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古代名士为什么都隐居终南山

山居秋暝 古代名士为什么都隐居终南山

古代名士为什么都隐居终南山?
 
哈喽,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由亲子营出品的“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我是你们的夏萌姐姐。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古人有一个特别想去的地方,名叫终南山。有的小朋友会说,哇,终南山,我知道呀,是不是《射雕英雄传》中全真派的大本营呢?哈哈,在这里夏萌姐姐要提醒你们,对于终南山来说,武侠传说不过是它的细枝末节。不如多听听夏萌姐姐讲唐诗,在这里你会了解一个很不一般的终南山。
终南山确实是道教文化的发祥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它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我们在祝贺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生日快乐时,常常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
相传《封神演义》中的西周开国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磻溪谷中隐居,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秦末汉初,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四位先生,时称“四皓”,在此隐居;“汉初三杰”的张良功成身退后“辟谷”于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隋唐五代的药王孙思邈,八仙中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及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等都曾隐居终南山。老子曾在此讲授《道德经》,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
今天我们在这里要讲一下唐代大诗人王维与终南山的不解之源。因为他也曾在此隐居同,而且还是历史上用诗篇歌咏终南山最多的人。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人的代表,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小就接受了全面的贵族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诗、善画、通书法、懂音乐,9岁出口成章,二十一岁中进士并且是状元。这种帅气又有才华的人,当时的皇帝唐玄宗很喜欢,马上封官加爵。本来,王维从此应该前途平坦,,但再潇洒的生活,也抵不住大厦将倾的波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的唐朝社会进入了最黑暗,最恐怖的时期。
叛乱爆发后,唐玄宗匆忙出逃,文武百官只有一小部分跟他走了,更多的大臣其实是压根都不知道。第二天仍兢兢业业地照常上班,在大殿里久候皇帝不至,才知道自己被帝国抛弃了,而此时再逃为时已晚,因为长安彻底沦陷了。
王维就是这些官员中间的一个,从此他被迫在安禄山伪政府里当官,从而成为一生中无法洗刷的污点。战乱平复后,当时的皇帝唐肃宗贬职流放了一大批人员,却因爱王维之才,对他法外施恩,从轻发落,但是他却从此神形疲惫,黯然神伤,终日长居终南山,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只有在终南山秀美的山水之中,他才能得到心灵平静。有时他因游兴浓而忘归,暮色晦暝,“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有时也秋夜独坐,聆听“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有时也会一时兴起,独自进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有一天,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王维外出散步,看到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的美景,禁不住吟诗一首: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就是有名的《山居秋瞑》。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终南山因与王维的结缘,而增加了其文化韵味的沉积;王维因有终南山,从而也丰富了他的五彩人生。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终南山是秦岭主峰之一,是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线,有“中国天然动物园”、“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同时,终南山上千峰叠翠,景色幽美,有圭峰山、南梦溪等自然风光,更有上善池、仰天池、楼观台、太乙宫等历史古迹,以其极为悠久的人文历史、动人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文物遗迹,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信士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