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范文

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篇

这次会议,

主要是总结交流近年来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学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任务。刚才,

几位校长代表作了典型发言,

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事业的追求和奉献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高峰同志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我市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情况,

肯定了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要求,这些意见我都同意,

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局党委研究的意见,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我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

“应试教育”是指违背教育规律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当前仍然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只是一种美好理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现状相差很远,

搞素质教育是好高骛远,搞应试教育才是脚踏实地;

还有人认为,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取消考试,就不能谈考试成绩,

不能讲升学率。

这是两种极端的认识,

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第一,实施素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第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育,也是能够提高升学率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并不反对考试,

也不反对强调升学率。素质教育是提高质量的根本措施和最大保障,把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升学率对立起来是错误的,离开素质教育谈教育质量是片面的教育质量,离开人才培养谈素质教育是空洞的素质教育。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为总抓手,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都要按照省市统一部署,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

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认同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

按教育教学规律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要正确把握规范办学和传承创新的关系。

省教育厅自年严抓规范办学,重点规范课程管理、作息时间、双休日节假日、作业量和考试行为等等。这些措施遵循教育规律,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规范办学行为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自觉行为,我们必须继续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抓好落实。没有传承就割断了发展的根基,没有创新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在规范的同时,

我们必须善于传承、勇于创新。规范办学行为,是规范过去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做法,规范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的行为。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当进行认真梳理,凡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做法,就要很好地传承下去。近两年来,

个别县市区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过去好的经验和做法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

二是在新的形势下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造成责任意识下降、管理放松、评价激励机制丧失功能。在规范和传承的基础上,

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

我们要不断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在发展思路、机制体制和办法措施等方面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是要正确把握好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

但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强调个性发展,因为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飞跃。每个孩子的思维特点是不同,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

学校和老师在“差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

学校才能有特色,学生才能有个性。特别是高中学校,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以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来满足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的选课需求。

如何组织实施分班教学、走班教学,如何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有效的教育,

实现最理想的结果,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和积极实践。

四要正确认识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有的人对实施素质教育持“唯条件论”,认为学校教室不够、器材不足、师资不够、生源较差,

不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有的人认为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环境有很大差距,

实施素质教育会吃亏。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实际上是为自己不愿推行素质教育或无力推行素质教育寻找借口。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形成的原因,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办学条件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同一区域的学校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距。

但硬件不是推行素质教育、决定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在这一方面我们要有四点认识:一是不要一味地追求和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很多农村学校在课程改革中走在了全市甚至全省的前列便是明证。二是硬件设施短时期内无法根本改观,

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却势在必行,所能做的只能是立足实际,开动脑筋,理清思路,

找到办法。三是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评估和考核,我们一直坚持“分类指导、层次评价”的原则,基础不同,

目标任务就有区别,只要付出,

取得的成绩就会得到认可的。四要加强特色学校建设,让每一所学校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品牌,都有鲜明的办学特点。各学校都要立足实际,

发展特色,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靠特色吸引学生、培养名师、立足社会。

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篇

一、总体目标

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科学抓质量”的思想,

以现代化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

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专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校园乐起来”的良好氛围,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积极探索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机制,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具体举措

(一)严守底线,

认真落实“六个严格”

规范的办学行为是落实“轻负担高质量”的前提和底线,省厅“减负”文件明确提出了“六个严格”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各校要制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施细则,确保课程开设、控制学生作业量、控制补课、规范考试管理、学生休息和锻炼时间、规范招生秩序等相关指标要求的落实执行到位。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点是将无效的在校时间、无效的机械作业、无效的补课辅导、无效的课堂讲授等减下来。

(二)强化管理,切实健全“五项制度”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校必须建立健全“教学活动安排公示、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学生健康通报、家校合作联动、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责任追究”等五项制度,从制度上切实保证“轻负担高质量”要求的实现。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

各校必须将学校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文体活动安排表上报区教育局义务教育科,并将学校教学活动安排(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作业量、课外文体活动安排表及教职工任课任职表等)在学校宣传窗或网站予以公示。每学期举行一次由各个层面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会议,

并建立备查记录。每学年向社区、家长通报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着力推进家长会、家长学校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教育开放等活动,

分批分层对家长进行专题培训,转变家长的观念,进一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争取与家长就“轻负担高质量”工作达成共识,

建立常态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

不断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责任。区教育局每学年与各校校长签署规范办学责任书,校长与教师签署“减负”责任书,

并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重要内容,严格进行检查考核,实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一票否决制。

(三)深化改革,

全力实施“四大行动”

在建立“轻负担高质量”省级联系区、市级联系街道(学校)、区级联系校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教学常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特色学校建设、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等四大行动,全力推进区域“轻负担高质量”工作。

。实施教学常规提升行动。制定出台《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常规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

以优化教学管理、优化教研组建设、优化备课过程、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与批改、优化质量测评等为基本内容,突出有效课堂和高效作业两大重点环节,探索开展作业效能研究,着力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

推进分层、走班制等教学改革,

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实践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校长、教师、研训员三支队伍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校长学科教学的领导力、教师学科教学的执行力、研训员学科教学的指导力,

督促建立学科教研基地,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学校关注和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科发展现状。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行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以德启智,

切实增强德育实效性,尤其是要加强学生的行规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深入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和阳光体育运动;

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坚持办好一年一度“四节”,

广泛开展“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长知识、增智慧、促养成、树理想,

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使之成为做强我区特色教育和抓好“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的有效载体;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校要根据区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对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课程评价、学业评价等方面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尤其要加强校本综合实践教材开发,将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建设相结合,将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相结合,

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特色学校建设行动。各校要根据《区义务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本着“每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的理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结合传统积淀,挖掘各方资源,

重点在体育、艺术、科技、信息、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培植一批特色项目,按照“建设特色项目——形成办学特色——成为特色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制定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人力、物力、财力及制度上的保障机制,

使特色项目成为学校常规课程和活动,使特色项目的课程教材和特色刊物成为体现学校特色发展的显性标志,

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到特色项目中,潜能得到开发,并培育出教有特长、热心学校特色教育的教师群体,实现“特色发展,

文化育人”。区级层面要从学校办学思想、特色规划、过程实施、特色成效等方面对学校特色建设进行具体指导,

实行项目师资、项目经费、配套政策等“三跟进”支持政策,引导学校实施特色品牌发展计划,

并采取特色学校建设研究行动、特色学校建设推进行动、特色学校建设评估行动等多种方式,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建设,逐步打造“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实施多元评价体系构建行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偏重知识传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评价制度单一,分数成了评判学校、教师和学生好坏的主要依据。各校要致力于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从导向上引领“轻负担高质量”,积极为广大师生松绑,让教育回归本原。

()完善学业质量监控办法。积极推广实施“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

完善以发展性评价为原则、动态评价为主要形式的区域初中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和小学毕业班学业质量抽测制度;深化基于中考的学业质量评价研究,

有效监控和科学指导教育教学;

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坚决破除将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推行文化成绩、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多项指标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

()完善办学绩效考核办法。重新修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绩效考核办法》,破除不同起点、相同指标的同一性评价,

实行区别对待、分层评估、鼓励进步的差异性动态评价;

破除学业质量权重过大的评价,实行注重全面的整体性评价。各校要对教师绩效考核办法进行重新修订,破除以考试成绩定优劣的奖惩性评价,实行以综合考量促提高的发展性评价;

破除单一定量或定性的终结性评价,实行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全程性评价。

()加大高中招生考试改革力度。要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调整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及要求的意见》;

进一步改革重点中学保送生推荐办法,

保送生实行等额推荐,坚决杜绝“两次中考”现象的发生;扩大高长生招生范围,增加招收比例等。

三、保障机制

(一)学习宣传机制

各校要以《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省减负视频会议领导的讲话》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减负”文件和视频会议精神的通知》三个文件为指南,

进一步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明确减负工作的各项要求和意义;进一步提高对“减负提质”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高“减负提质”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充分营造“减负提质”的有利氛围;

要结合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通过墙报、橱窗、网站、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把“减负提质”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告知学生和家长,向学生、家长宣传“减负提质”工作的重大意义;要坚持一手抓减负,

一手抓提质,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大力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充分认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二)健全联动机制

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局各职能科室要明确任务,各司其职。政工科主要负责对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和在校外办学机构参与管理、教学等违规行为的监管,

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准入、交流、退出机制和骨干教师队伍选拔管理机制,为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提供师资保证;义务教育科要加强对课程开设和控制在校时间等工作的监管,建立“轻负担高质量”学校试点机制,

切实推进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学生科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社团建设、文体+等工作的指导和评价;监察室要加强“减负”投诉的查办与责任追究,确保“减负”措施落到实处;督导室主要负责对学校落实“减负”规定情况的督查,

建立经常性的督查机制;区教师发展中心要加强对课程改革、教辅资料使用和教学常规落实等情况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精心开展“轻负担高质量”教学试点,积极培育挖掘“轻负担高质量”教学典型。

各校要根据本实施方案,

结合学校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并制定相应的刚性规定和考核机制。

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学校校长要对平衡学生课业负担负总责,分管校长要具体抓好“减负”工作的落实,把“轻负担高质量”的具体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到各处室和全体教师当中去,

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责任奖惩机制

对贯彻落实“轻负担高质量”的相关情况和成效列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绩效考核的基础性指标和校长个人考核中,

对“轻负担高质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学校和个人在评优评先中予以倾斜。各校执行“减负”规定的情况要同学校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教师落实“减负”工作要求的情况要同其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挂钩,

凡违背“六个严格”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区教育局和各中心学校凡接到实名投诉必须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凡查实确有违背省教育厅“六个严格”规定的,

一方面要责成行为方立即纠正,另一方面要根据行为性质和造成的后果影响,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属学校整体行为的,追究学校校长和分管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属个人行为的,

追究个人责任。

(四)督查通报机制

切实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

确保“减负”各项要求和相关制度的落实。

区教育局将根据省厅“减负”通知要求,严格管理,全程监督。建立健全督学责任区制度,责任区督学每月对学校“减负”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督查活动,

督导室不定期对学校课业负担向学生及家长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每学期形成全区减负专项报告并进行通报。学生科每年向社会通报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督导室、义务教育科、教师发展中心等科室要密切配合,加大对“减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督查整改力度。区教育局设立减负监督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各校要进一步加强自查整改,

切实落实减负各项要求。

(五)示范引领机制

义务教育科、区教师发展中心要加强全区“减负提质”工作的指导和推进,

要大力总结在“落实六项严格、健全五项制度、推进四大行动”等工作中的经验和典型,并在全区推广;各校要不断反思、改进和总结“轻负担高质量”工作推进情况,发现问题,

推出举措,提炼经验,并及时上报义务教育科。全区上下要一手“减负”,

一手抓“提质”,确实做到“减负”与“提质”并举,努力形成我区“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模式。区教育局确定所学校作为市、区级层面“轻负担高质量”重点联系学校(具体名单见附件),上述学校要根据“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好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寻求工作的切入点与突破口,着手开展实践,努力探索“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的基本规律与有效途径。重点联系学校要结合本校的“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

申报一项区级及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进行切实有效地研究。区教师发展中心将对重点联系学校的“轻负担高质量”课题进行统一论证,并加强指导。

区教育局将在重点联系校经验提炼的基础上,培育和推广“轻负担高质量”典型经验,通过专题培训、研讨、检查、评比等方式引领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扎实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实施阶段(年月—月)

制订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工作方案,宣传动员,

各校做好实施准备。

(二)全面推进阶段(年月—年月)

。开展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专题培训;

。召开“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研讨会;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开展检查、评比;

。开展“轻负担高质量”工作调研、检查、指导和评估。

(三)总结提炼阶段(年月—月)

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篇

沈健:我在“十一五”期间出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五年来,江苏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

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共投入教育亿元,

是历史上财政投入教育最多的一个时期。

二、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我们以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以促进公平为重点,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加大教育投入为保障,

以扩大教育开放为重要发展路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不断加快,

主要质量指标都处于全国第一;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成效显著,主要质量指标跃居全国第二。

三、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近五年来,江苏基础教育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育公平。近年来,

我省先后出台了《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等法规,让江苏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确保每个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此外,通过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

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和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努力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规范日常管理,

保障健康发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颁布“五严”规定,

引导地方政府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政绩观,加大了对教育内涵发展的考核权重,切实减轻学校升学压力,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规范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

全面清理无证幼儿园和“小学化”行为,全面规范所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全面整顿普通高中改制学校。全省建成了从学前到高中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万所学校、千万学生网络化管理,为推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突出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着力建设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成立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了基础教育教学科学决策机制。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全面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率先在省一级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制订教学质量及学业水平评价标准,启动学前教育质量监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积极开展高中教育质量监测,

初步建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四是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均衡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设立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基准定额,

每生每年小学达元、初中达元。将学前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以农村和经济薄弱地区为投入重点,年全省各级财政安排学前教育经费亿元,比上年增长.%,

全省基本每个乡镇都有所以上省级优质幼儿园。年,全省基础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为.亿元,达到财政性教育总经费的.%。全省基础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全面增长,

其中高中增长.%。

五是着力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积极调整师范生培养体系,从年起启动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

每年招收培养五年制免费幼儿师范男生,

将使全省每一所公办幼儿园都有-名男教师。实行每年一周期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全员培训制度,

实施“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年完成省级培训.万人次。实施“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万名大学生赴农村任教工程”和“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建立区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合理流动制度,着力加强农村和薄弱学校师资力量。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本刊记者:江苏提出到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根本性转变。目前苏南、苏中大部分地区已经通过省级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对经济条件欠发达、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苏北农村地区,我省将采取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

保证他们真正步入教育现代化?

沈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教育发展基础存在差异,我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呈现出由苏南向苏中、苏北分层、分步推进的趋势。

到目前为止,

全省尚未接受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的个县(市、区)均地处苏北。对这些经济条件欠发达、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地区,

我们将坚持省定标准、“以县为主”,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年颁布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条标准,突出了基本办学条件和教育保障水平,这些建设指标不因地区差异而有所改变。

为了帮助苏北地区创建教育现代化,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对苏北地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其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条件,以小康社会建设进度为基础,坚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适度超前和量力而行的原则,

合理安排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

实现局部先行、共同发展。

二是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切实保障苏北地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地方政府保障教育支出在同级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达到省定标准。

三是自年起,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启动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以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为引领,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以国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为契机,实施省培计划,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为依据,

找准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突破口;以农村初中学科课程为抓手,通过教育局负责组织优秀教师参与和帮助学校,

开发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模式,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缩小校际差距和城乡差距,提高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本刊记者:您在年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突出“优质”和“均衡”,

推进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突出“多样”和“特色”,

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突出“内涵”和“质量”,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请问,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

切实解决择校热问题,保证老百姓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沈健:“择校热”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我省在破解“择校热”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部分地区如盐城市、海安县已基本消除择校现象。

一是推进入学制度、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我省明确规定将热点普通高中不少于%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每所初中,由所在初中择优推荐,

大大提高了一般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办学质量和水平普遍提高。同时,通过组建教育共同体等方式进行结对帮扶,

输出和引进好的经验,共享优质资源,

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带动和提升了一大批薄弱学校走上了优质学校的行列。

师资均衡是推动教育均衡的关键,我省规定,校长和教师依法实行定期交流,

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骨干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的比例进行交流。

二是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

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在保证适龄儿童都能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我们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各种类型的民办学校,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三是根据新颁布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本刊记者:“十二五”时期,是江苏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并向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而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请问江苏教育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如何以战略性的视野和思维积极应对,推进江苏教育持久地又好又快发展?

沈健:江苏提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在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生活安定、宽裕和富足,

使江苏人民有意愿、有能力选择更好的基础教育,

不仅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当前,优质的教育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

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评价制度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和成功的机会,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综合评价体系依然任重道远。

三是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与教育单一化培养之间的矛盾。培养模式的单一使学生缺乏多样发展空间,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薄弱,社会评价把升学与成才等同起来,导致学生综合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当为学生发展提供各得其所的教育时,教育才能成就未来。

我省基础教育已处在发展提速、质量提高、内涵提升的新的历史阶段,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走科学发展之路。

一是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

探索全面提高质量,促进基础教育更高水平发展。我省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必须继续鼓励这些地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努力在提高质量、优质发展上取得进展,

为全省积累经验,及时推广,

推动全省基础教育更高水平发展,

实现从部分“示范”到全面“率先”的新跨越。

二是以体制改革试点为突破,着力破解瓶颈问题,

促进基础教育更大力度发展。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江苏基础教育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五项改革任务,必须继续推进以“优先改革”促进“优先发展”、以“深化改革”引领“科学发展”、以“完善改革”推动“持续发展”,

力争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样板。

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篇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教育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市教育战线是极大的鼓舞。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目标明确,

措施得力,

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进“两个率先”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书记、厅长的重要讲话,

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贯彻、积极行动、狠抓落实。一、抢抓机遇,

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

为新时期加快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教育,通过加大教育投入,

实行政策优惠,

改善教师待遇,推进城乡学校对口支援等措施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加大示范学校创建、名校办分校、兴办优质民办学校等途径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建立城乡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制度,认真抓好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认真落实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和对“三残”学生的免费入学政策,

使在常州就读的每一个学生不因生活贫困而失学。

高质量普及十二年教育。统筹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发展,在落实和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着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以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和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规模扩展与内涵提升并举的原则,

扩大高中招生规模,

提升高中办学质量。

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优化普职教比例,

加强普职教融通,扩大优质职教资源。

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进一步彰显我市高职教育特色。加快大学城东区建设步伐,以共建共享的实验中心、实训中心等设施为平台,

加大引资引智工作力度,努力建设内外开放、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以应用科技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及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基地。积极提升在常普通高校的办学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和学科结构,并形成培养从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

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快速发展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是教育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实现“两个率先”,

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解放思想,改革教育制度。

构建多元办学体制。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

非义务教育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进一步理顺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学校产权关系,

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保障不同办学体制的学校公平参与教育市场竞争。

积极发挥常州教育的品牌效应,

加大常州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面向外地区招生或到外地办学。

大力实施学校主动发展工程。以学校制定、实施三年发展规划为主要动力和途径,

变革学校管理和教学体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管理科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学校制度。

扩大学校办学自,建立合理、完善的学校评价体系,开展学校发展研究,为学校主动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智力支撑。

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度,

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

强化教师岗位管理和聘任考核,疏通教师“进出口”。进一步完善校长聘任制和负责制,完善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制度。研究制定有利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师双向交流的政策措施。

深化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

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升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关注质量、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是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标志,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坚决纠正以分数或升学率衡量教育质量的倾向,

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

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重视抓好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

加强教学研究,转变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基础,加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岗位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立业创业能力。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深化高等院校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人才强教战略。

加强师德建设,继续在全市教师中倡导敬业爱生、好学进取、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加快打造各级各类学校高素质教师群体,

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完善教师专业成长“五级阶梯”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努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关注教师生存状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逐步提高教师待遇。

提升教育服务水平。

努力增强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多层次多方面为实现“两个率先”服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各类职业学校都要广泛开展新知识、新技术等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

以满足产业转移和岗位转换的需要。

积极推动高校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强学校与地方及企业的合作,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重视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市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和新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

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努力发挥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篇

关键词:教育规划人才培养教育质量高等教育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自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后,

高等教育规模飞速发展。到年“十五”期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在学总规模超过万人,

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的跨越。根据最新数据,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高校在学总规模万人,

跃居世界首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以下简称《国家规划纲要》),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年将要达到%,届时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年提高到.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年翻一番。”

以上数据表明,

通过培养各类人才,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校人才质量的高下,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曾要求“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划”。

但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年超过%,

扩大规模的目标初步完成后,质量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出来。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已经提出“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而新颁布的《国家规划纲要》更是将“育人为本”与“提高质量”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的工作方针,并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高等教育事业迫切需要提高人才质量,已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教育研究者的共识。

二、高校发展规划中的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

高校发展规划是指高校在科学分析学校内部发展状况与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为学校发展制定战略目标与发展重点,提出实施方案,

确定实施措施与步骤,指导一段时间内学校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有“拟订发展规划,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职权;

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制定“三个规划”,

即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此后,制定高校发展规划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确立了规划对对高校发展的战略意义。

根据目前网上能够收集到的“十一五”规划内容来看,我国高校规划内容缺少对学生培养规格,素质能力要求方面的总体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宽泛,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价值;

对如何教育质量提高缺乏系统规划与具体实施措施,教学改革依然以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等行政考核指标为基本目标。

。在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方面,这些规划主要从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基本要求方面提出要求,包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基础宽厚、作风严谨、适应性强”等大同小异的表述内容。

此外,许多规划也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目标,

但是缺乏深入的讨论与思考。

其中,《浙江工业大学“十一五”时期(-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浙工大规划》)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最有特色:“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大学精神,

提高学生的理想抱负水平。”“充分发挥学生在成才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增添培养计划的多样性,

增加培养模式的选择性,扩大培养过程的参与性。”与其他规划比较,这一培养目标鲜明而有特色,

更为关注学生的理想与人格培养,注意培养其主体意识。

更符合高教事业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体看来,大多数规划提出的人才的培养总体目标模糊宽泛,

缺乏特色,在实践中难以贯彻实施,缺乏指导价值,培养目标是否达成也难以检验。

大多数高校尚未能够像浙江工业大学那样,从学生培养角度提出学校发展方向与办学特色。

。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方面,

很多规划也提出了改革设想。如温州大学在规划中提出:“全面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课程内容,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林学院提出“狠抓教学质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保障体系。

坚持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基本建设为保障,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为重点。

但是,这些工作的最终目标与检验标准却并非指向学生的素质、能力的提高,

而是专业、精品课程、重点教材、各类奖项等方面的数量;没有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得力的措施与系统的实现思路。例如《浙工大规划》提出了非常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措施方面也提到“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但是最终工作目标和成果方面依然要求“在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重点教材建设、教学改革项目等方面上层次、上水平。

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实验区

一、部级实验区的幼儿园教师教育现状

平潭原先作为福州市的一个县,因地处海岛,在平潭大桥未建之前,

一直处于交通不便的困境,加上历史原因,无论是城市基础建设还是工业发展,

在所属的福州市所辖行政县市中都居落后位置,而教育更是长期居该地级市的最末端。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部级实验区,实验区的开放开发为平潭教育的跨越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给平潭的学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与提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本次选择平潭作为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区域代表进行剖析,旨在为部级实验区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上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为先行先试的实验区学前教育和学前教师教育发展做出规划。学校课题组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有关学前教育、学前教师教育开展了全面研究,包括问卷调查、访谈、统计数据分析。

编制了四份调查问卷园长、教师、家长、幼教干部。其中与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相关的为园长、教师问卷调查,

调研表明,平潭实验区学前教师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是构成教师教育质量核心的保教队伍现状令人担忧,表现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

教师的培训和学历提升机会少,民办园教师继续教育缺失,专业发展无保障,民办园教师队伍不稳定。

二是在管理队伍上,园长队伍与省内先进地区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甚大,幼儿园管理层的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园长继续教育情况未纳入规划,

发展受限。

从调研和现有统计数据来看,学前教育发展事业发展不理想,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少,学前教育质量总体不高。

要想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除了加大经费投入、改善硬件、配备足额师资等条件外,还应该在师资队伍的素质提高上有新的作为,提高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

二、构建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

(一)坚持先行先试,突出实验区的实验性质

作为部级综合实验区,平潭在构建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应坚持先行先试原则,

而理念创新、实践创新是构建综合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体现。平潭作为台湾的第二个生活圈,比如在学前教育高端人才的引进上,创建具有闽台特色、岚台特色的国际化幼儿园上(闽是福建简称,

岚是平潭简称),

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上,等等,都可以大胆先行先试。

(二)坚持重点建设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其一,

与师范类院校合作,成立研训中心,

构筑综合实验区学前教育师资人才新高地。依据岚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对师资的客观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师资师资队伍建设蓝图,构建促进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机制,全面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其二,

借助以省级示范幼儿园如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福建省儿童保育院、福建省直属机关幼儿园等单位的对口帮扶,在城区加大名园(示范园)的建设力度,办好一批示范性公办幼儿园,扶持一批有基础的民办幼儿园提升质量,同时采取有力措施,

实施“名园办分园”“名园扶薄弱园”“名园帮农村园”等项目,充分发挥名园在师资、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影响、示范和联动作用,

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共同发展。

三、构建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对策

年教育部出台《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

按照这个标准,还有很多老师不合格。对于平潭综合实验区来说,其本身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就不理想。

为确保学前教育质量提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大发展,幼儿园教师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学前教育作为独立一章进行阐述,并专章提到了“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福建省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办园规范、师资达标、保教质量合格的学前教育网络……提升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幼儿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以上,继续教育培训率达到%。

构建~岁婴幼儿教育指导服务网络……()至年,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在农村乡镇以下地区多种形式兴办幼儿园,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以上,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普遍提升。

和厦门以及福建省情况相比,平潭现有师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且获得高级职称的比例太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更是寥寥无几,

教师的继续教育不理想。另外,

根据《平潭综合实验区“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实验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新建所公办幼儿园,届时公办幼儿园将面临名园长、名专任教师和名保育员的严重师资缺口(按每所幼儿园个班规模,配园长名,每班配名专任教师、名保育员标准测算)。

如何有计划、分步骤地提升现有师资的专业水平,

如何分批分期引进高素质的新教师,

如何在面向社会招聘优秀师资进入公办园时不影响民办园的稳定办学,这都是对平潭学前教育发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基于以上构建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和平潭实验区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的构建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对策为:

(一)创新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教育体制,

申请省级教育改革试点

要切实保证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完善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关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把实验区学前教育作为省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改革的试点,积极争取上级教育部门政策扶持和人才、项目、经费支持,

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基础,推动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作为省教育厅改革基地,实现实验区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三级联动研训一体,

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

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师成长途径,实施实验区学前教育全盘构思、整体联动、互生共赢的“三级联动”战略,由学前师范教育院校携手平潭综合实验区教育局、挂靠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海峡学前教育研训中心,

负责制定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教育方案、专业引领、区级培训、定期评估检查和总结表彰等工作;

乡镇一级负责组织实施各种集中培训、园本研修的专业引领和各园的教师教育工作的评估检查等工作;幼儿园是园本研修的责任主体,负责园本研修课程的设置、组织实施等一系列工作。同时构建实验区、乡镇、幼儿园“三级联动研训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通过“研训问题化、问题专题化、专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的工作路径,

促进各学段、全区域的均衡共进。

(三)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实验区设立专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

其中幼儿园教师培训经费单列,对幼儿园教师做到全员、全覆盖的培训,大范围、大幅度提高教师培训力度。

实施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计划。

该计划旨在传播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研究方法,夯实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教学技能,

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培训采取分类型、分层次进行。

举办的培训班包括:新教师入职培训;小学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幼教培训班;全区幼儿园教师全员通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教学带头人培训;

名师培养、培训;幼教辅导员(教研员)培训,等等。

(四)实施跨越式补充幼教师资和提升教师学历计划

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总体学历偏低,尤其是民办幼儿园。

加上平潭将新建、扩建所公办幼儿园,需要大量专科以上学历的高素质教师。如果按正常做法,远远不能满足实验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为此,在补充幼教师资队伍上,必须坚持先行先试,

大胆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如委托高校培养幼儿园教师,设立平潭班,

毕业之后直接分配到实验区幼儿园工作;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招考幼儿园老师;面向全国引进高端学前教育人才,

在住房、待遇、科研、职称等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委托高校举办“高升专”“专升本”培训班;小学富余教师经过转岗幼教培训;出台鼓励措施或建立专项基金,

对已取得本科学历或具备专科学历、教学表现优秀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给予鼓励或奖励。

(五)实施园长素质提升计划,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

加大园长培训力度,培养幼儿园保教队伍的领头人。该计划旨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传播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和幼儿园管理实务,规范园长的办园行为,提高园长的办学治园水平。

培训采取分岗分类的方式进行。

举办的培训班包括: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

幼儿园园长提高培训班,

分正职、后勤和业务三类岗位进行;幼儿园骨干园长提高班;民办幼儿园骨干园长提高班,等等。

实施名师带徒计划,

加速成长。依靠三级联动机制,名园、基地园、普通园、薄弱园相结合的名师带徒计划,名园园长为基地幼儿园园长的实践导师,基地园园长为普通园、薄弱园的实践导师,

园长跟班、跟园学习,作为实践导师的园长,

也要到帮扶幼儿园实地指导园长工作。以支教平潭学前教育的省级示范幼儿园为代表,每所名园带所基地园,

每所基地幼儿园带所普通园、薄弱园,年内所有园长都可以接受师徒制的这种跟踪成长培训项目。

(六)加强考核,科学评估,

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建立科学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加强对幼儿园、早教中心的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开展幼儿园达标创优活动,

整体提升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督导与评价制度。

组建实验区学前教育督导组,

指导幼儿园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保教质量。建立实验区学前教育专家评估组,

定期对各级各类园所进行保教质量评估及验收,对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专项评估,

验收结果向社会公示,

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达到加强和改善教师教育的质量目的。

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

县委、政府在这里隆重举行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对全县涌现出来的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尊师重教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进行表彰奖励。同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安排部署今后全县教育工作。

首先我代表中共平罗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即将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县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大家知道,

去年下半年,

国家和自治区相继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和自治区教育大会,

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勾画了未来教育工作的蓝图,这对于指导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

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区教育大会精神,

进一步加强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不断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去年以来,我县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深入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足实际,锐意进取,克服困难,

深化改革,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是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县委、政府坚持把教育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平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重点。切实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平罗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平罗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平罗县争创教育强县、教育强乡(镇)规划》、《平罗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这些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加快了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二是“两基”工作成效显著。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不动摇,

按照“四高两化”标准。狠抓“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

保证了“两基”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县推进“两基”实施素质教育工作,

顺利通过了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的评估验收,并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各学校、各有关部门、单位为“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大力推行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运行机制,

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涌现出一批素质教育开展成效好的学校。高考升学率不断提高。今年,

全县高考成绩尤其喜人,

本科院校录取人,其中重点大学录取人。

与去年相比,均有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牌高校均有录取。平罗中学本科和重点高校的录取人数都比去年有所增长,

综合录取成绩在全区排位第名,重树了重点中学的形象;陶乐一中教学质量又上新台阶,两名考生分别摘取了全县文理科状元桂冠,令人赞叹;

姚伏中学仅有名考生,有两名被本科院校录取,改写了近几年无人录取的历史。初中升高中成绩也大幅度提升,

录取率达到%,较上年有大幅提高。

四是基础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年,县财政用于教育的总支出达万元,

占本年度财政预算总支出的,

生均教育公用经费小学生达元,

中学生达元,分别高于上年水平。备受全县人民关注的城关四小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有望年底交付使用。

争取国家扶持发展教育各类资金近一千多万元。国债转贷项目、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化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使我县教育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

五是教育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为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保证。学校布局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根据《平罗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通过撤并、改制等形式使原有所完全小学变为所;使原有的所九年制学校增加为所;全县农村初级中学由原来的所变为所。民办教育发展实现了新突破。

民办公助性质的平罗县育才学校的成立,既充分利用了平罗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开拓了一条办学的新路子,

又缓解了县城初中上学难的矛盾,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撤消了教委,减少了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

充实了教育教学一线师资力量。成绩是骄人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基础教育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

高中阶段教育相对滞后,尤其是缺乏品牌学校和示范性学校;素质教育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投入仍然欠缺,学校办学经费仍非常紧张;

社会力量办学和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不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学科人才紧缺,

骨干教师队伍不稳定;信息技术教育还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需求,

仍有部分农村小学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基础教育体系结构、学校布局仍不尽合理等等。对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

正视不足,

强化措施,

加大力度,大力推进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都迫切需要显著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加快培养大批人才。党的十六大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人才的基础,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树立“教育兴则国兴”的理念,深刻认识教育是增强我县发展后劲,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不断创新教育观念,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加快我县教育产业化步伐,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今后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

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我县教育产业化步伐;保基础教育,抓高中教育,促民族教育,

强职业教育,兴信息技术教育,构建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优质教育体系,

努力创建教育强县。

到年,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按照“普及程度高、师资水平高、经费投入高、教育质量高和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的目标,

高质量、高水平地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年以上,学前“三年”教育分别达到%、%、%。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到年,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入学率达%。

建设所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方面突出的优质高中。

——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借助全区百所标化工程的实施,发挥标化学校的带动作用,

建设一批民族教育骨干窗口学校。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使之接近少数民族自然人口比例,

实现民族教育与全县教育协调发展。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调整农村普通初中的课程设置,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面向市场办学,

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内容、结构和办学模式,职业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正规办学与非正规办学相结合,

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机制。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县各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硬件建设,实现校校通。

充分利用平罗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

——建立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和健康的运行机制;

文化苦旅读后感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体制、运行机制和投资机制;

形成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相互沟通衔接,比例结构和布局合理,资源优化配置的教育体系。

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

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以县为主并不意味着乡村从此不再负有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可以对本乡、本村的义务教育撤手不管,

而是恰恰相反。各乡镇、村要继续承担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责任和管理责任,积极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教师待遇;做好适龄儿童入学、劝学工作;组织村民通过投工投劳和集资,

参与中小学危房改造;积极协调解决学校新建、扩建校舍中的用地、资金等实际困难和问题。

尤其要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在这方面,乡村的责任和作用并不能削弱。今后,

县委、政府将继续实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对“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严格考核,从而形成县、乡、村、校四位一体的基础教育发展网络。

(二)要进一步加强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作为学校教育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前途,因而要高度重视做好校长队伍建设。今后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对校长提高培训的工作,

进一步提高校长素质。虽然校长都普遍参加过岗位培训或其他形式的培训,但面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形势,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面对教育的未来,校长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要通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

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自觉性,要不断完善校长负责制,改进并规范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今后,完全中学校长教育行政部门提名,

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关于消防安全的作文用和聘任;其它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考核、交流,

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

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大的。经过多年的工作,我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在部分教师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教师敬业精神不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还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法制观念淡薄,甚至违法犯罪。因此必须要将师德建设常抓不懈。

一是建立教师行为规范督查制度。要依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宁夏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十不准》,

并结合县情制定出《平罗县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下发执行并加强督查。二是要建立师德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师德建设抓得不力,

导致师德师风不正,

或出现重大违纪违法案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学校校长的领导责任。

三是继续实行师德重大问题“一票否决制”,要严肃处理那些体罚学生、歧视学困生和严重违纪的教师,逐步推行社会、家长、学生评价师德机制。(三)继续加强民族基础教育工作。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提高民族教育的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少数民族学生成才率摆在突出位置,

落实民族地区教育的优惠政策,通过减免杂费、提供补助等办法,多形式、多渠道解决贫困地区学生就学问题。结合“全区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和项目支持,

创建一批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等方面达到先进水平的回民中小学,努力提高民族基础教育的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齐抓共管,做好“控辍”工作。我县初中特别是民族地区初中“控辍”任务仍然艰巨,

政府、社会、教育部门、学校、家庭要共同努力。一是要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二是要积极改革农村初中课程,

在初中阶段逐步开设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技术课程。

三是要大力宣传和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四是要把控制辍学的任务落实到乡、村,责任到人,建立健全复查制度,通过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巩固“普九”成果。

(四)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

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平罗县实施(社会力量力学条例)规定》,按照“积极鼓励,

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快办学体制改革步伐,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兴办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和学前教育,

改变教育完全依赖国家办学的单一办学体制,向有利于形成多种所有制格局的方向发展。

各有关部门要在学校建设用地、税收、学校招生、收费、教师职务评聘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调动、挖掘蕴藏在广大群众中的办学积极性和社会潜能,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人、财、物资源,促进民办教育的更快发展,

使我县教育体制改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确保我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教研机构、各中小学要积极加大对素质教育的研究力度,尽快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素质教育新路子。

(一)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平罗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不断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

调整、充实德育内容,

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避免单纯的说教。

要把德育工作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要新建一些青少年活动的场所和社会实践的基地。要充分利用文化馆、体育公园、玉皇阁公园、图书馆等场所,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这些场所要常年对中小学生开放,对有组织的参观活动,要实行免费。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

实施新课程方案,按照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坚持小学加强综合课程,

初中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的原则,严格按照《平罗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实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在小学三年级以上逐步开设英语课。

要结合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

全面实施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科学把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改革教学方法,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加大教研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改成果,

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提高课堂效率,

向科学要教学质量。

(三)改革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按照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评价观,

各级探索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坚持实行小学生免试就近升学,小学毕业由学校自行组织考试,

初中毕业、高中招生实行“两考合一”。全面推行“学生素质水平发展报告书”制度和小学生成绩评定等级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

鼓励各学校特别是高级中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多考重点、多考名牌、多出人才。

今后,县委、政府将对高考成绩突出,

特别是考入重点大学和名牌大学学生多的学校实行重奖,对高考中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实行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以调动各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既不能忽视素质教育,也不能因实施素质教育而放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我县教育工作的跨跃式发展[]五、抓好平罗中学区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创建工作

平罗中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初期确定的全区四所重点中学之一,以后又成为自治区八所重点中学之一。多年来,平中始终秉承“严谨求实,

勤奋刻苦”的校训,历经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形成了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

以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享有很高的声誉,培养了大批人才,已成为平罗县的著名教育品牌。但由于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受各地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银川一中、二中、九中、宁大附中、吴忠中学、中卫中学等老牌区级重点中学和银川唐徕回中、银川高级中学、石嘴山市三中等一批新兴学校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尤其是在硬件方面已明显超过平罗中学。县委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要将平罗中学创建成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级中学,以加快平罗中学的发展步伐,带动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确保平中的教育品牌地位,

满足全县人民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平中创建区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工作高度重视,经常深入到平罗中学实地察看,了解掌握争创工作的进展情况,

并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解决争创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平罗中学对照区级示范性高级中学的认定标准,寻找差距和不足,采取各种措施,

逐条加紧落实。

创建工作正在实施之中。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建设米环形标准跑道。建设资金区教育厅领导已承诺拨付,但还需要从平中校墙西侧进行征地,根据预算,

仅征地拆迁补偿就需要万元。今后,

平罗中学、县政府、教育体育局都要千方百计跑项目、引资金,加大对平罗中学的投入力度,力争早日创建成功。

六、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努力争创教育强县

教育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发展教育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各乡镇、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切实增强对发展教育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要认真履行各自发展教育的责任,努力为教育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提供有力的支持。

要强化依法治教、依法促教、依法行政的观念,加强教育执法,切实保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尤其要牢固树立服务于教育的思想,加强对学校工作的协调、指导。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我县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与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保障作用。

积极开展对教育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

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体系,组织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

教育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教育、计划、财政、司法、卫生、广电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提供有力的支持。

司法局、广电局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公民及中小学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增强全体公民、中小学生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公安局要自觉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保驾护航,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及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秩序和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公共娱乐场所,为教育改革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工商局、人劳局要严厉查处非法招收童工的违法行为和事件,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财政局要积极优先安排教育经费,确保教育经费的增长和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

同志们,教育工作事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

为争创教育强县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全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篇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的亮点工作。

按照总体思路,学校班子群策群力,展开了充分的调研和讨论,

确定了“深入学习,努力实践,多措并举,科学发展”的学习实践方针,

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努力做好管理与统筹,落实好学校科学发展的“”目标,

打造了十五个工作亮点。

我校科学发展的“”,即围绕“一个核心”,就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自新课程改革启动实施以来,

我校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摸索出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强化“教师教得巧,

学生学得好”这一理念,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撰写教法与学法体会文章,

装订成《同学告诉你》集和《老师告诉你》集共十本。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研模式,加强教师自主教研能力的培养,

全面实施质效教学。在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上,发挥学校市级示范学校的作用,以语言文字工作,

扎实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进程。

教导处结合实施方案,对全校各科学生作业,

进行了专项检查;

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

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语言和汉字书写要求,并对老、中、青教师的学科教学,

抽查听课,

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现状,

进行了教学语言文字工作分析。德育处和团总支利用间操、课间、放学等时段,对学生的语言行为,

进行了专项检查。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之“”,

即强化“两大重点”。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切实做好德育工作,落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方式、方法和举措,将德育有机地融入了学科教学之中。

对学生进行校情、乡情和国情教育,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二是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夯实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的同时,加大了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进一步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勤奋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即大力开展“三个年”建设活动。以“学校管理年”建设为总抓手,强化管理意识,

引导先行,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要水平;以“师德建设年”活动为突破口,

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和实践,狠抓了教师思想建设,彻底杜绝“三乱”现象,制止教师向家长索礼、收礼、求家长办事等违反师德行为;

以“质量提高年”活动为持续点,

促进了学校健康、稳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三个努力提高,

一是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质效课堂建设,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育心过程,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发展;

二是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长质量,

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行适当的礼仪和挫折教育;

三是努力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建设“学校教育论坛”,从班子、教研组、班主任等不同角度,发掘学校管理潜力,

讨论并优化管理方法,形成高效优质的管理局面。

科学发展之“”,即以教育局“安全立教,

和谐治教,

管理兴教,质量强教”理念为先导,贯穿四条主线。一是确保安全底线。

发挥德育处、安监办、总务处的职能部门作用,切实加强值周工作,

通过隔时下课,分楼行走,保证学生楼梯行走安全;通过值周人员、治安员与派出所参与,

设立“校门安全岗”,三管齐下,

保证学生出入校门的安全;通过总务处“日巡查”制度,确保楼内外用电、消防等安全;通过班主任和德育处“巡访”制度,

与家长和房东签定责任状,保证校外住宿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二是盘活教学质量的生命线。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为主”的理念,加强教学质量的协调发展,让这条生命线得到合理、持续的延伸。三是靓丽校园文化建设的风景线。

学校工会、教导处、德育处、办公室携手共创,以宣传橱窗、宣传栏板、电子显示屏、校园围墙、楼内走廊等文化场所,精心设计图文并茂的宣传教育内容,突出学校的环境育人功能。四是避触乱收费的高压线。

学校随时通过醒目的公示栏,向学生公开了学校的所有收费项目与标准,让学生和家长共同监督,避免教师碰触乱收费的高压线。

科学发展的“”,

即努力实施了五大工程。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领会,学校启动并实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五个工程,

多办实事,办好实事。一是实施了“校园暖心工程”。

为了解决学生在校外住宿的突出问题,学校申请并立项,将筹建学生宿舍餐厅综合楼平米,为校外住宿学生安“家”,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学校还组织校级班子,探望贫病教师,为他们送去温暖;为贫困学生捐款元,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让他们在学校的温暖中成长。二是实施了“疫病防控工程”。

结合甲型流感病毒的高发阶段,学校努力落实宣传教育、每日消毒、测量体温、每日报告等措施,防控结合,共抗病毒,到目前为止,

无一例病例出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实施了“手拉手帮扶工程”。建立校长联系班制度,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树立典型,强化班级建设;成立名师工作室,采取骨干教师一助一的方式,

以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使他们快速发展,壮大教育力量;设立了教研组联系点,让优势教研组和乡镇初中成为“帮扶对子”,

科研兴教,促进本校与结对校的共同提高和良性发展。四是实施了“环境育人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让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得到最大的优化和整合,

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五是实施了“德育结果工程”。以德育处为龙头,

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为辅助,以家长与社会为补充,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让德育之果,

结满校园。学校将以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扎实的校情、学情、乡情、国情教育和礼仪教育、习惯养成教育,

倡导文明之风,弘扬美德之举。

二、分析检查阶段后的下一步打算。

本阶段我校实事求是的肯定成绩、查摆问题,深入具体的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研究制定了落实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坚定了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信心和决心,为下一步落实整改提高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二阶段工作基础上,整改提高阶段我们要按照“重在解决存在问题、重在创新体制机制、重在人民群众满意”的要求,加强整改,建立长效机制,

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开展“政策措施再梳理”活动,

二是开展“真情服务解生忧”活动,三是开展“体制机制求创新”活动,

四是开展“整改落实重监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