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为人处世发生误解误判

如何避免为人处世发生误解误判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人和人之间经常会闹误会,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对人对事的这种误解或误判是怎么发生的,按照老规矩,咱们先分析一个案例。

 

有家公司要提拔中层干部,名单里排在第三位的是人事部的负责人老丁。公司的总经理就觉得老丁这个人工作多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而且能力出众,沉稳干练,擅长处理复杂问题,以前因为卡学历、卡年龄在提拔干部的时候老丁吃过亏,错过了两次机遇,这一次一定要把他破格提上来。不过在领导班子内部讨论会上边,集团公司一位新来的副总却提了反对意见,他对老丁的评价就是这个人能力确实不错,但是情商偏低,做事鲁莽,不善于跟同事协调配合,缺乏必要的高度和眼光,非常不适合担任分公司领导职务。公司经理对新来这位副总的评价感觉到很惊讶,因为作为一个新来的领导,又隔着管理的层级,他跟老丁接触并不多,了解也不深,为什么会有这样鲜明的负面评价,这件事确实耐人寻味。

 

那么接下来他就跟这位副总进行了私下里的深度沟通交流,后来就发现了负面评价事出有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老丁跟这个副总去成都办事,飞机晚点,入住酒店已经是深夜,本来大家都已经很累了,但是老丁关于第二天的一个日程问题非要跟副总汇报一下、商量一下。副总就觉得老丁小题大做,而且双方在第二天下午的安排上发生了一点分歧,这个老丁说话声音很大、大喊大叫的,让副总觉得很刺耳,最后居然摔门而去。你看站在副总角度来讲,这个下属老丁确实挺不像话的。

 

不过作为很了解老丁的上级领导,公司经理给这副总讲了两个重要信息,针对这次事件他已经跟老丁进行了深度的交流:第一个信息,老丁并非小题大做,副总是新来的并不了解情况,第二天下午那件事情看似平常,其实风险极大,就是因为老丁的力排众议、妥善安排,所以才把这事顺利办成了;第二个信息,老丁并非跟领导耍态度,他说话大喊大叫是因为老丁有一个耳朵小时候受过伤,半夜坐飞机听力严重下降,所以他说话声音才那么大,至于说摔门而去那更是误会,那一天风很大,老丁出门的时候后边的风一下把门就撞上了。把这些细节问题都讲清楚了,副总对老丁的成见一下就消除了。

 

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会看到人和人之间的误会往往是因为一些小事,我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关键事件形成基本判断,然后再把这个判断做延伸推广,形成对一个人的整体评价。总体上讲就是三个步骤:第一分析过程,第二归因过程,第三泛化过程。

所谓分析过程,就是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内外部的各种因素进行理性或者感情分析。

所谓归因过程,就是把这个人的行为表现做内部外部的归因。研究一下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是外部因素推动的还是内部因素造成的?在内部归因的时候,我们往往又会进行能力归因或态度归因,对方的表现不好到底是能力的原因还是态度的原因,是性格不行、价值观不行,还是责任感不对、格局不对?

所谓泛化过程就是我们把一件事情的归因得出的结论,广泛地拓展推广到这个人的其他方面。判断一下他做人做事是不是一直都这样,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评价。

 

很显然前面说的副总在三个步骤上都出现了偏差:在分析过程中过分情绪化,有点激动、有点愤怒;在归因过程中进行了过度的内部归因,进行了非理性的上纲上线;随后在泛化过程中,进行了以偏概全、有点不合理的过度泛化。这样一来,很显然误会就产生了。

 

大家看看三国故事,刘备用庞统去当县令,差一点把庞统末位淘汰;孔明用马谡去守街亭,结果马谡吃了败仗,这两个反面案例当中都有典型的归因过火、泛化过度、还有情绪色彩过浓的因素在里边。从总体上讲,要避免误会和误解,我们必须要把握这三个要点:分析过程,冷静理性;归因过程,内外兼顾;泛化过程,把握边界,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