数控实行制裁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对于我国在高端数控机床发展的限制,同时也反映出高端制造装备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而,

    国家的个重大专项中也明确提出了发展高档数控机床的目标。

    就数控机床方面,目前国内几大机床生产厂家,

    如沈阳机床,

    大连机床,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等,在中低档机床领域已经做得十分出色,产品远销国外,

    并占据了很大的国际市场份额。

    在高档机床方面,

    主要的还是由西门子,

    法拉克等企业垄断。目前主要的差距在于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够,

    国产数控的产业化消费不高,高端研发人才的欠缺。面对欧美的垄断封锁,国家一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

    同时企业和高校间做好协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如此才能摆脱依赖引进后再吸收的困境,从而突破国外的封锁。

    此外,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发展也还十分不够,国内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厂商也基本是难敌国际对手,大规模地引进工业机器人不仅增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更会降低其国际竞争力,

    受制于人。研发出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将对我国制造业做出很大的贡献,

    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加工工艺水平,

    改善产品质量。所以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也十分必要。

    唯有在制造装备上有了突破,

    提高了产品的精度与性能,我们在国防科技,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与欧美的差距才能不断缩小,同时也将加快我国制造行业的自强之路,使中国制造效率更高,

    质量更硬,性能更高。

    二、提升基础工艺,

    提高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

    我国的制造工艺可以说发展较早,从古代开始就一直处于先进水品,但是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开始大步赶超,

    在现代工业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目前的制造工艺的水品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加大的差距。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提升基础工艺的要求。

    就机械制造领域而言,基础工艺是机械构件生产加工的基础,有了优良的加工工艺,

    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满足使用要求。

    目前我国制造业仍存在着能源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严重、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方面与我国处于产业链底端有关,

    另一方面与制造工艺水平的落后更是分不开。提升基础制造工艺水平的任务十分紧迫,因为这事关资源的充分利用,

    环境的保护,

    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现代机械制造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

    即所谓的机械加工,

    它是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激光学、管理学等最新成就为一体的一个新兴技术与新兴工业。制造技术已经不只是一些经验的积累,

    而是一个从产品设计――进入市场――返回产品设计的大系统。因而,改善我国的制造业结构,

    引进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将会大大提高我国的制造水品,改变目前的低端制造现状。

    现代制造技术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多领域综合,具有集成性、动态性、数字化、可持续的特点。

    现在制造业发展的要求就是不仅仅要做到效率高,

    成本低,还要精益化,柔性制造,环境友好型。

    所以,

    淘汰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企业,

    推广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并努力降低其应用成本应该成为今后国家制造行业发展的方向。

    三、加快精密测量领域研究,制定行业标准

    目前,我国在精密精微领域研究有较大的进步,

    在技术上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不断减小,

    但是在制造行业的应用还有待与改善,同时机械行业的测量标准基本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这严重遏制了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壮大,使得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经常因为标准变化而在竞争中受较大损失。可见,

    加快精密测量领域的研究,

    制定行业标准对于我国制造业走向国际,走向自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现代制造业开始想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是航空航天宇宙方向,

    二是纳米技术等微观领域,两者密不可分,互相影响。

    微观领域的研究对于一个国家的医疗,生物,

    材料,

    航空航天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对机械行业,零件表面的形貌均要通过精密测量来实现,要保证加工的精度,

    就需要有高端的测量方法与测量仪器。随着精密领域的研究,精密难题的解决,对于目前我国蓬勃发展的航天航空事业将会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而,

    要建设制造强国,不仅仅要发展大型设备,

    还要加大对微观领域的研究,并使其服务于各行各业。

    四、加快高校机械制造人才培养,

    提升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优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地方,如硬件设备等,

    但是却很难培养出高端人才,

    正如钱学森忧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

    我想这一方面与当今社会浮躁的大环境有关,

    另一方面也与教育体制中存在的缺陷分不开。而先进我国制造业,

    尤其是机械制造业,正是缺少技术水平高,研发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所以,

    高等教育任重而道远。

    就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而言,一方面学校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安排课时过多而专业知识却讲得浮浅,

    多而不精,

    大而不全;专业学习引导较少,学生缺乏方向感;实验内容趋于形式化,

    “打酱油”一词成为很多同学做实验的形容词等等。

    而学生则表现出对专业的迷茫,

    对课堂的厌倦,

    导致动手能力不强,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

    面对专业技能强的人才的欠缺问题,高等教育可以更多的做好将学生专业就业方面指导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根据学生和社会需求,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提升自我的平台,摒弃一些浮于表面的东西,

    把学生专业技能与设计能力及综合素养放到核心位置。

    没有杰出的人才,就难有技术的突破创新,

    就难有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就难有自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作为学生,

    踏实求知,认真学好专业课时根本;作为学校,改革教学体制,

    培养专业人才是核心。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走向制造强国是必然的选择,面对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

    改善我国制造业结构,提高制造能力也是当前必须要做的改革。机械制造作为制造业的基础行业,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机械专业高端人才也还十分欠缺,

    因而振兴机械制造,需要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继续努力,

    建设制造强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迎难而上,打好制造业的基础,突破各种技术难关。

    参考文献:

    []。朱从容。机械工程概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王爱玲。现代数控机床。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李梦群,庞学慧,王凡。先进制造技术导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

    一、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基本态势

    当前,

    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

    无论是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工业.,还是新工业法国计划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都力图保持全球制造业领先地位。

    《中国制造》等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也为各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基地”、“一中心”)已被纳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而放眼国内外,北美的五大湖流域、西欧的莱茵河流域、日本的太平洋沿岸以及广东、浙江等地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的成功实践也为江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鲜活例证。

    依托已有的各类园区,瞄准近年来国内外制造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动向,江苏在年底首批认定了家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经省市合力推进,已有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完成发展规划编制,

    现有企业家,年新增企业数家。年完成工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其中高新技术产值占比%;

    工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左右;工业利润.亿元,同比增长%以上,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其中,

    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新能源、海工装备等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石墨烯等领域逐步实现产业化并初具国际影响力。

    可以预见的是,走高端、高质、高新路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将是产业发展中最鲜活的因子,“十三五”也将是其井喷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当前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从体量、结构及效益上来看江苏现有的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均已呈现出蓬勃生机和强大后劲,但各基地在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阶段江苏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过程中面临如下主要问题:

    内涵把握及目标导向上还存在模糊地带。

    首先,现有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都是依托原有的特色产业基地整合或拓展而成,

    这种“一区一特色”的基地大都囿于一隅(没有成片成势),

    产业发展体系缺乏先导性、支柱性和延展性。

    其次,现有相关发展意见在空间布局、产业选择方面未有新的突破,大部分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集聚效应与关联效应捉襟见肘,

    在主导产业、企业数目与合作机制方面缺乏统筹协调,并未真正产生“化学反应”。再次,对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审批、认定及考核等相关工作都是自上而下推进,行政痕迹较重,

    未能充分体现顶层设计与底层智慧的辩证统一,

    对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有效管理模式、评价体系还比较模糊与笼统。

    最后,多数基地都热衷于另起炉灶,上大工程、快项目,

    忽视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

    苏中、苏北一些地方对产业增量的选择可能难以达到“调高、调轻、调优”的整体要求,而且由于缺乏战略眼光与动态考量,一些发展前景好但底子不足的新兴行业常被排除在门外。一些基地在个别主导行业选择上的雷同将会诱致新一轮产能过剩和市场恶性竞争。

    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要素支撑作用尚不够明显。

    首先,在产业链的延伸方面,

    多数企业仍局限于单一项目经营层面,全产业链的打造大都未能付诸行动。即使有部分明星企业已是一枝独秀,但基地内的其他配套企业未能很好地在各环节有效嵌入,

    知识、技术等要素的外溢效应无法在基地局域空间内得以释放,从众星捧月式互动逐渐演进为群星璀璨式协同的实践例证还比较鲜见,这也制约了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韧劲与后劲。其次,

    由于缺乏技术、经验的长期累积以及龙头企业的助推,部分基地(企业)在新增长点的培育上拿捏不准,而各类园区在国际化拓展方面的主动意识也不够,普遍认为企业国际化纯粹是一种市场行为,

    因而大都采取被动式的事后管理与服务模式,

    企业间的定期交流平台与常态化合作机制较为滞后,管理部门在市场环境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最后,产业融合的推进工作不够彻底,尤其是“产业+互联网”融合还不到位。虽然众多企业将智能制造作为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方向并积极开展互联网提升计划,

    但普遍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过多拘泥于技术操作层面,互联网情境下的产业生态链打造力度不够,相关产业与区域文化的深层次融合也未得到重视。

    政府在越位与缺位之间存在两难。首先,

    由于江苏的各类基地点多面广,一些先进制造业基地虽在系统内有一定的认可度,但更多的只是挂块牌子,实质性利好与优惠政策也只是“洒洒花露水”,再加上主管部门重审核轻服务,

    习惯于末端治理的工作作风以及地方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有条件的地方在申报时积极性并不高。其次,资金和人才等发展要素的制约。苏州的轨道交通装备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常州的工业机器人先进制造业基地都将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环节视作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但要抢占这一制高点投入巨大,有条件的地方已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渠道市场化等途径逐步解决,但大部分地区在资金方面尚有较大缺口,政府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雪中送炭”式资金扶持,而现有纯政府背景的专项资金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最后,在人才体系方面,一些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不是很优越的地区,

    高端人才吸引难度更大。总体而言,

    现阶段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步子迈得不够大、不够实、不够新,有效市场与有为(巧为)政府的合力尚未普遍形成。

    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首先,以占比最高的装备制造行业为例,很多细分行业在系统内有一定知名度,

    但国际影响力乏善可陈。比如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中的部分龙头企业,虽然技术精细化、柔性化和智能化程度与日俱增,

    但其自身并未掌握许多行业核心技术(内核落后),

    这一现象在苏南一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也比较突出,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现象比比皆是。其次,产业链攀升必须要自主创新,

    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与协同推进,但多数先进制造业基地之间的链式协同创新与资源整合效应尚未显现,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的制造业联合创新中心还寥寥无几,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仍是凤毛麟角。由于公开透明的低成本服务体系的缺乏使得企业运营成本很难降低,

    多数企业创新活力明显不够。最后,

    鼓励创新与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一些创新的成功做法与先行模式未能得到很好的复制推广,很多企业对持续性自主创新未能形成稳定的预期。

    三、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思路与对策

    深入贯彻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以向“自主创新”借能力、向“结构调整”借动力、向“高端人才”借智力、向“信息技术”借推力、向“金融服务”借支撑力为主旨,立足于区域特色,

    树立技术、产业与管理先进性的全球标杆意识。

    。具体思路

    深化具有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本质内涵与目标定位。先进性是前提,

    国际竞争力是目标,

    协同打造是途径。应以《中国制造江苏行动纲要》为蓝本,突出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模式以及“专精特新”的高端发展理念,立足于区域特色,树立技术先进性、产业先进性与管理先进性的全球综合标杆意识。

    以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着力于培育一批世界级企业(园区),基于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以“产品―技术―品牌―标准”的国际竞争力为逻辑主线,

    分阶段、多渠道地在国际上打开局面。同时,政府部门应有重点、分阶段地扶持有条件的基地,要有实质性的利好和举措,使企业产生内在的驱动力,

    而不只是“撒胡椒面”,

    一味追求增量扩容。

    优化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空间布局与产业关联。在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空间布局上,

    应以园区对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国际竞争力形成有效支撑为抓手,以人才、核心共性技术为突破口,以市场为主导,

    从省级层面进一步统筹协调并优化基地的空间布局与产业关联。具体而言,在广域空间上应紧密结合江苏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尽快形成以原有基地为点,以沿沪宁、沿江、沿东陇海和沿海为主轴线,

    以区域城市群为面的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布局模样。对于局域而言,应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

    以产业链的补短板、强特色、重集成为主旨,

    加大补强链式招商的力度,力争做到小集中大配套,提供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价值链、空间链与市场链的链式整合,

    并尽快形成以基地为核心,其他相关企业依附的“核心―”结构,

    有效释放产业关联效应与空间外溢效应,极力打造一两个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强化各级政府的主动服务和精准服务意识。政府在工作上应打破一些惯性思维与条块分割,勇于创新、多措并举、主动牵线搭桥,

    尤其是在与海外制造企业的先进技术对接融合等方面应全方位打通服务通道并建立全程跟踪与服务的长效机制,熟悉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协助企业进行国际化市场的培育。同时,

    在国际化引人时应给足扶持政策(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结合)并且注重团队形式或整体解决方案。此外,政府也应不遗余力地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交易成本与企业运营成本。而对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可支持其在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开发等方面搞一些“试验田”,

    用知识、技术及政策的外溢效应使更多的配套企业来吸附,努力搭建资源整合与产业链延伸相统一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样板房”,

    引导市场把资本引入潜力大、成长性强、技术标准高的产业,实现政府搭台与企业登台的无缝对接,并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并逐步推广。

    细化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链创新体系,

    进一步优化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强以“三平台”为主导的优质“产业公地”建设(对接国际制造业最前沿的合作平台、研发平台和转化平台),加强创新主体间的常态化交流合作。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国际一流、规模与品牌位居世界前列、引领产业跨越发展的创新型企业(阿里巴巴、华为、中兴之类),

    鼓励这些企业进行多元化海外投资促使“微笑曲线”向两端延伸。同时,应进一步发挥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在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

    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此外,应从辩证统一的战略高度来同时打造“一中心”、“一基地”,

    使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企业紧密衔接,形成中心与基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突破路径

    鼓励企业向高端生长,延伸产业链来提升竞争力。

    以“大项目引进、大项目带动、大服务支撑”推动基地向“高、大、优”迅速成长,

    并通过龙头企业在重点链条上选择具有集聚化的产业节点,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增加技术共享、产品配套的可能性,进一步拓宽、延长与联动产业链,

    如苏州轨道交通装备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有轨电车的整车制造为重点实现精密制造与先进制造的小集中大配套,并从原有单一的项目经营向全产业链纵深打造转变,成为国内有轨电车技术标准的制定者。

    此外,基地企业也可通过资源整合、跨国并购、联合、控股等形式做强做大骨干企业,

    如三一重工和中船重工先后入主南通海上能源装备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打造海上风机生产的标杆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迅速提升。

    鼓励企业向市场扎根,以创新供给引领需求。

    要求企业审时度势、极力打造高技术含量与高市场竞争力的“撒手锏”产品。例如,南京天加空调建成我国首个国际最高等级级的超净环境集成系统,为我国微电子芯片、生物制药产业升级以及石墨烯、激光核聚变等技术研究提供保障。常州金石机器人公司避开国外在关节机器人上的垄断优势,

    瞄准先进制造企业“无人工厂”和“立体仓库”的发展趋势,

    通过桁架机器人的创新供给占领智高点,并成立了机器人零部件超市和成套设备展示中心来纵深引领市场需求。此外,园区和政府应协同推进市场环境的优化,

    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经受锤炼和考验,并在品质鉴定、产品推广、资源整合与电商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好相应服务工作,

    在制造共性技术供给和各类技术服务支持等方面学会“养企”。

    鼓励企业向特色发力,

    精益求精培植“工匠精神”。省市联动,

    固化已有个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一极多点、错位发展、差序竞争,

    合理界定市场与政府的边界,为先进制造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理念奠定基础,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特色优势。

    这一方面可借鉴浙江特色小镇与广东专业镇的建设模式,从产品特色向产业特色及产业链特色立体化拓展,从而灵活有效地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使得江苏不仅仅是特色产品生产加工中心,而且应成为特色技术和价值的创造中心。

    对企业而言,要善于“借力”与“发力”,学会嫁接集成特色。

    此外,

    像德国与日本在塑造特色、打造制造强国过程中,

    工匠精神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先进制造企业而言,要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环节和企业文化中来。

    。保障措施

    优化布局,

    建立联合推进机制。首先,着力消除行业和市场的“玻璃门”和“弹簧门”,进一步形成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衔接的基地空间布局,

    将基地建设的整合、扩容、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整合各方资源,

    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联合推进机制。参照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设置办法和条件,尝试吸收国家、省级层面和各所在市的著名专家以及有关企业家参加,

    为重大政策制定和组织技术攻关提供决策咨询。加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督促检查和考评,

    加强跨地区、跨行业的动态跟踪分析,完善产业发展的监测体系。最后,

    进一步细化先进制造业基地考评细则,除了经济指标外,还应加入一些生态环保以及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并增加基地自评和互评等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考评内容。

    创新制度,完善要素支持体系。

    首先,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现有各项专项基金在渠道不变、使用格局不变的前提下应确定一定比例优先支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并在贷款额度、期限及利率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

    可尝试依托产业投资基金形成资金杠杆,通过定向增发解决重大项目的资金瓶颈(重庆经验),也可考虑项目的适时介入。

    其次,对于一些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的企业,可在能源价格、项目招投标、土地综合利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尤其是对那些产品标准被认定为全国行业标准的企业或积极实施名牌战略的企业。

    最后,政府可牵头成立一些产业联盟,使得利益相关者在产业链各环节能够资源信息共享。同时,尽快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端产业创新人才,

    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为补充,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终身培养培训体系。

    强化配套,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主动接受上海自贸区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程中的各种溢出效应,抓紧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际化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共性关键技术支撑。着力制定一批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积极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

    极力缩减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也要加快创新平台和“走出去”平台的建设,创新合作机制以推进产业联盟建设,实现创新资源的全面对接,

    使得先进制造企业有能力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同时也有机会在更高的平台上去与世界顶级企业互动对接。

    此外,也要着力推进政府管理服务改革,重在事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着重构建“市场友好型”产业政策,注重相关政策制定的创新性、针对性、延续性和协调性,

    为基地企业创造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