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范范文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范篇

世纪年代开始,规划学、地理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学者逐步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相关问题展开了持续的研究,其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因素、配置模式、设施的可达性和配置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是关注的焦点。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是选择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进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的前提。()研究了公共投资政策选择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状况的影响,

提出收益和成本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等人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因素主要有需求、成本和设施配置福利等[]。()等人对安卡拉城市居民对于公园和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现状感知进行研究,发现服务设施的使用群体特征和需求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有较大影响[]。

()等人在对城市蔓延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成本的关系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美国个郡县~年间城市发展对城市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人口密度、城市化区域范围的空间延伸、行政区域碎片化等因素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有较大影响[]。空间可达性是度量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合理性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年代以来,

西方学者开始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类型、影响因素以及可达性测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如:()对公共服务设施区位配置模型中的可达性聚合和分散问题进行了探讨[]。英国()等学者运用两步移动搜寻分析方法(-,方法),

研究基于可达性空间分析的交替性人口分布对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影响的测度模型,并以威尔士南部的卡迪夫地区为实证区域,检验城市里若干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分区密度模型倾向于显示可达性较低的分数,但具体模式取决于地方因素,

在某种程度上还取决于模型假设和方法论[]。()在社区正义、分布正义和社会权利的理念框架下,尝试对阻碍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城市贫困地区居民获取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处于劣势地位的城市贫困阶层来说,无论是普通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还是服务于个别集团、个别阶层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都受到金融环境、收入、地位等方面的影响[]。

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研究为评判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科学合理与否提供了借鉴,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价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衡量标准,随着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逐步进入配置后效益研究阶段,可达性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世纪年代以来,学术界开始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探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模式与机制。()等人于年夏天对英属北哥伦比亚乔治王子城的公民信仰、对公共服务的态度和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

并运用一种简单的线性模型分析出公众对市、省和联邦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表明自下而上的配置模式优于自上而下的模式[]。()对纽约市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即使是纽约市地价最高、可达性最好的地段,也可以为非营利公共服务设施提供配置的空间,

但是,由于可达性和办公空间的成本约束,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在选址方面,主要选择位于私人公司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地段[]。

()等人对发展中国家除政府以外的机构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的“非政府、非营利”()机制进行研究,发现非政府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供给的经典模式有以下要求:协作、透明的供给记录、有责任心的建设人员、适度的设施规模、专业化的管理和外部监督[]。-()等人对城市交通设施中的公平性问题及其对现代交通设施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优化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网络点集的面状交叉口模型()来配置连续道路网附近的公共交通设施,

以确保面域需求目标的完全覆盖[]。伴随着高度的城市化,

西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建设进入稳定发展期,

城市公共服务配置研究也随之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学术界开始探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后续效应即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评价研究。()提出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中心的设计中,

规划师应当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建立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效率与公平的评价指标,

如:配置规模与空间区位的选择,他还指出,

公平原则在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实践中显得更为重要[]。()等人从居民对于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设施满意度的角度,

建立了一个基于服务对象满意度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机构的服务效率评价模型,对喀麦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机构的服务效率进行了评价。-()等人认为实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公平配置是城市规划师要实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结合和空间分析模型,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达性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相对公平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以建立综合平衡指数,为规划者分析现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对公平状况[]。-()等人认为一个准确的公共设施服务范围可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他们运用网络分析和空间句法来分析道路整合下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提出一种基于和空间句法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勘测评价方法[]。()等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创建一个选址模型,用来评价建立在华盛顿皮尔斯郡的一个社区老年人预防设施项目,结果表明,

技术可以用来决定确切的行程时间,同时可以促进社区预防设施选择地点的可达性和利用目标人群达到最大化[]。

国内研究进展

受西方学术思潮和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建设实践的影响,

国内学者从年代末开始关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世纪以来,随着“服务型”政府、“友好型”城市建设理念的流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现状、影响因素、规划布局、配置标准以及配置评价等方面。

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现状情况进行分析,

找出现状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提供借鉴。学术界主要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分类、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空间分异研究方面,

高军波()等人以广州市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社会生态学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不同阶层社会群体居住单元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社区地位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及可达性之间呈非完全一致性[]。

应联行()通过对杭州城市社区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杭州城市社区存在社区建设与规划脱节、社区建设与管理脱节、社区配套设施与需求脱节等问题,提出要加强社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李薇()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

结合北京市的案例,通过规划指标对比和现状剖析的方式,

分析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和实际规划建设中,存在规划指标配置相对较低、针对性和前瞻性不足、缺乏公益性和便民性、规划单元与行政单元不对应以及规划、管理、执行部门分割等问题,从明确项目、统筹规划、完善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建议[]。李曌()通过对西安市中心城区社区内为老龄人口设置的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情况进行调研,

提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层次、细化项目设置、完善政策法规、推动各种政策法规的立法观念及完善老年人福利政策等城市社区老龄人口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建议[]。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是进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规划的前提,总的来说,目前影响我国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也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住区人口规模与结构等经济社会因素。

吕勤()根据苏州市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集宿区)建设的不同模式,分别从使用者对设施的满意度和需求度调查以及对相关部门和集宿区管理者的调研入手,发现集宿区公共服务设施具有选择多样化、管理人性化和使用便利化等需求特征,其需求影响因素有人口结构、价值观念、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等方面[]。

张帆()在对西安曲江新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曲江新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新区的功能分区、收入差别、消费结构和信息网络化的兴起等方面[]。覃文丽()对重庆市大型聚居区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影响重庆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因素等[]。

张少伟()等通过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演变及组成的分析,总结了影响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指标主要有:城镇规模、居住人口结构、居民生活水平、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规模等方面[]。

蔡靓()通过阐述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公共设施配套的关系,提出影响科技园区公共设施配置的要素主要为人群要素、地方要素、发展阶段要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决定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位置、设施配置数量、规模和具体设备配置的过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布局则是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进行调整的过程,可以促进城市空间结构合理调整、保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公平合理地配置。规划学界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探讨。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念方面,

周志清()提出城郊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融入更多经济层面、社会层面的思考,遵循“以人为本”的配置理念,统筹的配置原则、动态的配置过程,促使城郊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良好运营[]。

从集约用地的角度出发,通过整合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结构,

可以优化城市公共资源,实现成熟公共服务设施的多样性和层级性[],巫昊燕()等人从规划导向和规划方法两方面探讨了基于城市分级体系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整合规划方法及其策略[]。

陈弋()提出确立空间上网络化混合、功能上需求层次演进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念,强调从开发区不同发展阶段人群的需求层次演进出发,提供网络化、富有弹性、有机增长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体系,

并以杭州湾经济开发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引导开发区的公共服务体系沿着“公平”和“协调”的方向发展[]。翟坤()指出关注规划背后的市民精神、人文关怀,

实现城市的平等与关爱,营造和谐社会,是滨海新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需强调的重要理念[]。

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方法上,越来越多地注重计算机信息技术、计量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

伍少坤()等人将基于(地理元胞自动机)的城市扩张模型引入到传统的-选址模型中,构建一个动态的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模型框架,探索如何将选址结果建立在动态的、科学的城市形态预测基础上,促使选址结果更具有客观、先见[]。林康()等人基于所开发的公共产品空间布局决策支持系统,

从定量角度深入探讨了不同布局方案所产生的空间效应,以优化公共产品的空间布局[]。刘萌伟()等人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构建了多目标遗传算法选址模型[]。陈旸()提出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到社区体育服务中,

利用的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功能进行社区体育服务设施选址和布局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标准和规范规定了不同层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类别、数量和规模等详细内容,

但是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需求特征的公共服务设施难以用整齐划一的配置准则进行配置,因此,国内学者针对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求客体的城市、居住区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进行了广泛探讨。张大维()等人在梳理了各种社区发展规划理念和居住政策导向后,

从武汉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现状和居民对其的需求现状分析入手,

参照住建部、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规范,

研究了武汉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项目、标准和实施单元,

提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和实施单元建议[]。

王亚钧()等在分析现有有关公共服务设施国家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中心城调整优化和北京市旧城保护,促进新城发展的目标,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别的公共服务设施节地标准[]。武田艳()等对各个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思路、设施种类划分、设施规划标准指标调整以及规划标准的演变历程进行详细分析,

基于不同社区属性、社区居民的需求变化和需求发展趋势探讨了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的设置准则:适用性、动态性和弹性[]。宋岭()等人通过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分析,概括出以必要性、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为主的活动类型,并结合不同年龄组的居民,有针对性地探讨各自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特征,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原则[]。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评价研究主要有公共服务设施的价值评估、空间公平评价和设施配置质量评价等方面。韩传峰()等人以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为例,给出了对城市现存的旧公共服务设施的价值进行评估的计算方法,包括标量评估计算法和向量评估计算法,

并指出应用这些计算方法可以对同类型的一大类公共服务设施做出总体价值评估和详细的分类价值评估[]。陈秀雯()分析了城市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的特点和居民对居住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

同时对国标和国内部分大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项目进行分析研究,

构建了以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如安全性、舒适性等)的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高军波()等人通过构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综合公平指数模型,

借助三维模拟及空间自相关技术,探讨了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格局、公平性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马慧强()等人构建了我国市级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用熵值法对我国个地级以上城市(除拉萨)进行系统评价,发现我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总体不高,空间差异明显;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城市规模存在对应关系且服务质量较高的城市呈“群”状分布[]。

结论与展望

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发现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主要集中于规划学、地理学和管理学等领域。

国外学者关注的重点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配置模式总结、设施可达性研究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价研究等方面;

而国内相关学者主要关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分析,探讨现状配置中的问题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影响因素、设施规划布局、设施配置标准的制定和设施配置评价研究等。

对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流程进行总结,发现城市、居住区和社区各种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流程大致一致,可以划分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现状分析—设施规划布局—设施的管理—设施配置评价四个环节,

但对于新建城市居住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流程和对已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优化配置的流程又稍有不同(图)。国内外学者针对这四个环节选取不同的城市和不同的公共服务设施类型展开了一系列定性、定量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表)。总体而言,经过大半个世纪的研究,

国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体系已经相当完善,相关的配置模型方法也层出不穷。而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起步较晚,在数据库检索“公共服务设施”,可以看到国内关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始于年号敏惠对于铁道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及其准则的制定研究[]。

虽然刚经过余年的发展,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研究的配置理论与方法均不如西方完善与娴熟,但从一开始的简单借鉴国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逐步发展到尝试立足我国国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体系,

相关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研究一般只关注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实证研究的地区和数量有限,也尚未形成较为系统与成熟的理论与研究框架。

而且,

近年来,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似乎遇到瓶颈了,

相关理论研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此外,由于用于深入研究的基础数据资料很难获取,无法进行深入研究,

短期内的研究方法也无法突破。基于以上不足,展望未来,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后续研究应注意拓宽研究案例城市、居住区与社区的类型和规模;

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体系;创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研究和关注数字城市背景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拓宽研究范围。

西方高度城市化使得人口主要集中于大都市地区,

而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且城市化进程还处在加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形”,大城市在城市总数中只占很小的部分且集中分布于沿海发达地区。

相反,在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内陆地区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城市。拓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的案例城市及其居住区和社区的类型、规模,扩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实证研究数量,一方面可以从横向上对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

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纵向上对我们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进行深入研究,为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体系提供足够的实证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体系。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各种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的基本职能之一。

一方面,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不处于相同的城市发展阶段,

且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国情不尽相同,一味借鉴国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配置理论,对于指导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建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经济社会转型与快速的城市化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必要的实践基础,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特色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体系,

将是未来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趋势。()创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研究。

从表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国内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研究均显不足。国内多数学者还是以采用定性案例分析或者简单的“统计性描述”为主,研究数据的获取上以统计资料和国家标准为主,

在研究线路上则主要以演绎方法居多,

且很多配置模型都直接借鉴国外研究成果,

缺乏自主创新。随着研究主体的微观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应该逐步转向定量模型的改进或者行为主义等微观层次,同时,综合借鉴工程技术等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完善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体系。

()关注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进入信息时代以来,

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方式,

整个城市的居住区和社区通过信息网络联系起来,这也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模式。为了更好地与时代接轨,

与居民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时代特征相吻合,关注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将成为数字城市规划背景下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方向之一。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范篇

关键词:旅游度假型;

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逐渐成为百姓提升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构建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旅游配套服务功能,

更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公共服务设施分类

公共服务设施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形成不同的门类。

.按照服务范围及服务等级划分

按照服务范围及服务等级划分,可以分为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经营性质划分

按照经营性质划分,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及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划分

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及新版本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

道路与交通设施(),公用设施()大类。

.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要求划分

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要求,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为“独立占地位置不可调”、“独立占地位置可调”、“非独立占地”三类。

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总体水平偏低,长期以来政府重视的是可以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作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各项公益性及准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

由于政府在基础设施工程上的大量资金投入,造成了这些公共服务设施长期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我国现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如下问题:

()供应主体呈现单一趋势

目前除了政府部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外,我国目前第三部门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存在严重的缺位现象。

()供给总量不足和社会需求旺盛

政府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重点仍然把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公共设施和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上,

而关系提高人民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提供上只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多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没有达到城市平均标准,

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资源共享程度不够

由于条块分割,

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系统之间公共服务资源缺乏长期有效的共享机制,造成功能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均衡、资源配置效率低。

公共服务设施在城市规划层面上的分析

.总体规划层面

大目湾新城在总体规小鞋子观后感划层面,主要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来确定公共设施规划的对象,

作为一个旅游新城,

规划对旅游设施作了较多的分析和研究,规划主要确定公共设施的位置、规模和用地布局,对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并没有制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大目湾新城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主要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版)来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并结合地方规范中的要关规定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分布、项目等级、规模、服务半径及相应的建设要求,

但引导控制的重点还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大目湾新城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主要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版)来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大类。

.设施分级

根据公共服务设施分类,规划以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为重点,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为补充,

对各类设施按照服务范围及服务等级进行分级配置,最后,通过对设施的用地要求进行分类控制。

。指标的确定

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确定主要参考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

但基于大目湾新城为旅游度假型新城的定位,

新城内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确定不能机械套用相关标准,应从城市整体需求角度进行控制。

例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中的行政办公设施、文化设施及教育科研设施指标的确定:

()行政办公设施

大目湾新城以旅游服务为主,主要安排一些片区级及社区级行政办公设施,其用地指标与《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比较,

比例偏低。

()文化设施

大目湾新城文化设施以“不老文化”、“海洋文化”、“渔文化”为主题,

与大目湾新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人生感悟的作文合,

形成丰富的文化设施,其设置的展示性文化设施较多,用地指标上较一般中等城市要高。

()教育科研设施

鉴于大目湾新城为小城镇兼旅游度假区,在人口测算时,人均指标较大,

考虑到大目湾新城定位的特殊性,学校的千人指标将在宁波市的指标的基础上适当偏低。

大目湾新城幼儿园千人指标为‰;

小学千人指标为‰,

初中千人指标为‰,普高千人指标为‰。

。规划内容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行政办公设施为公益型必设项目,为政府行政管理办公及公共活动场所,

主要由政府投资兴建;

()创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与海洋文博文化相适应的文化娱乐体系;

()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提升大目湾新城的体育文化氛围,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同时,

增强城市品位,建设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全民化体育设施体系;

()建设全覆盖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体系。

。.商业服务业设施

基于海洋文博商务中心、养生休闲度假海湾的功能定位,大目湾新城布置大规模的高规格的商业、服务业、旅游度假、餐饮等设施。

片区级主要为生活配套设施,包括演艺中心、商务办公、综合商业、酒店、娱乐中心、百货公司、专卖店、餐饮、休闲街区等。

。.道路与交通设施

道路与交通设施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交通站场三大类。

合理地设置区域及内部公交线路以及公交站点,倡导“公交优先”的方式,

将土地利用与公交系统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地减少新城的交通压力。

。.公用设施

公用设施主要包括供应设施、环境设施和安全设施三大类。尽力而为就好 作文

结合区域资源特点,

采用低碳理念及技术,以环境设施、综合交通、

水资源利用等为重点,构建便捷、高效、低碳的公用设施系统。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大目湾新城公共服务设施分为标准社区级和基层社区级两级。

标准社区对应居住区规模,

配置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半径为~,服务人口规模约~万人。

基层社区对应居住小区规模,配置社区站点,

为基层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各类配套设施,服务半径为~,

服务人口规模约.~万人左右。

小结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仅是旅游产业基础性工程,

也是向游客展示旅游品牌和形象重要窗口和载体。原有的基于城市分级体系下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已经在服务范围和设施配置数量和质量上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与内容显得龙为重要。文章结合大目湾新城大目湾新城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针对旅游度假型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进行了初步探索,

为同等发展水平的中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有效的经验。

参考文献:

[]郝春艳。县域中心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研究[]。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张春阳。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模式研究[]。重庆大学。.()

[]徐振明,荣玥芳。文化旅游区服务设施规划方法探讨[]。山西建筑,

()。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范篇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布局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引言

温江位于成都市中心区正西公里处,辖柳城、公平、涌泉、天府等个街办以及永宁、万春、金马、永盛、和盛、寿安等个镇,

现状总人口为.万人,辖区面积.平方公里。

成都将建设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年编制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开创性地提出“九化”理念,

作为指导成都规划建设的总要求,“九化”导则提出的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配套标准化等要求对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温江区为成都市大新型卫星城之一,

生态条件优越,作为“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应将高端现代服务业与宜居功能有机融合,而公共服务设施是宜居的基础,对于温江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在未来成都大都市发展中,

温江作为新型卫星城,肩负着城市人口、产业和职能的转移,以及自身功能完善的重大战略使命。因此,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不能仅仅拘泥于现状城市和社会发展水平,而应以未来新城职能的完善为导向,重新考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和规划布局。

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确定

(一)概念界定

。卫星城

卫星城的一般性定义为:现代卫星城市就是地处大都市周边,同大都市的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距离,

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规模,并且同大都市中心城区有着密切联系的城市。

。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以政府为主体或其他社会组织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

是公众共同享用的设施,

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商业金融服务设施、邮电设施等。

公共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了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和服务,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关系到公众享有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居民的切身生活质量,

也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性质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相关标准分析

我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以城市公共设施的配套标准及其各项指标作为依据,

目前指导公共设施规划的规范主要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一)、《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一)、以及《村镇规划标准》(一)。

另外,年成都市颁布了《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按照“功能齐备、标准完善、集约复合、品质提升、建设同步”目标分类明确了以万人、―.万人为服务对象的居住区、基层社区的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布局、项目设置及功能要求、建筑规模。这些都为温江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提供了依据参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的项目和建设指标可根据用地的组织结构类型和周边的设施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叠建,但不能低于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配建项目和千人总指标,当规划用地内的人口规模介于两级之间时,在配建下一级配套设施项目的基础上,

需要根据增加的人口规模及周边的设施条件,增配高一级的设施内容并增加相关指标。

。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指引

()公建配套设施分级

大区级:大区级公建配套设施以本地区约万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服务于由自然地理边界和交通干线等分割形成的功能相对完整的区域。大区级公建配套设施中心宜设置购物中心、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共活动广场等设施。

居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以一个居住区约万人为服务对象,宜集中设置(除少数设施外),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或邻近公共交通站点形成中心,

为居民提供综合、全面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

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以一个社区约-.万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宜在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集中设置。

()地区级公共设施的设置准则

地区级公共设施保证实现居民在步行分钟、自行车分钟、机动车分钟内可达,用地规模控制在~公顷,与地区公共绿地广场共同形成综合的地区级公共活动中心。

(三)温江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设定

。标准设定原则

统一性原则: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体系及标准,

按照此标准对各组团现有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优化调整

均衡性原则:按照均衡性原则,结合温江区规划人口分布,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

集成集约原则:引导公建配套设施集中集约建设,功能复合集成,形成有特色、有活力、易识别的中心场所,方便居民使用,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有利于规划控制、实施和管理。

。标准的设定

根据温江的现状规划水平,在以上原则下,结合国家标准、成都市规划标准以及温江区已有的专项规划,

提出了同一级别和不同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同一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同一级别公共设施应通过规划预留中心用地的方式进行布局,形成各级集中的中心。鼓励同一级别、功能和服务方式类似的公共设施集中组合设置。

如行政管理设施、社区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体育设施、文化设施等可集中采用叠建的方式。

功能相对独立或有特殊布局要求的设施可相邻设置或独立设置。如教育设施、运动场、派出所、公交战场等需要独立设置。

()不同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不同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设定了温江特有的“区级-居住区级-基层社区级”三级配套设施标准。区级公共设施是指以温江区整个城区为服务对象的公共设施,服务于由自然地理边界和交通干线等分割形成的功能相对完整的区域,服务半径一般为――米,

人口规模约为万人。居住区级是以居住片区的中心为核心,服务半径一般为――米,人口规模约为――万人。基层社区级主要以一个社区为服务对象,

提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服务半径一般为――米,人口规模约为――.万人。

各级设施对应设置项目见下表:

三、温江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同一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

温江区分区规划确定城市形成“两心一轴”格局,“两心”是指旧城中心和新城中心;“一轴”是指光华大道――柳城大道为城市发展主轴线。根据温江作为大城市的同一级别公共设施标准,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结合“两心”设置了旧城中心和新城市中心两个集中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服务中心,

实现了温江区由单中心综合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向多中心综合公共服务设施中心的转变。

旧城中心是以商业和文教为主要功能和服务方式的综合公共服务中心,着重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问题;

而新城中心是以行政、文化和体育为主要功能,以叠建的方式进行集中组合设置的综合公共服务中心。新城中心与原来旧城中心的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互补,

扩大了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和服务种类,也提升了公共服务设施的级别。

(二)不同级别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体系配置与布局

根据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标准,结合温江区各个居住片区的人口容量和服务半径等,

配置模式采取了分层分异、综合开发的模式,设置了三个配套等级:区级、居住区级与基层社区级。

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主要有两个公共服务设施中心:旧城文教商业文教中心和新城行政文体中心,主要服务于温江整个城区;居住区级中心除老城区组团之外,规划共形成新居住区级中心处,平均.――.万人一处。

基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别布局在各个居住片区,其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半径为――米。

四、结论

在往新型卫星城转变的过程中,温江选取区级――居住区级――基层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分级配建,

并优化布局。公共服务设施从数量、种类、设规模等各个方面都得到较大提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体系,为把温江建成“宜人成都”中最具魅力的都市品质新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周岚,叶斌,徐明尧。探索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新思路――《南京城市新建地区配套公共设施规划指引》介绍。城市规划,

()

[]成都市规划局,《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

[]成都市规划局,《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试行),

[]陈力松。从几个转变看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与规划。福建建筑,/

[]刘佳燕,陈振华等。北京新城公共设施规划中的思考。城市规划,/

[]张大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与建设进展[]。社会主义研究,()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范篇

关键词:城市;

控规;公共服务设施;

配置

控规就是上承总规、下启修规的一个规划层次。同时,城市规划、镇规划直接实施管理的依据就是控规。

城市、镇政府的职责就是实施控规,是实行规划的部门一项重要的日常法定工作,任何地方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控规的实施。

并且,

由于城市等级和规模程度的不同,城市控规编制的理论和方式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同时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经济的逐日发展而与时俱进。

、当今城市控规中公共服务设施存在问题

公共服务设施在开发建设中主要矛盾

居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制备开发是城市控规开发的一个主要部分,涉及到的要素主要包含了土地、供给、资金、城市规划、需求等这五个方面。但是,

我国的城市控规中公共服务设施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从我们身边来看,

公共设施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其中还存在资金投入的问题,人们既想建设好公共设施,资金投入又不够大。从建设的过程中来看,

包括了社区的开发、城市规划、建设、审核、运营等这五个阶段。就涉及到的主体来说,包含了规划部门、行政部门、建造单位、开发商、运营商、社区居民等。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开发中,

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合作成功与否,这决定了完成建设后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否能够到达一种合理的配置来满足广大社区群众的各类需求。但是,

由于各种原因,各类要素很长时间无法达到最大程度上地发挥其资源的优势,

这使得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开发与建设中出现了各种矛盾。

。城市规划够局不合理

目前,

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一贯的注重当地城市的经济增长、以至于忽略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其质量的提高。政府将大部分的财力投入了工业用地,因为其比较与公共服务设施可获得较大的收益,公共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所占用的金额投入的比例相对比较低;政府过于注重城市的经济形象,

过于追求场面如宽敞的马路、更具现代化时代广场,由总体结构上看来,主次干道与支路的协调与比例,路网结构安排不合理,十分容易造成城市的交通拥挤。

此外,由于镇村和城市各自为政这一已持续很久,土地的利用毫无章序,土地开发呈现出无秩序的经营状态,

土地的利用率较低,土地资源的浪费情况比较严重。

。将规划落实到实处

控规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监控一般都要落实到实处,就是根据指标的要求详尽的规划服务设施的类型、布局位置和规模大小等,并最后准确的在规划图则中表达出来,

例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卫生所、体育服务设施等。

以土地为根本条件的决策在政府主导的有关于房地产的开发中对公共设施的控制非常有效。但是,伴随着被引入的房地产开发的制度和经济制度的转向,被开发的时间和开发的主体的不确定性影响,

这个决策视角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很容易有各种问题,如控制灵活性不足,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在城市控规的阶段已经确认将极大限制下一步修建性详尽的规划总结。除此之外,所选择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往往不能够显示出太多的理性,

城市控规不容易说清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在此处而不是规划区的其他任何位置的精准依据,

对于服务设施位置的调整变动也少了必要的说明与补充或是限制的条件。城市控规中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需要把握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应该满足其使用的需求,即应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规模大小和数量是符台有关规范最低要求的,

这也是服务设施配置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二,

在满足了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应该与开发建设结合在一起,思考投资让主体不同那么对服务设施的布局会带来的影响,

给予建设与开发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其可以结合更加具体的修建性详尽规划设计的灵活布局。

、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及问题缺陷

。传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城市控规编制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便是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是在城市,

其所依据的配置方法是按照等级配置和规模大小相对应的公共服务设施。

就一般情况下来说,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可以分成市级区、居住区、居民住区这三类级别。其中居民居住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包括文化、教育、体育、管理、商业、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绿化和其他等多类服务项目。

。传统公共服务设施的问题缺陷

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忽略了城乡是统一的这一概念,

从而将城市与乡村作为两个不同的个体系统,将不同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开配置,虽然考虑到了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特征和经济情况,

但是城市和乡村的配置标准差距较大,这就决定了城市与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的差距,也就与统一城乡发展的原则相违背。同时,传统公共服务配置根据等级作为依据,

而不是根据居民的实际所需作为根据。按照等级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方法认为到了一定的级别就应该配置与级别相对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以至于完全的忽略了居民真正的需求东西和需求数量,除此之外也忽略了不同设施的服务区域、服务质量的差别。除此之外,

传统的服务设施配置方法极容易忽略居的真正需求,传统的设施配置方法在城市的居民及乡村的居民各自当作无区别的整体,然而实际上,

无论是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或是在乡村的居民,不同属性的差别导致了居民公共服务设备需求的根本差异性。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解决问题的方案

经过对不同的公共服务设施主管部门的现行规范和对标准进行梳理、调研考察,确立出新的发展条件下不同级别、不同种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求,根据合理的服务范围脱离地块的管束,采取相对比较宏观的视角在更大的范围里进行决策控制,

并且要给予—定范围的自由度调整,

加大补充及说明,确认有条件调整、可以调整的范围及内容。

。转换决策视角

由于转化决策的视角按控规编制思想化解中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不确定性方法,在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的前提下,对于原本就有基于地块的确定性配件向相对较大的范围或者更高一层次的控制单元开始进行调控转换。这种变化不仅可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及数量的供给方面,同时延续了已有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的体系,

而且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更好地调动更多投资主体参与到城市开发当中来,在拥有弹性的规范内使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更经济更符台未来的城市开发趋势变化,考虑到不同的公共服务设施拥有不同的投资主体,服务范围及管理部门,所以应该根依据其自备需要区分不同规模的调控部分。

以这样的考虑为基础,

在如今新社会下的城市控规编制中,应加强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居住社区的配置功能和内容在更具有弹性的区域范围内提供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的综合全面服务,此外同时加以基层的社区服务基本功能设备。

。重点确保公共利益

由于如今市场经济下的公共服务设施极易受到市场的侵蚀,

可将公共服务设施分成两种:一种是极易受到市场力侵蚀的公共服务设施,

此类包括文化教育、医疗服务、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等等;另一种是易被市场力推动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各类商贸。

为了加强对公益类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的控制,

更有效的保证具有公益性的服务设施落实,

在视角转换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具有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和内容的强调控制。尤其是对于政府直接投资建设配置的设施种类,可以回到传统的控制方式上去,尽量的降低控制中不的确定因子造成的干扰,

对这类设施进行数量上随意调整严格监控和位置上的严格控制。然而,对于具有经营性的公共服务设施,除了政府所需求的特别规定的农贸市场以外,在标准和内容上则以迎合市场经济需求在总量和公共配置的内容为重点,

以至于留有一定的余地。

参考文献

[]李南菲;罗问;

都市卫星城的困境与破解的公共设施导向战略——以上海市松江新城为例[];

上海城市管理;

年期

[]扈万泰;创新发展追求特色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城市地理;年期

[]高中岗;张兵;

对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城市发展研究;年期

[]周毅;当前中国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城市发展研究;年期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范篇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

中等城市;规划布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需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尤其是中等城市的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发展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其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参考因素。

中等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规划布局要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中等城市公共服务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

为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我国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现状

我国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布局在建设中,要注意切实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全力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要注意认真进行现场勘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真正了解明确群众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需求情况和当前建设的满意度,

围绕群众并以经济情况为基础的相应的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布局,

而当前我国在此问题上主要采用的是“一主两副一轴”的空间结构的布局,

以城市的建筑中心为核心,

最大限度地实现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的最优化,努力形成功能综合的公共服务设施结构。同时在中心广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加强文体服务中心、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公园、特色商业街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而对于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整合方面,主要是以部分区域进行有机的整合,

例如对于某一集中兴建的开发区进行单一模式的有效整合,但这种建设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由于在布局和规划中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统一,因此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主要表现为急功近利地针对某一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集中的建设,

其力度和规模之大让群众得到了一定的好处,但是从中等城市的公共服务建设的总体规划来看,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和科学性,

这是当前我国中等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布局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等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统筹规划

中等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中往往定位于某个时期、某个地域的发展,而对于全局缺乏统筹规划,在规划布局方面的统筹力度不够。

在规划部门也相关职能部门的公共设施配置指标上产生分歧时,

没有明确的制度予以支撑,而规划部门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力度不大,

造成区域分散、各为一体,从而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方面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撑,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不能实现定点定向突破,不能有效发挥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聚焦效应,

实现规划布局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

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建设要切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认真调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精细化水平,要细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内容,因地制宜地将教育、体育、养老、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协调起来。当前我国中等城市在对公共设施规划布局中的质量和科学发展方面的定位和规范性建设上,

不能有效实现对公共设施自身的内部功能结构、建筑质量和建筑风格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无法保证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持续性发展。尤其在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衔接上没有有机的融合机制,

不能切实保障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布局中的公平公正。

(三)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持

中等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在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资金问题,由于中等城市发展速度较慢,

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中主要依赖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而政府工作纷繁复杂,

要切实保障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的资金的及时和有效地投入实非易事。尤其在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要充分满足群众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的实际需求,但靠政府的资金注入是远远不够的。从整体的布局上看,

开发商的公共服务设施只是拘泥于开发区域的规划,而从城市整体的规划和人文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断层。从公共服务设施的长远发展来看,公共服务设施的所有权问题也留下了一定的隐患。

三、解决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问题的对策

切实有效解决当前我国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建设中的问题的,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统筹规划

要实现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

有效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调度能力,将公共服务资源规划建设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有机协调起来,

平衡经济、社会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科学规划布局,

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的适度空间预留,给经济社会发展下的未来公共服务需求留足建设和发展的空间。

要根据地域特色和风俗民情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在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不居中,

要注意明确考察当地群众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在规模结构上的科学性,

特别是在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的超前性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通过统筹规划实现对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管理工作的加强,

要侧重于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科学水平。

(二)提升精细化水平

有效提升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精细化水平,

要完善配置原则,充分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的开放性特点,探索基于生活圈理论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是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和建设融入人性化和科学化理念,认真考虑群众的工作、生活中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

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中,要以便利性为基础,充分考虑到群众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要求,

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精细化水平。

(三)创新融资和建设模式

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资金支持,要创新融资和建设模式,积极探索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中的融资渠道,引领各方面的公益资金或个人资金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扶持,

通过进一步明确投资、建设和产权体系,实现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政府和企业资金的有效整合,有效完善规范高效的公共设施融资体制,

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实现公共服务的均衡布局和统筹规划。

总之,在当前我国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建设和发展中,政府日益重视社会需求结构的发展变化,

将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水平和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型社会的重要基础。

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中,充分考虑到地域和群众的需求,逐步实现中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和规划布局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宋洁尘、刘洋。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思考[]。北京规划建设。():-。

[]胡畔、张建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研究进展与理论框架初构——基于主体视角与复杂科学范式的递进审视[]。城市规划。():-。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范篇

关键词: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构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改善民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保障居民居住场所安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城镇化发展建设与扩大公共服务是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村镇住房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同时村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新农村的建设是以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基础和主要内容,

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起源于英国。

英国的霍华德年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开启了近代西方研究城市及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先河;在“田园城市”理论影响下,

年美国建筑师··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的思想;年,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中心地理论”等关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理论。从发达国家的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经验来看,

公共服务的配置没有相应的标准,其配置模式和规模与其各自的经济水平和政治因素相适应。与此相比,

我国的村镇建设起步较晚,适应村镇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相对是缺失的,现有的配置标准亦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因此,研究制定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的意义是重大的、急需的,

是新的政策背景下、新形势下适应的新要求。

二、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一)现状

目前我国村镇公共设施配置仍短缺。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短缺不能满足村民正常的生活需要。主要表现如下: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村民生活的基础,

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经济条件;

缩小城乡差距,

摆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最有效的途径。

目前村民最关心、最急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滞后,供给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导致多数的村民在轻轻的病痛下选择不去就医。当踏入医院的那一刻即是疾病缠身,危及生命。

子女上学难、费用贵;

提高收入;

就业;养老等问题是村民急需解决的基本公共服务。

。留守老人、儿童数量逐年递增。繁华大都市的生活模式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或居住,

导致农村人口密度的降低,留守老人和儿童逐年递增。然而人口的密度高低决定了村庄的规模,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规模,致使公共服务设施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据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年间乡村人口数、乡村就业人员数逐年递减;第一产业及第一产业人员所占比重逐年减少(详见表)。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类型不全,

供给不足。公共服务设施依附于基础设施,村镇的基础设施较薄弱,

行政、教育、医疗、文体、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低,一部分村民、特别的是基层村的贫困群体难以获得公共服务。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较大。

()行政管理水平低。多数中心村,

基层村中只设有一个村委会。村委会占地面积狭小,其工作人员分工不明确,一人多职。没有明确的管理方法与手段,

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教育水平、教育设施差距大。城乡二元经济的存在,

村镇经济的落后,导致村镇的教育水平一直处于落后阶段。

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施配置不齐全。多数农村没有设置小学,集中就近的镇上就读,与此衍生出校车这一交通工具。

由于乘车人员较多严重超载,

道路凹凸不平,校车翻车事件多有发生。()医疗水平低,

卫生设施短缺。除中心村配置了以本村村民为服务对象的小型医疗站点外,缺乏基层卫生保健点,医疗机构严重缩水,设施短缺。

据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年全国各地区农村卫生室个;设置卫生室的村占行政村数.%;乡村医生和卫生院个;

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室人员.个。()文化体育设施不足。绝大多数农村没有配置文化娱乐场所,只有不足%的中心村设置供村民日常活动、交流的户外活动场地。居民劳作之余的消遣方式主要是聚众聊天,

有时存在聚众的不良现象,

严重破坏了村容、村风。()社会保障不到位。村镇养老院、福利院建设缺失。村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村镇居民保障水平低于城市居民,

村镇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

。相关规范、标准缺失。长久以来,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关规范、标准都是以城市和建制镇为准制定,对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导方面的规范、标准相对欠缺,

没有具体的规划标准和配置要求;对建设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指导不具体。相关规范、标准的欠缺使得村镇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缺乏依据,对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内容、规模不明确。

(二)存在原因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问题存在的影响因素很多,原因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区域经济原因。

我国村镇星罗棋布的分布在所有地区。由于各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村镇呈明显的区域特点。

同时由于区域地理的差别,如土地(包括土壤、地形等)、气候等自然因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这决定了村镇的规模分布,村镇的规模直接制约着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经济水平高,

较富裕的村镇其规模较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相对齐全。相比经济水平较低的村镇其村镇规模较小,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相对不足。

。村民教育程度低,意识匮乏。村民的素质与接受教育程度相对于城市居民较低,对生活的环境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意识匮乏,

只对居住的房屋加以重视。据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年农村各地区农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

平均每个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小学程度.人;初中程度.人;高中程度.人;中专程度.人,

(详见表)。

。资金投入不足。村镇公共服务设施按其投资主体分为政府投资和村民自建两类。村民自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局限于保证村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会导致公共服务设施的缺失和供给不足,而且绝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村镇没有产业支撑,资金严重不足。

因而,政府几乎是唯一的投资者,但是政府投资是有限的,没有能力长期承担供给齐全的设施和服务。

三、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原则

(一)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从本地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本地的建设规模、人口密度、自有资源和特点采取适用的配置标准。

(二)覆盖全面,集中布置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应全面,

功能齐全。人口规模较小的村可享有与周边相毗邻的中心村或镇公共服务的延伸服务,避免同一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重复,资源浪费。

同时,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有利于集中村民,组织集体活动,从而形成聚集效应,

使其增强村民的娱乐积极性,更好地丰富村民的生活内容。

(三)体现公益性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公共服务设施可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类。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目标既是服务,

充分体现为人民服务这一标准。

因此,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以公益性设施为主,经营性设施为辅,突出公共设施的公益性,从实际出发保证资源利用最大化。

增强服务村民公益事业的功能,本着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

合理布局。

(四)以人为本,

以民为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公共服务设施的载体是人,一切服务均是为人服务,

因此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村镇这个群体中,

村民是主要的受益人,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按照镇的标准,内容充分符合村民的意愿与需求。以民为准,合理配置,

帮助村民改善村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最急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让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全面化、效益最大化。

四、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分析

(一)配置规模

根据村镇人口数量确定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规模。

依据《村镇规划标准》(-)和《镇规划标准》(-)将村镇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小型三个等级(详见表)。

(二)配置类型

《村镇规划标准》(-)中将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集贸设施六大类。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充分体现其公益性,以公益性为主,经营性为辅的目标建设使用。

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为公益性;商业金融、集贸设施为经营性。

(三)配置标准

以教育机构设施项目的配置为例,借鉴《上海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村镇标准》的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以评分方式提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该标准按公共服务设施对人生活需求的重要性给予评分。

教育机构设施项目配置标准:()教育机构必须独立选址,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布置。()中小学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相毗邻,距离铁路干线应大于主要入口不应开向公路。()学校具有合理的服务半径,

依据镇,村规模的不同设置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服务半径。一般中学的服务半径不大于,小学的服务半径不大于。

()幼儿园、托儿所应独立建筑,远离交通,

便于家长接送。有相关卫生、消防安全标准的许可证,有集中绿化场地,

建筑层数不宜高于层,一层活动场地保证日照~/。()村镇配有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

充分保证学生安全。

五、结论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是提升广大村民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保障。不同地区的经济不同,

村镇规模不同。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水平与标准不同,

我国主要的配置标准是以城市为准,没有考虑村镇的实际情况,

导致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协调及资源的浪费。因此,

本文在国家的规范、标准的基础上,

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自有资源,提出符合实际的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亦期望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提供参考与借鉴。

[本文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及实施保障技术研究,项目编号:]

参考文献:

。王志宏。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科学规范的村镇建设标准体系[]。

。夏红宇。城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指标研究—以韶关市为例[]。湖南:中南大学,

。张春华。成都市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倪嵩卉,李国庆,倪嵩。城乡统筹下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思考[]。小城镇建设,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范篇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公共服务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镇规划只注重了对城市的规划,对农村的规划编制比较薄弱,

而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建设更是缺乏系统性研究与实践,使得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有明显差距。

一、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全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比较落后,公共服务的基本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民最基本、最急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不足

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态和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但是目前农民最关心、最基本、最急需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建设滞后,保障不足。

(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缺乏协调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大部分没有经过统一规划,

建设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同公共服务设施过度的分散建设造成空间上的支离破碎和用地的浪费;同类公共服务设施由于各行政主体和部门对建设的方式、时间和使用等问题意见不统一,

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医疗、教育、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偏低,部分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体难以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分割状态,

农村社会保障性项目建设亟待加强。

(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区域不平衡

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高,城镇较为密集,交通也较为发达,依托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本能满足对乡村地区的服务。

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较为稀疏,

人均享有资源明显匮乏。

(五)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的问题

多年来,国家公共服务设施仅对城市居住区和镇建设有相关的规范标准和管理要求,而关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方面缺项,没有具体提出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规划及配置要求。

二、造成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的原因

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城镇差距之大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一)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重城镇轻农村的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而忽略了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缺乏城乡统筹、系统协调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二)投资主体单一,投资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

在消费上的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它区别于一般的私人物品。如果由私人投资会导致供给的缺失或消费的闲置与不足,因而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就被当成了“福利品”,

政府几乎成了惟一的投资者。

然而,政府拨款毕竟是有限的,没有能力来承担并供给全部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三)相关规范和标准指导不足。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导方面的规范标准存在欠缺,对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指导不够具体。相关规范的不足使得农村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缺乏依据,

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要建什么、怎么建都不明确。

三、城镇化过程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对策

由于城乡的地区差异和面临问题的不同,对于农村地区的公共设施规划的方法也有所差异。

根据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制定适宜农村地区特点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模式。

(一)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原则

。以城带乡,

统筹发展原则。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纳入村庄规划的一部分,统筹协调并充分利用城市设施资源,差别配置,

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综合利用,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

。远近兼顾原则。

既要考虑近期需求,又要充分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长期发展趋势,适应农村地区未来人口分布变化。

。以人为本原则。

从实际出发,帮助农民改善农村最基本、最基础、最急需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应与城乡居民点布局、城乡交通体系规划相衔接,尽可能贴近农民,生活便捷,共享方便,

为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类型的村庄,应结合自身周边的建设情况采用不同的设置标准。

。集中布置原则。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

同时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之间的互补性,应将各类设施尽量集中布置。如文化体育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可适当结合村的公共绿地和公共广场进行集中布置,从而形成村公共中心,

也为村民的休闲、娱乐、体育锻炼、交流等各方面的需求提供便利。

(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

。对于人口密集、交通便捷的东部地区,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可结合镇(乡)基础设施配置,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可适度降低。

。人口密度较低、较为分散的西部地区,村庄可能承担较多的服务职能,

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可适度扩大。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主要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形式。通常村庄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较小,但需要配置的类型却不能少,

因此,为集约用地,方便实用,各类公共设施应根据村庄总体布局,

尽可能采用集中式布局,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只有不适合与其它设施合建的或者服务半径太大的时候,

才采用分散布局的方式,

分散式布局应结合村庄主要道路形成街市。

参考文献

[]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号)

[]陈振华。城乡统筹与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北京规划建设

[]黄金华。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初探——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规划师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范篇

【关键词】城乡建设;

公共设施;问题;

原因;规划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主要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行政管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和社会服务设施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是相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而言,是指为满足农村社会的公共需要,

为农村社会公众提供范围较广泛的、非盈利的公共产品劳务和服务行业的总称。近几年,城乡统筹战略的提出,加快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当前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最直接的途径。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发展历程及公共服务供给决定的制度效率,与城市居民相比,我国农村居民享用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最基本、最急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不足

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态和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农民最关心、最基本、最急需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建设滞后,

保障不足。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子女上学难、费用高问题是农民最期望解决的基本公共服务,

同时农民在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方面同样具有较高的需求度(见表)。

表农民最关心、最基本、最急需的基本公共服务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缺乏协调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大部分没有经过统一规划,建设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同公共服务设施过度的分散建设造成空间上的支离破碎和用地的浪费;同类公共服务设施由于各行政主体和部门对建设的方式、时间和使用等问题意见不统一,造成重复建设,

资源浪费。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医疗、教育、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偏低,部分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体难以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另外,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分割状态,

农村社会保障性项目建设亟待加强。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差距主要表现为:

()医疗卫生资源水平较低。拥有全国人口近%的农村仅享用了约%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每千人拥有的医院病床数约是城市的/,卫生技术人员数是城市的/。

()城乡教学设施差距较大。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国个乡镇和个村的基础教育设施调查显示,至年底,

全国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的比重为.%,有小学的村的比重为.%,有中学的村的比重仅为.%。

()基层文化体育设施缺差太大,布局不合理。

年末,全国有图书室(文化站)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仅为.%,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仅为.%,

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为.%。

()社会保障方面,农村敬老院建设进展缓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居民保障水平远低于城市居民。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一是覆盖面窄,二是水平较低。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区域不平衡

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高,

城镇较为密集,交通也较为发达,依托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本能满足对乡村地区的服务。

但中西部地区,

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较为稀疏,人均享有资源明显匮乏。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的问题

多年来,国家公共服务设施仅对城市居住区和镇建设有相关的规范标准和管理要求,而关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方面缺项,

没有具体提出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规划及配置要求。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的原因

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城镇差距之大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重城镇轻农村的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而忽略了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缺乏城乡统筹、系统协调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投资主体单一,

投资不足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在消费上的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它区别于一般的私人物品。如果由私人投资会导致供给的缺失或消费的闲置与不足,因而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就被当成了“福利品”,

政府几乎成了惟一的投资者。然而,

政府拨款毕竟是有限的,没有能力来承担并供给全部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相关规范和标准指导不足

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导方面的规范标准存在欠缺,对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指导不够具体。相关规范的不足使得农村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缺乏依据,

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要建什么、怎么建都不明确。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

由于城乡的地区差异和面临问题的不同,

对于农村地区的公共设施规划的方法也有所差异。根据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制定适宜农村地区特点的公共设施规划模式。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原则

()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原则。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纳入村庄规划的一部分,统筹协调并充分利用城市设施资源,差别配置,

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综合利用,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

()远近兼顾原则。既要考虑近期需求,

又要充分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长期发展趋势,适应农村地区未来人口分布变化。

()以人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帮助农民改善农村最基本、最基础、最急需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见表)。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应与城乡居民点布局、城乡交通体系规划相衔接,

尽可能贴近农民,

生活便捷,共享方便,

为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因地制宜原则。不同类型的村庄,应结合自身周边的建设情况采用不同的设置标准。

()集中布置原则。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布置在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同时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之间的互补性,

应将各类设施尽量集中布置。如文化体育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可适当结合村的公共绿地和公共广场进行集中布置,

从而形成村公共中心,

也为村民的休闲、娱乐、体育锻炼、交流等各方面的需求提供便利。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

公共服务设施应结合村庄性质、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周边条件等实际情况配置(见表)。

()对于人口密集、交通便捷的东部地区,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可结合镇(乡)基础设施配置,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可适度降低。

()人口密度较低、较为分散的西部地区,村庄可能承担较多的服务职能,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可适度扩大。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主要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形式。

通常村庄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较小,但需要配置的类型却不能少,因此,为集约用地,

方便实用,各类公共设施应根据村庄总体布局,

尽可能采用集中式布局,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

只有不适合与其它设施合建的或者服务半径太大的时候,才采用分散布局的方式,

分散式布局应结合村庄主要道路形成街市。农村新的居民点布局应采用集中布置形式。

结合居民点的具体布置情况及所辐射区域的服务人口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结束语

总之,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水平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管理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吕微唐伟。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建议[]。中国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