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admin
发布时间:
2024-03-19 22:13:55

导语:期末考试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篇

摘要:文章结合当前热电联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目标,总结了热电厂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的必要性和目标性,阐述了热电厂生产管理优化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主要功能模块的组成、关联以及扩展性,达到热电厂轻量级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有效应用,使热电联产企业的经营活动更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管理,

对部门工作进行权责明晰,逐步向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模式发展,提高全厂生产部门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热电厂信息化;

生产管理优化系统;系统;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热电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意义

目前热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热电厂的生产过程比发电厂更为复杂,保证供电量的同时,

更要保障供热量的稳定运行与增长,

科学合理的生产效率是热电厂运作的基础,对全厂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是经营的关键。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系统尤为突出。

使厂各级管理层及全体员工能够实时对全厂当前各部门、各班组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对整体生产过程进行逐级控制,把全厂人员紧密围绕在节能环保增产增效的大主题下进行生产活动。

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特点:()以热电厂业务分析为基础;

()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设备为基础建立资产树,实现设备多层次关联管理;()加强信息的共享性;

()提供全面文档管理;()突出行政管理的便捷手段。

二、热电行业信息化建设目标

热电厂生产管理优化信息系统必须适应热电企业的生产与管理过程,

对热电厂的工作进行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对部门工作进行权责明晰,逐步向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模式发展,突出生产的管理。

通过该系统对经营生产和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采集、汇总、统计、分析、管理,以辅助热电行业决策人做出周密、准确、科学的生产经营计划,最终实现推动生产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三、信息管理系统架构目标

热电厂全厂信息化建设的关联性业务多,实施周期也较长,

一般可采用分阶段实施、分布式部署,最终达到全厂覆盖,力求建设成本、维护成本低。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信息化基础设施、机房设施的可靠性建设;

()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低成本;

()信息化维护的低成本;()业务功能划分清晰;()信息集成与关联性良好;()用户操作与体验良好;()系统稳定,

应用简单有效;()系统功能扩展便捷。

四、生产管理优化信息系统的组成

热电厂生产管理优化信息系统全面涵盖了运行检修生产部门、燃料管理部门、物资设备管理部门、行政办公管理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组织结构,使涉及到全厂生产管理过程的各活动业务信息都集中在一套生产信息系统中,具有分散经营、集中管理、分级控制、权责分明的特点。

各部门间是相对独立的管理职责,但从整体的生产过程而言都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运行部人员发现设备出现缺陷时,

就需要及时让缺陷的信息传递到检修部门,检修部门再根据该缺陷设备的具体情况制定检修方案,涉及到设备更换时需将更换设备到信息传递到物资部门,

有时无备品备件时,则需要进行申请采购,最终使用备品备件进行更换,整个过程流程清晰、权责分明,

信息的转递及业务过程的实现是保证正常生产的基础。

功能划分一般遵循公共信息与职能部门信息、各专业业务的划分原则,集散管理。

依靠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为依托,集中管理分散的业务功能模块。

(一)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主要包括有:信息浏览、任务提醒、权限配置、人员管理、操作日志等。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起到信息中枢、业务跳转的作用。

(二)办公自动化

主要包括有:电子邮件、信息、通讯录、工作流审批、收发文、文档管理、网络硬盘等。

满足日常办公的信息流转需要。

(三)生产运行管理

生产运行管理是热电厂的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一块业务功能。

涉及的生产专业也较多,有热机专业、热控专业、电气专业、化学专业、燃料专业、检修、设备、班组等方面。运行管理模块为信息管理系统的重点。

主要的功能包括有:两票三制(交接班运行日志、定期试验、定期切换、工作票管理、操作票管理)、设备消缺、班组管理、生产报表、燃料管理、安全管理、/数据实时显示(含历史曲线)、热网管理等功能。

(四)视频监控管理

接入全厂视频监控录像系统,实时监控全厂生产现场、厂区、周界等重要位置的监控点,杜绝隐患事故的发生,并且可对历史时段的录像进行回放查看。

(五)资产管理

热电厂属于一次性投资较大的生产型企业,运转设备量大,

所以对于资产的管理也尤为重要。以发电设备(三大主机和各种辅机)为管理对象,围绕设备台

账,以设备编码为线索,

以工单为主线进行功能集成。

主要功能包括有:电厂标识系统、设备台账、大小检修管理、备品备件查阅、安全及可靠性管理、资产检索、物资采购仓储管理等。

物资采购仓储管理即备品备件管理,对于热电厂的备用物资、易耗品物资进行管理,

主要包括:物资申请、物资采购、物资入库、出库、工器具、统计报表、劳保用品管理等。

其中备品备件管理与设备管理进行数据共享。

(六)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主要是管理运行中的设备,主要功能包括有:基本系统、设备台帐、日常维修管理、运行管理、设备附件管理、文档资料等。

(七)行政经营管理

包括有多个专业方面,

如人力资源、工资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营销管理网上考试培训系统等,视热电厂当前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以及用户的需求,

但相对于热电厂的生产性质而言,这些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应以业务简单,实用有效为原则。

(八)系统接口

软件系统的实用性不仅体现满足热电厂实际生产业务需求,而且随着电力行业生产力的发展,信息系统能够适应更多业务需求的变化。

所以在规划设计环节要充分考虑软件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比如用户提出电子邮件能与外部邮箱能对接;电子邮件、工作审批能有短信通知;

门禁考勤管理;食堂饭卡消费、集控室远程订餐、远端通道接入管理等。规划设计时要有前瞻的眼光,

系统性考虑当前设计会对后续的可预期扩展带来的问题,必要时预留可靠的接口,供后期的功能扩展。

五、结语

在一般情况下,

实现目标的方案不应该是一个,而是两个或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为了探索可供选择的方案,

有时需要研究与实现目标有关的限制性因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改变这些限制性因素,就能实现期望的目标。识别这些因素,

并把注意力放到如何克服这些限制性因素上去,就可能探索出更多的比较方案。

至此,

全文分析了为满足于热电厂实际生产需要的生产管理优化信息系统的规划与组成,仅对宏观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在规划设计、实施热电厂生产管理优化信息系统时,必须围绕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以服务于生产需要为核心,

需求分析准确到位,尽量做到建设及维护低成本、功能针对性强、业务精简、操作方便、易于扩展性等要求,充分结合热电厂的特殊化行业生产的特点,形成一套完整的实用强的优化解决方案。

以作者多年参与热电厂实际生产管理优化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的实践经验来说,

当前热电行业的综合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同时也有部分热电厂的信息化整体性不强,存在较多的信息孤岛,数据共享困难,这给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难度。

热电厂实施综合性信息管理系统时,应以自身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生产管理为重,行政公共管理为辅,力求系统运行稳定,

功能简单实用,数据共享程度高,

操作灵活简便,

做到小而全,短期内不应一味追求单一功能模块的无限扩展,另外还需要充分考虑整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周期、成本代价、员工素质、管理制度等。所以在全厂信息化建设前必须注意这些方面,

体现生产管理优化信息系统信息处理手段的实际价值,为热电厂的实际生产提供良好的支撑,提高全厂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郑振玉。基于电厂方案的研究与设计[]。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硕士论文,

[]章政海。电厂建设探讨[]。电力信息化,,()。

[]云南省电力设计院。电厂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归纳研究[]。中国电力出版社,。

[]张立厚,

等。管理信息系统()[]。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张新。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篇

[关键词]电厂;数字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

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力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设数字化电厂,

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发电效益最大化,已成为电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产业的电力工业,本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正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实现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现代化、数字化,

信息化已迫在眉睫。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及建设目标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从二十世纪末出现,一直是国内电力行业建设者热衷的话题和追逐的目标,许多电力建设者、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从不同的认识角度出发,给出了数字化电厂若干种概念和解决方案。

如:有人认为德国电厂(单机出力达到)仪控系统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管理信息、设备维修信息等也通过现场总线进入和上层系统,实现了机组优化操作及优化维修管理,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化电厂;

也有人认为将信息系统的数据、设备检修备品备件库与三维模型双向关联实现数字化的运行维护,能在三维模型下进行可视化的施工是数字化电厂;

在我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中将数字化定义为“数字化电厂是电厂数字化到达一定程度的概念。电厂各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包括现场设备等基础单元)均进入数字化后成为数字化电厂”;我们认为数字化电厂是通过对电厂物理和工作对象的全生命周期量化、分析、控制和决策,提高电厂价值的理论和方法。

这一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对象是电厂的物理对象和工作对象,其方法是从整个生命周期出发研究如何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控制和决策。其作用是可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上网电量、减少设备故障,最终实现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和节能增效。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随着技术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的动态发展的概念。

数字化电厂建设的目标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数字化信号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为支撑,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

使发电效益最大化。

数字化电厂的模型及结构

.数字化电厂的模型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数字化企业和数字化工厂的模型规则,即:

*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构建数字化企业

*管控一体化构建数字化工厂

*热工、电气设备全面数字化构建自动化设备资产

数字化电厂模型层次如下:

.数字化电厂的结构

结合电厂特点和国际上数字化工厂和数字化企业概念,提出一个具有四个层次,四个支持系统的数字化电厂结构模型。

四个层次:经营决策层、生产监控层、控制层和现场设备层。

四个支持系统: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电厂标识系统、三维模型支持系统。

从数字化发电厂的概念出发,建设数字化电厂是方法实现的过程,建设数字化电厂,

需要采用以下三个方面的方法实现:

*数字化电厂设计和建设

*数字化电厂运行

*数字化电厂智能化管理和维护

数字化电厂的设计和建设

.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

采用以国际主流设计软件为核心,

集成一套涵盖电厂设计、采购全过程的系统,称为工程项目管理集成系统。

包括系统图设计、布置设计、各种计算软件、项目资源管理系统。

采用以三维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设计手段在完成一个物理电厂的同时,提供一个数字电厂。

.利用工程设计协作平台

利用工程设计协作平台对电厂设计过程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包括:任务分解、资料管理、进度管理等。

采用三维设计技术,进行多专业协同设计,以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为实现数字电厂向业主的快速、无缝移交打下坚实基础。

从初步设计阶段开始,按照“项目定制-系统设计-布置设计-详图设计”的流程,以三维模型为核心开展工程设计工作。

在施工图详图设计阶段,

生成最终的智能和三维模型,直接从三维模型中抽取管道安装图和平剖面图纸,已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数字化采购和数字化施工

采用专业化的设计软件,通过系统设计布置设计,

将生成智能和本阶段的三维模型供设计评审,同时可以生成主要设备明细表和初步的材料清单。并可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统计清单:

)整个系统的材料汇总表,

可用于做材料计划;

)管线预制清单,按每条管线安装所需材料汇成清单,方便领料和物资部控制材料发放;

)管线装配清单,方便班组的分配工作,发放材料和领料,更好的做到“工完,料尽,

场地清”。

利用三维系统,

可以模拟施工组织方案,合理组织施工、理顺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准备时间,减少施工交叉,机具调整,加快施工进度。

.采用统一的标识编码系统

为了实现数字化电厂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

必须建立有效的数据交换机制,建立统一的关键词词库。

关键词词库是联系各类数据的纽带,

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唯一性、一致性、可交换性、可互访性;在发电厂推广使用统一的标识编码就是这样的关键词词库。标识编码对各类设备的工艺(过程)相关标识、安装地点标识、位置标识等进行了描述。

.采用项目管理软件

为加强工程内部协调和工程控制管理工作,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对工程进度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宏观控制、量化调节”的目的,

实现项目成本费用明细化、进度控制数字化、协调沟通信息化,采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企业级项目控制管理,

将工程概算、合同管理、财务支出、设备采购、进度控制、绩效考核等全面融入管理系统,形成企业管理的信息平台,

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的、标准化的项目管理。

数字化电厂的运行

数字化电厂运行是基于数字化电厂的四个层次,即经营决策层、生产管理层、厂级监控层、现场过程操作控制层。

过程操作控制层包含电厂内部针对设备运行或操作过程的数字化监控功能,主要由单元机组分布式集中控制系统、电气、水处理、输煤、除灰(除尘)、脱硫、脱硝等的辅助车间自动化系统等组成。

目前技术的发展是以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先进控制系统实现机、炉、电的一体化监控为方向的。

过程操作控制层是数字化电厂建设的基础,没有现场过程操作层的精心建设,数字化电厂就会成为海市蜃楼。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合理使用现场总线技术,全厂采用监控,

实现电厂监控系统的高度一体化。

)实现电厂断点式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

)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案,构建适应数字化电厂公用系统集中监控的网络系统,实现在集控室对整个辅助车间各工艺系统及设备的全厂一点化集中监控,现场无人值守。

)升压站系统监控数字化、电气系统(设备)监控数字化。

)建设一个完整的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防护系统、电子巡更系统、门禁系统的智能化安防系统。

)采用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云计算为中心,通过数据接口、信息集成和协议转换等手段将电厂相互独立的安防子系统、消防报警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智能照明子系统、暖通控制子系统等接入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设备联动,

一体化集中监控,实现对厂区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融合的智慧化厂区综合管理。

)全范围高逼真度的仿真系统,为数字化电厂运行培训提供有力的保障。

)消除信息孤岛,

建设高度集成的数字网络智能系统。

智能化管理系统和维护的实现技术

.信息化管理系统目标

配置的信息化系统以建设数字化电力企业为目标,

实现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

满足企业管理提升和长远发展需要,对电力企业整体性战略发展构成强有力的支持。

借助国际国内标准和规范,

建立企业一体化平台,减少数据冗余,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资产管理为核心,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优化资产结构;

实现资产状况跟踪、测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智能化决策设备检修周期,

提升设备使用效率;通过全面预算控制,降低投资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

结合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实时采集生产运行数据,

通过对标管理、绩效管理、预算管理,实现管理精细化,形成企业管控一体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信息化管理系统特点

*编码体系标准化:依托国际标准及行业标准编码体系,满足唯一性、合理性、扩充性、通用性、保密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要求,实现资料交换和资料共享。

*数据中心集中化:通过数据集成,提供一个电厂全范围内从底层控制到分析优化、管理决策的综合应用平台,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有机集成,形成管控一体化。

*标准产品可配置:根据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功能模块可任意组合使用,

满足电力企业组织调整、流程优化、管控方式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

*个性需求可定制:对于电力企业特有的行业需求、个性需求,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支持新增业务功能定义,满足个性化业务处理的实现。

*异构系统可集成:可以与财务、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其它系统实现数据集成、流程集成,

保障电力企业系统投资与应用成果。

*技术平台统一化:基于设计模式,

符合开发规范,

采用中间件技术和工作流技术,支持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式,构建纯/架构,实现统一的技术平台,满足企业所有业务在一个标准、开放、可扩展的技术平台下组装和运行。

.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软件业务功能

发电企业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实现智能化数字电厂为目标,将电厂生产控制与上层经营决策系统真正衔接,让生产控制系统的数据能够为电厂管理服务,实现以电厂管理指令指导生产指令,

以生产指令优化底层控制,

形成电力企业管控一体化,

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应用系统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数据为中心,以设备维护管理和企业成本管理为核心流程,涵盖企业资产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经营管理和协同办公管理,

为电厂的生产管理者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生产管理信息,市场经营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增强决策的正确性,适应“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市场经营模式。

.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技术

.。系统支持平台架构

系统主体程序需采用多层纯/架构,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由数据库服务器、多个应用服务器以及服务器、客户端组成,实现了样式、数据、控制和业务分离的模式,是一个高复用、并有严格层次划分的体系架构。

.。系统运行环境

*硬件系统:支持微机、小型机的各种机器配置;

*服务器操作系统:支持、等服务器操作系统;

*数据库系统:选用大型数据库系统;

*客户端:。

.。系统权限管理

*用户账号建立与管理,包括系统管理员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以执行系统的所有功能,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用户信息建立与管理:任一用户可以属于不同的用户组,也可以属于不同的角色;

*角色信息建立与管理:任一角色只能属于一个用户组,

一旦一个用户属于某一个角色,则此用户拥有赋予此角色的所有权力;

*用户组建立与管理:每个用户组之中可以建立不同的角色。

.。信息化管理系统总图结构

通过数据集成,提供一个全厂范围内从底层控制到分析优化、管理决策的综合应用平台,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现代化管理技术、信息技术,

实现生产环节集成,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统一管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的复杂大系统,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作为贯穿整个企业的主线,

将市场需求、生产控制、资源控制、财务核算等各方面集成起来,达到面向市场经济的“管控一体化”。

结论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篇

关键词火电厂;控制系统;

一体化网络;现场总线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火电厂数字化、信息化是电厂现代化发展的一个趋势,

利用现场总线()技术,构建电厂一体化控制系统网络,

然后积极完善和优化控制网络,将现场总线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是未来火电厂发展的关键议题。

火电厂控制系统一体化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火电厂控制系统一体化提供了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

对于火电厂来说,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控制系统一体化网络,能够加速火电厂信息化的发展,同时有效地促进电厂经济效益的提升。

.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是将信号通信、工控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现场设备结合起来,

实现系统智能化运行的技术总合。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作为新一代控制系统,

是由和发展而来,它不仅同时具备两者的特点,而且还有了革命性的改变。可以说,

开放性、分散性与数字通讯的便捷高效是现场总线系统最显著的特征,一方面,新型全分布式结构的采用改善了原有技术下的系统结构局限,最大程度地把控制功能下放到各个现场;另一方面系统采取基于公开化、标准化设计的解决方案,

克服了封闭式系统所造成的难于优化的缺陷。

火电厂构建控制系统一体化网络,就是要将现场总线()完美融入控制系统中,提高控制系统的智能水平,保障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现场总线的优势

.硬件设备减少,

降低了投资成本

现场总线系统的分布式结构使得各子控制系统或者单个的智能化模块都有了多种自主运行、分析、传输、控制的功能,因此就减少了原来单纯为了所有下层信息向上反馈的装置,也不再需要原先功能单一的控制元件等,减少了很多麻烦。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作为中心操作站,从而为火电厂节省了一大笔硬件设备上的投资,

同时由于各型控制设备的减少,电厂可利用面积也会相应增大。

.现场总线减少了装备开销,集成费用低

利用技术集成系统时由于接线设计十分简单,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装置和连线,

这样就使得前期的电气装备比如电缆和端子等的用量随之大大减少,既减少了购买装备的开销,从某种程度上说,又降低了安装难度、工作量和安装时的工本费用。

这样一来,系统就达到了“开源节流”的目的,

既节省了投资,也减少了设计、安装费用。

.智能诊断和故障处理,降低维护成本

智能化现场设备比如传感器、执行器以及相关连接设备的发展和完善,使得现场控制设备大大提高了基本的故障处理、自我诊断的能力,

同时当控制系统通过数字通讯将相关的诊断维护信息送往上一级控制中枢后,电厂电气化网络中枢控制系统就可以在最快时间内了解所有现场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检修信息等,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考量,统一协调电厂控制系统下所有设备的运行。

而正是因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现场设备具有智能化的优势,

火电厂在应用当中通常会选择将智能化现场设备配备到某些测量点和控制点进行单体调节,智能化的处理将控制系统结构简化,各单体测量点、控制点之间的连线简单也大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降低了维护成本。

相对于传统总线技术(),现场总线的系统更加开放,电厂企业即时自主选择不同品牌的设备来集成整个系统,同样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而不用顾虑集成系统时不同公司生产的设备不兼容的问题,使系统集成过程中的主动权归于火电厂。

现场总线设备的数字化和高智能化简化了集成系统的结构,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也大大减少,节省了信号的多余传输,最大限度减少了信号传送误差,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除此之外,由于各设备功能模块化,设计标准化,

因此现场总线中的系统网络很容易进行重新构建。

现场总线技术在火电厂中的应用

经过新时期现场总线技术的不断发展,火电厂中已经逐渐代替成为控制系统的主流。然而在火电厂的实际应用中,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火电厂采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下。

)火电厂现场设备众多且分布广泛。针对这样的问题,

应采用智能化、专业化的现场小系统设备结合单体数字化智能现场设备的模式,综合技术和经济因素,合理建立区域化、专业化、小范围内的现场小系统。

)火电厂控制系统最复杂的环节在于对各个分散控制系统的协调,

通常情况下包括系统负荷控制、主蒸汽的压力及温度控制等内容。若按照一般模式,将处理和控制功能移交给下层分散的子控制系统,可能会导致某个节点的智能现场控制设备与主控系统的信息传输量大大增加,这无疑延长了控制系统的正常处理周期。

因此,实际情况中采用集成控制发式,将智能程度高的控制系统通过/协议联入系统当中。

)由于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最注重设备及系统的可靠性,有时甚至会基于这样的原因对新技术的采用抱着观望的态度。所以,

火电厂在设计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方案时,特别要考虑设计的系统和方案的实际应用经验是否得到过验证。

)智能化设备管理与状态检修也是现场总线系统日常维护的重要部分。智能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仅仅传递了各层级之间的数字化信息,

还反应了电厂生产过程中各种参数信息以及设备自身所带的原始信息。对于某些专业设备的状态定期检修是延长智能化设备寿命的良好办法,

同时也增加了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结论

综上,控制系统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对于火电厂来说,

由于现场总线简单实用、经济节能、可靠性高等一系列的优点,火电厂控制系统一体化网络的构建过程中现场总线必将占据重要位置。它解决了火电厂现场的智能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之间的数字通信问题,

以及现场控制系统与主控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通过现场总线的应用,火电厂能切实节约运行成本,增加收入,实实在在地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郭计。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一体化的发展[]。科技信息,():-。

[]边智勇,冯燚超。新建火电厂辅助控制系统新模式——辅控一体化模式探讨[]。自动化博览,():-。

[]彭晓艳,赵志刚。利用分散控制系统实现火电厂监控平台一体化[]。华电技术,

():-。

[]楚彦军,焦邵华,奚志江。电厂电气监控管理系统[]。电力自动化设备,

():-。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篇

关键词:核电厂管理设备过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根据/《核电厂老化管理》(第.节)的规定,

核电厂的过时问题主要分为个方面:知识,法规/标准和技术过时,

其中在第五章对过时问题的管理还提出过时管理大纲应专注技术过时。在/中技术过时指备件和技术支持缺乏、供应商或工业界产能不足。

核电厂的设计寿命一般为年,

在长达年甚至更长的服役寿命中,电厂需要更换大量的设备,长寿命的设备也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持续更换零件,

越接近运行寿期末,设备因老化等原因出现问题的概率和频率可能会增大,对备件的需求和依赖会加重,而漫长的运行时间,供应商可能发生诸多变故,

从而不再支持相应物项的供应,而供应商终止供应物项的时间很可能是随机的。

当供应商停止或减少供应物项的时间早于在整个电厂的寿期内该物项所需执行预期功能的结束时间,该物项则出现过时。

过时管理的发展现状

于年,美国核电业为了分享核电厂设备过时问题的信息和解决方案,

成立()组织,

该组织目前覆盖了所有美国核电机组,许多重水堆机组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机组。组织于年月颁布了-《》,提出了主动过时管理的思路。

关注过时问题,

了三份文件对主动的过时管理进行阐述:

:,该报告发表于年,主要介绍了过时管理的工具、涉及的组织以及联合解决过时问题的思路;

:,

该报告发表于年,主要介绍了主动过时管理的详细过程以及涉及的组织的职能范围分配;

:。(附录),该报告发表于年,主要介绍了主动过时管理的工作细则,

实施过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这四份文件成为介绍核电领域过时管理思路的重要的方法性文件。

为了解决过时问题,

进行了针对业界过时问题的多项研究,形成一系列解决具体过时问题的技术报告;组织定期举行会议,

研讨过时问题在各电厂的动态和发展。

目前,核电业界的主要工具有:、、、。

除帮助用户实体共享库存物项外,其他三个工具为软件产品,

主要帮助用户实现以下功能:()了解其过时状态的程度;

()对过时进行预警;()分级排名用户和业界的过时问题;()共享过时问题和解决方案的信息;()联合开发过时问题解决方案。

三八妇女节感恩作文有关黄河的作文

在美国的成员()公司的设备过时管理流程基本分为设备过时的识别、排序、解决,

简介如下。

()过时物项的识别。前瞻性的过时管理是建立在以下信息来源:①内部信息(包括:系统信息报告,维修信息,库存补给等);

②外部信息(包括:供应商的反馈,,,,

等)。

()过时物项的排序。通过的扩展应用,来对过时物项进行过时排序值排序。选取出过时的,

在中的过时物项将优先被解决。

()过时物项的解决。

①基于供应商的解决方案(包括:过剩市场采购,

物项修复,特别定制);②基于配置变更的解决方案(包括:反向设计,

物项替代,设计变更)。

国内核电厂过时管理建议

()对其用户进行调查,

从―年,

经历因过时问题造成电量损失的用户占总回复用户的比例不断增长,

相对国内核电厂的运行时间而言,美国和世界整体的核电厂运行时间较长,

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过时问题是随着核电厂的运行而逐渐出现的,因此当前核电业界的一系列的过时管理方法和工具值得借鉴。

核电过时管理机制从启动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虽有经验可借鉴,但中国目前刚开始进行过时管理的探索,建立适应我国核电厂特点、满足其管理需求、兼容当前我国核电厂管理制度的过时管理机制仍然任重而道远,建议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过时管理数据库平台,制定与平台配套的主动过时管理机制。

充分调动电厂各相关组织对过时问题的认识与参与度,实现对电厂过时状态的了解,进行过时预警,对过时问题进行排名。

第二阶段,

在多个电厂进行主动过时管理方案的推广,启动高优先级过时问题解决方案研究,实现业界过时问题排名,充分的过时信息和解决方案的分享,

以及初步启动联合的过时问题解决方案研究。

第三阶段,将核电领域主要设备供应商接入主动过时管理平台,实现供给端-需求侧在过时问题上的沟通与信息共享,广泛开展联合的过时问题解决方案研究,

最终实现过时问题的高效解决。

结语

通过开展核电厂设备过时管理,将减少因设备过时造成的预防性维修工期意外延期对电厂造成影响,提高核电厂系统的可靠性,进而为其长期安全、稳定、经济地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对核电行业长期安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张国辉,

穆阳阳。强化核电设备管理保障核电运行安全[]。科技传播,():-。

[]吴丽娟,陈文。浅谈核电设备采购管理模式[]。现代经济信息,():。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篇

(。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环保部,中国北京;

。神华国能宁夏煤电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

。航天神洁〈宁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

。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中国北京)

【摘要】分析了数字化电厂的定义、特点和体系结构,明确了传统电厂向数字化电厂发展需建设的内容,阐述了传统电厂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建设方法,其中建设方法包括生产运行数字化、生产管理及经营决策的数字化,

提出传统电厂数字化建设需分阶段实现的设想,重点介绍了分散控制系统()一体化建设,并给出了两个电厂改造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数字化电厂;改造;

厂级

作者简介:韩平,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环保部,高级工程师,从事火力发电集团科技信息环保管理工作。

引言

对于已建成并运营了一定年限的火力发电厂(称为传统电厂),为了提高其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需要运用系统论方法,

把电厂的数字化建设进行逐层剖析,

从整体出发进行设计,使电厂数字化建设全面有序展开,提升整个电厂运营效率。

数字化电厂的概念

数字化电厂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狭义的、浅层次的、初级的,即认为数字化电厂就是指电厂生产,乃至管理的数字化,

只要电厂监控系统(包括现场仪表)和管理系统的各个层面都实现了数字化,就认为建成了数字化电厂;而另一类是广义的、深层次的、高级的,即认为数字化电厂包括电厂设计、建设、营运、管理等电厂全生存周期各个过程的数字化,

重要的是应建立有电厂的数字模型,

并充分利用系统集成、专家系统、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处理和管理决策技术,实现电厂管控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智能化,最大限度地达到电厂安全、高效关于父亲节的作文、环保的运行状态。实际上,后一种定义更为全面、系统,

也与国际上主流的数字化工厂观点相吻合。[]

从电厂生存周期全过程综合来看,

电厂的数字化不仅体现在建立有相应的数字化电厂模型,而且也应包括在其各个生存过程的数字化,即电厂规划和设计的数字化、电厂建设的数字化、电厂运行的数字化、电厂运营管理的数字化等各个层面,如此才可称得上是全面的数字化电厂。

数字化电厂体系结构

通过对发电企业管控一体化模型的研究并结合火力发电厂的特征,将数字化电厂分为四个层次、四个支持系统的数字化电厂层次结构模型。

数字化电厂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四个层次分别是:现场设备层、厂级监控层、生产管理层、经营决策层。

四个支持系统分别是:数据库支持系统、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三维模型支持系统、电厂标识系统。

传统电厂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设计模式与数字化设计的要求相差很远

由于传统的设计机制没有针对数字化电厂的特点进行提升和变革,加之由于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还局限于传统电厂的设计,没有深入理解数字化电厂的特点,造成数字化电厂设计的目的仅仅是数据共享和实时可查。

由于采用的应用软件平台不同,缺乏规范统一性,使大量的有用信息无法真正共享,

造成资源浪费。[]

.软件不能合理利用盲目引进造成浪费

近几年随着国外设备的引进,有些电厂就像引进设备那样来引进软件,没有对整个电厂的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

使数据传递不畅,结果使引进的软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没有系统规划,还造成了许多软件功能的重复,

引起数据冗余,造成浪费。

.企业技术人员缺乏

国内的不少企业已经引入了国外先进的软件,

但是技术人员缺乏,

不能使软件功能最为有效的发挥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其他问题

在现在的数字化电厂中,还普遍存在系统目标不明确,系统规划不合理,以及设计阶段缺少统一的编码等问题。

传统电厂数字化建设方法

全面实现电厂数字化工作,在国内外均处于刚起步阶段,对于世纪年代建设的传统电厂的数字化建设,建议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实现生产运行数字化,包括全厂一体化、智能保护及智能安防、一键启停控制系统、无人值守、升压站监控系统、智能化调度,重点是对分散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全厂一体化,也称为厂级。

第二阶段是生产管理与经营决策数字化。

.生产运行数字化

.。厂级的概念

厂级是在各单元机组、公用、辅控系统网络基础上,

设置一个整合统一的控制网络平台,它实现对厂内所有生产系统的监视和控制。

在厂级控制平台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引入故障诊断、智能设备状态管理、振动分析系统、煤质在线分析、锅炉寿命在线监测及管理等专家系统,实现高级智能监控、智能保护和智能管理任务。

[]

厂级设置全功能操作员站,全能值班员可根据权限通过任一全功能操作员站实现对各机组及公用系统的监视和操作,使一人监控全厂,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同时,

各单元机组及公用、辅助系统的各自正常监视和操作也不会受到影响。由于厂级网的联络作用,在正常情况下,

各单元及公用控制网络的操作员站还能实现交叉监视和操作,便于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实现运行人员与人机接口设备的资源整合。

.。改造案例

)案例

大唐洛阳首阳山发电厂号机组为国产发电机组,

于年月投产运行,热控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其中,

主控系统为公司的-控制系统;给水泵小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为西屋公司的-Ⅱ控制系统;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为日立公司的-控制系统;旁路控制系统()为西门子公司的-控制系统,

各系统之间采用硬接线进行数据交换。

[]

改造原因:这几个系统采用的是上世纪年代末的设计思想,硬件庞大,功能虽然在当时比较先进,

但现在已远远落后。四大子系统采用不同厂家的控制系统,相互独立,

接口复杂,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采用硬接线方式,数据及记录不能自由共享,也没有能参考的统一时间标签,

进行事故分析时极为不便。另外还有系统设备老化、硬件及软件设备经常出现故障等原因,需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改造方案:取消原、、三个子系统,整个在原-系统基础上进行一体化升级改造,

采用公司最新推广的系统替换原有系统,只更换非-系统的控制电缆及原-系统中极少数重要信号的电缆。

改造效果:经过改造实现了、、、、、一体化,消除了不同系统之间数据共享、时钟同步等问题。一体化后,原本需要分别进行管理的四大子系统可统一管理,极大减轻了热工人员的维护工作量。

)案例

浙江北仑发电厂的一期二台机组分别于年月和年月建成投产,其控制系统采用的是美国公司年推出的-分散控制系统,是国内较早采用控制的机组之一。#机组-分散控制系统包含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燃烧器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人机接口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完成数据存储、打印功能)、事故追忆()、网关接口等子系统。

改造原因:一是系统设备明显老化,

可靠性大为降低,故障发生的频度增大;二是备品备件购买困难,由于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

国外的控制系统不断进行升级换代,老的控制系统备品备件不再生产,现在-控制系统的显示器、网关处理器、/站、/卡件等一些备品已无处购买。

改造方案:对进行彻底改造,采用上海西屋公司的系统。

改造效果:原来吹灰系统的控制由公司的实现,

本次改造设计了与吹灰之间的通讯接口,

通过操作员站对吹灰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系统提供了一个与系统的接口,

为了保证的安全性,在系统一侧专门配备了物理隔离设备和防火墙。对集控室布局进行改造,将原来#、#机组独立的集控室合二为一,即把#机组的集控室并到#机组来,

以便于管理。

.。智能保护及智能安防

智能保护系统实现保护逻辑的智能化,提高保护信号的可靠性,增强保护系统对不同工况适应性。同时在现场设备数字化基础上完善了设备状态管理功能后可引入相应的专家系统实现智能事故预测预控,

切实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确保安全运行。

安防系统采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前端监控检测设备,通过网络传输图像和数据,保证了监控画面的品质,

提高了信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通过网络互联,

实现各子系统联动,为运行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电厂的安全保卫提供保障。

.。一键启停技术与应用

一键启停控制系统(即: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简称系统)可以使机组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设备的启停操作,不仅大大简化了操作人员的工作,

减少了出现误操作的可能,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同时也缩短了机组启动时间,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效益。

快速准确的机组启动缩短了机组启、停设备时间,优化的控制策略降低了启停过程中的煤耗和油耗,提高了机组运行经济效益。

.。无人值守及运行优化

通过光纤通讯、无线通讯等先进网络技术的应用,

实现全厂一点监控,

取消了输煤、除灰、水务、脱硫、电除尘等监控点,生产现场无人值守,

大量减少了运行值班人员。

通过实施低负荷下机组运行优化措施(包括机组滑压参数优化、机组冷端运行优化、辅机运行方式优化等),

提高机组的整体效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对当前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字化的升压站监控系统

数字化升压站控制系统以一次设备信息数字化、二次设备网络化和统一的信息平台为基础,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电子、信息、通信、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升压站设备的远程监控、程序化自动运行控制、设备状态检修、运行状态自适应、智能分析决策、网络故障后的自动重构以及与调度中心信息的灵活交互等功能,实现一、二次设备监控的数字化、运行管理的数字化。

.。智能化调度

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在节能减排、适应新能源接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网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通过对电网运行数据的监视、分析与仿真,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的手段自动跟踪电网及电厂的变化情况,从而及时准确、快速地解决电网及电厂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电厂作为电网智能调度的对象之一,

应满足电网调度的要求,适应电网智能化调度运行的需要。

.生产管理及经营决策的数字化

图是某一火力发电厂电厂信息系统大的框架,

每个功能模块下有大量子模块。

()通过生产和设备管理系统,

加强对全厂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加强设备的缺陷管理,

提高设备维修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可利用率,缩短检修工期和降低检修成本;

()通过经营管理系统,对全厂运行和管理的成本实行动态的跟踪分析以达到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运行维护费用,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并及时向领导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帮助领导做出正确决策,以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对领导的快速决策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竞价上网和开展电子商务创造条件;

()通过办公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功能完善、使用便利和高度共享的管理系统,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人员,促进管理现代化的目的;

()通过电厂决策支持系统,

及时向领导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帮助领导做出正确决策,

以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对领导的快速决策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建立一个基于企业级网络和大型数据库系统、能充分支持电厂各种应用的先进、稳定和安全的计算机运行平台;

()在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数据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

构建面向数据主题的电厂数据仓库,为电厂决策支持系统和高级应用的专家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结束语

对传统电厂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工程技术进行系统规划、顶层设计。综合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数字化电厂的三维设计技术、现场设备智能化技术,

才能把传统电厂建成技术先进的数字化电站。

参考文献

[]周四维,李忠炳,张晋宾。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及实施[]。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

[]曾华林。论数字化电厂的技术发展[]。电力技术资讯,

:-。

[]周森。超(超)临界机组厂级设计浅析[]。神华科技,,():-。

[]李珊珊,

朱峰。机组改造典型问题分析[]。河南电力,,:-。

[]张鸿久,

何熹。数字化电厂模型层次分析[]。现代商贸工业,,

:-。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篇

五年后,

电力信息化在电力企业的整个操作运营过程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胥先生已经是电力信息化实施专家了,他需要甲骨文能帮助他们应付每一天、每一周以及每一个月面临的新的挑战。在胥先生规划、实施电力信息化方案的过程中,

他遇到了很多新的电力系统的整合问题,这使得原有的甲骨文的解决方案在技术层面和实施层面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我国的电力工业已经逐渐走出了过去多年形成的行业垄断模式,在未来的二到三年内,

电力行业将始终处于变动之中,旧有的产供销体系被打破,引入了发电市场竞价,发电、输电和配电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不断产生新的需求。

甲骨文在分析了电力行业的形势和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议题之后,不是直接照搬国外的电力行业的成功案例,直接推给客户,

而是首先和电力行业的合作伙伴分析这些成功案例中,哪些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哪些是不符合中国电力企业的,

然后加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案,最后在多次评估之后,才和中国电力企业客户进行交流。每一次交流,

用甲骨文大中华区电信、媒体和公用事业销售总监蔡静泓的话来说,就是“首先去听,其次是想,最后根据客户的需要,为他们定做最适合他们的‘新衣’。

蔡静泓向记者表示,在实施电力信息化过程中,甲骨文面临两个挑战。

首先,中国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

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发电量与需求量的国家。中国面临具有中国特色的压力和挑战,甲骨文需要对客户进行持续沟通,最终如何把电力企业每一天所面临的新挑战融合在甲骨文提供给他们的解决方案里面,这对甲骨文首先是压力,

同时也是机遇。

其次,甲骨文作为一个世界性的企业,

在电力信息化过程中,甚至是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把中国的管理理念、以及中国面临的挑战,很好地跟甲骨文每一个行业的专家去沟通。以电力行业为例,

之前,有很多电力行业经验都来自于国外市场,而中国电力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胥先生表示,

自己所在的华电国际作为一家香港上市的企业,需要建立可靠、高效的全新管理体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华电国际需要选择实施成功率较高且同时具备先进管理理念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公司层面的财务、设备、物资项目等全面集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华电国际总部对下属电厂的集中管控能力,

整合公司整体资源,华电国际需要针对总部及电厂的财务管理、设备维护管理、物资管理、基建项目管理四条管理主线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整个信息系统将横跨总部和电厂管理两个层面,

涉及财务、物资、基建、电厂生产管理等多个业务部门。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安全管理信息平台;

平台建设;科学发展观

冶炼厂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设计

通过对过往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研究,

结合冶炼厂的日常生产情况,对冶炼厂安全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构建,

具体构建流程如下:通过上述流程,

完成对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在进行构建的过程中,着重注意信息收集模块以及信息处理模块的设计,以保证冶炼企业中信息的共享。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新型技术,保证冶炼厂的技术革新及时有效。

.构建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框架

对于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应发挥现代企业管理优势,强化资源共享以及业务协调能力[]。

将整体安全管理信息平台设计为层,

分为信息采集层、信息处理层、信息回馈层,并采用统一的管理平台。

设立相应的电子商务、电子信息管理、电子公共服务等多个子平台。通过信息采集成完成对冶炼厂生产原始信息的采集,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

并将处理结果采用数据库进行存储。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

发生突发事件时,将数据库内的信息进行及时回馈[]。

通过上述平台层级,设计完成对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框架的构建。

.设定信息数据处理中心

信息数据处理中心为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提供稳定的支撑[]。

为保证日后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正常使用,需要将其与最新的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

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对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进行规划时,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整体服务器计算能力、信息存储与备份等。

通过对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进行设计,可以保证安全管理的及时性,在冶炼厂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时,通过监控设备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采集并将信息上报信息数据处理中心,通过数据处理将信息备份[]。

通过其他子模块的共同作用对安全动态信息进行。保证安全管理的时效性。于此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计划进行也是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增加应急管理模块

根据以往对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研究,

在进行冶炼厂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构建时,基于冶炼厂的实际生产环境,增加应急管理模块[]。

应急管理模块是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重要评价标准。建立完整的应急预案,通过设定的预案组建管理机构、人员、设备。

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冶炼厂应急救援体系,并将应急预案与专项应急管理预案及时通过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进行。通过应急管理模块,实现突发事件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

并定期对应急安全预案进行演练,保证所采用的设备及人员安排满足应急管理的实际要求。

实例论证分析

为保证本文设计的现代企业管理背景下冶炼厂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有效性,

进行实验论证。实验对象选择某冶炼厂的个车间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采用本文设计管理平台与原有安全管理平台进行对照实验。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

选取采用对比信息传播速度的方式进行评估。进行对照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看出,采用本文设计的安全管理平台可以有效提高冶炼厂信息传播速度。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

我们在实验时进行多次信息传播过程。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采用原有的安全管理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其速度平均值仅为,

采用本文设计的安全管理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平均值为。且本文设计安全管理平台信息传输速度波动较小,

原有平台波动较大,不利于日常的使用。同时,将本文采用的平台与原有平台进行对比也可以看出,

本文设计平台可以使信息传播速度明显高于冶炼厂原有水平,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

结束语

电厂信息化建设方案篇

“经历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热潮之后,电子政务建设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信息资源整合。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电子政务论坛上,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这样表示。

他认为,

只有利用科技创新手段,打破行政信息壁垒,实现不同业务之间、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应用,

才能把电子政务建设向纵深推进,

全面提升政府行业的社会化服务的能力。

电子政务建设正在进入实现真正互联互通的关键时刻,当前电子政务信息建设中普遍遇到信息共享,

网络多、应用少、柔性差、应变难、零散多、整体少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对应用软件进行支撑的中间层软件即软件平台技术入手。

根据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年至年,将是政府信息化与业务整合的关键时期,

而年和年,将是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建设的主题年。

因此,系统整合的工具,即中间件集成平台,

开始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最大亮点。并且来自市场一线的信息也证明了这点。

种种迹象显示,以“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为主题的电子政务建设第三次浪潮已经开始浮出水面。中间件厂商,特别是民族中间件厂商正迎来一个充满无数机会的黄金时代。

“烟囱”林立整合挑战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主要解决办公自动化、文档信息化等问题。表现形式主要是购买基础硬件。

第二个阶段是应用系统建设阶段,

核心的标志是“金字工程”和“数字城市”。工商、税务、财政、公安等专业性比较强的政府部门开始了自身业务系统的建设,表现形式是购买应用软件系统。

这种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

主要是靠政府的各个部门,甚至强制性行政指令来推动,结果是,政府垂直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而不同垂直业务系统的横向业务集成难度越来越大。造成信息系统以行政、地域等条块分割的现象,

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不能完全释放信息化的潜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能很好地为创新服务型政府服务。

同时,中国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发展不平衡,也加剧了电子政务整合需求的迫切性。

不同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很大,同一地区的不同政府机构系统建设也有很大不同。而要建立服务性政府为目标的电子政务来说,

必须将信息进行共享交换,

建立互连互通,跨地域,跨行业的统一平台。

从电子政务建设的趋势来看,

走向整合、开放、便捷、先进和安全的道路,已经成为电子政务的大势所趋。

事实上,

无论是政府官员、信息化专家还是第三方机构,无不认为电子政务的第三阶段――“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已经来临,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

但问题是,谁来完成这临门一脚,

彻底破解电子政务的整合难题?答案是中间件技术。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一些省份率先建立的信用系统,应急联动系统等等横向系统,

实际上就是在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之上很好的应用体现。

破解“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尽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涉及的部门和系统众多,系统结构和层次复杂。

但不论实现哪种类型的应用系统,都会涉及到“数据共享交换”这个问题,由此延伸至业务协同、统一门户接入、安全、系统管理和维护等。

同时,在建设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的过程中,

还需要充分考虑到非功能性需求,

如:开放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可靠性,以保证系统的建设质量和后续系统应用建设过程中,

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成本和扩展成本。

这显然有赖于产品厂商是否有高度针对性的、特色的解决方案及深入的技术服务。

信息共享及交换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

不但工作量大、重复劳动、而且效率不高、时效性不强,

影响信息服务的效果。

本地中间件厂商应努力提出政府行业解决方案,使产品具有技术平台的开放性、先进性,应用开发的便捷性,

系统的可扩展性、健壮性和安全性的特点,能有效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整合问题,帮助政府行业面向未来,并应具备强大的业务应变能力和前瞻性。

国产厂商迎来拐点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整合大潮,

无疑给国内中间件厂商带来全新机遇。

据相关资料显示,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达到了亿元,比上年增长了.%;部委、省级、地级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达到了.%、.%、.%和.%。

据分析,电子政务的投入规模今年有亿元,其中,中间件的比例应该在%。

三年以前,

在我国中间件市场,一直是国际巨头和制衡国内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是因为中间件属于基础软件领域,技术门槛比较高,

运作见效周期比较长,

另一方面,也和客户认识不够成熟理性,只相信国际巨头的惯性思维有关。

中间件是一个既注重共性,同时也注重个性的领域,

厂商对行业的了解程度,行业经验等,对于客户相当重要。这就给民族厂商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

中国政府一直鼓励民族软件厂商的发展,同时,

电子政务也是一些敏感领域,在同等性价比的条件下对民族中间件厂商的有一定倾斜也是必然趋势。

但是也存在不少挑战,中间件是一类特殊产品,

它需要和应用软件开发商协同作战。而这种磨合就需要国产软件之间互相开放,

制定更完整的标准。同时,在技术先进性,产品化方面也必须能经受实践和未来的挑战。

成语大全

Copyright www.jiayuanhq.com 全民百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