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欧阳修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56-57] -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我眼中的好老师_1000字【我眼中的好老师_1000字】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老师是除父母和亲戚外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人,我们的生活和成长离不开他们的帮助,老师是那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老师是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我们前方的道路,老师是一座桥梁,架起了我们通往成功的道路。

      别看我现在的数学成绩不错,要知道在我小学二年级时那数学成绩可从没上过80分,不管我尽多大努力,分数却总在70分到79分之间徘徊着,每一次上数学课就像在听天书,每一次数学考完试报成绩时我都用那热切的目光看着老师,多么希望能从他的嘴里听到一个让我满意的数字,可我始终没有如愿以偿。于是我的心随着那该死的70分一起沉入了谷底。

      我上数学课就开始不再认真,每天的回家作业并不好好完成,有时甚至不做,漏做。到了期中考试,我也抱着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去考试,心里总想:反正我平时都考到70分,一有大这件事感动了我作文测验就能考好,有什么好复习的。我试图用这样的方法去安慰自己。果不其然,期中考试我的成绩一落千丈,就连70分也没到。

      在此后,我完全对数学丧失了信心,见我如此,父母亲和爷爷奶奶劝了我好多次,我虽口头上答应了,却仍不见任何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成效,由此,他们也不再对我作什么要求。

      冬天来了,再多的衣裳却驱赶不走内心的寒冷。

      直到那一天,二年级结束,三年级的开始,才让生活发生了转机,三年级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姓冯,于是我们就把他叫做冯老师。

      二三个星期后的模底考试让我原形毕露,考试时我的心不在焉完全被他看在了眼里,而之后的第一单元测验更是糟糕透顶,于是我被请到了老师的办公室。

      四五点钟的时间,学生都已走光,办公室也只剩下我们两人,他搬了张凳子让我坐下,还帮我倒了一杯茶,看到这,我不犹愣了一下,说了一声极轻的两个字:谢谢。过了一会儿,老师拿了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给我,白纸水浒传读后感400字上是一道习题,我拿起笔将它做了出来,老师拿出红笔细心的批改并圈了我步骤中错误处,在他低头时我突然发现30岁的他两鬓头发已然苍白。

      改完,他把题目给我,上面鲜红的大叉刺痛了我的眼睛,他察觉到,双手交叉,说:题目并不难,而要用脑袋去思考,用眼睛去观察,用直觉去感受。成功只在与做与不做之间,如不去用下苦心尝试的人,又怎会看到最美的风景?

      我听闻轻轻一颤,接着重新认真做了一遍,果然对了,抬头我看见老师那黝黑的眼里充满了笑意,眉头也舒展开来。

      冬天风雪依旧,心里却温暖如春。

      至今我也记得冯老师的那个笑容,我也并没有让他失望过,那便是我眼中的好老师。

     

        上海虹口区第五十二中学初一(一)班初一:吴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