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书》【《与人书》-《鹧鸪》 - 唐·郑谷】

《与人书》

宋·黄庭坚前承谕作《木假山记》跋尾,以明允公之文章,如天地之有元气,万物资之而春者也,岂可复刻画藻绘哉! 往年欧阳文忠公作《五代史》,或作序记其前,王荆公见之曰:“佛头上岂可著粪?”窃深叹惜,以为名言。凡作序、引、后记,为无足信于世,待我而后取重尔! 足下深谅之。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有《黄山谷集》等。谕:告谕,敬辞。《木假山记》:苏洵散文篇名。跋尾:书于文字后的短文。明允公:即苏洵。苏洵字明允。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王荆公:即王安石。王安石封荆国公。“佛头”句:“佛头著粪”语出《景德传灯录》,后比喻轻慢、亵渎之意。引:文体名,与“序”相近。【析点】 木经水腐虫蚀、风化破折后,状若小山。苏洵买之于溪叟,名之为“木假山”,因有所感,写了《木假山记》。文章借物抒怀,以木之升沉遇合,穷通寿夭自况;以木假山的三峰自比“三苏”的才能与品格,意在说明天之生材甚难的道理。这篇文章早在当时就成为议论文的名篇。想必黄庭坚的友人深爱此文,故写信请他为该文作跋。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对苏老文章的立意和章法深为谙熟,为苏文作序应该说再合适不过了。然而,他却写了这封回信,表示拒绝。作者开篇明旨,认为“以明允公之文章,如天地之有元气,万物资之而春者也,岂可复刻画藻绘哉!”指出既然原文意旨鲜明,就无需别人再啰嗦补赘,否则,只能是画蛇添足、浪费笔墨。接着作者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举出王安石批评庸者为欧阳修《五代史》作序的愚蠢行为是“佛头上著粪”的事例,令人更加信服的同时,又不失风趣幽默,在笑声中免却了友人因遭拒绝而生出的尴尬与不快。末句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为苏文作跋以取重于世,饱含了作者对苏老人品、文品的敬重与推崇。全文语言简练明畅,行文崎崛有致,可谓辞约而意丰,言短而情长

《鹧鸪》 - 唐·郑谷

唐·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鹧鸪〕我国南方的一种鸟,性喜暖畏寒,其鸣极似“行不得呀,哥哥。” 〔青草湖〕即巴丘湖,在今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今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舜帝偕二妃南征,死于苍梧,二妃溺死湘江,故称建于江边的祠堂为黄陵庙。这首诗是郑谷的代表作。它描写了鹧鸪在凄冷中的悲哀处境,借此抒发了游子在异乡的慨叹。郑谷当时曾因此诗而赢得“郑鹧鸪”的美称,可见此诗在郑诗中的地位。诗的首联首先借“暖戏烟芜”的典型情景写出鹧鸪喜暖的习性,又以“锦翼齐”直接描写勾画了它的美丽的外貌。第二句借与山鸡的对比,写出它品格的高洁和内在的美。为下面它的凄楚和悲啼的描写埋下伏笔。“品流应得近山鸡”七字写得简洁明快,把许许多多的语言尽含其中,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形象。诗的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二句,以“雨昏”和“花落”交待时间,以“青草湖”和“黄陵庙”交待地点,以“过”和“啼”写动作。这样,鹧鸪的形象就被很好地描画出来了。“雨昏”或花落时节,天气一定是寒冷的,这时喜暖畏寒的鹧鸪便受到寒冷的侵袭。雨昏时,它飞过湖去,想找到一个安身之处,终无所获,所以它在风雨中飘摇。花落时,它在黄帝陵中避寒,但因此处比其它地方也温暖不了多少,所以他就哀鸣悲啼。诗人抓住这两个有代表性的情景,形象地反映出凄风苦雨中游子的悲惨生活,对他们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两句诗暗示出诗人创作的意旨,是本诗最精妙之处,难怪金圣叹在评及此诗时说:“相传郑都官当时实以此诗得名,岂非以其‘雨昏’‘花落’两句?”诗的颈联“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两句,把笔转向对闻鹧鸪者的描写。写出他们闻见《山鹧鸪》词时的感受。“征袖湿”和“翠眉低”写了两个细节,这两个细节足以表现他们对曲调的理解,表现他们对鹧鸪处境的同情。从反面看,这首词中的鹧鸪处境一定十分凄怆,惟其凄怆才能引起听众这么大的心灵的共鸣。他们和鹧鸪有着同样的命运。一个身在异乡为异客,倍受凌辱,一个征夫在外,久役不归。这里诗人把物与人的描写溶为一体,分不清是在写人还是在写物,是在写他人之思,抑或是在写自身的感受。这种情感的呼应与溶合加重了诗的感情比重,使诗的主旨更加显明。诗的尾联,在完成诗的意旨之后,把视野扩展开去,转向写自然的景观。“湘江阔”使“相呼相应”之声更加空旷凄清。而“苦竹丛深日向西”,使人想象到鹧鸪所面临的景况:太阳慢慢地向西移动,漫长的、更加凛冽的黑夜即将来临,苦竹丛中没有可供栖居的一席暖地,它们将向那里去呢?它们将如何熬过这漫长的冰冷的夜晚呢?金圣叹说:“咏物诗中,多半是咏人之句。”从这一联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游子征人面临的境况表示深切的关注。他没有明言,而是借一句意境深广的诗来表现,显得余味无穷,它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余地。此善作诗者也。而金圣叹在评此诗时说:“我独爱‘苦竹丛深日向西’之七字,深得比兴之遗也。”此善说诗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