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应用范文

行为经济学应用篇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模式职业行为能力课程项目自主学习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不断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即全面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高职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是培养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职业行为能力所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也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形式

行为导向教学,

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

它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

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

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

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专家所推崇。目前我国有人称其为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即以就业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

以职业活动的领域为学习内容,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形式。。。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形式,在高职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

可根据课程和课程项目的不同,

采用相应的行为导向教学形式。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难度较大。

因为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管理类员工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因此,

经济管理类课程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选择。

二、按行为导向要求制订教学计划

按职业行为能力组合行为导向模块,由行为导向模块、认知水平螺旋上升特点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范围为导向,

理论课程是服务和支撑实践课程的,以够用为限,突出实践课的本位特征。

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应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学,围绕着按职业行为能力组合的行为导向模块,在专业知识体系框架基础上,突出基本观点和工具的应用,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全融为一体,

把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与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把个人的知识、技术、素质培养与团队的交往、合作、配合等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

三、以行为导向模式来确定学习领域和课程项目

行为导向模块决定了学习领域和课程项目。学习领域中应融合理论与实践,

按照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要求来设计各种课程项目。可分为单项小项目、综合性大项目、个人项目、团队项目。以企业营销岗位为例,其主要任务是开发市场,

推出产品。

那么《市场营销学》课程项目的设置就应按岗位任务,围绕“市场开发能力”的培养来设置相对独立的教学课程项目。市场开发能力应包括市场调研技能,目标市场定位技能,

产品推广技能,产品定价技能,产品分销技能和产品促销技能。此外,还要根据教学资源特色和专业培养方向来设置。

如果具有商贸特色,还要立足商贸业的营销活动,

联系商贸企业的的营销实际来设置本课程的课程项目,把“商场开发定位”,“商场促销活动策划”、“商业分销策划”、“商场营销计划”等作为重要的课程项目来设置。

四、行为导向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主张师生双向互动,

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投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变化,

由原来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组织、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与技术倡导者,甚至是主持人;同时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自主学习者。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手段和形式有角色扮演、启发引导、项目模拟、案例分析等,

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项目选择运用。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凝结为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操作步骤。

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课程项目、不同学生情况灵活掌握,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使其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布置项目(作业)。教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限定学习任务的时间,提示或指出完成任务的基本路径。

()讲解和示范。

讲解理论知识,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应围绕项目(作业)来进行,讲理论知识是为了促进专业岗位技能的训练,

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这一步的引导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应设置情境,

或通过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等在实训现场进行示范和操作。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学习的目标,

即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三个方面来实施教学,安排教学内容。

()模仿和练习。

在学生动手模仿操作做项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断互动、交流,教师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适时点评,

并通过小组活动、个别交流等形式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交往、合作、配合等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不断练习达到对知识的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

再由学生自查、自评,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评价和总结。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

而教师则是组织者、参谋者、评价者、指路人,指引学生走上掌握知识和职业能力的“高速公路”。

参考文献:

[]项玉欣,

高秀兰。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金晶,张向力。基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与管理,,

()。

行为经济学应用篇

经济法学的研究目的直接决定着其研究方向,确立正确的研究目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性问题。从总体上说,经济法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和探索经济法产生、变化、发展的规律,促使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成熟,

从而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实践,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此,可把经济法学的研究目的具体分解为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法学作为法学中较新的分支学科之一,首先应把如何建立和完善其自身特有的基本范畴、如何构筑其科学体系确立为其研究目的。

由于“范畴及其体系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理论思维发展水平的指示器,也是各门科学成熟的标志”[],因此,经济法学研究的目的首先就应立足于如何完善其自身的基本范畴、如何构筑其科学体系之上,

这是构筑经济法学原理的基石。但是,

我国目前经济法学界对此方面的研究不够重视,致使经济法基础理论和原理的研究十分薄弱,而在与相关学科的争论、与其他学科划分研究对象及其范围上却投入较多精力。

如果说在经济法学产生初期基于为了充分论证经济法存在的独立性,反驳否认经济法地位观点的需要而对有关问题进行争论、并极力确认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范围确有必要的话,

那么,经过十多年来广大学者的辛勤努力而逐步把经济法学的研究引向深入,经过立法机关的勤奋工作而制定的大量经济法律、法规,以及经济法在改革开放中所发挥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已足以表明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价值性。在此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再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科之间的论战、争抢研究对象及其范围,

否则,

不仅不利于经济法学自身的发展和成熟,相反还会阻碍其发展。“任何具体科学都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是否形成由概念和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是这门科学能否独立的重要标志[]”。

实事求是地说,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学自身究竟应包括哪些基本范畴、每个基本范畴应包含的科学涵义是什么、如何构建经济法学的范畴体系这些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尚没有给予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固然存在经济法和经济法学产生时间短、研究幼稚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但也不能否认,存在于人们主观上对经济法学研究目的的认识偏差和对经济法学基本范畴研究重要性的忽视同样对经济法学的研究产生了消极影响,

致使经济法学界迄今也未能向理论界提供具有充分说明力的、令人信服的、确能体现经济法学自身独立存在和成熟标志的基本范畴及其范畴体系的框架结构。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与经济法学处于并列地位的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等学科已经建立起来了法学界公认的、并为各学科所特有的比较成熟的基本范畴及其体系[]。所以,经济法学在建立其自身基本范畴及其体系方面可谓任重道远,经济法学界的确应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经济法学的基本范畴及其体系构成上来。

(二)经济法学作为法学中内容最为丰富的学科之一,理应把如何深化部门经济法学的理论研究确立为其研究目的。

如果说对经济法学自身基本范畴及其体系的研究构成了经济法学原理的基石和框架,并以此构成了经济法学总论的内容的话,那么,

对部门经济法学理论的研究则是经济法学内容的具体展开和体现,并以此构成了经济法学分论的具体内容。研究部门经济法学的内容,

一方面,

应对已制定出的单行经济法的内容和理论予以研究。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一部经济法法典或经济法通则,

而制定了大量适用于不同部门、领域、不同种类经济关系的经济法单行法和配套法即部门经济法,它们构成了经济法体系的主干,

如何制定、修改、补充、完善、理解、实施、适用各种部门经济法,

正是经济法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另一方面,经济法学的研究又不能仅局限于现行立法的既定范围内,对尚未制定单行法和配套法的部门经济法的理论也应予以研究。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

我国经济法立法带有明显滞后性的特点,许多本应属于经济法学内容的单行法和配套法尚未制定出来,比如,作为经济法核心的计划法、反垄断法等都没有出台,因此,

经济法学的研究不能忽略或遗漏该部分内容,加强对它们深入、系统地研究,以更好地指导立法工作,同样是经济法学面临的课题。

(三)经济法学作为法学中实践性最强的学科之一,

理应把加强最能体现其实践应用性的经济法立法[]问题的研究确立为其研究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

为了使经济法学的研究更能适应实践需要,

其研究丝毫不能脱离国家经济生活的重大实践,时刻关注着对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法律现象的研究,对经济领域和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将它们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通过加强对经济问题的法律研究,

并以此指导经济法立法活动,

从而实现对经济关系的全面调整,达到国家干预、管理经济生活的目的。“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立法的发展和对立法的研究为前提的,没有立法学的发展,不可能有法学体系的真正的完善”[],

同样,如果没有经济法立法学的发展,也不可能有经济法学体系的真正完善。

因此,经济法学的研究目的应该立足于加强对经济法立法问题的研究,并把它作为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尽管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法立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

立法上也有严重缺憾,立法技术水平和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与对经济法立法问题的研究不够重视以及由此导致研究薄弱有着直接的关系。

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立法问题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至今几乎还没有关于经济法立法方面的专著,

涉及该方面的论文数量也较少,并且大多是对立法概况的泛泛介绍,而对经济法立法的原理、制度和技术等问题的系统研究却非常薄弱,

理论界尚未对经济法立法的专业性、技术性、特殊性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简单把经济法立法与其他部门法立法混同,这种作法很难使经济法立法适应实践的需要。因此,

对我国经济法立法进行深刻反思,加强对经济法立法问题的研究,认真总结我国立法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更好地指导对现行经济法的修改和今后的经济法立法工作,从而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的经济法体系和经济法制,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迫切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加强经济法立法正是其关键之一。

而加强经济法立法和完善经济法制,又离不开经济法立法理论的指导,故随着适应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经济法立法问题应该、也必将会成为经济法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问题

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它决定着该学科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故学科研究应以确立其精确、科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为前提。经济法学的研究也应恰当地确立其研究对象和范围,把研究的视野置于适当的限度内,

准确地把握其研究对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如果把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范围确定得过宽或过窄,

都不利于研究的深入和深化。

我国经济法学产生时间较短,学科建设比较薄弱,

加之受其他原因的影响,

经济法学的研究至今也未能恰如其分地解决其研究对象和范围问题。

它自产生之时起即处于与相关学科、尤其是与民法学、行政法学的争论之中,学术争论虽然对经济法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导致目前经济法学的研究过于看重其研究的对象及其范围问题,且将对象、范围界定的过宽,

甚至存在无节制地扩大经济法学研究领域和范围的倾向,

这在以经济法学专著和教材所体现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上显得尤为突出。

我国现行的很多经济法学教材或专著,包括颇具影响的几部统编教材或专著,在确立经济法学研究对象和范围上存在一定缺陷:即把本不应属于经济法学而应属于其他部门法学的内容硬性划入其中,

如在现行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中,有的把应属民法学内容、应属商法学内容、应属劳动法学内容、应属环境法学内容[]列入其中,有的甚至把应属行政法学内容[]、社会保障法学内容[]、刑法学内容[]都划入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中,此外,

几乎所有的教材和专著中都包括应属诉讼法学的经济司法、经济仲裁[]的内容,

还有的把应属法制史的经济立法史[]的内容也列入其中,导致现实法与历史法不分、实体法与诉讼法不分,都将它们混为一体,

使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几乎涉及了法学内容的方方面面,其研究范围近乎于“诸法合体”状态,

大大超出了其应该研究的领域和范围,致使经济法学成为了一个“覆盖面最广”的学科,

严重阻碍了经济法学理论自身的发展和成熟:一是致使人们难免产生“经济法究竟是什么?”、“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的经济法学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的疑问,进而引发了人们对经济法能否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经济法学体系是否存在、能否建立起来等一系列问题的怀疑,

对人们科学地认识经济法和经济法学产生了严重障碍;二是导致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过宽、过大,难于集中精力认真仔细地研究其自身内容,致使经济法学成为最为幼稚的学科之一;三是由于其研究对象和范围中混杂着不同性质的其他学科内容,

混淆了经济法学与其他部门法学之间的界限,导致了法律学科与法律体系的不必要混乱,致使经济法学难于形成其科学体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法制的日趋完善,为我国经济法学界深入研究经济法学自身的内容和基本范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因此,经济法学的研究应该首先恰当地界定其研究对象和范围,而“并不是占领别的学科的研究领域。

相反,

它是开垦同它相邻的学科没有开垦也不能开垦而又必须开垦的领域”[]。“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

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据此,确立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并划分它与其他部门法学内容界限的标准就是经济法律现象领域内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质的规定性。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干预、管理商品经济关系或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是商品经济管理关系或市场经济管理关系,这是经济法的质的规定性,也是划分经济法学对象和范围的标准。简言之,

就是以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其性质(即经济法调整的特定性质的社会关系)来划分经济法学与其他部门法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限,即凡具有商品经济管理或市场经济管理性质内容的,

应属于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反之,则不属于其栐象。经济法学的研究应以此为前提条件,

下功夫重点研究的确属于经济法学的内容,对于属于其他部门法学的独立性、独有性的内容,也应予以尊重和肯定,

使它们各自归位,回到各自所属的部门法学体系中去,经济法学的研究不再涉及。

具体说,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法学自身的基本范畴及其体系框架。

“任何一门比较发达的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

都是由一系列反映其研究对象的相互关系、相互配合的概念(范畴)所组成”[],所以,确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仅仅是经济法学研究的前提,

经济法学的研究既不能把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确定得过宽、过大,也不能确定得过细、过小,“过宽过细或过大过小,

都有背划分部门法的原意”[],故应确立其恰当的对象和范围,

但又不能只停留在确立和划分其对象和范围的表面上、形式上,

而应以确立恰当的对象和范围为基础,进一步把研究深入化、具体化,

即通过对经济法学自身内容认识、分析、比较的深化,总结、归纳出经济法学自身独有的基本范畴,“以严格可靠的概念、范畴为依据;形成或引进新概念、新范畴;明确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

确定范畴序列和联系链条等等”[],并以此作为构筑经济法学体系的基石。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管理经济生活的法律手段,对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内容方面与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都存在着明显区别。因此,

应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

对构成经济法学基本范畴的经济法概念、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经济法性质和特征、经济法原则、经济法关系、经济法主体、经济法权利和义务、经济法行为、经济法责任等予以细致地探讨,深刻挖掘其内涵,

探求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

只要加强研究,善于归纳分析,就能总结、概括出经济法学自身独有的基本范畴,并以之为基础,形成其科学体系。

而经济法学自身基本范畴及其体系的科学建立和完善,正是经济法学理论研究成熟的标志。

(二)部门经济法学内容。

在把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确立为划分经济法学对象和范围的标准的同时,

可把以单行和配套经济法律、法规为基础而形成的部门经济法学的内容以经济行为法的体系框架体现出来。

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规范,它以经济法权利、经济法义务为核心。而权利、义务设定的目的在于通过为经济法主体提供行为模式,实现对经济法主体行为的调控和规范,从而实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管理。

我们把这种经济法基于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需要而确认、调控、规范经济法主体行为形成的一系列法律规范,

称为经济行为法。经济法就是通过确认、调控、规范主体行为为中介而展开和形成的行为规范体系。

该体系所表现的部门经济法学的内容框架可作如下表述:

。行为主体法。即规定经济法行为主体资格、种类及其法律地位的制度内容的法律规范。在国家干预、管理经济生活的过程中,

形成了具有不同法律地位的经济法主体,主要可分为经济法管理主体(经济管理机关)和管理受体(市场主体)两大类,经济法对该两类主体的资格和法律地位应予以规定。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集体经济组织法、私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等。

。行为管理法。

即规定对主体行为进行管理、调控的制度内容的法律规范。如关于宏观经济调控行为管理方面的内容有:计划法、财政税收法、金融法、投资法、价格法、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法、对外经济管理法;

关于行为运行管理方面的内容有: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行为客体(对象)法。即规定经济法管理主体实施管理行为所指向的客体(对象)的制度内容的法律规范。

如自然资源管理法、国有资产管理法、市场秩序管理法、产品质量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证券期货管理法等。

。行为形式和程序法。即规定主体行为形式和程序的制度内容的法律规范。

如预算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企业登记管理法等。

。行为监督法。即规定对主体行为进行监督的制度内容的法律规范。如统计法、会计法、审计法等。

(三)经济法立法问题研究。

一切经济法都来源于经济法立法,所有经济法制度和理论都应以经济法立法为契机。如果没有经济法立法,

就没有经济法,离开经济法立法,经济法学的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深化经济法立法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才能以成熟的立法理论更好地指导经济法立法实践,指导立法者不断地制定出更科学、更严密、更合理、更符合实际需要的经济法规范,

更好地发挥经济法的作用,也才能促使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成熟。从此意义上说,

经济法立法是把经济法学的理论研究与市场经济的实践需要结合起来的最好媒介,它既是经济法学研究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因此,经济法立法应是经济法学研究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主要应对以下问题展开研究:

。经济法立法基本原理问题研究。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法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经济法立法实践的特点,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立法的概念和特征、经济法立法的观念、经济法立法的历史[]考察、经济法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经济法立法的制约因素等,

揭示经济法立法的一般规律和原理。

。我国与外国经济法立法的比较和借鉴。外国经济法立法产生时间比我国经济法立法产生时间要早得多,

而且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已具有比较丰富的立法经验。我国经济法立法不仅时间比较短,并且现行立法大多是为了适应原有经济体制的需要而制定的,

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差距,故更有必要借鉴外国经济法立法的成功经验。通过把我国经济法立法与外国经济法立法进行比较,

能够发现我国经济法立法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以便在立法中把立足我国国情和借鉴外国经济法立法的成功经验和精华结合起来,使我国的经济法立法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经济法立法制度问题研究。

我国尚未制定一部统帅、协调所有经济法律、法规的经济法法典或经济法通则,而是形成了由单行和配套经济法律、法规为主干的分散立法体例。这种体例致使各个经济法律、法规之间在内容、级别、层次、效力等方面难于协调一致,既可能导致立法的矛盾和重叠,也可能导致立法空白。

为了建立科学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法体系,应加强对经济法立法制度问题的研究,

主要研究我国经济法立法体制、经济法立法权、经济法立法主体、经济法授权立法、经济法立法程序等,以合理划分不同立法主体之间的立法权限,完善经济法授权立法制度,制定有效、科学的经济法立法程序。

。经济法立法技术问题研究。经济法立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又有不同于其他部门法的特殊性,

故应研究经济法立法的体例结构、逻辑结构、立法语言和专有名词、术语的规范使用,确保经济法立法结构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我国经济法立法的改进和完善问题研究。

即通过对经济法立法问题的系统研究,

总结经济法立法的一般规律、特点和经济法立法的技术规则,借鉴外国经济法立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现行经济法立法做出客观评析,

发现其欠缺和不足,进而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经济法立法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济法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其研究方法当然有别。

方法论上的差别,往往会导致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的重大分歧,甚至是根本分歧。经济法学的研究不仅要确立其正确的目的、对象和范围,而且要确立其正确的方法论。

选择和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

往往会使研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经济法学研究中,除了要坚持法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应结合经济法学的自身特点,运用以下方法论:

首先,

应采用统一、科学标准的方法论。如前所述,经济法学理论是否成熟与完善,并不取决于其体系内容的杂而全,而取决于构筑体系基础和标准的统一性、科学性,

恰恰相反,杂而全的体系内容只能说明理论及其体系的幼稚与欠缺。

我国现行经济法学体系内容繁杂、体系混乱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确立建立经济法学体系的统一、科学的基础和标准、并始终如一地予以贯彻和实施,学者们往往出于各自不同的研究、教学目的和需要,出于各自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确立自己的体系基础和标准,并据此建立各自的体系,致使体系杂乱,随意性大。

为了促使经济法学研究的深化和成熟,应该克服那种随意确立体系标准的作法,在研究中坚持统一、科学的标准,把用以划分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界限最重要根据的经济法调整对象及其法律性质作为准确界定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的标准,作为确立其体系的基础,

净化体系的内容,把已经由其他部门法调整的诸种经济关系、并应属该部门法学的内容均排除在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之外。“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已经受到其他部门法调整的诸种经济关系都归经济法调整,

并以此建立经济法部门,这不仅违背了唯物主义法学关于以社会关系本质属性作为划分部门法的基本理论,

而且必然是以否定或贬低其他部门法为代价的,这势必会有害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和谐统一”[]。

其次,应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既注重经济法的实用价值,

又注重其理论研究深度。

一方面,为了注重其应用价值,经济法学的研究首先不能脱离现行经济法立法内容,

应以现行立法为基础,对主要立法进行较全面地概括和论述,

避免纯理论的空泛议论;另一方面,

又要重视研究的理论深度,

不能把研究内容只局限于现行立法内,也不能只是对立法内容予以简单介绍,而应在立足于对现行立法内容予以概括的同时,进一步根据经济法的性质和特点,对立法规定中的不足或欠缺、立法未能全面规定的内容进行评析、反思,

进行超前性的理论概括和研究,避免只对立法予以简单、肤浅解释的作法,摆脱纯注释法学方法在研究中的影响。同时,应加强对经济法立法问题的研究,

以更好地指导立法实践,提高立法质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法调整的要求。

再次,应采用比较借鉴的方法论。经济法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

在研究中要借鉴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

尤其要运用和借鉴经济学、民法学、行政法学等知识和理论。但是,运用和借鉴仅仅是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其研究的目的在于科学地建立经济法学自身的基本范畴及其体系,

深化部门经济法学、经济法立法问题的研究,

进而完善经济法学体系,促使理论研究的成熟,

指导经济法制建设的实践。因此,在研究中应避免对相关学科基本范畴的简单、机械地照搬照抄,

或者进行一些形式上的“创造”,诸如把民法学中的法人改造成为“经济法人”[],并作为经济法学的范畴的作法是值得商榷的。此外,有些学者还把“经济权利”、“经济义务”、“经济责任”[]、“经济行为”[]、“经济立法”[]等这些含糊不清的概念作为经济法学的基本范畴,

笔者认为,这种作法同样不可取,因为它将使经济法学的基本范畴很不科学、很不规范,

不利于经济法学研究的深化和理论的成熟,故应予克服。

同时,对外国经济法学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精华,应予大胆借鉴和吸收,

不能盲目排斥,

但也应注意鉴别和选择,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最后,应重视系统论、控制论在研究中的运用。

一方面,

经济法是各种经济法律、法规的统称,是由一切经济法律、法规有机结合构成的统一体。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经济法是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经济法律、法规和经济法律制度(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或整体,但又不是各要素的简单相加,

所以,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的经济法学不能单纯地研究某一个经济法律或法规,更不能仅仅研究经济法的某一个具体制度,而应把由各种经济法律、法规构成的集合体、把所有经济法律制度构成的集合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加以研究,揭示不同经济法律、法规或某一具体经济法制度在整个经济法系统中的不同作用,

并进一步揭示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规律,进而充分认识经济法对社会经济生活所发挥的整体调整作用,防止和避免在研究中产生孤立、片面的的认识。

因此,应该重视运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经济法学体系。另一方面,为了有效地实现经济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管理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高效、有序运行,

经济法学的研究应注重对经济法主体行为的有效控制的研究。控制论中突出了其最基本的概念-控制[],并且认为“控制概念中最基本的属性就在于它必须具有目的,没有目的,无所谓控制”[],

“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可以看作需要反馈的行为”[],揭示出控制、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

这对经济法学的研究颇具启迪意义。经济法通过规定经济法主体的经济法权利和义务,为经济法主体设定行为模式,借以实现对主体行为的法律调控和控制,

进而达到对社会经济生活予以干预、管理的目的。

因此,研究经济法学,不能只停留在静态的社会关系之上,而应该重视对主体行为的调控,通过研究经济法主体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能够有效控制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

以实现经济法的目的。

注:

[]张文显著:《法学基本范畴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年月版,绪论篇。

[][]刘瑞复著:《新经济法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年月版,第页。

[]比如,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刑事责任、刑罚等;民法学中的民事主体、公民、法人、民事权利和义务、民事法律行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诉讼时效、民事责任等;

行政法学中的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行政指导、行政责任等都属法学界公认的、并为以上三学科各自所特有的、比较成熟的基本范畴。

[][][]本文中的“经济法立法”与“经济立法”不同:前者特指立法机关为了实现国家对宏观经济关系进行干预、管理的目的而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以不同经济法律、法规形式表现的、并形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活动的总称;后者指立法机关所进行的用以调整一切经济关系的立法活动的总称。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参见拙文:《经济法立法概念的重新界定》,载于《当代法学》年第期)。

相应地,

本文中的“经济立法史”与“经济法立法的历史”也分属两个不同的概念,应该区别开来。

[]高清海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下),人民出版社年月版,

第页。

[]周旺生著:《立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版,第页。

[]关于此点,

在很多专著、教材中都有所体现,由于受篇幅所限,

本文仅列举有代表性的、影响较大的几例。例如:高等学校法学教材《经济法学》(第五版)(群众出版社年月版)把应属民法学的专利法、商标法的内容,应属商法学的公司法律制度、破产法律制度的内容,应属劳动法学的劳动调控法律制度等内容列入其中;高等教育法学教材《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版)把应属民法学的工业产权法律制度、经济合同法律制度、技术合同法律制度的内容,

应属商法学的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等内容列入其中;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经济法学》(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年月版)把应属民法学的工业产权法内容,应属商法学的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内容列入其中,

并把劳动法学、环境法学内容也列入其中;

《中国经济法概论》(全国政法成人院校研究会编,中国法制出版社年月版)把应属民法学的商标法律制度、专利法律制度、经济合同法的内容,把应属商法学的公司法、保险法内容,

应属环境法学的内容,应属劳动法学的内容等列入其中;《中国经济法教程》(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年月版)把应属民法学的承包经营户和个体工商户法律规定、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工业产权法的内容,应属商法学的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票据法内容,应属环境法学的内容列入其中;

《经济法要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年月版)把应属民法学的财产法(包括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采矿权、承包经营权)、经济合同法、侵权行为法、专利法、商标法等内容,应属商法学的保险法内容列入其中,并把应属劳动法学、环境法学的内容等都列入其中,等等。

[]如《中国经济法理论与务实》(中国高级律师高级公证员培训中心教材编写组,

法律出版社年月版)把应属行政法学的“城市规划法”内容也列入其中。

[]如成人高等法学教育通用教材《经济法教程》(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法律出版社年月版)把应属社会保障法学的“社会保险法”的内容列入其中;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经济法学》(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年月版)把社会保障法列入其中。

[]如《新编中国经济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月版)把应属刑法学的“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经济犯罪”的内容列入其中;《实用经济法》(中国审计出版社年月版)把应属刑法学的“经济犯罪及处罚”的内容列入其中。

[]如注[]所列的专著、教材中几乎都把经济仲裁、经济检查、经济审判内容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列入其中。

[]王保树、崔勤之编著:《经济法学研究综述》,

天津教育出版社年月版,第页。

[]《选集》合订本,第页。

[]孙国华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关于法的概念和本质的原理》,群众出版社年月版,第页。

[]沈宗灵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版,

第页。

[]《佟柔文集》编辑委员会编:《佟柔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年月版,

第页。

[]如《新经济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年月版)中即认为“经济法人是民法法人制度的扬弃”(详见该书第~页)。

[]如高等学校法学教材《经济法学》(第五版)(群众出版社年月版)使用了“经济权利”、“经济义务”、“经济责任”的概念(详见该书第~页);《经济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版)把“经济权利”、“经济义务”作为经济法学的基本范畴(详见该书第~页)。

[]如《经济法基础理论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版)中使用了“经济行为”的概念(详见该书第页~页)。

[]如高等学校法学教材《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二版)(法律出版社年月版)中则把“经济立法”作为经济法学的基本范畴(详见该书第~页)。

行为经济学应用篇

[关键词]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关系

引言

很多学者认为应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的关系就是理论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基础,

而今应用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具体实践和应用。

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现在普遍存在着轻理论以及重实务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存在使我国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受到了较大的局限。

必须要认真的梳理清楚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相适应,并且能够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

。我国轻理论以及重应用的经济学研究现状

.出版界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片面倾向

目前出版界普遍的认为,相对于理论经济学而言应用经济学的成果更加受欢迎,

因此现在很容易发表和发行关于应用经济学的刊物或者论文。相比之下,大部分的出版社并没有对理论经济学研究成果具有太大的兴趣,而且往往会冷淡理论经济学的投稿作者。甚至还有一些出版社将一些硬性的规则和条例颁布了出来,

要求作者如果要出版理论性学术专著必须要对相应的资助金进行提交,而且资助金额均有非常高的额度,这样就导致理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很难发表出来,

造成了这一类高水平学术著作的严重流失,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经济学的整体发展。

.不受重视的理论学术研究

在应用经济学在我国的经济研究学术界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这样就导致很多学者急功近利,对经济利益和名誉进行片面的追求,

特别是在研究和解决各种经济实务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多的人才,很多学者不惜运用各种手段从而能够在应用经济学的研究队伍中加入进去。而现在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却变得越来越冷门,

由于经济实务问题以及应用经济学方面集中了大量的年轻的学者,

因此造成理论经济学研究严重的缺乏人才[]。

。导致经济学研究出现片面倾向的主要原因

市场从客观上调控的人们对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追求的行为,

现在理论基础研究具有见效慢以及收益少的特点,

而应用经济学则恰恰相反,因此不管是学校研究人员还是学生都对应用经济学在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方面存在的巨大潜力具有充分的认识,

因此使得应用经济学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学校的研究基金大量的倾斜于应用经济学,而经济刊物编辑社和出版社也对市场效应和经济利益进行片面追求,从而忽视了自身应该在学术研究中需要承担的各种责任。总之,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应用经济学占有了大量的资源和人才,最终造成理论经济学严重的缺乏发展的动力[]。

。应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讲应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就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告诉我们,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

而理论又能够对实践进行指导。然而现在在很多人看来理论经济学只是具有学术价值,真正具有实际价值的是应用经济学,只有应用经济学才能够将各种经济问题很好的解决掉,哪怕不需要理论经济学,

只需要有应用经济学就能够对企业进行很好的管理,并且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发生和发展,

而且其规律具有不可替代的客观意义,

只有具备基础理论上的支持,才能够真正地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理论,才能够将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真正的找出来,

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最终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类似问题。因此,只有大力的发展理论经济学才能够将前进的动力提供给应用经济学,并且能够将各种经济变化和现象的理论依据和价值找出来。

总之,

要想真正的对应用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首先必须要将理论经济学作为指导。而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和进步也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事物的产生和发展,

因此,从本质上来讲现有的片面化的重实务、轻理论的的思想属于一种本末倒置的落后观念[]。

。对应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片面发展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有效对策

.促进学术界研究现状和观念的积极转变

现在我国的学术界过于倾向于对应用经济学的研究,要想保证应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实践平衡发展,

首先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术界在经济学方面研究现状和观念的积极转变,并且将当前轻理论以及重应用的研究误区扭转过来。积极采用政策上的支持、鼓励以及研究基金的投入措施从而将更多的动力提供给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将更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提供给理论研究者,这样才能够使理论经济学的研究中集中更多的学术工作者,

使当前学术研究中存在的片面现象得以根本解决,并且充分的保证两大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

.对经济学教育观念进行积极的革新

不管是学校也好还是教师学生也好都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应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之间具有缺一不可一击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要深刻的了解理论经济学指导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植根于理论经济学的本质特征,

并且要积极地鼓励教师和学生展开对基础经济学理论的学习,

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理论经济学的学习中自觉地参与进来,并且致力于自身学习和实践基础理论的不断加强,对理论经济学进行积极主动的钻研。

.对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进行创新

教师在对理论经济学进行讲授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这样很容易导致课堂学习变得十分乏味和枯燥,

很难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具体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中必须要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思考以及多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拓宽学生视野以及启发学生思路的作用,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积极的鼓励,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学习应用经济学以及理论经济学的时间和精力得到有效的平衡,最终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对理论经济学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并不是要将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分割开来,

如果完全脱离实际的纯理论也并不具备对实践进行指导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密切地结合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

才能够保证理论经济学研究的长远进步。在对经济学人才定向培养的时候也要注意到使经济学研究人才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紧密地结合经济学实践以及基础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相关的理论,并且能够更加有效的认识经济实践活动,

最终能够使经济研究者能够对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运用,从而将经济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解决掉。

。结语

各种应用经济学的基础就是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由于理论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而具备了更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如果只是对应用经济学进行研究,

不具备扎实的理论经济学基础,那么其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应用经济学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学作为基础和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余斌。“第二届全国现代政治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研讨会”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

[]程恩富,王朝科。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领应用经济学创新[]。教学与研究,()。

[]刘汉林。从经济学的分类看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于立。现行经济学学科设置问题与法律经济学的兴起[]。改革,()。

行为经济学应用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年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共同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指导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向应用型高等院校转型,促进地方院校提高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湖南科技学院作为一所普通的地方院校,必须贯彻落实党的重大教育决策,积极适应我国教育发展新常态,教育教学中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中,

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机制。

作为经济学八门核心课程之一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也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更加专注于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新路径。

一、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意义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统计学数据为依据,

利用数学、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统计软件,建立模型,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其目的是通过定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验证和完善经济理论,预测经济发展趋势,评估经济政策的影响,

选择适当的经济政策。

因此,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因认为“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就是普林斯顿大学计量经济学双塔之一,

偏重于研究微观计量。计量经济学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经济现象的能力,希望学生能够对观察到的经济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

最后应用恰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从而加强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研究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自年被确定为湖南科技学院经济学类专业的必修课之后,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待提高,教学中重理论轻应用、重方法轻实践的问题,既不能实现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与地方院校加强应用性和技术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不相符,

不能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本文结合我校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实践,

研究了我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向应用技术性转型的道路进行探索,并提出几点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促进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学生数理基础薄弱,

对本门课程存在严重的畏难心理

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除了金融工程专业外,其他专业都是文理兼收的,并且文科生的比重要显著高于理科生,因此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对数学类课程存在严重的畏难心理。

有学生反映自己碰到数学就头痛,数学类的课程基本都听不懂的,碰到数学课程考试必定挂科。

而计量经济学虽然是一门经济类学科,但是现有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一般都注重于理论推导,忽视案例教学和实践应用。教材中一般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进行公式的推导及证明,只在每章的最后一节中给出一个案例分析。

学生翻开教材,看到的是满篇的理论推导,下意识地将计量经济学归类为数学课程,产生心理暗示――“这门课这么难,我肯定学不会。

”另外,计量经济学创始人弗瑞希曾说,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的结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计量经济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如果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储备不够,存在先修课程的缺位,

那么必然影响到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效果,对计量经济学中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

(二)教师教学过程中重理论方法介绍,轻应用能力培养

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问题,其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分为四个步骤:模型设定、数据搜集、估计参数、模型检验及应用。

在计量经济学的各个步骤中都离不开经济学理论,无论是模型的设定、指标的选取,

还是参数估计或者是模型的检验及应用,都离不开具体的经济背景。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的分析方法,

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偏重于公式的数理推导,而对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选取指标、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如何根据软件输出的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经济分析等讨论都较少。

这样导致学生不知道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到底有什么用,也不理解具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使用场合,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生搬硬套教材上的模型,

而不管研究的问题是否适合建立该模型,在数据的处理、模型的诊断,以及最后的经济意义解释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任课教师大多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缺乏将计量经济学运用到实践生活中的经验,

并且从事计量经济学的教师大多是数学教师,缺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有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大多重理论推导,

缺乏经典的案例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靠,

没有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内涵。

(三)考核方式存在弊端,不能反映学生的能力

考试是督促学生学习、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与手段。目前,我校对计量经济学成绩的计分方式是平时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生上机实验、出勤和课堂表现等,其中上机实验占一半,出勤和课堂表现等占一半。上机实验是根据教材给定的数据进行操作。

虽然能够训练学生对软件的操作能力,但是没有培养学生搜集数据的能力。而且教材给定的数据一般比较理想,不能反映出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是闭卷考试,题目类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判断题,

以及计算题等。大部分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记忆,

学生平时不学,通过考试之前的临时抱佛脚,或者是作弊都能通过考试,少数能学甚至能够高分通过考试。

这既打击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到了学校的学风建设,也在无形中助长了舞弊现象。而计量经济学是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培养的应该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模型来分析具体的经济问题。临时的死记硬背并不能使学生理解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就更谈不上应用了。

而模型的设定、数据搜集以及模型应用等在闭卷考试中基本没有办法进行考核,因此目前的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改进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引进案例教学,

弱化理论推导,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即通过导入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计量经济学中引入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定量分析房地产价格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确实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计量经济学中虽然有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推导,但是这些公式的存在是为了说明模型结果的正确性。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

我们应该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建立模型,通过软件对数据进行操作,并对软件的输出结果进行正确分析,而不是在公式的推导上。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软件的输出结果以及模型的应用条件的理解。

当然,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搜集和编写符合计量经济学研究主题,切合学生专业的案例,

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加强“双师”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高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就进入高校进行教学,

基本上都是刚踏出校门又进了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因此,教师对于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却没有机会将计量模型用于社会实践,

缺乏应用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提供给教师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教师能够深入企业,

深入社会实践,

了解计量经济学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向“双师型”转换,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

打造“双师型”队伍。教师的应用能力提高了,

才可能培养出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另外,

学校应该多聘请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的相关专家担任兼职的实践指导教师,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教师培养方案和人才引进措施,推动“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三)引入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完善现有的考试体系

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既然闭卷考试不能反映学生的应用能力,

因此可以尝试采用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课程论文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当然,

为了保证课程论文的质量,

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防止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之前引导学生重视论文写作,

合理安排课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写作,

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论文的选题方法、写作规范、文献查询等与课程论文撰写相关的内容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论文完成后加强对论文的严格验收,

对抄袭的论文一经发现,一律判定为零分。同时也不能将试卷考核的方式抛弃,

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四、结语

相对其他学科而言,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尚处于不断的发展中。

它需要经济理论、统计软件和数学知识三者的结合,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

同时,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强调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是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是,提高计量经济的教学效果是一项持久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马成文,

金露,魏文华。案例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探讨[]。经济研究导刊,()。

[]庞浩。计量经济学(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王少平,司书耀。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教育研究,

()。

[]李晓宁,

石红溶,徐梅。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行为经济学应用篇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

实践教学;计量分析;

博弈分析

一、引言

新古典效用理论认为,不确定条件下的最终效用水平是每种结果的效用乘以客观概率加权后形成的,且在决策过程中偏好是稳定不变的。法国经济学家阿莱()通过实验发现,

决定期望效用水平的是主观(而非客观)概率,而且决策者的偏好是不稳定的。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从有限理性出发,

借助心理实验,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前景理论),标志着行为经济学的诞生。

行为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是以经济实验为基础的,从国际上看,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世纪年代起,

就在一些大学里设立了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实验教学中心,针对具体的课程项目,开发专门的创新创业实验平台,指导学生的创造发明活动。近年来,

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围绕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建设,

逐渐形成了以实验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为核心学科,以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包括行为决策实验室、脑神经实验室、视觉认知实验室及人力资源测评实验室,上述实验教学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服务。

虽然国内外知名院校在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但对于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而言,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许多院校的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主要采取课堂演示、问卷抽样等方法进行讲授,

这样会存在以下弊端:首先,学生仅仅从理论层面感知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无法深入理解行为经济学的本质应用;其次,教师仅仅通过演示文稿或课堂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实验教学,无法将自己授课思路完全展示给学生,影响实验教学质量;

第三,单一的讲授方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学科交叉实现实验方法创新,

对于提升行为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计量分析的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

自从丹麦经济学家弗里西()创设了计量经济学会以来,

计量经济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量方法技术和方法不断升级,为经济实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引入和等专业的计量分析软件,采用相应的计量方法,对具体的行为经济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①田树喜韩颖(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摘要:行为经济学是一门以经济实验为基础,研究有限理性当事人经济行为决策的新兴学科。

目前国内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存在众多问题,急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计量分析和博弈分析方法,丰富和创新行为经济学的实验教学,实现行为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经济博弈论的学科交叉,

提升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质量及大学生创新意识。关键词:行为经济学;

实践教学;计量分析;

博弈分析学案例开展实验教学,成为行为经济学实验方法创新的重要方向。

通过与相关网站建立数据链接,同时面向企事业单位、政策决策部门进行走访调研,获得了实验数据资源,

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标准化处理,形成了基于经济行为计量分析数据库和案例库资源,为行为经济学实践教学的方法创新提供基础支持。

(一)计量分析方法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依据统计资料,采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交叉学科。其中,

经济学为计量经济学提供理论基础,数学为计量经济学提供研究方法,统计学为计量经济学提供资料数据。

计量分析方程主要包括经典假设下的单方程分析方法、联立方程分析方法以及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其中,单方程分析方法研究的是单一经济现象,联立方程分析方法研究的是经济系统问题,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是通过数据挖掘经济变量之间的行为联系。

由于许多行为经济学问题都体现出很强的时序性,所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行为经济学领域应用广泛。时间序列计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平稳性分析、均值方差分析、协整分析、因果分析、误差修正分析等等,应用上述时间序列计量方法对市场上的非理性经济行为进行实验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金融市场上投资者行为的不确定性和非理性,

金融时间序列经常表现出波动异常的情况,导致市场风险加剧。针对这一特征,

应依托自回归条件异方差()系列计量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模型首先是由恩格尔()最早提出,该模型的主要思想是时间序列随机误差项的条件方差与它的前期值显著相关,因此,如果某一时间序列的本期条件方差与前期随机误差项线性关系通过显著性检验,

说明该时间序列的波动存在显著的自相关效应,形成非理性的波动积聚。为了规避模型中多个解释变量之间可能产生的多重共线性,勃列斯福()提出了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来分析时间序列条件方差的波动特征。

恩格尔()进一步拓展了指数型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来计量时间序的非对称波动效应。下面本文以行为经济学中“羊群效应”为例,阐述系列模型计量方法在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应用。

(二)实验案例分析

“羊群效应”原指牛、羊等动物成群地觅食、活动的行为,引申到人类社会是指某(类)决策者与大多数人一样去思考、感觉和行动。

学者们将“羊群效应”定义为后继者在观察到前面行动者行为的条件下,会做出独立于个人思考的盲从决策。“羊群效应”可能是理性的,

也可能是非理性的;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金融市场在这种群体活动的状态下,

行为人必然经常受到其他行为人和整个行为环境的影响,产生攀比、模仿及互相传染的行为倾向。

在市场出现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这种非理性的从众行为会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众多同方向的预期导致价格偏离均衡,并形成套利限制。

在心理的作用下,这种非理性无法互相抵消,

反而互相加强,由此产生“羊群效应”。

年,中国股市上演了“过山车”式行情。年初,受人民银行量化宽松以及融资融券业务拓展等系列利好因素的影响,

中国股市迎来了杠杆式上涨。以上证综合指数为例,

该种指数由月份最低的点上涨到月份最高的点,市场上形成了“追涨”羊群效应。但从月中旬开始,

以人民银行出重拳清理配资为导火索,中国股市开始急速下跌,到月下旬,上证综合指数又跌至点,市场形成了“杀跌”的羊群效应。

针对中国股市在年投资者非理性的“羊群效应”案例,

本实验组织学生收集股票市场实验数据,借助软件进行实验分析:首先采用系列模型检验股票市场的波动积聚效应,进一步利用模型检验市场上是否发生了非对称波动的杠杆效应,

随后,以实验结果为依据,从投资者的行为心理视角分析“羊群效应”的形成原因。

通过上述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分析股票市场的暴涨暴跌以及投资者的行为心理,实现计量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交叉结合运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三、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博弈方法创新设计

传统微观经济理论认为,

市场上信息是充分和对称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引导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也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

因此,

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不存在冲突。博弈论认为,信息的不充分和不对称是常态,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也经常存在冲突,经济学应针对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进行直接研究。

自从美国数学家纳什()开创了非合作博弈研究范式以来,

博弈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博弈分析方法也成为行为经济实验创新的重要方面。

应用博弈分析方法开展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需要引入-和等专业软件,同时,行为博弈实验教学还需要借助相关的心理实验设备作为实验平台。

(一)博弈分析方法

博弈()是指一些个人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

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

一次或多次,进行策略选择并加以实施的过程。基于对参与人的理性假设不同,博弈可分为完全理性博弈和有限理性博弈,其中,

应用于行为经济分析主要是有限理性博弈分析方法。有限理性意味着博弈方往往不会在一开始就找到最优战略,

必须通过学习和试错找到最优策略;有限理性也意味着至少有部分博弈方不会采取完全理性的均衡策略,因此有限理性的均衡策略是不断调整和演化的结果,而不是一次博弈的结果,且即使达到了均衡也可能再次偏离。

另一方面,

基于对参与人所处信息环境的假设不同,博弈论又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其中,

应用于行为经济分析主要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方法。

不完全信息意味着参与人不完全了解对手的类型和信息状况,

往往依据贝耶斯条件概率预测对手的策略选择,因此均衡策略是不确定的,只能以一定的概率出现。下面本文以“欧洲债务危机”中当事方的行为选择为例,

利用不完全信息环境下有限理性的博弈分析方法,阐述博弈论在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方法中的创新应用。

(二)实验案例分析

年伊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冲击,

希腊政府率先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由此导致财政赤字大幅增加。年月,希腊政府宣布,当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的%,

累计的公共债务将达到的%,远超过《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和%上限。年月,

三大评级公司(穆迪、标普、惠誉)纷纷下调希腊债务评级,

欧债危机由此拉开大幕。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长期原因在于欧洲国家中秋节的作文400字优秀人口老龄化、高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导致的经济增长缓慢。沉重福利负担使社会支出不断增加,形成收支缺口,收支缺口扩大导致信用风险上升。

欧债危机爆发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欧元区自身的体制性缺陷,即统一的货币政策与独立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欧元诞生后,由欧洲央行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

欧元区各成员国仍保有独立的财政政策,欧洲央行以控制通胀为首要目标,

控制货币发行,这样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欧元区各国不得已采取财政扩张政策应对,导致过度负债。面对债务危机,

欧洲央行和危机国均面临两难选择。从行为博弈角度出发,欧洲央行有(救助、不救助)两种行为策略;危机国政府有(紧缩、不紧缩)两种行为策略。

如果欧洲央行采取救助策略,危机国的最优策略则是不紧缩,但这样会导致危机国的道德风险问题,并会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如果欧洲央行采取不救助策略,

危机国的最优策略则是选择紧缩策略,但这又会引起国内民众的不满,引发国内动荡。现实中,欧洲央行和危机国难以准确预测经济形势的变化,

因此处于不完全信息环境中,同时,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形势,

博弈方难以形成理性决策,

因此,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一直在持续发酵,各方难以形成均衡的策略选择。依据上述分析,

本实验将学生进行相关分组,逐次分别担任欧洲央行和相关危机国角色,利用-软件,采用不完全信息有限理性博弈方法分析欧债危机的形成和蔓延,

实现经济博弈论与行为经济学的有效结合,

拓展行为经济学实验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结语

在当今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和仿真模拟数据资源,

将计量经济学和经济博弈论等工具引入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为行为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切入点,并且取得良好效果。行为经济学实验强调在经济研究过程中的心理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引高中周记大全入,

但并不拘泥于相关学科的固有研究方法,而是锐意创新,寻找更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研究方式,实现行为经济学实验教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有到优”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金雪军,杨晓兰。行为经济学〔〕。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谢炽予。经济博弈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蒋军锋,殷婷婷。行为经济学兴起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经济学家,,

():-。

〔〕贺京同,

郝身永,那艺。论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内核与其“支离破碎”的表象〔〕。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行为经济学应用篇

实际上,经济统计学就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

当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应对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加以充分的认识,加强经济统计学专业办学模式,

这对于我国统计科学的发展以及专业统计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经济统计学学科性质,

其次对经济统计学的应用模式进行了一番思考。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充分认识经济统计学学科性质

虽然统计学已经形成与发展了数百年之久,

但是,至今为止,相关专家仍然在对这一学科的性质与内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从学术发展过程上来看,统计学一词的产生是在世纪由德国的“国势学派”按照国家一词而发展起来的。初期阶段,统计学有着极为明显的社会学科色彩。所以说,

统计学不仅属于一项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同时,其还是一项可以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论的学科。如果从数理的统计学观点上看,

可以明显的看出经济统计学实质上就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在世界整个经济范围中的广泛应用。

统计学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发展历史,

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目前,其已经跨越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并且和数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为了更好的讨论,应先给出一个现阶段国内统计学界学者都能够接受的统计学定义“统计学是相关如何测定、收集以及分析反映实际现象总量的一个数据,以提供合理的方法论科学”。这一定义主要是在大统计学的观点上而制定的。

如果从横向的角度上分析,

任何一项统计学均和上述所述的内容相同,从而可以形成一个大学科。如果从纵向角度上分析,将统计学方法充分的应用到诸多的实质性科学中,

彼此间有机的结合,会形成诸多的专业范围内的统计学。

我们可以将统计学氛围两大类即将抽象的数量作为研究对象,

主要对一般收集数据及分析数据方法的理论统计学进行研究;另一种是将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作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统计学。

前一种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理学性质,它的特征是只计量不计质;

后一种统计学和不同领域中的所有实质性学科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是具有具体对象的方法论,所以,其体现出了两种性质,一种是复合性学科,

一种是边缘学科。这里所说的应用不仅涵盖了统计方法的应用,还涵盖了各自领域中实质性科学理论的应用。以往的“数理统计学派”只认可前一种统计学,

对于后一种统计学表示反对,这是极为不妥的。而传统的“社会统计学派”不认可理论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性质,将整个统计学划归到了社会科学中,这也是不合适的。

经济统计学主要将经济数量作为对象的一种方法论科学,要想确保统计方法在经济范围内广泛的应用,

前提条件就是对设置指标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而这就要求对相关经济情况进行质的研究。

应将相关经济理论作为重要指导,对各种经济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所以,

经济统计学具有的特征是将质与量紧密的联系起来,对实际事物的数量特征以及表现加以充分的研究。另外,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经济统计学除了要采用普通的统计方法之外,

还应积极的研究出一套自己特有的方法,比如估算的方法、核算的方法等。因此,从整体角度上来看,

笔者认为,经济统计学就是社会科学的范畴,其不仅属于统计学的分支,

同时,还属于经济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经济统计学和其他统计学间的不同之处就是:研究的对象不相同,

并且与其相联系的实质性学科也存在着不同。经济统计学和其他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不同之处是:其并不直接对经济规律进行研究,主要任务是提供科学的方法与专门的工具,以服务于其他经济学科。特别说明一下,

将经济统计学当做经济学下的二级科目,不会对这一学科自身的方法论性质造成影响。比如,将诸多的数学与统计学方法应用到经济计量学中,

在方法论性质中也属于一门较强的学科。实际上,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依赖于将通用的统计方法进一步完善以及依赖于经济学给出相关研究背景以及相关研究课题。

二、对经济统计学应用模式进行一番思考

当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在我国各个高校中关于统计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加以充分的思考,

过细的划分了专业,所以,

统计专业最终所培养出的人才大都无法与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相适应,存在着各种弊端行为。由于学校教学有着诸多的不完善之处,多数教育者与相关专家一致提出了将专业进一步淡化的意见,

并且,也充分的说明了应培养何种人才。所以,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与其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长期以来,

统计专业所遵循的办学方向是强调各种类型的统计学自身所涵盖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统计学涉及了诸多领域的学科,

同时,

还属于交叉的学科性体系。所有人都无法精通统计学各个领域。所以,

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全方位的思考。一方面,

统计学在社会应用过程中应通过人才的培养来进行,社会实际发展中,对于统计学的人才有着一定的需求。

应时刻的保持着一种开阔的胸怀,同时还应积极开展一系列的与其相关的学习模式,各个高校应结合自身具有的特色和现代市场现状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

了解社会对统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量,以此对教学进一步的调整,

从而满足时展过程中的要求。另一方面,

从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上看,未来中对经济统计人才的需求将会远远高出数理统计类的需求。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统计干部队伍以及政府经济部门的生存与发展仍然缺少不了复合型的经济统计人才;第二,

社会中的各个行业对于既懂经济,熟知科学合理的数量分析法,并且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水平高的人才迫切需求,而真正称得上有这种知识经济结构的人才只有经济类统计专业人员方可胜任。同时,

随着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统计软件系统开发的进一步加快,使得以往十分复杂的统计方法和实际应用变得更加的简单化。能够实现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是数理统计专业的人才。所以,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社会实际发展过程中,经济类统计的应用将会高于纯粹的统计人才。现阶段,我们应有效的解决经济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应用,

紧跟时展步伐,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行为经济学应用篇

一、物业公司对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人才的需求

近年,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领域的人才需要日渐提升。

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的交往就需要依靠经济应用文写作来记录、传达。以宁夏银川鲁银服务有限公司为例,公司下属的行政办公室、财务部、物业管理部、客服部等多个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各类计划、策划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总结、市场调查报告等各类经济应用文的撰写。就当前银川鲁银服务有限公司在此方面的人才准备来看,

各类经济应用文撰写大多由非物业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方面的人才撰写,

因此难免出现用词不当、逻辑性不强、不符合规范需要等诸多问题。从岗位需要而言,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人才在物业单位中很少被单独设定职位,多按照部门的需要由该部门的人员自行写作。

以国家一级物业管理企业的银川建发服务有限公司,在日常管理与应用中,由于业务项目囊括机关行政办公区、住宅小区、写字楼、商务楼等多种类别,

在日常物业服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更为频繁。然而当前公司在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方面同样处在人才紧缺的状态中,

导致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方面专业人才本身的稀缺,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公司全面发展需要,

此类公司更偏重于对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及其他方面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二、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受学科特性的影响,应用写作课程的内容偏于枯燥,格式的程式化和固定化,

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学生对于经济应用文写作所存在“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思想,与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所容易出现的“一写就错”问题,正是物业管理中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人才培养相对较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物业管理科目所囊括的各类知识和相关技能在物流管理行业实践应用时的重要性来看,仅仅凭借课上学习的经济应用文写作知识,拟达成企业经济应用文撰写的标准化需求,显然具有较大的难度。经济应用文写作在物流管理公司日常运作中所肩负的丰富信息记录、传递等功效,

更需要教师在学校期间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形式各样的、应用用途多元化的经济应用文写作讲解及练习,以稳固学生在经济应用文方面的写作基础。

三、基于实践应用要求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的优化

。调整教师教学心态,结合岗位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在目前经济应用文的讲解和实训引导中,教师会忽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轻视学生的语感训练,

因此,

以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需要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按照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等方面的具体任职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师可参照物业管理资格认证标准的规范性要求,

来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比如按照不同经济应用文文种的撰写需要如计划、总结、红头文件、策划方案等,设定情境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并进行写作,教师负责引导其自行检查或者共同检查写作中的问题,

主要以如何规范自身的写作方式为教育目标。以市场调研报告的撰写为例,为帮助学生更为精确的了解和掌握此种写作方式的技巧和要求。教师可命题由学生自行到社区进行市场调查并按照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

进行相关过程和结果的成文化表达,

教师对此过程进行把控和适当的点评。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经济应用文写作的了解,教师可搜集物业公司日常所使用的各类经济应用文为学生提供实际范例,学生通过仿写、对比等可加深对经济应用文写作需要的记忆。

此外,

教师还需要提供读写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感,引导学生确定撰写思路,准确得体的进行文字修饰。

经济应用文写作的培养应该与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训密切结合起来,比如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真实接触公司的岗位要求,真切了解不同物业管理公司对经济应用文写作的需要和要求。此类要求需要包含不同物业管理公司写作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针对以上要求,建议教师在教学心态调整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对应性调整。

。尝试进行教学角色互换,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课堂讲学学生以教师的身份来面对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时,必然会积极主动的自行提炼课本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学生以教师身份备课时,学生需要不断查找资料来充实讲解的内容,

此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对自己领悟到的写作技巧和要求进行知识内化,还要学会如何进行知识外化及信息传递。

这也是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及提升的运作过程。

而教师与学生互换位置后的思考,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增强教师对学生经济应用文写作需要了解的前提。

鉴于目前教学课本中的实际案例相对于物业的当前发展而言较为滞后,在学生的实践性引导中,

教师可以引入实践案例作为学生情境写作的背景及基础。比如在协议书、经济合同、意向书等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设定辩论赛模式、谈判会议模式、角色扮演模式等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以谈判会议模式的应用为例,

学生分别扮演的业主、管理员、开发商角色可自行就经济合同和协议书的签订需要,进行谈判,

学生进入角色之后所出现的争论等,均可作为学生亲身体会经济应用文写作重要性和实用性的基础。在争论结束之后,学生们当堂独立进行经济应用文写作的练习,

教师和其他学生当堂评讲,学生可及时的了解和掌握自己所犯的写作错误并给予及时的纠正。

行为经济学应用篇

近年,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领域的人才需要日渐提升。

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的交往就需要依靠经济应用文写作来记录、传达。以宁夏银川鲁银服务有限公司为例,

公司下属的行政办公室、财务部、物业管理部、客服部等多个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各类计划、策划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总结、市场调查报告等各类经济应用文的撰写。就当前银川鲁银服务有限公司在此方面的人才准备来看,各类经济应用文撰写大多由非物业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方面的人才撰写,因此难免出现用词不当、逻辑性不强、不符合规范需要等诸多问题。

从岗位需要而言,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人才在物业单位中很少被单独设定职位,多按照部门的需要由该部门的人员自行写作。以国家一级物业管理企业的银川建发服务有限公司,在日常管理与应用中,

由于业务项目囊括机关行政办公区、住宅小区、写字楼、商务楼等多种类别,在日常物业服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更为频繁。

然而当前公司在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方面同样处在人才紧缺的状态中,导致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方面专业人才本身的稀缺,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公司全面发展需要,此类公司更偏重于对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及其他方面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二、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受学科特性的影响,应用写作课程的内容偏于枯燥,格式的程式化和固定化,

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对于经济应用文写作所存在“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思想,

与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所容易出现的“一写就错”问题,

正是物业管理中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人才培养相对较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照物业管理科目所囊括的各类知识和相关技能在物流管理行业实践应用时的重要性来看,仅仅凭借课上学习的经济应用文写作知识,拟达成企业经济应用文撰写的标准化需求,显然具有较大的难度。

经济应用文写作在物流管理公司日常运作中所肩负的丰富信息记录、传递等功效,更需要教师在学校期间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形式各样的、应用用途多元化的经济应用文写作讲解及练习,以稳固学生在经济应用文方面的写作基础。

三、基于实践应用要求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的优化

。调整教师教学心态,结合岗位要求优化教学内容

在目前经济应用文的讲解和实训引导中,教师会忽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轻视学生的语感训练,

因此,

以物业管理经济应用文写作需要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按照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等方面的具体任职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师可参照物业管理资格认证标准的规范性要求,来改革课堂教学内容。

比如按照不同经济应用文文种的撰写需要如计划、总结、红头文件、策划方案等,设定情境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并进行写作,教师负责引导其自行检查或者共同检查写作中的问题,主要以如何规范自身的写作方式为教育目标。以市场调研报告的撰写为例,

为帮助学生更为精确的了解和掌握此种写作方式的技巧和要求。教师可命题由学生自行到社区进行市场调查并按照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进行相关过程和结果的成文化表达,教师对此过程进行把控和适当的点评。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经济应用文写作的了解,教师可搜集物业公司日常所使用的各类经济应用文为学生提供实际范例,学生通过仿写、对比等可加深对经济应用文写作需要的记忆。

此外,教师还需要提供读写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感,引导学生确定撰写思路,准确得体的进行文字修饰。

经济应用文写作的培养应该与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训密切结合起来,比如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真实接触公司的岗位要求,真切了解不同物业管理公司对经济应用文写作的需要和要求。此类要求需要包含不同物业管理公司写作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针对以上要求,

建议教师在教学心态调整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对应性调整。

。尝试进行教学角色互换,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课堂讲学

学生以教师的身份来面对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时,必然会积极主动的自行提炼课本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学生以教师身份备课时,

学生需要不断查找资料来充实讲解的内容,此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对自己领悟到的写作技巧和要求进行知识内化,还要学会如何进行知识外化及信息传递。

这也是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及提升的运作过程。而教师与学生互换位置后的思考,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增强教师对学生经济应用文写作需要了解的前提。鉴于目前教学课本中的实际案例相对于物业的当前发展而言较为滞后,在学生的实践性引导中,

教师可以引入实践案例作为学生情境写作的背景及基础。

比如在协议书、经济合同、意向书等的写作教学中,

教师可设定辩论赛模式、谈判会议模式、角色扮演模式等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

以谈判会议模式的应用为例,学生分别扮演的业主、管理员、开发商角色可自行就经济合同和协议书的签订需要,进行谈判,

学生进入角色之后所出现的争论等,均可作为学生亲身体会经济应用文写作重要性和实用性的基础。在争论结束之后,

学生们当堂独立进行经济应用文写作的练习,

教师和其他学生当堂评讲,学生可及时的了解和掌握自己所犯的写作错误并给予及时的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