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范文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篇

一、“学校核心竞争力”将学校发展引入误区

“核心竞争力”一词源于企业管理领域,最早是由哈佛大学的。。普拉海拉德()和。海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企业作为一种营利性经济组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增强企业“利润创造”的能力,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可以说,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引入“核心竞争力”,将教育作为一种功利化的产业,

倡导学校间互相竞争,却是对教育本质的扭曲和异化,

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谬误。

。理论层面:教育本质与教育价值的误读

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

教育的本质必然涉及人的本质。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文化作用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传承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以人为本,要根据人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倡导学校竞争力,使得学校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学校之间成绩的排名比较上。

而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这不仅违背了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而且也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人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基础教育的价值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教育是国家意志的反映,是民族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全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

从这一角度来说,

基础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与普惠性的事业,不存在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相互竞争。因此,在基础教育领域引入“学校核心竞争力”仅仅将眼光集中在学校,而忽视了教育是一项整体的事业,

这无疑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误区。

。实践层面: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发展机制的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发展机制都是将学校的发展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的,各个学校基本采用封闭式发展,

学校间缺乏真诚的交流与合作,

即使有相应的沟通交流也多数局限于学校间的参观与听课。另一方面,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现行的教育政策将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地倾向于优质学校,这也就产生了“马太效应”,

使好的学校更好,

差的学校更差。而整个社会包括政府部门,对学校发展的评价,办学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

基本上都是以成绩为主要目标。在这种情形下,提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必然涉及三个问题:首先,和谁竞争?

和兄弟学校?兄弟区县?

兄弟省市?其次,竞争什么?

是分数高低?是硬件豪华?

是名次前后?最后,

怎么竞争?

抢生源甚至买生源?挖名师乃至炮制名师?

甚至弄虚作假,以邻为壑?学校的这种狭隘的恶性竞争,不仅严重影响了教育的质量,

阻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

直接加剧了教育的不均衡。

其严重后果是导致教育的异化,学校的变质。可以说“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倡违背了教育的应有之意,也体现了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发展机制的缺失。

。社会层面:浮躁的社会风气与功利化教育倾向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着许多问题,

其中浮躁的社会风气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弊病。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常常希望付出极少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短期功利目标。这种风气也蔓延到教育界,

人们全然不顾教育发展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于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形式塑造出一批速成的名校、名师、名教育家等等,在教育领域也力求投入少见效快。

透视浮躁现象的背后是浮浅,理论的浮浅,思想的浮浅,还有人格的浮浅。

教育界的浮躁直接导致了教育的功利化,使得人们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学业成绩,重视升学率,

而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就导致对教育本质的扭曲和异化。

基于这样的环境,提出要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将学校和企业视为一致,过分强调学校显性成果与分数,而不注重学生的培养过程,

这势必会损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教育的扭曲和异化。

二、“学校核心发展力”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学校核心发展力体现了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学校教育内涵发展,

改变了在学校核心竞争力下学校将“教育退化为教学,

把教学退化为传授知识,把传授知识退化为追求考分,

以考分高低判断学生的优劣,决定学生的前途命运。把大教育变成了小教育,把全面发展教育变成单一的智育”的狭隘的教育理念,因此,

要还原教育本质,做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树立“大教育”观念[]。

。学校核心发展力的内涵

学校核心发展力是学校办学主体在深刻领悟教育本质和正确判断教育价值的基础上,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对促进学校发展的各种力量进行优化整合所形成的一种旨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学校核心发展力的实质就是提升学校内涵,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培养一代新人。

学校核心发展力的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

()在学校管理层面表现为科学的决策力和有效的领导力

学校核心发展力是学校各种力量的整合力。

因此,学校管理者在作出决策时,要统筹全局,全面考虑,

保证学校发展方向正确。

学校管理者是学校发展的领导者。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沟通协调、有效领导整合学校的各种力量,使它们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在学校教师层面表现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专业素养

学校核心发展力是学校发展的新鲜活力。它倡导教师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

要不断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培养深厚的专业素养。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篇

近年来,蓟县教育系统抓住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任务不放松,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不遗余力地推进事业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请您谈一谈提高教育质量与切实推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既是教育发展的核心指向,也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中应有之义,

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核心不能变,这个“核心”就是教育教学质量,质量是立校之本,

是学校的生命线,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体现。我们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坚持“质量优先,群众满意”的办学方向,

用抓质量统领全局性工作,坚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工作不动摇,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上来。

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素质教育既是理想目标,

也是过程,更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确立素质教育理念不动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改革发展,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成才观,

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素质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张杰(中共天津市蓟县县委书记)书记在基层调研时强调:教育系统要认真领会中央的要求,深化认识,

坚持国家素质教育的方向,

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统一思想,不断发展,处理好几种关系,

让全县人民满意。一是素质教育和质量的关系,

二是素质教育和严格管理的关系,三是素质教育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关系,四是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关系。肖松县长在调研中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县战略,增强责任意识、奋进意识。

一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没有质量,不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要做到素质教育与教学质量的统一。

三是加强教学管理。要全面加强包括安全在内的教学管理,为提高质量保驾护航。四是带好、抓好教师队伍。县领导的指示既是给我们的鞭策,

更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如何确保这个“核心”?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教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培养环节和过程。

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如果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培养合格人才就是一句空话,

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学校就谈不上发展。

我们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职员工达到这样的共识,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要坚定不移,提高教学质量要坚持不懈。

这不仅体现在观念的转变上,更要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各个方面的工作,

都要为教学服务,以教学为中心。

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领导重视是前提。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校长,

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不重视教学工作的校长不是称职的校长。

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更多地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中,体现在围绕教学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上。我们要求各学校把教学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

校长身体力行,

深入课堂,

到教师和学生中间去,对影响教学工作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拿出解决办法,采取必要措施。

营造一个重视教学、服务教学、服从教学的良好环境,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安排和使用上,优先向教学工作倾斜。

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就不能不提到学校的管理,对此,您是如何考虑的?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篇

()突出重点,

全面提升教育工作水平——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学校基本建设;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整体推进,

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德育工作;加强队伍建设;

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加快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育督导;

推进体卫艺等工作;高度重视学校安全;

加强服务效能建设;

加强教育行风建设。

、李能局长讲话要点:

()全州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促进创新,突出“基础抓投入,

关键抓管理,目标抓质量”的工作重心,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加强学校管理,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基础抓投入——要准确把握投资方向;要抢抓教育投入机遇;

要提高项目建设质量;要抓好重点项目的实施;要全力调整学校布局;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关键抓管理——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强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要积极加快发展民办教育;要全面落实教育蕙民政策;要切实加强教育督导工作;要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目标抓质量——要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全面有效推进教学改革;要全面提高教育科研水平;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州中小学减轻负担,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会议精神:月日,

州教育局召开全州减轻中小学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工作会议。

会议主题——减轻过重负担,依法管理学校,规范教育行为,

加强教育科研,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质量。

会议明确了要求,落实了责任,建立了措施,

提出了减负和提高质量的目标任务。

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会议和领导的讲话精神看来,

今年教育的任务就是:改革创新,科学谋划,

协调发展,

提升水平。具体来讲就是要突出做好几项工作:一是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与均衡发展;二是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三是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与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是教师队伍建设;五是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六是减轻负担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八是教育服务与效能。

我县目前存在的差距主要是:教育现状与教育协调均衡发展的要求有差距;

教育资源条件与发展现代教育有差距;

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愿望有差距;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方法与现代青少年的成长需要有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科学的理念和改革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提高我县教育发展水平。

年是我县教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布局调整任务重,

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形势严峻,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质量提高压力重重。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以科学的理性不断提高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以科学的态度认清现状与挑战;以科学的理念谋划教育改革与发展;以科学的精神落实教育各项工作;

以科学发展的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教育工作水平。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面对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解决发展中突现的新矛盾,以改革的方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科学布局规划,整合、拓宽、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环境,

完善管理评价机制,强化队伍建设,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促进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总体目标:规范管理,科学发展,

完善评价,增强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工作要点:着力抓好“两基巩固提高、调整优化、常规管理、队伍建设、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后勤保障、教育督导”等项工作:

、以夯实义务教育为基础,着力抓好巩固提高工作

我县于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九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方针,

巩固提高工作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社会环境、就业形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教育环境、管理方式、教育方法等主观因素的不适应,

我县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依然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

积极应对,着力抓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一是要继续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二是要强化工作责任,坚持“三长”送学制,

强化督查和责任落实,三是要完善评价机制,把学生的入学巩固工作作为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成绩的重要方面,纳入考核,加大权重,

继续坚持学生巩固的包保制度;四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教学方式,

按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生喜欢学,学得着,学得好的问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五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

让学生爱活动、爱校园、爱老师、爱学习,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乐园;

六是切实抓好后勤保障工作,

认真作好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生活水平,吸引广大学生安心学习。

、以科学发展为指向,牢牢把握发展机遇,

着力推进结构、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促进全县教育协调持续发展。科学谋划、合理布局、主动协调,加快中小学校舍改造和有计划地实施实验设备、图书、体育器材等学校装备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坚持“调整、整合、扩充、优化”的原则,按照“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健康发展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着力发展城区教育、拓展优化幼儿教育”的思路,切实做好全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及建设项目争取实施。深化认识,

把握实情,科学谋划,合理布局,集中办学,

优化资源,规划长远,

分步实施,

先建后撤,

逐步收缩,加强宣传,形成共识。努力为实现教育健康、协调、持续、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以人才强教为根本,着力抓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办学以教师为主体”,

说明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学校发展的基础在教师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能力水平。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着力夯实教育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根基。

一是要建立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完善长效机制;

二是探索培养培训模式;三是要保障经费投入;四是要坚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努力创建“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尊贤崇善、精业爱生”的教育行业风尚。

师德师风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

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之所在。

以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落实“三爱、三全、三让”理念,按“强化教师培训,

强制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着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

一个学校的希望和发展在于理念先进,管理有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队伍。仍然强调“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

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就是教师的差距。”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管理,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杜绝体罚、歧视、侮辱学生的行为。要十分注意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终身从教为荣的思想。要坚持和完善教职工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年度考核制度,

努力提高队伍整体形象。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

质量是立校之基,兴校之本。始终坚持“教学为中心,质量为重点,提高素质为根本,

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方针。一是要依靠常规的落实;

二是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要开齐课程,

上足课时,

搞好活动,按照“书声朗朗、歌声嘹亮、笔墨芳香、生机蓬勃”的学校特色目标,认真落实素质教育。

深入开展以“生命、生存、生活”为核心的“三生”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人生的价值取向,确立奋发向上的人生目标,

激发广大师生的内动力。

、以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健全完善教育评价机制。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创新思想、理念、体制和机制,

增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科学发展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应体现在学校的健康协调发展和促进广大师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的教育评价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向,

着力研究适应素质教育和现代人才培养方向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自身品质的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教育观念转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的评价体系。全县已研究和建立了具有指导作用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意见,

各级各类学校要因地制宜,认真研究制定建立有利于全面贯彻方针,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成长,有利于学校水平提升的评价方案和细则。尤其要尽快建立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办法。

(另页)

、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突破口,着力抓好教育科研,

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时间加汗水,

提海战术,缺乏合作,自我封闭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县教师成长,教育水平提升,

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突出因素。

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质量,

关键环节在于课堂教学。

教师的成长,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关键问题也在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已成为我县教育管理的当务之急。

各学校必须认清形势,

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下决心抓好课堂教学改革,

着力推进学校管理机制的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要把目标定位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上,不断改进方法。

把教育教学的着力点放在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方法、能力的提高上。把管理的关键定位在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这一环节上;

把措施落实在督导、检查、评价机制的完善。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资源整合优化、学校管理与内涵发展、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后勤保障、特色发展、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有效性研究,推进全县教育管理的整体性突破。一是要建立教学研究制度;

二是要坚持全面开展,重点突破的原则,切实加强重点学科,毕业班级的研究。继续落实簿弱学科教研工作,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是要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和教师的自我反思研究为主的教学研究工作。四是积极探索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教学研究路子。五是积极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注重教育教学信息工作。

要始终坚持“全面计划,抓死常规,搞活教研,促进教改,提高质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踏实认真,敢于创新,勇于思考。

既要把握教学的规律性,又要善于探索和研究新的方法。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

要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师资力量的整合,

创设宽松、和谐、团结、奋进的教学氛围,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教育信息的处理,质量目标的科学确定、落实、监控和评价”等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改革方面,

要让教师变“拼命教书”为“聪明教书”,把精力放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和学法上;

要引导教师把重点定位在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学习、生存与发展等方面。要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教育信息化为先导,

着力构筑教育现代化新平台。在投、建、管、用、效、研等方面有新的起色。加强教育服务与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教育系统信息化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教育信息网络和信息化体系。

努力构建教育信息服务新平台。

、以营造校园文化和学校安全为抓手,着力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学校发展积淀。

有物化表现也有人文精神,有外化更在蕴涵。提升学校发展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校长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安全工作。

一是要抓绿化美化;二是要抓名言警句,

板报宣传,组织活动,

营造文化氛围;三是要加强师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四是建立健全机制,保证学校安全、有序、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要创新教育管理,

着力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坚持“学校的办学特色在于不断追求新的发展,教师的价值在于知识的承传与创新,校长的能力体现在理念的时代特点和管理的创新思维。”现代教育管理思想。

坚持协调统一、各具特色、一校一品、全面提升的原则,努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以提高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水平为保障,着力抓好学校后勤工作。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工作,多方筹措助学资金,积极抓好勤工俭学,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和能力,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加有利条件。

安全第一,计划为先,

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以“团结、务实、创新、高效、廉洁”为基本要求,着力抓好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工作。

首先,要抓好教育局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转变作风,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一是要增强服务意识。把广大师生作为服务对象。

转变工作方式,

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服务质量。二是要提高服务能力。

要解决好善于学习,善于深入实际,善于调查研究,

善于经验的积累的问题。三是勤教廉教,建设良好教育政风和教风。

要巩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评议成果,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

其次,要抓好学校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的问题是校长的问题,班子的问题,学校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务实、创新、高效、廉洁”的班子带领一支“勤奋、合作、开拓”的教师队伍去拼打。新时期的校长要体现时代特点:有思想、有创新、有方法、有成效。

一要当好“领跑人”:带领师生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领着全校师生奔向成功。一个好校长,

带出一支好教师,办出一所好学校,培养一代人成长。

这是历史的见证。

二是要做好具体工作:发展学校、培养学生、成就教师。教师成材,学生成长是学校最大的成绩,

是校长工作的核心。三是创新工作方法:了解人,使用人,

带领人;定规章,

当标兵,做表率,抓落实。一头是事前出思路、做计划、定目标;

一头就是事后检查抓落实。四是注重自身修养:学习的习惯、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学校是学习的地方,

校长是组织、指挥学习的人,自身的学习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校长有了人格的魅力,

有了务实的作风,有了创新的精神,有了学习的习惯,

就一定能办出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

今年几项重点工作

、力争实现县教师进修学校晋升省一级学校。

、全力推进县职业教育中心一期工程建设。通过中央项目的落实,积极争取信用合作项目,完成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基本建设项目。

、初步完成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为今后整合资源,

争取项目奠定基础。落实香水中学搬迁规划。全力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项目,按期完成项目。

、认真做好国庆周年活动,

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师生文体活动。

、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加快机制的完善和实施。切实抓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的制定及实施。切实抓好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和公选聘用工作,坚持和完善教师岗位流动的评价机制。

三、强调几项工作

、关于减负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关于减负工作,主要抓好“杜绝乱收费,消除乱补课,

严格教学计划,

落实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活动,科学布置作业,完善考核评价,

促进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心理体质,营造快乐学习环境”。一是要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二是要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三要建立与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相适宜的管理措施,

坚决遏止乱收发、乱补课、乱征定教辅资料和不按教学计划施教的行为;四是要落实责任,实行问责,严肃查处;

五是要在开齐课程、上足课时、提高质量、丰富活动的基础上,要特别做好学生的体质锻炼和心理疏导工作。

关于质量我们要统一认识到两个问题上来:为什么要研究质量?怎样提高质量?全州上下、各级各类学校已形成一种共识,

形成了抓质量的新格局。一是领导重视质量;二是人民群众期望质量、社会关注质量;三是改革需要质量。不研究质量的教师不是称职的教师,

不重视质量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没有质量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质量问题关系到教育的地位和形象,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广大学生的前途命运。

质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各级各类学校追求的永恒的主题。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咄咄逼人,我们只有认清形势、明确目标,

快马加鞭,负重奋进,在激烈竞争中加倍努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才能赢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要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改进管理方法,

提升管理水平。

各学校要牢固树立“以质立校,以质兴校,以品铸校,人本治校”的思想。认真落实教育教学常规。

学风来自教风,教风源于校风,校风的形成关键在于校长的作风。

要努力营造提高质量的环境和氛围,没有校长务实的管理作风,就没有教师踏实的教风,没有教师敬业的教风就没有学生勤奋的学风。

、关于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落实。

一要抓考核,落实绩效措施。

———基本原则:尊重规律、以人为本。

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

*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完善绩效考核内容,把师德放在首位,

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激励先进,

促进发展。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客观公正,简便易行。

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履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

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师德主要考核教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特别是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情况。

在考核中,要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并将此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的必备的基本要求。*教育教学主要考核教师从事德育、教学、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德育考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情况;教学工作重点考核教学工作量、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

以及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和参与教学管理的情况;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

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重点考核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情况。*教师专业发展重点考核教师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情况。

*要强化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重点考核其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班集体和团队活动、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班主任是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岗位。

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应作为教师教学工作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鼓励教师尤其是优秀骨干教师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使他们有热情、有时间、有精力,

高质量高水平做好班主任工作,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要围绕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要符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体现课程改革的方向,正确发挥对教师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体现考核指标的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有机统一。

———绩效考核的有效方法。*要积极探索、创新绩效考核的机制与方法,

规范考核程序,健全考核组织。

绩效考核工作一般由学校按规定的程序与年度考核结合进行,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师自评与学科组评议、年级组评议、考核组评议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同时适当听取学生、家长及社区的意见。要充分发挥校长、教师和学校在绩效考核中的作用。*要不断完善绩效考核载体。

可采取指标要素测评、业务知识测试、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等多种形式,

完善教师绩效考核载体,

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反映教师的业绩和贡献。*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充分发扬民主,增强绩效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和考核结果的公信力。

——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要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对履行了岗位职责、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

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对有突出表现或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视不同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次,

坚持向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

适当拉开分配差距。*绩效考核结果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切实加强绩效考核的组织领导。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要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认真组织实施。县级教育局具体负责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工作,

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订本地具体实施办法,指导学校制订教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做好教师绩效考核实施工作。

与此同时,

也要积极完善校长及其他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工作。

二要抓宣传,提高认识。

切实做好深入细致的教师思想工作。要严肃考核工作纪律,对工作不负责任,考核失真失实的,实行责任追究。

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绩效考核方法,

努力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保证绩效考核机制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春季学期职业中学招生工作。

一是实行任务指标制,

按初三生源数划分招生任务;二是改革调整考核、考试机制,分流学生数依然作为初中学校的实考数,并按要求在职统一进行毕业考;三是强化学生巩固责任制,

对初中、职业中学及其相关教师的巩固工作严格考核;

四是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篇

论文摘要:从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入手,

经过对核心竞争力的反思,提出核心发展力的概念。通过对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发展力概念的对比,可以得出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的构成要素,

并据此对构建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所面临的问题做出现实的思考。

核心竞争力的涵义与反思

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布罗哈德和哈默()在年/期《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

并指出:“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

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①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我国学术界有不同见解,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能力说,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能力;二是系统说,

认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理解为一个系统,持此论者将其界定为“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是能够使企业、行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现实或潜在竞争优势的动态平衡系统”;

三是综合优势说,认为随着对核心竞争力讨论的深入,核心竞争力不只是表现在企业中,

凡是处于竞争态势中的组织与个体都存在着核心竞争力问题。因此,由企业领域延伸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当下学校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话题之一,

这一概念从企业中借鉴而来,在教育领域颇有大行其道之势。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

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法是否合适仍需要谨慎分析。

对核心竞争力的反思企业发展的经历表明,竞争实力的提高最终并非体现为外延的扩大,而是体现为发展潜质与厚积薄发的内力,

即内涵的诸多因素。企业发展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分别推进,职业院校的发展同样如此。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某些职业院校过于注重外延发展,

一味追求扩大建筑面积、硬件建设和资金投入等等,

建成之后的院校设施条件一流,但却往往忽略了内涵建设,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改与科研等方面难有作为。

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实际应该做的是培育“核心发展力”,

满足受教育者求得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形成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态度,

通过职业选择进入某职业领域的需要,促进学校发展与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学校间的竞争与合作都是手段,

学校自身的内涵发展才是根本、是归宿。发展是参与竞争的资本,

只有自身实力做大做强,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从而打造出知名的教育品牌、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价值底蕴;反过来说,如果只论竞争,

拼得你死我活,完全依托市场的功利性竞争搞行业垄断,

那么职业院校就会失去其教育主体的特殊独立性,继而冲淡教育发展的本质功能,

最重要的一点是忽视学校育人质量这一命脉。因此,

构建“核心发展力”对于职业院校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核心发展力的概念界定

核心发展力的涵义在我国首先提出学校“核心发展力”概念的是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他在《弃“核心竞争力”取“核心发展力”》一文中指出:“学校核心发展力就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要素,学校发展的源动力,这是一种扎根于学校组织内部,

能够促使学校成为自主、自为、自律,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主体的能力,

是一种促使学校充分开发办学资源、积极利用办学资源,并使学校资源转化为学校文化,实现教育功能的能力,

可以说就是学校这个生命体的。”②此外我国学者张树青在《论打造企业核心发展力》一文中也有对“核心发展力”概念的界定:“……(企业)在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为形成企业发展优势起到核心作用的各种能力及其能力组合。”③探究对核心发展力涵义的理解,

首先,就不同的学校而言,

核心发展力一般是指“同质更优而异质独占的能力”。④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为例,“异质独占”指与同类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相比,“本科﹢技师”培养模式为首创,也是学校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的重要指标。

其次,具体到某一学校而言,核心发展力是在发展中必不可少,在本校总的发展趋势中起核心作用的发展能力。这种核心发展力要么表现为创新能力,

要么表现为内部团结协作能力,要么表现为外部关系协调能力或其他能力。

核心发展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比较核心发展力与核心竞争力反映了在发展上的不同价值观。

核心发展力受发展观引领,尤其是科学发展观对核心发展力的引领是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规律性要求。而核心竞争力则是受竞争发展观引领,但竞争发展观并非总发展观层次的价值观,

而是比总发展观低一层次的价值观。按照上述分析,核心发展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相比处于上位,核心竞争力只是核心发展力的一部分,

而非全部。核心发展力中除了竞争力以外还有合作能力,以及把竞争、合作与其他方式的能力综合在一起,

为职业院校营造发展优势的整合力。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只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大环境下政府决策与经济体制等因素对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的内容,而核心发展力的内容更深邃,

功能更完善,构架更牢固,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最终指向。

核心发展力与核心竞争力是“源”与“流”的关系,二者本质上都将归到“发展”二字上来。⑤

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的要素什么是职业院校的核心发展力?

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如何构成?这是一个比较前沿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给出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的含义:核心发展力是在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职业院校文化,与职业院校自身牢固融合,

难以被他人模仿和替代的一种基础性能力,是职业院校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

是最重要、最本质的能力。规模的竞争、数量的竞争只能使职业院校在某段时期内获得相对竞争优势,而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能够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发展与潜质提升的是核心发展力。笔者认为,

职业院校的核心发展力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由职业院校的办学实践、组织管理两部分核心要素构成的。

第一,办学实践能力。

首先,要明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标准,立足市场,

面向社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设备、师资等),因地制宜地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与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其次,

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师的人本化管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一般由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由于对教师的专业结构、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职教师资队伍应具有敬业精神、扎实的知识功底与教育理论基础,并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以及适应专业教学任务迁移的能力。

第二,组织管理能力。职业院校管理层需要有把握大局与协同合作的向心力。各级管理者要各司其职,

高层管理者制定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

提出发展目标,中层管理者将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加以落实,

从而实现总体发展目标,只有上下管理层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核心发展力的中坚力量。因此,

正确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执行国家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上下一心,

是职业院校管理层应当具备的组织管理能力。办学实践能力体现职业院校在育人功能方面的发展能力,而组织管理能力则反映其在管理学校、培育学校向心力与凝聚力方面的发展实力。应充分认识办学实践与组织管理之间的关系,二者是唇齿相依、相互依赖的。

办学实践只有在学校组织管理的宏观指引下,才能有正确的发展导向,并以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鲜明的办学特色支撑职业院校的向心力,促进学校的核心内涵发展,在对教师的人本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构建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的思考

职业院校的发展不同于企业的发展与普通教育一样,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首先要确定的是其公共属性与公益性。教育部长周济指出:“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把教育产业化作为政策,

一定要坚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属性。”他还指出:“不能把教育同其他产业、把教育同企业等同起来。”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动力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职业院校不可能像企业那样办教育,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受教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与劳动就业的密切关系等这些特殊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不能简单地把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发展力等同于企业式的发展。目前存在的一种错误倾向是把教育产业化等同于教育商业化,

实行商业化运作方式,乱招生、乱收费,职业教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的生存境遇是可想而知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这个“发展”就是要求职业院校办学重在抓质量、准定位、求特色。

职业教育一旦过分追求赢利,只管招生、不顾学生质量与毕业生前途,学校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没有质量谈何发展,没有发展如何竞争?

教育产业化不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职业教育要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一要抓学生质量,二要求办学特色,这才是学校立足社会的生命之源,

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核心发展力。

正确看待发展与竞争的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

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敌人不是同行,而是自己。

竞争更容易使职业院校产生迷失自我的倾向。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只注重竞争力的提升,争相“专升本”,无休止地扩招,

一旦失败即会在同行发展中处于劣势。

竞争并非学校的目的,

发展才是最终“着陆点”。发展首先是服务与回馈社会能力的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大量社会急需的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与同行的竞争,职业院校需要采取的最根本的应对措施是增强自身实力,

保持自身特色,而不是一味地与综合高等院校争高低。正如程红兵所言:“学校之间的竞争更多地是柔性的,一般不会那么激烈,

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直接后果。学校竞争的目标指向不是压垮对手,

最终取而代之,实现行业垄断,或接近行业垄断。

学校的目标指向是发展自我,

沉淀自我的文化含量,

提升自我的文化品位,

成就自己的文化特色,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他还指出:“学校一定程度上是超越功利的,从根本上说学校要的不是竞争,

学校要的是发展;如果说企业更多地是强调外延的扩张……学校更多地是强调内涵的发展。”

目前,学术界对职业教育过于偏向“功利性”与人才培养的“工具性”有所批判,

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不是要与普通教育一争高低,甚至抢占教育市场,职业教育应有自己独立的目标指向。首先以自我求发展,

把发展作为赢得竞争的根本保证,在职业教育领域首先超越自我,其次以竞争优势立足职业教育市场,这才是各类职业院校应当追求的目标。

注释:

①。。,

。[]。,,

(/):-。

②程红兵。弃“核心竞争力”取“核心发展力”[]。中国教育报,--:()。

③④⑤张树青。论打造企业核心发展力[]。当代经济研究,,()。

参考文献

[]王川。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观[]。职教论坛,,

()。

[]张维迎。谈核心竞争力[]。组织人事报,--。

[]。,。。。“”。,

[]孙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举措[]。中国教育报,--:()。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核心发展力

论文摘要:从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入手,

经过对核心竞争力的反思,

提出核心发展力的概念。通过对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发展力概念的对比,可以得出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的构成要素,并据此对构建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所面临的问题做出现实的思考。

核心竞争力的涵义与反思

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布罗哈德和哈默()在年/期《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

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

并指出:“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

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①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涵义,我国学术界有不同见解,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能力说,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能力;

二是系统说,认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理解为一个系统,持此论者将其界定为“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

是能够使企业、行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现实或潜在竞争优势的动态平衡系统”;三是综合优势说,认为随着对核心竞争力讨论的深入,

核心竞争力不只是表现在企业中,凡是处于竞争态势中的组织与个体都存在着核心竞争力问题。

因此,由企业领域延伸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当下学校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话题之一,

这一概念从企业中借鉴而来,在教育领域颇有大行其道之势。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法是否合适仍需要谨慎分析。

对核心竞争力的反思企业发展的经历表明,

竞争实力的提高最终并非体现为外延的扩大,而是体现为发展潜质与厚积薄发的内力,即内涵的诸多因素。企业发展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分别推进,

职业院校的发展同样如此。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某些职业院校过于注重外延发展,一味追求扩大建筑面积、硬件建设和资金投入等等,建成之后的院校设施条件一流,

但却往往忽略了内涵建设,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改与科研等方面难有作为。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实际应该做的是培育“核心发展力”,满足受教育者求得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形成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态度,通过职业选择进入某职业领域的需要,

促进学校发展与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使“无业者有业,

有业者乐业”。学校间的竞争与合作都是手段,

学校自身的内涵发展才是根本、是归宿。发展是参与竞争的资本,只有自身实力做大做强,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从而打造出知名的教育品牌、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价值底蕴;反过来说,如果只论竞争,

拼得你死我活,

完全依托市场的功利性竞争搞行业垄断,那么职业院校就会失去其教育主体的特殊独立性,继而冲淡教育发展的本质功能,最重要的一点是忽视学校育人质量这一命脉。因此,

构建“核心发展力”对于职业院校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核心发展力的概念界定

核心发展力的涵义在我国首先提出学校“核心发展力”概念的是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他在《弃“核心竞争力”取“核心发展力”》一文中指出:“学校核心发展力就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要素,学校发展的源动力,

这是一种扎根于学校组织内部,能够促使学校成为自主、自为、自律,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主体的能力,是一种促使学校充分开发办学资源、积极利用办学资源,

并使学校资源转化为学校文化,实现教育功能的能力,可以说就是学校这个生命体的。”②此外我国学者张树青在《论打造企业核心发展力》一文中也有对“核心发展力”概念的界定:“……(企业)在发展中必不可少的,

为形成企业发展优势起到核心作用的各种能力及其能力组合。”③探究对核心发展力涵义的理解,首先,就不同的学校而言,核心发展力一般是指“同质更优而异质独占的能力”。

④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为例,“异质独占”指与同类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相比,“本科﹢技师”培养模式为首创,

也是学校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的重要指标。其次,具体到某一学校而言,核心发展力是在发展中必不可少,

在本校总的发展趋势中起核心作用的发展能力。这种核心发展力要么表现为创新能力,要么表现为内部团结协作能力,要么表现为外部关系协调能力或其他能力。

核心发展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比较核心发展力与核心竞争力反映了在发展上的不同价值观。

核心发展力受发展观引领,尤其是科学发展观对核心发展力的引领是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规律性要求。

而核心竞争力则是受竞争发展观引领,但竞争发展观并非总发展观层次的价值观,而是比总发展观低一层次的价值观。

按照上述分析,核心发展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相比处于上位,核心竞争力只是核心发展力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核心发展力中除了竞争力以外还有合作能力,

以及把竞争、合作与其他方式的能力综合在一起,为职业院校营造发展优势的整合力。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只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大环境下政府决策与经济体制等因素对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的内容,

而核心发展力的内容更深邃,功能更完善,构架更牢固,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最终指向。核心发展力与核心竞争力是“源”与“流”的关系,

二者本质上都将归到“发展”二字上来。⑤

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的要素什么是职业院校的核心发展力?

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如何构成?这是一个比较前沿的问题。在这里,我们给出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的含义:核心发展力是在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职业院校文化,

与职业院校自身牢固融合,难以被他人模仿和替代的一种基础性能力,

是职业院校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是最重要、最本质的能力。

规模的竞争、数量的竞争只能使职业院校在某段时期内获得相对竞争优势,而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

能够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发展与潜质提升的是核心发展力。笔者认为,

职业院校的核心发展力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由职业院校的办学实践、组织管理两部分核心要素构成的。

第一,办学实践能力。

首先,

要明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标准,立足市场,面向社会,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设备、师资等),因地制宜地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与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

其次,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教师的人本化管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一般由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组成,

由于对教师的专业结构、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职教师资队伍应具有敬业精神、扎实的知识功底与教育理论基础,

并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以及适应专业教学任务迁移的能力。

第二,

组织管理能力。职业院校管理层需要有把握大局与协同合作的向心力。各级管理者要各司其职,

高层管理者制定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中层管理者将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目标加以落实,从而实现总体发展目标,

只有上下管理层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核心发展力的中坚力量。因此,

正确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确执行国家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上下一心,是职业院校管理层应当具备的组织管理能力。办学实践能力体现职业院校在育人功能方面的发展能力,而组织管理能力则反映其在管理学校、培育学校向心力与凝聚力方面的发展实力。

应充分认识办学实践与组织管理之间的关系,

二者是唇齿相依、相互依赖的。办学实践只有在学校组织管理的宏观指引下,

才能有正确的发展导向,并以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鲜明的办学特色支撑职业院校的向心力,促进学校的核心内涵发展,在对教师的人本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构建职业院校核心发展力的思考

职业院校的发展不同于企业的发展与普通教育一样,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

首先要确定的是其公共属性与公益性。教育部长周济指出:“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把教育产业化作为政策,一定要坚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属性。”他还指出:“不能把教育同其他产业、把教育同企业等同起来。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动力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职业院校不可能像企业那样办教育,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受教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与劳动就业的密切关系等这些特殊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不能简单地把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发展力等同于企业式的发展。

目前存在的一种错误倾向是把教育产业化等同于教育商业化,实行商业化运作方式,乱招生、乱收费,

职业教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的生存境遇是可想而知的。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个“发展”就是要求职业院校办学重在抓质量、准定位、求特色。职业教育一旦过分追求赢利,只管招生、不顾学生质量与毕业生前途,

学校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

没有质量谈何发展,没有发展如何竞争?教育产业化不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职业教育要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一要抓学生质量,

二要求办学特色,这才是学校立足社会的生命之源,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核心发展力。

正确看待发展与竞争的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敌人不是同行,

而是自己。

竞争更容易使职业院校产生迷失自我的倾向。对于职业院校而言,

只注重竞争力的提升,争相“专升本”,无休止地扩招,

一旦失败即会在同行发展中处于劣势。竞争并非学校的目的,发展才是最终“着陆点”。发展首先是服务与回馈社会能力的不断提高,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大量社会急需的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与同行的竞争,职业院校需要采取的最根本的应对措施是增强自身实力,

保持自身特色,而不是一味地与综合高等院校争高低。正如程红兵所言:“学校之间的竞争更多地是柔性的,

一般不会那么激烈,

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直接后果。学校竞争的目标指向不是压垮对手,

最终取而代之,实现行业垄断,

或接近行业垄断。学校的目标指向是发展自我,沉淀自我的文化含量,

提升自我的文化品位,成就自己的文化特色,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他还指出:“学校一定程度上是超越功利的,从根本上说学校要的不是竞争,

学校要的是发展;如果说企业更多地是强调外延的扩张……学校更多地是强调内涵的发展。”

目前,学术界对职业教育过于偏向“功利性”与人才培养的“工具性”有所批判,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不是要与普通教育一争高低,

甚至抢占教育市场,职业教育应有自己独立的目标指向。

首先以自我求发展,把发展作为赢得竞争的根本保证,

在职业教育领域首先超越自我,其次以竞争优势立足职业教育市场,这才是各类职业院校应当追求的目标。

注释:

①。。,。[]。,

,(/):-。

②程红兵。弃“核心竞争力”取“核心发展力”[]。中国教育报,--:()。

③④⑤张树青。论打造企业核心发展力[]。当代经济研究,,

()。

参考文献:[]张维迎。谈核心竞争力[]。组织人事报,--。

[]。,。。。“”。,

[]孙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举措[]。中国教育报,--:()。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篇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质量考评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与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日益引起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界围绕大学生党员培养路径创新、高校共青团组织管理、青年团员的管理方法创新、团员意识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对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系统化和科学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笔者对有关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考评标准、考评执行、培养质量及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大部分研究是关于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推优的路径创新、高校学生党团组织管理、大学生党员的管理方法创新、党员意识教育等问题的研究,而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标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式教育研究很少。究其原因,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素质结构、能力要求、技能准入和职业规划方面与本科学生党员具有很大差异有关。

本文探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嵌入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考评的实践中。

一、“考评硬化”概述

硬化指物体由软变硬的一种过程。一是通过改变材质使物体由软变硬,如路面硬化;二是因为发生病变使物体由软变硬。

如动脉硬化、肝硬化等。其反义词“软化”或“柔化”,本章指“量化”“具体化”“刚性”。“考评硬化”指考评指标量化、细化,

考评路径立体化、多样化,培养过程岗位化(以岗育人),考核方式数字化,本质上属于一种刚性教育评估理念,一种确定性、精确性评估模式。

随着教育评价精细化和教育质量量化理念的推崇,传统的模糊教育评估模式必须向“刚性评估”模式转化,以适应现代教育评价实践需要。

考评硬化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与企业绩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以及经济运营评估密切相关,对提高企业管理、生存能力和市场、商品结构具有重要的价值参考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考评实践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考评工作实践中,长期存在考评模糊化现象,培养联系人对发展党员的评价以单方面评价为主,

以所见所闻所感为考评依据,感性材料为主要依据,缺乏数据依据,缺乏具有群众说服力的事实和成绩。具体表现如下:

(一)重结果,

轻过程。高职院校各基层学生党组织更关注发展谁、什么时候发展、发展了多少人等问题,

对发展之后如何培养、培养成什么样、培养计划及培养方案的差异性和针对性等问题存在轻视倾向。

(二)重理论教化,轻实践育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走程序”的思维惯性,对学生员的培养习惯用传统的“理论说教”、开会、培训、学习、座谈等模糊育人模式代替,

缺乏能力培养和实践考核平台,培养路径缺乏创新性,对学生党员的核心能力和素质是什么、应该怎样培养和提升学生党员的核心竞争力等这些问题没有深入实践探索。

(三)重数量、轻质量。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应坚持质量优先原则,而不是坚持计划原则,学生党员发展应严格执行“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的动态发展规律,应完善“年度发展指标”惯例,

打破发展时间节点规定,把质量作为学生党员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逻辑结合点。

(四)重表象,

轻内涵。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党员的最主要培养人,按照党员培养的本质要求,“培养”应该是一个师生间双向互动的影响感化过程,

实践中却是老师主动找学生谈话,

而非学生主动寻求老师的指导,

导致“发展―培养―考察―转正”这个流程中存在“信息肠梗阻”现象,

培养联系人不知道学生现在的政治觉悟和能力现状,同时培养联系人的培养泛化、空化和责任缺位现象,

导致所发展的学生质量内涵和素质大打折扣,学生党员竞争力和示范性不突出,

说服力和感召力不强。

(五)学生党员发展参考权重分配不科学。推优是学生党员发展的第一步,

许多高职院校将特定群体成员对拟推优对象的模糊评价直接作为是否发展的唯一依据,必然将群体成员的偏见、喜好、感情等因素渗透在投票中,容易导致“性格派”“习惯派”“老乡派”“金钱派”,

即学生将性格开朗、习惯趋同、老乡、出手大方、经济丰裕等非主要因素作为重要的权重指标。学习基础好、踏实能干、动手能力强、有思想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却被忽视,学校缺乏一种长远、宽容、理智的育人视野和责任自觉设置。

三、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考评硬化的科学对策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提高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科学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是“四有”人才和接班人培养的内涵诉求。

(一)凸显硬性培养考评理念,增强培养考核实践的可测性、可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硬化是一种教育质量评价刚性理念,教育质量评估的刚性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精确性和教育资源集约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的标准,

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可是,

高职院校对如何培养“精英”,“精英”的硬指标是什么,“精英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体现等一直没有一个共识性操作标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考核的硬化理应涵括以下内容:

。指标高量化,

具有可测量性。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指标量化指将德、智、体、美各项指标具体化,可按百分制、十分制具体化,避免模糊评价制,例如分为优、良、中、差或、、等,

尽量避免文字性评价语系,提倡数字化评价和评价数字化,增强评价的精确性。

。过程可视化,具有可模仿性。大学生党员培养本质上是一个过程集合,

而非即时结果。

搭建和创造培养载体,制定科学明确的培养目标,提高培养过程的可视化,做到有载体、有任务、有目标、有指导、有考核。例如,

以岗育人(针对大学生党员专门设置党员发展培养岗位),

提高党员发展培养的实效性,将淘汰制引入党员转正考核实践。

。方案可行性,具有强针对性。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应避免方案“大一统”、措施“齐步走”、标准“一刀切”的培养模式,

每个学生党员具有鲜活的个性特点,培养联系人应在坚持党员培养标准、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针对所培养的学生个性和素质差异制订可行的、科学的个体培养方案,并及时开展短期、中期、长期培养自我评估及纠偏,确保培养质量。

。理念科学化,

具有强真理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的精英,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真正的精英这是学生党员培养考核的价值逻辑终端。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的联合体是未来共产主义实现的基础。大学生党员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

“四有新人”“五爱”是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话语标志和理想人格指向,

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政治信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对全面发展的人的特性表述,

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才评价标准真理性的体现。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柔性嵌入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其教育实效化的最佳选择,任何有价值的思想只有融入生活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行动诠释,而非仅指话语表述和记忆背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具体化、细化、嵌入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考核各个环节,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表述力和渗透力,提升学生党员主流意识自觉和主导价值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党员日常言行举止,实现“理论认知―价值认同―行为诠释”的统一。

(三)创新培养路径和载体,坚持路径多样化和载体平台化。大力推行学生党员培养考核岗位制,

在特定的岗位上培养拟定的素质,提供差异性的岗位,

一一匹配,对号入座,要求培养联系人在发展阶段对发展对象作党员资质摸底,针对拟发展对象的优缺点,

制订有针对性的素质完善和能力培养备选方案,将方案上报学校、学院党委,作为培养考核岗位设置和招标的参考,提高学生党员培养考核机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

避免“放养型”“粗放型”“程序型”“关怀型”理念。同时,拓宽培养考核路径口径,提高第三方或群众的权重,

突出培养考核依据实证性和实绩,倡导拔尖,尊重创造,凸显能力,

提高学生党员的含金量和说服力,让学生党员认识到发展考核并非是一团和气的情感投资或政治投机,

强化学生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竞争危机感。

总之,大学生党员培养考核硬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只有坚持标准硬化、理念创新、路径创新和打破考评陋习的有机统一,才能质性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考核工作质量和育人质量。

【作者简介】周政龙,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级博士研究生,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石有总,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黄文学,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邹凤婵,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

樊泽慧,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篇

(一)坚持精细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创建高效管理运行机制。

教育办班子成员深入学校、班级、课堂和教师学生当中,深入研究制约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素,在广泛调研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规范有序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完善常规管理制度,形成了学校综合目标考核评价阅兵作文300字左右和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考核评价管理机制;二是规范学校分类考核和学校校长班子任免管理机制;三是创建教学常规自查互评制度和弱校弱科督导检查管理机制;

四是研究形成“检查—反馈—通报—整改—回访”五步教学教育工作检查管理机制;

五是制定学业水平检测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学生成长发展评价管理机制;

六是在绩效考核、年度考核、评优选模、晋级晋升等教师关注度高的工作中积极推行“阳光校务”管理运行机制;七是落实校园安全管理中教育培训和风险防控“一岗双责”管理机制。

。夯实教学质量形成过程。

多年来,教育办坚持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加大常规监管力度,建立教育质量动态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加强检查督导工作机制。结合各校实际,分层次召开反馈会、交流会、辅导会、研讨会,

指导学校和教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改进措施;二是开展教学质量预警监管。

根据学校教学质量,

分教育办和学校两个层次下发教学质量预警通知书,

分学校类别、年级、科目召开各类质量研讨会和薄弱学校督导。教育办分层次、分阶段、分重点进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督导检查,

及时下发工作通报,

肯定成绩、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思路和要求;三是有效开展教学质量检测。教育办组织一线教师出题,

按课程进度安排阶段教学效果检测,指导并要求各校分层次召开质量分析研讨会,集思广义,

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四是优化配置科任教师。教育办认真审定六年级、起始年级、重点学科教师配备情况,

从人员配置上向窗口年级、起始年级和弱势学科倾斜,指导学校制定学困生转化方案,召开教学质量研讨会,确保小学生学业质量检测成绩稳步上升。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办指导学校制定了教研教改规划,确定示范教师,大力开展五种课型教研管理模式。

一是新任教师过关课,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二是弱科教师公圣诞节作文300字开课,诊断质量滞后原因;三是骨干教师示范课,

学习借鉴教学方法;四是同题研究交流课,研究解决重点课题;五是优秀专家视频课,

学习教改前沿成果。教育办坚持集中听课、结对帮扶、名师引领等各种形式的教改活动,定期举行课堂改革交流研讨、课堂教学讲赛,指导规范各校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方法内容、操作规范、效果测评,

有效地指导了课改工作顺利开展。

各校能按教育办要求,

完成听课评课任务,

创新课堂教学研究方式,在评课中把重点放在教材取舍、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成果评价、得失反思等方面。教育办确定中心小学、合道小学两校为片区课改交流基地,

定期分片组织课堂教学改革联片研讨交流,观摩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实况,研讨课堂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更新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掌握教学技巧、指导学习方法、辅导学生评价、测评教学效果等层面对广大教师进行业务指导。

。筑牢校园安全监管防线。

为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积极创建平安校园,教育办把安全管理作为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加以考核,确保明晰责任、全面监管、有效防范。

一是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依据管理责任从学校、班级、科任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层面签订好责任书、协议书,靠实安全管理各方面、各时段、各节点的责任人;

二是制定合理高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办指导学校结合具体实

际制定监管责任表,

落实校园安全一日常规考核管理制度,实施安全工作学期评价,评价成绩记入教师年度工作效益;三是开展有效安全知识教育。

各校均开设安全教育课,

保证每周课时教学时间,编印安全教育校本课程,

开展以安全手抄报、知识竞赛、主题教育实践等为载体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

(二)丰富教育活动,落实全面发展育人目标。

。积极推动体艺教学改革。

教育办于__年月制定体艺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要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求学校规范体艺课堂教学,

组建活动小组,通过几年坚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初见成效。一是课堂教学规范运行,能基本保证课时、能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

使国家课程得到落实;二是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得到保证,定期开展体育达标测试和田径运动会,学生体格素质明显增强,

中心小学武术队代表我县到市上参赛,去年获得全市中小学生崆峒武术比赛二等奖;

三是艺术教育不再是口号,美育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学校定期开展才艺展览展评,

各校建起了艺术展室。

。探索实施“联校走教”工作。

全镇目前虽然教师总量充足,但学校布点太多,规模偏小,

教师结构性缺编,学科配置不均等问题突出,音、体、美课程在小规模学校难以全面落实。为此教育办探索实施“联校走教”工作。

我们选取所四年制小学开展以“联校走教”为主要特点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改革试点。在全镇范围内选派名音体美专业教师组成走教团队,承担联校走教工作。

采取专、兼职教师相结合,走教和帮教相结合,就近走教与分片实施相结合,分学段大班教学与复式教学相结合等工作原则,倡导“走教引领、帮教提高、逐步规范、共同发展”的“联校走教”理念。

为了加强走教工作考核管理,我们制定了走教工作管理办法、走教质量考核细则、教师工作考核细则等配套制度,初步摸索出了“一走三联四保障”联校走教模式。“联校走教”和“片区一体化管理”在全市“小规模办学现场会”

上受到一致认可,

其做法在全市小规模学校予以推广,

先后接受了人民日报社、中国教育报社、中国青年报社、甘肃教育社等媒体的采访和报道。

。精心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教育办精心指导各校系统培育特色校园文化。通过开展德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德美教师事迹报告会、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演讲等形式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形成师德教育文化;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图书进班级进课堂、小学生主题征文、节庆日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形成书香校园文化;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指导,开展文明班级评选、班级布置评比、少先大队主题活动,形成班级管理文化;

重视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指导各校建设德育教育文化墙、阳光体育文化墙、书香校园文化墙、传统道德教育文化墙,形成校园宣传文化。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

为了落实国家课程计划,

教育办积极推进体艺教学探索,下发音体美学科评价标准,指导学校规范体育艺术教育,选派业务特长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

提高教师专业课教学能力。着力开发校本课程,以教育办编印的三个读本和各校开发的特色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

基本形成两级校本课程体系。教育办大力倡导阳光体育活动,组织了校本教学成果展示和校园文化艺术节,

各校积极组建兴趣活动小组,

积极创建书香校园、快乐校园。这些活动的扎实开展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三)发展学前教育,落实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根据县局统一规划,

教育办依托国家项目,择址新建镇中心幼儿园,

建成教学楼幢,

内设活动室、教室各间、展演厅间,__年月投入使用。改建完成中心村合道幼儿园,

可设个教学班,招生规模有望达到人。新建完成高崖幼儿园建设工程,建成了市级标准化村级幼儿园,

本学年已投入使用。教育办积极统筹资金,

全面改善学前教育办学条件。先后完成中心幼儿园和合道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设备设施、户外大型玩具等项目,制作园徽、园训,绘制墙面彩绘近平方米,

完成了个班级活动室地平彩色塑胶,建起了标准舞蹈活动室,

安装了套电视播放设备,使我镇学前教育设备设施配备达到规范园标准。

。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

教育办指导各幼儿园开展保育教育改革,

规范幼儿教育管理,各园保育质量稳步提高。各幼儿园坚持开展转岗教师业务培训,每周坚持次以上培训不动摇,教育办抽组人员进行了教师业务能力评估,

幼儿教师保教能力大幅提升。三所幼儿园贯彻执行《甘肃省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开展五大领域教学改革,在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创新、区角活动、家园互动、体验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生活学习技能、思维创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语言表达、个人才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在县局组织的上年度综合考核中,中心幼儿园排列全县乡镇中心园第二名,合道幼儿园排列全县村级幼儿园第三名。

。选好学校教育管理团队,确立质量提升的“领头雁”。

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最核心的因素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教师的发展,

二是学生的发展,其中教师的发展是动力,学生的发展是结果。

要做到教师综合素质、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进步,选好管理团队,找准示范者和引领者尤为关键。

我们的做法是建立学校班子成员任用规范化管理机制,

通过优胜劣汰不断优化管理队伍,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主要负责人团结和信任班子成员,既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

也要给予班子成员有效的管理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队伍的团队效能。

。构建教育管理制度体系,

用好常规监管的“电子眼”。学校管理制度不在多,而在管用,不再庞杂,而在体系化,

关键因素是制度的落实和考核结果的运用。在学校管理中建设网格化制度体系,是学校管理走向规范的第一步,从学校发展思路设计、常态工作监管、阶段重点调度、工作绩效评价等层面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

在执行制度过程中,

要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过去和今天一个样,学校之间一个样,教师之间一个样。

要善于调动群体力量,建立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发挥师生群众的监督作用,弥补管理的死角和漏洞。

。突出教

学质量核心地位,

唱响质量第一的“主旋律”。

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这是所有教育人的共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突出质量意识,

要从三个环节加以有效干预。一是在考核评价体系中进行科学调控,突出教学质量所占权重;二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实施有效引领,以钻研教学、关注质量为主线,

组织开展常规教学活动;三是在事关教师利益的工作中进行导向裁量,在教师比较关注的交流研讨、培训提高、年度考核、晋级晋升、评优选模等事项上设立规矩,遵从质量优先、效益优先的原则,制定考核办法落实量化裁量,

充分运用质量意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消除职业倦怠意识。

。遵从素质教育办学理念,抢占全面发展的“主阵地”。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个体全部发展,

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加之国家响亮提出要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目标,我们顺势开展了一些促进教育均衡化的工作措施,从现阶段来看“联校走教”、“片区一体化管理”、体艺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开发、普及提高幼儿教育等工作已初见成效,这些正是力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目标的有效措施,

今后我们会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我镇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曾经也落入过谷底,

通过教育办近几年坚持探索,严抓细管,

教育质量有了提高,但教育工作中仍有一些问题还需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是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意识有待加强,

教师业务能力水平不能适应现阶段教育发展需要。

二是管理精细程度不高。教师敬业精神、学生养成教育、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等方面还没有科学的量化评价方案,

急需加以解决。

三是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水平较低、艺术教育效益低下、书香校园建设没有创新等。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和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普通高等教育既有多方面的共性,

又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因此,其考核评价体系应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与特殊性。

建立科学、务实、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和把握职业教育向正确方向发展,是当前全体高等职业教育者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方法、考核评价主体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提出了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多样化、多元化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思路。

一、考核评价内容的构建

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即要求高职学生在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岗位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围绕该人才培养目标,要反映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评价内容体系的构建应以“知识、技能和素质”为核心,其基本内容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知识、技能与素质是有机结合体,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三者应兼顾,不能偏废。

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其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是施工员,

结合其施工员的岗位职业标准,我们归结出该专业学生考核评价内容,见表。

二、全方位、多样化的考核方法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即,

应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

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

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

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注重综合评价,

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即,应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

学业成就曾经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爆炸、竞争的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于是全球都在进行关于“教育与人”的大讨论,

学业成就作为评价单一指标的局限突显出来。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应关注个体发展的其它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

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

。强调质性评价,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即,应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以前,

我们认为量化就是客观、科学、严谨。但在今天,

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时则表现出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湮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而且,

对于教育而言,量化的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也简单化了或只是评价了简单的教育现象,

事实上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质性评价的方法则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受到欢迎,成为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

质性评价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的评价,它常常与量化的评价结果整合应用。因此,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

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教师的发展状况。

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实施评价要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尤其应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确立学生也是评价主体的观念。

要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要使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这样,传统的被评价者就成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此外,

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

在以往被动地接受评价中,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评价者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于评价本身更是拒绝大于欢迎,

或者处于“例行公事”的被动状态。与此相比,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并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

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被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

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通过以上对教学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主体三方面的改革思考,构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多样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使教学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学生规格更加满足社会生产经营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同时,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依据。

参考文献:

[]王晓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刘勤侠,

靳会武,周衍安。高职“统计学”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探讨[]。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杨静云,

李良仁。改革高职教育考试评价体系[]。机械职业教育,,

()。

[]黄华。高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中国高教研究,,():-。

[]陈竞芬。发展性学生专业能力评价模型与操作构想[]。教育导刊,

,()。

[]李洪刚。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