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欧阳修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56-57] -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回到妈妈的桃花源范文精选3篇(全文)
    回到妈妈的桃花源篇1

    初春的桃花水,如同美女的眼神,清澈而美丽,用它抹洗脸庞,可以使皮肤美丽而白皙――在我的故乡有这样的习俗。

    奶奶是村里的接生婆,她为别人家的媳妇接生,也为她自己的媳妇――我的妈妈接生,所以,我是奶奶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奶奶当时正在拉风箱烧火做晚饭,想是她没顾上洗手就接了我出来,她手上的灰沾在了我的小脸上,沾得我小脸黑黢黢的。又或者我是傍晚来的,那苍灰的颜色抹在了我的身体上,妈妈第一眼看到全身黝黑的我,不禁哭泣了起来。

    小黑妮――是全家人对我一致的评议和称呼。

    爸爸并不黑,妈妈很白净,看着小黑炭似的、小小的我,他们直叹气。

    奶奶什么也不说,她跪地叩首,请求天兵天将、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七仙女、美嫦娥能让她的孙女长得白净一些。奶奶的祷告如同唱歌,襁褓里的我竟然听得嘎嘎笑――这是在我长大以后,奶奶讲给我听的。

    我的笑声让妈妈更心痛,她流着眼泪对爸爸说,这么机灵的小丫头,长大了一定是个敏感的孩子,不知道该多伤心自己是个黑妞呢!

    桃花打苞的时候,妈妈就开始上山找泉源。按照当地的习俗,三月三太阳未升起之前,用清澈的桃花水沐浴,女儿就会出落得桃花一般美丽,清水一般灵秀。不管是否真是如此,妈妈都决计要试一试。

    夜幕时分,妈妈就起床挎着木桶进山,去寻找人迹罕至的桃花源。村后有一座桃花山,山上桃树遍野,桃花满天,泉水很多,但源头却在山顶的一座古寺里。每年三月三这一天,去找桃花水的女子极多,要想取得头水更是不容易的事。

    妈妈在寺院的门前守了一夜,在鸡叫头遍的时候,寺院开门,妈妈随众人一起往里奔跑。人流中有抢烧头香的,有争桃花泉头水的,妈妈总是奋勇当先,舀取桃花水。

    我似乎感受到了妈妈是怎样的英勇,因为奶奶说,邻居小英是个跛儿,她妈妈也是年年争候着烧头香,希望借头香的灵验与吉祥为小英祈福,让她的腿好起来。可是,她妈妈总是失望地说,去得很早,排在最前面,可在开寺门的时候,没能奔跑在最先,以至于总是和头香失之交臂。有一年,她甚至跟我妈妈一同贴着跑,也遗憾地只烧了第二道香祈福。

    连续六年,妈妈冲在最前面,取得三月三桃花源的头水,回来给我洗脸沐浴。不知道真是桃花水的功效,还是女大十八变,我想更多的也许是妈妈的心意感动了天仙与花神吧――在我入小学的时候,没有谁还看得出,我曾经是一个黑炭一般的女婴。妈妈很欣慰,但她依然习惯在每年的三月三排队上山,担那一担桃花水给家人洗脸。她说,洗一洗,脸会漂亮,心会清明,日子会更吉祥。

    直到我的两个哥哥带城里的新嫂子进门,妈妈还让我陪她上山担桃花水给嫂子们用。这时的我读中学了,嫂子们说我“正是花骨朵的年纪”。此时,妈妈的鬓发已经苍白,担水的身姿也不再矫健,但妈妈的笑容美好依然,她的心清如水,从未改变。

    嫂子们似乎很虔诚,尤其是听家里人讲了我的故事,她们笑了:“母爱是一滴桃花水,洗一洗,就会跟三妹一样年轻秀美。”我害羞地捂起脸庞,在指缝中看到,嫂子们在哗啦啦的桃花水里,洗手,洗脸,洗心窝――她们说,洗一洗,千里万里之外,都能闻得见家乡的桃花香,睡梦中都有漫山桃子甜。哥哥们却说:“这是妈妈把勤劳朴实的家风传给媳妇们了!”

    岁月深处,年年桃花开。多年后远离家乡求学和工作的我,跟哥哥嫂嫂们天各一方,妈妈经常跟着我们这里住住那里住住。无论在哪里,白发的妈妈总是以她浩荡的慈爱,给我们兄妹如家乡桃花山水般的担当和滋养。春风是爱,春水是甜,桃花是我们一家人依偎的温暖与美好。

    年年三月三,桃花开满天。一滴一滴桃花水,牵着我的思念走回到童年,童年的春天里,一树一树桃花开……

    回到妈妈的桃花源篇2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寻找

    两个荒诞的故事

    画面不停地在现代和古代之间转换

    人人都在寻找爱

    他们都在用力地爱,却不懂得爱

    《暗恋桃花源》堪称剧中经典

    曾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

    品味经典,光亮人生

    今日分享琪萍同学对此剧的观后感

    一个舞台上,上演两个不同时代的剧,观众有如上帝,坐观世事。

    其中分三个片场:

    【暗恋】一对情人因着时代的变迁各自奔走他乡,最终失去了彼此。多年后相见除了回忆什么都留下。

    【桃花源】因为妻子的背叛在伤感中离开武陵的老陶,遇见了真正的理想世界,当他回到家中却发现彼此的梦想都已毁灭 .

    【陌生女子】这个女子,是所有人的姿态。 刘子骥,是所有人的寻觅。 从登场到谢幕,固执地寻找那个不存在的刘子骥。

    为了照顾观众情绪,中间有一些插科打诨搞笑乌龙,整场剧富有喜剧色彩,可结局偏生画风骤变:

    痴心汉老陶放弃世外桃源,回寻春花。最终一无所得:春花与袁老板鸡鸣狗跳地过活,桃花源的入口也无踪无影。 老陶穿着一身洁白如天使的衣服站在那里,像是站在整个世界之外,他只是看着,望着, 我们都知道,老陶回不去了。他或许将永远生存在夹缝之中,在现实中梦想着他的桃花源。

    在台北的病房,江滨柳终于见到了云之凡。已然是四十年后了。江滨柳行将就木,云之凡青丝白霜。云之凡依然要匆匆离开,江滨柳依然拉着云之凡的手。但是他们都知道"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陌生女人也醒了,放弃了找寻刘子骥。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该怎样还是怎样。没了你,我的世界不会坍塌,更不会少一根汗毛。自我折磨个什么劲呢,找不痛快有意义么?

    四十年来,江滨柳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云之凡,江妈妈四十年从未真正得到过江滨柳的心。

    四十年来,江滨柳为了和云之凡的爱情所做的事情就是向云之凡昆明的地址寄去一封又一封信。

    四十年来,云之凡也在不停的写信给江滨柳的东北老家。

    他们都知道一件事情,只是他们不愿承认——不可能收到回信!

    他们在懊悔与思念中与别人结婚生子。

    江滨柳爱云之凡么?爱!

    云之凡爱江滨柳么?爱!

    却爱得那么无助,那么懦弱。他们会说,如果知道四十年前在上海一别会造成一生的分离,我们就不会分开。

    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既然相爱,为什么要分开?

    再不愿,也得回到现实中,也得接受定局。既然什么也改变不了,不如接受所有。柏拉图式的爱情固然美丽,玛丽苏固然耀眼夺目,可都是水中月镜中花,一触即灭。世上从不缺幻想家,缺的只有实践家。

    是的,现实和理想确实差一大截,现实残酷冷血无趣乏味,理想晶莹剔透闪闪发光,一个是地狱,一个堪比天堂。可是,菇凉帅锅,这中间的差距是由自己补上去的,你走过的路,决定你的高度。

    是啊,现实有黑暗,有不平等,富二代的一切来得那么容易,网红天生丽质难自弃,土豪炫富亮瞎眼,科技大佬侃侃而谈。唯独你,啃着泡面,天天跑断腿拉业务,一个月下来刨去水费电费房租所剩无几,而未来遥遥无期。又或许,你对着书本作业抓狂,每天挑灯夜读,不舍昼夜,依然换来惨不忍睹的挂科。这样的微尘,太多太多,分散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迷茫的时候,想一想,在同一片天空下,还有多少苦行僧踽踽独行,还有多少人颠沛流离。红尘相伴,潇潇洒洒出发行动。

    你我皆是寻常人,不比过偶像剧里的生活,也没有摇摇欲坠的玻璃心。既沾阳春水,便识烟火味。没什么好扭捏矫情的,诗情画意美不过摸爬滚打。

    暗恋,从青葱到白头,不死不休。

    可是,我依然是鄙视江滨柳的。

    "暗恋"根本就是个虚名,坦白点说,不过是场延续了整个婚姻生活的精神出轨。享受着妻子的照料呵护,心里装着美丽纯洁的初恋,给不了云之凡一生,却许下谎言空留挂念。真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正牌的负心汉,负了江妈妈的爱,负了云之凡的情,真的很过分,想给他一顿暴揍,把这个傻冒踹出宇宙。

    老陶是爱春花的,即便在无数人向往的桃花源中,他依然思念那个背叛了他的女人。他的爱是痴的。老陶左右为难不知道是不是该放弃春花,思维短路,一厢情愿。

    这样的人,这样的爱情,注定悲剧。

    我们寻觅和守望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我们毁掉那些能够触摸到的东西。傻么?傻。

    脑海中回荡的只是江滨柳的那句话: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爱的卑微又执着,可倘若是真爱,为何不愿早早出手, 是绝症让江滨柳获得了勇气去寻找云之凡。这也是我嘲笑他们的原因。 她要的,不是徒有虚名的想念或苦相思,而是实实在在的陪伴,是触手可得的温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给不了。

    是的,我们渴望一份完美的爱情,可是,别忘了,自己一直是那个主角,美与丑,穷或富,都是你来打造的,所以,你才是最终的裁判,命运的终结者。

    一出《暗恋桃花源》,它是永远找不到的幻梦,它是永远入不了的天堂……索性,喂马劈柴,要么踏踏实实生活,心无旁骛,要么卷起袖子争取一把,不求十全十美,但求生而无悔。现实些,给自己一条生路,放他人一条活路。

    回到妈妈的桃花源篇3

    摘要对经典名片《暗恋桃花源》关注和谈论比较多的是它的主题,实际上它的结构也一样精彩,或者说,它的结构方法和导演所要表现的独特思想是互相匹配的。一般的影片,依靠连续不断的故事形成结构的主干,形成基本的推进力,但是这部影片,在叙述方面的力量相对比较微弱,和一般的议论文一样,它是靠议论来推进内容的前进。

    关键词回忆 梦想 现实 结构

    对经典名片《暗恋桃花源》关注和谈论比较多的是它的主题,但是它的结构也一样精彩,或者说,它的结构方法和导演所要表现的独特思想是互相匹配的。赖声川在他的《创意学》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当下的这一刹那非常奥妙,也非常神秘。我们不太认识它,因为我们经常与他脱节,脑中总是为未来无数计划作出无数的沙盘演练,或者回忆无数过去时刻,很少能够安静地处于现在当下时刻中。”尽管赖声川本人并没有明确这个观点在《暗恋桃花源》中得到完美的阐释,但二者的高度契合应能充分证明作者的意图。

    这部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相当于关于回忆、梦想和现实这三个概念的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是议论文,不像一般影片那样,是一篇叙述文。一般的影片,依靠连续不断的故事组成结构的主干,形成基本的推进力,但是这部影片叙述的力量比较微弱,就和议论文一样,它是靠议论来推进内容的前进。剧本展示的环境是一个剧场,时间是一个晚上,两个剧团为排练互相争来争去,最后都糊弄着排练完了,这就是影片的基本内容。很显然,如果只是依此来形成一部影片的推进力是不够的。这部影片的推进力,主要靠的是不断议论,也就是主题思想的不断深入与得到揭示。《暗恋》和《桃花源》表面上是两部戏,其实只是一些片段,如果把它们独立出来演出,则太单薄,所以它们只是作为叙述段落,成为印证影片主题思想的叙述材料。它们和排练间隙发生的各种琐碎争吵一起完成了整部戏逐渐深入揭示主题思想的任务。议论因素贯穿全篇,是这部戏的突出特点,成为主要的结构力量。如果没有这些不断出现的议论,这部戏就失去了推进力。当然,这种议论并不是直接表现的,而是通过台词和情节实现的。另外,作为两个独立的故事,它们都有自己的比较完整的结构,因此从故事角度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也是这部影片推进力的重要部分。

    这部戏的结构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两个剧团争用一个剧场排练的故事;二是两个单独故事各自的吸引力;三是议论的逐渐深入。应该说第三点才是这部戏推进力的主要方面。两个情节独立的故事,在一个舞台上交错演出,又不断地发生各种琐碎纠纷,这些内容如何有效地统一起来,如何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作品?主要靠议论的因素,是逐渐深入的议论把它们统一了起来。

    《暗恋》之一叙述江滨柳和云之凡上海的恋爱,美好回忆的再现。云之凡告诉江滨柳遗忘苦恼的战乱现实,说遗忘现实,才能重新开始。关于遗忘的台词,全篇有很多。这种具有明显潜台词、具有议论含义、揭示主题思想的台词,在影片里不断出现。影片就像镶满了宝石的王冠,宝石就是这种议论性质的台词。所以我们会逐渐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影片主题思想在不断深化。这种感觉主要是靠电影不断印证来形成的。我们在观赏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重复,而是觉得在逐渐深化。因为人难以生活在现实里,这是一个难以把握的,有点虚幻色彩的真理。

    排练间隙之一(1)导演不满演员的表演,现实总是不如回忆中的美妙。影片启发大家不断体会思考所谓美好回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2)《暗恋》的排练被乱哄哄的《桃花源》剧组打断,回忆的梦境被现实粉碎。片子里有多次演出被打断的情节,一律都是比较安静比较美的场面被生硬地打搅,给人以美梦破碎的感受。这都是创作者的匠心,给观众感官上直接的刺激是为了加深理解主题思想。(3)寻找刘子骥的女人,这是一个沉迷于回忆难以自拔的人。

    《桃花源》之一叙述老陶因老婆和袁老板偷情,又打不到鱼,而陷入无限烦恼。这一段的主旋律是烦恼的现实,主要是烦恼的老陶。另外春花和袁老板,在偷情中充满梦想,是这一部分的次要内容。

    排练间隙之二(1)老陶在向上游去时,要遗忘现实,场面令人难忘。(2)但这个过程被《暗恋》剧组打断。整部戏有很多这样的设计,一个很优美的场面被纷乱的现实打乱,都在暗示回忆、梦想在现实中被粉碎。(3)两个剧团道具方面的纷乱,不断暗示现实的纷乱、无序与可厌。顺子在梦想中大展才华,但是却在现实中颠倒混乱。梦想与现实距离其实很遥远,这充分说明人容易忽视现实生活而陶醉在梦想中。(4)寻找刘子骥女人的不断出现也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线索。

    《暗恋》之二病房中老年江滨柳苦苦回忆云之凡,发出寻人启事。江妈妈细心照看江滨柳。这一段主要暗示对美好回忆的深刻眷恋。江妈妈和江滨柳的关系表示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深度隔膜。云之凡的幻影和现实中江妈妈的关心和叹息互相交织。江妈妈回忆结婚时的情景、回忆窗外的树,充满一种温暖的味道。

    排练间隙之三(1)《暗恋》导演苦忆白色山茶花。(2)被纷乱的喜剧《桃花源》侵入。(3)寻找刘子骥的女人回忆酸酸辣辣的感觉,显然她不只是回忆酸辣面的味道。(4)道具的混乱仍然继续。导演说忘不掉他的昔日女友。都是美好的回忆忘不掉,但是纷乱难以忍受的现实要忘掉。比如老陶的“什么什么春花,忘了,忘了忘了”。反复提示观众,人在留恋什么,愿意遗忘什么。

    《桃花源》之二叙述老陶历经艰险后,忽然进入了一个名叫桃花源的美好所在,老陶在这里得到了休息。(1)“空气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说不出来的味道和白色山茶花,以及酸酸辣辣的感觉一样,都是美好境界的代表。另外,《桃花源》与《暗恋》的台词互相交织及呼应,增加了剧本的统一感,这也是一种结构手法。(2)武陵就是――自己的生活环境无法言说,这也是人没有生活在现实中的表现。

    排练间隙之四(1)如梦一般的桃花源。(2)被《暗恋》剧团侵入,梦破碎。(3)达成一边使用一半的协议。

    《暗恋》《桃花源》的交织《暗恋》病房中江滨柳期待云之凡的出现。《桃花源》在美好的桃花源里,老陶开始想念春花,要回家。

    桃花源的美好生活为什么不能让老陶痛下决心终老于此,而一定要回去找春花呢?这个情节的设置最为深刻地揭示了影片的主题,无论现实是美好还是恶劣的,人们都不能安住其中,而总是“生活在别处”。这正是人们缺乏幸福的真正原因。

    《暗恋》《桃花源》交织在一起,由于互相干扰形成极大的混乱。人由于不能互相理解,互相之间都成为干扰。之所以造成令人难以承受的现实,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人的不能安定、独立,总是陷入这种互相干扰的状态。在那些少得可怜的美好回忆和梦想般的境界里,人暂时进入互相帮助、气息相融而不是互相干扰的状态,因此使人总也不能忘怀。

    《桃正月十五闹元宵作文花源》之三老陶回家后,在春花和袁老板的吵闹里,对生活彻底失去信心。而春花和袁老板的美好梦想已经被现实生活打得粉碎。

    春花和袁老板的梦想破碎了。老陶对春花的思念也被现实瓦解了。(1)春花和袁老板以为老陶是鬼,就害怕和盲从,神鬼都是自心幻梦所生。(2)完全按自己的想象理解老陶的话,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异常坚固。(3)自己料理孩子烦得要死,别人碰一碰就大喊大叫。这个细节,最生动地展示了人不能珍视现实,不能珍视已经拥有的可悲品性。

    排练间隙之五(1)老陶回不到桃花源。(2)剧场管理。(3)寻找刘子骥的女人。(4)布景的混乱在继续。

    《暗恋》之三江滨柳见云之凡。江滨柳难忘的虚幻美好的回忆消失了,哭倒在江妈妈的怀里,令人感叹。为什么总是要等到梦破裂,才会意识到现实的可贵,虚度了多少无谓的光阴。

    排练间隙之六(1)《暗恋》的导演很悲怆。(2)寻找刘子骥的女人隐去,她忽然扔掉了自己的帽子,脱掉了外衣,这是否意味着她开始摆脱那个虚幻中的刘子骥的困扰,重新回到了现实中?

    无论美妙的回忆还是美好的梦想,都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迷恋回忆和梦想的结果总是这样凄怆,启发人珍视当下的生活。影片中两个故事很有连续性,确实是故事行进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应该看到,由于故事和意象的相对单纯,又仿佛是电影主题思想的主要论据。

    一个好的创意,只是工作的一个良好开端。从创意到完成作品,其间有一个艰辛追索、精心打磨的过程。就如同做一个帽子的计划,但是离真做成一顶光彩夺目的王冠还很遥远。用议论因素组织全篇,把一些零碎、互不关联却富有新意的细节精密地组织起来,创造良好的欣赏效果,这是《暗恋桃花源》这部戏在艺术结构上给人最大的看点。

    参考文献

    1.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2.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位刘立新,衡水学院分院艺术系;王国洪,衡水学院中文系)

    编校张红玲


    榜样4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