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风筝

顺风相送三千里,一出家门万丈高
中华第五大发明,原来是它!

    哈喽,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夏萌姐姐。
今天,夏萌姐姐要带你们去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的江西上饶去放风筝,喜欢的小朋友,赶快跟上吧!
    话说,有一天,阳光娇艳明媚,空气清新润朗。诗人高鼎在村外悠闲的散步,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蓝天碧空如洗,把整个田野映衬得更加亮丽生动。莺儿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飞翔,发出悦耳的鸣叫声,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高鼎被这千姿百态的春天所迷住,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放得高些,再高些!”忽然,高鼎听到了孩子们的嘻笑声。循声望去,只见几个放学早归的小童,正趁着和暖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一个孩子拉着风筝线,另一个孩子展着风筝,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高鼎被乡村孩子们无拘无束的欢笑声所感染,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诗兴大发,随即吟诵出了著名的七言绝句《村居》。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的意思是:“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今天浙江省杭州市人。诗人晚年遭受朝廷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江西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城市的村庄里,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风筝源于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五代时,李邺在宫中以线放风筝为游戏,并挂上竹哨。当风筝升空,风吹竹哨,发出动听的筝鸣,“风筝”一名便由此而来。
到了唐宋,放风筝十分盛行。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的霉气,风筝也成为古代人们节日避邪的一种护身符。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也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放风筝的场面。明清时,风筝渐趋全盛,制作更加精巧。慈禧太后为庆祝自己的寿辰,还专门叫民间艺人为她制作“女寿星骑仙鹤”的风筝。
不过,自古以来风筝不仅是娱乐游戏,而且与军事还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大将韩信利用风筝测量敌方宫殿下面的地道的距离。在垓下之战中,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汉军用牛皮作成风筝,装上竹笛,迎风作响,并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项羽大败,最后在乌江自刎,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元朝时,风筝传入西方,被列为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至今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一块说明牌上还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诗人高鼎隐居的上饶,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境内拥有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此外还是个名人辈出的灵秀之地,这里仅历代宰相就有23人,还有写出“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唐代诗人王贞白、宋朝哲学家、教育家的朱熹。
现在,山东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从1984年开始,那里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世界最大的风筝博物馆也在潍坊。
好了,小朋友们,一年一度春风到,借得彩鸢上九霄。在明媚的春光里,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吧,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今天还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切记要选择宽敞平整非交通道路上放风筝r,千万不要在机场旁、电线杆附近、火车道旁、高楼顶或闪电时放风筝,以防意外发生。
   好了,小朋友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节目的最后,咱们一起再来诵读这首诗吧。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2]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