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最开始哪个媒体报道的(袁隆平去世一周年)

袁老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 但他就像从未离开一样。 我们还清晰记得。他脸上荡漾开来的笑容。和那爽朗的笑声。 岁时。他称自己是“后。算资深帅哥。” 颁奖台上。致谢词的纸卡住了。翻不过去。 他嘟囔一句“麻烦死了”。瞬间逗笑了全场观众。 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时睡着的可爱袁爷爷 有人问他出名后的感受。他扶着额头说: “人一出名就麻烦了。好多人见到我。就问我是不是袁老师。我不敢说不是。也不说是。 我就说有点像。有点像。” “吃播”袁爷爷 风趣幽默的袁爷爷。早已圈粉无数。 今天。我想聊一聊袁爷爷不为人知的一面。 就当再做一场梦。让你我跨越时空。与他再次相聚。 “纪念日达人” 年轻时。袁隆平在学校任教。相亲却屡屡碰壁。三十岁还没成家: 他肤色黝黑。身材枯瘦。又不拘小节。 平常衬衣脏了。就翻过衣领接着穿。上课没板擦。就用袖口擦。 再加上家庭成分不好。不少姑娘都对他避而远之。 经人介绍。他遇到自己的学生邓则。 这份缘分。早有伏笔。 多年前的夏日。袁隆平带领学生们去游泳。邓则不小心磕到水里的石头。腿受了伤。 袁隆平立即跳入水中。将她救起。温柔安抚。 邓则看重袁隆平的人品。两颗心逐渐靠近。 在那个看重出身的年代。同样“成分不好”的两人。背后总有指指点点。还有人嘲讽道:“物以类聚”。 袁隆平却霸气牵过邓则的手: “我们大男大女。谈情说爱正正当当。我就是要扩大影响力。免得人再来追你!” 相恋一个月。两人便结了婚。 没有新房、没有家具。邓则穿着一身旧球衣。嫁给了袁隆平。 生活贫寒。但彼此的温暖。足以抚平世俗的褶皱。 白发苍苍之时。邓则依然记得丈夫年轻时的许多贴心细节: 一起游泳时。袁隆平会带上一把剪刀。 他早早考虑到。河里渔网多。万一妻子被缠上了。可以帮她剪断渔网脱身; 家里刚装好热水器。自己洗澡时。两三分钟没有流水声。就能听到袁隆平高喊自己的名字—— 他担心煤气泄漏。害怕妻子有任何闪失。 从青丝到白头。携手年。两人的爱情让儿孙羡慕。 家人称袁爷爷是“纪念日达人”。 他自己穿着十几块一条的T恤。不在乎生活细节。 然而每到生日、结婚纪念日等重要日子。他都会精心为妻子选择礼物。 某次采访。袁隆平迟迟未到。 后来记者才知道。那天是邓则的生日。袁隆平带着夫人一早出门买礼物去了。 邓则奶奶展示袁爷爷买的戒指 当年结婚时的简陋条件。是他心底的遗憾。 银婚纪念日时。他特地跟妻子一起。去补拍了一套婚纱照。 去菲律宾开国际会议。他也会记得给妻子买漂亮裙子。 担心尺码不合适。他干脆买了两件。霸总式地告诉妻子:“哪条合适穿哪条。” 袁爷爷儿媳说:在家被照顾的是婆婆 哪怕在外人面前。袁爷爷也毫不在乎地“秀恩爱”。 岁的生日宴下。他挖下第一口蛋糕。随手喂给妻子。 他会认真向别人介绍妻子:“这是我的贤内助。” 还会在信中。表达对妻子的感激: “家中老母和年幼的孩子们。全靠你当家和照顾。 我经常在想。有你这样一位贤德的妻子。这的确是我和全家的幸福。” 这不仅是对妻子的赞许和肯定。也夹杂着几十年来。聚少离多的无奈。 数十载光阴。他将太多心血。倾注在了科研上。 “稻田里的拓荒者” 留寸头、穿粗布衣服的袁隆平。俨然一副普通农民的打扮。 但其实。袁隆平出生在教师家庭。父母皆是知识分子。母亲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 一场抗战。打破了生活的平静。袁隆平随着家人一路逃难。 恰逢自然灾害。所到之处一片衰败。人们食不饱腹。只能吃糠食、挖野菜。甚至啃树皮…… 饥饿。是一道时代的伤痕。 在人们眼里。金元宝都比不上一口饭宝贵。 看到有饿死的孩子。倒在路边。袁隆平的内心被深深刺痛。 饥荒的惨状。让他决心学农:一定要让中国人不挨饿! 一次在水稻田里。他偶然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稻穗比普通水稻大许多。 “如果所有水稻都能结这么大的穗子。那该有多好啊!” 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却遭到人们的嘲笑和质疑—— 在当时。早有国际权威专家下了定论:“水稻没有杂种优势。” 美国、日本科学家开展的杂交水稻研究。也均以失败告终。 因此。有人鄙夷地嘲笑他:“可惜人不吃草。人要是吃草。你这个杂交水稻大有发展前途。” 袁隆平不顾他人的讥讽。毅然开展实验。 一场希望渺茫的征途。就此拉开序幕。 七月盛夏。烈日炙烤。天空像悬着火球。 袁隆平挽起裤腿。赤脚踩在水田里。他弯着腰。拿着放大镜。大海捞针般地。在成千上万株稻穗里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 蚊子、蚂蟥的叮咬。导致他患上严重的皮炎。 “睡前需要用暖水瓶的瓶塞。把自己烫一遍。否则就会奇痒难耐睡不着。” 长期泡在冰冷的水稻田。再加上饮食不规律。袁隆平得了肠胃病。只要在外面吃东西就会腹泻。 但努力没有白费。两年后。他终于找到了株雄性不育水稻。 谁知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却遭到了致命打击。 正值十年特殊时期。造反派看不惯袁隆平的水稻研究。 一群人闯进袁隆平的实验室。将他精心培育的实验秧盆全部砸烂。 得知多年心血毁于一旦。袁隆平如孩子般嚎啕大哭。 邓则从满地碎瓷片中。挑出两颗残存的秧苗。 两人趁着夜色。摸黑把秧苗偷偷种在苹果园的臭水沟里。才算挽回了实验成果。 第二年。袁隆平将收获的种子扩种到田里。 一个暴雨天。人人急着往家跑。袁隆平却急匆匆跑到田里。确认秧苗无事才放心回家。 次日清晨。他早早来到稻田。却发现秧苗全都被人拔光了。 他与妻子苦苦找寻。却一无所获。 最终。他在水井里发现有棵残缺的秧苗。便不顾危险跳入井里。将它们捞了出来。 数十年间。袁隆平熬过太多无人知晓的难关: 为了寻找合适的光照。他多年来与妻儿分离。背着腊肉做粮食。辗转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为了更快地育种。他把种子绑在身上。用自己的体温给水稻催芽。以至于腰椎都出现问题。 …… 经过几十年的血泪积淀。这才有了我们熟知的“杂交水稻”。 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袁爷爷? 网上总有人质疑: “袁隆平不过是一个种地的农民而已。有必要那么夸吗?” 甚至有人看到袁爷爷换了华为手机。就将他骂上热搜。 我们没有经历过饥荒时代。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长辈。总会捡起掉在桌子上的米粒吃。 图源:遭遇饥荒的非洲儿童 来看一组数字。 、、、、公斤…… 这是袁爷爷水稻产量的增长数字。“比年代。提升了三倍。” 他用占世界%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上%的人口。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 有人说:“中国种植水稻四千年。年没能解决温饱。直到袁隆平的出现。” 还有人说:“在古代。袁爷爷是要封神的。” 袁爷爷生前致力研究的“海水稻”。更是让盐碱地等农业荒漠。变得稻花飘香。 然而。总有人斥责:“水稻产量已经够了。他到底图什么?想再拿几个奖?” 面对繁多的质疑。袁爷爷不得已。亲自写文章回怼:《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 在结尾处。他写道: 超级稻研究事关国家荣誉和粮食安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绝不会退缩。 耕地在减少、农民在减少、气候在变化。那些随口乱喷的键盘侠。又怎知道。袁爷爷。多么担心我们未来会吃不饱饭? 眼前丰衣足食的他们。记不起能够吃饱饭的原因。也听不到远方的哭声。 你知道吗? 越南、印尼、美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国家。都种植着杂交水稻。 美国人将“中国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 马达加斯加最大面值的新货币。印着代表袁隆平的稻穗图案; 非洲人给了袁隆平一个专属名字:Father(父亲)。 杂交水稻。如同一张名片。彰显着中国的科技实力与大国风范。 如袁隆平所说: “‘杂交水稻之父’的称谓也好。各种名目的科学大奖也好。都不重要。 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和尊严。” 袁隆平荣获世界粮食奖 他拿过太多世界级的殊荣。却将名利视为过眼云烟。 年代。美国人曾经想买杂交水稻的专利。询问:“杂交水稻发明权的享有人是谁?” 中方工作人员答:“属于中国国家。” 倘若卖掉专利。袁隆平的财富可媲美比尔盖茨。但他选择让它造福每一个中国人。 千万奖金。捐给研究机构。国家奖励的别墅。改造成科研中心。 他穿着块钱一件的打折衬衫。用着两元店里买来的梳子、镜子。沙发破皮了也不换。 他最常说的话是:“理想可以高雅一点。可以不用向钱看。” “我们科研人员不讲究这个。” 有栏目。曾为袁爷爷拍了纪录片。 采访时。记者询问观看感受。他淡淡地说: “我没看。也不是太想看。看那个太耗费时间。我大部分时间要到田里去。” 岁的高龄。袁爷爷依旧几乎天天要田里去。去看每亩穗数、谷粒大小、是否有空壳。 早已是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依然全年无休: “要加倍努力工作。我这位老人现在也要与时间赛跑。” 去年三月。袁爷爷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不小心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 住院期间。他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 “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 某天。听到护士回答“℃”。他着急地叹气:“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回想时。护士流下眼泪: “他自己身体那么不好了。还在时时刻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 袁爷爷没有遗言。他一生没有想过退休。临终前。才满怀遗憾地说: “我杂交水稻也没搞完。我要退休了。” 奇迹并未降临。袁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 送行那天。人们自发站立在雨中。哀恸地喊着:“袁爷爷。一路走好!” 一位女孩哭着跑步。追随灵车。陪袁爷爷再走一遍长沙城。 一对夫妻从外地驱车小时赶来。只为给袁爷爷献上一束鲜花。 一位小男孩不顾自己淋湿。小心地给袁爷爷的照片打着伞。 出租车司机自发免费接送前来吊唁的人 殡仪馆前。鲜花汇成了海洋。 书信上。不知是雨滴还是泪滴。 一位前来吊唁的男子说:“这些鲜花表达的不是简简单单的祭奠。是民心!” 网络上。无数人哀悼着: “听着您故事的孩童长大了。我们会顶起国家的未来。” “我中午把饭乖乖吃光了。” 袁爷爷离开了。但无数年轻人。因为他选择了农业。 他的儿子。追逐他未完成的计划。来到偏远处的盐碱地。继续实现父亲的“稻下乘凉梦”。 袁爷爷心爱的小猫袁花花。还在等爷爷回家袁爷爷心爱的小猫袁花花。还在等爷爷回家 面对袁爷爷受到的尊敬。也有网友不解。在知乎上提问:“袁隆平是否被过誉了?” 有人回答: “不是袁老被过誉了。而是像袁老这样的人。和他一样的科研工作者们。受到的关注实在太少太少了。” 心忧天下、不图名利、永不止步。这才是我们真正该追的星。 今天。袁爷爷去世一周年了。 我们会永远记得。有人曾为我们能吃饱饭。用了一生的努力。 别浪费粮食。别让我们的后代。忘记袁爷爷。别让他最担心的事真的发生。 好好吃饭。认真生活。“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来自人间的怀念。” 新闻来源:视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