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的创新性范文

开题报告的创新性篇

摘要:近年来,众多高校已经意识到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并注重与鼓励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尝试,以北京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为例,总结我们两年来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做法与取得的经验,提出增强研究性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本文探讨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与举措对于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学改革;研究性教学;专题报告;软件工程教学

基金项目:北京科技大学第六批教育教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部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京教高办号)。

作者简介:孙昌爱,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服务计算;

王昭顺,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信息安全;

王成耀,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虽然是高等教育大国,

但不是高等教育强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培养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还有一段距离[]。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目前余所高校都设置了该专业,

但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说来,众多高校的培养方案基本相同,

没有侧重点[];在课程教学方面,基本沿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讲授方式;教学内容依然比较陈旧,

缺乏学科前沿的最新进展;考试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标准化考试方式[]。这样的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支持与鼓励教师探索研究性教学,众多高校近年来开始设置相应的教学研究基金,

如北京科技大学每年资助大约项“研究型教学示范课”教改项目。

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针对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的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我们在“软件测试理论与自动化”、“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等软件工程类课程中开展了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尝试[]。

本文进一步总结研究性教学实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报告两年来“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学生评价与反馈;基于已有经验与学生反馈,提出增强研究性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实践

两年前我们开始探索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博士生课程“软件测试理论与自动化”、硕士生课程“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开展以专题报告为载体的研究性课程教学尝试。

本文以研究生课程“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为例,简要介绍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的一些做法。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面向全校的研究生开设,该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难点)是听课学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几乎涵盖了我校所有的工科专业(如电子信息相关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冶金工程、机械工程、采矿工程等),包括全日制硕士生和博士生、工程硕士生、部分优秀的本科生。来自非电子信息类的学生基本上是首次接触软件工程,而来自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软件工程基础,

针对听课学生在软件工程方面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做到差别性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共计学时,教学大纲与课时安排见表。

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涵盖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考虑到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软件工程(甚至软件开发的经验很少),教学内容中涵盖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学;针对已经具备软件工程基础的学生,

安排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过程等基本内容,同时还兼顾软件工程新进展,包括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

根据实际教学时数与学生特点,专题报告的主题、组织方式与进度稍有变化。

表总结了年度与年度专题报告的设置情况。

)专题报告的主题通常安排在如下几个方面。()面向对象方法或技术的新发展,如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软件工程技术的新发展,

如软件测试新进展,需求工程新进展,净室软件工程与形式化方法;()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或环节,如基于的需求分析,

设计模式,

软件测试自动化。

)通常在课程第一讲中列出本年度拟开设的专题报告主题与进度安排,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专题,以小组为单位报名,

一个小组通常由~人组成,鼓励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如果报名的学生超出预期人数时,

通常将专题报告优先安排给有软件工程基础的学生。

)专题报告的组织方式分为教师报告与学生报告。

其中,教师报告一般结合教师的研究课题,介绍取得的研究成果与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如有足够的教学经费支持,可邀请工业界资深工程师做报告)。学生报告从选题、文献收集、讲稿准备与演讲、回答问题全部环节由学生完成,

通常由组长安排与协调报告的分工,任课教师监督报告的进展情况。

为了保证学生报告的质量,任课教师在专题报告前组织试讲,

指出报告的不足之处。

专题报告按照学术研讨会的模式进行,任课教师主持专题报告,

学生演讲并回答观众(包括教师与听课学生)问题。为了鼓励讨论,专题报告中演讲环节不超过分钟,

提问环节不少于分钟。

在讲授软件工程类课程时,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设置课程大作业环节。

课程大作业可选择“专题报告”、“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一个小型实例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学生选择专题报告,原因在于专题报告不仅有助于上述诸多能力的培养,

而且对研究生后续培养环节(如学位论文开题、论文答辩等)有很大的帮助。受限于课时,

我们不得不限制专题报告的数量。另外,我们发现专题报告是否成功涉及众多因素,报告选题、学生的专业背景、学生的态度与投入、学生的演讲能力、演示文稿的质量、教师的引导与反馈(对专题报告的准备、试讲与演讲等诸多环节的指导与建议)等,其中学生的投入与态度最为关键。

两年多来的经验表明,引入专题报告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培养学生诸多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说来,

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专题报告涉及的主题一般都是学科发展前沿,

由学生完成这样的专题报告,

可以领略该领域前沿发展,同时促进教学相长。

)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批判性接受:专题报告按照学术研讨会模式实施,学生提问与回答环节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批判性接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准备专题报告的过程中,

学生必须学会查找资料文献,快速把握文献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从而促进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由于专题报告的准备与演讲都是按照小组的方式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学会分工与合作,

这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专题报告要求学生将自己在短期内的学习成果,以学术报告的方式呈现给众多听众,并能回答来自听众的提问,

这个环节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表达与交流能力。

基于调查问卷的研究性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围绕教材、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手段、专题报告的投入、专题报告的收获、课程学习的收获、课程考核方式、教学改进建议等,设计了调查问卷,

见表。其中,问题与问题是针对选择专题报告的学生设置的,

选择“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的学生回答其他类似的问题。

注册年秋季学期“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课程的学生人数为人,

其中人完成项“专题报告”(原计划完成个专题报告,因准备不充分取消“净室软件工程与形式化方法”专题报告,每个专题由人完成),

人完成课程论文。注册年秋学期“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课程的学生人数为人,

其中人完成项专题报告“专题报告”(其中部分专题由人完成),人完成“课程论文”,人完成“课程设计”。表总结了年与年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为了确认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是否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其中包括()不存在适合研究性教学的教材;

()课时量不足;()以考试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调查问题()、()和()与上述问题紧密相关。返回的调查问卷中(见表),大部分学生(年和年分别为%和%)回答不存在或不清楚,

仅有小部分学生推荐了合适教材。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安排合适,少数学生(年仅为%)认为深度不够;少数学生(年和年分别为%和%)认为内容过多。

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学生(年和年分别为%和%)赞成采用开卷考试的课程考核方式,

只有少数学生(年和年分别为%和%)反对采用考试的课程考核方式,并且给出了反对的理由。

调查问题()和()与学生对任课教师以及课程教学手段的满意度有关。返回的调查问卷中(见表),绝大多数的学生回答任课教师胜任课程教学任务,只有名学生(年)回答仍需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学生(年和年分别为%和%)满意课程教学的手段与方法,

很多的学生认为专题报告的教学形式新颖,部分学生觉得可以进一步增多专题报告的数量;少数学生(年和年分别为%和%)认为还需进一步改进。

调查结果表明,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与教学方法与手段得到学生的认可。

调查问题()和()试图了解学生在专题报告中的投入与收获情况。返回的调查问卷中(见表),超过半数的学生回答专题报告投入超过小时(或阅读文献超过篇);

少于半数的学生回答专题报告投入少于小时(或阅读文献不超过篇)。然而,%学生认为专题报告收获大,

相当多的同学回答锻炼了文献搜索与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讲稿准备技能等。调查结果表明,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专题报告,但部分学生投入不足,影响了专题报告的质量。

调查问题()和()与本课程学习的收获与改进意见相关。返回调查问卷中(见表),绝大多数的学生(年和年均为%)回答收获较大,相当多的学生反映对软件工程有了新的认识、拓宽了知识面;%的学生未回答课程学习的收获。

半数以上的学生(年和年分别为%和%)对课程教学的改进提出了建议,如部分学生提出应增加案例分析、增加课时等。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有较大收获,部分教学环节仍需进一步改进。

基于上述学生评价与反馈的调查结果,开展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养诸多的创新能力,包括主动学习能力、文献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等。

必须指出的是,从专题报告中受益较多的前提是,学生能够认真对待专题报告并投入足够多的精力。

开展研究性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水平,还应熟悉学科前沿发展情况。

此外,

开展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限制,如建设合适的教材、适当增加课时、鼓励灵活的考核方式等可以促进研究性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研究性教学成效的几点建议

为了使研究性教学更加富有成效,我们认为如下几点非常关键。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配合与投入研究性教学。开展高质量的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积极投入,

并认真对待。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质成效令人怀疑。

国外(如德国、荷兰等国家)在本科生层次上已经广泛采用专题报告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比之下,我们发现我国学生在专题报告环节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学习能力不足,

缺乏对学术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

)改革现有的教师评价与教学评价制度以适应研究性教学。开展有效的研究性教学,要求任课教师(研究性教学的设计者与实践者)不仅熟悉传统的教学内容,

而且要花相当多地精力组织学生探索前沿领域,辅导学生准备专题报告。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的投入增加了很多。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科研的教师评价体系与定额教学工作量的教学评价体系,

不利于教师发挥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

)制定有助于研究性教学的合理培养计划与教学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研究性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与手段的革新,它牵涉到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课程考核、授课规模等一系列的问题。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大部分高校的培养计划是“大一统”,

缺乏针对性和目标性;课程设置零散、部分课时量设置过少;课程考核仍强调以考试为主;授课规模庞大[]。

如不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性教学实施起来必然举步维艰。

结语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尖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严重不足,我们探索了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并在北京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了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的一些做法与取得的经验,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并分析了学生对研究性教学的反馈与评价。基于已有经验与学生反馈,我们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研究性教学的质量与成效的建议,此项调查及探讨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与举措对于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孙昌爱。面向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计算机教育,():-。

[]陈笑蓉。模式的软件人才培养探索[]。计算机教育,():-。

[]孙昌爱,骆四铭。适用于软件工程技术的高质量教辅并重的小班教学模式[]。计算机教育,

():-。

-:,

,,

(,

,,)

:,,。,

-,()。。。

开题报告的创新性篇

过去本人曾审阅过许多的可行性报告及商业策划书,

两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差异,

其中:

一、审阅报告的对象不同,所以报告的编写方向及目的不同。

可行性报告,主要是说明项目可行,说服上级部门支持并批准实施,

报告经过批准,上级部门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商业策划书,目的是说服自己及投资人、合伙人,使部门之间达成共识,

对机会,挑战、困难和风险有详细了解及比较分析。看到市场的前景及盈利点,要抓住市场、抓住效益化的合理规模,

合理生产数量进行投资。

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投资人盈利。

二、论述的内容及高度不同。

。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报告呈送对象多是行政部门;部门不同、项目指南及标准要求,可行性报告提纲都不同。所以报告强调,

以为什么要上此项目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论证必要性,可行性。

因受理部门不同,阶段不同,所以不同项目可比性就差,由于取舍标准不同,

科学性,公正性就不易判断,而项目如何实施,

似乎次之,似乎要等项目批准后再去进行实质性论证。

。可行性报告,论述方式上,

虚多实少,宏观的政策及概念多,逻辑推理多,模糊的数字多,

而涉及项目自身的数据和怎么干的信息少。

。可行性报告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及目标责任摸糊,这为以后出现问题及偏差埋下伏笔,很难考核和追究责任。

。可行性报告对市场预测通常都很乐观,通常静态的多,动态的少。

对风险预测总是认识不足,这为以后出现问题时,留足了集体负责,

强调客观原因的借口。

。商业策划书

。统一格式,

标准、统一分析方法,便于整理数据让业内人士容易比较判析。

。报告的结论都有客观及微观数据为依据,预测有理论及实际量化指标,

风险分析有好、中、差三种几率,并指出回避的方式,让人觉得踏实。

。有实施的方案,从人员、资金、设备组织方面,

全面规划和分段实施,以保证任务完成。并有具体考核指标和责任人。这样各部门就要强调各自责任,而不是强调客观原因,

担子分解到各个部门,上级责任就会轻,达到千斤担子众人挑的目的。

三、执行方式和方法不同。

()可行性报告,对流程和步骤涉及少,“报告”只是客观目标管理的具体体现,不能真正体现企业内部,

企业与上级间真正的相互理解和达成共同语言的地步。

()商业报告对流程和步骤明确描述,

便于上级和部门之间评价、分析市场、用户,竞争优劣情况,便于部门之间更全面协调,

对风险有足够认识,“报告”是达成部门之间共识、统一思想沟通认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企业与上级部门协调的共同语言。

最近,

国家陆续了《“”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支撑计划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单从可行性报告的编写提纲及要求方面,我体会和过去进了一大步,

报告紧紧密结合客观需求,纵观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客观地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创新,集成社会资源,少交学费,

多出成果。

下面我谈谈申报国家项目时,编写可行性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阅读国家法规文件及申报指南

要仔细阅读国家有关文件,

把握好方向定好位,国家支持什么就要发展什么,使自己产品紧靠国家指南,

国家不支持的就不要报,不能情况不明决心大。

国家明令禁止或逐渐淘汰的高能耗或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即使产品已研发出来,但不符合国家政策,

也是白忙一场。因此要了解项目指南,掌握其对项目的具体要求,如目标、工艺方法、费用、市场、技术成熟度等,并对其作出具体阐明。

。构思材料

写好可行性报告,要注意研究和掌握其编写的基本要求。

首先,准备素材。

选取的素材应具有独特性、创新性以及区别于其他项目的差异性,也就是要告诉国家和投资人项目的亮点是什么,因此应精心筛选素材。同样的产品功能,不同的人,

视角不同,反映的材料不同,最后效果就会不一样。例如,

不少企业只会干,

不会说,也不会写,产品研制出来了,性能指标也不错,但就是不会组织材料,

把复杂的研制过程简单化了,不能在可行性报告中体现其价值。而同样的产品在大学和研究所的笔下,就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从产品的科学原理、设计思想,到逻辑层、物理层,再到如何实现性能指标,引用的数据准确,描述的过程详细,

专家们看了之后,认为此项目是可信可行的,

这样就容易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以达到产学研优势互补的目的。

其次,项目的创新点、独占性的功能要经过众多实践和反复比较,从繁杂的事物中精心挑选出来,

它要具有比同类产品“精”“优”“稳”“新”等特点。这才是该项目(产品)的特色,是其亮点所在。

这个最闪光的“亮点”,可以是项目中的关键材料,也可以是关键工艺或产品设备,即项目在研发过程中的难点,

或事物矛盾的集结点都可作为报告的重点。

写报告时,抓住这个点,写深写透,

以小见大,反映出该项目(产品)具有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评议在风力发电轴承的难点问题”这篇报告主要突出两个兆瓦以上同机轴承的难点:尺寸大,要求加工精度要高,

总体部件要求抗冲击耐高温耐磨磨损等问题。

企业又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

这些看似小的问题,但在风力发电中就是大问题。这就要求撰稿人要身临其境,

将攻关中的艰辛以及攻克难点过程中技术的相关性、干扰性,写得深写得透,

这才会让外行人看的懂,内行人看了有水平、有高度。只有确确实实在攻克中定难点,

才是同行业中最先进、最可靠的方案。

再次,找好切入点。

在科技进步的今天,

所有创新研发都有严格的时空与地域的概念,因此可行性报告受篇幅和字数的限制应表现为“一时一地一事”的特征。有时产品生命期很短,因而很难系统工程化、立体化、全范围、深层次地反映项目的某个侧面,

这是难以和其他报告方式比的。然而运用巧妙的切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类报告的这种缺陷。可从下面几项切入:产品、工艺、消费人群、地域变化、销售方式(直销、代销)等。

“创新点”的描述是可行性报告的重中之重,

是这类报告的核心,也是最难的一个问题。写“新”难,

写短难,写好工艺过程更难。

。确定标题符合指南的要求,重点突出差异性,

针对用户是谁,要把用户最关心的内容作为主标题。项目申报名称要主题鲜明,

使人一目了然,能概括出文章所要传达的信息。

举几个例子:《型环保高效水煤浆管道缓蚀剂中试》,此题目基本反映了申报项目的特征和内容。包含了产品型号、环保高效的技术特点、应用领域、产品形态、项目阶段等基本信息。

而《轮胎废料生产多种纤维复合材料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则给评审人员比较蒙胧的概念,产品、技术、开发设备、工程应用等均不清楚,不明确。

。报告的概述通常要把全文写完之后再写这部分。这部分是整个文章的精华总结。

根据具体计划要求的文字限制,

精炼语言。要写明以下几点:①这个产品是什么、干什么用;②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开发背景与热点难点是什么;③技术先进程度及创新点是什么;④有什么知识产权(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⑤应用前景怎么样;

⑥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报告要有主线,总体目标、分段实施、进度、资金使用计划、产品产量、成本、利润等要协调匹配;

全方位描述:让专家全面客观了解情况,单纯研发不易获得支持,中试项目要有检测报告、用户报告;

取得的关键性成果。

。国内外研究情况首先要列出有关论文和实际案例,从理论上阐述,这个项目是具有前沿性的。

其次分写国内外研究状况,

通过国外的研究情况来说明企业可借鉴的内容,如何少走弯路,衬托出项目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国内的情况,

同行业同专业对此项目的研究成熟度,可借鉴的是什么,哪些是合作伙伴和哪些竞争对手。再次,

阐述出优势互补所具备的条件,所花费的精力和调用的资源最少,成功的几率。

。项目提出的依据应表明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这样的问题。理论相对成熟,有继承性。

明确分析项目的技术风险,关键技术和工艺是否掌握,

是否已经有产品和样机,提供性能水平、产品质量和用户意见,论述是否具备规模化生产软硬件条件。

。项目的创新点创新的描述要以企业为主体,把技术思想、研发、生产、商品阶段过程中的创新内涵表现出来。

要具有差异性、不可替代性和一致性。包括:①原理性的创新;②应用性的创新;③管理方面的创新;

④检测方法的创新;⑤营销市场的创新;

⑥材料、结构、工艺、设备上的创新;⑦体制机制的创新。

要注意在查新报告的基础上具体讲创新点,

查新的目的不仅仅为鉴定,更是为了定位,定位其先进性、不可替代性和创造性。如将配方上、材质上有什么特点。

根据专利申请的几个要点来说创新点;创新点不能比原来专利还简单。

在写创新点时,

不能既写项目理论创新,又写材料、结构的创新,

一个项目有百分之三十的创新就不得了了,否则该项目就会被认为是不成熟、不稳定的。

有些人对把项目(产品)表现得完美无缺情有独钟,但这是不现实的。叙述创新时要客观、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以数据为依据,

有了数据的可靠性,才会有分析的有效性;切勿平铺直叙,要善于描写人物的活动,

叙述攻关的风险性,及代表的无数成功案例,善于把“创新”的静物与研发人员的动作结合起来,使过程静中有动。

。单位的所具备的条件阐述企业的技术贮备和技术实力、包括具体的仪器设备、人员和资金投入等实施该项目的基础条件。

并写明企业财务状况,

财务指标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特别是企业具备必要的资金贮备来完成项目投资必备的自筹资金来源。

。申报单位的管理能力要反映出申报单位是否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申报单位体制、管理机制、申报单位规章制度是否明晰,

尽量体现申报单位的特色。管理层的组成是否合理,应反映出申报单位有良好的人才结构和良好的素质,论述管理取得的业绩和申报单位资信状况。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应在分析市场空间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产品是否是市场急需,性能价格是否可以被用户接受,尽量避免笼统的分析和按比例放大等。分析方面,如果能够通过用户使用情况和产品订单来说明更好。

对于一个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拥有比较完善的市场空间和销售渠道,可以提出或者策划一个适合自己的销售模式来说明你的推广力度,比如产品开发初期的制、网络推广,

借助其他大企业的渠道等,如果不能够拿出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式,

即使是一个很好的项目,

也会由于无法说服专家,使其可能对你的项目提出市场风险,造成申报的失败。

重点论述项目技术对行业和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在增加税收、创造就业机会、替代进口等方面是否有积极的作用。

社会经济效益要避免空洞的论述,

要针对项目表述真正属于该项目的意义,国家层面的申报,一定要反映出该项目对行业、地区的带动,对环境保护、就业机会、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可行性报告的注意几个问题可行报告要让人可信,要实事求是,预测要有证据,不能言过其实。

项目是知识和实践的体现,有些是用感知和探索来完成的,这种悟性(艺术)用文字表达很困难,不仅要求提供的信息是准确的,

而且还要抓住读者人心,吸引眼球。这就更增加了难度。

可行性报告要言中有物,

推理合乎逻辑,论证可查可信,使专家认为“报告”具有可读性和吸引力。所以我们强调“报告”是科研人员亲自编写,

只有亲身感知的现场,体验创新性点的真实所在,见识过了活素材,

活的细节及感情色彩,才会使报告描述鲜活起来,内涵丰润起来,入木三分。

要想使报告让专家觉得真实:

首先,检测报告、查新报告要可信可靠,数据、量纲准确;其次,撰稿人要有出色的表达能力,

巧妙地利用材料、文献,用户的原始数据;再次,

整个报告逻辑性强,不能让人感觉是几个人写的,一看就是个吹个的号,

个唱各的调。

开题报告的创新性篇

关键词:读书报告活动;城乡规划专业;

低年级;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一、“读书报告”活动的缘起

。低年级专业教育的弊端。城乡规划专业历史可上溯到多年前,但创立城乡规划学科及专业教育,

迄今不过百年。

我国开办城乡规划专业的高等院校由年的不足所猛增到年的近所。其中,脱胎于建筑学专业的城乡规划较多,约占%。而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恰恰就是在建筑学专业创办年的基础上,于年开设了城乡规划专业。由于我校依托于建筑学而创办的城乡规划专业,在低年级(大学三年级之前)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几乎等同于建筑学专业,

如《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原理及其设计》等,且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基本一致,即过于注重建筑设计功底与形体塑造能力。而面向城乡规划专业特点的训练缺失,

规划专业中强调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社会洞察力以及规划专业知识较为欠缺。

从而,造成学生重专业设计、轻背景知识,对城乡规划专业学习的迷茫和迷失,并有盲目和动力不足等问题,

还有一部分同学总想放弃城乡规划专业而转向建筑学。

。“读书报告”模式的提出。面对城乡规划专业越来越宽泛的研究领域,城乡规划专业人才需具备系统观与辩证观,能够立足于整体、系统全面把握所面对的规划问题,

这与建筑学专业强调形象思维与个体创造大为不同。

虽然城乡规划是从建筑学衍生而来,但它并不是建筑学专业的附属品,因而不应只在高年级的教学中体现出专业的侧重与不同。

诚然,

两个专业在~年级期间可进行相同的专业基本素质教育,但决不应等同视之。且~年级是城乡规划专业学习中较为重要的时间段,除完成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之外,

还需开始接触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由于在低年级教学体系中,

城乡规划专业并没有像建筑初步课程中包含“建筑导论”,

而设置城市导论之类的专业理论初步认知内容。

基于目前低年级专业课程较为单一的培养模式以及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采用“读书报告”这一启发、开放、互动的模式,

将其纳入城乡规划专业传统的培养体系中,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弥补专业、人文、社会知识的不足,消减由于课程体系的不完善而造成的上述一系列问题。

二、“读书报告”活动的实施

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为使读书报告能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落到实处,规定学生必须作读书报告,

并列入教学计划。做读书报告的时间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

即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建筑概论知识后进行,并要求每月至少举行一次,每学期至少完成次。

读书报告模式并非一般书面意义上的读书报告,

而是以一种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

读书报告活动要求班级内所有学生共同参加,

可划分成由~个学生组成的小组,由专业任课教师主持。该活动的实施共分个阶段,即选题、撰写与制作、汇报与讨论、总结。

。选题。

学期之初,专业任课教师给出学生读书报告的内容、要求及形式,拟定读书计划。

在老师的指导下,基于学生的兴趣、知识构成及知识点的缺漏等,确定本学期的必读和选读书目。其中,所读书面的内容即为读书报告的内容,

即为学生感兴趣的专业书籍,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件、重要政策变化、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等;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同时,

可请图书馆老师讲述文献的检索方式和方法,以便更加充分地使用校园数据库及网络资源。

。撰写与制作。在确定主题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以上述所读书目为基础,同时通过大量文献的查找和阅读,可将其中感兴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作为切入点,架构读书报告的框架,

为读书报告做准备,并进行分工书写、制作及汇报。

书写格式不做过于机械的要求,不拘泥于论文的形式,

但必须明确报告的主题、关键词和参考文献(即阅读书目)。注重所选择的某一专题或某一内容在所读书目和查阅一定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综合小组所有成员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并明确小组的观点和分歧。

。汇报与讨论。

根据计划要求,

读书报告必须进行汇报与讨论,也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或者案例分析的形式,

每次由小组中的一名同学介绍其报告主题的基本内容,并着重阐述小组观点,

以及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解。其他同学则可对其提出个人见解,对其中有异议的部分展开讨论。同时,

由~位专业任课教师组成评议小组,在听取并查阅该组报告后,评定成绩;

每组报告时间为~分钟,教师和学生提问和讨论约分钟。提出的问题,由小组其他成员给予回答,

根据学习态度,报告内容;文献资料,检索能力,对文献资料综合组织能力;

表达能力,条理是否清楚,主题是否明确,

回答问题时对问题的理解力及回答的正确性,思维是否敏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总结。在汇报与讨论结束后,

每个小组需进一步撰写、整理并上交读书报告,这是该活动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收获读书成果的阶段。其内容必须包括所选主题或内容的全部资料,

展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与思考,特别要对在汇报与讨论过程中同学及教师所提出的异议和观点,进行深入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

从而收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的专业知识。最后由多名(名以上)教师对报告内容进行评定,

并列入期末考核。

三、开展“读书报告”活动的意义

。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的“新平台”。

城乡规划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环境建设的综合、交叉学科。其专业知识的范围广、内容多,需要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使学生获得较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

强化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之间的平衡,是全面提升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读书报告这一新颖、开放的活动,促使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

通过对思维方式、知识积淀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等的融合和碰撞,

拓展其专业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

从而为专业思维、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形成,以及专业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新方法”。

创新思维作为衡量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读书报告使学生能够在把握所读书目的脉络和核心之余,

提出对该类问题的思考和见解。因此,学生在该活动中,需时刻保持专业的敏锐性,

积极展现其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进而形成个人的专业意识和创新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新形式”。城乡规划已从物质形体规划扩展到社会、经济、环境规划;从孤立的城乡规划走向城市与区域融合的协调规划;

从规划蓝图的制定走向图纸与规划政策、法规结合等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

还应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基础、敏锐的创新思维、健康的心理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读书报告既可拓展和更新学生的专业知识、人文知识;

同时,该活动的定期举行,将有助于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并将读书纳为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挖掘学生智慧和潜力的“新途径”。读书报告活动要求学生从报告内容的确定、汇报的方式、多媒体的采用等方面,

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其中,

报告活动内容的自行选定,可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主体性。

学生通过对所读内容和多种汇报方式的选择,以及对于某一问题的探讨,

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从而充分展现学生的智慧和潜力。

。完善专业教育与学科建设的“新契机”。

读书报告活动的开展,在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

可以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体系、促进学科的建设。读书报告这一启发性的活动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更新、扩展和积累,并颠覆了以往以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模式。结合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对学生知识与技能、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的要求,

通过读书报告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建立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并重的新型培养模式,有助于学习型学科组织的建立,有助于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开展读书报告活动的情况来看,

这一启发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全面交流的机会,学生不仅展示了自己对所读内容的思考,

同时也开拓了视野,拓宽了阅读面,

并从中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倾听,

学会交流,学会思考。

该活动对于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城乡规划专业低年级传统培养体系的补充,

可随时在专业培养中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崔英伟。我国城乡规划教育体系创新构想[]。规划师,,

():-。

[]岳邦瑞,段德罡。城乡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的探索[]。高等建筑教育,,():-。

[]张峰,任云英,

周庆华等。城乡规划基础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建筑与文化,,():-。

开题报告的创新性篇

开题报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品质。当下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存在着文本规定不统一、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走过场等诸多问题。要提升开题报告的质量,

必须加强具体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文本规定和制度建设。开题报告应具备以下要素原则:其文献综述应该以理解前人研究成果为圭臬;其学术贡献则应以阐明学位论文的独创性观点为中心;其参考文献应该以第一手资料为主体。

一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下滑,已日渐成为舆论诟病的对象。究其原因,硕博论文的源头———开题报告及答辩的把关不严恐怕难逃干系。

有学者已注意到这个问题,指出目下研究生开题答辩存在着问题意识不清楚、研究方法的误用、研究缺乏创新性、写作能力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笔者每年参加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答辩会,答辩虽也能按照校研究生院的规定走完程序,但其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保障与提升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就实在不敢恭维了。

通常开题答辩会因为有开题人的导师坐镇,到会的其他“专家委员会”成员虽也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但还从来没见过开题报告被完全否定者。

即使是某个开题报告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急就章,根本不能通过,

“专家”们也都碍于情面最多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会或者不敢贸然让其“不通过”。不仅如此,

这些年即使是“修改后通过”的开题报告也难见其踪影了。

据笔者近年的观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一类是研究生主观上不努力、不认真。

由于学生已预知开题报告不可能不通过,于是便临时想一个题目搭个开题报告的架子“撞大运”。更有甚者,在一夜之间就能编出一个开题报告。这类开题报告大都是只为开题而开题。

开题人最终的学位论文往往与开题无干而另起炉灶。

另一类是属于不明就里者。这里存在对于开题报告的性质、作用及基本要求了解不多或不全面,其主要问题是:对论文选题意义的论证,过多地强调其宣传和时政的作用,而忽略或干脆不论证其学术和理论价值;

文献综述基本上是该项研究的流水账,

几乎见不到开题人对既有研究成果独到的学术见解和学理性分析;把论题的新颖与观点的独创混为一谈,

在开题报告中提不出一个贯穿论文始终的、统领全篇的独创性观点,也即没有命题;参考文献更是一个多多益善的大杂烩,把自己从未读过但与论题看上去有点关联的著述统统纳入其中,同时却遗漏了虽书名与论题无关但其学理却对本项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术著述;

研究方法同样也是想当然地列举若干与论题表面上有关但实际关于校园安全的作文上根本不可能在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充门面。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上述在开题报告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其对学位论文质量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窃以为,

开题报告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应该迅速扭转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忽视开题报告的倾向,在完善开题报告文本规定的同时,

重新确立并明确开题报告在学位论文中的作用。

开题报告的创新性篇

年月日,

深冬的北京寒风凛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会议室里却是温暖如春,

不时扬起阵阵笑声。原来,京城十数位资深专家和官员正在这里汇聚一堂,

热烈研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展望北部湾这片热土的未来走向,

与会专家有石小敏、常修泽、袁绪程、赵慕兰、刘尚希等。

年月,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领导以及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为了进一步加快北部湾发展,

委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承担“北部湾经济区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组织研究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体制性保障措施,针对目前存在的体制问题或障碍提出改革对策和政策建议。

年月初,课题组先后走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城市,实地调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状况。回到北京之后,课题组立刻着手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和材料,

勾勒研究框架,

确定研究计划。月底,研究报告初稿完成,分析框架和报告主干都很清晰,

各部分内容都比较完整,

达到了预期目标。年月初,研究报告第二稿正式完成,包括北部湾经济区改革与创新主报告一份,财税政策、行政管理体制、金融体制、涉外体制、土地管理体制等分报告五份,

向中央提交的政策建议草案一份。

年月日,项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目研讨会随即召开,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即便是在隆冬时节,

众多专家对这个研究项目和北部湾发展的关注依然热情不减。

课题组成员汇报了研究报告的进展情况,详细介绍了主报告和分报告的内容、范围和形式。北部湾经济区改革与创新主报告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区体制机制,包括行政管理体制、财税金融体制、土地管理体制、涉外体制和其他体制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围绕如何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提出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总体思路、总体方案和基本原则,

并在最后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

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后发展地区,本身存在着许多体制,具体表现为行政管理体制不顺、土地管理机制与模式不适应开放开发的需要、财税保障水平有限、金融发展滞后、涉外体制亟待改革等,还有很多其他领域也需要创新体制。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

落后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就必须在体制改革与创新方面下功夫,

而且体制改革是成本相对较小、可行性相对较大的做法,能够立竿见影地推动经济发展。

课题组给北部湾选定的体制改革与创新目标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立足广西自治区及北部湾经济区实际,先行先试一些重大改革开放措施,用至年的时间,率先基本建立以自主能动的市场主体、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精简高效的行政体制、科学有效的调控机制、公平普惠的保障体系、完备规范的法制环境为主要特征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几个分报告也各有特色,

财税政策报告提出,应当从建立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财政体制、加大自治区对经济区的财力性补助、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发挥财政投融资功能作用、完善和创新地方税收政策及收费优惠政策等方面来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为此,还必须做好配套保障措施,

例如规范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加大财税政策执行和监督以及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等。

行政管理体制报告大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

还在认真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可供选择的行政管理模式,

并规划了相应的过渡路径,最后也进行了必要的利弊分析。

北部湾经济区管理机构可选择的五种模式是行政实体机构模式、“独联体”召集人及秘书处模式、派出机构模式、自治区协调机构模式、经济实体机构模式等。

金融体制报告开门见山地指出,落后的金融发展态势已经抑制了北部湾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金融相关比率偏低、金融机构动员储蓄能力偏弱都是北部湾经济区金融发展落后的典型代表。

要改革北部湾的金融面貌,应当从八个方面着手:()争取成为涉外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推进北部湾经济区金融一体化;()加快金融主体建设,

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区域性金融市场体系;()加速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探寻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外汇管理制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增强对金融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提高对高级金融人才的吸引力。

北部湾经济区既沿海又沿边,

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比较陈旧的涉外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北部湾的飞速发展。课题组认为,北部湾应当充分结合自身优势,

在开放程度和开放模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应当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先导,以创新和发展边贸政策为抓手,以服务贸易的先行先试为推手,

以拓展升级特殊功能区为依托,以丰富开放合作内容为支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保障,倾力打造“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土地制度的发展完善降低了产权及其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可为经济主体提供投资激励,促进土地市场的发育。要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就离不开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在土地制度分报告中,

课题组提出北部湾经济区应当按照“统一规划、依法管理、市场配置、政府调控”的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形成耕地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土地资产效益得到切实发挥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格局。

开题报告的创新性篇

为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温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根据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乐委发〔〕号)精神,结合开发区实际,

决定开展以“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率先跨越”为主题的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率先跨越”为主题,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创新载体,广泛组织,

深入发动,教育和引导开发区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

深入学习领会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温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强化责任使命,

激发热情活力,

努力解决建设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全面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加快我市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推进开发区各项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主要内容

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省、温州和我市党代会、全会精神,

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修正案)》,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

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深入学习领会,进一步明确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确立的共同理想、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上来,

不断增强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深入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温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温州市委“第三次跨越”战略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报告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

以及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温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报告和《中共温州市委关于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若干意见》,

深刻领会省委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继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刻领会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温州市委提出的“第三次跨越”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充分认识到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第三次跨越”是省委、温州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实际行动,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增强创新优势、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充分认识到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第三次跨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创业热情和创造活力,弘扬创业创新文化,

健全创业创新机制,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努力形成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生动局面。

、深入学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加快我市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认真学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报告,

深刻领会市委提出的加快建设集工贸、旅游、港口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

深刻领会市委提出的推动“五个发展”、抓好“五个提升”和突出“五个重点”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工作举措,深刻领会市委提出的“六区联建”、“六城联创”等工作任务。通过深入学习领会,

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扎实工作,更加坚定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力推进创业创新,为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三、时间安排

根据市委的部署要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从年月开始到年月底告一段落,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动员部署、深化学习阶段(月至月底)。各支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活动计划,

召开会议,就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在层层发动的基础上,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党支部学习会、各层面讨论会、基层宣讲等形式,

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省、温州和我市党代会、全会精神以及这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

、专题教育、谋划思路阶段(月至月底)。在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省、温州和我市党代会、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年工作,

分专题、有重点地进行深入学习研讨。具体可以分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社会主义各项建设重大部署、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修正案)》、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温州市委“第三次跨越”战略部署和《中共温州市委关于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若干意见》、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等九个专题。在专题学习的基础上,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各项目标任务,

深入研究和谋划好的具体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

、总结提高、推动工作阶段(月至月底)。各支部要在前两个阶段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经验总结和巩固提高工作,因势利导,

把党员干部群众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出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到推进我市教育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把党的十七大、省、温州和我市党代会、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到实处。月底,

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告一段落后,

各支部要把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向开发区党委作出报告。

四、具体方法

、分类指导,分层施教。这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主要在开发区各支部开展。

各支部要进一步明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部署,紧紧抓住主群体,推动十七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都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并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开发区党支部要重点结合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

提高服务水平来开展。

、联系实际,创新载体。

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开展“主题大宣讲”,

紧紧围绕“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率先跨越”这一主题,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要把十七大报告等列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和党支部近期和今后学习的主要内容,要组织开展以十七大精神为主题的班子集体学习会、专题研讨会等活动。

领导班子要围绕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体会,针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撰写调研报告或工作论文,

及时将调研成果转化和运用到工作中。通过学习,

着力坚定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着力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着力提高驾驭改革发展的能力。二是深化“思想大讨论”,

围绕如何从开发区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创业创新”、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等问题,组织开展思想讨论和献计献策活动。通过开展十七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或“我为开发区建设做什么”大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倡导全面系统学习,

研究式学习,

针对现实问题学习,真正掌握领会十七大报告中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论断,进一步理解十七大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原则、目标和重点,

进一步认清当前发展形势下,

需要确立的理念和工作抓手。三是实施“素质大培训”,结合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

组织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通过读书会、培训班、报告会等多种学习形式,

把系统学习与专题学习、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使每一名党员干部职工都能了解掌握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主要内容。

、注重结合,

务求实效。要紧密联系本单位的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与推动当前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要从解决具体问题着手,

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扎实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

五、组织领导

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首要政治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确保这项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健全机构,

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开发区建立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张建义同志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具体工作。各支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放在突出位置,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精心组织开展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注重转化,务求学用结合。从工作的实际出发,

制定活动方案,

落实工作责任。在活动中,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做好学用结合的大文章,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切实把主题宣传教育的过程转化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转化为完善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转化为不断推动*和谐发展的过程。

开题报告的创新性篇

观念创新:打破“慢一拍”的旧格局。

发挥党报信息权威优势,主动及时引导。

增强“观点立报”理念

报纸受其出版时间所限,不可能随时随地给受众传递信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要把地市党报办成领导满意、群众喜爱、市场接受的权威主流强势媒体,就要适应这种信息传播态势的变化,

不断更新观念,发挥特色,

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舆论引导力,

巩固主流强势媒体地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要创新观念,首先要正视现实,充分认清形势。传统媒体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时候不免“慢一拍”,原因可能是害怕给党委政府开展工作帮“倒忙”。

其实,

越是这种时候,党报越是应该发挥信息获知快速、信息权威等优势,打破“慢一拍”的旧格局,

主动介入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报道。

除了要改变传统观念之外,地市党报想要占据自己的舆论阵地,还应该创新办报观念。

要从过去单纯打造“新闻纸”、“信息纸”,向如今要兼顾打造“思想纸”、“观点纸”转变。要做到这些,党报要充分依靠权威、深度报道、各类评论。南昌日报除了经常性刊发评论员文章之外,

还新增设了“南昌时评”、“都市茶座”等专栏,从群众身边的小事立言,积极引导社会新风尚,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内容创新:挖掘鲜活题材,加强主题策划,丰富报道领域,

降低新闻“工作味”,增强可读性

有不少读者反映地市党报上的新闻可读性不强。我们自己打开报纸,

也确实能看到工作总结、会议报道、成就宣传、经验介绍、领导同志活动等新闻充斥版面,而且占版面的分量确实很大,新闻“工作味”很浓厚。

难怪读者会讲:都市报、晚报要看半小时,

党报只读分钟。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党报要想占据新闻舆论引导主动权,应花大气力加强内容创新,充分挖掘鲜活题材,加强主题策划,

丰富报道领域,降低新闻“工作味”,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一是要做活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这是一个老话题。

地市党报是党委机关报,肩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使命,

报道相关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是应尽责任。但是,我们在报道的时候,应该尽量从会议材料或领导人讲话中提炼出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用新闻的视角来加以报道,

这样才会受到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这些年来,南昌日报在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方面做了不少创新探索。

例如,中国“五会”(南昌)经贸恳谈会在南昌举行。按照常规,记者肯定就是直接报道会议情况。但是,

记者在一堆材料中看到一本产业招商项目册,细数了一下,

其中“绿色生态”项目的比重高达%。记者敏锐地抓住这一新闻线索,写成了题为“南昌抛出‘绿色绣球’客商争当‘生态女婿”的消息,

本报编辑也在领导同志活动稿件诸多的情况下,果断地将这篇稿件编排在了头版显著位置。见报后,

赢得了上级领导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二是工作性、经验性报道要注重策划,挖掘深度。

对于党报来说,工作性、经验性报道是“重头戏”,也可以说是硬性要求。

如何将工作性、经验性的新闻报道做成群众也爱看的新闻?

主动策划和挖掘深度是一条好的途径。应该选择一些有较强指导性的典型经验、创新举措、重大成效进行报道。报道中,除了介绍经验外,

还应挖掘深层次原因以便于读者形成理性思考和认识。

三是要拓宽新闻报道领域,多采写一些贴近群众、反映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报道。受众的意愿就是媒介的方向。地市党报要创新内容,

就要不断拓宽报道领域。

要善于从群众生活中发现新闻,鼓励和引导记者多下基层、多深入一线,

让读者感受到党报记者就在他们身边,充分激发读者阅读党报新闻的热情,

养成他们阅读党报的习惯。阅读多了,认识深刻了,舆论引导力自然就上去了。为增强服务性和贴近性,

南昌日报“党报热线”专版全面改版,由每周一期变为每周两期,版面也改为彩版,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此外,

南昌日报还积极开展各类与读者交流的活动,

进一步拉近报纸和读者的距离,

取得较好成效。

形式创新:探索新闻作品结构多样化。优化报纸版面元素,以清新独特效果冲击读者“眼球”

报道形式创新是观念创新、内容创新的具体体现,

更是吸引读者、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重要因素。党报报道形式的创新问题,迫在眉睫。党报形式创新除了包含版面创新之外,

还应该包括新闻作品结构的多样化。

一是要创新新闻写作结构,使之多样化,让读者轻松阅读。报刊上经常是长篇大段文章,

甚至长年累月都是一种写作结构,

会让读者读起来十分乏味。这种状况的形成,

一方面是由于地市党报长期养成的严肃,稳重的传统,

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因为没有受众意识。所以,

创新新闻写作结构、使之多样化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近年来,南昌日报在新闻作品结构上,屡有创新举措。

例如,在一些政策解读文章中,经常采用“背景+解读”的行文结构,在一些反映社会发展变迁的稿件中,经常采用“人物+小镜头+讲述+背景”的形式;

在今年再次改版的“地市党报热线”专版中,更是开辟了“今日视点”、“记者调查”、“你问我答”、“来电显示”、“网民看南昌”等板块,不仅增强了新闻作品的深度,还让读者体验了轻松阅读的乐趣。

二是要优化版面设计,

运用多种版面元素,以清新独特效果让读者喜闻乐见。好的版面设计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南昌日报近年来十分注重版面视觉优化。

在版式运用上注重模块格式,以简约图形打造“不简单”效果,让读者在明快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更多运用大照片,增强了版面的视觉冲击力;

更注重线条、图表等版面元素的综合运用,使得版面更加现代,

让广大读者更喜欢看、更享受阅读,舆论引导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机制创新:完善采编人员培养,

考评机制,打造优秀新闻队伍,激发新闻创新“原动力”

创新观念可以改变旧格局,创新内容可以增强可读性,创新形式可以冲击读者“眼球”,

创新机制则是所有创新的“原动力”。因为无论是观念、内容还是形式,执行者都是人。某种意义上来说,

人才对党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才和管理机制是激发新闻创新的“原动力”。

一是建立完善采编人员培养机制。在引进、培养人才方面,

党报只有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有后劲。南昌日报在一些重要岗位大胆启用新人,给他们锻炼成长的平台和机会。

同时,还经常组织年轻记者外出学习,增

强他们的归属感和事业心。目前,我们还在研究“人才兴报”战略,

着力培养一批政治上坚定、业务上精干的名编辑、名记者,增强报纸发展后劲,打造报纸核心竞争力。

二是健全完善科学考评机制。

媒体竞争归根结底是新闻产品的竞争。

要提升党报新闻作品的质量,除了依靠记者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的考评奖惩机制。

为了鼓励创新好作品,南昌日报设立了总编辑基金,每年评选两次,奖励好的新闻作品;实行了首席记者编辑制等多项制度,

制订量化考核指标,坚持每日评报、每周小结、每月总结的考评办法,对记者、编辑进行定性、定量考核。同时,

还坚持以质为主、多劳多得、奖优惩劣的原则,

使采编人员工作业绩与奖金挂钩,充分调动了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办报质量明显提高。

资讯

植入式广告应更显智慧

植入式广告的诞生,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硬性广告的一种进化与升级,是为了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品牌诉求、接受广告影响。硬性广告太硬,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面对硬性广告,受众已有防御机制。植入式广告的兴起就是想给传统硬性广告披上一件隐身衣,通过与适当接受环境的高度融合,

在不“打扰”受众的同时,化解其防御,渗透其心智。

因这种优势,

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并还将继续作为广告发展的潮流之一。

关键是,植入式广告意味着智慧与规划,绝不是简单的摆入和拼贴,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用“植入式”这个词代替曾经用的“置入式”这个词,“置”太粗放,

“植”方显精妙,要想“植”好,要找到、要具备,乃至要培育可“植”的土壤。观众不是不能接受植入式广告,

而是不能接受广告植得太粗糙。

面对观众对植入式广告的批评与质疑,

媒体、企业应该踏踏实实地研究植入式广告的规律和艺术,

吻合人们的收视心态,让植入式广告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和广告形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中国新闻网)

比利时推出全球首份报纸

据西班牙《世界报》月日报道,

比利时日报《最后一点钟报》日前推出首份版特刊。报道称,这是全欧洲,

甚至全世界的第一份报纸。在零售时,每份版报纸都随刊附赠一副阅读眼镜。

《最后一点钟报》版特刊上所有的图片和广告都以效果呈现在读者眼前,

而文字内容部分依然是的。

“我们看到了电影、电视,玩到了游戏,

所以我们想做这个尝试,让大家看到的报纸。”该报负责人勒克莱尔说,他们的目标是要把整份报纸“化”。

勒克莱尔介绍说,

为了推出版特刊,该报社的员工进行了两个月的准备工作。《最后一点钟报》的日均发行量约为.万份,而特刊的发行量超过了这一数字。

《最后一点钟报》是一份在比利时发行的法语日报,

以新闻和体育新闻报道见长。

开题报告的创新性篇

五年前笔者开始专注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并直接参与了报告编写工作。这几年,也曾遇到不少同行对编写报告这个新生事物怀有这样那样的疑问,笔者愿就相关问题与同仁们探讨和分享些许体会和思考,

以期相互交流学习和提高。

报告有无“一定之规”?

公司年度报告源于公司经理人制度的诞生和资本市场的需要。

本世纪初,世通和安然事件后,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法案,

对公司管治和透明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强制性要求,企业必须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做更为充分的信息披露。

应该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对公司财务运营年报的丰富,向公众提供了更为详细的企业非财务业绩信息。全球最早的可公开检索到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始于上世纪年代中期。笔者读到的一本较早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壳牌年的。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议题内涵十分丰富,不仅涉及到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还涉及到企业商业伦理道德等诸多层面,

再加上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企业以及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认知都有所不同,因而与财务年报不同,各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信息披露范围、角度、关键业绩指标等方面也都有差异,

似乎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仅从报告名称上看,世界上此类报告的名称就有五六种,有叫《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公民报告》、《环境与社会报告》的,也有叫Ⅸ可持续发展报告》或干脆就叫《报告》。

尽管这些报告名称各异,但基本都是围绕企业履行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进行阐述的。其中《可持续发展报告》可以说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站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企业的责任并阐述企业非财务业绩信息的。

尤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那些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因坐拥丰厚的社会资源、扮演重要的社会角色并产生着的巨大社会影响而让人们愈发意识到企业界需要恰当地为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担当责任;企业界也愈发认识到,

可持续发展问题确实能影响企业的长期经济表现。

基于上述背景,

本世纪初,一个名为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国际机构,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比性”的概念,

并开发了一套广泛适用的报告框架指南。《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目前已经开发到了第三代,广泛吸收了全球各类企业、各类机构对于编写该类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对编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原则、报告范畴和非财务业绩指标给出了总体指引,

并通过报告评级鼓励和促进报告质量提升。当然,

由于该《指南》是西方机构开发出来的,

许多内容体现了西方价值观,未必兼顾到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但其所提出的编写报告应遵循的项基本原则(中肯性、可比性、准确性、时效性、清晰性、可靠性)、基于共性的履责考量设定的报告框架以及项履责指标参考,

对促进企业增加非财务业绩信息的披露,以及引导该类报告编制方向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个体而言可以是千差万别的,但总体而言又需要有一个总体的框架和指标体系做参照,

尤其是报告编写的原则更应是共同遵循的准则,这样才能真正让人们通过该类报告全面了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和业绩,让外界的比照和监督推进更负责任的企业行为。报告是“编写”出来的吗?

从本质意义上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公司年报(财务运营报告)同属公司年报系列,

是公司公开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年度公报。相比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兼顾了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关切,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丰富和活泼,赋予了更为浓厚的人文色彩。

正因如此,也容易让人将该类报告与公司对外宣传手册相混同,或界限不清。这就导致在企业内部,

报告编写工作经常被简单地认为是对外宣传工作或是纯粹的文字工作,

这很大程度低估了报告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特别是由于报告的编写工作流程不能全面覆盖公司履责范围,

无法科学合理地筛选报告中的关键议题,使报告很难真实全面地传播公司履责业绩,也就削弱了报告“沟通桥梁”的作用,最终难以保证报告质量。

笔者五年前就曾经提出“报告不是‘编写’出来的,

更不是‘编’出来的”。从形式上看,

报告毫无疑问是一个文字“编写”过程,但其本质上更是公司履行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责任情况的真实反映,是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流程和业绩信息的集成与外化。鉴于其真实、客观属性的要求,报告所披露信息必须真实有效,

不能带有任何夸张性质或使用溢美之词,因而也绝不能“编”,更不允许弄虚作假,

瞎编乱造。那些被“刷绿”的企业报告因不能长久,而常常会给企业帮倒忙。

对于许多刚从事报告编写的同仁而言,

常常感觉有许多“难言之苦”。分析其究竟,大致包括以下几点:其一,牵头该项工作的不外乎是公司的战略部门、公共关系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安全环保部门,或办公厅(董秘局)之类,

这些部门尽管行政职能可能有强有弱,

但都基本属于平级部门,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要求的信息覆盖全面、突出战略性,同时,利益相关方关切议题也需要调集全公司的各方力量,这几乎就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系统工程,

需要置于公司的战略层面加以规划和实施,

这对于上述任何一个部门而言,都有难度,

更何况在人手紧张或工作还需要兼顾的情况下,就更难开展了,其二,

在一些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未获得统一、全面的认知,编写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和战略意义还未得到充分认识,使得报告编制推进工作困难重重,

报告编写人员在报告编写过程中还需要做大量的沟通说服和推动工作,其三,对该项工作的驾驭不仅需要有行业和企业背景以及一定的工作经验,还需要时时“换位思考”、帮助企业从外部人的角度审视企业,

从“内宣”转换成“外宣”角度,把以往对内、对上级报送的各种总结材料加以汇总分析和提炼,

变成报告中对外传播的相关内容。此外,要把握一种客观、中肯和亲和的文风,

也需要一定的功力,需要编写人员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所以,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不完全在于“编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公司的管理基础和战略眼光。

目前,一些领先的跨国公司都建立了报告编发制度,形成了覆盖完整的报告编写流程,

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外部审核机制也已进入程序化安排。这些都使报告编写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和规范。

报告“创新”是怎么回事?

“创新”这个词是一个持久力很强的词汇。

尽管中国企业编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尚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但报告创新却是许多编写报告人士时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尤其是首发报告后,马上希望第二本报告能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其实,作为一本公司年报,有些信息是需要逐年更新的,

有些则恰恰是需要保持稳定和延续的。

从报告编写方式上看,一些跨国公司的创新做法是在报告编写过程中不断引入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报告的各部分都贯穿了外部响应,

增加了报告的客观性和可读性。有些公司还让利益相关方对其在经济贡献、环境保护和社区建设方面的做法做评判,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把有代表性的访谈内容直接移植到报告当中。

也就是说,

经过十几年的摸索,跨国公司越来越清楚报告的价值,就是要通过编写和报告,

全面披露公司履责信息,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管理提升,防范外部风险,

树立公司的品牌形象。

从报告内容上讲,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兼顾针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对大公司而言,随着其担当的责任范畴的扩展,

越来越需要对全球性的责任议题做出回应,比如气候变化、低碳发展、反腐败、人权、价值链管理、劳工权益和保护、贫困和疾病、社区建设等等。而对于中小型公司而言,则更注重合法合规运营、职业场所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社会公益等。

对多数企业而言,能否提供真实可信、信息完整的实例例证,能否提供一套反映企业自身履责业绩的定量的非财务业绩指标是体现其责任管理和报告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从报告形式上讲,报告创新的空间很大。

一方面,随着企业品牌意识的提升,

企业形象设计进入理性规划阶段。有些公司已经把公司年报、公司影视广告和平面广告、对外宣传册等系统纳入公司形象设计体系加以统筹考虑,

以达到良好的企业形象识别效果。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特殊属性,

即要兼顾各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利益,因而相比财务运营年报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增加许多自然和人文的色彩,这为该类报告在平面设计方面提供了创意发挥的余地。

人们可以从世界强的许多相关报告中看到时尚的、动感的、自然和谐的,甚至震撼的画面。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创新”做法可以吸引读者,提升报告水平,但年报终究是年报,

它不是企业画册,必须保持自身的严谨和规范,不能一味追求“好看”。笔者近年来的跟踪研究发现,许多跨国公司早些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也是处于不断尝试和变动之中的,

比如报告不断更改名称、篇幅忽多忽少、报告设计风格一年一变等等。但之后这些公司都会选择一种相对稳定的做法:报告封面和正文的设计风格与公司广告等宣传品保持一致,

注重对公司的规范和突出使用;报告内容框架基本稳定,对公司披露各方面履责信息有合理的比例安排;报告所披露的非财务业绩指标相对固定或逐年略有增加;

在报告中引入持续改进的信息披露模式,都会对上年的履责承诺和改进目标及措施、本年的落实情况、下一年的规划和工作重点做持续性的交代,年报“味道”更加浓厚,可比性更强。

什么样的报告是“好”报告?

尽管世界上有一些机构针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级或评奖,但笔者认为,“好”报告虽然很难有具体的标准,

但一本称得上“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大致应该具备以下五个基本要素:客观真实、完整系统、响应利益相关方关切、有延续性和可比性、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