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出版时间:1989-01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词源: 《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 两豆寒耳 不闻雷霆。”
词由: 传说古代楚地有个穷书生读了《淮南子》 知道螳螂捕蝉时躲藏过的树叶 可以隐身。他喜出望外 急忙走出家门 去寻找这种树叶。他来到林子里 见树上 地上的叶子那么多 他无法分辨哪一片是螳螂捕蝉躲藏过的 只好拣起一大把带回去。回到家 他拿起一片叶子遮住自己的眼睛 问妻子说:你能看见我吗?”妻子觉得很稀奇这么大个人站在面前 怎么看不见呢? 于是回答说:“看得见。”他换一片叶子又问妻子 妻子还是说:“看得见。”他换了一片又一片 问了一次又一次 妻子不耐烦地说:“看不见。”他高兴极了 拿着这片叶子向集市奔去。集市上车来人往 十分热闹; 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他用树叶遮住眼睛 伸手就偷人家的东西 还以为别人看不见自己 结果被当场捉住 扭送县衙。县官审问他时 他说:“我用这片树叶遮住眼睛 什么也看不见了。”县官听了大笑 觉得这个书生呆得可怜 立即放了他。
词义: 用一片树叶遮住眼睛 那高大的泰山也无法看到。比喻为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蒙蔽 不能认清事物的全貌、主流或本质。亦作“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书证: 毛泽东 《论持久战》:“他们……或则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而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