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范文

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篇

现就我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通知》渝委办发〔〕号)和区委十届九、十、十一次全委会精神。

一、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区作为主城核心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发展水平居全市前列。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巩固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保证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全区党员干部必须站在推动农业繁荣发展、促进农村改革创新、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战略高度,

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近年来。围绕全区“发展战略,

全面推进“五个”建设,认真落实“民生双十条”大力实施“九字惠民工程”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巩固中加强、创新中深化,农村社会风气和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幅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力的思想保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组织形式、人口构成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提供了有利条件,

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一些区域和部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导致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部署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出现。因此,

全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严格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体系,

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将建成城乡统筹的文化强区。

二、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六中全会精神,

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农民,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为把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和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年,实现全区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素养大幅提升,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区,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和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

三、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之中,

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为农民多办实事好事,吸引农民广泛参与,

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

始终坚持统筹城乡、联动发展,

立足实际、务求实效,不搞“一刀切、两张皮”切忌形式主义、劳民伤财。

四、提升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五、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调整完善《中心镇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编制完善村镇交通、通讯、供给、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商业等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

按照“设施城镇化、管理社区化、建设特色化、发展错位化”原则。明晰城镇发展载体脉络。

加快农村三级路网建设,修建和改造农村便民桥、便民路,

形成骨架公路、村道公路、通户便道连接贯通的农村道路网,新建一批农村公交客运站、首末站和停车港,实现村村通公交客运。

大力推进农村“电力增容、燃气进村、饮水入户”三大工程,加快清洁能源、互联网、有线电视等管网建设,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垃圾站、污水管网、市政照明等公共配套设施。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十大农民新村建设,

积极引导各镇集中建设“风貌统一、功能配套、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经济适用”巴渝新居;通过“主体排危、风貌改造、环境整治”并举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

及时全面消除危旧农房安全隐患,全方位创新村容村貌,切实改善农村居住品质。

建设一批农村社区公园和文化广场,大力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组建部门牵头、企业参与的对口帮扶团”对发展滞后的村镇和贫困群众实行帮扶,推动农村家庭普遍拥有“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手机、电脑”等“七大件”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

以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支撑,

以花木、水果、观赏鱼、蔬菜等为载体,大力发展都市乡村旅游,

实现城市需求与农村资源有效对接,努力打造“部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现代都市农业的先行区”年,构筑起以城市农业、景观农业、旅游农业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支撑体系。

六、提供丰富精神文化产品,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

以街、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快推进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街镇中心区域、各经济板块建设一批具有特色、优势互补、主题鲜明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阵地,继续实施“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大力推进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完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妇女之家以及板报橱窗、文化墙、村务公开栏、村史陈列室、公益性上网场所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年,

建成茶园文化艺术中心和各街镇文化中心(站)建成规范电子阅览室个,农村人以上的村民聚居区修建个“家家乐”健身娱乐广场、个农村社区“小游园”实现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全覆盖。全区实现“一刻钟文化”使农民出户分钟内便能享受公共文化设施提供的服务,达到每百万人拥有个以上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的标准。

尊重农民的文化选择权,

着眼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多生产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坚持开展“唱读讲传”活动,

定期开展文化、科技、医疗“三下乡”活动,村(居)定期放映惠民电影,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艺、传媒、娱乐演艺与农村实际的融合,

组织和引导创作人员、市场主体创作生产一批反映特色的优秀“三农”题材文艺作品、文化产品,

充分发挥文艺演出经纪人和文化中介机构的作用,培育和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采取政府采购、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各种性质的图书馆、文化馆、文艺院团、电影企业把优质新颖的文化产品送进农村,大力支持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演出队和个体放映队发展。

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绿色”电脑进农村和送戏、送电影、送展览、送故事、送书刊、送春联下乡的六送”活动。报、网、电视台要开辟专栏,

持续宣传报道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动态、亮点、经验。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加强对城乡接合部、农村集镇经营性网吧的管理,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

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活动,进一步净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

七、夯实农村文明细胞建设,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探索推广城乡文明共创的参与式方法,坚持城乡文化平等互动、城乡资源共建双赢。大力实施“单位支持农村、社区支持农业”行动。

整合城市、行业、单位和农村的各类创建资源,结合“三进三同”四个一”活动实行城乡联动,使城市与农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加大统筹城乡力度,综合整治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

完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对周边村镇的带动作用,确定一批关联度高、操作性强的城乡共建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

鼓励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与所在地街镇、村社共同开展创建活动,利用城市文化教育设施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

积极开展针对性、参与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纳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考核测评内容。组织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社会团体和“两新”组织与村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帮助建设公共设施、治理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条件、发展社会服务。组织全区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社区与村镇开展“争当文明先锋共建‘窗口、典范’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等在人才、资源方面的优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结对帮扶活动,

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共发展共繁荣。

八、营造互助友爱良好氛围,拓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

针对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妇女儿童、贫困户等重点人群实施关爱行动,组织发动城市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开展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空巢老人和农民工“三大志愿服务行动”引导文明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义工岗、乡村学校少年宫、关爱农村留守妇女示范岗等平台,开展各类关爱帮扶活动。积极推广“十万家庭十万爱,城里乡里一家亲”志愿服务活动,

征集城市志愿者家庭与农村留守儿童或空巢老人家庭结对,帮助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实现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倡导农民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发挥农技专家、科普人员和农村技术能手作用,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

帮助农民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组织法律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

为农民义务提供法制宣传、法律咨询、诉讼等服务。从大学生和城市文化文艺人才中向镇综合文化站选派文化志愿者,从农村骨干中培养文化志愿者,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推进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进社区、进院坝,

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引导镇、村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志愿者队伍,力争实现镇级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组织健全、人员充实、实效突出的村镇志愿者队伍达到支,并通过开通村居微博等新型媒介平台,

创新村居管理形式、优化基层自治,

大力倡导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

九、形成推进工作强大合力,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

选好配齐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中共区委办公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委宣传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通知》南委办发[]号)健全街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

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事有人干、责有人担。街镇党委宣传委员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基本职责,文化专干、大学生“村官”要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志愿者、返乡创业农民和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培育农民文化带头人和文艺骨干。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每年财政预算保证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区、街镇和村社精神文明建设,并向城郊镇重点倾斜。

从今年起,区级财政设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专项经费,不断增加财政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投入。

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政策,资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篇

[论文摘要]农村社区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农村社区的特点,总结农村社区管理与改革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工作,

就成为当前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大局,

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社区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实现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就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发展的现状来看,

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模式多种多样。从规模上看,

大的可以指一个乡镇甚至相邻的几个乡镇,小的指乡镇村内部自然形成的小型社区。目前我国农村社区主要是以乡镇辖区和村委会所辖区域为单位,它是我国农村社会最基层的社会组织,

也是我国农村乡镇基层政权组织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口相对集中,

居住人群比较单纯;二是居民一般以农业生产为主,

自我服务意识强;三是生活方式简单,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乡村文化色彩浓:四是组织程度不高,

形式单一化。由于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

社区服务管理的现状、方式和效应也就有所不同,因而正确认识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服务管理功能,

将对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加强和改善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时期,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也使农村社区建设得到明显提高,

农村在撤乡并镇、撤村建居等行政区划调整的同时,

社区服务管理也就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社区服务管理迫切需要不断地发展创新。。。如何适应当前这一改革发展趋势,

加快农村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改变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方式,就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为此,

加快和改进农村乡镇政府工作职能,

转变乡镇服务管理工作方式,就要进一步改变乡镇政府包揽一切的传统农村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城镇社区,以农村城镇化发展推动社区发展,把农村社区改造成在党和政府领导下,

组织健全和功能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发展,健全和完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及服务功能,培育社区管理服务意识,使社区内的组织、群众、社会团体等都成为社区管理的参与者,

就能使农村社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更能使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并将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随着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在农业生产、劳动就业、居住环境和服务管理等方面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一些乡镇单位的社会职能也逐步转向社会,

落实到社区,农村社会正由“乡村人”向“社区人”转化,

社区承担了“乡村”分离出来的一些社会职能,诸如为社区群众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对社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和管理,

这都将为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社会保障。

。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的重要阵地,它在建设文明和谐乡镇,文明和谐社区、农村特色文化,弘扬文明道德风范,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农村人民生活、文化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封建迷信思想、不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也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因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就成为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发展,

提高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发展需求的重要保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农村社会的思想文化素质,

要与农村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农村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提高社区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有利于推进农村乡镇体制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的就是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农村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乡镇体制改革的发展,

就是要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也就是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积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整体服务能力,

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把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交给社会和其他组织来管理,使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是推进农村乡镇体制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统一实现了农村乡镇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而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管理,撤乡并镇、撤村建居等行政区划的调整,

更是加快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步伐,这意味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现代农业体系的形成,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也将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力量。

二、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

使我国农村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方面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在这几年的推广实践过程中,

农村社区在社区管理改革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社区在服务管理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管理观念落后。

从农村改革发展二十多年来的情况来看,农村在乡镇建设管理、社区建设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农村乡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社区组织的不断扩大,

农村乡镇一些社区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的观念仍然比较落后,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文化素质、法制观念、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且“行政化”色彩较浓,

其管理方式、活动开展、服务实效等均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近年来,

党中央先后制定和出台了许多切合农村实际,

符合民心,能够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然而,由于部分管理人员思想文化素质低、管理能力差,工作不认真负责,且对政策和法规领会不透、传不准、落不到实处,

因而在农村许多政策法规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

比如有的农民不知道“新农村”的含义:又如农村联产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已出台多年了,但至今仍有好多村没有完善承包手续:管理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

缺乏有效的监督职能,使许多村干部在管理方面随心所欲,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

。“重管理轻服务、重建设轻规划”现象比较普遍。目前,农村社区管理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

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多数社区服务还停留在传统性、邻里性和救助性的服务上,缺少面向整个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服务,

也未完全实现由乡村管理服务向社区管理服务的转变;在社区建设规划方面也基本是以原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为重点,

社区缺乏整体规划设计和统一建设,

很难满足现代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发展的要求。

。自治程度低。目前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主要是以乡镇村为依托,社区自治程度不高,居民的自治组织性较弱,

“行政化”色彩较浓。虽说在管理方面社区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是指导与协调,

但在实际操作中乡镇政府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和控制社区活动,

从而降低了社区自治的能力;

在民主决策管理方面,社区自治活动理应由居民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且重要事情必须经由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但实际工作中个人因素往往决定一切,群众自治热情不高,

有的根本不能代表社区居民的利益。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农村社区管理与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必须通过改革来加以完善。

三、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发展思路

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处于乡镇政府与农民的最直接联系层面,其管理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从近几年农村社区服务建设发展的情况来看,

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应在建设规划、基础设施、队伍建设、环境治理、公共安全和社区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发展提高。

。科学规划管理。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融合、统筹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与城镇化建设目标一致,必须科学规划管理,

系统全面地制定建设规划、村镇规划、产业规划等。

建设规划必须把长远目标和近期规划结合起来,根据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农民生产生活、农村社会环境及居民需求导向原则,合理规划设置社区建设规模,也就是找准各自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特色和特点,

探索适合于自己社区建设发展的模式,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科学规划管理。

。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

公共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农村社区建设最薄弱的一个方面。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需要从公共设施建设入手,

大力加强对公共设施及公益性服务方面的投入,政府需要在财政上给以大力支持与帮助,并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制度措施方面要有所发展创新,努力改变农村社区这一薄弱环节,为社区建设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强农村社区公共设施的投入: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农村社区发展,

从而实现农村社区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互动;二是要整合农村社区资源体系,充分调动农村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通过组织协调调动各种资源,

从而有效地利用农村人才、物质、资金、技术等社区发展所需的资源配置,

完善社区管理机制;三是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的能力,通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

。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农村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最基层的自治组织,在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中具有核心的组织领导作用。但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不是政权组织,

也不是行政单位,它开展工作主要是依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式进行的,所以组织队伍的作用是关键。在目前农村社区建设发展中,由于社区管理还处于改革调整发展阶段,

一些社区基层组织也才刚刚开始形成,且相关的改革措施也尚未跟上来,

一些农村社区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之间、村干部与群众之间就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

社区管理也就难以全面开展实施。要真正体现社区自治的原则,做到依法管理社区,就要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有所改进和提高。

一是要完善社区组织设置,使党组织与社区建制同步开展进行。二是要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提高社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把工作能力高、服务意识强、思想作风过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管理队伍中来,尤其是要选配好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

三是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农村社区的各种人才资源,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大限度地把各种力量凝聚到农村社区建设中来。

。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对农村社区管理体制进行不断地发展创新。

要针对各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农村群众居住环境等特点,

积极强化社区服务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如积极探索改进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体制,组建社区居委会,逐步理顺乡镇政府与社区居委会之问的关系,

增强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功能,逐步实现社区建设与居民委员会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和党小组;

加强对社区服务、管理、监督等方面制度措施的研究,特别是选举制度、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等,保证社区群众各项民主权利落实到位。

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篇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乡镇撤并任务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复〔〕号)及《委、人民政府关于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号)文件精神,在年区划调整中,全区共撤销个乡镇(镇、乡、乡、乡),

其中镇撤销后,新设立、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

全区共有个乡镇和个街道办事处,精简%。涉及撤销的个乡镇的所有机构全部撤销,所有人员按区划调整分流。

(二)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年乡镇机构改革,

我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批复》(复〔〕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行政机构改革于年月底结束,

事业机构改革于年月底结束。改革后,

乡镇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

精简%;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实有人数由减为名,精简%。

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个减为个,

精简%;乡镇行政机构由-个减为-个,

精简%以上。

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

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发〔〕=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在年月,

就年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就涉及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各乡镇党政领导、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区乡镇、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初稿,

并征求了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审批通过并予实施。在实施中严格审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三定方案”,严格按照明确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综合设置的要求,

合理设置党政机构,

精简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至年月已全部结束,

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由年的个减为个,

精简%,事业站所由年的个整合为个,

精简%;乡镇行政机构由年的个减为个,精简%。

(三)乡镇行政事业站所整合情况:

年机构改革前,乡镇事业机构设置:党校、农经站、农科站、水管站、水产站、文化站、广播站、畜牧兽医站、成人技术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村规办、农机站、土地管理所、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共个。

公安派出所、工商、法庭、税务由区直部门垂直管理。

年机构改革,按照理顺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精简压缩事业机构和人员的要求,

设置综合机构。乡镇事业机构除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上划外,设置“三个中心两个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性的事业单位,

承担原农科站、农机站、兽医站、水管站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土地管理所、村规办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文化站、广播站、成人技校的职能;

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承担原计生办的职能,仍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党校,

其机构归并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保留林业站、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校,

其机构上划区直主管部门管理。乡镇行政机构设置-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经社会办公室。

对原有的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农业综合办公室、经贸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教育办公室)和分设的小部门(民政办公室、统计办公室、老龄办公室等)全部撤销,并按职能划入相应办公室管理。

年乡镇机构改革,

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村镇(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工委)党校,简称“一校一站四中心”,在、两个乡设海事所,

、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原(年前)农经站、农科站、水产站、水管站、农机站职能,

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原文化站、广播站职能,

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原村规办、路政管理职能。

乡镇行政机构设置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科学技术办公室)。

(四)政府职能转变情况:

年末,结合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而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

通过明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

合理整合事业单位,规范乡镇人员编制管理等,进一步理顺了区乡关系,实现了政事分开,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

通过改革,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初步转变,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已经成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共识。

税改前,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

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

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

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

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

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与事业单位、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已基本脱钩,政事、政企得到分开,

以前乡镇政府承担的技术性、辅、服务性的职能已交给了乡镇事业单位承担,政府职能得到逐步转变。但是,

与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相比,乡镇机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职能定了,但政事分开仍难以实现。不少乡镇在改革中都对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做了定位,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了职能,

但是组织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实现严格的机构和人员的分开,不少乡镇行政事业仍在一块,工作任务仍在一块,

在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强化的同时,中心站所职能被淡化,并且有不少行政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不少事业人员被乡镇政府长期借用。

二是机构撤并了,

但实际运作并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乡镇按照综合设置事业机构这个思路,整合了原有的站所,将职能相近或相关的站所组成一个中心,但在实际运作中,

新组建的事业服务中心却难以磨合到位,表现在新牌子未挂,帐务、资产未清,法人登记手续不办理、不规范,办公地点未归并、统一,

人员关系和实际工作未柔和理顺。

三是区乡两级都进行了机构改革,但衔接上仍存在问题。

往往在不少区直各部门及部分干部的观念中仍然承认的是改革前的站所,承认的仍是改革前的对口站所,

这给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是不少乡镇干部不能真正理解乡镇改革的重大意义。不少乡镇干部仍认为不应该精简机构,认为精简机构、整合机构只不过是增加了层级关系,

增加了领导人数。

三、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和乡镇事业站所、强化乡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工作方式的建议

乡镇政府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

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

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乡镇工作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最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因此,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审时度势,

搞好推进。

一是要明确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特别是适应为“三农”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能,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明确乡镇机构的职责定位。即要进一步明确究竟管理哪些东西,

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权随责走,人随责配,逐步建立起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是要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

要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

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

四是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要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

五是应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

根据设岗定责的情况,

对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不在状态,甚至违背党纪国法的人员坚决予以淘汰,

或分流,或待岗,畅通干部出口。

六是应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

要理顺各级政府间“压力支配型”层层转嫁任务的管理体制和以各种“责任书”并明确“一票否决”指标的做法,逐步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七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紧解决法律规范缺失的问题,使乡镇政府的管理行为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篇

农村文化事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全面发展和奔小康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最基层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乡镇文化站,

无疑则对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对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巨大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关于“县、乡应主要建设综合性的文化馆、文化站”的明确要求和国家“十五计划”、“十一五计划”、“十二五计划”中关于“必须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文化站”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群众文化的高度重视,

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良好契机。

发展农村事业,关键在于领导。

因此,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级文化部门一定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角度,

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乡镇文化站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要把乡镇文化站的建设与发展视为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视为农村文化事业的长远大计,提到关系到我国新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

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在新世纪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的战略高度。

要把乡镇文化站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的城乡建设规划,

纳入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纳入各级政府的体制改革规划,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要把乡镇文化站的建设与发展真正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摆上位置,

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使之与农村社会经济比翼齐飞,

同步发展。为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形成规范有效的筹资机制,实行多渠道投入体制,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与发展的步伐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

无论是思想道德建设,还是科学文化建设,都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要以物质文明的发展为基础,随物质生产的进步而进步。

离开了必要的物质投入做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了空中楼阁。

因此,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与发展,

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广辟筹资渠道,建立多元筹资体系,切实有效地增加资金投入总量。

要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两个机制,形成良性循环的筹资机制,有效地改革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乡镇文化站建设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列为当地财政支出的重点,

并且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

增加的幅度不应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除加大政府投入外,各地还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并不断完善和落实好各项文化经济政策,

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投资乡镇文化站建设,

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全社会共建文化,共享文化的筹资机制和多渠道投入体制,形成社会文化社会办的大文化发展新格局。从而有力地促进和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与发展的步伐,更幻地发挥国办文化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三、大力加强乡镇文化站文化设施建设,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文化设施是文化活动的载体,是体现文化事业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象征。文化设施建设,是关系到为社会培育人才,

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地地道道的实事,同时也是关系到我国文化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近年来,虽然农村各地的文化投入总量逐年增加,

乡镇文化站文化设施建设有较大改善,但与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仍有很大差距。相对来说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文化设施建设普遍薄弱,陈旧落后,

硬件不硬的状况,一直是制约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也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

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级文化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明确乡镇文化站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对乡镇文化站文化设施建设的领导。要做为一条硬杠来抓。

要充分利用好各项文化经济政策,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施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的重点突破,切实解决长期阻碍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诸多难题。

同时要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

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要同时进行。因为没有文化设施的硬件建设,文化活动的软件就无以附着;

而没有文化的软件建设,硬件就形同虚设。只有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乡镇文化站的文化设施建设,

建设好综合性文化站,才能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四、进一步加强乡镇文化站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农村文化队伍

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根本的问题就在于队伍建设。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级文化部门一定要站在时代的高度,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要建立起一支宏大的专业与业余的文艺人才队伍和群众文化管理人才队伍。文化站要首先发挥文化部门本身的人才优势、设施优势和技术优势,搞好自身队伍建设。文化站工作人员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及科学文化水平,

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知识、有能力、懂专业、会管理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和群众文化管理人员。同时,文化站还要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集中办班培训,进行文化辅导等多种形式,

加大对农村文艺人才的培养力度,面向农村培养大批文艺人才,锻炼和提高农村文化队伍。要巩固各类文化艺术群体,为拔尖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通过培训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队伍,高素质的农村文化大军,

使他们能够以优秀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良好的文化工作者和文化队伍的社会形象,为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五、小康文化建设是乡镇文化站建设与发展的宏伟目标和奋斗方向

小康文化,

是一个新的目标,是我国农村由温饱走向富裕的现代化文化,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崭新模式。小康文化建设,是我国新世纪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中心,

也是新世纪农村文化工程的宏伟目标。

小康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

更是一次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不可替代的历史机遇。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小康社会。

实现国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注定要空前重视小康文化建设。

同时也是乡镇文化站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努力奋斗的方向与目标。因此,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级文化部门,一定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大对小康文化建设的领导力度。乡镇文化站一定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有具体的硬指标,

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有具体的检验标准的要求,制定和落实本地的小康文化建设目标和规划。

同时要采取开始有效措施,

加快实现小康文化建设的步伐。用小康文化的精神力量推进小康经济建设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增加自身发展能力,是乡镇文化站焕发生机,增强活力的有效途径

繁荣群众文化事业,说到底,

就是要多生产受人民群众欢迎的,能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品位的提高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和良好的精神食粮。文化艺术精品不仅担负着文化成果积累与传承的重任,

而且对社会道德的维系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这一意识形态的属性和意识形态功能,决定了文化事业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作为最高准则,

坚守文化功能的主导地位。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篇

一、基本现状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近年来,

南江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年,我县共创建省级文明村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个,市级文明单位个,

市级文明社区个、集镇个、村个,县级文明单位(社区、村)个。

(一)思想观念不断进步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

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

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

健身娱乐,

“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

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长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

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

新规划建设了个乡镇文化站,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余册,

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传统文化颇具特色

我县精深的红军文化、独特的楹联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南江诗词楹联学会发展会员名,建成了个楹联文化村,完成了副永久性对联入户悬挂,相继在个村、个镇、所学校、条街道、个景区开展了楹联文化创建活动,

为南江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确定了“舀火纸、爨坛戏、杂耍、说春”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二、存在问题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

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重视不够,认识偏差。

一些乡镇,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

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投入不足,

基础薄弱。一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

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

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

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缺阵地。边远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

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

大部分边远乡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

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队伍不力,主体缺乏。

部分乡镇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

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很多村社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

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

、观念不正,陋习抬头。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乡、村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

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风越刮越烈。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

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三、对策建议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特别要重视边远乡镇农村精

(一)深化认识,

做到“三个到位”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努力扭转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

一手软”的倾向,

坚决克服对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观点,真正把精神文明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资金投入到位。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

各乡镇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建立各级财政拿一点、后盾单位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精神为文明建设的正常开展。三是工作落实到位。

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化、定量化,逐级分解,

层层落实,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年底总评。

(二)提高素质,狠抓“三个教育”

围绕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核心,大力开展“三个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一是思想教育。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提高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消除固有和封闭、保守的旧意识,形成改革开放、共同致富的新意识,

增强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知识教育。

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加大对农民在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抵制封建迷信及的能力。

逐步破除封建迷信,阻止乱建坟墓、庙宇,大操大办红、白喜事陈旧陋习,形成崇尚科学、摒弃陋习、追求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

三是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

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市级卫生县城、国家生态县城和中国旅游经济强县。

(三)优化载体,开六一儿童节作文三年级300字展“三项活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贵在不断创新。

创新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

一是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构建和谐南江为目标,

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创建和“十大孝星”、“十佳公婆”、“十佳媳妇”、“十佳丈夫”、“十大孝星”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的良好氛围,形成以德报怨、促进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

努力发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书画展览等活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工程”、“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和“万村书库”建设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更加可亲可信、深入民心。三是开展“和谐新村”、“和谐农家”创建活动。按照“标美公路进村、文明道路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安全饮水入户,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

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

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卫进村、文明新风入户,民主法制进村、遵纪守法入户,

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和“致富星、平安星、和睦星、科技星、计生星、卫生星”的要求,深入开展“和谐新村”、“和谐农家”创建活动。

(四)建好阵地,

把握“三个关键”

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篇

一、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责

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的组织的指示、决定,执行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决议,讨论决定本乡镇的重大问题。(二)抓好自身和所属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三)领导乡镇经济建设。

制定本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四)领导乡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五)领导并支持乡镇政府依写桥的作文法行使各项行政管理职权。

(六)领导人大主席团级经济组织、人民武装和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工作。(七)领导上级有关部门派驻乡镇单位的党的建设,

领导、支持和协调上级有关部门派驻乡镇单位的工作。(八)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其他任务。

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一)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决定和命令。(二)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发展各项服务事业。

(三)加强水利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四)依法管理乡镇财政、执行本级预算。

(五)管理和发展文化、教育、科学技

术、广播、体育、卫生等事业。(六)保护国有资和集体所有的财产,

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力、民利和其他权利,保护各种组织的合法权益。(七)开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

管理司法行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解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秩序。

(八)推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九)管理民政行政工作,

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办理兵役事项。(十)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机构设置与有关职位核定

我镇机构设置、有关职位核定如下:

(一)、乡镇内设行政机构:

、单列机构

()纪委:设书记人、副书记人、专职纪检委员人、兼职纪检委员人。

()人大主席团机关:设秘书人。

()武装部:设部长人,干事人。

()妇联:设主任人、兼职委员若干。

()团委:设书记人、兼职委员若干。

、综合机构

()党政办公室

负责乡镇各部门的综合协调、上报下达、文印收发、信息反馈、文书档案管理、机关后勤保障工作(含党政办公室秘书职位)。

()党建办公室

负责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干部考核、老干部管理、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共青团、妇联、统工联、武装等工作(含组织员职位)。

()工业经济发展办公室。

负责本乡镇工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负责工业项目的开发、开放和招商引资。

()农业办公室

负责宣传贯彻党的农村经济政策;

负责本乡镇农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负责本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工作;负责农业开发与扶贫;负责协调指导乡镇农业综合服务部门的工作。

()财经办公室

负责本乡镇财政、税收、农村财务管理及商贸流通工作。

()计划生育办公室

负责本乡镇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工作;负责落实、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及相关法规;

协调、指导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司法所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负责本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违法违纪案件查处、乡村政务公开、经济环境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负责本乡镇的普法宣传、教育及法律服务、民事调解。

()社会事务办公室(挂劳动保障服务站的牌子)

负责基层政权建设、村级换届选举的组织指导;负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负责科、教、文、体、卫工作;负责统计以及其他社会事务性工作;

负责劳动力资源开发、富余劳动力转移、本乡镇社会保险、劳动用工管理以及安全生产等项工作。

()乡村建设办公室(景州镇、龙华镇设城镇建设办公室)

负责乡镇、村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乡村道路的管理与维护;负责国土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负责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二)乡镇内设事业机构

、农业综合服务站

负责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农机等技术推广工作,

为农民提供信息指导及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

、计划生育服务站

负责计划生育“四术”及生殖健康服务。

、财政所(农业税征收管理所与财政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负责本乡镇农业税的征收及镇村财务管理;负责完成财经办公室交办的有关工作。

、文化体育服务站

负责文化、体育、电视、广播等工作,不断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搞好各项服务。

、城建土地所

负责落实乡村建设办公室(城镇建设办公室)交办的有关工作。

、民政所

负责拥军优属、复退安置、社会救济、救灾防疫、婚姻管理、殡葬管理工作,

完成社会事务办公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统计站

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篇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遵循科学发展观,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紧紧把握乡镇机构编制五年内只减不增和确保社会稳定这两条底线,改革与农村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三农”社会服务体系,

加快全镇新农村建设。

目标:转变政府职能,整合事业站所,精减机构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原则:、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精简人员编制,理顺管理体制,

完善功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坚持市场取向、开拓创新的原则。遵循市场规律,

实行政事、事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办好社会事业;

、坚持民主、法制的原则。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群众监督,

实现机构编制法定化。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区别具体情况,

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

、坚持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同时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避免在改革过程中出现大的波动。

二、规范镇职能定位

镇党委和人大分别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能。

镇政府按照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要求,加快转变职能。主要职能是:“执行政策、发展经济、社会服务、维护稳定”。

即: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特别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包括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计划生育、保护耕地和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各项减负、支农及税费政策。

(二)促进乡镇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制定并组织实施乡村整体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农民培植主导产业,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增加农民收入;支持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支持发展民营经济。

(三)强化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农田水利和乡村道路等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农村社会保障、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

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和就业等优质服务。

(四)努力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排查调处农村各种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平安;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维护社会稳定;抓好安全生产。

三、规范镇党政机构设置

(一)乡镇机关内设机构设置

全镇机关内设机构统一设置为:党政综合办公室(增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增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财税办公室牌子)、社会事务办公室(增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民生工程办公室牌子)、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二)镇机关内设机构主要职能

、党政综合办公室。

主要承担党委、人大、政府交办的各项日常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村级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稳定、统计、工青妇及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工作,督促检查有关工作落实。

、经济发展办公室。主要承担工业、农业、林业、水利、水保和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农村经济、安全生产、财税、公有资产管理等工作,

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其它工作。

、社会事务办公室。

主要承担人口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民生工程、民政、交通管理、环保、农村劳动力转移、科教文卫体、民族宗教等工作,协调与社会事务相关的其它工作。

、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主要承担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土地管理、农民知识化工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社区建设以及涉及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的综合协调等工作。

(三)镇机关其他机构设置

、镇不设政协机构,

政协的有关工作由镇明确一位领导兼管。

、镇设立人民武装部,主要依法履行国防动员、民兵训练、预备役管理等职能。

、镇纪委和群团组织的设置按有关章程执行。

、镇一般干部实行一人多岗,

设立一专多能的干事或助理等综合性岗位,在重点从事一两项专门工作的同时兼任其它工作。

(四)镇机关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人员编制。按照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的编制不变。

、领导职数。

我镇设正副科级实职领导职数名,

其中党委委员名,政府正副职名。设书记名,副书记(政府正职)名,

纪委书记和名党员副镇长由党委委员担任,镇人大设主席名,进党委班子,不另设专职副主席。

四、规范镇事业机构设置

(一)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能

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益的原则,对乡镇事业站所进行综合设置。

我镇设置事业机构个: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成员单位:农技站、兽医站、林业站、水管站、农机站、经管站等。

主要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疫检疫、林业开发与管理、水利建设与服务、农业机械化推广、灾害防治、农经管理、统计、信息服务、畜牧水产等公益性农业服务职能。

、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主要承担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

组织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负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综合管理。

、财政所。

成员单位:财政所、镇会计核算中心

主要承担乡镇财政管理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

主要承担农村劳动就业培训、劳动力规划、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化服务和管理。

、民政所

主要承担民政和社会救助服务和管理。

、文化广播电视站

成员单位:文化站、广播电视站

主要承担文化、广播、电视等社会化服务和管理。

、农村经济和建设服务中心

主要承担农村经济发展、村镇规划建设等方面管理和服务。

(二)进一步规范管理体制。派驻乡镇事业机构(不含中小学、卫生院、财政所、国土分局,

下同),原则下放给乡镇管理,逐步实现人、财、物由乡镇统一管理。乡镇事业机构自聘人员逐步予以消化。

(三)核定人员编制。

按照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我镇事业机构编制数为准。

五、完善配套改革

(一)改革财政管理方式。加强财政财务监督,

规范收支行为。在保持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不变,

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基础上,以“乡财县管”为核心,

实行“预算,账户统设,统一收付”的管理方式。

(二)积极稳妥地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按照“制止新债,

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消化”的原则,

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办法和途径,切实做好乡村债务的清理和审核工作,坚决杜绝发生新的不良债务。

认真落实“约法三章”和“两项制度”。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建立健全新债责任追究和乡村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制度。

(三)按照公益性农业服务和经营性农业服务分开的原则,

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从事公益性农业服务的,在核定的编制内,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经销、农业机械维修、一般性技术推广及产后加工、运销等经营职能,

面向社会,

实行市场化、企业化运作。

(四)实行机构编制总量控制。

今后五年内,机关和事业机构人员编制只减不增。

(五)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

严格按照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

配齐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定编到人,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六)坚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配套制度改革。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按照政府组织引导,

农村属地参保、集体扶持、财政资助相结合的要求,搞好试点,

逐步推进。

(七)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进一步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实行差额考察、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制度,

进一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凡涉及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重要人事任免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乡镇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二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努力培养和打造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干部队伍。建立交流轮岗机制,充分激发干部活力。

六、步骤和方法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月日至月日)

、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

吃透精神,掌握要领。

、结合实际,拟定横港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大力宣传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全社会对这项工作的认识。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月日至月日)

、召开全镇机构改革动员大会,

全面部署我镇机构改革工作。

、做好“三定”工作,

包括乡镇转变职能的界定、内设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核定。

、做好事业站所整合工作。

按照本方案规定的机构个数、名称和工作职责,对站所进行合并,成立新的事业机构,并对新成立的事业机构重新核定编制。

、按照公益性农业服务和经营性农业服务分开的原则,做好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从事公益性农业服务人员聘用和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经销、农业机械维修、一般性技术推广及产后加工、运销等经营职能剥离工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年月日至月日)

、按照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写出总结报告,报送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迎接市委、市政府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能是否明确,

转变职能是否落到实处;二是交叉职能是否得到协调和解决;

三是乡镇机关内设机构设置和领导职数、事业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人员聘用是否按方案进行;四是完善乡镇配套改革是否抓好落实;五是各项工作是否正常运转。

七、组织领导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

必须在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为了加强指导、督促、协调,决定成立“横港镇深化机构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陈德春;常务副组长:刘堂泽;副组长:易呈禄、冯龙兴;

成员:胡红花、聂鉴苏、柯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冯龙兴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八、几点要求

(一)统一认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涉及部门权力调整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各单位要从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的高度,

充分认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部署,

统一认识,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抓住重点。

这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明确和界定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职能,规范乡镇机关内设机构和事业机构设置;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完善乡镇配套改革。

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篇

日—日对全县各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督查调度。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各乡镇紧紧围绕月日前,全县各村尤其是个重点村‘三清’要有阶段性成果,

市领导挂点联系村和区级示范点年底‘三清三改’工作要达标”的工作要求,周密部署,全力推进,

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组织领导有力。各乡镇按照县委要求,认真、迅速抓好贯彻落实,加强了领导力量,

健全了组织机构,

强化了组织领导。各乡镇均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

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同时,各乡镇还明确了镇长挂点联系区级示范点,

镇党委书记挂点联系镇级示范点,其他重点村安排一名镇领导为挂点联系人,各村也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进而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组织领导网络。

、宣传发动深入。

县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各乡镇均召开了由镇村干部、驻镇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各村召开了党员组长会,重点村示范点召开了村民户主会,层层传达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政策、精神。

采取横幅、标语、板报、流动宣传车、公开信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的目标任务、重大意义和方法步骤。在重点村、示范点组织群众选举组建了新农村建设管理理事会,把能力强、威望高的农村“五老”纳入其中,依托理事会动员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

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和理解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把社会各界的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党员干部带头积极参与。各镇将新农村建设工作与开展“三民”创评活动,创建村级好班子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来。

如*组织干部群众出工多人次,对全镇各街道、镇政府所在地、各村村部所在地、中心村、公路沿线以及河道进行集中治理;*镇组织干部群众近千人开展“三清”活动;*镇党委书记*带领镇包村工作组和村干部一起参加*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清”义务劳动;

*镇组织镇村干部群众、学生对圩镇、*大道进行集中整治;*镇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争做新农村建设工作“三员”即指导员、协调员和调度员;*镇*村*下组老党员*主动带头参与新农村建设,不计个人得失,

被群众推选为改组新农村建设管理理事会会长。

、面上“三清”初见成效。各乡镇按照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调度会提出的目标要求,

精心组织,集中力量在全乡镇范围内全面铺开了“三清”工作,在镇、村办公楼所在地、圩场、主要干道开展大规模卫生清理整治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各乡镇在集中抓好“三清”工作的同时,

注重环境卫生保洁,探索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如*镇流坑村制定了文明卫生公约,开展“文明卫生户”评比活动;

*镇*村指定了村民公约,与村民签定了“门前三包”责任状,开展了星级评比、流动红旗活动;*镇开展了“三色门贴”卫生评比活动等。

、示范点“三改”试点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在加大示范点“三清”工作力度的同时,集中清理拆除了一批露天厕所、违章搭建棚舍、厨房和残垣断壁,疏通硬化了一批区间道路,示范点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如*镇*村下安组规划建设环组公路,

选定了垃圾池和公厕建设地址,拆除了低矮“土茅厕”;*镇*村*组示范点在改变原来淤泥成片、垃圾成堆的基础上,积极准备硬化该组公路和水沟;*镇*村*下组规划建设公厕及化粪池,

加紧实施拆旧建新工作等。

、着手规划建设新村镇。各乡镇坚持规划先行,在规划权限范围内进一步完善编制了总体规划、各村详细规划和示范点规划效果图。

同时,

结合征地返迁工作,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如*镇制定了镇域总体规划,并聘请规划设计院专家指导全镇各村制定详细规划;

*镇加快示范点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做到拆旧建新,现已完成旧房和土地丈量,新村建设规划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镇水东村根据青龙山示范点建设方案,

制定了示范点初步规划,并组织建设项目公开招标,现已拆除部分破旧厕所,平整场地,

基本完成小区内挡土墙施工建设。

、“五新一好”其他方面进展良好。

各乡镇按照“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要求,积极统筹开展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农业龙头为动力,发展新产业。各镇积极扶持了-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村致富产业发展。

如*的*食品公司、*公司,*的*公司,等。以农民知识化工程为载体培育新农民。

如*镇先后举办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以优势产业为依托,组建新经济组织。

结合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各镇积极组织引导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如*镇*村组建了生猪养殖协会,*镇组建了*营销协会,

*镇依托*批发市场组建了农产品流通协会,*镇成立了畜禽养殖协会,*镇积极筹备成立花卉种植协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